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FigJam
icon
搜索文档
业绩未能支撑高估值 美银证券下调Figma(FIG.US)目标价至69美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05 08:10
评级与目标价调整 - 美银证券重申Figma中性评级 但将目标价从85美元下调至69美元 反映增长放缓预期 [1] - 目标价下调基于第二季度未实现显著增长 符合该行7月初模型预测 [1] 财务表现与增长趋势 - 第二季度营收环比增长9% 处于过去两年8%至13%区间范围内 [1] - 年化营收贡献超10万美元客户增长率7% 低于2024年第二季度的13% [1] - 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1% 较第一季度的46%有所放缓 [1] - 公司预期第三季度营收增长33% 未包含AI货币化影响 [1] AI货币化与盈利能力 - AI功能货币化将于2026财年启动 预计推动业绩上扬 [1] - 当前财务数据未涵盖AI功能嵌入Figma和FigJam核心产品的影响 [1] - 2025财年利润率指引9.1% 较美银证券模型高出30个基点 反映效率产品提升利润率能力 [1] 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公司在价值360亿美元的数字设计行业具良好市场地位 有望继续扩大份额 [2] - 竞争优势包括1300万月活跃用户和45万付费客户 [2] - 提供涵盖白板绘制 开发 网站 社交媒体和矢量图形的全面服务 [2] - 具备强大的生成式AI功能及丰富协作功能 [2] 股价表现与估值 - 股价相对大型软件公司存在显著溢价 近期上涨空间已基本反映在股价中 [2] - 周四美股收盘暴跌19.92%至54.56美元 因IPO后首份财报不及市场预期 [2]
盘后暴跌超14%!年内最大科技IPO公司Figma上市后首季一半,展望平淡无奇,难撑高估值
美股IPO· 2025-09-04 01:15
核心业绩表现 - 第二季度营收2.496亿美元 同比增长41% 略低于华尔街预期的2.5亿美元 [3] - GAAP准则下净利润84.6万美元 去年同期亏损8.279亿美元 每股收益0美元 低于华尔街预期的9美分 [3] - 年化营收超10万美元客户数达1,119名 较上一季度1,031名增长8.5% [4] - 非GAAP营业利润1,150万美元 处于公司预估区间900万至1,200万美元的上限 [4] - 第三季度营收指引2.63亿至2.65亿美元 中值同比增长33% 略超华尔街预期的2.62亿美元 [4] - 全年营收指引10.21亿至10.25亿美元 中值同比增长37% 略高于华尔街预期的10.22亿美元 [5] - 全年非GAAP营业利润指引8,800万至9,800万美元 [5] 经营指标与市场反应 - 净收入留存率129% 反映现有客户扩张能力 但较第一季度132%下降3个百分点 [3] - 股价盘后暴跌超14% 因业绩未能支撑远高于软件同行的估值水平 [1][3] - 现金及等价物16亿美元 包含9,080万美元比特币ETF持仓 [14] 产品与战略布局 - 核心产品包括Figma Design/FigJam/Dev Mode 定位云端协作式设计研发平台 [8] - 潜在市场规模约260亿美元 当前渗透率较低 [8] - 发布AI产品Figma Make(AI生成应用设计)和Figma Sites(设计转网站) [9] - 收购矢量图形公司Modyfi和内容管理系统Payload [9] - AI产品尚未全面收费 但计划向客户销售额外AI额度 [10] - 通过Dev Mode获得强劲营收 高基数压制短期增速 [9] 行业竞争与估值 - 华尔街普遍给予中性评级 因估值达2026年预期营收的32倍 远超软件同行10倍水平 [16] - RBC目标价75美元 摩根士丹利80美元 摩根大通65美元 高盛仅48美元 [16] - 分析师认可产品领先性 但认为过高溢价缺乏理性支撑 [16] - AI被视为长期顺风因素 短期可能对毛利率造成压力 [15][16]
41%增速不够看+业绩展望平平无奇 Figma(FIG.US)上市后的首份业绩难撑高估值
