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化

搜索文档
九章云极COO尚明栋:算力利用率不足30%,根源在于「堆硬件」而非「重运营」丨智算想象力十人谈
雷峰网· 2025-09-02 10:09
行业现状与挑战 - 行业内平均算力使用率不足30%,大量算力闲置浪费 [3] - 算力闲置主要由于供大于求以及裸金属租赁模式锁定时间与资源边界 [3] - 裸金属租赁模式仅适合少数拥有大规模模型训练需求的厂商,市场需求易饱和 [3] - 推理算力需求迎来爆发,但厂商难以应对零散而弹性的算力需求 [3] 算力运营模式创新 - 算力作为基础设施本质是运营型生意,核心价值在于持续被使用和消纳 [4] - 智算中心操作系统需统筹硬件、定义软件、孵化生态,优化成本和效率 [5] - 九章云极推出Alaya NeW智算中心操作系统,定义"一度算力"标准化单位 [6] - 按实际消耗计算量计费模式打破对算力时间和资源边界的锁定 [16] 算力普惠与成本优化 - 实现算力普惠需降低使用成本和技术门槛 [9] - 按算量计费模式确保客户只为真正使用的算力付费,避免资源闲置浪费 [15] - 九章云极按算量计费单位算力单价高于裸金属租赁,但通过提高使用效率降低客户总成本 [16] - 裸金属租赁模式适合技术能力强、能保持高GPU利用率进行大规模训练的客户 [17] 算力资源池与组网方案 - 九章云极采用多元化算力资源池构建策略,与战略投资伙伴合作 [20] - 组网方案需满足专业架构设计,简单裸金属链接组网难以达到云化服务要求 [21] - 九章云极当前只运营自建智算中心,因第三方集群改造消耗专业团队 [21] 竞争格局与生态建设 - 智算云竞争力体现在性价比和生态化规模 [23] - AWS在2011-2013年间每年降价12次,体现云服务性价比竞争重要性 [22] - 数据迁移成本与上层工具链绑定形成用户粘性,带来可持续收入 [23] - 智算云平台价值在于解决传统云计算AI任务算力调度低效、弹性不足问题 [24] 推理算力发展趋势 - 推理算力占比快速上升,增速和规模潜力远超训练算力 [26] - 算力利用效率需从不足30%提升至40%、50%甚至更高 [27] - 国产芯片厂商优先发力推理芯片市场,带来异构计算挑战与机遇 [27] - 人工智能技术从单一模态走向多模态融合与感知 [28]
银行App大“瘦身”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59
银行App整合趋势 - 银行App领域掀起瘦身热潮 多家银行对旗下App进行整合与关停[1] - 信用卡及直销银行是App关停与整合最密集的类型[2] - 珠海华润银行润钱包App将于2025年10月15日起正式停止服务 功能全面迁移至华润银行App[1] 整合驱动因素 - 降本增效是核心驱动力 每个App涉及人力/技术/资金等多方面投入[2] - 金融监管政策要求优化整合用户活跃度低/体验差/安全合规风险隐患大的移动应用[2] - 信用卡新用户增长乏力 独立App运营成本效益失衡[2] 运营效率优化 - 整合使银行集中优势资源 将资金/人力聚焦于核心业务提升整体运营效率[2] - 银行从繁杂的多线运营中抽身 将更多精力与资源投入到核心业务的创新研发[3] - 实现一个客户多个产品的一站式服务 提升用户体验便捷性[3] 技术发展方向 - 数字信用卡成为创新热门方向 利用加密技术/生物识别技术提供便捷安全服务[3] -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实现对海量用户数据的实时分析[4] - 银行App向生态化/智能化/差异化发展 超越支付理财功能向生活+金融生态延伸[5] 市场竞争格局 - 头部银行凭借技术优势加速场景化布局 嵌入电商平台/出行平台等应用生态[3] - 中小银行需通过差异化定位突围 深耕本地化服务或垂直客群[3] - 中小银行可借鉴轻量化+特色化策略 打造小而美的数字化服务模式[5]
商业银行关停、整合旗下App 为推进数字化减负增效
证券日报· 2025-07-25 15:50
