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能科技(688567)

搜索文档
7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破700亿元,广州工控面对面对话投资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05:12
会议概况 - 广州工控集团举办2025年半年度集体投资者会议 旗下七家上市公司参与 吸引线上线下超22.17万人次 [1] - 集团主业聚焦先进制造、产业金融、产业园区三大板块 上市公司数量7家位列市属国企第一 [1] - 七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700亿元 整体表现优于大盘和行业平均水平 [1] 科技创新与智能制造 - 广日股份研发投入达1.14亿元 新增专利95项 [2] - 山河智能申请专利102件 成功下线20款样机 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实现多项突破 [2] - 孚能科技推出第一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完成第二代全固态电池技术开发 第二代半固态电池实现量产 [2] - 金明精机拥有超过400项专利技术 立足"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构筑技术护城河 [2] 业务转型与行业布局 - 广日股份深化"两网一战略" 拓展智慧楼宇与数字化解决方案 [2] - 润邦股份高端装备业务增长显著 海洋工程装备和物料起重搬运装备分别增长14.39%和26.51% [2] - 广钢气体聚焦电子大宗气体 推动多个现场制气项目落地 [2] - 金明精机开发绿色包装解决方案 部署光伏发电 [2] 经营质量与财务表现 - 广日股份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26% 销售与管理费用下降超10% [3] - 润邦股份扣非净利润增长12.20% 现金流大幅提升208.89% [3] - 孚能科技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增长122.79% [3] - 广钢气体现金流同比增长84.34% [3]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上半年上市公司17个行业实现盈利 7个行业营收正增长 10个行业净利润正增长 [3] - 全市场近六成公司营收正增长 超3/4公司实现盈利 2475家公司净利润正增长 [3] 市值管理与政策环境 - 广州市国资委推动国有上市公司增强价值实现能力 通过并购重组、股份回购等措施提升市值 [5] - 央国企市值管理进入全面实施新时期 强调基于良好业绩和健康发展的市值管理 [4] 第二增长曲线构建 - 广日股份将加大股权并购工作 加速智慧电梯、智慧停车设备等高端智能装备产品出海 [6] - 广钢气体将在氦气供应链的存储、充装、提纯等方面加大投入 保障高科技行业供应链安全 [6] - 山河智能在传统领域推出智能化、电动化产品 在战新行业着眼特种装备应急救援、矿山与电池负极材料领域 [7] - 润邦股份船舶、海工装备等海洋经济业务成为主要增长点 已承接多艘海工船舶及特种运输船舶订单 [7] - 孚能科技预计明年半固态电池出货显著增长 计划明年推出第二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7] 人工智能与国际化布局 - 山河智能借助广州工控人工智能算力优势实现协同发展 海外市场占比60%以上 [8] - 鼎汉技术构筑"轨道交通+新能源/人工智能"领域的"1+N"高端制造业务版图 [8] - 金明精机通过海内外展会等方式增强海内外渠道联动 [8] - 润邦股份装备制造国际业务收入连续三年双位数增长 产品服务遍布50多个国家及地区 [8] 集团战略定位 - 广州工控以科技创新为引擎、资本运作为纽带 整合全球优质资源完善先进制造生态 [8] - 集团致力打造一流上市公司集群 建设世界一流国有资本投资集团 [8]
孚能科技跌2.00%,成交额1.85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869.3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6 02:43
