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核(003816)

搜索文档
中国核电总规模首次升至世界第一,建议关注北交所核电相关标的
东吴证券· 2025-08-15 05:09
核心观点 - 中国核电总规模首次升至世界第一,截至2025年6月商运核电机组58台、装机容量6096万千瓦,核准在建机组44台装机容量5235万千瓦[2][48] - 核电作为高效清洁能源占2024年全球发电总量9%,具有能量密度高、单机功率大、土地利用率高等优势[2][23] - 核电产业链分为上游设备制造、中游建设运营和下游电力销售,市场化交易电量比例从2020年30%提升至2024年46.1%[2][71] 核电行业现状 - 全球在运核电机组417台总装机容量3.77亿千瓦,中国占比最高达16%[2][40] - 2025年1-6月中国核电发电量2300.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06%,占全国发电量5.08%[48][52] - 三代核电机组单位造价15000-16000元/kW,但利用小时达7670小时显著高于其他能源[24][30] 技术发展 - 核电技术历经四代发展,第四代包括气冷快堆等六种类型,安全性经济性持续提升[14][15] - 压水堆占全球反应堆74%,中国主要采用华龙一号和CAP1000技术路线[19][20] - 核燃料循环前端涉及铀矿开采至燃料组件制造,后端处理放射性废物[56][60] 产业链分析 上游环节 - 核岛设备投资占比最高,压力容器23%、蒸汽发生器17%、核级阀门12%[63][65] - 核燃料成本占核电总成本14%,二氧化铀为主要反应原料[56][57] - 层状金属复合材料实现国产替代,应用于冷凝器管板等关键部件[90][94] 中游环节 - 中广核和中核集团垄断运营市场,分别占比48%和45%[70][71] - 2024年核电平均上网电价0.40-0.41元/千瓦时,较2019年稳中有升[73] 下游环节 -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加速,市场化交易比例持续提升[2][71] 重点公司 - 瑞奇智造:核能领域收入2024年突破2亿元,增长104.86%[78][80] - 克莱特:山东省唯一核电风机持证单位,2024年订单1.41亿元[84][86] - 天力复合:乏燃料处理设备用复合材料供货金额达4000万元[94][97] - 基康技术:中标太平岭等核电站安全监测项目[103][105] - 球冠电缆:参与三门、秦山等核电项目电力电缆供应[110][113]
中广核在西藏成立新能源公司,注册资本1亿
中国电力报· 2025-08-14 10:01
公司动态 - 中广核风电在西藏成立新公司中广核(西藏)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1] - 新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易金印 [1] - 注册资本为1亿人民币 [1] 业务范围 - 经营范围包括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 [1] - 提供风力发电技术服务 [1] - 提供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 [1] - 提供储能技术服务 [1] 行业动向 - 中广核集团在新能源领域进一步拓展业务 [1] - 西藏地区新能源投资布局加强 [1]
中国广核(003816)8月13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714.89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8-13 13:47
股价及交易表现 - 2025年8月13日收盘价3.72元 单日下跌0.27% 换手率0.27% 成交量107.01万手 成交金额3.99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714.89万元 占成交额9.31% 其中超大单净流出6008.09万元(占比15.05%) 大单净流入2293.20万元(占比5.75%) [1] - 中小单资金呈分化态势 中单净流出99.98万元(占比0.25%) 小单净流入3614.91万元(占比9.06%)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200.28亿元 同比增长4.41% 归属净利润30.26亿元 同比减少16.07% [1] - 扣非净利润29.28亿元 同比减少15.94% 流动比率0.947 速动比率0.714 资产负债率59.68% [1] 企业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14年 总部位于深圳市 从事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1] - 注册资本504.99亿元人民币 实缴资本454.49亿元人民币 法定代表人杨长利 [1] 企业经营生态 - 对外投资企业31家 参与招投标项目375次 拥有专利信息5000条 行政许可14个 [2]
中信证券-开元单一资管计划增持中广核电力(01816)857.6万股 每股作价约3.03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13 11:21
公司动态 - 中信证券-开元单一资产管理计划于8月11日增持中广核电力(01816)857 6万股 [1] - 每股作价3 0289港元 总金额约为2597 58万港元 [1] - 增持后最新持股数目约11 99亿股 持股比例提升至10 03% [1] 股权变动 - 此次增持使中信证券-开元单一资产管理计划成为中广核电力重要股东 [1] - 持股比例突破10%的关键阈值 显示长期投资信心 [1]
中信证券-开元单一资管计划增持中广核电力857.6万股 每股作价约3.03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8-13 11:17
中信证券-开元资管计划增持中广核电力 - 中信证券-开元单一资产管理计划于8月11日增持中广核电力857.6万股 [1] - 每股作价3.0289港元 总金额约2597.58万港元 [1] - 增持后最新持股数量达11.99亿股 持股比例升至10.03% [1]
中广核电力A股可转债发行网上路演圆满举行 募资49亿赋能陆丰核电项目
全景网· 2025-08-13 05:51
募投项目 - 公司发行可转债募资49亿元 全部用于广东陆丰核电站5号和6号机组项目[2] - 两机组均采用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 单台装机容量1200兆瓦[2] - 机组分别于2022年9月和2023年8月全面开工 预计2027年和2028年投运[2] - 项目资本金内部收益率预计达9% 将提升装机规模及市场竞争力[2] 行业地位 - 公司管理28台在运及20台在建机组 含委托管理8台[2] - 总装机容量超5600万千瓦 占全国核电总装机45% 稳居行业首位[2] - 核电发电量占比当前约5% 核能行业协会预测2035年将提升至10%[2] - 国家连续4年每年核准10台以上机组 2025年4月新批5个项目含防城港5和6号机[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上网电量1133.6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6.93%[3] - 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受市场化电价下降和燃料成本及研发投入增加影响短期承压[3] - 2021至2024年分红比例从43.44%增至44.36 "十四五"期间分红比例逐年提升[3] 战略规划 - 陆丰项目是公司"十四五"期间重要布局 符合国家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战略方向[2] - 公司储备厂址资源丰富 将积极推动新项目申报支撑国家能源结构转型[2] - 预计2025年底前完成控股股东旗下惠州核电1和2号机组收购 兑现避免同业竞争承诺[3] - 通过精益化管理稳定度电成本 探索核能供暖等综合利用模式拓宽盈利空间[3]
中广核电力(01816.HK)将于8月27日召开董事会会议以审批中期业绩

