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聚赛龙(301131)
icon
搜索文档
聚赛龙:东台聚合盈拟减持不超1.00%公司股份
快讯· 2025-04-21 13:45
股东减持计划 - 股东东台聚合盈咨询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计划减持不超过47.79万股 [1] - 减持方式为集中竞价 [1] - 减持时间窗口为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 [1] - 减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比例1.00% [1]
聚赛龙(301131) - 关于公司股东股份减持计划的预披露公告
2025-04-21 13:40
| 证券代码:301131 | 证券简称:聚赛龙 | 公告编号:2025-009 | | --- | --- | --- | | 债券代码:123242 | 债券简称:赛龙转债 | | 广州市聚赛龙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公司股东股份减持计划的预披露公告 股东东台聚合盈咨询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保证向本公司提供的信息内 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与信息披露义务人提供的信息一致。 特别提示: 持有公司股份 1,207,440 股(占本公司总股本比例 2.53%)的股东东台聚合 盈咨询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计划在本次减持计划公告披露之日起 15 个交 易日后的 3 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 477,909 股(占本公 司总股本比例 1.00%)。 广州市聚赛龙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近日收到公司股 东东台聚合盈咨询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东台聚合盈")出具的 关于计划减持公司股份的告知函,现将有关情况公告如下: 一、股东的基本情况 (一)股东名称:东台聚合盈咨询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配股等除权 ...
聚赛龙(301131) - 赛龙转债2025年第一季度转股情况暨股份变动公告
2025-04-01 08:46
可转债情况 - 2025年第一季度398,700元“赛龙转债”转股10,820股[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累计转股398,700元,占转股前总额0.0226%[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未转股“赛龙转债”249,601,300元,占发行总量99.84%[3] - 公司发行可转债2,500,000张,募资250,000,000元,净额242,669,687.67元[3] - 可转债2024年7月29日深交所上市,转股期2025年1月13日至2030年7月7日[5][6] - “赛龙转债”初始转股价格36.81元/股[7] 股份情况 - 2025年第一季度有限售股从24,705,792股(51.71%)变为16,992,857股(35.56%)[11] - 2025年第一季度无限售股从23,074,208股(48.29%)变为30,797,963股(64.44%)[11] - 2025年第一季度总股本从47,780,000股变为47,790,820股[11]
聚赛龙(301131) - 关于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到期赎回的进展公告
2025-03-25 08:36
资金使用 - 2024年公司及子公司获许用最高4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期限12个月[2] 资金回收 - 子公司芜湖聚赛龙赎回现金管理产品,收回本金3000万元,收益9.10万元[3] 投资情况 - 芜湖聚赛龙7天通知存款买3000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1.30%[3] - 芜湖聚赛龙多笔收益凭证、大额存单等投资情况[4] - 聚赛龙(重庆)新材料有限公司多笔定期存款、结构性存款投资情况[4] 未到期余额 - 公告披露日前十二个月内公司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未到期赎回余额13000万元[4]
聚赛龙(301131) - 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进展公告
2025-03-18 07:56
资金管理 - 2024年8月6日审议通过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议案,最高额度1.6亿元,有效期12个月[2] - 子公司重庆聚赛龙多次购买中信银行结构性存款,金额不等[3][9] - 芜湖聚赛龙多次购买不同产品,如国泰君安收益凭证等[9] - 截至公告披露日,未到期余额1.6亿元,未超授权额度[10]
聚赛龙(301131) - 2025年3月1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3-12 00:42