银行App集中关停与整合趋势 - 行业核心观点:银行App关停与整合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趋势,核心目标是"减负"与"增效",通过精简非核心应用降低运营成本,同时集中功能提升用户体验和智能服务能力 [1][4] - 信用卡类和直销银行类App成为整合重点领域,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均参与其中,城商行和农商行的信用卡App已所剩无几 [2][4] - 直销银行App整合更受关注,多家银行将服务迁移至手机银行App,如北京银行、民生银行等 [2][4] 整合原因分析 - 信用卡行业处于组织架构变革期,直销银行与手机银行功能高度重合,难以适应行业发展路径 [3] - 银行从广撒网式运营转向精准化深耕,缩减低活跃度、功能冗余的App以优化资源配置和降本增效 [4] - 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银行更注重提升用户体验与运营效率 [4] - 监管政策加速整合进程,如2024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要求金融机构加强移动应用统筹管理 [4] 整合影响 - 有助于银行降低技术维护和运营成本,集中资源优化核心功能,精准把握用户需求 [5] - 提升用户使用体验与获得感,增强用户对银行品牌的认可度 [5] - 长期来看,推动服务从"工具导向"向"场景化、生态化"升级,实现真正的数字化转型 [5] 未来发展方向 - 场景化:突破单一金融场景,嵌入消费、教育、养老、生活服务等高频生活场景,构建"金融+场景生态"闭环 [6] - 生态化:打造覆盖支付、贷款、理财、权益等多领域的综合金融服务生态 [6] - 智能化:借助AI智能助手实现快速响应、复杂问题一键解决等功能,提升用户体验感和黏性 [6]
相向而行,共谋发展:这场活动解锁国央企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新范式
搜狐网· 2025-07-21 01:53
国企改革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挑战与机遇 - 当前国企人力资源管理者面临员工基数庞大、历史沿革复杂、合规监管严格、产业升级带来结构性人才矛盾等挑战,需破解效率与合规平衡、组织潜能激活、数字化管理跃迁等核心问题[1] - 西南地区国央企通过研讨会平台聚焦多元用工、数字化转型、组织激活等议题,探索人力资源管理破局之道[1] 蜀道集团的企业概况与人力资源实践 - 蜀道集团由四川交投集团和四川铁投集团合并组建,总资产超1.5万亿元,拥有5家上市公司,业务覆盖60多国,员工近6万人,构建"交通+"大产业格局[2] - 作为西南国企"排头兵",集团在劳动用工合规管理与改革创新方面积累丰富经验,旗下成渝公司创新采用"共享用工"、业务外包等多元用工模式[2][7] - 成渝公司作为集团核心子企业,是西部地区唯一基建类A+H股上市公司,运营8条高速公路(900公里),总资产610亿元,员工4500人[7] 成都人才集团的战略布局与服务创新 - 成都人才集团由市委组织部等指导组建,秉持"12345"发展思路,构建人才招引集聚、人力资源服务等五大业务平台,定位为城市整体人才解决方案供应商[4] - 计划打造"城市HR"供需对接服务平台,破解人才"数据孤岛",建设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平台,提升紧缺人才招引成功率[5] 行业用工模式变革与数字化转型 - 人瑞人才提出"咨询+技术+用工"综合解决方案,通过典型案例提供多元化用工和数字化转型可复制路径,强调人力资源部门应转向利润创造而非成本控制[8][10] -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呈现多元化、数字化、生态化特征,需建立成熟的方法论实现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10] 区域协同与行业生态构建 - 研讨会标志着西南国央企从"单兵作战"转向"协同共进",三方合作(蜀道集团、成都人才集团、人瑞人才)分别贡献了多元用工实践样本、城市级人力资源生态蓝图、数字化转型落地路径[11][13] - 活动推动国企改革深化,通过合规高效灵活的人力资源管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动能[13]