股价表现 - 9月16日盘中下跌2%至19.56元/股 总市值239.04亿元[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68.62% 近60日涨幅达39.51%[1] - 近5个交易日下跌4.4% 近20日上涨7.53%[1]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净流出2869.35万元[1] - 特大单买入147.08万元(占比0.8%) 卖出1321.47万元(占比7.15%)[1] - 大单买入3812.71万元(占比20.64%) 卖出5507.67万元(占比29.82%)[1] 交易数据 - 单日成交金额1.85亿元 换手率0.77%[1] - 股东户数2.59万户 较上期减少1.24%[2] - 人均流通股47119股 较上期增加1.25%[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3.53亿元 同比减少37.58%[2] - 归母净利润-1.62亿元 同比增长14.92%[2] 业务构成 - 动力电池系统收入占比96.47% 其他业务占比3.53%[1] - 主营业务为新能源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及整车电池系统研发生产销售[1] 行业分类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电池-锂电池[1] - 概念板块涵盖三元锂电 固态电池 磷酸铁锂 电池回收 钠电池等[1] 公司基本信息 - 注册地址江西省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1] - 成立于2009年12月18日 于2020年7月17日上市[1]
孚能科技2025年半年度集体投资者会议问答实录
全景网· 2025-09-16 01:34
广州工控集团对孚能科技的支持措施 - 广州工控集团作为世界500强企业 将凭借自身资源和平台优势多方位推动孚能科技发展 包括在车企客户协同层面助力孚能科技融入广州本地产业链发展大局 尤其通过强化与广汽集团合作提升在广汽供应链中的份额 并积极探寻与小鹏汽车等其他整车厂的合作契机 同时挖掘旗下天海电子、万力轮胎等汽车零部件企业资源 助力对接更多海内外整车厂拓宽业务版图 [1] - 在低空经济领域 广州工控计划推动孚能科技融入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布局 加强与广州eVTOL企业合作抢占产业发展先机 [1] - 在融资环节 国资并表进一步提升公司融资能力 降低融资成本 保障供应链安全 助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服务 [1] - 在公司治理维度 广州工控将尊重上市公司治理规则 积极发挥股东作用 维护孚能科技股权架构和公司治理稳定 为公司业务稳健前行保驾护航 [1] 全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公司已完成第一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送样 并完成第二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技术开发 第二代采用富锂锰基/高镍三元正极与锂金属负极 具有热失控自关断功能 能量密度提升至500Wh/kg [2] - 2027年将推出第三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实现能量密度向500Wh/kg以上水平跃迁 [2] 半固态电池业务发展 - 公司半固态电池成本相比液态电池只高5-10% 具备良好经济性、市场竞争力和成熟产业化基础 目前已实现GWh级别出货 随着多个项目放量 2026年半固态电池出货量有望实现进一步显著增长 [2] - 产能储备方面 赣州新能源基地、广州基地及镇江基地为柔性生产线 均具备半固态电池生产能力 [2] - 2025年量产第二代半固态电池并交付多个头部客户定点项目 预计2026年量产第三代半固态电池 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 [2] 生产基地运营状况 - 赣州新能源与广州基地两处SPS产品产能均已实现规模化出货 随着部分客户定点车型逐步放量 目前两处基地产品良率均已提升至较高状态 [2] 人形机器人电池业务 - 公司已推出第一代人形机器人全固态电池 并完成向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送样 同步推进与多家行业领军企业需求对接 相关进展顺利 [2] - 针对人形机器人客户对电池高安全、轻量化、长续航的特定需求 公司开展专项定制化开发 通过优化尺寸规格与能量输出模式 使电池更适配机器人小型化设计 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形成明确差异化定位 [2] - 送样电池采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高镍三元+高硅负极技术组合 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 可通过针刺、250°热箱及剪切等严格安全测试 客户反馈显示产品性能与安全表现均达到预期 [2] 海外业务发展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海外主营业务收入为36.38亿元 [3] - 合资公司Siro已在土耳其建成投产6GWh产线 当前产能爬坡已基本完成 形成对欧洲、中东、非洲业务的支持和辐射能力 [3] - 已与奔驰、TOGG、Mahindra Group等海外车企形成合作 国际化程度位于行业前列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 