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亚微透(688386)

搜索文档
泛亚微透股价涨5.23%,汇添富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120.96万股浮盈赚取501.9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7 07:21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17日股价上涨5.23%至83.45元/股 成交额1.66亿元 换手率2.22% 总市值75.94亿元 [1] 主营业务构成 - 膨体聚四氟乙烯膜(ePTFE)相关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35.76% [1] - CMD业务占比14.94% 密封件业务占比13.74% 气凝胶产品占比11.07% [1] - 气体管理产品占比9.18% 吸隔声产品占比6.63% 挡水膜占比5.01% 线束占比2.98% 其他业务占比0.69% [1] 机构持仓情况 - 汇添富成长焦点混合基金(519068)二季度新进十大流通股东 持有120.96万股 占流通股比例1.33% [2][4] - 该基金持有泛亚微透占基金净值比例2.3% 位列第五大重仓股 [4] - 9月17日该持仓实现浮盈501.98万元 [2][4] 基金产品信息 - 汇添富成长焦点混合基金规模28.51亿元 成立以来收益357.65% [2] - 今年以来收益18.88% 近一年收益30.02% [2] - 基金经理陈潇扬累计任职时间3年262天 管理规模28.51亿元 [3]
泛亚微透(688386) - 泛亚微透关于召开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5-09-11 10:15
业绩说明会信息 - 2025年09月29日11:00 - 12:00举行半年度业绩说明会[2][5][6] - 地点为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路演中心[5] - 方式为上证路演中心网络互动[2][6] 投资者参与 - 2025年09月22日至09月26日16:00前可预征集提问[2][8] - 说明会期间可登录上证路演中心在线参与[8] 其他 - 2025年8月27日已发布半年度报告[2] - 说明会针对半年度经营成果及财务指标交流[3] - 说明会后可通过上证路演中心查看情况及内容[9]
泛亚微透(688386) - 广东信达律师事务所关于江苏泛亚微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的法律意见书
2025-09-11 10:15
股东会信息 - 公司董事会于2025年8月27日通知召开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3] - 现场会议于2025年9月11日14:30召开,网络投票时间为9月11日9:15 - 15:00[3] 参会股东情况 - 出席现场会议股东及代理人8人,代表27,732,109股,占比30.4748%[5] - 通过网络投票股东35人,代表11,450,994股,占比12.5835%[5] - 出席会议股东共43人,代表39,183,103股,占比43.0583%[6] - 中小股东及代理人40名,代表12,840,168股,占比14.1101%[6] 议案表决情况 - 《关于为控股子公司提供担保的议案》等多项议案总表决同意占比超99.98%,中小股东同意占比超99.96%通过[9][10][11][13][15][16][17][19][20][22][23][24][26][29][31][32][33][34][35][36][37][38][39][40][42][43] - 总表决反对1,402股,占0.0108%;弃权3,000股,占0.0235%[45] - 中小股东表决反对1,402股,占0.0109%;弃权3,000股,占0.0234%[45] 其他情况 - 关联股东张云、李建革对议案回避表决[45] - 律师认为本次股东会召集及召开等均合法有效[46]
泛亚微透(688386) - 泛亚微透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决议公告
2025-09-11 10:15
会议信息 - 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于9月11日在江苏常州公司会议室召开[3] - 出席会议股东和代理人43人,所持表决权39,183,103,占比43.0583%[3] - 公司在任董事9人,出席7人,2位独立董事因公务未出席[5] 议案表决 - 《关于为控股子公司提供担保的议案》等多项议案同意比例超99.98%[6][8][12][13][14][15][16] - 《关于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投项目涉及关联交易的议案》普通股同意比例99.9657%[15] - 5%以下股东对多项议案同意比例超99.96%[17] 其他要点 - 特别决议议案获出席会议股东或代表所持有效表决权2/3以上通过,普通决议获1/2以上通过[19] - 所有议案对中小投资者单独计票[20] - 议案15关联股东回避表决[20] - 广东信达律师事务所见证,结论为会议合法有效[22]
泛亚微透(688386):业绩稳健增长,定增项目加码FCCL
