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TCL科技(000100)
icon
搜索文档
TCL科技:股价受综合多重因素影响
证券日报网· 2025-09-17 12:13
公司经营状况 - 公司各业务经营稳健 [1] - 管理层持续优化经营策略并提升治理水平 [1] - 公司努力为股东创造价值 [1] 股价影响因素 - 股价受综合多重因素影响 [1]
广东8家组织获中国质量奖及提名奖 数量居全国第一 较上届增加3家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17 07:54
获奖情况 - 广东获奖总数达8家 较第四届增加3家 居全国第一 占全国授奖总数8.5% [1] - 中国质量奖1家为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提名奖7家包括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 [1] 企业类型特征 - 获奖组织包含民营企业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建设业组织及一线班组 [1] - 体现广东市场化程度高 市场主体活跃 民营经济发达特点 [1] 产业覆盖范围 - 获奖名单覆盖汽车产业 超高清视频显示 生物医药与健康等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 [1] - 涵盖半导体与集成电路 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1] - 彰显获奖组织支撑重点产业质量协同 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1] 质量管理实践 - TCL科技质量管理模式已推广至生态链内超过2000家企业 [2] - 将携手大湾区产业链上下游推动智能化数字化升级 运用AI大模型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2] 产业体系发展 - 广东形成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 [2] - 质量强链成为质量强省与制造强省建设重要抓手 [2] - 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含质量 含新量 含金量持续提升 [2]
TCL获得第五届中国质量奖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02:03
公司荣誉与奖项 - TCL科技以"极致、领先、协同"质量管理模式荣获第五届中国质量奖 成为广东省与大湾区唯一获奖企业且首次申报即获奖[1] - 中国质量奖是中国质量领域最高奖项 每2年评选一次且每届获奖名额不超过10个组织或个人 此前四届仅28家组织和4名个人获奖[1][2] 质量管理模式内涵 - "极致、领先、协同"模式包含极致运营/创新/管理 效率/产品/生态领先 客户/产业链/环节协同三大维度[2] - 该模式由TCL科技在质量强国战略下提炼 旨在成为泛半导体领域高质量发展代名词[2] 产业领先地位 - 公司在半导体显示、新能源光伏、半导体材料三大产业领域实现全球领先[3] - TCL华星推动量产印刷OLED 成为首个由中国企业引领全球商用阶段的高端显示技术[3] - TCL中环通过G12大尺寸硅片量产引领光伏行业步入6.0、7.0及N型高效时代[3] 运营成效数据 - TCL华星苏州t10产线导入模式后月产能提升16% 良率从95%升至99% 成本下降超15% 年净利润率提高17%[3] - 截至2025年8月底累计申请专利近8万件 其中PCT专利15938件 量子点技术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二[3]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TCL华星星智X-Intelligence 3.0版本为显示领域首款强推理垂域模型 在2025年全球工业大模型排名中位列第11位 居显示领域榜首[4] - 通过智能算子协同联动 视觉检测漏检率下降85% 数据处理推动良率提升0.2% 修复环节智能算法稳定性超95%[4] 生态链推广 - 质量管理模式已推广至生态链内超2000家企业 覆盖超20个细分产业和50家大型科技制造企业[5] - 通过工业软件赋能实现跨行业、跨领域产业升级[5]