公司上半年度动力电池出口销量位居全国第三 [3] - 未来将进一步加强SPS产品的海外市场拓展工作 [3] 现金流状况 - 公司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6亿元 相比上年同期净流出5.52亿元实现由负转正 主要受益于加强客户回款管理 销售回款状况改善 [3] - 第二季度单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实现净流入2.52亿元 推动上半年整体现金流由负转正 [3] - 由于赣州新能源基地及广州基地部分产线陆续建成投产 报告期内长期资产、固定资产投资减少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出额由9.39亿元大幅减少至1.60亿元 [3] 降本增效成效 - 报告期内营业成本为37.88亿元 同比降低39.16% 主要受益于加强成本控制管理 提高生产效率 [3] - 技术降本方面 大力推进赣州新能源生产基地、广州生产基地新一代SPS先进产能的投产及达产 [3] - 生产降本方面 进一步提高精益生产管理 有效降低单位生产制造费用 不断优化库存管理 保证原材料与产成品库存维持合理水平 [3] - 管理降本方面 梳理并优化组织架构 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进一步提高人效 严格把控期间费用 [3] - 上半年期间费用总额为6.87亿元 同比减少2.28亿元 [3] 研发投入与商业化进展 - 公司持续保持在固态电池、超快充磷酸铁锂电池、高能量密度电动飞机电池等重点领域技术研发的资源投入 同时注重推动向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无人机等新应用场景的技术转化 [3] - 商业化节奏上 已实现第一代半固态电池的量产装车 并将于2025年实现能量密度达330Wh/kg的第二代半固态电池量产 计划于2026年实现能量密度达400Wh/kg的第三代半固态电池量产 [3] - 已完成第一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送样 并计划于2025年底向战略客户交付60A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3]
车企电池供应商账期分化:比亚迪仅25天、宁德时代逼近60天,中小厂商应收款周期大多90天以上
搜狐财经· 2025-09-15 03:53
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 - 2025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696.8万辆和693.7万辆 同比增长41.4%和0.3% 新能源新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比重首次突破44% [3] - 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带动动力电池市场增长 上半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为477GWh 同比增长49% [3] 动力电池供应商业绩表现 - 7家动力电池营收占比超40%的供应商中 仅孚能科技营收下滑 仅亿纬锂能归母净利润下滑 其余供应商营收和归母净利均上升 [3] - 宁德时代营业总收入1788.86亿元 同比增长7.27% 归母净利润304.85亿元 同比增长33.33% [4] - 亿纬锂能营业总收入281.70亿元 同比增长30.06% 归母净利润16.05亿元 同比下降24.90% [4] - 国轩高科营业总收入193.94亿元 同比增长15.50% 归母净利润3.67亿元 同比增长35.20% [4] - 中创新航营业总收入164.19亿元 同比增长31.68% 归母净利润4.66亿元 同比增长87.14% [4] - 瑞浦兰钧营业总收入94.91亿元 同比增长29.40% 归母净利润-0.65亿元 同比减亏85.30% [4] - 孚能科技营业总收入43.53亿元 同比下降37.58% 归母净利润-1.62亿元 同比减亏14.92% [4] - 正力新能营业总收入31.72亿元 同比增长71.90% 归母净利润2.20亿元 实现扭亏为盈 [4] 应收账款账期情况 - 12家主流动力电池供应商上半年应收账款与票据周转天数均值为94.75天 相比2024年末的89.4天延长5.35天 [5] - 应收款账期缩短的供应商有7家 增加的供应商有5家 [5] - 比亚迪应收款周转天数25.62天为最低 国轩高科163.30天为最高 [5][6] - 宁德时代应收款周转天数为64.59天 与去年末的64.66天相比基本持平 最接近车企"60天账期"承诺 [8][10] - 国轩高科应收账款及票据周转天数增至163.30天 相比去年末增加11.36天 [6][8] - 鹏辉能源应收账款及票据周转天数增至147.31天 相比去年末增加29.97天 [6][8] 应收款规模分析 - 国轩高科应收账款及票据183.55亿元 占营收比例94.64% [16][19] - 鹏辉能源应收账款及票据38.33亿元 占营收比例89.14% [16][19] - 