中邮证券· 2025-09-09 13:22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7][9]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H1业绩稳健增长 营收2.84亿元同比增长25.65% 归母净利润0.54亿元同比增长27.57% [4] - 拟定增募资不超过6.99亿元 重点投向6G通讯领域FCCL产业化项目 该项目投资约2.2亿元 [6] - 高性能线束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 2025H1营收0.08亿元同比高增892.98% [5] - 盈利能力维持高位 销售毛利率47.08% 净利率19.67% [5] 财务表现 - 2025H1期间费用率合计同比下降1.23个百分点 其中研发费用率同比下降0.92个百分点 [5] - 预测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6.71/8.99/12.77亿元 同比增长30.29%/34.05%/42.01% [7]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7/1.97/2.88亿元 同比增长48.13%/33.98%/46.40% [7] - 对应PE估值分别为45.89/34.25/23.39倍 [7] 业务分析 - ePTFE微透产品营收1.02亿元同比增长41.70% 占总营收35.76% [5] - CMD及气体管理产品营收0.69亿元同比增长9.66% 占总营收24.12% [5] - 气凝胶产品营收0.31亿元同比增长5.47% 占总营收11.07% [5] - 对线束主体凌天达增资后持股比例由26.58%提升至51.00% 实现并表 [5] 战略布局 - 成功研发基于聚酰亚胺/含氟聚合物复合绝缘材料的高性能二层FCCL [6] - 掌握无胶粘结条件下规模化卷对卷生产的核心工艺 [6] - 产品具备高频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等核心优势 已完成相关客户验证 [6] - 项目契合5G/6G通信、航天航空、新能源汽车、AI、医疗等领域对高频高速基材的需求 [6]
泛亚微透拟定增募6.99亿扩产 业绩双增手握250项授权专利
长江商报· 2025-08-27 23:47
融资计划 - 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合格投资者发行股份不超过273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99亿元,发行价不低于发行期首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的80% [2] - 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拟投向4个项目:CMD智能制造技改扩产(1.19亿元)、6G通信用低介电损耗FCCL挠性覆铜板产业化(2.16亿元)、研发中心建设(1.54亿元)和补充流动资金(2.09亿元) [2][3] 产能扩张 - CMD智能制造技改扩产项目通过引入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和检测设备,降低对人工依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 CMD产品销售收入保持高速增长,2022-202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1%,在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从2022年5.69%快速提升至2024年16.13% [2] - 6G通讯FCCL项目将打破国外企业对高端FCCL的垄断,加速国产替代,延伸公司PTFE/ePTFE膜材应用场景至高端电子基材领域 [3] 财务表现 - 2020-2024年营收从2.78亿元增至5.15亿元,增幅85.25%,净利润从5527万元升至9916万元,增幅79.41% [1][4]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84亿元,同比增长25.65%,净利润5443万元,同比增长27.57%,扣非净利润5369万元,同比增长27.29% [1][4] - 2025年上半年四大业务均实现增长:ePTFE微透产品(1.02亿元,+41.7%)、CMD及气体管理产品(6851.44万元,+9.66%)、气凝胶产品(3143.48万元,+5.47%)、高性能线束产品(845.53万元,+892.98%) [5] 研发投入 - 2020-2025年上半年累计研发投入达1.15亿元,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142.79万元,同比增长2.30%,占总营收比例4.02% [1][6]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已获授权专利250项,其中发明专利53项、实用新型专利185项,大部分属于公司核心技术体系 [1][6] - 持续研发推动技术成果落地,新产品开发丰富产品应用领域 [5][6] 市场地位 - 公司是国内微观多孔材料领域重要企业,主营ePTFE微透膜及气凝胶等微观多孔材料研发与制造 [4] - 在汽车领域积累大量优质客户,CMD产品已在奔驰、宝马、大众、沃尔沃、红旗、五菱、理想、蔚来、小米等知名汽车厂商应用 [5] - 配套车灯厂包括法雷奥、海拉、马瑞利、华域视觉、星宇等知名厂商 [5] 行业机遇 - 汽车电气化、智能化趋势快速发展,相关产品在户外储能、安防、消费电子、光伏等领域渗透率提升,市场对CMD产品需求持续增加 [3] - 公司积极拓展市场,优化产品结构,持续推进进口替代,各类产品销量均有所增长 [5]
