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米集团(XIACY)
icon
搜索文档
小米集团-W(01810):业绩再创新高,经营效率提升,关注中长期战略持续兑现
国投证券· 2025-05-28 03:0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 - A”,12 个月目标价为 73.23 港元 [3][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 2025Q1 业绩再创新高,经营效率提升,产品力增强,各业务板块表现良好,后续关注中长期战略兑现拉动估值提升 [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表现 - 2025Q1 收入 1112.93 亿,同增 47.4%;经调整后利润 106.75 亿,同增 64.5% [1] 各业务板块情况 手机业务 - 2025Q1 收入 506.12 亿,同增 8.9%;出货量 4180 万台,同增 2.7%;中国大陆出货量 1330 万部,同增 40%,市场份额 18.8% 重回第一;ASP 为 1210.6 元,同增 5.8%;推动互联网收入达 91 亿,同增 12.8% [2] IoT 业务 - 2025Q1 收入 323.4 亿,同增 58.7%;毛利率提升至 25.2%,环比提升 4.7pct;平板出货量同增 56.1% 跻身全球前三 [2] 智能汽车及 AI 等创新业务 - 2025Q1 收入 185.8 亿,毛利率 23.2%,环比提升 2.8pct;经营开支 48 亿,经营亏损 5 亿,亏损幅度缩窄;交付量 7.6 万台,ASP 提升至 23.8 万元,收入占比 16.7% [1][3] 投资建议及估值 - 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为 5015/6344/7332 亿;手机 xAIOT 分部采用 PE 估值法,给予 25 倍 PE;汽车分部采用 PS 估值法,给予 3 倍 PS;2025 估值 14404.8 亿港元,2026 年估值 18389.3 亿港元 [7] 财务预测 - 主营收入、净利润等指标在 2023 - 2027 年有相应增长及变化;各业务收入预测也呈现不同增速 [8][9]
恒生科技HKETF(513890)近1周新增规模居同类产品第一,重仓股小米集团一季度净利润首次破百亿
搜狐财经· 2025-05-28 02:41
恒生科技HKETF表现 - 恒生科技HKETF(513890)盘中一度涨近1% 截至10:11换手率4.59% 成交额1911.43万元 [1] - 跟踪指数恒生科技指数(HSTECH)上涨0.09% 成分股快手-W上涨5.03% 小米集团-W上涨2.62% 网易-S上涨2.39% 腾讯音乐-SW上涨1.79% 美的集团上涨1.16% [1] - 近1周规模增长379.75万元 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第一 最新份额达3.95亿份创近1年新高 [1] - 最新资金净流入835.37万元 近5个交易日合计流入1675.46万元 [1] 小米集团业绩与研发 - 2025年Q1营收1113亿元同比增长47.4% 连续两季度破千亿 经调整净利润107亿元首次突破百亿 同比增64.5% [1] - Q1研发投入67亿元同比增长30.1% 预计全年研发投入达300亿元 未来五年将投入2000亿研发费用 [2] - 发布自主研发3nm制程手机芯片SoC玄戒O1 成为全球第四家具备该能力的企业 产品高端化获支撑 [2] 恒生科技指数与相关产品 - 恒生科技指数代表香港30家科技主题上市公司 恒生科技HKETF紧密跟踪该指数 [2] - 摩根资产管理推出"全球视野投科技"产品线 包括主动管理与被动投资工具 [2] - 主动管理产品涵盖新兴动力基金(377240/014642) 智慧互联基金(001313/016919) 动力精选基金(006250/013137) 慧选成长基金(008314/008315) 太平洋科技基金(968061/968962/968063) [3] - 被动投资产品包括恒生科技ETF(513890/018577/018578) 中证创新药产业ETF(560900) 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019172/019173/019174/019175) [3]
中金:维持小米集团-W(01810)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70.0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5-28 01:25