亿纬锂能应收账款及票据182.50亿元 占营收比例64.79% [16][19] - 瑞浦兰钧应收账款及票据59.47亿元 占营收比例62.66% [16][19] - 欣旺达应收账款及票据163.87亿元 占营收比例60.73% [16][19] - 宁德时代应收账款及票据641.14亿元 占营收比例35.84% [16][19] - 比亚迪应收账款及票据433.82亿元 占营收比例11.68% [16][19] 车企应付账期情况 - 18家主流乘用车企应付账款及票据周转天数均值为187.97天 相比于2024年末的175.75天增加12.22天 [13] - 赛力斯应付账款及票据周转天数266.30天 相比去年末增加100.75天 [14] - 零跑汽车应付账款及票据周转天数182.52天 相比去年末增加6.91天 [13][14] - 小鹏汽车应付账款及票据周转天数170.04天 相比去年末减少62.75天 [14] 业务结构特点 - 大多数动力电池供应商除动力电池业务外还涉足储能电池业务 [8][9] - 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不仅是动力电池市场巨头 也是储能赛道龙头 [8] - 亿纬锂能 欣旺达 中创新航 国轩高科 瑞浦兰钧等企业主营业务中均有储能电池 [9] - 比亚迪将动力电池产品并入"汽车 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分类 该项分类上半年营收3025亿元 占整体营收81.48% [11] - 欣旺达电动汽车类电池业务上半年收入76.04亿元 同比增长22.63% 占整体营收比例26.86% [12]
江西赣州经开区:产业沃土上的“二期现象”
新华网· 2025-09-15 02:28
产业集聚与规模效应 - 赣州经开区聚集电子信息企业超300家 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企业140余家 稀土钨为主的新材料及高端应用企业80余家 形成完整产业链条[2] - 同兴达电子显示模组出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 14年间完成从一期到三期跨越 上游展宏新材月供应超1400万片偏光片 中游宝明科技进行产品抛光减薄 下游产品远销欧美印度[2] - 孚能科技从科创板江西动力电池第一股发展为年产30GWh新能源电池项目 金力永磁产能实现千吨级向万吨级跃升 澳克泰掌握世界一流硬质合金刀具技术[2] 企业扩张与投资动态 - 三年来共推动35家企业建设二期项目 包括孚能科技连续4次增资扩产 同兴达电子三期项目落地 潜行科技迁入生产基地后追加二期投资[1] - 杉达精密二期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100万套精密结构件生产能力 与链主企业孚能科技达成合作[3] - 立德电子7年前仅3个厂房 现有12条产线同时运转 二期新厂投产后产能将再翻番[3] 政府服务与创新机制 - 选派401名领导干部挂点服务608家企业 涉税事项网办率达98.99% 一表同享平台录入22万条基础数据 179户企业享受一窗通办服务[3] - 建立人才飞地协作机制与湾区人才专家库 周末工程师人才驿站模式吸引26名专家加入 总规模突破百人 累计服务企业超500家次[4][5] - 富尔特电子通过技改扩产实现单体工厂亩产值5100万元 成为钕铁硼行业亩产英雄[4]
中国电池图表集_2025 年 9 月-China Battery Chartbook_ Sep 2025
2025-09-15 01:49
这份文档是高盛(Goldman Sachs)于2025年9月发布的中国电池行业月度图表手册(China Battery Chartbook)[2] 以下是基于文档内容的全面分析总结: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中国电池全产业链 涵盖动力电池制造及上游关键材料(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2][6] * 涉及的具体公司包括 * **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CATL)[6]、国轩高科(Gotion)[6]、亿纬锂能(EVE Energy)[6]、中创新航(CALB)[6]、孚能科技(Farasis)[6] * **储能系统**:派能科技(Hyperstrong)[6] * **电池材料商**:湖南裕能(Hunan Yuneng)[6]、德方纳米(Dynanonic)[6]、璞泰来(Putailai)[6]、天赐材料(Tinci)[6]、恩捷股份(Yunnan Energy)[6]、新宙邦(Zhenhua)[6]、杉杉股份(Shanshan)[44]、贝特瑞(BTR)[44]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整体观点与价格展望 * 对电池价格持续上涨的预期持谨慎态度 尽管近期市场出现紧张态势 但认为受2026年第一季度季节性需求疲软及供需大体平衡的影响 可持续的涨价难以实现[4][6] * 敏感性分析显示 电池价格每上涨10% 可能带来2026年预期收益30%-60%的上行空间 