万亿赛道开启,气凝胶产业发展加速(附最新产能盘点)
DT新材料· 2025-08-27 16:04
行业机遇与政策驱动 -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绿色建筑政策落地推动气凝胶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 - 新能源车电池安全刚需和绿色建筑是万亿级市场 未来气凝胶市场空间巨大 [2] - 2025年初江苏 山东 重庆 北京 深圳等多地住建部门发布绿色建材推荐目录及入围标准 纳米孔气凝胶复合绝热板频繁出现于政策文件中 [2] - 江苏省2025年绿色建材推荐目录要求导热系数≤0.020的气凝胶绝热制品 山东省鼓励超低导热系数新型纳米级材料用于被动式建筑与旧改项目 深圳市住建局将气凝胶复合材料纳入超低能耗建筑核心材料 [2] 企业规模与区域分布 - 截至2025年8月27日 气凝胶相关企业注册数量达3263家 [2] - 企业注册数量Top5省份为江苏省558家 河北省357家 广东省345家 浙江省243家 山东省241家 Top5省份企业注册数量占全国53.45% [3] - 东部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气凝胶企业注册规模普遍高于内陆和经济欠发达地区 [2] 产能规模与建设规划 - 国内约有超20万方气凝胶产能 [3] - 华陆新材规划建设年产30万方硅基纳米气凝胶复合材料生产基地 总投资约50亿元 一期年产5万方已投产 二期新增10万方/年 三期新增15万方/年 [4] - 航天乌江产能为20000立方米/年 年产值3亿元 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0% [5] - 爱彼爱和具备年产10000立方米氧化硅气凝胶能力 拟投资2.6亿元建设新项目 建成后总产能将达22500立方米气凝胶及2500立方米复合材料 较现有产能提升约125% [5] - 晨光新材气凝胶规划7.7万吨 为目前国内最大规划的产能 同时布局6万吨正硅酸乙酯产能 [6] - 宏柏新材总产能将达1万立方米/年 一期已建成3000立方米/年功能性气凝胶产能 [6] - 泛亚微透设计年产能约25万平米复合隔热膜 在建30万平米/年无机固态气凝胶复合材料项目 [7] - 阳中新材现有产能为2万方/年气凝胶毡 1000吨/年气凝胶粉体 规划产能为28万方/年气凝胶绝热毡 1.9万吨/年气凝胶粉体 [8] - 纳诺科技现有产能为36000立方米/年气凝胶超级绝热材料 规划年产200万片气凝胶隔热片材项目和26000立方米气凝胶绝热材料技术改造项目 [8] - 凌玮新材规划产能2万吨/年超细二氧化硅气凝胶产品 目前达到设计产能的30% 2027年前后实现全面达产 [9] - 埃力生现有气凝胶材料年产能5万立方米 启动年产20万立方米气凝胶及气凝胶复合材料扩产建设项目 [9] - 金纳科技目前产能为年产高性能气凝胶毡2万立方米 最终规划产能为年产气凝胶8万立方米 [10] - 弘大科技总年产能超40000立方米 其中武汉基地10000立方米 常州基地30000立方米 [11] - 中科润资具备年产1100吨气凝胶粉体 年产气凝胶毡375万平方米以及10万立方米气凝胶绝热产品能力 [12] - 江瀚新材规划2000吨/年气凝胶复合材料产能 预计2025年底建成投产 [13] 技术优势与应用案例 - 气凝胶导热系数低2-3个数量级 厚度减半 寿命翻倍 正加速替代传统材料 [2] - 雪佛兰畅巡在电芯间使用气凝胶进行隔热 宁德时代 中航锂电 国轩高科等全球前十大动力电池厂商均有采购气凝胶产品 [2] - 航天乌江计划制定首个气凝胶复合玻璃的国家标准 并建立国内首个产业化基地 [5] - 泛亚微透配套气凝胶技术的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项目年产150万平米 预计2025年投产 [7] 行业活动与学术交流 - 2024先进凝胶材料及产业应用论坛于10月21-23日举行 包括先进凝胶青年科学家论坛和平行论坛等议程 [18] - 会议设置学术海报展示环节 墙报尺寸115cm高*85cm宽 会后颁发海报参与证书 [19]
泛亚微透(688386):1H25业绩同比保持增长 控股凌天达有望打造新增长极
新浪财经· 2025-08-27 12:31
财务业绩 - 1H25营业总收入2.84亿元 同比增长25.65% [1] - 1H25归母净利润0.54亿元 同比增长27.57% [1] - 2Q25营业总收入1.53亿元 同比增长24.84% [1] - 2Q25归母净利润0.30亿元 同比增长17.39% [1] 产品线表现 - ePTFE微透产品营收1.02亿元 同比增长41.70% [1] - CMD及气体管理产品营收0.69亿元 同比增长9.66% [1] - 气凝胶产品营收0.31亿元 同比增长5.47% [1] - 高性能线束产品营收0.08亿元 同比增长892.98% [1] 战略布局 - 坚持市场利基与产品多元化战略方针 [2] - 航空级电缆膜与铜排/铝排复合产品通过新能源头部客户验证并实现批量交付 [2] - 成立全资子公司常州泛亚安捷医疗器材科技布局医疗产品国产化替代 [2] 产业整合 - 通过增资控股凌天达持股比例提升至51% [2] - 实现从线缆膜供应商向线缆组件及整体方案供应商转型 [3] - 高端线缆外包覆材料价格可达内部导体电芯价格的数十倍 [3] 技术定位 - 国内稀缺的高端e-PTFE膜及气凝胶核心技术企业 [3] - 对标美国戈尔发展路径 重点布局线缆应用领域 [2][3]
