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泰科(301022)
icon
搜索文档
海泰科(301022) - 关于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到期赎回并继续进行现金管理的进展公告
2025-06-19 07:50
资金使用 - 公司可使用不超3.5亿元闲置募集资金和不超1亿元自有资金现金管理,期限12个月[3] - 公司此次用1.36亿元闲置募集资金买结构性存款[5] 到期收益 - 此前1.4亿元结构性存款到期赎回,实际收益305,271.23元[4][5] - 前十二个月活期存款实际收益792,175.01元[11] - 已到期结构性存款合计收益673.045887万元[15] 未到期情况 - 未到期理财产品认购金额合计1.84亿元[17] - 前十二个月累计使用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未到期赎回金额1.84亿元[18] 协定存款 - 海泰科新材料等多处协定存款有预期年化收益率和期限[16] 结构性存款 - 多笔结构性存款有认购金额、预期年化收益率、期限和实际收益[5][12][13][14]
海泰科(301022) - 关于变更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的公告
2025-06-16 09:00
公司信息 - 证券代码301022,简称为海泰科,债券代码123200,简称为海泰转债[1] 保荐代表人变更 - 原保荐代表人尹柏元因工作调整不再担任,陈思颖接替[2] - 变更后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为陈思颖和唐超,督导期至义务结束[2] 新保荐代表人情况 - 陈思颖为法律硕士、保荐代表人,曾参与多个项目[4]
海泰科(301022) - 关于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到期赎回并继续进行现金管理的进展公告
2025-06-16 09:00
现金管理额度与期限 - 公司可使用不超3.5亿元暂时闲置募集资金和不超1亿元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期限12个月[3] 协定存款情况 - 海泰科(安徽)协定存款2024.06.13起息,2025.06.12到期,预期年化收益率1.15%,实际收益40,593.40元[5] - 海泰科(安徽)新协定存款2025.06.13起息,2026.06.12到期,预期年化收益率1.15%[6] 过往存款收益 - 公司前十二个月内活期存款实际收益合计792,175.01元[13] 结构性存款收益 - 公司结构性存款合计收益为6425187.64元[17] 理财产品情况 - 公司理财产品认购金额合计188000000元[18] 未到期赎回金额 - 公司前十二个月内累计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尚未到期赎回金额为188000000元[19] 审议与风险控制 - 《关于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及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已通过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7] - 投资可能受市场波动影响,存在操作及监控风险[11] - 公司选择信誉良好金融机构产品控制风险[12] - 财务部事前审核评估控制风险[12] - 内审部门审计监督,异常情况报告董事会[12]
海泰科(301022) - 青岛海泰科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跟踪评级报告
2025-06-16 09:00
信用评级 - 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和“海泰转债”信用等级为A,评级展望稳定[4] 业绩数据 - 2024年营业总收入6.79亿元,同比增长18.59%,利润总额0.08亿元,同比下降65.43%[11][42] - 2025年1 - 3月营业总收入1.92亿元,同比增长37.20%,利润总额0.14亿元,同比扭亏为盈[27][44] - 2024年境外销售收入4.14亿元,占比60.97%,内销收入2.65亿元,占比39.03%[15][53] - 2024年对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4.23亿元,占销售总额比例62.30%[15][56] 资产负债 - 2023 - 2025年3月,资产总额从18.50亿元增至20.12亿元[18] - 截至2025年3月底,全部债务4.43亿元,资产负债率47.30%[18] - 截至2024年底,应收账款3.07亿元,存货5.34亿元[16] 财务指标 - 2024年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为29.46%[15] - 2024年期间费用率为16.51%,同比提高3.77个百分点[71] - 2023 - 2025年3月,营业利润率从21.92%降至17.47%,净资产收益率从2.31%降至1.51%[18] 转债情况 - 截至2025年3月底,“海泰转债”发行规模3.97亿元,债券余额3.70亿元,已有0.27亿元转换为A股股票[23][28] - 2024年9月20日“海泰转债”转股价格由26.43元/股调整为26.36元/股[28] 股权结构 - 截至2025年3月底,公司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均为0.85亿元,孙文强和王纪学分别持股30.78%和17.39%[26] 行业数据 - 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为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增长3.7%和4.5%[33] - 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首次突破1000万辆,销量占比超40%[33] 研发情况 - 截至2024年底,获26项发明专利和72项实用新型专利[37] - 2024年研发投入2833.12万元,占营业总收入比例为4.17%[37] 业务情况 - 2024年汽车注塑模具占总收入的86.02%[33] - 2024年新能源汽车模具收入达1.66亿元,占营业总收入24.39%(2023年占12.79%)[42] 订单情况 - 2024年新接注塑模具订单8.52亿元,同比增长26.02%;截至年底在手订单9.3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57%[53] 项目情况 - 截至2025年3月底,在建项目预算3.11亿元,已投入1.24亿元,尚需投入1.87亿元[58] - 年产15万吨高分子新材料项目预计2025年建成[58]