一周解一惑系列:8.6代OLED产线建设加速,车载、IT等需求逐步释放
民生证券· 2025-09-16 11:08
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 维持评级 [5] 核心观点 - 8.6代OLED产线建设加速,全球面板龙头厂商投资总额接近1700亿人民币,TCL华星、京东方、维信诺和三星显示均积极布局 [1][8][11][12] - OLED技术路线呈现多元化发展,包括蒸镀FMM OLED、ViP OLED和印刷OLED三种方案,各有优劣且均获主流厂商采用 [2][13][19] - AMOLED面板需求持续增长,预计2030年出货量将超过13.3亿片,占比提升至35%,其中笔记本电脑、车载显示和桌上型显示器成为主要增长动力,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3%、27%和19% [3][21] - 2025年Q2全球OLED面板出货量环比增长5%,笔记本电脑和显示器用OLED面板出货量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长,分别环比增长110%和44% [3][26] - 苹果计划从2026年起逐步将iPad mini、iPad Air和MacBook Air等多款产品升级为OLED显示屏,进一步推动中大尺寸OLED需求释放 [3][27] 技术路线分析 - 蒸镀FMM OLED技术目前唯一成熟并实现量产,但存在材料利用率低(约30%)、掩膜成本高和像素开口率低(30-40%)等缺点,主要采用厂商为三星显示和京东方 [2][13][19] - 印刷OLED技术材料利用率高(可达90%)、制造成本理论更低且易于实现大尺寸化,但大规模量产良率仍需验证,TCL华星采用该技术路线 [2][19][20] - 无FMM蒸镀(ViP)技术结合蒸镀成熟性和印刷优点,像素密度可达1700-2000PPI,开口率理论达60-70%,维信诺采用该方案 [2][19][20] 产能建设进展 - TCL华星投资295亿元建设8.6代印刷OLED产线,月加工玻璃基板能力2.25万片,预计2025年11月开工,2027年底量产 [1][8][13] - 京东方投资630亿元建设8.6代AMOLED产线,月产能3.2万片玻璃基板,2025年5月设备搬入,预计2026年10月量产 [11][12][13] - 维信诺投资550亿元建设8.6代AMOLED产线,月产能3.2万片玻璃基板,2025年6月主体结构封顶 [12][13] - 三星显示投资224亿元建设8.6代OLED产线,月产能1.5万片玻璃基板,预计2025年底试运行 [11][13] 市场需求动态 - 2025年Q2三星显示全球OLED面板市场占有率达37%,笔记本电脑面板出货量环比增长131%,同比增长121%,主要客户为华硕、戴尔和联想 [3][22] - 京东方2025年Q2市场占有率15%,笔记本电脑面板出货量环比增长12%,同比增长213% [22] - 维信诺2025年Q2市场占有率从12%上升至14%,出货量环比增长21% [22] - 美国对中国产笔记本电脑、显示器及零部件征收高关税,导致LCD与OLED产品价格差距缩小,提升了OLED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3][26] 产业链投资机会 - 奥来德突破8.6代蒸发源设备技术,中标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并布局PSPI材料生产基地,总投资额2.4亿元 [31][32][33] - 联德装备中标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中标金额2.01亿元,提供自动贴合机、偏光片贴片机和覆膜机等设备 [36][37] - 大族激光中标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激光修复机项目,数量达16台,2024年上半年半导体设备业务营收7.52亿元 [38][39] - 迈为股份中标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供应3套平板显示器基板切割机和2套激光切割机,2021年以来合作设备超20套 [40][41]