智通财经网· 2025-09-04 00:01
核心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营收2.496亿美元 同比增长41% 略低于华尔街预期的2.5亿美元 [1][2] - GAAP准则下净利润84.6万美元 去年同期亏损8.279亿美元 每股收益0美元 低于华尔街预期的9美分 [1] - 非GAAP营业利润1150万美元 符合公司此前900万-1200万美元的预估区间 [2] - 净收入留存率129% 较第一季度的132%有所下降 [2] - 年化营收超10万美元客户达1119名 较上季度1031名增长 [2] 业绩指引与市场反应 - 第三季度营收指引2.63亿-2.65亿美元 中值同比增长33% 略超华尔街预期的2.62亿美元 [3] - 全年营收指引10.21亿-10.25亿美元 中值同比增长37% 略高于华尔街预期的10.22亿美元 [3] - 全年非GAAP营业利润指引8800万-9800万美元 [3] - 股价盘后暴跌超14% 因业绩及展望未能支撑高估值 [1][3] 业务与产品分析 - 核心产品包括Figma Design FigJam Dev Mode 定位云端协作式设计研发平台 [4] - 潜在市场规模约260亿美元 渗透率仍低 [4] - 端到端工作流为核心优势 涵盖从设计到开发的全流程 [5] - 发布AI产品Figma Make和Figma Sites 收购Modyfi和Payload [5][6] - AI产品尚未全面收费 但计划向客户销售额外AI额度 [6] 估值与华尔街观点 - 华尔街普遍给予中性评级 因估值过高 [8][9][10] - RBC给予32倍2026年预期营收估值 软件行业同行约为10倍 [9] - 摩根士丹利目标价80美元 摩根大通65美元 高盛48美元 [10] - 当前股价68.13美元 较IPO发行价33美元上涨超100% [7] 公司背景与财务状况 - 2025年7月31日在纽交所上市 股票代码FIG [4] - 持有16亿美元现金及等价物 包括9080万美元比特币ETF [7] - 9月4日后25%员工持股禁售期结束 35%股份禁售期至2026年8月 [7]
百惠金控:2025年最大科技股IPO出炉 投资Figma潜力与挑战并存?
搜狐财经· 2025-08-26 07:55
公司业务与市场定位 - Figma是一家云端设计协作平台 以颠覆性工具改变产品设计流程 核心价值在于打破工作孤岛 实现实时同步在线协作[3] - 采用Google Docs式协作模式 提升团队合作效率 缩短产品从概念到落地周期 用户涵盖初创公司至微软 Google等科技巨头[3] - 通过产品驱动增长策略实现用户转化 用户先免费试用后转化为付费企业客户[4] 财务表现与增长潜力 - 公司营收实现指数级增长 毛利率保持健康水平 但营销 研发及行政管理投入巨大 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4] - 数字化转型浪潮推动市场需求 设计协作工具市场潜力巨大 仍有巨大增长空间[4] - 高用户粘性带来稳定年度经常性收入 企业迁移设计流程后转换成本极高[4] 产品生态与扩展 - Figma从设计工具扩展至协作生态系统 包含白板协作工具FigJam等多样化功能 未来有望渗透更广泛知识工作者群体[5] 估值与竞争环境 - IPO发行价为33美元 但股价一度跌至70美元附近 高估值反映市场对增长预期 需超预期增长支撑股价[7] - Adobe等软件巨头可能发起猛烈竞争 其庞大用户基础和资源优势构成潜在威胁[7] -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可能影响企业软件采购预算 对客户增长速度构成挑战[7] 投资前景分析 - Figma被视为长期成长型配置资产 需耐心忍受短期波动 不太可能实现短期数十倍回报[7] - 公司具备颠覆性技术 广阔市场前景和卓越增长潜力 是投资组合中的重要成长型资产[7][8]
华尔街对于Figma(FIG.US)首波评级出炉:持“观望”立场 软件产品力拉满但估值太高
智通财经网· 2025-08-26 07:26
