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心脉医疗(688016)
icon
搜索文档
心脉医疗:关于调整2025年半年度利润分配现金分红总额的公告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16 12:47
分红调整 - 公司维持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3元(含税)不变 [1] - 现金分红总额由157,408,999.80元调整为157,185,566.20元(含税) [1] - 分红总额减少223,433.60元 [1]
心脉医疗(688016):公司点评报告:短期承压,期待25H2业绩恢复
东北证券· 2025-09-16 11:20
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4][6] 核心观点 - 公司短期业绩承压,但期待2025年下半年业绩恢复 [1] - 政策调价导致毛利率下降,政府补助补充利润 [1] - 核心业务受集采影响,但海外业务快速增长 [2] - 主动脉支架产品持续迭代,外周介入管线快速完善 [3] - 公司是国内主动脉支架领域头部厂商,市占率领先,并加速布局外周介入领域 [4] 财务表现 - 2025半年报营业收入7.14亿元,同比下降9.24% [1] - 归母净利润3.15亿元,同比下降22.03%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2.71亿元,同比下降29.96% [1] - 毛利率69.19%,同比下降7.38个百分点 [1] - 销售费用率13.42%,同比上升5.49个百分点,绝对值0.96亿元,同比增长53.68% [1] - 管理费用率5.23%,同比上升1.63个百分点,绝对值0.37亿元,同比增长32.00% [1] - 研发费用率5.18%,同比下降1.01个百分点,绝对值0.37亿元,同比下降24.03% [1] - 净利率43.48%,同比下降7.28个百分点 [1] - 扣非归母净利率37.91%,同比下降11.21个百分点 [1] - 非经常性损益主体为政府补助0.42亿元 [1] 业务分析 - 主动脉支架类产品营收5.14亿元,同比下降15.74%,毛利率70.31%,同比下降7.46个百分点 [2] - 外周及其他产品收入2.00亿元,同比增长188.57% [2] - 国际市场收入1.23亿元,同比增长77.05%,占公司收入比重17.25% [2] - 产品已销售覆盖45个国家,业务拓展至欧洲、拉美、亚太及非洲等 [2] - Talos直管型胸主动脉支架2025年上半年首次实现海外销售 [2] - Lombard自研产品Aorfix腹主动脉支架累计进入19个国家 [2] 产品研发进展 - 新一代Cratos分支型主动脉支架获得NMPA批准上市并实现临床植入 [3] - Aegis II腹主动脉支架完成上市前临床随访 [3] - Hector胸主动脉多分支支架进入NMPA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3] - Tipspear经颈静脉肝内穿刺套件获得NMPA批准上市 [3] - HepaFlow Tips覆膜支架、FinderSphere/FluentSphere栓塞微球、HawkMaster可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Fishhawk机械血栓切除导管处于注册阶段 [3] - SunRiver膝下药球、SeaNet血栓保护装置完成上市前临床随访 [3]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4.76亿元、18.56亿元、22.14亿元 [4]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3亿元、7.58亿元、9.04亿元 [4] - 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21倍、18倍、15倍 [4]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5.06元、6.15元、7.33元 [5]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22.36%、25.74%、19.27% [5] - 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24.17%、21.65%、19.18% [5] - 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70.1%、66.3%、65.0% [13] - 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率分别为42.2%、40.9%、40.8% [13] 市场数据 - 当前收盘价108.01元 [6] - 总市值133.14亿元 [6] - 总股本1.23亿股 [6] - 过去12个月股价区间79.81元至128.30元 [6] - 过去1个月绝对收益-8%,相对收益-16% [9] - 过去3个月绝对收益22%,相对收益5% [9] - 过去12个月绝对收益37%,相对收益-7% [9]
心脉医疗(688016) - 心脉医疗:关于调整2025年半年度利润分配现金分红总额的公告
2025-09-16 10:30
利润分配 - 2025年半年度每10股派现金红利13元(含税)[3] - 调整前现金分红总额157,408,999.80元(含税)[3] - 调整后现金分红总额157,185,566.20元(含税)[3] 股份情况 - 2025年8月1日至公告披露日回购171,872股[3]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总股本123,262,117股[4] - 截至2025年7月31日回购专用账户2,178,271股[4]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扣减后参与分配121,083,846股[4] - 截至公告披露日总股本123,262,117股[5] - 截至公告披露日回购专用账户2,350,143股[5] - 截至公告披露日参与分配120,911,974股[5]
每周股票复盘:心脉医疗(688016)H1营收7.14亿净利降22.03%
搜狐财经· 2025-09-13 20:33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12日收盘价108.69元,较上周106.8元上涨1.77% [1] - 本周盘中最高价114.0元,最低价107.0元 [1] - 总市值134.9亿元,位列医疗器械板块第25/126,A股市场第1410/5153 [1] 财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14亿元,同比下降9.24% [2][3] - 归母净利润3.15亿元,同比下降22.03% [2][3] - 研发投入6324.59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8.85% [2][3] 公司治理 - 控股股东持股比例40.31%,无股份质押、冻结或减持情况 [2][3] - 持续督导显示公司治理、内控及信息披露制度有效执行 [2] - 募集资金使用符合规范要求 [2] 经营状况 - 业绩变动主要受产品价格调整及市场推广策略影响 [2] - 面临新产品研发、技术迭代与核心人才保留挑战 [2] - 市场竞争及集采政策构成外部环境压力 [2]
