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英杰电气(300820)
icon
搜索文档
中银证券:电源决定聚变控制精度 特种电源迎发展东风
智通财经· 2025-07-31 07:49
核心观点 - 核聚变电源是聚变装置核心部件 技术壁垒和客户壁垒高 电源成本占整体装置比例高达30%-50% 在我国核聚变投资景气度上行和多技术路线并进的背景下 聚变电源环节订单和业绩有望充分释放 [1][5] 电源技术功能与要求 - 电源在聚变装置中起辅助等离子体加热和控制等离子体位置的功能 技术迭代可推动聚变"三乘积"提升 最终实现聚变点火 [2] - 电源需要配合等离子体反应不断调整输出电流电压 对控制精密度要求严格 以避免电磁辐射对聚变装置的危害 [2] - 在聚变装置功率提升过程中 聚变装置对高压电网的运行安全性冲击也在提升 对于电源控制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升 [2] 电源技术路线与性能 - 托卡马克聚变路线需要使用磁体电源和加热电源 磁体电源强调快响应速度和高稳定性 响应时间需要控制在0.3ms以内 电压波动率不超过3% 同时需要具备高抗扰动能力 [3] - 加热电源呈现大功率化趋势 多种加热方案均需使用高频率射频技术 并以电子管作为核心零部件 [3] - 我国通过2017-2019年科技部专项已经具备回旋管、速调管、四极管国产化生产能力 [3] 其他技术路线电源需求 - 直线型装置需要将等离子体加速到250km/s 要求线圈放电速度控制在亚微秒级别 电源成本占比约50% [4] - Z箍缩装置需要研发50MA级别的电磁驱动大科学装置 占装置整体成本约30% [4] - 仿星器磁场位形完全依赖磁场线圈电流 电源设计及控制复杂 [4] 行业壁垒与前景 - 电源厂商需要紧密配合客户需求对产品进行定制化研发 具备高客户壁垒 [5] - 核聚变需要使用大功率电源且对稳定性要求高 具备技术壁垒 [5] - 随着我国核聚变投资景气度上行和多技术路线并进 有望推动聚变电源需求释放 [5] 相关公司 - 推荐爱科赛博(688719SH) 建议关注英杰电气(300820SZ) 国光电气(688776SH) 旭光电子(600353SH) 弘讯科技(603015SH) 王子新材(002735SZ) [6]
英杰电气:董事兼副总经理陈金杰计划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4.5万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0 11:57
高管减持计划 - 副总经理崔连润持有公司股份46,025股(占总股本0.0208%,剔除回购股份后0.0209%),计划减持不超过11,500股(占总股本0.0052%,剔除回购股份后0.0052%)[1] - 减持时间为2025年8月21日至2025年11月20日,通过集中竞价方式[1] - 副总经理陈玉林持有公司股份79,050股(占总股本0.0357%,剔除回购股份后0.0359%),计划减持不超过19,763股(占总股本0.0089%,剔除回购股份后0.0090%)[1] - 董事兼副总经理陈金杰持有公司股份187,718股(占总股本0.0847%,剔除回购股份后0.0852%),计划减持不超过45,000股(占总股本0.0203%,剔除回购股份后0.0204%)[3] - 所有减持计划均在公告披露后15个交易日开始实施,持续3个月[1][3]
英杰电气(300820.SZ):部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拟减持股份
格隆汇APP· 2025-07-30 11:53
核心观点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计划减持公司股份 减持时间窗口为2025年8月21日至11月20日 减持方式为集中竞价交易 [1] 董事兼副总经理陈金杰减持计划 - 陈金杰现任持股187,718股 占公司总股本比例0.0847% 占剔除回购股份后总股本比例0.0852% [1] - 计划减持不超过45,000股 占公司总股本比例0.0203% 占剔除回购股份后总股本比例0.0204% [1] 副总经理崔连润减持计划 - 崔连润现任持股46,025股 占公司总股本比例0.0208% 占剔除回购股份后总股本比例0.0209% [1] - 计划减持不超过11,500股 占公司总股本比例0.0052% 占剔除回购股份后总股本比例0.0052% [1] 副总经理陈玉林减持计划 - 陈玉林现任持股79,050股 占公司总股本比例0.0357% 占剔除回购股份后总股本比例0.0359% [1] - 计划减持不超过19,763股 占公司总股本比例0.0089% 占剔除回购股份后总股本比例0.0090% [1]
英杰电气(300820) - 关于部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股份的预披露公告
