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才流失
icon
搜索文档
“出走”频繁!宝盈基金为何留不住基金经理?
国际金融报· 2025-09-23 14:47
作为一家成立超24年的公募机构,宝盈基金正面临人才留存的挑战。 | 证书状态变更记录 | | | | | | --- | --- | --- | --- | --- | | 证书编号 | 变更日期 | 从业机构 | 从业资格类别 | 证书状态 | | F0090000000027 | 2025-09-03 | 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 草金从业资格 | 正常 | | F00900000000027 | 2025-08-29 | 宝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 墓金从业资格 | 注销 | | F0090000000027 | 2018-03-05 | 宝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 基金从业资格 | 正常 | | F0090000000027 | 2016-04-20 | 宝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 量全从业资格 | 正常 | | F0120112040002 | 2015-06-10 | 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 基金从业资格 | 注销 | | F0120112040002 | 2012-04-25 | 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 墓金从业资格 | 正常 | 信息来源:中基协 杨思亮从一家管理规模不足千亿的公司跳槽至行业头 ...
美H-1B签证新政收巨款 多家美企高校紧急发出离境警告
新京报· 2025-09-22 03:04
政策调整内容 - 美国总统签署公告将H-1B签证企业支付费用从数千美元提高至每年10万美元 新规于美国东部时间21日凌晨0:01生效[1] - 白宫澄清新政仅适用于未来新签证申请者 不涉及现有签证持有者续签和已参与2025年抽签的申请人 同时强调10万美元为一次性费用而非年费[5] 企业应对措施 - 微软、亚马逊、苹果等大型科技公司紧急建议持有H-1B签证员工暂停离境计划 以防政策生效后无法返回美国[3] - 谷歌母公司字母表要求持有有效H-1B签证且身处境外的员工在9月21日前返回美国 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和摩根大通也发出类似提醒[3] 行业影响分析 - H-1B签证是美国引进高技能人才主要途径 每年名额上限8.5万个 亚马逊、谷歌、特斯拉、微软和Meta等科技巨头依赖该项目雇用外国员工[7] - 2025财年前三季度亚马逊获批H-1B签证超过14000个 微软和Meta各超过5000个[7] - 费用大幅提升可能导致大型科技公司人力成本急剧攀升 小型科技公司和初创企业每年10万美元成本不可承受 可能阻碍招募海外人才并迫使高价值工作岗位转移海外[7]
克罗地亚在全球人才排名中升至第47位
商务部网站· 2025-09-15 16:03
(原标题:克罗地亚在全球人才排名中升至第47位) 克雇主协会总干事韦伯表示,"此次克升至第四名令人鼓舞,这证明教育投资和劳动力供应的增加 已取得成效,克在知识和教育质量方面据有优势,但在吸引外国高技能人才方面得分较低,且国内专家 持续外流"。 在投资与发展方面,克排名第26位,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5.3%,位列第15位。中学教育的师生 比排名第一,反映出学生人数较少,教职工人数较多;小学教育的师生比排名第14位。 在吸引力方面,克排名第58位,在生活成本(排名第17位)方面得分较高,但在工人积极性(第65 位)、人才流失(第65位)和对外国高技能人才的吸引力(第66位)方面得分较低。 据克通社9月11日报道,克雇主协会表示,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发布的2025年世 界人才排名中,克罗地亚排名上升四位,位列第47位。 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瑞士在69个经济体中仍位居榜首,其次是卢森堡和冰岛。 ...