天音控股上半年业绩预告发布 消费电子市场下半年将稳中有升
证券日报网· 2025-07-14 14:13
公司业绩与市场表现 - 天音控股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30亿元至470亿元 [1] - 公司整体营收能力保持平稳,持续加码研发投入、多元布局,国内和国际双侧发力 [1] - 与苹果、三星、华为三大头部手机品牌长期合作,占据智能终端销售市场头部位置和领先市场份额 [2] - 旗下能良电商业务快速发展,推出客服和人事AI智能体,布局淘天、拼多多、京东、抖音、快手等头部平台 [2] 行业趋势与技术发展 - 消费电子市场处于底部企稳阶段,下半年整体将保持稳中有升 [1] - AI技术有望成为消费电子行业的变革引擎,端侧AI多终端落地及逐步下沉将引领行业成长 [1] - 2025年全球AI手机渗透率预计达34%,2027年提升至50% [2] - 消费电子行业将沿着智能化、生态化方向发展,产品更加智能化、便捷化,企业注重构建完整生态体系 [3] 产品创新与市场机会 - 手机市场迎来新品密集发布期,折叠屏形态创新与AI技术深度整合重新定义智能手机边界 [1] - 2025年下半年应关注AI创新链、国产替代与周期复苏产业链,看好AI应用带来的换机周期及AI终端硬件 [2] - 天音控股形成以手机销售为主,3C数码、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为辅的智能终端销售体系 [2] - 消费电子产品放量增长,行业基本面持续向好,支撑板块景气度走高 [3]
好惠花全国服务商峰会,首推行业合规市场运营准则,锚定合规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7-01 08:01
政策导向与合规发展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执法稽查局原局长杨红灿强调合规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指出公司模式与国家七部委数字化转型方向高度契合 为行业树立规范化标杆 [3]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明确支持合规经营制度建设 为公司路径提供顶层设计支撑 [3] - 中国保健协会原副理事长贾亚光警示商业创新需遵循合规轨道 公司通过央行支付牌照、46张数据交易牌照构建政策-技术-运营三位一体防护网 [3] 商业模式创新 - 公司提出"合规化、数据化、生态化"发展闭环 解决餐饮行业成本高企与合规缺失的双重困局 [4] - 合规层面确保运营符合政策要求 数据层面与深圳数隆科技合作实现商家消费数据在46个场景资产化变现 生态层面建立多方共赢体系 [4] - 杭州未来科技城某餐厅案例显示客单价提升35% 并通过跨界消费数据分成实现主业增收与数据变现双重增长 [5] 市场战略与行业影响 - 公司战略蓝图显示平台商家将突破10万家 会员消费数据接入全国一体化数据交易平台 实现"每笔消费产生资产价值" [7] - 峰会首推"合规运营服务商准则" 7月平台消费政策优化 以三化驱动(政策合规化、运营数据化、生态协同化)推动实体商业转型 [7] - 菏泽当地酒店董事长吴霞证实公司模式与酒店行业数字化需求契合 合规底线成为跨行业长期合作基础 [7]
小米YU7预订火爆 A股“小伙伴”齐涨(附名单)
证券时报网· 2025-06-27 05:22
小米YU7发布及市场反应 - 小米正式发布首款豪华高性能SUV小米YU7,定价25.35万元至32.99万元,开放预订3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1小时突破28.9万台 [4] - YU7全系搭载超级电机V6s Plus,最高转速22000RPM,采用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Max版本支持5.2C充电倍率,15分钟充电可行驶620km [4] - 港股小米集团-W盘前最高涨幅8.96%,午间休市上涨4.39%,A股小米汽车概念股集体走高,电工合金"20cm"涨停,模塑科技、宁波华翔涨停 [3] 小米汽车生态化战略与行业影响 - 