2025-07-30 11:26
股东减持情况 - 三位股东合计持股312,793股,占总股本0.1411%[4] - 本次计划减持不超76,263股,占总股本0.0344%[8] - 减持方式为集中竞价,时间2025年8月21日至11月20日[8] 股东减持原因及股份来源 - 减持因个人资金需要,股份源于首发前及激励计划[7] 减持相关规定及影响 - 董事高管任职每年转让不超25%,离职半年内不得转[12] - 本次减持计划有不确定性,不会导致控制权变更[14]
英杰电气(300820)7月29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234.69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7-29 13:39
股价及交易表现 - 2025年7月29日收盘价48.96元,单日下跌0.08% [1] - 换手率1.96%,成交量2.17万手,成交金额1.06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234.69万元,占成交额11.63%,其中超大单净流出833.39万元(占比7.85%),大单净流出401.31万元(占比3.78%) [1] 资金流向结构 - 中单资金净流出207.01万元,占成交额1.95% [1] - 小单资金净流入1027.68万元,占成交额9.68%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3.25亿元,同比下降13.30% [1] - 归属净利润5049.83万元,同比下降36.84% [1] - 扣非净利润4832.08万元,同比下降37.76% [1] 财务健康状况 - 流动比率2.364,速动比率1.348 [1] - 资产负债率38.75% [1] 企业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1996年,位于德阳市,从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1] - 注册资本22161.8988万元,实缴资本4499.1133万元 [1] - 法定代表人为王军 [1] 企业经营活动 - 对外投资8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342次 [2] - 拥有商标信息16条,专利信息289条,行政许可48个 [2]
可控核聚变:0-1产业落地可期
华西证券· 2025-07-28 08:5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后续随着国内外主要聚变装置落地加速,技术领先且有供应核心部件或材料积累的企业获单能力强,有望率先受益 [3] - 目前国内外聚变产业发展迎来窗口期,随着技术突破和政府政策加持,核聚变产业化加速,托卡马克技术作为当前主流核聚变路线,其核心设备装置或材料需求有望大幅提升,具备技术领先优势、供应经验积累的企业有望率先受益 [70][7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可控核聚变迎来发展窗口期 什么是可控核聚变 - 核聚变能是具有清洁、安全、可持续等优点的终极能源,具有反应释放能量大、运行安全可靠、燃料来源丰富、环境污染小等特点,有望成为大规模市场化供应的商业能源,在未来提供稳定能源输出与电力供应 [4][8] - 现有核电站采用核裂变技术,核聚变是两个轻原子核结合形成较重原子核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氘 - 氚反应是核聚变堆设计采用的主要方式 [11] - 核聚变反应的两个关键参数为聚变三乘积(劳逊判据)和聚变增益因子(Q值),满足劳逊条件才可实现点火,提升Q值是促进可控核聚变商业化的关键 [17] - 磁约束是目前实现聚变能开发的最有效途径,托卡马克是未来最有可能实现可控核聚变的聚变装置 [18][19] 可控核聚变的技术路径如何 - 高温超导材料的突破性应用与AI技术在等离子体控制领域的深度融合,提高了装置的磁场强度与等离子体约束能力,促成了装置尺寸的显著缩小,进而大幅降低了单个装置的制造成本与建设周期,紧凑型托卡马克应运而生,商业化核聚变公司加速兴起 [26] - 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具备建造成本较低、建设时间较短的优势,其技术应用加速了可控核聚变商业化发展 [27] - 多国积极推动托卡马克装置相关技术发展 [28] 可控核聚变的进展如何 - 海外多国加大聚变能源布局,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等积极推动聚变电站布局,多个项目预计在2030年代投运 [34][35] - 