知名基金经理持续出走,宝盈基金为何留不住猛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4 13:36
核心观点 - 宝盈基金作为老牌公募公司虽具备优秀人才培养能力 但面临核心投研人才持续流失的困境 反映中小型公募在行业马太效应下因激励机制不足和平台资源限制导致的系统性留人难题 [1][4][7] 人才流动事件 - 百亿级基金经理杨思亮于8月底离职宝盈基金并加盟头部公司易方达基金 此前已卸任宝盈优势产业混合等5只产品的基金经理职务 [1] - 杨思亮2015年加入宝盈基金 从研究员成长为基金经理 其管理的宝盈消费主题任职回报率达156.84% 年化回报14.76% 宝盈新价值任职回报率89.47% 年化回报12.77% 位列同类前10% [2] - 宝盈基金过去10年持续输出知名基金经理 包括王茹远(2014年公奔私)、彭敢(2016年跳槽)、张仲维(2023年加盟景顺长城)、陈金伟(入职鹏华基金)及吉翔(2025年加入中欧基金) [3][4][5] 公司人才流失现状 - 2019年至2025年9月10日期间 宝盈基金累计17位基金经理离职 其中70%任职超5年 9人任职超3年(含6人超5年) 属核心投研力量 [5] - 现任18位基金经理中 50%任职不足3年(含5人不足1年) 仅2人任职超5年(量化投资部总经理蔡丹和固收基金经理吕姝仪) 主动权益领域面临人才断层 [6] 规模与行业地位影响 - 管理规模从历史高点近800亿元(行业排名第28)跌至2019年200亿元(缩水超70%) 2025年年中规模为732.93亿元 较2015年不升反降 行业排名跌至第73 [6] - 2021年至2025年6月底 新基金发行23只 平均首募规模仅7.18亿元(超半数不足5亿元) 同期头部公司发行超240只(非ETF112只) 平均首募规模20亿元(14只超50亿元) [8][9] 行业结构性挑战 - 公募行业马太效应加剧:2025年年中管理规模超万亿元的机构达8家(5年前仅1家) 近40家小公司规模不足100亿元 [9] - 中小公募投研团队规模仅为头部公司的1/3至1/4 行业覆盖有限 渠道资源匮乏 限制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增长和职业发展 [7][8] - 头部公司具备品牌效应、研究资源及灵活薪酬体系 形成"资金-资源-人才"正向循环 中小公司陷入恶性循环 [7][9] 破局探索方向 - 部分公司试点事业部制改革(扩大投研团队自主权和收益分成)或扩大股权激励 将核心人员利益与公司长期发展绑定 [10] - 建议中小公司聚焦特定领域或投资策略 打造特色化业务品牌以吸引专业人才 [10]
宝盈基金,再失大将!知名基金经理,加盟易方达
中国基金报· 2025-09-13 15:14
核心观点 - 宝盈基金面临人才持续流失、权益管理规模大幅收缩及股东清仓离场的多重挑战 公司权益基金经理杨思亮离职加盟易方达基金 凸显老牌公募在行业竞争中的发展困境 [2][4][9][13][17][19] 人事变动 - 权益基金经理杨思亮从业机构于2025年9月3日变更为易方达基金 其在宝盈基金的从业记录于8月29日注销 [4] - 杨思亮2015年4月加入宝盈基金 从研究员逐步晋升至投资经理 2018年10月开始管理公募基金 截至2025年6月底管理规模达70.47亿元 [6] - 其投资风格为价值成长型(GARP) 2021年至2024年期间业绩突出:宝盈品质甄选混合A单位净值增长率达35.99% 跑赢同期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28.49% 宝盈消费主题混合任职回报达156.84% 近三年涨幅18.43% 跑赢业绩基准10.65% [6] - 2024年年中管理规模突破100亿元 成为公司唯一百亿级权益基金经理 2025年8月逐步卸任全部7只在管产品 [7] 人才流失状况 - 公司被誉为"公募黄埔军校" 曾培养多批知名权益基金经理包括王茹远、"宝盈四小龙"、"五小龙"等 [9] - 2021年以来多位自主培养的权益名将离职:医药基金经理郝淼2021年3月离职后加盟嘉实基金 价值成长风格李健伟任职回报147.88%后加入华西基金 陈金伟(2021年季军产品管理者)2023年4月加盟鹏华基金 李进、肖肖、张仲维同期离职 [10] - 2025年趋势延续:大盘价值风格基金经理吉翔年初离职加入中欧基金 [10] - 当前18位基金经理中最大任职年限11.46年(低于行业均值12.37年) 平均任职年限3.33年(低于行业均值4.92年) [11] - 2025年上半年出现固收基金经理卢贤海担任权益产品基金经理助理 反映权益投研人才储备紧张 [11] 规模与行业地位 - 2025年6月底公募资产管理规模732.93亿元 较2015年同期的826.81亿元缩水近百亿元 [13] - 与2001年同期成立同业对比:易方达规模突破2万亿元 银华基金超5700亿元 融通基金超1500亿元 长城基金近3500亿元 [15] - 非货币基金规模448.38亿元 在162家机构中排名第79位 较2020年底的570.52亿元(排名第52位)和2015年中的647.04亿元(排名第27位)持续下滑 [16] - 权益基金(股票型+混合型)规模从2020年底421.02亿元降至2025年中年197.39亿元 五年间腰斩 较2015年峰值629亿元缩水近七成 [17] - 产品结构错配:权益类产品45只(占总产品70%以上)但规模占比不足30% 27只产品规模不足2亿元(占比超四成) [17] 股东层面变动 - 第二大股东外贸信托2024年公开挂牌转让所持25%股权拟清仓离场 截至目前天眼查显示仍未完成转让 [19] - 公司净利润连续下滑:2021年1.43亿元 2022年1.06亿元 2023年0.81亿元 [19] - 为股东贡献收益下降:外贸信托投资收益从2021年3568.33万元降至2023年2026.85万元 2024年略回升至2639.03万元 中铁信托2024年投资收益仅3000万元 [19][20] - 天眼查显示公司周边风险信息超8000条 主要涉及两大股东中铁信托和外贸信托的被执行人高风险及金融借款合同纠纷 [21]
