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PO市场回暖
icon
搜索文档
业务回暖收入增长,券商投行人:我手头工作变多了
第一财经· 2025-09-03 11:44
行业整体表现 - 上半年A股上市券商投行总营收153亿元 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18% [1] - A股股权融资发行规模7741.36亿元同比增长347.55% 其中IPO发行规模373.55亿元增长14.96% 再融资发行规模7367.81亿元增长424.47% [3] - 42家上市券商中28家投行收入实现增长 占比超过六成 [3] 头部券商表现 - 中信证券投行收入20.54亿元位列行业第一 中金公司14.45亿元增长近150% [1][3] - 国泰海通14.1亿元 华泰证券11.86亿元 中信建投11.23亿元 [3] - 中金公司增长主因资本市场波动式上涨 科创板跟投收益净额增加及投行业务手续费增长 [4] - 招商证券投行收入增长逾40% 国泰海通 华泰证券 东方证券增幅超20% [5] 中小券商分化 - 华安证券投行收入1.18亿元增长近230% 东兴证券2.51亿元 西部证券1.96亿元 增幅均超100% [5] - 14家中小券商投行收入不足1亿元 中原证券仅0.03亿元同比减少0.18亿元 [5] - 华西证券投行收入0.42亿元下降13% 主因保荐业务资格暂停及行业集中度提升 [5][6] 港股市场机遇 - 港股IPO完成42单融资规模140亿美元同比增长713.7% 再融资及减持155单规模206.78亿美元增长493.3% [8] - 中金公司承接宁德时代港股IPO募资410.06亿港元 中信证券参与赤峰黄金港股上市及映恩生物IPO [8] - 中信证券国际营业收入14.9亿美元增长53% 净利润3.9亿美元增长66% [8] - 多家券商增派人员赴港拓展业务 部分机构派遣约20人并给予可观薪酬 [9] 定增市场回暖 - 截至7月31日76家上市公司定增落地 实际募资6633.02亿元同比增长667.7% [10] - 四大国有银行定增融资5200亿元成为主要推动力 [10] - 中信证券完成A股主承销项目36单承销规模1485.28亿元 东方证券完成股权融资项目10单 [10][11] 业务结构特点 - 券商投行业务划分存在差异 部分机构专设再融资团队 多数机构更偏好IPO项目因其盈利性更强 [11] - 头部券商投行部保持约10%的员工淘汰率 主动离职人员不纳入统计 [12]
业务回暖收入增长,券商投行人:我手头工作变多了!
第一财经· 2025-09-03 11:32
行业整体表现 - 上半年A股上市券商投行总营收超153亿元 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达155亿元 同比增长约18% [1] - A股股权融资发行规模7741.36亿元 同比增长347.55% 其中IPO发行规模373.55亿元增长14.96% 再融资发行规模7367.81亿元增长424.47% [2] - 42家上市券商中28家投行收入实现增长 占比超过六成 [2] 头部券商表现 - 中信证券投行收入20.54亿元位列行业第一 中金公司14.45亿元增长近150% 国泰海通14.1亿元 华泰证券11.86亿元 中信建投11.23亿元 [1][2] - 中金公司投行收入增长主要源于科创板跟投收益净额增加及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增长 [3] - 招商证券投行收入增逾四成 国泰海通/华泰证券/东方证券增幅超两成 [3] 中小券商分化 - 华安证券投行收入1.18亿元同比增长近230% 东兴证券2.51亿元增幅超100% 西部证券1.96亿元增幅超100% [3] - 14家中小券商投行收入不足1亿元 中原证券收入仅0.03亿元同比减少0.18亿元 [3] - 华西证券投行收入0.42亿元同比下降约13% 主因保荐业务资格暂停及行业集中度提升 [4][5] 港股市场机遇 - 港股IPO完成42单融资140亿美元同比增长713.7% 再融资及减持155单规模206.78亿美元增长493.3% [6] - 中金公司承做宁德时代港股IPO募资410.06亿港元 中信证券参与赤峰黄金港股上市及映恩生物IPO [6] - 中信证券国际营业收入14.9亿美元增长53% 净利润3.9亿美元增长66% [6] - 多家券商增派人员赴港拓展业务 部分券商派遣约20人支援香港子公司 [7] 定增市场回暖 - 年内76家上市公司定增落地实际募资6633.02亿元 较2024年同期864.6亿元增长667.7% [7] - 四大国有银行定增融资5200亿元成为推动市场增长主因 [8] - 中信证券完成A股主承销项目36单承销规模1485.28亿元 东方证券完成股权融资项目10单 [8][9] 业务结构特点 - 券商投行业务划分存在差异 部分机构专设再融资团队 但多数机构对IPO与再融资人员未作严格区分 [10] - 头部券商投行部保持约10%的员工淘汰率 主动离职人员不纳入统计 [10]
