制造业PMI

搜索文档
宝城期货股指期货早报-20250801
宝城期货· 2025-08-01 02:2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对于IH2509品种,短期震荡、中期上涨、日内震荡偏强,整体观点为上涨,因其受政策端利好预期较强支撑 [1] - 金融期货股指板块IF、IH、IC、IM品种日内震荡偏强、中期上涨,整体参考观点为上涨,但短期内政策利好预期驱动力量将边际减弱,股指短线上存在技术性整固需求,预计短期内以区间震荡为主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品种观点参考 - 时间周期说明短期为一周以内、中期为两周至一月,震荡偏强/偏弱只针对日内观点,短期和中期不做区分 [1][4] - IH2509短期震荡、中期上涨、日内震荡偏强,观点为上涨,核心逻辑是政策端利好预期构成较强支撑 [1] 主要品种价格行情驱动逻辑 - 金融期货股指板块IF、IH、IC、IM日内震荡偏强、中期上涨,参考观点为上涨 [5] - 昨日各股指均震荡下跌,沪深京三市成交额19618亿元,较上日放量909亿元 [5] - 7月制造业PMI为49.3,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度有所下降,内需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仍存在 [5] - 7月政治局会议强调已有政策落实落细,增量政策或需等10月二十大四中全会发布,短期内政策利好预期驱动力量将边际减弱 [5] - 6月下旬以来部分股票涨幅较大,部分获利资金有止盈需求,股指短线上存在技术性整固需求 [5] - 目前股市成交量能仍处高位,股指下行空间预计有限,短期内预计以区间震荡为主 [5]
关税阴霾笼罩,日韩制造业PMI双双萎缩
华尔街见闻· 2025-08-01 01:47
日本和韩国7月制造业活动双双陷入萎缩,凸显美国关税政策对地区经济的冲击正在加剧。 8月1日,据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7月制造业PMI从6月的50.1降至48.9,重新跌破荣枯线。韩国制 造业PMI则从6月的48.7进一步下滑至48.0,连续第六个月处于收缩区间。 此外,日韩两国制造业均面临需求疲软和产出下滑的双重压力。分析称,最新数据反映出关税不确定性 对亚洲制造业供应链的持续冲击。两国PMI数据收集时间均在上周美日、美韩贸易协议宣布之前。 分析师指出,尽管美日和美韩贸易协议将关税从威胁的25%降至15%,但制造商信心恢复仍需时间。市 场关注焦点转向贸易协议能否在未来几个月内转化为客户信心提升和销售改善。 日本制造业重回收缩区间 数据显示,日本7月制造业PMI从6月的50.1跌至48.9,结束了短暂的稳定期。 产出分项指数重新陷入收缩,且收缩幅度为3月以来最大。企业普遍报告因新业务量减少而削减生产。 新订单在7月再次萎缩,尽管收缩速度较6月略有放缓。 尽管产出和订单下滑,制造商在7月继续增加员工,但就业增长速度降至三个月低点。价格方面,投入 成本通胀降至四年半来最低水平,而产出价格则以一年来最快速度上涨,反 ...
中国7月标普全球制造业PMI 49.5,前值50.4
华尔街见闻· 2025-08-01 01:47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 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中国7月标普全球制造业PMI 49.5,前值50.4。 ...
宝城期货国债期货早报-20250801
宝城期货· 2025-08-01 01:0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预计短期内国债期货以区间震荡为主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品种观点参考 - TL2509短期、中期观点为震荡,日内观点为震荡偏强,综合观点为震荡,核心逻辑是7月制造业PMI走弱 [1] 主要品种价格行情驱动逻辑 - 国债期货品种TL、T、TF、TS日内观点为震荡偏强,中期观点为震荡,参考观点为震荡 [5] - 昨日国债期货均震荡上涨,因7月政治局会议提及落实落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未来货币环境偏向宽松,降息预期回升 [5] - 7月以来连续回调后,1年期国债收益率回升至政策利率附近,触发政策利率锚定效应,国债期货触底回升 [5] - 7月制造业PMI为49.3,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度回落,内需有效需求不足,货币宽松预期上升,利好国债期货 [5]
光大证券晨会速递-20250801
光大证券· 2025-08-01 01:08