最高荣誉!TCL科技获第五届中国质量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10:27
公司荣誉与质量管理模式 - TCL科技以"极致、领先、协同"质量管理模式荣获第五届中国质量奖 成为广东省与大湾区唯一获奖企业 首次申报即从500多家受理单位中脱颖而出[3] - 中国质量奖是中国质量领域最高荣誉 旨在表彰质量管理模式、方法、制度取得重大创新成就的组织和个人[5] - "极致、领先、协同"模式由公司提炼而成 致力于成为泛半导体领域高质量发展的代名词 包含极致运营、创新、管理三大路径和效率、产品、生态三大目标[9] 质量管理模式具体内涵 - 极致维度包含运营、创新、管理:通过战略驱动运营和数智化转型提升运营质量 建立全周期研发机制和跨域协同创新机制 质量提升覆盖产业链上下游[11] - 领先维度体现在效率、产品、生态: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和规模效应提升效率 19项关键质量指标行业领先 构建产业集群发挥链主作用[11] - 协同维度包含客户、产业链、环境:通过授权经营制度加速多方协同 重构核心业务模式建设产业链基础设施 将ESG战略作为关键抓手推动绿色发展[12] AI与智能制造应用成效 - 面板生产应用AI智能检测系统使生产效率提高70% 产品过程能力指数改善11% 深蓝AI模型使开炉成本降低21% 人机比提升12%[12] - 数智化技术实现少人化柔性制造 半导体显示产业智能制造成熟度达全国领先水平 深圳t1产线产能较原设计提升60%[14] - 星智X-Intelligence 3.0版本作为显示领域首款强推理垂域模型 使视觉检测漏检率下降85% 良率提升0.2% 修复环节稳定性超95%[14] - 公司与阿里云达成全栈AI战略合作 投资建设AI算力中心、工业大模型和AI服务平台 将AI与制造及研发深度融合[15] 产业布局与技术创新成果 - 公司布局半导体显示、新能源光伏、半导体材料产业 电竞显示屏及LTPS笔电、平板产品市占率全球领先 光伏硅片市占率全球领先[17] - 质量管理模式带来显著经济价值:TCL华星苏州t10产线月产能提升16% 良率从95%升至99% 成本下降超15% 年净利润率提高17% t6、t7产线良率从97.5%提升到98.7%[17] - 累计申请专利近8万件 其中PCT专利15938件 量子点电致发光领域专利申请量达2913项居全球领先[18] - 印刷OLED技术为首个由中国企业引领全球商用显示技术 专利超1200件居行业首位 2024年11月实现量产并拓展至消费电子领域[20] - 光伏领域率先实现G12大尺寸硅片量产 累计出货超200GW 完成BC、TOPCon、叠瓦等多技术路线布局 组件产品应用于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 质量基础设施与产业生态 - 累计投入超80亿元建设质量基础设施 建成质量实验室80个 7个获CNAS认可 半导体材料实验室为硅片领域国内唯一CNAS认可实验室[22] - 质量管理模式推广至生态链内超2000家企业 通过工业软件赋能跨行业产业升级 覆盖细分产业超20个、大型科技制造企业超50家[22]
TCL华星首款 P1.2 COB 显示屏量产下线 提亮直显场景应用
巨潮资讯· 2025-09-16 09:49
公司动态 - TCL华星在苏州基地成功举行MLED项目COB直显产品量产下线仪式 旗下首款Mini LED产品P1 2 COB显示屏正式量产[1] - 该产品采用大板化设计 是TCL华星在LCD与OLED后搭建的第三条显示技术路线[3] - 产品亮度可调范围为0-800 nit 对比度高达5000:1 已定位会议室 指挥中心 监控安防等多种专业显示场景[3] - MLED项目于2024年7月启动 本批量产比原计划提前约15天完成[5] - P1 2 COB显示屏量产下线是TCL华星显示面板技术革新的里程碑 标志着其在MLED路线上的产品快速上市能力[6] 技术优势 - COB封装技术在像素密度 散热 可靠性与防护性方面较传统SMD封装有较大优势 特别适合高亮度 高画质与长时间稳定显示需求[5] - 产品既要满足画面细腻度 也要看重可靠性与连续运行能力[3] 市场前景 - 2025年上半年小间距LED显示屏中COB封装技术销售额占比达36 6%[5] - 在P1 4及以下间距产品中COB占比升至约51 5% 同比提升近20个百分点[5] - 预计COB在广告传媒 指挥中心 会展 大型监控屏等细分场景中的渗透率将继续扩大[5] - 后续若实现更小间距 更高亮度或模块化拼接方案优化 将对TCL华星在高端显示市场的竞争力产生实质助益[6]