外媒:英特尔面临人才流失挑战,第二位至强首席架构师即将离职
环球网· 2025-09-12 08:46
来源:环球网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陈立武(Lip-Bu Tan)正在积极推动变革,以振兴公司的数据中心业务。作为变革的 一部分,英特尔已经任命了一位新的业务领导人,旨在通过新的领导层推动技术创新和业务增长。 外媒称,随着竞争对手如AMD和英伟达在数据中心市场的不断崛起,英特尔需要更加积极地应对人才 流失问题,以保持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青云)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9月12日消息,英特尔公司正面临数据中心业务的关键人才流失问题。据CRN 报道,英特尔高级研究员兼至强产品首席架构师罗纳克·辛加尔(Ronak Singhal)将于本月底离职。这 将是英特尔在过去八个月内失去的第二位Xeon CPU首席架构师。 据知情人士透露,辛加尔的离职并非孤立事件。在过去八个月内,英特尔已经失去了另一位Xeon CPU 首席架构师。这一系列人才流失对英特尔的数据中心业务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公司正努力振兴这 一关键业务领域之际。 ...
知名基金经理持续出走 宝盈基金为什么留不住猛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02:37
每经记者|李蕾 每经编辑|彭水萍 在集中卸任多只产品后,近日百亿基金经理、原宝盈基金名将杨思亮的去向有了新动态。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的备案信 息,杨思亮已在8月底离开宝盈基金,并在近日加盟头部公司易方达基金。 一场看似常规的人才流动,却再次将宝盈基金推至聚光灯下。这家成立至今已有24年时间的老牌基金公司又被称作"深圳公募的黄埔军校",过去十年, 这里走出了王茹远、杨凯、彭敢、肖肖、陈金伟、杨思亮等一批知名基金经理,却也目送他们相继奔向其他舞台。 "黄埔军校"的光环与"人才中转站"的尴尬并存,折射出中小公募在马太效应下的集体焦虑:当平台、激励、资源全面被头部公司碾压,留人还能靠什 么? 中基协近期更新的从业人员备案信息显示,杨思亮的任职机构已变更为易方达基金,对此,公募圈似乎并未感到意外。这位前宝盈基金知名基金经理在 8月密集卸任了宝盈优势产业混合、宝盈价值成长等5只产品的基金经理职务,离职信号已然明确。 | 证书状态变更记录 证书编号 | 变更日期 | 从业机构 | 从业资格类别 | 证书状态 | | --- | --- | --- | --- | --- | | | 2025-09- ...
大学毕业生扎堆逃离“东北”,纷纷往南跑,为何一线城市更吸引人
搜狐财经· 2025-08-15 17:13
人才流动趋势 - 东北和华北高校毕业生持续向南方经济活跃区迁移 包括深圳 广州 杭州 厦门及北京等城市 [1][3] - 黑龙江在2010年代中期每年有数万至十万高校毕业生选择外省就业 仅少数外省就读学生返回家乡 [3] - 人才外流主体包括研究生 博士生及有经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3] 流动规模与方向 - 人才外流比例持续走高 主要流向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活跃区 [3][5] - 人口流动伴随知识储备 管理经验和年轻活力的转移 加剧东北地区人口老龄化压力 [6] 经济因素驱动 - 南方城市同类岗位薪酬显著高于东北 例如高校教师收入在深圳或广州可达东北地区两倍以上 [7] - 薪资差异直接影响生活质量 但发展机会是更深层动力 [7] 产业结构差异 - 南方城市拥有多元产业结构 涵盖制造业 互联网 金融和科技等新兴行业 [9] - 东北地区传统工业占比高 新兴产业增长缓慢 就业选择局限于国企或机关 [9] - 专业匹配度低导致人才难以在家乡找到符合抱负的职位 [9] 生活环境比较 - 南方冬季无需忍受零下二十度严寒 取暖成本低且四季蔬果供应丰富 [10] - 东北冬季寒冷单调 饮食结构受限(如土豆 白菜 酸菜为主) [10] 职场环境特征 - 南方城市职场竞争更依赖能力与业绩 晋升机制透明 [13] - 东北部分地区存在人情关系过重现象 资源分配不透明导致努力与回报不匹配 [13] 地区发展对策 - 需通过引进高附加值产业和培育新兴行业创造人才发展空间 [13] - 改善营商环境 建立透明招聘晋升制度以减少人情壁垒 [15] - 提升城市生活品质(交通 医疗 教育 文化娱乐)以增强吸引力 [15] - 建议北方地区学习南方经验 从"留住本地人"转向"吸引外地人" [15] 长期展望 - 人才流动反映对公平竞争和职业发展平台的追求 [15] - 当家乡能提供高质量生活与职业机会时 南下潮可能转为双向流动 [17]
【环时深度】美政策收紧,印度海外人才会回流吗?