公司基本信息 - 证券代码 301131,证券简称聚赛龙,全名为广州市聚赛龙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 [1] -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为现场参观,时间为 2025 年 11 月 13 日下午 13:00 - 15:00,地点在公司会议室 [2] - 参与单位有平安证券、麻王集团等多家机构,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会秘书吴若思等 [2] 销售与业务范围 - 公司生产的改性塑料为定制化产品,需与下游客户共同研发,不存在经销商模式 [2] - 公司所处改性塑料行业与饮料瓶类塑料的降解和回收利用分属不同行业,不涉及相关业务 [3] 公司优势与应对策略 - 改性塑料行业核心在于自主研发能力,公司自设立以来专注自主研发,在改性 PP 等产品领域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进行差异化竞争 [4] - 受下游行业竞争加剧影响,终端销售价格下降,公司通过加强研发创新、改善产品配方、紧跟客户需求、调整优化产品和产能结构等提升毛利率 [5] 股份与成本相关 - 目前公司暂未收到股东减持计划,如有将按要求公告 [6] - 公司直接材料成本占营业成本比重较大,原材料价格下降利于缓解成本压力,2024 年主要原材料 PP 价格平稳,波动未造成重大影响 [7] 补贴与产能情况 - 公司研发项目通过科研项目经费补助或工业化升级改造项目申请补贴 [8] - 公司有从化、芜湖、重庆三个生产基地,从化总部设计产能 20 万吨,目前主要产能释放来自从化基地;芜湖生产基地二期预计 2025 年投入使用,设计产能约 10 万吨;重庆生产基地尚在建设,暂无产能释放 [9]
聚赛龙(301131) -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已发行股份部分解除限售并上市流通的核查意见
2025-03-11 11:14
上市与股本 - 公司2022年3月14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首次公开发行A股11,952,152股[2] - 发行后总股本47,780,000股,有限售股占比74.98%,无限售股占比25.02%[3] - 2023年3月22日部分首发前已发行股份11,122,056股上市流通[3] 债券与转股 - 2024年7月8日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500,000张,募集资金250,000,000元[4] - 2025年1月13日至3月10日,“赛龙转债”累计转股10,658股[4] 限售股变动 - 截至2025年3月10日,公司总股本47,790,658股,有限售股占比51.70%,无限售股占比48.30%[5] - 2025年3月14日24,705,792股限售股解除,实际可上市7,712,935股[5] - 变动后有限售股占比35.56%,无限售股占比64.44%[17]
聚赛龙(301131) - 关于部分首次公开发行前已发行股份上市流通提示性公告
2025-03-11 11:14
限售股份情况 - 本次解除限售股东共6名[3][12] - 解除限售股份数量24,705,792股,占总股本51.70%[3][12] - 实际可上市流通数量7,712,935股,占总股本16.14%[3][13] - 解除限售股份上市流通日为2025年3月14日[3][12] 股本结构 - 首次公开发行后总股本47,780,000股,限售股占比74.98%[4] - 截至2025年3月10日,总股本47,790,658股,限售股占比51.70%[7] - 变动后限售股占比35.56%,无限售股占比64.44%[17] 资金募集与转股 - 2024年7月8日发行可转债募资2.5亿元[6] - 2025年1月13日至3月10日,“赛龙转债”转股10,658股[6] 其他 - 保荐机构认为限售股上市流通申请符合规定[18] - 解除限售股份无质押或冻结情形[14] - 间接持股董监高作出限售承诺[16]
聚赛龙(301131) - 关于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到期赎回的进展公告
2025-03-10 09:56
现金管理额度 - 公司可使用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最高额度不超16000万元,有效期12个月[2] 赎回情况 - 重庆聚赛龙赎回现金管理产品,收回本金6000万元,收益31万元[3] 购买产品 - 重庆聚赛龙购买共赢智信汇率挂钩人民币结构性存款等多期产品[3][4] - 芜湖聚赛龙购买国泰君安证券收益凭证、大额存单等产品[4] 未到期余额 - 公司前十二个月内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未到期赎回余额13000万元[4]
聚赛龙(301131) - 2025年2月1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2-17 12:42
战略布局 - 公司选择汽车行业作为研发方向是长期战略布局,因汽车产业是我国支柱产业和改性塑料重要应用领域 [2] 产能消化 - 公司客户主要是家电、汽车行业知名企业,积累大批知名品牌客户资源,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为产能消化提供有力保障 [2] 研发情况 - 公司自主研发改性材料,受托加工业务占比小,近三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均达 3%以上,持续加强自主研发创新能力是可持续发展核心 [3] - 公司致力于改性高分子材料研发,结合自身战略布局相关技术和产品 [3] 研发影响 - 公司通过持续研发优化产品配方,实现降本增效,生产基地完工投入使用后产能释放,提升生产效率并带来规模效应 [3] 应收账款 - 公司客户主要为家电和汽车行业知名企业,应收账款发生坏账风险较低,期后回款比例基本在 99%以上,计提、转回坏账准备金额整体较小,对整体经营影响较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