TCL发布SQD-Mini LED技术,宣称亮度、色彩和寿命上超越OLED|科技前线
钛媒体APP· 2025-09-16 08:30
Mini LED电视市场增长 - 全球Mini LED电视出货量从2023年425万台增至2024年785万台 同比增长84.7% [1] - 中国市场Mini LED电视出货量达416万台 同比增幅高达352.2% [1] - 预计2025年中国Mini LED电视出货量将达923万台 同比增长122% 渗透率超25% [5] - 预计2025年全球Mini LED电视出货量将超1300万台 同比增长70.6% [5] 技术升级与产品创新 - RGB-Mini LED技术成为高端电视代名词 TCL推出多款相关产品包括Q10M Ultra和Q9M [1] - TCL首次发布SQD-Mini LED技术 搭载该技术的X11L电视在亮度、色彩和寿命上全面超越OLED [1] - SQD-Mini LED实现100% BT.2020全局高色域 对比普通RGB-Mini LED的97%色域覆盖率显色更丰富纯净 [3] - SQD-Mini LED一颗发光芯片即可发白光 一灯相当于RGB-Mini LED三灯 同成本同灯数下分区更多亮度更高 [4] - TCL X11L采用无影均光塔和动态光域重构技术 98吋版本拥有20000+万象分区 为行业背光分区数最多的百吋级电视 [4] 产品规格与定价 - TCL X11L采用新一代TSR AI光色同控芯片并搭载伏羲AI大模型 [4] - TCL X11L 98/85/75吋零售价分别为59999元、34999元、19999元 [4] - SQD-Mini LED技术使X11L外观厚度做到约2cm 成为全球最薄的Mini LED电视 [3] 行业竞争格局 - Mini LED电视增长已超过OLED电视 成为中高端市场主流选择 [1] - 几乎所有国内电视企业均已入局Mini LED领域 并将其作为主打产品 [1] - 新显示技术发展将推动高端电视市场格局的新一轮变动 [5]
首申便摘下“最高荣誉” TCL科技获第五届中国质量奖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6 07:59
公司荣誉与奖项 - TCL科技以"极致、领先、协同"质量管理模式荣获第五届中国质量奖 该奖项是中国质量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性盛会奖项[1] - 公司是本届中国质量奖广东省与大湾区唯一获奖企业 且首次申报即获奖[3] - 中国质量奖是中国质量领域最高奖项 借鉴了日本戴明奖、美国波多里奇质量奖和欧洲EFQM全球奖的理念 世界上已有9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04个质量奖项[6] 质量管理模式 - "极致、领先、协同"模式具体内涵:极致指极致运营、极致创新、极致管理;领先指效率领先、产品领先、生态领先;协同包括客户协同、产业链协同、环节协同[8] - 该模式由公司在质量强国战略牵引下提炼而出 致力于成为泛半导体领域高质量发展代名词[8] - 通过极致运营、创新、管理实现效率、产品、生态的领先 在全产业链多层面协同驱动企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7] 业务成就与技术创新 - 公司在半导体显示、新能源光伏、半导体材料三个产业领域均已实现全球领先[8] - TCL华星推动量产的印刷OLED是首个由中国企业引领全球进入商用阶段的高端显示技术[8] - TCL中环通过率先实现G12大尺寸硅片量产 引领光伏行业步入6.0、7.0及N型高效时代[8] - 截至2025年8月底 公司累计申请专利近8万件 其中PCT专利15938件 量子点技术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球第二[10] 运营效率提升 - TCL华星苏州t10产线导入质量管理模式后 月产能提升16% 良率从95%升至99% 成本下降超15% 年净利润率提高17%[10] - 通过智能算子协同联动 视觉检测环节漏检率下降85% 数据处理环节推动良率提升0.2% 修复环节稳定性超95%[12] - 星智X-Intelligence 3.0版本作为显示领域首款强推理垂域模型 在2025年全球工业大模型排名中位列第11位 稳居显示领域榜首[12] 产业生态影响 - 公司质量管理模式已推广到生态链内超2000家企业 通过工业软件赋能助力跨行业、跨领域产业升级[12] - 覆盖细分产业超过20个 大型科技制造企业超过50家[12] - 当前正加快部署"AI+产业"融合创新应用 进一步为企业质量管理提供支持[10]
