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味食品(603517)

搜索文档
ST绝味复牌首日,股价一字跌停
国际金融报· 2025-09-23 08:28
股价表现 - 9月23日复牌首日股价一字跌停 收盘报14.49元 下跌4.98% 总市值87.81亿元 [1] 财务违规细节 - 因连续五年财务信披违规被停牌一日 违规涉及2017年至2021年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未确认 [3] - 2017年少计营业收入占当年披露营收5.48% 2018年占3.79% 2019年占2.20% 2020年占2.39% 2021年占1.64% [3] - 公司各年年度报告未如实披露营业收入 [3] 监管处罚 - 湖南监管局对公司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 处以400万元罚款 [5] - 对董事长兼总经理戴文军给予警告并处以200万元罚款 [5] - 对时任财务总监彭才刚给予警告并处以150万元罚款 [5] - 对时任董秘彭刚毅给予警告并处以100万元罚款 [5] 行业影响 - 此次处罚对企业的商誉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5] - 对团队信心 供应商信心 加盟商信心都造成了较大打击 [5]
绝味食品营收5年少计7.24亿被ST 公司及戴文军等合计被罚850万
长江商报· 2025-09-23 06:06
信息披露违规事件 - 公司因2017年至2021年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年度报告少计营业收入合计7.24亿元[1][4][6] - 监管部门对公司及董事长戴文军等三人合计罚款850万元其中公司罚款400万元戴文军罚款200万元[1][8][9] - 公司股票自9月23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简称变更为ST绝味日涨跌幅限制缩至5%[1][10][11] 财务数据影响 - 2017年至2021年少计营业收入占对应年度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5.48%、3.79%、2.20%、2.39%、1.64%[4] - 各年少计营业收入具体为2017年2.11亿元、2018年1.66亿元、2019年1.14亿元、2020年1.26亿元、2021年1.07亿元[6] - 公司2017年至2021年实际营业收入分别为38.50亿元、43.68亿元、51.72亿元、52.76亿元和65.49亿元[5] 近期经营表现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20亿元同比下降15.57%净利润1.75亿元同比下降40.71%[17]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62.57亿元同比下降13.84%净利润2.27亿元同比下降34.04%[16] - 2023年营业收入72.61亿元同比增长9.64%但未达到当年77.93亿元的考核目标[13][15] 门店运营情况 - 截至2024年上半年底门店数量14969家较2023年底净减少近1000家[1][24] - 2024年年报和2025年半年报未披露门店具体数量及增减情况[1][25] - 历史门店数量增长显著从2019年底10954家增至2023年底15950家[21][23] 管理层责任与整改 - 董事长戴文军被认定为主要责任人员因知悉加盟门店装修业务但未纳入规范管理[8] - 财务总监彭才刚安排员工出借个人银行账户未规范业务核算被罚150万元[8] - 董事会秘书彭刚毅未规范信息披露被罚100万元公司承诺追溯调整财务报表并加强内控[8][12]
知名品牌停牌!很多人都买过……
新华日报· 2025-09-23 04:10
财务违规与处罚 - 公司因2017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财务指标存在虚假记载被处以850万元罚款[1][5] - 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少计营业收入 占对应年度营收比例分别为5.48%(2017年)、3.79%(2018年)、2.20%(2019年)、2.39%(2020年)、1.64%(2021年)[4] - 董事长兼总经理戴文军被罚200万元 财务总监彭才刚被罚150万元 董事会秘书彭刚毅被罚100万元[4][5] 股票交易变更 - 公司股票将于2025年9月22日停牌 9月23日起实施其他风险警示[7][8] - A股简称由"绝味食品"变更为"ST绝味" 日涨跌幅限制调整为5%[7][8] - 证券代码维持603517不变[7] 经营与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中国大陆门店总数14969家 较2023年末减少981家[8]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20亿元 同比下降15.57%[9]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75亿元 同比下降40.71%[9] - 公司股价9月19日收盘报15.25元/股 当日下跌0.97%[9] 公司背景 - 总部位于湖南长沙 主营休闲卤制食品生产销售及连锁加盟体系运营管理[9] - 2017年3月1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9]