重磅!2025年中国及31省市生物医用材料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
前瞻网· 2025-09-12 02:45
政策发展历程 - 中国生物医用材料政策从早期基础研究支持逐步转向产业化推动、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 通过国家规划、专项计划、监管改革等多维度措施推动技术突破与国产化进程 [1] 国家层面政策汇总 - 2015年以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等多部门陆续印发支持规范生物医用材料行业的发展政策 内容涉及技术发展方向、产业升级、质量审核规范、国家集采等 [3] - 2024年5月国家医保局发布通知要求深入推进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 按照"一品一策"原则适时开展新批次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 开展人工关节全国统一接续采购 [4] - 2023年8月国务院发布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着力提高医药工业和医疗装备产业韧性和现代化水平 增强高端医疗器械、关键技术和原辅料等供给能力 [4] - 2023年5月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局开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 利用3年时间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服务均衡性 提升重大疾病诊疗能力和医疗质量安全水平 [4] - 2022年12月药监局制定企业落实医疗器械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 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 [4] - 2022年5月国务院明确开展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 国家层面开展一批脊柱类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4] - 2022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 围绕生物医用材料等方向增强生物医药高端产品及设备供应链保障水平 [4] - 2022年4月国家卫健委明确第一批国家高值医用耗材重点治理清单 包括18类耗材如单/多部件金属骨固定器械、导丝、耳内假体、脊柱椎体间固定置换系统等 [4] - 2021年9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 持续扩大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范围 [5] - 2021年4月国家医保局等八部门发布指导意见 探索完善集采政策逐步扩大覆盖范围 促进高值医用耗材价格回归合理水平 [5] - 2020年10月国家医保局推进构建全国性联盟采购机制 冠脉支架成为首批国家层面带量采购品种 [5] - 2020年1月国家卫健委印发第一批国家高值医用耗材重点治理清单 列示18种待清理的高值医用耗材 [5] - 2019年10月国家药监局发布指导原则 推动和规范个性化增材制造医疗器械的创新发展 [5] - 2019年7月国务院发布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 正式拉开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序幕 [5] - 2019年5月国务院要求制定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规则 逐步统一全国医保高值医用耗材分类与编码 [5] - 2018年8月国务院推进医疗器械国产化 促进创新产品应用推广 [5] - 2018年3月国家卫计委等六部门要求实行高值医用耗材分类集中采购 逐步推行高值医用耗材购销"两票制" [6] - 2017年12月国家发改委将"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关键技术产业化"认定为九大重点领域之一 推动全降解冠脉支架、心室辅助装置等创新介入产品产业化 [6] - 2016年12月国务院开展高值医用耗材、检验检测试剂、大型医疗设备集中采购 统一高值医用耗材编码标准 [6] - 2016年11月工信部等部门重点发展全降解冠脉支架、心脏瓣膜、人工关节和脊柱、3D打印骨科植入物等产品 [6] - 2016年3月国务院鼓励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加强技术创新 发展人工关节和脊柱等高端植介入产品 [6] - 2015年5月国务院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 [6] 国家层面发展规划 - 2023年8月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着力提高医药工业和医疗装备产业韧性和现代化水平 增强高端医疗器械、关键技术和原辅料等供给能力 [9] - 2023年5月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利用3年时间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服务均衡性 提升重大疾病诊疗能力和医疗质量安全水平 [9] - 2022年1月"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支架瓣膜、心室辅助装置、颅骨材料、神经刺激器、人工关节和脊柱等高端植入介入产品 发展重组胶原蛋白类、可降解材料等生物医用材料 [9] - 2021年12月"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完善创新医疗器械审批流程 建立公立医疗机构医疗器械配备标准 推进国产替代进程 [9] - 2017年5月"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重点开发可承载骨诱导修复材料、可吸收骨固定产品、高耐磨长耐久新型人工髋、人工膝及人工椎间盘等产品 [9] - 2017年1月将"植介入生物医用材料及服务"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 [9] 国产替代政策支持 - 2016年国务院明确国产药品和医疗器械能够满足要求的 政府采购项目原则上须采购国产产品 [10] - 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为国产神经介入器械提供良好发展环境 [10] - 逐步推行高值医用耗材购销"两票制" 即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 [10] - 