827新政两周年:IPO稳态回暖,融资增五成、零破发
新浪财经· 2025-09-02 11:00
IPO市场整体表现 - 自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提出"阶段性收紧IPO与再融资节奏"的827新政以来,A股IPO市场呈边际回暖态势,但"快节奏IPO时代"难以重现 [1] - 截至8月31日,年内已上市67家企业,同比增加8家;募资总额656.13亿元,同比增幅达55.23% [2] - 年内无新股IPO上市首日破发,首日收益率达169.7%,同比增56%,是2023年同期收益率的4.6倍 [3][18] 各交易所IPO分布 - 上交所主板15家IPO公司完成上市,募资342.33亿元,另有1家企业在发行阶段;科创板8家IPO公司完成上市,募资81.17亿元,无企业在发行阶段 [4] - 深交所主板8家IPO公司完成上市,募资43.78亿元;创业板24家IPO公司完成上市,募资148.87亿元,另有1家企业在发行阶段 [4] - 北交所11家IPO公司完成上市,募资36.53亿元,另有1家企业在发行阶段 [5] 券商保荐业务表现 - 华泰联合与国泰海通保荐IPO上市数量最多,均有7家企业上市;中信建投与中信证券并列第二,均有6家 [5] - 12家券商IPO上市保荐收入过亿元,其中华泰联合收入3.82亿元,中信建投收入3.78亿元,国泰海通和中信证券均为3.28亿元 [8] - 券商平均承销费率为5.31%,其中东方证券费率最高达16.75%,中金公司费率最低为1.39% [6][7] 受理企业情况 - 年内新增受理企业180家,较去年同期的32家增加148家,增幅达462.5% [3] - 北交所受理115家,同比增85家;上交所受理33家,深交所受理32家 [8] - 38家券商保荐受理企业,平均保荐4.79家,中位数保荐2家,其中国泰海通保荐27家居首 [8][9] 在审与终止审查情况 - 各板块在审企业共289家,同比减少36家;终止审查企业90家,同比减少277家,降幅75.5% [3] - 国泰海通保荐在审企业数量最多达42家,中信证券33家位居第二,中信建投22家位列第三 [14][15] - 中信证券在审企业预计募资850.98亿元居首,国泰海通418.72亿元次之,中金公司670.26亿元位列第三 [15][17] 市场结构特征 - 头部券商占据主导地位,前三名机构(国泰海通、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合计保荐64家,占总量的35.16% [11] - 超过三分之二的机构(25家)保荐数量不足3家,市场竞争激烈,资源向头部集中趋势明显 [13] - 北交所IPO受理企业数量大幅增长,但沪深两市的受理数量仍处于较低水平 [19] 市场展望 - 市场人士认为IPO不会回到从前的高强度、快节奏状态,审核尺度可能适度放宽但与市场状况相匹配 [19] - 随着牛市行情演绎和更多增量资金入市,结合IPO受理提速和北交所崛起,建议关注打新策略的收益增强属性 [20]
香港交易所(00388):成交额支撑单季利润再创新高
国金证券· 2025-08-20 15:2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3]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香港交易所实现营业收入140.76亿港元,同比增长33%;归母净利润85.19亿港元,同比增长39% [1] - 25Q2归母净利润44.42亿港元,同比增长41%,环比增长9%,单季度利润再创历史新高 [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70/180/196亿港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1%/6%/9% [3] - 