研报掘金丨东方证券:维持TCL科技“买入”评级,目标价5.66元
格隆汇· 2025-09-16 07:57
项目投资 - TCL科技拟投资295亿元建设第8.6代印刷OLED生产线项目(t8项目)[1] - 项目月产能规划为2.25万片2290mm×2620mm玻璃基板[1] - 项目建设周期24个月 预计2025年11月开工[1] 技术实力 - 公司印刷OLED专利数量超过1200件[1] - 在打印头精度和材料效率等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1] - 已完成5.5代印刷OLED产线量产 具备成熟产线和工艺管理经验[1] 市场前景 - OLED在IT和车载等中大尺寸领域需求成长确定性高[1] - 公司通过8.6代线项目有望享受中大尺寸OLED面板需求增长红利[1] - 印刷OLED技术可持续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产品性能[1] 估值评级 - 基于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1.92倍PB估值水平[1] - 对应目标价5.66元 维持买入评级[1]
总投资超600亿,京东方、TCL华星、惠科抢攻COB显示屏市场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9-16 07:24
TCL华星MLED技术布局 - 公司启动苏州MLED基地项目并实现Mini LED COB显示屏量产 直接切入P1.2间距领域 反映其利用品牌和成本优势抢占市场份额的野心[2] - 公司形成"三位一体"技术布局:LCD为基石 OLED攻中小尺寸市场 MLED覆盖背光与直显应用 其中Mini LED COB直显瞄准超高清大尺寸显示[3] - 量产产品采用大板化设计 亮度范围0-800nit 对比度5000:1 支持模块化切割拼接 适配会议及安防等多场景需求[5] 垂直产业链整合 - 在Micro LED领域通过合资公司芯颖显示打通上游芯片环节 聚焦芯片小型化及转移键合技术 最新研发0.05英寸硅基Micro LED显示屏 分辨率256×86 PPI达5080 亮度超400nits[6] - 在Mini LED领域通过苏州COB产线布局 未来可能延伸至芯片领域 构建"芯片-封装-模组"垂直体系以强化成本优势[7] Mini LED COB市场供需现状 - 供给侧产能过剩 当前产能利用率仅50% 但厂商仍在扩产 预计2025年总产能达88,700㎡/月[8] - 需求侧因技术成本下降及新场景涌现保持高增长 2024年Mini LED显示屏芯片出货量超150万片 同比增长92% 芯片产值同比增长62%[10] - P1.0以下超小间距产品价格逐年下滑 市场需求比重提升 成为主要成长动能[10] 新兴应用场景拓展 - LED电影屏加速落地:2024年中国新增超60个 2025年前8个月已达50个[11] - LED一体机快速成长:2025年全球销量预计超12,000台 2020-2025年复合增长率超40%[11] - 海外新兴市场如东南亚及中东需求上升 利亚德在亚非拉市场营收占比达34% 同比增长40%[12] 面板厂商竞争格局 - 京东方和惠科等面板厂已布局Mini LED COB市场 总投资超600亿元 涉及Micro LED基地及模组产线等项目[14] - 面板厂凭借LCD技术积累、玻璃基板工艺及品牌渠道优势 实现降维打击 京东方已实现P0.9玻璃基直显产品量产[18][20] - 产业链协同强化:京东方控股华灿光电 惠科自产芯片 TCL华星可能延伸至芯片领域 形成垂直一体化竞争[21] 技术发展与市场前景 - Mini LED背光市场年复合增长率(2024-2029年)达17% 加速渗透TV及车载显示场景[15] - 面板厂推动COB技术标准化 有望将一体机产品导入消费级市场 扩大LED直显技术空间[22] - 行业规则转向品牌、渠道和成本竞争 中小型LED厂商面临整合风险 但解决方案市场仍存在定制化壁垒[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