其中国轩高科、中创新航和亿纬锂能对价格变动的敏感度相对更高[6] * 过去60个交易日内电池股30%-80%的涨幅 可能已提前反映了市场对2026年电池平均售价(ASP)2%-5%的涨幅预期[6] 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回顾 * **宁德时代(CATL)**:二季度盈利超预期 但电池部门毛利率表现不一 A股维持买入评级 港股因估值原因下调至中性[6] * **国轩高科(Gotion)**:二季度业绩因一次性因素未达预期 但因强劲的出货量趋势和运营效率提升 维持买入评级并上调目标价[6] * **亿纬锂能(EVE Energy)**:二季度因一次性费用导致盈利未达预期 但单位毛利率因产品结构升级而超预期 基于估值维持中性评级[6] * **中创新航(CALB)**:上半年盈利因出货量强劲而超预期 维持中性评级但上调目标价[6] * **孚能科技(Farasis)**:二季度因出货量未达预期及新工厂爬坡导致业绩低于预期 维持卖出评级[6] * **湖南裕能(Hunan Yuneng)**:二季度业绩大幅超预期 印证行业拐点判断 维持买入评级[6] * **德方纳米(Dynanonic)**:二季度在出货量和盈利能力上均未达预期 因边缘化风险从中性下调至卖出评级[6] * **璞泰来(Putailai)**:二季度因负极毛利复苏而盈利超预期 上调盈利预测但基于估值维持中性评级[6] 供应链利用率与价格趋势(2025年9月) * 2025年9月多数环节产能利用率环比(MoM)提升 其中电池(+6%)、LFP正极(+8%)、电解液(+7%)、隔膜(+5%)均录得增长 但NCM正极环比持平(+0%)[8] * 电池价格方面 LFP电芯价格范围在300-1000元/千瓦时 NCM电芯价格范围在400-1000元/千瓦时(2022-2025年数据)[11][13] * NCM相对于LFP电芯的价格溢价(Premium)在历史数据中波动 平均溢价水平自2021年5月以来有所体现[16] 中国动力电池产出与装机量(截至2025年8月) * 2025年7月动力电池总产量为103GWh[36] * 2025年7月动力电池总装机量为55GWh[36] * 产量和装机量的同比增长率(YoY)波动较大 但近期数据显示LFP路线的增速和占比持续超越NCM[36] 电池出口数据(截至2025年7月) * 中国锂离子电池2025年7月出口量达461 6千吨 同比增长64% 环比增长6% 2025年累计出口2,548千吨 同比增长71%[52][57] * 出口单价呈下降趋势 2025年7月锂离子电池出口单价为15 3千美元/吨 同比下降20%[52][57] * 正极材料中 LFP出口量同比暴增1575%(尽管基数小) NCM出口量同比增长44% 而NCM前驱体出口量同比下降27%[57] * 欧洲和北美是主要出口市场 2025年7月分别占中国电池出口量的31%和27%[59] 产能与资本开支(CAPEX) * 在当前资本开支水平下 预计每年新增电池及上游组件产能达300-400GWh[62] * 样本上市公司覆盖了中国正负极生产的75% 隔膜和电解液生产的90% 以及电池生产的70%[63] 其他重要内容 关键材料商出货量与利用率 * **负极材料**:2025年7月行业总出货量达181 0千吨 同比增长33% 环比增长7% 贝特瑞、杉杉股份出货量领先 行业平均利用率超100%[43][44] * **隔膜材料**:2025年7月湿法隔膜出货量2,168百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34% 环比增长10% 恩捷股份、星源材质(Sinoma)出货量领先[48] 投资评级与市场表现 * 文档列出了高盛对覆盖公司的评级、目标价及近期市场表现 例如国轩高科A股过去一个月涨幅达61% 璞泰来涨幅48%[65]
行业周报:开源证券:电力设备行业周报-20250914
开源证券· 2025-09-14 14:10
投资评级 - 电力设备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低空经济已实现从宏观国家产业规划到中观地方补贴再到微观基建主机招标和应用场景打造的纵向落地[3][18] - 中东地区成为国内低空经济企业出海重要市场 小鹏汇天和时的科技在阿联酋获得突破性进展[3][18][25] - 推荐关注标的包括卧龙电驱和绿能慧充 受益标的覆盖低空制造、低空基建和低空运营三大领域[3][18] 板块行情表现 - 9月8日-12日低空经济A股相关标的平均涨跌幅为+2.3%[4][7][10] - A股涨幅前五:卧龙电驱(+19.9%)、长源东谷(+18.4%)、星源卓镁(+12.4%)、大名城(+11.9%)、宝武镁业(+11.6%)[4][10] - A股跌幅前五:孚能科技(-7.0%)、岭南控股(-6.6%)、广电计量(-5.1%)、珠海冠宇(-5.1%)、广联航空(-3.0%)[4][10] - 美股表现:Vertical Aerospace(+15.2%)、Joby Aviation(+4.0%)、Archer Aviation(+2.9%)、亿航智能(+2.3%)、Eve Holding(-0.5%)[4][13] 行业政策动态 - 