公司业务与产品 - Figma是一家聚焦云端协作的设计与产品研发平台型软件公司 核心产品包括Figma Design FigJam和Dev Mode [3] - 公司平台核心优势包括端到端工作流 业内最强大的跨角色协作以及独家的设计与开发生态 [4] - 平台在各大核心环节嵌入AI大模型辅助 如FigJam AI和Dev Mode MCP Server 基于人机协作提升效率与扩展创作空间 [4] - 在2025年Config大会上发布Sites Make Buzz Draw等重磅新品 深度嵌入生成式AI工具扩大从设计到发布的软件产品覆盖面 [5] - 拥有超过1300万月活跃用户和超过45万付费客户 其中包括财富500强中的95% [6] 市场前景与竞争地位 - 面向设计与各类相邻角色的潜在市场规模约260亿美元 当前渗透率仅为4% 成长跑道较长 [3][8] - 工作流整合和从UX设计师向开发者 市场人员和产品经理的扩张为提升市场渗透率提供长期跑道 [8] - 尽管生成式AI可能重塑数字化产品开发流程 但公司在结构性重要的设计市场中处于主导地位和核心地位 [8] - AI可能成为公司的真正顺风因素 而非竞争威胁 公司积极将AI嵌入整个软件平台 [6] 财务表现与估值 - 发行价为每股33美元 上市当日股价被推升至100美元以上 过去一周徘徊在70美元区间交易 [2] - 市场普遍估值意味着2026年预期营收规模的32倍 而综合类软件同行仅为约10倍 [7] - RBC给予75美元目标价 较当前价位上涨空间仅7% 摩根士丹利给出80美元目标价 上行空间约14% [7][8] - 美国银行给出85美元目标价 对应企业价值/销售额为40倍 基于2026年自然年预期营收或在21%增长调整后的约1.9倍 [8] - 摩根大通给出65美元目标价 基于约30倍EV/CY26E营收 高盛给出48美元目标价 认为未来跌势显著 [9] 华尔街评级与股价表现 - 多位华尔街分析师首次覆盖给予中性或与大盘持平的谨慎评级 而非买入或跑赢大盘评级 [1] - 因估值较高 分析师拒绝给出乐观看涨评级 12个月内目标股价相对谨慎 [1] - 在分析师谨慎情绪影响下 公司股价下跌超8% 盘中跌幅一度接近10% [1] - 华尔街普遍认可公司积累的产品与庞大客户群 认为综合产品力强势领先于整个软件SaaS行业 [6]
Figma-生成式设计工具有望成为端到端产品开发平台;首次评级为中性,目标价 48 美元
2025-08-26 01:19
涉及的公司与行业 * 公司为Figma Inc (FIG) 一家提供设计和产品开发软件工具的公司[1][21] * 行业为美洲软件行业 专注于数字产品设计、开发和协作工具领域[3][41] 核心观点与论据 **公司定位与市场机会** * 公司将自身定位为一款具有时代意义的设计工具 有望发展成为端到端的产品开发平台[1] * 其基于网络的实时协作环境统一了设计和产品开发工作流程 利用了类似于游戏行业的多玩家技术[1] * 面对软件创建的加速背景(IDC预计到2028年将有10亿+新应用)公司认为其处于有利地位 能保持在数字设计行业的领导地位[1] * compelling UI/UX日益被视为推动业务成果的战略差异化因素[1] * 其目标市场(TAM)为330亿美元 服务于全球软件设计劳动力(IDC预计到2029年达1.44亿人)[17] * 全球软件支出预计将以12%的5年复合年增长率增长(2024年至2029年)[41][46] **扩张战略与用户基础** * 通过FigJam、Dev Mode、Figma Sites和Figma Buzz等产品向核心设计之外的相邻领域扩张 显著扩大了平台覆盖范围 吸引了更广泛的产品开发角色[1] * 非设计师用户已占月活跃用户(MAU)的三分之二(约1300万MAU)[1][22] * 公司看到了通过非设计师的席位扩张和更高的多产品附加率来扩大客户钱包份额的多年机会[1] * 其客户群从中小企业到大型企业 财富500强中的覆盖率达95% 1Q25的每客户平均收入约为1800美元/年[22][71] **人工智能(AI)机遇** * AI在设计和产品开发中的应用为公司带来了长尾机会 其AI产品Figma Make比AI原生工具更能推动企业采用[15] * 然而 该产品仍处于初期阶段 货币化潜力尚未得到证实[15] * 预计将采用基于使用量的定价模式(类似于其他AI原生工具)随着使用规模的扩大 