现价对应PE为33/31/29倍 [3] 业绩简评 - 1H25现货、衍生品、商品、数据及连接、公司项目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62%/15%/8%/5%/28%,占营收比重分别为48%/25%/11%/8%/9% [1] - 1H25交易及交易系统使用费、联交所上市费、结算及交收费、存管托管及代理人服务费、市场数据费、投资收益同比增速分别为49%/13%/48%/23%/6%/14%,占营收比重分别为35%/6%/22%/5%/4%/20% [1] 经营分析 交易费 - 1H25联交所股本证券日均成交额2,228亿港元,同比增长122%;港股通、陆股通日均成交金额同比增长196%、32% [2] - 1H25联交所股本证券交易费收入同比增长112%至25.56亿港元,陆股通交易费收入同比上升32%至2.86亿港元 [2] - 1H25衍生权证、牛熊证及权证交易费同比大幅增长64%,日均成交额同比增长72% [2] - 1H25 LME交易费及LME Clear结算费分别同比增长6%/7%,收费交易合约日均成交量同比提高3% [2] 上市费 - 1H25港股一级市场显著回暖,联交所新上市公司44家,同比增加14家,IPO及再融资金额分别同比增长716%/230% [2] - 宁德时代募资410亿港元,是2021年以来香港最大规模新股 [2] - 截至1H25末,处理中的IPO申请数量达207宗(vs2024年末的84宗) [2] - 1H25新上市衍生权证、牛熊证数量同比增长35%至20,222只 [2]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为28,230/29,840/32,018百万港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6%/6%/7% [7] - 预计2025-2027年EPS为13.48/14.22/15.43港元 [7] - 预计2025-2027年ROE为30.5%/30.7%/32.0% [7]
一天一个IPO,北京公司账面退出176亿,年度最强?丨投中嘉川
投中网· 2025-08-17 07:03
核心观点 - 7月IPO募资金额达389亿元,同比增长4.26倍,VC/PE账面回报达623亿元,同比增长4倍以上 [5] - 2025年1-7月已有159家中企在A股、港股、美股上市,平均每个工作日一家IPO [5] - 半导体公司屹唐股份创造484.98亿元账面退出金额,可能是今年最高项目 [5] - 市场回暖趋势在退出端表现明显 [5] 7月IPO数据 - 28家中国企业IPO募资389亿元,数量同比上涨55.56%,金额同比上涨4.26倍 [7] - A股8家企业IPO募资218亿元,同比上涨3.95倍,华电新能募资158亿元占A股募资75% [10] - 10家VC/PE背景企业创造623亿元账面退出,同比上涨4.19倍,平均回报率2.07倍 [10] 屹唐股份案例 - 7月登陆科创板,募资24.97亿元 [12] - 按发行价计算账面退出176亿元,按收盘价23.2元/股计算达484.98亿元 [14] - 2020年5月融资估值32亿元,按发行价市值250亿元计算回报7.8倍,按收盘价685亿元计算回报21倍 [15] - 投资方包括海松资本、CPE源峰、红杉中国、IDG资本等知名机构 [13] 2025年前7月IPO市场 - 159家中企IPO募资1692亿元,数量同比上涨38%,金额同比上涨204% [17] - A股上市59家募资589亿元,新受理拟IPO企业179家,同比翻两番 [19] - 港股49只新股募资1034亿元,同比增长639%,成为全球IPO募资冠军 [20] - 美股51家中国公司上市募资68.82亿元,数量增长82% [20] 行业分布 - 电子信息与先进制造板块上市数量占比超30%,VC/PE参投31家,账面退出645亿元 [20] - 消费赛道22家企业上市,账面退出234.87亿元,回报倍数17.81倍 [21] 机构信心 - 64%投资人表示2025年会更加积极投资 [22] - 大部分受访者对IPO态度较2024年更加乐观 [22]
3年来估值最高的美股软件公司IPO 一文读懂Figma
华尔街见闻· 2025-07-31 13:31