业绩表现 - 1Q25收入达1112.93亿元,同比增长47.4%,较预期高出1.8% [2] - 1Q25经调整净利润106.76亿元(含汽车及创新业务亏损5亿元),同比增长64.5%,较预期高出7.8% [2] - 上调2025/2026年经调整净利润预测19.9%/3.4%至481.9亿元/565.99亿元 [1] 智能手机业务 - 1Q25智能手机出货量4180万台,同比增长3.0%,稳居全球第三 [3] - 中国市场份额同比提升4.7ppt至18.8%,重回第一 [3] - 手机ASP同比提升5.8%至1210.6元,带动手机收入同比增长8.9%至506.12亿元 [3] - 手机毛利率环比提升0.4ppt至12.4%,主要因原材料价格回落及产品结构优化 [3] IoT业务 - 1Q25 IoT收入323.39亿元,同比增长58.7% [4] - 智能大家电/可穿戴/平板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13.8%/56.5%/72.7% [4] - IoT毛利率同比大幅提升5.3ppt,因高毛利品类占比提升 [4] 互联网业务 - 1Q25互联网收入90.76亿元,同比增长12.8% [4] - 互联网毛利率同比提升2.7ppt至76.9% [4] 智能汽车业务 - 1Q25汽车收入185.80亿元(对应交付7.59万辆) [5] - 汽车毛利率环比提升2.7ppt至23.2% [5] - 首款SUV YU7将于7月正式上市 [5]
智通港股早知道 | 小米集团(01810)Q1股东应占溢利大增161%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大涨
智通财经· 2025-05-27 23:52
小米集团业绩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1112.93亿元,同比增长47.4% [1] - 股东应占溢利109.24亿元,同比增长161.22% [1] - 智能电动汽车Xiaomi SU 7系列累计交付量超258,000台,平均销售单价238301元 [1] - 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增长113.8%,空调/冰箱/洗衣机出货量分别超110万/88万/74万台 [1] - 全球月活跃用户数718.8百万,同比增长9.2%,中国大陆月活跃用户数181.1百万,同比增长12.9% [2] 美股市场表现 - 道琼斯指数上涨1.78%,标普500上涨2.05%,纳斯达克上涨2.47% [3] - 特斯拉股价上涨近7%,英伟达涨超3%,苹果/微软/亚马逊/谷歌/Meta涨超2% [3]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下跌0.28%,哔哩哔哩涨超2% [3] 行业政策与项目 - 三部门提出打造先进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智技术应用标杆 [5] - 中广核招远400兆瓦海上光伏项目全容量投运,年发电量近7亿千瓦时 [6][7] - 吉利计划近期发射"千里浩瀚"卫星,年内完成星座一期组网部署 [12] 企业动态 - HYBE向腾讯音乐出售全部SM娱乐股份,交易金额2433亿韩元 [8] - 牧原股份向香港联交所递交境外上市申请 [9] - 美团澄清"不惜一切代价"指向反内卷竞争,强调行业健康发展 [10] - 美中嘉和发布质子治疗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 [13] - 快手第一季度经调整利润净额45.8亿元,同比增长4.4% [14][15] - 荣昌生物泰它西普获NMPA批准上市 [16] - 君实生物昂戈瑞西单抗注射液新适应症获批 [17] 信用评级 - 标普维持香港"AA+"评级,穆迪将香港评级展望调升至"稳定" [4] - 穆迪上调中国华能/华能国际/中国华电评级展望至"稳定" [11]
Xiaomi: From Silicon To SUVs, Driving The Next Era Of Smart, Affordable Tech
Seeking Alpha· 2025-05-27 18:00
公司概况 - Astrada Advisors提供可操作的投资建议以提升投资组合表现并挖掘超额收益机会 在领先全球投资银行拥有扎实的投资研究业绩记录 [1] - 公司专长覆盖北美及亚洲科技、媒体、互联网和消费行业 擅长识别高潜力投资机会并驾驭复杂行业 [1] - 结合本地与全球经验 对市场发展、监管变化和新兴风险提供独特视角 [1] 研究方法 - 研究整合严谨的基本面分析与数据驱动洞察 深入理解关键趋势、增长动力和竞争格局 [1] - 重点为投资者提供及时研究和行业动态全景 帮助应对市场波动和探索新趋势 [1] 服务承诺 - 致力于提供卓越见解以推动明智投资决策 无论市场环境如何变化 [1]
小米集团首季营收净利双创新高,智能汽车交付破7.5万辆驱动生态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5-27 16:20
财务表现与市场地位 - 2025年Q1总营收达1113亿元,同比增长47.4%,经调整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64.5% [3] - 智能电动汽车及AI创新业务收入186亿元,汽车交付量75,869辆,累计交付超25.8万辆 [3] - 手机业务中国市场占有率重回第一,高端机型(4000元以上价位段)市占率提升至9.6% [3] - 研发支出67亿元,同比增长30.1%,研发人员占比达47.7%,未来五年计划投入2000亿元研发资金 [4] 汽车业务突破 - SU7系列一季度交付量居2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冠军,用户情绪价值高,智能泊车功能需优化 [5] - YU7车型定位豪华SUV,全系标配可变转向比系统,转弯半径5.7米,前排配备双零重力座椅及10点式按摩功能,目标年交付35万辆 [5] - SU7 Ultra搭载UWB车钥匙功能,通过小米15S Pro实现无感解锁,推进"人车家全生态"战略 [6] 芯片研发与争议 - 玄戒O1芯片采用台积电第二代3nm工艺,集成190亿晶体管,CPU主频达3.9GHz,性能对标苹果A18 Pro和高通骁龙8 Elite [7] - ARM官方认证玄戒O1为小米自主研发设计,强调其系统级设计能力 [8] - 部分用户质疑芯片"自研"含金量,小米及ARM多次辟谣,强调核心设计完全自主 [9] - 央视、新华社等官媒肯定其突破意义,认为填补了中国大陆3nm芯片设计空白 [10] IoT与家电业务增长 - 空调、冰箱、洗衣机出货量分别增长65%、65%、100%,IoT平台连接设备数达9.44亿台 [11] - 推出小米电视S Mini LED 2025系列,采用低反膜屏幕和澎湃OS2系统,硬件性能对标索尼 [12] 舆论环境与战略挑战 - SU7/YU7外观设计被指借鉴保时捷、法拉利,部分用户认为原创性不足 [13] - 玄戒O1的成功研发彰显了国内科技企业的自主创新实力 [13] - 公司坚持"技术为本"策略,强化底层技术研发,面临汽车产能爬坡、芯片生态构建等挑战 [14] - 雷军表示将坚持"人车家全生态"布局,推动高端化与全球化协同 [14]
小米集团20250527
2025-05-27 15:28
纪要涉及的公司 小米集团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总收入1113亿元,同比增长47.4%;单季度经调整利润首次突破100亿元,达107亿元,同比增长64%;毛利率22.8%,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0.5个百分点[3] - 智能手机业务收入506亿元,占总收入45.5%,同比增长9%;全球出货量4180万台,市场份额14.1%,稳居全球前三;中国大陆出货量排名重返第一,市场份额达18.8%,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高端手机出货量占比提升至25%[2][10] - IoT及生活消费产品收入323亿元,同比增长59%;大家电业务收入同比翻倍增长,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产品出货量均实现65%以上高速增长[2] - 互联网服务业务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12.8%;中国大陆互联网收入创历史新高,广告收入66亿元,同比增长19.7%[3][12] - AI及创新业务收入186亿元,其中智能电动汽车销售收入181亿元,综合毛利率达23.2%[3][13] 2. **硬核科技成果** - AI方面,小米大模型Code团队发布首个为推理而生的大模型小米IM,参数规模为7B,在数学推理和代码竞赛公开测评集上表现优异[5] - 芯片方面,发布首款自主研发设计的3纳米旗舰手机SoC芯片玄界O1,采用第二代3纳米工艺制成,有191亿个晶体管,性能全球领先;还推出长续航4G手机芯片玄界7,是基带技术重要突破[5] 3. **汽车业务发展** - 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796万台新车,苏7系列累计交付超25.8万台,4月交付超2.8万台,是20万元以上价格段销量冠军[2][7] - 小米17定位豪华高性能SUV,全系标配多项先进配置,通过多项安全测试,将于7月正式上市[7] - 一季度汽车业务毛利率超过23%,得益于产品力、规模经济和高效渠道[2] 4. **研发投入计划** - 2026 - 2030年投入2000亿元用于研发,重点发展AI和芯片等底层核心技术[2][8] - 过去四年累计投入135亿人民币用于芯片研发,团队规模超2500人;自2021年以来的小十年间,计划至少投资500亿人民币于大芯片项目[8] 5. **渠道拓展举措**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地区新增超1000家小米之家,总数达16000家;新增235家汽车销售门店[3][9] - 一季度,中国大陆线下渠道智能手机占有率提升至12.1%,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3] 6. **各业务板块亮点** - 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连续7个季度同比增长,手机ASP达1211元,同比增长5.8%,创历史新高[10] - IoT业务: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与利润双重突破,收入323亿元,同比增长55%;毛利率25.2%,同比大幅提升5.4个百分点;全球月活数达17.19亿,同比增长9.2%;中国大陆月活数达1.8亿,同比增长13%[11] - 互联网服务:毛利率持续优化,本季度达76.9%,同比增长2.7%;广告业务带动增长,本季度广告收入66亿元,同比增长19.7%[12] - AI及创新业务:本季度经营亏损继续收窄,为5亿元;小米SU7系列总计交付15860台奔驰新车,平均单价238000元[13] 