可以逐步实现增量收入捕获[16][72] * AI软件支出预计将在2027年达到2980亿美元 AI驱动的编码工具市场预计到2028年将增长约38%[65][69] **财务表现与估值** * 高盛给予其中性评级 12个月目标价为48美元[1][14] * 预计收入在F25E/F26E/F27E将增长35%/22%/19% 达到10.14亿/12.32亿/14.69亿美元[3][8][82] * 预计非GAAP运营利润率在F25E/F26E/F27E为9%/8%/9%[8][91] * 预计调整后自由现金流在F25E/F26E/F27E为1.92亿/1.81亿/2.31亿美元 利润率分别为19%/15%/16%[12][105] * 当前估值水平被认为相对较高 基于CY26E销售额的EV/Sales倍数约为36倍[19][120] * 采用EV/Sales/Growth方法进行估值 参考了Cloudflare和Crowdstrike等最佳同类平台同行[120] **增长动力与风险** * 近中期增长算法由多个杠杆支持 包括定价和包装变化(2025年5月)核心设计之外产品的增量贡献以及潜在的AI货币化[16] * Dev Mode的货币化在F24将净美元留存率(NRR)从122%推升至134%[16][81] * 关键下行风险包括新定价包装带来的压力、产品市场契合度错位、AI投资增加挤压利润率但收入贡献不足 以及AI原生玩家的竞争加剧[109][112][113] * 关键上行风险包括优于预期的定价能力、新兴产品采用和向设计相邻角色扩张的强劲势头、早于预期的AI货币化 以及来自AI原生玩家的最小干扰风险[114][115][117][118] 其他重要内容 **单位经济学与客户指标** * 公司拥有最佳的单元经济学 LTV:CAC为5.2倍[17] * 拥有强大稳定的安装基础 年金额超过1万美元的客户群流失率(GDR)为96% 净美元留存率(NDR)为132%[17] * 预计年金额超过1万美元的客户净增数量在F25E/F26E/F27E为+2490/+2000/+2000[83] **竞争格局** * 竞争格局分散且因产品类别而异 包括解决多阶段流程的工具、针对特定用例的点解决方案、AI驱动的设计到代码工具以及AI原生工具[61] * 与Adobe和Canva相比 公司服务于不同的市场和用户群体 其核心价值主张、用户基础和产品丰富度是不同的[62][64] **技术架构优势** * 公司独特的平台差异化源于其底层多玩家、基于网络的可扩展、可互操作架构 并植根于团队的设计系统[30] * 其基于网络的多玩家架构能够实现大规模实时协作 这是高度复杂的技术挑战[31][35] **蓝色天空情景分析** * 分析显示 若Dev Mode持续扩展、AI货币化于F26E开始、新产品在全面上市后做出切实贡献 则相对当前收入预期存在约17-19%的上行空间 对运营利润率存在约240-260个基点的上行空间[16][90][108] **管理层长期目标** * 公司目标是长期毛利率(GM)达到85-90% 长期自由现金流利润率(FCFM)大于30%[20][91][101][105]
计算机行业周报:Figma云端设计协同领航,全球首款通用AI科研智能体问世-20250807
华鑫证券· 2025-08-07 07:07
行业投资评级 - 计算机行业维持"推荐"评级 [1] 核心观点 算力领域 - Figma上市首日股价涨幅250%,收于115.50美元,创近三十年美国融资超10亿美元公司最大首日涨幅纪录 [2][16] - Figma 2025年一季度营收2.28亿美元(同比+46%),净利润4490万美元,毛利率达92% [2][23] - 公司从设计工具转型为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平台,推出Figma Make/Sites/Buzz/Draw等AI集成新产品 [22] AI应用领域 - 全球首款通用科研智能体SciMaster发布,集成1.7亿科学文献资源,支持读/算/做/写全流程科研辅助 [25][27] - Kimi周平均停留时长环比增长8.37%,在AI应用中增速第一 [24][26] AI融资动向 - OpenAI完成83亿美元融资(估值3000亿美元),年化收入从6月100亿美元升至130亿美元 [34][35] - Anthropic洽谈30-50亿美元融资(估值或达1700亿美元),年化收入从40亿增至50亿美元 [35] 重点公司表现 微软 - 2025财年营收2817.24亿美元(+14.93%),净利润1018.32亿美元(+15.54%) [6][44] - Azure年收入超750亿美元(+34%),云业务总营收1689亿美元(+23%) [6][44] - GitHub Copilot用户达2000万,Azure AI Foundry服务1.4万客户 [6][44] 推荐标的 - 亿道信息(001314.SZ):PE 2025E 46.66x,目标价48.06元 [9][46] - 科大讯飞(002230.SZ):PE 2025E 80x,目标价49.04元 [9][46] - 寒武纪(688256.SH):预计2026年扭亏为盈,PE 2074.85x [9][46]
Figma敲钟背后:90后辍学少年,如何站上AI资本塔尖?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8-06 04:16
Figma IPO与估值表现 - Figma完成IPO后公司估值大幅上涨 成为硅谷自2022年市场寒冬后罕见的资本盛事 [3] - CEO迪伦·菲尔德保持清醒态度 强调股价波动性 提醒团队不应过度关注短期市场表现 [3] - 2022年Adobe曾提出200亿美元收购要约 但被英国监管机构否决 导致Adobe支付10亿美元分手费 [4][14] - 2023年未被收购后 Figma净收入留存率(NDR)从159%跌至122% 但后期反弹至132% [15][16] 创始人背景与创业历程 - CEO迪伦·菲尔德为彼得·蒂尔奖学金获得者 获10万美元创业资金后从布朗大学辍学 [4][5] - 早期创业方向为无人机软件 后与埃文·华莱士共同开发网页3D小球技术 奠定Figma技术雏形 [7] - 2012年明确产品定位为"人人可用的免费网页设计工具" 对标Adobe放弃的Fireworks软件 [7] - 2013年向Greylock Partners展示技术原型 但初期商业化前景遭质疑 [7][8] 产品发展与市场突破 - 2016年9月推出设计编辑器 实时协作功能成为核心卖点 吸引微软等早期客户 [9][10] - 2020年疫情期间远程办公需求激增 Figma协作工具从"好用"升级为"刚需" [12] - 2021年推出数字白板FigJam 完成产品线首次扩展 [12] - 2023年推出Dev Mode功能 可将设计图直接转为源代码 引发开发者热烈反响 [14] 与Adobe的竞争与收购博弈 - Adobe曾紧急推出对标产品XD 并将Figma列入竞争对手名单 [12] - 2020-2021年两次拒绝Adobe收购要约 CEO公开表态"要做Figma而非Adobe" [12] - 2022年双方达成200亿美元收购协议 但遭英国和欧盟监管机构以反垄断为由否决 [13][14] - 收购失败后 Figma向员工发放"独立红包" 按100亿估值补足股权差额 95%员工选择留任 [15] AI战略与未来挑战 - 2025年推出AI工具Figma Make 基于Anthropic Claude 3 7 Sonnet大模型 但演示中出现技术故障 [20] - 面临Lovable、Miro、Vercel等竞争对手的AI产品压力 被行业分析师评价为"AI赛道迟到者" [20] - CEO坚持用户反馈驱动策略 亲自参与产品优化 在IPO当天仍关注技术改进 [20][21]
上市就暴涨250%!Figma背后的故事,普通人都该看看
老徐抓AI趋势· 2025-08-05 01:06