环球时报· 2025-07-27 22:46
美国科技公司海外布局与政策影响 - 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谷歌、苹果等美国科技巨头优先支持美国本土业务,减少在印度等地的建厂和招聘外籍工人 [1] - 美国移民政策收紧导致印度科技人才面临签证撤销风险,2022-2023年印度公民占美国H-1B签证发放量的72.3% [7] - H-1B签证改革将转向加权选拔制度,优先高薪高技术岗位,可能重塑印度人才在美就业结构 [7] 印度人才流失现状与数据 - 2023-2024学年在美印度学生达33万人,创历史新高并超越中国成为最大国际学生来源国 [2] - 印度每年培养150万工科毕业生,仅10%能在国内找到工作,国际求职申请量同比增长59.4%至220万份 [3] - 2015-2022年130万印度人移民海外,其中60万放弃国籍,IT行业人才流失导致年产值损失150-200亿美元 [5] 全球人才竞争格局变化 - 德国对印度学生吸引力显著提升,本学年申请量同比增35%,推出"机会卡"签证吸引无工作录用信的技能人才 [8] - 澳大利亚印度留学生占比达16%(13.9万人),英印自由贸易协议将推动制造业、绿色技术等领域人才流动 [9] - 印度裔高管在全球影响力扩大,《财富》500强中11家企业的CEO为印度裔,包括Alphabet、微软等科技巨头 [4] 印度国内政策与产业挑战 - 莫迪政府推出"印度制造""数字印度"等计划,但IT行业仅贡献GDP的7.5%,顶尖AI研究人员仅1%留在本土 [5][10] - 医疗行业每千人仅1.7名护士,7万名培训医生在欧美执业,远低于世卫标准 [5] - 印度缺乏顶尖科技公司,制度缺陷体现在治理不稳定、资本可及性差及市场监管不透明 [12]
人气主播顿顿也走了,俞敏洪留不住人才?
凤凰网财经· 2025-06-21 12:03
东方甄选主播离职事件 - 东方甄选旗下人气主播顿顿于618大促当天宣布离职,未来将以产品推荐官身份继续合作[2][3] - 顿顿曾公开表达对公司管理的不满,包括新账号未提前告知主播、公关反应迟缓等问题[4] - 2024年7月以来至少已有三位人气主播离职,包括敬文、董宇辉和顿顿[2][6] 新东方人才流失历史 - 新东方被誉为教育界"黄埔军校",多位高管离职创业,包括真格基金徐小平、王强,高途陈向东,罗永浩等[7][8] - 学生人数从3500人次增至25万人次仅用7年,增幅约70倍[7] - 真格基金已累计投资800+家创业公司,收获24个IPO[7] 东方甄选业绩表现 - 2025财年中报营收21.87亿元,同比减少超20%,期内亏损9650万元[10] - GMV同比减少16.2%至48亿元,抖音订单从5960万单降至5010万单[10][11] - 抖音主账号30天掉粉11.2万,粉丝数2842万,被与辉同行(2954万)反超[11] 与辉同行表现对比 - 与辉同行最近30天新增粉丝超58万,单日GMV多在3000万以上,最高超1.8亿[11] - 东方甄选主账号同期最高单日GMV不足2500万[11] 母公司新东方业绩影响 - 2025财年Q3净营收11.83亿美元同比下降2%,剔除东方甄选后营收增长21.2%[12] - 经营利润1.25亿美元,东方甄选业务带来经营亏损[12] 公司发展战略 - 坚持打造"线上山姆"目标,自营SKU达600款[13] - 新上线卫生巾产品10分钟订单突破4000单,半天销量30万包[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