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市场开放
icon
搜索文档
“互换通”运行机制持续优化 进一步提升互换通市场活力
证券日报· 2025-09-26 15:37
同时,针对提高每日净限额至450亿元,香港交易所公告中认为,额度的提升不仅扩大了境外投资者在 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的参与空间,且有助于增强市场流动性,同时持续推进中国内地金融市场国际化进 程。 从具体措施来看,一是建立"互换通"报价商动态调整机制,并扩充报价商队伍。二是完善每日净限额动 态评估机制,并自2025年10月13日起提高每日净限额至450亿元。 "互换通"于2023年5月15日正式上线,初期先行开通"北向互换通"。自业务上线以来,"互换通"持续平 稳运行,交易日趋活跃,已成为境外机构投资者管理人民币利率风险的重要渠道。据交易中心公布的最 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底,已有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82家境外投资者累计达成人民币利率互换 交易1.5万余笔、名义本金8.15万亿元。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建立"互换通"报价商动态调整机制和 扩充报价商队伍,意味着将有更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为市场提供连续、有竞争力的报价,或能有效平抑单 一机构的报价偏差,提升定价效率与公平性。提高每日净限额直接满足了境外投资者日益增长的人民币 利率风险对冲需求,并向市场释放我国坚定不移地推进金 ...
【新华解读】打通流动性管理渠道 外资参与债券回购业务迎新机遇
新华财经· 2025-09-26 14:22
《公告》首次系统明确了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券回购业务的范围、方式、风险管理和资金结算等 核心环节,体现出多项制度创新和操作优化。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兼资本市场及证券服务部联席总监徐飞对新华财经表示,银行间债券 回购业务的扩大开放是加快构建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的又一重要举措,进一步拓展了人民币债券的应用 场景,令中国债券市场的"磁吸力"持续释放。 一是参与主体全面扩大。此前,仅有部分境外主权类机构、清算行和参加行可参与银行间债券回购市 场。本次《公告》将范围扩展至所有可通过直接入市或"债券通"渠道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包 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资管机构、养老基金等中长期投资者,基本覆盖主流境外机构类型,实现准入 标准的统一和透明。 二是交易模式与国际惯例接轨。值得注意的是,《公告》明确境外投资者可采用"标的债券过户和可使 用"模式开展回购交易。多家支持客户开展相关业务的外资行纷纷感叹称,"这类似于国际通行的买断式 回购,与国内市场传统的质押式回购即债券冻结在正回购方形成区别,这样的安排更符合境外投资者的 交易习惯,有利于降低操作风险、提升违约处置效率,增强其参与信心。" 新华财经北京9月26 ...
“互换通”运行机制持续优化进一步提升互换通市场活力
证券日报网· 2025-09-26 13:26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建立"互换通"报价商动态调整机制和扩充报价商队伍, 意味着将有更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为市场提供连续、有竞争力的报价,或能有效平抑单一机构的报价偏差,提升定价效率与公平 性。提高每日净限额直接满足了境外投资者日益增长的人民币利率风险对冲需求,并向市场释放我国坚定不移地推进金融市场 的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积极信号,长期来看有助于吸引更大规模的国际资金入市。 香港交易所在公告中表示,随着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利率风险管理需求的不断增长,此次优化巩固了"北向互换通"作为连 接境外内人民币衍生品市场的桥梁地位,进一步强化了互换通机制的效率与市场影响力。 本报记者 刘琪 "互换通"运行机制再迎优化。9月25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发布消息,将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优 化"互换通"运行机制,以进一步提升互换通市场活力,更好满足境外投资者管理人民币利率风险的需求。 从具体措施来看,一是建立"互换通"报价商动态调整机制,并扩充报价商队伍。二是完善每日净限额动态评估机制,并自 2025年10月13日起提高每日净限额至450亿元。 两年多来,"互换通"机制也在不断优化。 ...