Figma上市表现 - 上市首日股价暴涨250% 市值一度突破500亿美元 对标Adobe 1500亿美元市值 [2][4] - 2025年IPO开盘价83美元远超33美元发行价 盘中最高125美元 收盘115.5美元 市值达676亿美元 [18] - 被视为科技IPO市场复苏信号 2025年美国IPO总额超210亿美元 接近2024年同期202亿美元 [30][31] 创始人背景 - Dylan Field与Evan Wallace2012年在布朗大学相遇 基于传统设计软件痛点创立Figma [6] - Field获Peter Thiel 10万美元创业奖学金 早期关注Crypto 坚持"工具民主化"理念 [11] - Wallace开发WebGL渲染引擎解决浏览器图形性能问题 实现真正云端设计工具 [12] 产品与技术 - 核心创新为实时多人协作设计 消除文件传输和版本控制低效环节 [17] - 完全基于浏览器架构 支持Windows/macOS/Linux全平台运行 [36] - 2025年推出AI产品Figma Make 支持自然语言生成可运行原型 [23][35] 商业模式 - 分层订阅模式:免费版/专业版16-20美元/组织版55美元/企业版90美元 [36] - 收入结构:订阅占70% 插件市场分成 教育培训 企业定制服务 [37] - PLG(产品驱动增长)模式效率高 每1美元销售投入产生1美元毛利润 [37]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7.49亿美元同比增长48% 2025年Q1营收2.28亿美元同比增长46% [34] - Non-GAAP营业利润率从2023年13.2%提升至2025Q1的17.5% [34][39] - 净收入留存率(NDR)高达132% 95%财富500强企业为其客户 [39] 市场竞争 - 主要竞争对手:Adobe XD(ARR 180.9亿) Canva(估值80亿) Sketch Framer [38] - 差异化优势:协作设计理念使评审周期缩短70% Dev Mode提升交接效率3倍 [39] - 2023年Adobe 200亿美元收购案因反垄断监管终止 后以更高估值独立上市 [28]
Figma敲钟背后:90后辍学少年,如何站上AI资本塔尖?
虎嗅· 2025-08-05 00:23
Figma IPO与估值表现 - Figma完成首次公开募股 公司估值大幅上涨 成为2022年市场寒冬后硅谷罕见的资本盛宴 [1] 创始人背景与创业历程 - CEO迪伦·菲尔德获彼得·蒂尔10万美元奖学金辍学创业 与马克·扎克伯格经历类似但风格迥异 [2] - 菲尔德被评价为"乔布斯的反面" 以接地气风格著称 三年前已触及亿万富翁门槛 [2] - 2011年菲尔德与埃文·华莱士用蒂尔奖学金开发网页3D小球技术 最终演变为Figma [3] - 公司最初瞄准Adobe放弃的Fireworks市场 目标打造"浏览器里的PS"和免费网页设计工具 [3] 产品开发与商业模式演进 - 2013年向Greylock Partners展示技术但遭商业化质疑 后调整策略获Index Ventures种子轮融资 [4] - 2015年经历发展瓶颈 菲尔德接受投资方建议进行管理调整 成为公司转折点 [4] - 2016年9月推出实时协作设计编辑器 吸引微软等早期客户 但被质疑商业模式 [5] - 2017年应微软建议推出付费方案 2019年红杉资本以4.4亿美元估值领投C轮 [5][6] 收购博弈与监管冲突 - Adobe将20亿美元估值的Figma列为竞争对手 2020年疫情推动实时协作需求激增 [8] - Figma2021年推出数字白板FigJam 同年估值冲上百亿美元 [8][9] - Adobe2020-2021年两次提出收购均被拒 菲尔德公开表示"要做Figma而非Adobe" [8] - 2022年科技股暴跌背景下 Adobe以200亿美元报价重启收购谈判 [9][10] - 英国监管机构以扼杀创新为由否决交易 Adobe支付10亿美元分手费 [10][16] - 收购失败后Figma向员工按100亿估值补发股权差额 95%员工选择留任 [13] 财务与运营指标变化 - 净收入留存率从159%跌至122% 公司归因经济环境和FigJam数据干扰 [13] - 收购终止后NDR反弹至132% 被投资人视为压力测试 [16] AI战略与竞争态势 - 2025年5月推出基于Anthropic Claude 3.7 Sonnet的Figma Make工具 [17] - 产品演示出现技术故障 面临Lovable、Miro、Vercel等竞争对手压力 [17] - Gartner分析师指出Figma在设计工具领先但AI赛道落后 [17] - 菲尔德亲自跟进用户反馈 承诺改进Figma Make功能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