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美(002340)

搜索文档
格林美(002340) - 半年报监事会决议公告
2025-08-28 13:35
证券代码:002340 证券简称:格林美 公告编号:2025-095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 第七届监事会第六次会议决议公告 本公司及监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 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三、备查文件 经与会监事签字并加盖监事会印章的第七届监事会第六次会议决议。 特此公告!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 2025年8月27日,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第七届监事会第 六次会议在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会议室以现场和视频相结合的表决方 式召开,会议通知于2025年8月23日以书面、传真或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公司全体 监事发出。应出席会议的监事4人,实际参加会议的监事4名。出席会议的人数超 过监事总数的二分之一,表决有效。会议由监事会主席鲁习金先生主持,本次会 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及方式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的 有关规定。 二、监事会会议审议情况 (一)会议以4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审议通过了《2025年半年度报 告及摘要》。 公司监事会对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摘要发表如下审核意见:经审核,监事会 认为董事会编制和审核的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其摘 ...
格林美(002340) - 半年报董事会决议公告
2025-08-28 13:33
证券代码:002340 证券简称:格林美 公告编号:2025-094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 第七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决议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 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一、董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二〇二五年八月二十七日 1、会议以6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审议通过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 及摘要》。 《2025年半年度报告》全文详见公司指定信息披露媒体巨潮资讯网 (http://www.cninfo.com.cn),《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详见公司指定信息披露 媒体《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和巨潮资讯网 (http://www.cninfo.com.cn)。 三、备查文件 经与会董事签字并加盖董事会印章的第七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决议。 特此公告!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通知已于 2025年8月23日分别以书面、传真或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公司全体董事发出,会议 于2025年8月27日在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会议室以现场和通讯相结合的 表决方式召开。本次会议应参加会议的董 ...
格林美:上半年归母净利润7.99亿元,同比增长13.91%
新浪财经· 2025-08-28 13:26
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5.61亿元,同比增长1.28%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9亿元,同比增长13.91% [1] - 基本每股收益0.16元/股 [1]
格林美: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7.99亿元,同比增长13.91%
新浪财经· 2025-08-28 13:1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5.61亿元,同比增长1.28% [1] - 净利润7.99亿元,同比增长13.91% [1]
格林美涨2.11%,成交额1.90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32.50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7 02:13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27日盘中股价上涨2.11%至7.25元/股 成交金额1.90亿元 换手率0.52% 总市值371.51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32.50万元 其中特大单卖出513.56万元占比2.70% 大单买入2044.19万元占比10.75% [1] - 年内累计涨幅12.16% 近5/20/60日分别上涨5.84%/9.19%/19.36% [1] 主营业务结构 - 公司核心业务为废弃钴镍资源与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 