IPO概况与市场意义 - 公司于7月31日以每股33美元价格在纽交所挂牌 估值达193亿美元 成为2021年以来美股估值最高的企业软件IPO [1] - IPO募资规模达12亿美元 估值接近2022年Adobe提出的200亿美元收购报价 [4] - 此次IPO被视为硅谷VC回归与IPO市场回暖的关键风向标 可能引领高调软件企业如Netskope、Avalara和SymphonyAI跟进上市 [17][19] 财务表现与增长指标 - 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2.28亿美元 同比增长46% 净利润4500万美元 毛利率91% 营业利润率18% [4] - 预计2025年营收达7.49亿美元 同比增长48% 2021-2025年收入复合增长率达53% [4] - 2024年净收入留存率134% 客户复购意愿强烈 [4] 客户结构与商业化潜力 - 月活用户达1300万 拥有超过1.1万家年付费超1万美元的企业客户 渗透福布斯全球2000强企业的78% [8] - 年付费超10万美元客户占比24% 较2023年630家增长至2024年963家 显示客户深挖潜力 [9] - ARR超1万美元客户从2023年7233家增至2024年10517家 [9] 产品竞争力与AI整合 - AI深度嵌入设计流程 支持通过自然语言描述直接生成可编辑UI界面 [5][7] - 端到端工具链覆盖构思(FigJam、Figma Slides)、设计(Figma Design)和开发转化(Dev Mode) [7] - 平台黏性与用户留存率显著提升 形成与传统工具如Sketch、Adobe XD的生态优势 [5] 行业影响与定位 - 公司是AI驱动型B2B科技独角兽代表 其IPO成功可能成为设计、AI、SaaS企业冲击公开市场的引爆点 [19] - 生成式AI及Agent驱动的创意设计工具进入快速演化期 商业化前景得到验证 [20] - 公司为科技IPO市场打响AI时代下"设计工具独角兽"第一枪 [20]
3年来估值最高的美股软件公司IPO,一文读懂Figma
华尔街见闻· 2025-07-31 12:09
IPO概况 - Figma于7月31日以每股33美元价格在纽交所挂牌 估值达193亿美元 成为2021年以来美股估值最高的企业软件IPO公司 [1] - 本次IPO募资规模达12亿美元 估值接近2022年Adobe提出的200亿美元收购报价 [1][5] - 此次上市被视为科技IPO市场回暖的关键风向标 打破一级市场持续三年的观望状态 [1][15] 财务表现 - 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2.28亿美元 同比增长46% 毛利率高达91% [5] - 同期净利润达4500万美元 营业利润率为18% [5] - 公司预计2025年营收将达7.49亿美元 同比增长48% [5] - 2021-2025年收入复合增长率达53% Non-GAAP经营利润率持续提升 [5] 客户指标 - 月活跃用户达1300万 拥有超过1.1万家年付费超1万美元的企业客户 [9] - 净美元留存率从2023年的122%提升至2024年的134% 显示强烈复购意愿 [5][10] - 年付费超10万美元客户数量从2023年的630家增长至2024年的963家 [10] - 虽已渗透福布斯全球2000强企业的78% 但年付超10万美元客户占比仅24% 存在深度挖掘空间 [9] 产品优势 - AI深度嵌入设计流程 形成从构思到开发的端到端工具链 [6][7] - FigJam和Figma Slides支持团队实时协作构思 Figma Design提供多人版本控制 [7] - Dev Mode为开发者提供代码转化接口 AI支持自然语言生成可编辑UI界面 [7] - 相比Sketch、Adobe XD等传统工具 平台黏性与用户留存率显著提升 [6] 行业影响 - 被视为AI驱动型B2B科技独角兽上市成功案例 可能引爆设计、AI、SaaS领域企业上市潮 [16] - 生成式AI及Agent驱动的创意设计工具进入快速演化期 商业化前景得到验证 [16] - 为VC支持的科技企业提供估值锚点 市盈率超过20倍 为三年来首家达到此水平的软件公司 [15] - 可能推动Netskope、Avalara、SymphonyAI及Canva等高估值公司跟进IPO [15]
香港核心商务区写字楼需求回升
证券时报· 2025-07-17 19:12