全球共有25个国家或机构正在开展托卡马克规划、建设和运行,涉及装置数量高达79个,其中57个装置处于运行状态,7个装置处于建设中,另有15个装置处于规划建设阶段 [3] 中国聚变能源发展迅速 中国深度参与ITER计划 - ITER计划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大科学工程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之一,将于2034年开始试运行,目标是建造可持续燃烧的托卡马克聚变实验堆,验证聚变反应堆的工程可行性,聚变输出功率可达1500兆瓦,科学目标是实现并验证在400s的时间内能量增益大于10,在3000s的时间内能量增益大于5,聚变功率输出500MW [38][40][43] 中国深度参与ITER核心设备研发 - 中国深度参与ITER核心设备研发,为自主发展聚变能源奠定基础,承担了ITER装置几乎所有关键部件的制造任务,取得了一批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 [45] - 中国核聚变研究机构主要是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EAST是中国核聚变技术保持国际领先的标签,BEST项目有望成为世界首个开展氘氚稳态燃烧的实验装置,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项目招标加速 [50][52][53] - 中国商业化核聚变公司主要包括能量奇点、星环聚能等,能量奇点按“三步走”战略推进聚变布局,星环聚能计划在2027年底或2028年初开始建设商业示范堆,并预计在2030年左右实现可输出电能的聚变反应堆 [59] 国内企业积极布局聚变产业 - 可控核聚变产业链上游为各类原材料,中游为各类设备以及反应堆工程建设,下游为核电站运营 [62] - 托卡马克组件主要包括磁体和三大件(真空室、冷屏、杜瓦),磁体通过产生强大磁场约束和控制高温等离子体,三大件分别为等离子体放电提供真空环境、减少热负荷和提供真空环境并隔断热交换 [67] - 国内企业积极加大聚变布局,部分企业已实现为国内外主要聚变项目配套供应 [68] 投资建议 - 国内外聚变产业发展迎来窗口期,托卡马克技术核心设备装置或材料需求有望大幅提升,具备技术领先优势、供应经验积累的企业有望率先受益 [70][71] - 受益标的包括磁体系统(国光电气、联创光电等)、高温超导带材(精达股份、永鼎股份等)、真空室(合锻智能、派克新材等)、杜瓦(航天晨光等)、偏滤器(安泰科技等)、磁体电源(爱科赛博、英杰电气、四创电子等)、配套设备(旭光电子等) [71]
英杰电气: 关于回购公司股份期限届满暨回购完成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25 16:14
回购方案概述 - 公司于2024年7月通过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决议,计划使用自有资金回购A股股份,回购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且不超过1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62元/股,实施期限为12个月 [1] 回购实施情况 - 截至2025年7月24日回购期限届满,累计回购139.4万股,占总股本0.6290% [3] - 回购最高成交价53.67元/股,最低34.80元/股,总成交金额5004.9万元 [3] - 回购期间将回购价格上限调整为不超过61.60元/股 [2] - 实际回购情况与方案无差异,回购金额达到方案下限且未超过上限 [3] 股本结构变化 - 本次回购139.4万股,假设全部用于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并锁定,预计有限售条件流通股增加至1119.5万股,占总股本50.52% [5] - 无限售条件流通股预计减少至1096.7万股,占总股本49.48% [5] 回购后续安排 - 回购股份存放于专用账户,期间不享有表决权、利润分配等权利 [6] - 计划三年内用于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未使用部分将在三年内注销 [6] 相关人员交易情况 - 在回购期间,部分高管合计减持81406股 [3] - 另有高管减持38700股 [4]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未买卖公司股票 [4]
可控核聚变系列报告之一:核聚变工程能力提升,未来能源发展可期