7. **应对策略与规划** - 手机业务:适当放缓对销量要求,更关注产品结构改善;在西欧区聚焦中高端机型;在非洲采用规模优先策略,目标占有率达20%以上;2025年目标出货量接近1.8亿[21] - 汽车业务:通过技术发布和策略调整确保预期与初期销量,避免降价促销;利用产品力、规模经济和高效渠道提升毛利率[22] - 高端化发展:继续加大投入,提升品牌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在AI手机领域推进高端化战略,提升超级小爱的功能,融合AI与操作系统;提升6000元以上手机市场占有率[23][24] - 自研芯片:专注旗舰芯片研发与应用,中长期再考虑非旗舰系列;未来3 - 5年逐步应用于人车家生态系统[26] - IoT业务: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价格策略应对618价格竞争;按既定战略推进,补齐能力以实现更好发展[26][2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ESG进展与目标**:2025年4月连续第七年发布ESG报告;计划到2026年回收3.8万吨电子废弃物,已完成目标95%以上;设定供应商碳排放和绿电使用比例目标;入选工信部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名单[15] 2. **家电行业策略**:认为家电行业存在问题,希望成为行业价值创造者和产业进步推动者;大家电业务高速增长刚起步,将建设新工厂、自研核心器件[16][17] 3. **国内外市场策略差异**:国内新零售更成熟,海外刚起步;竞争环境有差异,但用户需求本质相同,打法无太大区别[18] 4. **生产效率与盈利能力**:小米智能制造平台有共性,可提升不同品类生产效率;未来将走向全球;产品力强可保证竞价权和合理利润率[20][21] 5. **内存价格趋势**:二季度内存成本从下降转为上涨,不同类型内存价格变化不一;预计三四季度内存价格缓慢上涨,小米手机整体毛利率可控且平稳[31] 6. **海外市场情况**:印度市场有意控制量以降低风险;欧洲市场主动放弃部分极端产品供应,重点放中高端;非洲市场有很大增长空间,全球分八个大区实现本地化精细化经营[33][34]
小米集团一季度净利润破百亿 卢伟冰:这轮增长刚刚开始
贝壳财经· 2025-05-27 15:26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113亿元,同比增长47 4% [1] - 经调整净利润首次突破百亿,达到107亿元,同比增幅64 5% [1] - 手机×AIoT核心业务收入927亿元,同比增长22 8% [4] - 互联网服务业务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12 8%,毛利率76 9% [5] - 智能电动汽车及创新业务收入186亿元 [6] 智能手机业务 - 手机业务收入506亿元,同比增长8 9% [4] - 中国大陆出货量市场份额18 8%,同比提升4 7个百分点 [4] - 全球市占率14 1%,连续19个季度位居全球前三 [4] - 中国大陆出货量增速高达40% [4]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 - IoT业务收入323亿元,同比增长58 7% [4][5] - 大家电业务收入实现翻倍增长 [5] - 空调出货量超110万台,同比增超65% [5] - 冰箱出货量超88万台,同比提升超65% [5] - 洗衣机出货量超74万台,同比增长超100% [5] - 空调业务目标年内进入行业前三,对标全球标杆品牌 [5] 智能电动汽车业务 - SU7系列单季交付75869辆 [6] - SU7 Ultra发布3天大定超1 9万台,锁单1万台 [7] - 截至5月21日累计交付超25 8万辆 [7] - 4月交付超2 8万辆,全年目标35万辆 [7] - 首款SUV YU7将于7月上市,感兴趣用户是SU7的3倍 [8] - 汽车销售门店扩展至235家 [8] 线下渠道 - 中国大陆新增超1000家线下零售店,总数近1 6万家 [8] - 预计年底线下零售店规模达2万家 [8] 芯片研发 - 发布3nm芯片玄戒O1,集成10核CPU和16核GPU [9] - 累计研发投入超135亿元,团队超2500人 [10] - 2025年预计研发投入超60亿元 [10] - 未来五年将投入2000亿研发费用 [10] - 玄戒O1目前仅规划用于高端旗舰产品线 [10] 市场地位与战略 - 空调业务目标2030年中国市场数一数二 [5] - 小米空调智能制造工厂预计年内投产 [5] - 成为全球第四家发布3nm制程手机芯片的企业 [10] - 芯片业务将与澎湃OS和AI融合 [10]