90亿长沙卤味大王,遭遇停牌戴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03:33
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违规 - 公司因连续五年财务信息披露违规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2] - 公司股票于9月22日停牌1天 [2] - 公司股票简称将于9月23日由"绝味食品"变更为"ST绝味" [2]
“鸭脖大王”陷入至暗时刻
36氪· 2025-09-23 03:05
公司财务与监管事件 - 绝味食品因2017年至2021年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财务数据虚假记载 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 股票简称变更为"ST绝味" [1] - 五年间少计营业收入合计7.24亿元 占对应年度公开披露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5.48%(2017年) 3.79%(2018年) 2.20%(2019年) 2.39%(2020年) 1.64%(2021年) [2] - 湖南监管局对公司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 处以400万元罚款 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戴文军被罚200万元 财务总监彭才刚被罚150万元 董事会秘书彭刚毅被罚100万元 [2]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20亿元 同比下降15.57% 净利润1.75亿元 同比下降40.71% [5] - 门店数量从2023年底15950家高峰降至2025年8月15日的10838家 较2024年中减少4131家 [5] - 2023年门店增长874家但鲜货类产品销量同比下降4.36% 其中禽类和蔬菜制品销量双双下滑 [5] 行业竞争格局 - 卤味行业三大企业2025年上半年营收均下滑:绝味食品28.20亿元(-15.57%) 煌上煌9.84亿元(-7.19%) 周黑鸭12.22亿元(-2.9%) [11] - 2024年卤味品类市场规模1573亿元 同比增速仅3.7% 预计2025年微增至1620亿元 增速进一步放缓 [11] - 行业集中度较低 2022年卤制品CR3仅为3.89% 门店数50家及以下品牌占比85.6% 500家以上仅占1.4% [12] 业务模式与战略调整 - 加盟模式存在财务漏洞 总部与加盟商利益博弈导致信任裂痕 [2][4] - 推出"绝味Plus"店型尝试转型 增加堂食空间和产品创新 但效果有限未能扭转下滑趋势 [8] - 产品定价被消费者称为"价格刺客":鸭脖60元/斤 鸭肠130元/斤 鸭舌200元/斤 近八成消费者减少购买频次 [10] 市场环境与消费趋势 - 消费降级背景下人均消费金额下探 25元以下门店占比持续升高 [12] - 健康意识提升使年轻人减少高盐高油卤味消费 Z世代需求与社交、情绪、场景深度绑定 [12][13] - 热卤品牌(如盛香亭热卤、研卤堂)凭借现制新鲜体验与正餐化场景延伸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12] 同业对比表现 - 周黑鸭通过提升单店运营效能带动平均单店销售额增长 控制收入降幅 [6] - 煌上煌在原材料价格低位时加大采购力度 拉低加权平均成本 实现净利润逆势增长 [8] 市值表现 - 截至9月19日收盘股价报15.25元/股 总市值92.42亿元 较高点蒸发约537亿元 [15] - 较2021年2月超630亿元市值蒸发近85% 四年多时间市值缩水速度远超门店关闭速度 [15]
曾经的“鸭脖大王”,栽在财务合规上
36氪· 2025-09-23 01:28
核心观点 - 公司因财务造假和信任危机被实施ST 股票日涨跌幅限制缩至5% [1] - 五年财务造假隐匿营收超7亿元 被处以850万元罚款 [2][5] - 加盟模式系统性风险爆发 一年多关闭超5000家门店闭店率32.3% [1][14] 财务造假事件 - 2017-2021年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 各年度少计营收占比1.64%-5.48% [5] - 累计少计营业收入超过7亿元 导致财务数据存在系统性偏差 [5] - 被处以400万元公司罚款 时任董事长200万、财务总监150万、董秘100万罚款 [5] - 装修收入通过加盟商委员会共管账户体外循环 存在利益输送嫌疑 [7][8] - 2017年未计入装修收入达2.11亿元(占营收5.48%)五年累计未申报收入与逃税规模惊人 [8] 信任危机与管理问题 - 2023年3.15期间门店被曝22名从业人员健康证明伪造 涉嫌伪造国家机关印章 [10][12] - 香港公司鸭翅产品受李斯特菌污染被要求停售 加拿大公司因同类问题召回产品 [13] - 消费者投诉食品存在变质、异物等问题 包括异味和活虫 [13] - 90%门店为加盟店 总部管控依赖合同约束 突击检查频率低 [12] - 加盟商毛利率仅30% 存在篡改保质期、以次充好等违规操作 [12] 