中银国际· 2025-07-25 10: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 [1][3][6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我国核聚变技术经超60年发展和经验积累,已具备成为下一代能源的理论和工程基础,海外多国家出台核聚变发展战略,美国托卡马克、直线型装置商业化加速,我国核聚变投资具备持续性,相关产业链有望受益 [1] - 2024年工信部定调核聚变是我国重点关注未来能源方向之一,2 - 3年内我国核聚变重点项目落地有望加速,远期我国聚变产业化具备超预期空间,“十五五”期间核聚变项目有望迎来更大规模投资,在内因与外因共同影响下,核聚变板块具备持续催化 [3][66] 各部分内容总结 聚变基础性难点得到解决,加速核聚变走向商业化 - ITER项目在美苏关系缓和背景下诞生,目标是探索和平利用聚变能发电的科学和工程技术可行性,虽规划推进艰难、时间延期,但已基本攻克技术难点,解决了工程上的障碍 [11][12][14] - 我国参与ITER项目,获得知识产权,推动聚变理论体系完善,增强聚变装备制造能力,供货部件覆盖超导材料、电源等5大领域,主要目标基本达成 [17] 关键技术获得突破,加速核聚变走向商业化 - 核聚变产业化需解决等离子体加热、控制、聚变堆材料攻关、氚自持等问题,科学家突破高温超导、第一壁等材料 [21] - 2024年MIT利用高温超导材料制成新型磁体创磁场强度世界纪录,2025年3月我国能量奇点的经天磁体超越该记录,提升了聚变装置对等离子体的约束能力,缩减装置体积与成本 [22] - 金属材料替代碳成为核聚变容器首选,ITER确定使用钨、铍材料,我国EAST装置替换偏滤器推动性能提升,科研院所仍在提升钨基材料服役性能并研究液态金属第一壁可行性 [25] 内外因共同推动我国核聚变发展,未来发展可期 内因 - 我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技术基本成熟,当前是布局下一代能源技术的恰当时间点 [29] - 2024年七部门发文明确“核能、核聚变、氢能、生物质”属于未来能源,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出台政策前瞻布局核聚变 [30][31] - 我国以托卡马克路线为基础建成多个装置,具备超60年核聚变技术积累,2011 - 2020年填补聚变装置设计空白并完成CFETR工程设计 [33][35] - 我国核聚变理论研究进入深入阶段,2024年科技部拨付经费显著提升,实际项目验证结果优秀,EAST项目已实现千秒量级实验研究目标 [37][38] 外因 - 美国、日本等海外多国针对聚变制定国家战略,美国计划2030年前后示范堆落地、2040年前后商业堆落地,日本将发电实证时间提前至2035年左右 [41] - 海外核聚变技术曾领先我国,欧美上世纪开展氘氚实验,我国缺乏相关经验,海外多技术路线并举,我国主要关注托卡马克路线 [43][44][50] 实验项目加速部署 + “十五五”期间示范项目落地,聚变未来可期 - 2030年是我国聚变实验项目取得突破的关键节点,2 - 3年内实验项目加速落地可能性提升,2030年前我国核聚变技术有望实现Q>1的关键突破 [52] - 我国聚变产业正加速从实验堆到工程堆迈进,BEST装置提前总装,2035年有望建成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2050年前有望实现聚变商业发电 [53] 聚变产业发展早期,核心部件均存在投资机会 - 我国核聚变项目处于“从0到1”阶段,强调渠道壁垒、技术壁垒,看好具备相关壁垒的公司脱颖而出 [57] - 磁体、第一壁、电源等是托卡马克核心部件,超导磁体成本占比较高 [57]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磁体、电源、真空开关等核心部件,推荐西部超导、联创光电、安泰科技、合锻智能,建议关注国光电气、旭光电子等公司 [3][66]
英杰电气(300820) - 关于回购公司股份期限届满暨回购完成的公告
2025-07-25 07:52
回购情况 - 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5000万元且不超过1亿元,价格不超62元/股[1] - 2024年权益分派后价格上限调为不超61.6元/股[3] - 截至2025年7月24日,累计回购139.4万股,金额5004.91万元[3] 股份变动 - 回购前限售股1.11亿股占49.89%,非限售股1.11亿股占50.11%[11] - 回购后限售股1.12亿股占50.52%,非限售股1.10亿股占49.48%[11] 人员股份变动 - 陈金杰等4人计划减持不超12.05万股,实减8.14万股[6] - 刘世伟等2人计划减持不超3.9万股,实减3.87万股[7] - 陈玉林获归属股份1.35万股[7] 其他 - 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或激励,三年未用依法注销[12] - 公司回购符合既定方案及法规要求[3]