文昌市发布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构建"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文旅康养"复合产业体系[3][17][22] - 四川省出台智慧农业实施方案 目标2025年建设20个农业低空示范场景 2028年达100个场景[3][17][23] - 四川省计划农用无人机保有量超1.5万台 培育超5000名持证操控员[3][17][23] 企业动态与合作协议 - 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飞行器获阿联酋颁发中国企业首张海外有人驾驶航空器特许飞行证[3][18][25] - 时的科技与阿联酋Autocraft签署350架eVTOL采购协议[3][18][25] - 平安产险累计承保超15万架无人机 提供风险保障超900亿元 赔付金额超11.7亿元[3][18][26] - 成都铁塔依托210余万个站址资源打造低空经济"三张网"(飞行设施网、低空智联网、低空服务网)[27] 技术应用与场景拓展 - 重点推广无人机在播种、喷药、巡田、吊运等农业领域应用[3][17][23] - 东亚海洋博览会展示低空经济与智慧海洋融合应用 包括水上救援、海关缉私、边海防管控等场景[24] - 中国海洋大学展示海上风电检测机器人 通过磁吸附技术实现塔筒缺陷检测[24]
新能源与新材料周度报告:新能源汽车全年目标销量1550万辆,增速20%左右-20250914
东证期货· 2025-09-14 13:1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2025年力争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新能源汽车1550万辆左右,2026年行业稳中向好;1 - 8月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销量完成目标一定比例,周数据显示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有变化、渗透率上升,全球市场新能源车增长,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受政策影响;投资建议关注一带一路等新增长点和产品力强等企业 [1][118][12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金融市场跟踪 - 展示相关板块和上市公司一周涨跌幅情况,如比亚迪收盘价105.91元、一周涨跌幅 - 1.26%等 [15][16] 产业链数据跟踪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跟踪 - 包含中国市场销量及出口量、库存变动、车企交付量相关图表数据,但未提及具体数据内容 [17][25][28] 全球及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跟踪 - 涵盖全球、欧洲、北美、其他地区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及细分类型销量相关图表数据,但未提及具体数据内容 [40][44][57][60] 动力电池产业链 - 涉及动力电池装车量、出口量、电芯价格、材料成本、各材料开工率和价格等相关图表数据,但未提及具体数据内容 [76] 其他上游原材料 - 包含橡胶、玻璃、钢材、铝日度价格相关图表数据,但未提及具体数据内容 [97] 热点资讯汇总 中国:政策动态 - 八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2025、2026年目标;六部门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两部门推进“人工智能 + ”能源高质量发展 [105][106] 中国:行业动态 - 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39.5万辆,同比增长26.8%;9月1 - 7日新能源零售同比下降3%,今年以来累计零售同比增长25%;第36周新能源乘用车零售22.0万辆,同比下降0.5%;8月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62.5GWh,同比增长32.4%;中汽协筹备设立新能源汽车电池分会 [106][109][110][111] 海外:政策动态 - 墨西哥将提高亚洲国家进口商品关税;美国豁免多种产品关税 [112] 海外:行业动态 - 美国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7.7万辆,同比增长18.4% [112] 海外:企业动态 - 美韩系电池工厂建设中断;VinFast 2025年上半年全球交付72,167辆;斯洛伐克InoBat获西班牙政府补贴 [113][115][117] 行业观点 - 《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目标,1 - 8月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销量完成一定比例,周数据有变化,全球市场新能源车增长,美国新能源汽车受政策影响 [1][118][119] 投资建议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提升,关注一带一路等新增长点,关注产品力强、出海推进顺利、供应稳定性强的企业 [120][121]