钴镍粉体材料与塑木型材生产销售 [1] - 三元前驱体收入占比48.42% 镍资源业务占比17.61% 钴回收业务占比6.19% 四氧化三钴占比6.12% [1] - 其他业务包括正极材料(5.44%) 钨资源回收(4.99%) 动力电池综合利用(3.45%)等 [1] 行业属性与股东结构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电池-电池化学品 概念板块涵盖光伏回收 汽车拆解 锂电池等 [2] - 股东户数40.19万户 人均流通股12651股 较上期保持稳定 [2] -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1.05亿股(第二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1164.66万股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94.96亿元 同比增长13.67% [2] - 归母净利润5.11亿元 同比增长12.10%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8.25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10.02亿元 [3] 机构持仓变动 - 南方中证500ETF持股6575.01万股(第三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631.17万股 [3] - 汇添富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持股3382.53万股(第五大股东) 减少374.52万股 [3] - 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新进成为第十大股东 持股1834.01万股 [3]
动力电池“退役潮”前夜,格林美拟赴港上市
36氪· 2025-08-27 02:03
公司战略与融资计划 - 公司计划启动A+H双融资模式 赴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以推进全球化战略并提升国际竞争力 [1] - 公司已在深交所上市并于2022年发行GDR 此次赴港上市旨在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多元化融资渠道 [1] - 赴港上市可提升公司国际影响力与融资能力 为拓展全球电池回收渠道及海外建厂提供资金支持 [2] 业务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核心业务为电池材料与电池回收 年废旧电池处理能力达数十万吨 回收退役动力电池占中国总量10%以上 [1] - 公司年回收镍资源占中国原镍开采量20%以上 是全球最大动力电池回收企业 [1]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332亿元(同比增长8.75%) 净利润10.20亿元(同比增长9.19%) [2] - 三元材料业务营收257.62亿元(同比增长10.24% 占总营收77.6%) 电池回收业务营收74.37亿元(同比增长3.87% 占总营收22.4%) [2] 行业发展与政策环境 - 中国证监会2024年4月发布政策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 港交所降低H股最低发行门槛 [2] - 动力电池使用寿命约8年 行业预计2027-2030年将迎来报废高峰期 [3] - 2024年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实际回收量65.4万吨 预计2030年达424.6万吨 [3] - 国家发布新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 欧盟电池法规已于2023年8月实施 [4] 合作拓展与行业竞争 - 公司与宁德时代、广汽集团、亿纬锂能、奔驰等电池厂商和车企达成战略合作 [4] -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存在竞争激烈和渠道拓展挑战 公司作为规模最大的正规军企业成为合作首选 [4] - 行业需提升回收拆解及再利用技术并重视安全问题 [4] 财务表现与增长目标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94.96亿元(同比增长13.67%) 净利润5.11亿元(同比增长12.1%) [5] - 公司计划到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规模达50万吨以上 销售规模突破100亿元 [3] - 2020-2024年公司营收从124.7亿元增至332亿元 但净利润波动较大且数年出现负增长 [3] 行业资本动态 - 国内锂电产业链企业如宁德时代、欣旺达、海辰储能等均披露赴港上市计划 [4] - 赴港上市热潮反映资本市场对新能源产业长期看好 以及企业应对全球化竞争的战略需求 [5]
“人工智能+”行动提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新能车ETF(515700)开盘涨超0.5%
新浪财经· 2025-08-27 01:56
政策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推动智能终端"万物智联",培育智能产品生态 [1] - 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终端 [1] - 加快人工智能与元宇宙、低空飞行、增材制造、脑机接口等技术融合和产品创新 [1] 新能源汽车产业受益 - 智能网联汽车等新产品发展有望带动电池相关产品需求增长 [1] - 新能车ETF紧密跟踪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受政策催化开盘涨超0.5% [1] - 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选取50只业务涉及新能源整车、电机电控、锂电设备、电芯电池、电池材料等上市公司证券 [1] 指数成分与产品信息 - 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930997)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5.33%,包括宁德时代、汇川技术、比亚迪等龙头企业 [2] - 新能车ETF(515700)提供多种场外联接产品,包括平安中证新能源汽车ETF发起联接A/C/E类份额 [2]