香港写字楼市场局部回暖 - 香港资本市场特别是IPO的火热正带动写字楼市场局部回暖,以中环为代表的核心商务区有望率先复苏 [1] - 香港交易所耗资63亿港元购买交易广场第一座多层商业楼面作为集团总部,是近年来香港写字楼市场的重大交易案例 [1] - 多家机构报告显示,尽管新增供应及高待租率仍带来压力,但中环等核心商务区已出现回暖迹象,企业正承租优质办公空间 [1] 中环写字楼租金及需求变化 - 截至2025年6月,中环片区甲级写字楼租金较2019年高峰期下跌近45% [2] - 银行金融类机构仍是中环写字楼租赁主导行业,内地企业来港上市将进一步提振市场情绪 [2] - 受IPO市场火热及金融业扩张需求推动,中环优质办公空间租金或将早于预期反弹 [2] 内地企业租赁需求特点 - 内地金融、保险、地产及专业服务行业对核心商务区优质写字楼需求突出,偏好中环、湾仔地标式商业大厦 [3] - 内地私募基金、跨境法律服务公司及科技金融平台是活跃参与者,需求受IPO回暖及跨境业务扩张驱动 [3] - 小规模AI或IT初创公司倾向租用200-500平方呎单位以满足经济实惠需求 [3] 开发商策略及欧美机构布局 - 部分开发商针对赴港上市或开展业务的企业调整写字楼项目策略 [3] - 欧美金融机构如对冲基金Point72近期在香港签下大型办公租赁合同 [4] - 金融及专业服务行业作为主要租户,其需求将受IPO市场活跃度支撑 [4] 市场未来展望 - 2025年港股IPO市场持积极态度,预计中环片区优质项目租金下半年趋稳 [4] - IPO表现与写字楼需求存在4-6个月滞后效应,下半年将现更多回暖信号 [4] - 市场预计呈现"核心区企稳、非核心区承压"分化格局,长期复苏依赖全球经济环境改善 [4]
AI造富神话:12天身价暴涨358亿!囤25万块GPU,英伟达带飞百亿富豪
创业邦· 2025-06-28 03:18
CoreWeave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在3个月内飙升近300% [5][7] - 跻身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市以来表现最佳的前30只股票 [7] - 做空CoreWeave的投资人账面损失已达21亿美元 [21] 高管财富增长 - CEO Michael Intrator身家暴增至103亿美元 跻身全球富豪榜第311位 [2] - 首席战略官Brian Venturo资产达64亿美元 首席开发官Brannin McBee身家47亿美元 [2] - Intrator财富增长速度史上第二 12天增长超过50亿美元 [6][7] 早期投资人收益 - L Brands创始人Leslie Wexner信托基金持股市值达29亿美元 [10] - 董事会成员Jack Cogen持有价值34亿美元的股份 [12] - 摩根士丹利前交易员Stephen Jamison所持股份市值约29亿美元 [16] 公司业务情况 - 主要提供AI训练与推理服务 业务高度依赖英伟达GPU [18] - 与OpenAI签署120亿美元采购协议 110亿美元尚未交付 [19] - 第一季度营收9.85亿美元 净亏损3.15亿美元 [20] 财务状况 - 债务总额达88亿美元 部分融资利率高达15% [20] - 三位创始人IPO前套现部分股份 每人进账超过1.5亿美元 [20] - 原计划估值350亿美元 最终以230亿美元定价完成IPO [30]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团队从加密货币挖矿起家 逐步转向AI训练 [24] - 与开源大语言模型组织EleutherAI合作首次尝试GPU用于AI训练 [24] - 传出有意收购竞争对手Core Scientific的消息 [25] 行业趋势 - 美股IPO融资总额达291亿美元 显著高于去年同期的201亿美元 [29] - 近期新股在上市首日大涨 创下自2021年以来的最快节奏 [35] - 今年已有三家公司在美融资超过5000万美元且首日股价翻倍 [36]
IPO市场回暖 券商投行业绩获益
快讯· 2025-06-08 23:04
A股IPO市场 - 今年A股IPO市场有所回暖 发行数量和募资规模均较去年同期增长 [1] 港股IPO市场 - 港股IPO表现亮眼 前5个月募资规模同比增长超700% [1] - 中资券商在港股IPO市场的承销家数显著领先于外资大行 [1] 券商投行业务 - 港股IPO市场增长为券商投行业务带来增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