海泰科(301022) - 关于海泰转债转股价格调整的公告
2025-06-13 10:36
可转债发行 - 2023年6月27日发行可转债3,965,716张,募资3.965716亿元,净额3.9137558847亿元[2] - 2023年7月17日“海泰转债”在深交所挂牌交易[3] 转股信息 - 转股期限为2024年1月3日至2029年6月26日[4] - 初始转股价格为26.69元/股[8] - 2024年5月、9月及2025年6月转股价多次调整[8][9] 权益分派 - 2024年年度以总股本84,763,144股为基数,每10股派2.999782元现金[9]
海泰科(301022) - 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2025-06-13 10:36
股本与权益分派 - 公司总股本因可转债转股增加6,136股,截至披露日为84,763,144股[3][7] - 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以84,763,144股为基数,每10股派2.999782元现金(含税)[3][7][9] - 2024年度股东大会通过方案以84,757,008股为基数,每10股派3元现金,共分配25,427,102.40元(含税)[6] 可转债与转股 - 海泰转债2025年6月12日至6月19日暂停转股,6月20日起恢复转股[6] - 可转债转股价格将由26.36元/股调整为26.06元/股[12] 分红派息安排 - 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6月19日,除权除息日为6月20日[10] - 分红派息对象为6月19日收市后登记在册的全体股东[10] - 公司委托代派的A股股东现金红利6月20日划入资金账户[11] 其他调整 - 权益分派实施后,股东承诺最低减持价格将作相应调整[12] - 除权除息参考价格=股权登记日收盘价格-0.2999782元/股[4][13]
海泰科(301022) - 关于实施权益分派期间海泰转债暂停转股的公告
2025-06-11 09:48
公司信息 - 证券代码301022,简称海泰科;债券代码123200,简称海泰转债[1] 股东大会与利润分配 - 2025年5月22日召开2024年度股东大会,通过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3] 转债转股 - 海泰转债转股起止时间为2024年1月3日至2029年6月26日[6] - 2025年6月12日至2024年度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暂停转股[3][6] - 2024年度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后首个交易日恢复转股[3][6] 转股价格调整 - 公司因送红股等使股份变化,转股价格调整方式含派送股票股利或转增股本P1=P0/(1+n)等[7]
海泰科(301022) - 2025年6月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04 10:14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创立于2003年,注册资本8474.8746万元,致力于汽车注塑模具及塑料零部件业务,现有5家全资子公司 [5] - 客户为国内外知名整车厂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产品为汽车内外饰注塑模具,应用于多个国际、合资、自主及新能源汽车品牌 [6] 技术研发与荣誉 - 2024年研发投入2833.12万元,占比4.17%,较去年增长15.34%,取得专利29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截至年末共98项专利 [7][8] - 注塑模具和改性材料方面多项核心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青岛建成3万吨/年中试基地,安徽合肥基地2025年底前投产,达产后产能15万吨/年,已小批量供货,营收占比低 [8][9] - 连续多年获上汽通用、一汽大众等客户荣誉,获评中国模具工业协会等颁发的多项荣誉 [10] 业绩情况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92亿元,同比增长37.20%;净利润1391.96万元,同比增长5738.82%;扣非净利润1255.39万元,同比增长652.95%,因模具业务收入增长和汇兑收益增加 [12] - 2024年模具收入5.86亿元,预计2025年增长,因行业景气订单增加和新增产能确认收入 [15] - 2024年汽车塑料零部件收入0.83亿元,较上年增长3.52%,占总营收12.19%,未来二期厂房投产将带动收入和利润增长 [18] 产能与订单 - 首发募投项目达产后产能预计1000套/年,目前产能利用率80%左右,2025年一季度末注塑模具在手订单9.80亿元,同比增加17.21%,新能源订单3.57亿元,同比增加22.77% [14] - 海泰科(泰国)为海外生产基地,客户包括延锋等,在手订单充足,产能利用率接近饱和 [16] 改性材料业务 - 团队约38人,本科以上17人,产品分三大类,应用于多领域,具备改性PEEK材料生产能力但暂无订单收入 [20][21][22] - 核心技术有微发泡注塑聚丙烯等多项技术,各有优势和应用场景 [23][24][26] - 年产15万吨项目进入厂房安装阶段,设备7 - 8月进场,预计2025年底前投产,青岛中试线已小批量供货,营收占比低 [27] - 人形机器人领域暂无布局,有轻量化高分子材料技术储备,暂无改性PEEK订单收入 [28] 竞争优势与政策影响 - 通过“模塑一体化”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减少客户成本和周期,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9] - 主要外销客户在欧洲,2024年外销占比60.97%,美国收入占比3.93%,2025年一季度末美国在手订单约601万元,关税政策影响小 [30]