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底 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 基本实现病种、医保基金全覆盖 [10] 省市层面政策汇总 - 北京2023年9月提出重点发展石墨烯材料、超导材料、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等 发展新型骨科、口腔和心脑血管等方面的修复与材料制造技术 [13] - 上海2021年12月推进生物医用材料迭代提升和前沿技术研究 加快高端影像诊断装备、高性能体外诊断设备等配套关键材料的研发与应用突破 [13] - 广东2022年11月着力做优做强生物医用材料等细分领域 打造特色产业链条 [13] - 深圳2023年9月重点聚焦植介入治疗器械及关键原材料、组织工程材料等生物医用材料 对依托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研发项目给予不超过3000万元资助 [13] - 云南2022年3月开展骨科器械等高端耗材的研发和生产 [13] - 安徽2015年2月实行药品耗材全省统一招标或集中限价、网上集中采购交易 [13] - 重庆2021年7月推进骨科、心血管、眼科、微创介入与植入高值耗材产品产业化 [13] - 江苏2019年7月全面实施阳光采购 积极推进组团联盟集中采购 [14] - 江苏2020年3月建立全省统一的医用耗材阳光采购目录 [14] - 湖南2023年9月全面实施阳光采购 推进带量采购 开展组团联盟采购 [14] - 浙江2021年7月采用省级集中带量采购和市级联合集中带量采购两种形式 [14] 省市发展目标 - 安徽、广西、江苏、湖南、浙江均出台政策推进骨科植入医疗器械等生物医用材料集中采购 [14] - 北京、上海、广东、云南、重庆等地出台政策鼓励加强生物医用材料研发生产 [14]
股市必读:心脉医疗(688016)9月9日主力资金净流出786.15万元,占总成交额3.51%
搜狐财经· 2025-09-09 19:48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截至2025年9月9日收盘价110.5元,单日下跌2.32% [1] - 换手率1.63%,成交量2.01万手,成交总额2.24亿元 [1] 资金流向分析 - 主力资金净流出786.15万元,占成交额3.51% [1][2] - 游资资金净流出52.87万元,占成交额0.24% [1] - 散户资金净流入839.02万元,占成交额3.75%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14亿元,同比下降9.24% [1][2] - 归母净利润3.15亿元,同比下降22.03% [1][2] - 净利润降幅显著高于收入降幅,反映盈利承压 [1] 研发投入情况 - 研发投入金额6324.59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8.85% [1] 公司治理与监管 - 持续督导显示公司治理及信息披露制度有效执行 [1] - 未发现违法违规事项或需报告事项 [1] - 募集资金使用符合规范要求 [1] 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持股比例40.31% [1] - 控股股东股份无质押、冻结或减持情况 [1] 经营影响因素 - 业绩变动主要受产品价格调整及推广策略变化影响 [1] - 面临新产品研发与技术迭代挑战 [1] - 存在核心人才流失风险 [1] - 市场竞争及集采政策对经营形成持续压力 [1]
心脉医疗(688016) -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上海微创心脉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2025-09-09 13:33
业绩数据 - 2025年1 - 6月营业收入714,429,779.98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24%[24] - 2025年1 - 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4,647,223.94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2.03%[24] - 本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030,319,620.37元,较上年度末增长6.29%[25]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4,604,264,927.34元,较上年度末增长7.29%[25] - 2021 - 2025年6月末公司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分别为7607.48万元、21929.35万元、20762.70万元、44024.57万元和44365.35万元,占总资产比例分别为4.34%、10.99%、4.89%、10.26%和9.64%[16] - 2021 - 2025年6月末公司开发支出分别为4010.37万元、5109.34万元、13864.66万元、16058.17万元和15694.59万元,占总资产比例分别为2.29%、2.56%、3.27%、3.74%和3.41%[1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商誉账面价值为47215.15万元[17] - 2021 - 2025年1 - 6月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8.05%、75.18%、76.45%、72.98%和69.19%[19] 用户数据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产品已进入全国2700余家医院[33] 研发情况 -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拥有研发人员190人,占公司总人数的22.83%[30] - 研发人员中硕士及以上的人员118人,占研发人员总数的62.11%[30] - 公司已上市及在研产品中共有8项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32] - 2025年上半年费用化研发投入3697.66万元,较2024年上半年下降24.03%[35] - 2025年上半年资本化研发投入2626.94万元,较2024年上半年下降42.41%[35]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合计6324.59万元,较2024年上半年下降32.92%,占营收比例8.85%[35][37]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总额占营收比例为8.85%,较2024年减少3.13个百分点[35]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41.54%,较2024年增加6.84个百分点[35] - 2025年上半年新增获批专利授权18项,截至6月30日累计提交专利申请741项,拥有已授权境内外专利252项[37] 市场与政策 - 