“互换通”运行机制再优化 便利投资者进行利率风险管理
上海证券报· 2025-09-25 18:14
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及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宣布优化"互换通"运行机制 包括扩充报价商队伍和将每日交易净限额从200亿元提升至450亿元 以提升市场活力和满足境外投资者利率风险管理需求 [1] - "互换通"自2023年5月上线以来累计成交1.5万余笔交易 名义本金达8.15万亿元 参与机构包括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82家境外投资者 [1] - 市场近期推出挂钩一年期LPR的利率互换合约及多项新功能 多家机构积极参与首日交易 反映旺盛市场需求 [2] 机制优化措施 - 建立报价商动态调整机制并扩充报价商队伍 [1] - 完善每日净限额动态评估机制 自2025年10月13日起将每日净限额从200亿元提高至450亿元 [1] - 推出以国际货币市场结算日为支付周期的利率互换合约 并支持历史及远期起息合约和合约压缩功能 [2] - 将合约期限延长至30年 进一步完善人民币基准利率曲线 [2] 产品创新与市场反应 - 推出挂钩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Y)的利率互换合约交易 同步上线IMM合约、历史起息合约和合约压缩功能 [2] - 东方证券、浦发银行、渣打银行等多家机构在新品种上线首日完成多笔交易 浦发银行通过香港分行完成中资机构在境外首单交易 [2] - LPR作为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核心定价基准 其避险需求快速增长 新合约有助于拓展境内外投资者风险管理工具箱 [2] 市场发展成效 - "互换通"为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提供便利高效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 [1] - 境外参与者数量持续增长 交易额不断提升 市场吸引力显著提升 [3] - 产品体系持续完善 包括LPR利率互换合约的引入 回应了境外机构多样化风险管理需求 [2] 行业意义 - "互换通"扩容升级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中作用凸显 [1] - 有助于减少市场单边预期 健全衍生品市场的价格发现与风险管理功能 [2] - 渣打银行等机构发挥内地与香港联动优势 为全球客户参与交易提供专业支持 助力中国金融市场持续开放与高质量发展 [3]
央行副行长邹澜最新发声!四项举措加快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2:58
9月25日,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与香港金融管理局联合举办首届香港固定收益及货币论坛,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出席并发表主 旨演讲。 近年来,人民银行立足债券市场宏观管理,着力完善市场化运行机制,加强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统筹,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健全规则统一的违约 风险防范与处置机制,持续推动市场统一对外开放。 我国债券市场在高质量发展中亦逐渐走向成熟:当前,中国债券净融资规模占社会融资总规模的比重,已由五年前的30%左右跃升至40%以 上。债券交易更加活跃,国债的年换手率由五年前的2.4上升至3.8,投资者类型日益丰富,各类创新产品及交易机制也得到广泛应用,债券市 场的深度和广度、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持续提升。 邹澜宣布,为进一步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推动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加快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近期人民银行将重点推动以下几项举 措落地: 一是支持各类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中国债券市场开展债券回购业务,提高人民币债券的使用效率; 二是扩充互换通报价商队伍,优化报价商管理机制,并将每日交易净限额从200亿元提高至450亿元,便利投资者开展利率风险管理; 三是会同相关部门在香港市场提供更多离岸人民币国债等高信用等级 ...
“反超”日元,人民币成全球第4大货币?前3名是谁?
搜狐财经· 2025-09-24 05:27
人民币国际腾飞:从日元身后到全球舞台的华丽蜕变 曾几何时,跨国汇款意味着繁琐的兑换流程和不可避免的费用。然而,就在不久前,一次看似平常的银 行柜台经历,却意外地向我揭示了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悄然发生的深刻变革。当我柜员小姐善意地建议 我尝试直接以人民币进行汇款时,她的话语中透露出的信息,让我惊喜不已——"现在很多国家可以直 接收人民币了,您试试,也许还能省下不少手续费。" 这番话如同开启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看到了人 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令人瞩目的进步。 伴随着这份好奇,我立刻开始了深入的探究。不久前,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发布的权威数 据显示,人民币已不再仅仅是亚洲的货币,它已成功超越日元,跃升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这一里程 碑式的成就,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迈入了崭新的阶段。根据SWIFT2025年7月的统计,人民币在全 球支付中的占比已攀升至6.93%,而曾经一度占据第四位置的日元,其份额则为6.71%。 人民币国际化的多重驱动力 是什么力量推动人民币实现了如此迅猛的国际化进程?深入研究相关报告和数据,我们可以梳理出以下 几个关键的驱动因素: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蓬勃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 ...