一图看懂 | 聚变能源公司概念股
市值风云· 2025-07-23 10:14
核聚变产业投资背景 - 中国目前在建的14个主要可控核聚变项目总投资规模达1362亿元,未来3-5年是招标关键窗口期 [1][7] - 可控核聚变已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密集期,投资主体涵盖科研机构、国企和民企 [1][7][8] - 中国核电(601985)投资10亿元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持股6.65%),浙能电力(600023)投资7.51亿元(持股5%),标志着核聚变商业化进程加速 [4][7] 直接参股企业 中国核电(601985) - 投资10亿元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持股比例6.65%,作为中核集团旗下核心核电企业深度参与聚变技术工程化 [9][11] - 战略意义为响应国家未来产业战略要求,落实核能"三步走"战略,巩固央企在聚变产业的核心地位 [12] 浙能电力(600023) - 投资7.51亿元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依托电力国企背景推动聚变技术商业化 [13] - 战略意义为发挥传统电力企业在能源转型中的资本协同优势,助力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和清洁能源发展 [14] 核心部件供应商 西部超导(688122) - ITER低温超导线材国内唯一供应商,核聚变用NbTi超导线材工程化生产技术打破国际垄断 [15] - 超导材料是核聚变装置磁约束系统的核心材料,技术壁垒极高 [16][17] 安泰科技(000969) - 全系列涉钨产品覆盖聚变装置核心需求,累计为ITER项目提供数万件钨铜零部件 [17] - 钨铜偏滤器、包层第一壁、中子屏蔽材料等产品在极端环境下具有不可替代性 [17][18] 国光电气 - ITER项目偏滤器独家供应商,真空室及热氦检漏设备技术全球领先,屏蔽模块打破国际垄断 [19] - 偏滤器是托卡马克装置的核心部件,负责排除聚变反应中的氦灰和高热负荷,技术要求极高 [20][21] 旭光电子(600353/688776) - 兆瓦级大功率电子管是磁约束核聚变中回旋加热等离子体的核心器件,单件价值200-300万元 [23] - 产品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属于消耗品,单堆用量8-16个,市场空间广阔,技术门槛高 [23] 关键技术企业 东方电气(600875) - 牵头国内首个聚变发电示范项目设备供应,磁体线圈技术覆盖核聚变与裂变领域 [25] - 在聚变堆热交换系统、发电机设备领域拥有全产业链技术整合能力 [26] 弘讯科技(603015) - 核聚变电源系统供应商,意大利子公司EEI为国际项目提供高动态电源定制方案 [27] - 与欧洲CERN保持多年技术合作,在核聚变电源器领域具备国际竞争力 [29] 英杰电气(300820) - 为核聚变行业提供全方位关键电源配套服务,包括磁场电源、加热电源等 [31] - 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安徽、河北、上海、四川、陕西等地的多个国家级核聚变项目 [32] 合锻智能(603011) - 聚变堆真空室构件研制,与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公司在聚变堆真空室制造技术领域深度合作 [34] - 核聚变产业联盟成员,在偏滤器材料验证与制造领域协同研发能力突出 [35] 材料与设备企业 永鼎股份(600105) - 国内唯一高温超导带材量产企业,产品适配聚变装置磁约束与能源传输需求 [38] - 高温超导带材(YBCO类)是实现强磁场约束的关键材料,技术壁垒高 [39] 兰石重装(603169) - 新型高效紧凑型焊接式热交换器应用于CEFTRIA-12 [39] - 在氦冷固态包层热工设备领域具有独特技术积累,满足聚变装置极端工况要求 [40] 四创电子(600990) - 积极开拓上海、成都等各地聚变项目资源,参与聚变装置建设与配套 [40] - 在电子系统工程领域经验丰富,具备大型科研装置配套能力 [41] 百利电气(600468) - 为ITER计划提供电力无功补偿设备,在能源控制系统有深厚积累 [43] - 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C)确保聚变装置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技术成熟可靠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