2024年8月26日国家医保局发布12家企业重新制定胸主动脉覆膜支架产品价格,涉及公司[12] - 2024年10月11日属地医保局开展的腹主动脉支架价格治理工作落地执行[12] - 2025年上半年主要开展2024年下半年启动集采项目的执行对接工作,涉及外周支架类、外周球囊类、外周介入全品类等集采项目[20] 其他 - 报告期为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1] - 2025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未发生需保荐机构公开发表声明的违法违规情况[2] - 2025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及相关当事人未出现需报告的违法违规或违背承诺等事项[2] - 2025年上半年,保荐机构督导公司及其董监高遵守法规和履行承诺[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及其控股股东、董监高未受处罚、处分或被出具监管关注函[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及其控股股东不存在未履行承诺的情况[3] - 2025年上半年,经保荐机构核查,不存在应向交易所报告的未披露重大事项等情况[4]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未发生需督促说明并限期改正的情况[4] -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不存在需专项现场核查的情形[4] - 公司面临新产品研发及注册风险,可能影响经营业绩[6][7] - 公司2024年12月4日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有效期三年,享受15%的所得税优惠税率[19]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无重大违规事项[2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余额2549.49万元[39][4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2022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余额11.74亿元[42][4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4969.59万股,持股比例40.31%,未减持、质押、冻结[44]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未直接持有公司股票[44]
心脉医疗(688016):外周快速放量,海外市场表现亮眼
信达证券· 2025-09-08 07:17
投资评级 - 未明确给出具体评级但包含盈利预测和估值数据 [1][3][4] 核心观点 - 外周业务快速放量 收入同比增长188.57%至2.00亿元 [3] - 海外市场表现亮眼 收入同比增长77.05%至1.23亿元 [3] - 主动脉类产品短期承压 收入同比下降15.8%至5.14亿元 [3] - 新产品管线储备丰富 9款产品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 [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约21% [3] 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收入7.14亿元(yoy-9.24%) [1] - 2025H1归母净利润3.15亿元(yoy-22.03%) [1] - 2025H1扣非归母净利润2.71亿元(yoy-29.96%) [1]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14.54亿元(yoy+20.5%) [3]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6.07亿元(yoy+20.8%) [3] 产品进展 - Castor支架累计覆盖1300家医院 [3] - Minos支架累计覆盖1000家医院 [3] - Reewarm PTX药物球囊等新品快速爬坡 [3] - Cratos分支型支架获批临床 [3] - Tipspear穿刺套件获批上市 [3] - Hector胸主动脉支架进入创新审查程序 [3] 海外拓展 - 并表Lombard增厚海外收入 [3] - 覆盖国家数量持续增加 [3] - 高毛利产品将陆续进入海外市场 [3] 研发投入 - 2025H1研发投入6325万元 [3] - 多款产品处于注册审评阶段 [3] - 创新管线进入密集收获期 [3] 估值指标 - 2025年预测PE 22倍 [3] - 2026年预测PE 18倍 [3] - 2027年预测PE 15倍 [3] - 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PE 21.70倍 [4] - 净资产收益率预计提升至16.6%(2027E) [4]
心脉医疗股价涨5.34%,博时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十大流通股东,持有52.48万股浮盈赚取299.1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8 02:31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8日股价上涨5.34%至112.50元/股 成交额1.33亿元 换手率0.98% 总市值138.67亿元 [1] 公司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为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 主动脉类产品占比71.94% 外周及其他产品占比28.04% [1] - 公司成立于2012年8月17日 2019年7月22日上市 总部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 [1] 机构持仓变动 - 博时上证科创板100ETF联接A二季度减持1.63万股 现持有52.48万股 占流通股比例0.43% [2] - 该基金当日浮盈约299.15万元 最新规模3.83亿元 [2] 基金业绩表现 - 博时上证科创板100ETF联接A今年以来收益40.62% 同类排名603/4222 近一年收益84.94% 同类排名516/3795 [2] - 基金经理唐屹兵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87.2% 最差回报-41.93% 现任管理规模98.74亿元 [3]
太平洋给予心脉医疗买入评级,心脉医疗:增长动力储备充足,出海大步向前
搜狐财经· 2025-09-07 01:18
公司评级与投资观点 - 太平洋证券给予心脉医疗买入评级 [1] 研发进展与增长动力 - 研发成果逐步兑现 后续增长动力储备充足 [1] 海外业务表现 - 出海大步向前 上半年收入同比近乎翻番 [1] 财务表现分析 - 毛利水平受产品降价影响 [1] - 费用端升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