海泰科(301022) - 关于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到期赎回并继续进行现金管理的进展公告
2025-06-03 09:03
资金使用 - 公司可用不超3.5亿元闲置募集资金和不超1亿元自有资金现金管理,期限12个月[3] - 《关于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及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已通过审议[10] - 公司前十二个月内累计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未到期赎回金额为1.88亿元[22] 存款与理财收益 - 活期存款原合同预期年化收益率1.35%,实际收益110,212.75元[5] - 理财产品实际收益55,134.25元,预期年化收益率1.30%-2.15%[8] - 公司前十二个月内活期存款实际收益合计751,581.61元[16] 结构性存款情况 - 海泰科新材料于2025年4月30日买3900万元结构性存款,后再买3900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1.00%-1.92%[6][9] - 海泰科模塑等子公司在多家银行购买多笔结构性存款,涉及金额从数百万到上亿美元不等,各有不同预期年化收益率和期限[17][19][20] - 公司结构性存款购买金额合计达6746065.66美元[20] 协定存款情况 - 海泰科(安徽)等在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有协定存款,期限及预期年化收益率各有不同[20] - 公司协定存款基准利率1.15%,减5个基点后为1.10%,2025.05.29至2026.05.29执行,账户内超5万元按此利率[21] 近期购买情况 - 公司2025年购买青岛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多笔结构性存款,有不同起息和到期时间及预期年化收益率[21] 风险与措施 - 现金管理投资有受市场波动、收益不可预期和操作监控等风险[13] - 公司采取选金融机构、审核评估、审计监督等风控措施[15] 其他 - 公司与签约银行无关联关系[11] - 现金管理不影响主营业务和募投项目,可提升业绩[12] - 公告日期为2025年6月3日[24]
海泰科(301022) - 2025年5月2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3 09:48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创立于2003年,注册资本8474.8746万元,致力于汽车注塑模具及塑料零部件业务,现有5家全资子公司 [5] - 客户为国内外知名整车厂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产品为汽车内外饰注塑模具,应用于众多国际、合资、自主及新能源汽车品牌 [6] - 形成以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的研发模式,2024年研发投入2833.12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4.17%,较去年同期增长15.34%,取得专利29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截至2024年末共取得专利98项,其中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专利72项,新增8项核心技术 [7][8] - 获上汽通用、一汽大众等客户多项荣誉,以及中国模具工业协会等颁发的诸多奖项 [10] 互动交流问答 业务合作与市场情况 - 为小米汽车提供部分内外饰注塑模具,收入占比低,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品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126.21%,占总营业收入24.39%,占比增长11.60个百分点,预计未来相关收入继续增长 [12] - 2024年外销收入占比60.97%,其中对美国销售收入占比3.93%,截至2025年3月末对美在手订单约601万元,美国关税政策影响较小 [25] 模塑一体化解决方案 - 通过“模塑一体化”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为客户减少成本、缩短周期,提高综合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13] - 行业存在技术与人才、品牌与客户、管理、资金壁垒,有能力提供配套服务的企业少 [13][14][15][16][17][18] 产能与市占率 - 新增产能消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短期聚焦高附加值订单,中长期通过技术壁垒和全球化布局发展 [19] - 优化产品结构、布局海外市场、提升生产效率、深化客户合作、实现产业协同 [19][20] 新技术与业务 - PEEK材料技术暂未产生业务订单和收入 [21][22]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汽车注塑模具业务:2023年投产项目,新增产能预计2025 - 2026年确认收入,达产后产能约1000套/年 [23] - 塑料零部件业务:海泰科(泰国)二期厂房预计2025年投入使用,新增产值约1亿元 [23] - 高分子新材料业务:可转债募投项目预计2025年试生产,2027年达产,达产后预计年均销售收入17.45亿元,净利润7368.15万元 [23] 可转债与转股 - 可转债存续期至2029年6月26日,将积极促进转股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