格隆汇· 2025-08-12 11:20
公司财务披露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27日召开董事会会议审议中期业绩 [1] - 审议业绩涵盖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 [1] - 中期业绩审议通过后将正式发布 [1]
中广核电力(01816) - 董事会会议召开日期

2025-08-12 11:12
会议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27日举行董事会会议[2] 会议议程 - 审议并批准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及其相关公告[2]
电力板块8月12日涨0.06%,联美控股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4.33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12 08:22
板块整体表现 - 电力板块当日上涨0.06%,领涨个股为联美控股(涨幅5.14%)[1] - 上证指数上涨0.5%至3665.92点,深证成指上涨0.53%至11351.63点[1] - 板块内出现分化,10只个股上涨(最高涨幅5.14%),10只个股下跌(最大跌幅3.66%)[1][2] 个股涨跌情况 - 涨幅前三:联美控股(6.55元,+5.14%)、上海电力(10.96元,+4.28%)、涪陵电力(11.95元,+2.31%)[1] - 跌幅前三:恒盛能源(17.39元,-3.66%)、乐山电力(13.82元,-2.12%)、*ST吟达(7.11元,-2.07%)[2] - 成交额前三:上海电力(15.30亿元)、涪陵电力(9.20亿元)、华光环能(7.47亿元)[1][2] 资金流向分析 - 电力板块整体主力资金净流出4.33亿元,游资净流出1.4亿元,散户净流入5.73亿元[2] - 主力资金净流入前三:上海电力(2.18亿元,占比14.26%)、涪陵电力(6913.56万元,占比7.51%)、长江电力(4173.69万元,占比2.02%)[3] - 散户资金集中流入长江电力(9997.17万元,占比4.84%),同时大幅流出上海电力(2.03亿元,占比-13.28%)[3] 重点个股表现 - 联美控股:涨幅居首且主力净流入2186.45万元(占比11.59%),成交29.08万手[1][3] - 上海电力:成交额最高达15.30亿元,获主力资金大幅流入2.18亿元[1][3] - 恒盛能源:跌幅最大但获主力净流入1365.64万元(占比4.71%)[2][3]
深市两板合并一周年 主板近1500家公司总市值超22万亿元
新华网· 2025-08-12 06:28
深市主板与中小板合并一周年市场表现 - 深市主板与中小板合并已满一年 新主板发行上市功能恢复 市场活力和韧性大幅提升 直接融资与资源配置功能愈发畅通 [1] - 深交所形成"主板+创业板"市场体系 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提升 服务实体经济及支持国家发展战略能力增强 [1] IPO融资情况 - 28家企业通过IPO登陆深市主板 合计净募资额达213.05亿元 [1] - 康冠科技IPO净募资额约20亿元 用于智能显示终端产品扩产等项目 [1] - 兰州银行、东瑞股份、大中矿业、中铁特货等四家企业IPO净募资额超15亿元 [1] 再融资与并购重组 - 主板公司实施再融资166单 融资金额共计3299.88亿元 [2] - 制造业企业再融资金额达2198.54亿元 占比66.62% [2] - 实施完成重大资产重组43单 交易金额(不含配套募资)共计2305.25亿元 [2] 市场规模与结构 - 深市主板公司达1493家 总市值超过22万亿元 [1][2] - 主板制造业公司981家 占比65.71% 包括传统基础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公司 [2] - 主板市值超千亿元公司36家 涵盖多个行业龙头企业 [2] 上市公司业绩表现 - 547家深市主板公司披露年报或业绩快报 平均营业收入154.62亿元 同比增长29.61% 平均净利润11.13亿元 同比增长26.47% [3] - 京东方A、比亚迪、顺丰控股、潍柴动力等20家公司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 [3] - 京东方A、海康威视、中国广核、中信特钢等32家公司净利润超过50亿元 [3] - 304家公司近3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过30% [3] - 主板化工、机械设备、电子、有色金属、医药生物等行业279家制造业公司净利润增幅超过50% [3] 龙头企业具体业绩 - 京东方A实现营收2193.10亿元 同比增长61.79% 净利润258.31亿元 同比增长412.96% [3] - 荣盛石化实现营收1815.35亿元 同比增长69.24% 净利润128.43亿元 同比增长75.72% [3] - 中环股份实现营收410.25亿元 同比增长115.28% 净利润40.20亿元 同比增长269.14% [3] 改革意义与市场预期 - 两板合并是推进资本市场存量改革 形成更有广度和深度的板块 与创业板各有侧重 满足不同阶段企业融资需求 [2] - 两板合并符合市场发展规律 是构建简明清晰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 夯实全面推行注册制的市场基础 增强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信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