机构认为小米独特的生态化优势是YU7订单爆发的重要助力,智能互联和生态化将成为其护城河 [2][4] - 随着销量和市占率提升,小米有望引领汽车行业向万物互联的生态化时代迈进 [2][4] - 发布会上同步推出AI眼镜、MIX Flip 2、平板7S Pro等新品,强化生态协同 [4] 小米汽车概念股表现及机构预测 - A股小米汽车概念股共25只,9股获3家及以上机构评级,比亚迪、宁德时代、银轮股份关注度最高 [5] - 雅创电子、银轮股份、会通股份、比亚迪、祥鑫科技未来三年净利润增长率均有望超20%,雅创电子2027年预测增速达67.43% [5][6] - 6只概念股获QFII重仓,鹏翎股份QFII持股占流通A股比例2.87%,电工合金占比1.39% [6][7] - 鹏翎股份5只QFII新进或增持前十大流通股东,为小米汽车配套流体管路产品 [7]
赵福全:得生态者得汽车产业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0 03:27
汽车产业变革与生态化发展 - 汽车产业变革的核心特征是生态化发展,未来"得生态者得汽车产业" [1] - 碳中和与万物互联是驱动变革的两大核心因素,碳中和是生存基础,万物互联是重构社会的手段 [5] - 汽车从代步工具演变为移动空间、数据载体、互联节点、计算单元、智能终端和储能装置,成为万物互联时代的母生态 [5] 中国汽车市场2030年展望 - 2030年中国汽车市场总销量预计达3000万辆,自主品牌国内销量2220万辆(乘用车占比70%,商用车400万辆),海外销量1000万辆("中国造海外销"600万辆,"海外造海外销"400-500万辆) [4] - 合资品牌中国产海外销规模2024年80万辆,2025年90万辆,2030年150万辆 [4] - 2030年中国汽车工业总销量预计达4150万辆 [5] "新汽车"生态与产业融合 - "新汽车"是基于数据、可自进化、承载智能移动空间的新物种,其生态特征为多产业融合、多领域交叉和多主体协同 [6] - 传统垂直产业链被打破,形成信息通讯、互联网、运营商、科技公司等多方参与的立体网状生态 [6] - 企业需从制造型向科技服务型转型,整车企业需成为共创型企业,避免全栈自研,强调协同创新与研产供销服一体化 [6] 技术创新与组织变革 - 技术需与经营结合,设立CTO Plus角色统筹技术迭代与商业模式,大项目经理负责产品全生命周期 [7] - 分工模式为整车企业做"体"、大供应商做"块"、单个供应商做"点",企业需全栈受控而非全栈自研 [7] - 硬件同质化(大单品)+软件个性化,工程师红利最大化,资本作为生态建设的粘结剂和催化剂 [7] 全球化与AI赋能 - "新本地化"成为新型国际化模式,研发基于本地数据与场景,全球化公司需从总部主导(7:3)转向区域主导(3:7) [7] - AI是汽车产业最大应用载体,将改变产品形态、合作模式和业务边界,企业需All in AI(产品力、创造力、管理力) [8] - 融合创新需跨学科/领域/产业,实现知识、技术、虚实、团队四重融合,产品迭代需全生命周期提速(输入/定义/执行/迭代) [8] 开放创新与价值观 - 中国汽车产业需坚持开放创新,AI时代需专业知识与正确价值观并重,重视知识产权和可持续发展 [9]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马仪亮:旅游业正向专业化、生态化、轻量化提速
北京商报· 2025-05-28 13:48
旅游业发展阶段演变 - 旅游业首阶段发展依托资源禀赋优势,以故宫、长城、黄山等头部旅游资源为核心[3] - 第二阶段凭借信息与渠道优势,旅游批发商崛起并实现规模扩张[3] - 第三阶段立足客源规模优势,主题公园企业崭露头角,契合高频出游属性[3] - 当前阶段依赖知识生产优势,跨界企业如无人机厂商转向低空旅游运营成为新趋势[3] 新质生产力驱动方向 - 旅游业需突破传统景观供给逻辑,构建满足游客"意义感"与情绪价值的消费新场景[1] - 知识赋能与场景创新成为核心,重点打造惊喜体验和深度互动的消费新模式[4] - 旅游产品开发需聚焦游客对美的感动、生活热爱等内在情感需求[4] 行业"三化"升级路径 - 专业化程度持续攀升,细分领域技术和服务标准不断提高[5][6] - 生态化转型加速,单打独斗模式被生态协同取代,如酒店业拓展零售、社交等跨界生态[6] - 