XIAOMI(01810)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27 12:3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Q1总营收1113亿日元,同比增长47.4%,连续两个季度同比增长 [13][25] - 单季度调整后净利润首次超100亿人民币,达10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4.5%,调整后净利润率达9.6%创历史新高 [14][36] - 毛利率达22.8%,创历史新高,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 [25] - 研发费用达6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0%,截至2025年3月31日,研发人员数量达21731人创历史记录 [34] - 整体运营费用总计154亿人民币,剔除新业务投资48亿人民币后,核心业务运营费用为106亿人民币,费用率为11.4%,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3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智能手机业务 - 营收92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3%,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4180万台,连续七个季度同比增长,全球排名第三,市场份额14.1%,在58个市场排名前三,68个市场排名前五 [13][27] - 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出货量重回第一,市场份额达18.8%,同比提升4.7个百分点,出货量增长率达40%,远超行业4.6%的同比增长率 [14] - 全球智能手机ASP达1211日元,同比增长5.8%创历史新高,中国大陆高端智能手机出货份额从去年同期的21%提升至25%,旗舰手机小米15 Ultra销量同比增长超90% [15] - 智能手机毛利率从上个季度的12%提升至12.4% [28] IoT业务 - 营收达323亿人民币,连续两个季度超3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9%,毛利率达25.2%,同比显著提升5.4个百分点 [17][29] - 大家电业务营收同比翻倍,空调、冰箱和洗衣机出货量均实现超65%的高增长率,ASP显著提升,产品结构明显改善 [18] - 平板电脑出货量创历史新高,首次进入全球前三,同比增长56%,是前五厂商中增速最快的 [19] - 可穿戴手环Q1全球排名第一,TWS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二,同比增长63%,中国市场排名第一,同比增长44% [20][21] 互联网业务 - 2025年3月全球MAU达7.19亿,同比增长9.2%,其中中国大陆MAU达1.81亿,同比增长12.9%或13% [30] - Q1互联网服务业务营收9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8%,其中中国大陆互联网营收达64亿人民币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近15% [30][31] - 互联网毛利率达76.9%,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广告业务营收6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9.7%,持续推动互联网业务增长 [31][32] 智能电动汽车及AI创新业务 - 营收占总营收的16.7%,其中智能电动汽车销售额达181亿人民币,其他相关业务营收5亿人民币,综合毛利率23.2% [33] - Q1交付2769辆小米汽车,ASP为238301人民币,新业务运营亏损持续收窄 [3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小米出货量重回第一,市场份额达18.8%,同比提升4.7个百分点,出货量增长率达40%,远超行业4.6%的同比增长率 [14] -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小米出货量排名第三,市场份额14.1%,在58个市场排名前三,68个市场排名前五 [27] - 非洲市场,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从去年的13%提升至15.6%,有较大提升空间 [103][106] - 印度市场,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略有下降,公司为降低风险调整业务策略 [102][103]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新十年目标是大规模投资底层核心技术,成为下一代全球硬核科技领导者,2025年研发投资将达30亿人民币,2021 - 2025年研发投资超102亿人民币,2026 - 2030年预计研发投资达200亿人民币 [7][8] - 坚持技术为本原则,AI和芯片是重要底层核心技术和子战略,公司展示了在这两个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如小米大模型MiMo和自研芯片X Ring 1、X Ring T1 [8][9] - 智能手机业务继续推进高端化战略,提升产品结构和ASP,加强新零售渠道建设,拓展线下市场份额 [15][16] - IoT业务在多个品类实现突破,大家电业务目标是到2030年成为中国大陆市场前两名,今年目标是排名第三,持续提升产品能力和生产效率 [17][18] - 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持续提升生产效率和产能,推出新车型小米U7,定位豪华高性能SUV,具备多项先进配置,将于7月正式上市 [21][22] - 行业竞争方面,IoT业务增长引发竞争对手关注,公司认为自身仍处于高增长阶段,未感受到竞争对手的明显影响,希望成为行业价值创造者和推动者 [41][43] - 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存在价格竞争,但公司认为自身产品实力强,供应仍有缺口,短期不受影响,将专注于交付订单和提升产品竞争力 [92][96]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处于新征程的起点,虽前路充满挑战和困难,但坚信公司的价值观、模式和方法具有强大的普适性,只要开始追赶,就有获胜的机会 [23] - 对于智能手机业务,中国市场因补贴等因素增长幅度可能不如年初预期,全球市场部分地区可能出现负增长,公司将适当调整策略,更注重产品结构改善 [60][61] - 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毛利率持续提升,未来随着交付量增加、固定成本分摊、产品优化和周边产品收入增加,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64][70] - 公司将继续推进各业务战略,加强底层建设和管理体系改革,朝着更高目标前进 [38] 其他重要信息 - 2025年4月,公司连续七年发布小米集团ESG报告,汇报了2024年在低碳转型、循环经济、可持续供应链、人才发展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工作和成果 [36] - 公司计划2022 - 2026年电子废弃物回收总量达38000吨,目前已完成目标的95.94%,并积极引领产业链合作伙伴进行绿色转型,设定了供应商碳排放和绿电使用目标 [36][37] - 公司入选2024年工信部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名单,在推动产业链绿色转型和低碳目标实现方面得到权威认可 [38]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AIoT业务面临竞争加剧,公司有何应对策略,国内外策略是否不同? - 公司认为自身仍处于高增长阶段,未感受到竞争对手的明显影响,希望成为行业价值创造者和推动者,国内外策略差异不大,主要关注用户需求和产品能力提升 [41][43][47] 问题2:电动汽车销售是否会影响数据销售和价格,公司如何确保达到预期? - 公司认为电动汽车产能不足,不担心销售和价格问题,且产品复制能力强,待市场情况稳定后可确定合理的产品比例 [42][48] 问题3:智能家电工厂和智能电动汽车工厂对效率和盈利能力有何帮助? - 公司通过构建智能制造平台,共享供应链和核心系统,已找到不同品类的共性和差异,未来将注重全球化发展,产品实力强是盈利能力的基础 [50][54][56] 问题4:LiDAR和安全设备作为标准配置,是否会影响定价策略和盈利能力? - 公司表示尚未确定定价,产品实力强是盈利能力的关键,目前小米汽车产品竞争力强,有议价和定价能力,能保持合理利润率 [51][55][57] 问题5:今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和价格展望如何,业务策略有何更新? - 中国市场增长幅度可能不如年初预期,全球市场部分地区可能出现负增长,公司将适当调整策略,更注重产品结构改善,在非洲市场有较大提升空间 [60][61][63] 问题6:电动汽车毛利率提升的原因是什么,未来展望如何,新业务亏损情况如何? - 毛利率提升原因包括产品实力强、成本优化、内部管理和渠道效率高、固定成本分摊、未降价、交付高端产品和周边产品收入增加等,未来有望继续提高,目前新业务仍有约5亿人民币亏损 [64][65][68] 问题7:智能手机高端化未来有何计划? - 公司总结过去五年高端化经验,未来五年将加强协调规划,拓展高价位产品布局,从中国市场拓展到海外市场,部分产品已取得良好反馈 [71][72][77] 问题8:AI在智能手机领域未来有何惊喜? - 公司将大力投资大模型,利用自身用户基础、场景和数据优势,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AI的深度融合,提升用户体验 [78][79][80] 问题9:中长期内,X Ring芯片是否会用于6系列手机,未来三到五年是否会在其他业务使用自有芯片,本季度25%的毛利率是否可持续,618定价策略如何? - 目前仅考虑将X Ring芯片用于旗舰机型,未来将专注于旗舰SoC和调制解调器研发,构建完整芯片矩阵;IoT业务刚起步,能力有待提升,将坚持20%的毛利率策略,不受竞争影响 [84][86][90] 问题10:智能手机成本结构是否有变化,内存供应商调整产能对公司有何影响? - 公司预计Q2库存成本下降后将缓慢上升,但幅度不大,已做好规划,成本影响可控,智能手机毛利率稳定 [93][94][95] 问题11:电动汽车市场价格战对公司有何影响? - 公司认为短期不受影响,将专注于交付订单,产品实力强,具备供应链和工厂建设能力,价格竞争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92][96][98] 问题12:自研芯片对智能手机业务价格和整体毛利率有何影响,海外智能手机市场印度和非洲的竞争格局和未来增长如何? - 自研芯片是长期高端战略,目前主要用于旗舰机型,对毛利率影响尚早,公司更注重产品质量;印度市场因特殊情况市场份额下降,公司降低风险,非洲市场是新兴市场,公司放弃低端产品,提升产品结构,有较大提升空间 [100][102][104]