金融市场开放再进一步 “互换通”6个月后启动
新华网· 2025-08-12 06:25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香港证监会及香港金管局联合宣布将于6个月后启动"互换通" 初期开通北向通 这是内地利率衍生品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 将便利境外投资者管理利率风险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1][2][3] 金融衍生品市场开放 - 随着境外投资者持债规模扩大和交易活跃度上升 利率风险管理需求持续增加 "互换通"将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 [2] - "互换通"通过两地基础设施连接实现机制安排 初期先开通北向通 未来将研究扩展南向通 [2] - 人民币利率互换是银行间衍生品市场主要品种 2021年成交规模达21.1万亿元 [4] 风险管理机制 - "互换通"全面借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成熟经验和整体框架 允许境内外投资者在不改变交易习惯前提下完成交易和集中清算 [4] - 参考沪深港通机制 初期实施总量管理 在满足风险管理需求的同时防范市场风险 [4] - 可交易标的初期为利率互换产品 其他品种将根据市场情况适时开放 [4] 市场影响与意义 - 该举措可与现有"债券通"业务相结合 为境外机构投资者提供人民币债券风险对冲工具 丰富投资交易策略和资产组合管理能力 [2] - 有利于推动中国债券及衍生品市场与国际接轨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 [2][3] - 将进一步提高国际投资者对内地债券市场的参与度 [2] 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 "互换通"是两地深化金融市场互换互通合作的重要事件 将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1][5] - 香港是内地金融市场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桥梁 具有独特优势 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中承担"先行先试"角色 [5] - 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与发展 推动中国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 [6]
境外央行类机构开户材料简化
环球网· 2025-08-12 04:36
政策调整 - 中央结算公司即日起不再要求境外央行类机构提供协议签署承诺书以简化入市投资流程 [1] -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即日起简化境外央行类机构开户及联网材料 债券通模式和结算代理模式下均取消合规承诺函 [3] 市场开放举措 - 政策调整旨在提升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效率和便利性 [3] - 中国人民银行推动金融市场向全面制度型开放转型 提高人民币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3] - 进一步简化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投资流程 丰富可投资资产种类 便利央行类机构配置和持有人民币资产 [3] 基础设施与服务 - 中央结算公司持续加强国家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保障安全高效运行并深化核心服务能力 [1] - 政策调整服务于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提升 支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3]
我国简化境外央行类机构入市流程 进一步提升债券市场开放水平
环球网· 2025-08-12 02:22
政策调整 - 中央结算公司自8月11日起不再要求境外央行类机构提供协议签署承诺书以简化入市投资流程 [1] -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取消债券通及结算代理模式下境外央行类机构开户及联网所需的合规承诺函 [1] - 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对需开户的境外央行类机构不再要求提供《间接结算成员协议签署声明及承诺》 [2] 市场影响 - 三家机构同步优化入市流程将提升境外央行类机构参与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便利度 [2] - 政策调整有助于提高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并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 [2] - 进一步简化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投资流程是推动金融市场向全面制度型开放转型的具体举措 [3] 流程简化 - 此前境外央行类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需完成备案、签署代理协议、开户三个主要步骤 [2] - 具体步骤包括通过原件邮寄或委托商业银行向中国人民银行报送《中国银行间市场投资备案表》 [2] - 随后与中国人民银行协商签署代理协议或与商业银行自主约定权利义务安排 [2] - 最后由中国人民银行或商业银行协助开立资金账户、债券托管账户和交易账户 [2]
境外央行类机构参与银行间债市投资更便利了
证券时报· 2025-08-11 17:50
政策调整 - 中央结算公司自8月11日起不再要求境外央行类机构提供协议签署承诺书 [1] -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同日简化境外央行类机构开户及联网材料 债券通模式及结算代理模式下均取消合规承诺函 [1] - 此举旨在提升境外央行类机构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的便利度 提高国内债券市场的国际化水平 [1] 原有流程 - 境外央行类机构入市原有三步流程:备案、签署代理协议、开户 [2] - 备案需通过《中国银行间市场投资备案表》提交至中国人民银行 [2] - 签署代理协议环节中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不再要求提交结算代理协议 [2] 政策背景 - 中国人民银行推动金融市场向全面制度型开放转型 提高人民币金融资产流动性 [2] - 政策目标包括简化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流程 丰富可投资资产种类 便利央行类机构配置人民币资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