轻量化趋势显著,海昌海洋公园等企业将IP运营和场景开发作为轻资产重点[6] 消费端新特征 - Z世代"为一张票赴一座城"现象催生1元门票带动8元综合消费的乘数效应[7] - 现代旅游消费核心转向符号价值,旅拍、新式茶饮等品类依赖社交分享与身份认同需求[7] 政策与决策端建议 - 需强化跨部门政策协同机制,超越文件一致性评估实现深度协作[7] - 决策端需规避错误一致性效应和禀赋效应陷阱,避免主观臆断产品开发[7]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低空应急救援装备行业政策、行业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低空经济万亿蓝海领航,应急装备行业前景广阔[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19 00:54
低空经济与应急救援装备行业核心观点 - 低空经济通过"低空+"模式实现多领域深度融合,"低空+应急"和"低空+消防"领域展现出强劲发展动能 [1] - 中国已构建全球规模最大的无人机应急响应体系,单次任务可调度500架无人机协同作业,京津冀地区采用无人机群协同灭火后救援效率提升达300% [1][10] - 2024年中国低空应急装备市场规模约870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近四分之一,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冲破千亿门槛 [10] - 行业呈现"头部引领、中小活跃"的竞争格局,大疆、亿航、中航无人机等头部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14][16] 低空应急救援装备分类 - 按飞行器类型:无人机(灾情侦察、物资投送)、直升机(人员转运、医疗后送)、eVTOL(城市密集区短途运输) [3] - 按功能模块:侦察预警类(环境感知)、救援执行类(人员解救)、通信保障类(信息畅通)、医疗支持类(黄金1小时救治) [3] - 按应用阶段:事前预防(隐患排查)、事中处置(直接救援)、事后重建(灾后恢复) [3] 产业链结构 - 上游:钢材、铝合金、高分子材料等原材料,芯片、电池、电机等核心零部件 [4] - 中游:无人机、直升机、eVTOL等航空器制造,地面控制站、起降设施与维修服务 [4] - 下游:物流配送、低空旅游、应急救援、农业植保等多元化应用场景 [4]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国家级政策《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三化"发展路径(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 [6] - 规划到2027年实现三大突破:应急救援和物流配送能力规模化部署、城市空中交通商业化运营、培育20个以上示范应用场景 [12] - 地方政策支持:广东、四川、江苏等地出台低空经济相关政策,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示范 [6][7] 行业发展趋势 - 智能化:深度融合AI、大数据技术,实现灾情智能分析、路径自主规划及装备协同作业 [19] - 生态化:构建"研发-制造-运营-服务"全产业链生态系统,新能源动力系统(氢燃料电池无人机占比35%)和可回收材料(循环利用率超60%)广泛应用 [20] - 国际化:实施"技术标准双输出"战略,主导国际标准制定,开拓东南亚、非洲等特色场景市场,大疆装备已服务全球56个国家 [21] 基础设施建设 - 国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UOM平台)2024年投入运行,实现无人机全生命周期管理 [12] - 地方层面形成"国家-省-市"三级协同的低空治理网络,江苏、广东等先行省份推进省市管理服务平台建设 [12] - 规划到2030年建成"电动垂直起降客运网络"、"三级无人机物流网络"和"低空作业网络"的新型基础设施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