总量研究 宏观 - 7月制造业PMI指数超预期回落至49.3%,生产活动扩张放缓,需求指数步入收缩区间,受极端天气和“抢出口”尾声影响[1] - 美国2025年二季度消费环比增速反弹,主要来自“抢进口”效应减弱下的净出口贡献,消费与投资疲弱,美联储下半年重启降息概率仍存[2] 债券 - 截至25Q2末,主动型债券基金业绩上升,杠杆率和久期回升,不同类型债基持仓有不同调整[3] - 票据市场利率具有资金和信贷属性,分别体现为跟随资金市场利率波动和随银行信贷投放力度加大而下行[4] 行业研究 电新 - 受益于战略地位提高、成本降低和政策驱动,欧洲海风建设加速,2024年新增装机2.6GW,预计2030年达11.8GW,国内布局欧洲市场的海风企业有望受益,建议关注管桩、整机、海缆相关企业[5] 基化 - 我国磷铵开工率低、盈利能力承压,头部企业向上游布局原料资源/产能可充分盈利,产业链布局缺失企业盈利或承压,产能可能出清[8] 石化 - 四大石化化工央企集团2025年中工作会议召开,强调深化改革发展新质生产力,保障能源安全[9] 公司研究 基化 - 考虑碳纤维板块承压,下调吉林化纤25 - 26年盈利预测,新增27年盈利预测,看好公司向碳纤维系列产品转型升级前景[10] 高端制造 - 苏试试验2025H1营收9.91亿元、归母净利润1.17亿元,25Q2营收5.61亿元、归母净利润0.76亿元,维持25 - 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有望受益于下游需求回暖及新兴产业布局[11] 互联网传媒 - 百度集团25Q2及后续季度广告业务预计有较大压力,下调2025 - 27年Non - GAAP归母净利润预测、25年估值倍数和目标价,维持“买入”评级[12] 海外TMT - 高通FY25Q3业绩符合预期,维持对公司FY2025 - 2027归母净利润预测,维持“增持”评级[13] 市场数据 A股市场 - 上证综指收盘3573.21,跌1.18%;沪深300收盘4075.59,跌1.82%;深证成指收盘11009.77,跌1.73%;中小板指收盘6833.61,跌1.84%;创业板指收盘2328.31,跌1.66%[6] 股指期货 - IF2508收盘4147.00,涨0.04%;IF2509收盘4136.40,涨0.04%;IF2512收盘4105.20,涨0.08%;IF2603收盘4074.40,涨0.13%[6] 商品市场 - SHFESHFE黄金收盘770.28,跌0.45%;SHFESHFE燃油收盘2933,跌0.78%;SHFESHFE铜收盘78040,跌1.13%;SHFESHFE锌收盘22345,跌1.43%;SHFESHFE铝收盘20510,跌0.56%;SHFESHFE镍收盘119830,跌1.55%[6] 海外市场 - 恒生指数收盘24773.33,跌1.60%;国企指数收盘8882.95,跌1.72%;道琼斯收盘44461.28,跌0.38%;标普500收盘6362.90,跌0.12%;纳斯达克收盘21129.67,涨0.15%;德国DAX收盘24262.22,涨0.19%;法国CAC收盘7861.96,涨0.06%;日经225收盘41069.82,涨1.02%;韩国综合收盘3245.44,跌0.28%[6] 外汇市场 - 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7.1441,跌0.1;欧元兑人民币中间价8.2703,跌0.43;日元兑人民币中间价0.0482,跌0.05;港币兑人民币中间价0.9101,跌0.1[6] 利率市场 - 回购市场DR001加权平均利率1.3152%,跌4.81BP;DR007加权平均利率1.5176%,跌4.67BP;DR014加权平均利率1.6043%,跌3.1BP;二级市场一年期国债YTM1.3807%,跌1.50BP;五年期国债YTM1.571%,跌1.49BP;十年期国债YTM1.7044%,跌1.36BP[6]
中信建投:出口和上游涨价的持续性?
选股宝· 2025-08-01 00:40
7月制造业PMI总体表现 - 7月制造业PMI为49.3%,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连续四个月处于荣枯线下方,处于历史同期偏低水平(近10年同期均值为0.0%)[1][2][3] 生产指数分析 - 生产指数为50.5%,环比下降0.5个百分点,略低于历史同期均值(-0.18%),受高温及暴雨洪涝灾害影响季节性走弱[1][4] - 建筑业PMI环比下降2.2个百分点至50.6%,低于历史同期均值(-1.34%)[4] 需求端疲软表现 - 新订单指数为49.4%,环比下降0.8个百分点,远低于历史同期水平[1][5] - 新出口订单指数环比下降0.6个百分点至47.1%,处于历史同期偏低水平[1][5][7] 价格指数变化 -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1.5%,环比上升3.1个百分点,自3月以来首次升至临界点以上[6][8] - 出厂价格指数环比上升2.1个百分点至48.3%,原材料购进价格涨幅高于出厂价格1个百分点[6] 出口边际放缓信号 - 韩国7月前20日出口同比下滑2.2%,较上月同期增速8.3%明显回落[1][7] - 美国洛杉矶港7月第四周进口吞吐量11.55万箱,同比下滑15.2%,对美航线运价指数(CCFI)7月第二周报941.65点,较上期下跌8.35%[7] 反内卷政策影响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提出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8] - 水泥、光伏、钢铁等行业开展减产工作,大宗商品价格集体上涨[8] - 政治局会议更强调"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而非全面控制产能[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