XIAOMI(01810)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27 12:3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Q1总营收达1113亿日元,同比增长47.4%,连续两个季度同比增长 [11][22] - 单季度调整后净利润首次超100亿人民币,达10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4.5%,调整后净利润率达9.6%创历史新高 [12][32] - 毛利率达22.8%,创历史新高,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 [22] - 研发费用达6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0%,截至2025年3月31日,研发人员数量达21731人创历史记录 [30] - 整体运营费用总计154亿人民币,剔除新业务投资48亿人民币后,核心业务运营费用为106亿人民币,费用率为11.4%,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31]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智能手机业务 - 营收92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3% [11] -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4180万台,连续七个季度同比增长,全球排名第三,市场份额14.1%,在58个市场排名前三,68个市场排名前五 [24] - 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出货量重回第一,市场份额达18.8%,同比提升4.7个百分点,出货量增长率达40%,远超行业4.6%的同比增长率 [12] - 全球智能手机ASP达1211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创历史新高 [13][25] - 中国大陆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从去年同期的21%提升至25%,增长3.3个百分点 [13] - 旗舰手机小米15 Ultra在中国大陆出货量同比增长超90% [14] IoT业务 - 营收323亿人民币,连续两个季度超3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9% [15] - 毛利率达25.2%,同比显著提升5.4个百分点 [26] 互联网业务 - 2025年3月全球MAU达7.19亿,同比增长9.2%,中国大陆MAU达1.81亿,同比增长12.9%或13% [27] - Q1互联网服务业务营收9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8%,中国大陆互联网营收达64亿人民币创历史新高 [27] - 毛利率达76.9%,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 [27] - 广告业务营收6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9.7% [27] 智能电动汽车及AI创新业务 - 营收占总营收的16.7%,其中智能电动汽车销售额达181亿人民币,其他相关业务营收5亿人民币,综合毛利率23.2% [29] - 本季度交付2769辆,ASP为238301元人民币 [29] - 新业务运营亏损持续收窄 [29]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中国大陆市场 - 智能手机出货量重回第一,市场份额达18.8%,同比提升4.7个百分点,出货量增长率达40%,远超行业4.6%的同比增长率 [12] - 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从去年同期的21%提升至25%,增长3.3个百分点 [13] 全球市场 - 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4180万台,连续七个季度同比增长,全球排名第三,市场份额14.1%,在58个市场排名前三,68个市场排名前五 [24] - 全球智能手机ASP达1211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创历史新高 [13][25]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新十年目标是大规模投资底层核心技术,成为下一代全球硬核科技领导者,2025年研发投资达30亿人民币,2021 - 2025年研发投资超102亿人民币,2026 - 2030年预计研发投资达200亿人民币 [5][6] - 坚持以技术为基础的原则,AI和芯片是重要的底层核心技术和子战略,公司展示了在这两个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 [6] - 智能手机业务坚持高端化战略,通过提升品牌和产品实力、建设新零售渠道等方式提升市场份额和ASP [12][13][14] - IoT业务通过技术、产品品牌、渠道和服务的突破,以及国家补贴政策的支持,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突破,重点关注大型家电、平板电脑和可穿戴设备业务 [15] - 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持续快速增长,不断挖掘生产效率和提升产能,推出了小米SU7系列和小米U7等车型 [18][19] - 面对IoT竞争加剧的情况,公司认为目前仍处于高增长阶段,未感受到竞争对手的影响,希望成为行业的价值创造者和推动者,国内外策略差异不大 [38][39][43] - 智能手机业务在全球市场的策略会根据不同市场的情况进行调整,重点关注产品结构的改善,在非洲市场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55][56][58] - 智能手机高端化方面,公司总结了过去五年的经验,未来将继续坚持高端化,拓展到更多产品类别,并从中国市场拓展到海外市场 [67][68][73] - 芯片业务目前专注于旗舰SoC,未来希望在EV、家庭生态系统等领域应用自己的芯片 [81][82]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站在新征程的起点,虽然前路漫长,会有挑战和困难,但相信公司的价值观、模式和方法是强大且通用的,只要开始追赶,就会走向胜利 [20] - 对于产品盈利能力,认为产品实力是关键,有了好的产品实力就不会有竞争对手,从而拥有议价和定价权,维持合理的利润率 [51][52][53] - 对于EV业务,认为短期内价格竞争影响不大,公司有综合能力,产品实力强,能够应对市场竞争 [91][93] 其他重要信息 - 2025年4月发布了小米集团的ESG报告,计划在2022 - 2026年回收38000吨电子垃圾,目前已完成目标的95.94%,并设定了降低供应链碳排放和提高绿色电力使用比例的目标 [32][33] - 公司入选了2024年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名单,在推动产业链绿色转型和低碳目标实现方面得到了权威认可 [34]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1:AIoT业务面对竞争加剧的策略及国内外差异,以及EV业务如何确保销售和价格稳定 - 公司认为目前处于高增长阶段,未感受到竞争对手的影响,希望成为行业的价值创造者和推动者,国内外策略差异不大;对于EV业务,认为产能不足,SU7的产能复制性高,不担心销售和价格问题 [38][39][44] 问题2:智能工厂和智能家电工厂对效率和盈利能力的帮助,以及标准配置对定价和盈利能力的影响 - 公司表示工厂背后的供应链和生产逻辑有共性,目前产品实力强,定价未确定,产品实力是盈利能力的关键,有好的产品实力就不会有竞争对手,从而拥有议价和定价权 [48][49][51] 问题3:智能手机业务今年的出货量和价格展望,以及EV业务毛利率的原因和未来展望,新业务损失情况 - 智能手机业务在全球市场的策略会根据不同市场的情况进行调整,重点关注产品结构的改善,在非洲市场有较大的增长空间;EV业务毛利率逐季稳步提升,原因包括产品实力强、成本优化、固定成本分摊、其他收入增加等 [55][56][59] 问题4:智能手机高端化的未来计划,以及AI在智能手机领域的未来惊喜 - 公司总结了过去五年的高端化经验,未来将继续坚持高端化,拓展到更多产品类别,并从中国市场拓展到海外市场;AI方面,公司将加大投资,利用用户数据和场景提升用户体验 [67][68][75] 问题5:X Ring芯片在中长期的使用计划,以及未来几个季度毛利率的可持续性和618的定价策略 - 目前专注于旗舰SoC,未来希望在其他领域应用自己的芯片;认为IoT业务刚刚起步,能力尚未完全建立,坚持既定的20%毛利率策略,不认为会受到竞争的太大影响 [81][82][85] 问题6:智能手机成本结构的变化,以及EV业务在价格战中的应对策略 - 智能手机成本预计会缓慢上升,但对公司的影响可控,毛利率稳定;EV业务短期内不受价格竞争影响,公司有综合能力应对市场竞争 [88][90][91] 问题7:芯片对智能手机业务和整体毛利率的影响,以及海外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格局和未来增长 - 芯片业务长期战略明确,目前专注于旗舰SoC,对整体毛利率的影响还难以判断;海外市场根据不同市场的特点制定不同策略,印度市场风险降低,非洲市场有较大增长空间 [95][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