每周股票复盘:孚能科技(688567)拟新增关联交易预计额度5.31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13 18:18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12日收盘价20.12元 较上周21.63元下跌6.98% [1] - 本周最高价21.17元(9月9日) 最低价19.76元(9月10日) [1] - 当前总市值247.23亿元 在电池板块市值排名23/95 全A股市场排名757/5153 [1] 公司治理 - 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定于9月19日召开 采用现场与网络投票结合方式 [2] - 会议主要审议新增2025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额度议案 [2] 关联交易 - 新增2025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额度合计53,100万元 [1] - 向控股股东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下属公司销售产品及提供劳务金额16,100万元 [2] - 向关联方采购原材料及接受劳务金额37,000万元 [2] - 该议案已获第三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和监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 [2]
确认过眼神,全固态电池概念癫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12:40
固态电池资本市场表现 - 固态电池指数从4月9日577.64点上涨至9月12日1026.19点 累计涨幅77.7% [1] - 固态电池成为A股市场游资热捧主线之一 与AI和机器人并列 [1] - 先导智能股价连续10个交易日涨幅累计超100% 市值突破800亿元 动态市盈率达57.97倍 [16] - 利元亨因全固态整线装备进入调试阶段 股价连续三日涨超30% 市盈率达184.84倍 [16] - 上海洗霸虽主业为水处理 但因涉及固态电池业务股价三日涨幅偏离值累计超20% 市盈率达84.54倍 [17]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与产业化进展 - 技术路线分为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三大体系 国内多数厂商与日韩企业选择硫化物路线 [7] - 氧化物半固态电池已初步商业化应用 清陶能源/卫蓝新能源产品实现装车 [7] - 赣锋锂业采用三路线并行策略 第三代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420Wh/kg [7] - 行业共识显示半固态电池更具可行性 全固态电池需5-10年替代液态电池 [6][14] - 量产分水岭为50Ah以上容量 目前具备20Ah以上量产能力厂商有限 [9] - 国轩高科全固态中试线产能0.2GWh 电芯能量密度350Wh/kg 单体容量70Ah [10] - 亿纬锂能采用硫化物+卤化物复合路线 当前10Ah电池能量密度300Wh/kg 年底将具备60Ah制造能力 [11] - 孚能科技预计年底实现60Ah硫化物电池小批量交付 2026-2027年推进小批量量产装车 [11] - 比亚迪计划2027年启动高镍三元+硅基负极+硫化物复合卤化物方案批量装车 [11] - 海外车企如本田/日产/丰田/奔驰/宝马量产计划集中在2028-2030年 [11] 固态电池技术优势与挑战 - 实验室能量密度达300-400Wh/kg 接近传统锂电池两倍 [11] - 三星SDI展示9分钟充电从8%至80% 丰田宣称10分钟充满电 [12] - 固态电解质不可燃 从根本上降低电池起火风险 [12] - 固-固界面接触导致阻抗较高 降低充放电效率和功率性能 [13] - 硫化物电解质易与水分反应产生有毒硫化氢 氧化物电解质可能引发界面副反应 [13] - 关键材料如高纯度硫化物/锂金属箔产量小 供应链不完善 [14] - 需解决界面应力应变/压力系统设计/制备工艺/成本控制等产业化难题 [3][13] 产业化时间表与行业判断 - 业界普遍判断2年内试产 5年后装车量产 [3] - 2025年半固态电池将迎来规模化装车 [14] - 全固态电池批量装车预计2027年 大规模量产需等到2030年 [18] -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指出全固态电池技术成熟度仅4分(满分9分) [16] - 行业研发负责人认为搭载全固态电池的汽车普及需等到2030年后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