推进全球化战略,电池回收龙头格林美公告筹划赴港上市
南方都市报· 2025-08-27 01:45
赴港上市计划 - 公司于8月25日发布公告披露赴港上市计划 董事会及监事会于8月21日审议通过相关议案 [2] - 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旨在满足全球化发展需求 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2] - 公司将选择适当时机和发行窗口完成上市 具体细节尚未最终确定 [2] 业务模式与行业地位 - 公司主营业务为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行业 采用"城市矿山开采+新能源材料制造"双轨驱动模式 [3] - 回收利用镍钴锂钨等20余种关键矿产资源及典型废弃物 制造三元前驱体等新能源电池材料 [3] - 是中国城市矿山资源开采和再生资源行业第一支股票 2010年深交所上市 2022年瑞士交易所发行存托凭证 [3] 财务与市场表现 - 2024年整体营收332亿元 境外市场贡献78.48亿元占比23.64% [3] - 境外市场毛利率17.89%高于境内市场的14.49% [3] - 公告后股价上涨1% 截至8月26日收盘报7.10元 [5] 全球化战略布局 - 2016年起探索全球联盟合作模式 与全球产业链形成深度联盟关系 [4] - 海外资本市场是发展重点 计划推动香港上市及发行美元绿色债券 [5] - 海外产能布局成为应对关税贸易挑战和市场竞争的重要优势 [4]
今日视点:“A+H”模式成中企国际化重要资本路径
证券日报· 2025-08-26 23:02
A+H上市趋势与驱动因素 - 8月以来近20家A股公司官宣赴港上市计划 包括格林美 华勤技术 科兴制药等企业 [1] - 立讯精密 胜宏科技 军信股份 星环科技等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 [1] - 港交所IPO新规8月4日生效 建簿配售最低分配比例由50%下调至40% 公开认购部分推出"二选一"灵活分配机制 [1] 企业战略与模式优势 - A+H双轨模式成为企业推进全球化战略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资本杠杆 [1] - 资产规模大 资本开支高 国际化业务成熟的企业成为A+H模式主力军 [2] - 港股市场为企业跨国并购和海外建厂提供重要融资通道 [2] - 成长型科技企业通过A+H模式开辟更广阔资本配置空间 [2] 资金流动与估值影响 - 2025年上半年通过港股通净流入南向资金累计超7300亿港元 达去年全年90%以上 [2] - 今年以来被动外资流入港股约123.7亿美元 [2] - A+H架构能有效平抑单一市场波动带来的估值风险 以宁德时代为例获得更充分价值认可 [2] 投资者结构变化 - 优质A+H公司通过双平台运作扩大投资者基础 [2] - 单个港股IPO平均吸引30家机构投资者作为基石投资者 [2] - 中东和北欧主权基金的配置比例显著提升 [2] 行业分布演变 - 新兴领域公司成为A+H上市新力量 包括新能源材料企业格林美和生物医药企业科兴制药 [3] - 与早期集中于金融 能源等传统行业形成明显对比 [3] - 反映中国科技产业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 [3] 发展前景与战略意义 - A+H双轨模式将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3] - 更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将通过该路径实现资本与战略全球化布局 [3] - 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持续深化的必然结果 [3]
“A+H”模式成中企国际化重要资本路径
证券日报· 2025-08-26 16:24
A+H上市趋势 - 8月以来近20家A股公司宣布赴港上市计划 包括格林美 华勤技术 科兴制药等企业 [1] - 立讯精密 胜宏科技 军信股份 星环科技等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 [1] - A+H双轨模式成为企业国际化发展和叩开国际资本市场大门的高效途径 [1] 港交所制度优化 - 港交所IPO新规于8月4日生效 建簿配售最低分配比例由50%下调至40% [1] - 公开认购部分推出"二选一"灵活分配机制 降低制度门槛和合规成本 [1] - 新规让发行人在融资中更具主动权 并兼顾不同类型投资者需求 [1] 企业战略动机 - 企业通过A+H上市推进全球化战略 提升国际品牌形象与综合竞争力 [1] - 资产规模大 资本开支高 国际化业务成熟的企业成为模式主力军 [2] - 港股市场为企业跨国并购 海外建厂等动作提供重要融资通道 [2] 资金流动动态 - 2025年上半年通过港股通净流入南向资金累计超7300亿港元 达去年全年90%以上 [2] - 截至8月20日EPFR口径显示被动外资流入港股约123.7亿美元 [2] - 单个港股IPO平均吸引30家机构投资者 中东和北欧主权基金配置比例显著提升 [3] 估值与流动性影响 - A+H架构有效平抑单一市场波动带来的估值风险 [2] - 双平台运作成功扩大投资者基础 优化国际股东结构 [3] - 以宁德时代为例 港股上市后吸引国际长线资金 估值合理性显著提升 [2] 行业结构变化 - 新兴领域公司加入A+H上市行列 包括新能源材料 生物医药等行业 [3] - 与早期集中于金融能源等传统行业形成对比 反映科技产业与国际资本市场深度融合 [3] - 硬科技企业通过香港市场获得与技术优势相匹配的长期资金 [3] 发展前景展望 - 政策支持加码和制度持续优化推动A+H模式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3] - 更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将通过该路径实现资本与战略全球化布局 [3] - 模式成熟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深化的必然结果和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抉择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