泛亚微透(688386):核心技术产品增长稳健,完善高端线缆布局
东北证券· 2025-08-27 09:46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营收2.84亿元(yoy+25.65%),归母净利润5443万元(yoy+27.57%)[1] - 2025Q2单季度营收1.53亿元(yoy+24.84%,qoq+16.40%),归母净利润3035万元(yoy+17.39%,qoq+26.04%)[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2/2.18/3.04亿元,对应PE分别为40/28/20倍 [3]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55/8.27/10.51亿元(yoy+27.16%/26.36%/27.03%)[4][10] 核心技术产品增长 - ePTFE微透产品2025H1收入1.02亿元(yoy+42%)[2] - CMD及气体管理产品2025H1收入0.69亿元(yoy+10%)[2] - 高性能线束业务2025H1收入0.08亿元(yoy+893%)[2] - CMD产品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101% [3] 行业与市场背景 - 2025H1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yoy+12.5%和+11.4%)[2] - 汽车行业在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内需市场明显改善 [2] - ePTFE微透和CMD产品已被多家车灯厂及汽车主机厂采用,持续扩大进口替代份额 [2] 战略布局与产能扩张 - 增资控股凌天达(持股比例提升至51%),完善高端线缆产业链布局 [2] - 凌天达产品包括航空航天用低频线缆、高速传输电缆、毫米波稳相电缆等,应用于航空、航天、高能物理等领域 [2] - 公司产品已应用于"中国星链"项目,并在高能物理领域打破海外垄断 [2] - 定增募资6.99亿元投建CMD及FCCL产线,突破高端FCCL海外垄断 [3] - FCCL产品基于聚酰亚胺/含氟聚合物复合绝缘材料技术,具有低介电常数、低损耗等高性能特性 [3] 盈利能力与运营效率 - 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51.9%/54.3%/55.8% [10] - 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率分别为23.3%/26.4%/28.9% [10] - 预计2025-2027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8.0%/21.1%/23.2% [10]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4年127.02天降至2027年88.30天 [10] - 存货周转天数从2024年125.00天降至2027年78.19天 [10]
泛亚微透拟高位定增募不超6.99亿元 上周四股价创史高
中国经济网· 2025-08-27 08:49
融资计划 - 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985.088万元人民币 用于CMD产品智能制造技改扩产项目 6G通讯用低介电损耗FCCL挠性覆铜板产业化项目 研发中心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1] - 发行股票种类为人民币普通股(A股) 每股面值1.00元 采用全部向特定对象发行方式实施[1] - 发行对象不超过35名符合监管条件的特定投资者 最终发行对象及价格将在取得交易所审核通过及证监会注册后根据询价结果确定[1] 股权结构 - 发行数量按募集资金总额除以发行价格确定 且不超过发行前总股本的30% 即不超过2730万股[2] - 控股股东张云直接持股27.87% 与一致行动人邹东伟(3.42%)李建革(1.05%)合计控制公司32.34%股权[3] - 按发行上限2730万股计算 完成后总股本增至11830万股 张云持股比例降至21.44% 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降至24.88% 控制权不发生变更[3] 历史融资表现 - 2020年科创板IPO发行1750万股 发行价16.28元/股 募集资金总额2.85亿元 净额2.38亿元 较原计划3.05亿元少6727万元[4] - 原计划募集资金投向包括消费电子用高耐水压透声ePTFE改性膜项目(6300万元) SiO2气凝胶与ePTFE膜复合材料项目(1.12亿元) 研发中心建设(4980万元)及补充流动资金(8000万元)[4] - IPO发行费用4736.97万元 其中保荐机构东方投行获承销保荐费2564.10万元[4] 市场表现与分配 - 2025年8月24日股价盘中触及72.14元/股 创近三年历史新高[4] - IPO战略配售中 保荐机构关联方东证创新获配87.5万股(1424.50万元) 员工资管计划获配175万股(2849万元) 限售期均为24个月[5] - 2025年5月30日公告每10股转增3股并派息1元 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6月6日[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