门店与经营状况 - 门店数量从2023年底近1.6万家降至2025年9月10838家 减少超5000家 [14] - 闭店率高达32.3% 加盟商因持续亏损集体出逃 [14] - 下沉市场定价过高 250克鸭脖售27元(每斤54元)鸭舌每斤198元 [14] - 加盟商盈利困境突出 一线城市投资回报期14个月难以实现 [14] - 原材料成本上升压缩毛利率 加盟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降低成本 [12] 行业与模式分析 - 采用"直营连锁为引领 加盟连锁为主体"的运营模式 [12] - 加盟模式粗放扩张导致食品安全隐患、财务数据失真、终端价格失控等多重问题 [15] - 要求加盟商每四年强制装修一次 但装修收入被长期隐藏 [7] - 二线以下城市店铺分布比例远高于同行 乡镇店比重显著更大 [14] - 高成本、高定价、低客流的恶性循环压垮加盟商 [14] 资本市场影响 - 被实施ST后融资能力受严重影响 增加银行贷款难度 [15] - 需通过持续业绩改善和合规运营才能摘帽 [15] - 尚未披露具体整改措施或战略调整计划 [15]
绝味食品营收5年少计7.24亿被ST 公司及戴文军等三人合计被罚850万
长江商报· 2025-09-22 23:08
信息披露违规及处罚 - 公司因2017年至2021年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 导致5年合计少计营业收入7.24亿元[2][3][5] - 少计营业收入占对应年度公开披露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5.48%、3.79%、2.20%、2.39%、1.64%[3] - 监管部门对公司及董事长戴文军等三人合计罚款850万元 其中公司被罚400万元 戴文军被罚200万元[2][6] 股票交易变更 - 公司股票自9月23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简称变更为"ST绝味"[2][7] - 日涨跌幅限制由10%缩至5%[2][7] - 需待证监会正式处罚决定书满12个月且完成财务重述后方可申请撤销ST[7] 财务表现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62.57亿元 同比下降13.84% 净利润2.27亿元 同比下降34.04%[9]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20亿元 同比下降15.57% 净利润1.75亿元 同比下降40.71%[10] - 合同负债同比下降11.51%至1.43亿元 显示营业收入持续下滑可能性大[11] 门店数量变动 - 截至2024年上半年底门店数量达14969家 较2023年底净减少近千家[13] - 2024年年报和2025年半年报未披露门店具体数量及增减情况[14] - 历史门店数量从2019年底10954家增长至2023年底15950家 三年净增37.63%[12] 业绩目标达成情况 - 2023年营业收入72.61亿元 同比增长9.64% 但未达到77.93亿元年度目标[9] - 2025年下半年需实现81.17亿元营业收入才能达成109.37亿元年度考核目标 难度较大[11]
绝味食品突遭ST!熟悉的鸭脖,为何栽在「虚减收入」?
36氪· 2025-09-22 14:36
核心事件概述 - 绝味食品因2017年至2021年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财务报告少计营业收入,被实施ST处理 [2][3] - 公司股票将于2025年9月23日起更名为"ST绝味",成为四家同日被ST的上市公司之一 [3][5] - 累计隐瞒收入比例对应年度营收分别为5.48%、3.79%、2.20%、2.39%、1.64%,推算累计金额达数亿元 [3][8] 财务违规细节 - 通过财务部员工个人银行账户进行装修款收支,资金完全脱离上市公司体系 [3][6] - 董事长戴文军知悉业务但未纳入规范管理,财务总监彭才刚直接安排操作 [6][9] - 湖南证监局对公司处以400万元罚款,对戴文军罚款200万元,对彭才刚罚款150万元,合计850万元 [6] 行业背景与操作动机 - 加盟行业普遍通过指定装修公司获取20%-30%溢价利润,且多采用体外公司运作模式 [8] - 公司IPO招股书中仅列示"加盟费管理收入",未将装修业务纳入主营收入范畴 [9] - 可能动机包括:规避关联交易监管、为加盟商提供隐性补贴、管理层利益安排或平滑业绩 [9][10] 经营状况分析 - 2025年上半年鲜货类营收21.12亿元,同比减少5亿元(-19%),在营门店10838家,较2023年底减少超5000家 [11] - 合同负债1.43亿元(同比-9.4%),加盟商管理收入2712万元(同比下滑)反映加盟体系收缩 [11] - 单店月均销售额从高峰期3万余元降至2万元左右,加盟店普遍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 [12] - 上半年销售费用率升至10%,广告宣传投入9231万元(同比增1420万元)但未扭转颓势 [12] 财务表现对比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8.2亿元(-15.57%),净利润1.75亿元(-40%),毛利率29.92%低于周黑鸭(58.6%)和煌上煌(31.96%) [13][14] - 禽类制品收入15.91亿元(-20.8%),蔬菜产品收入2.77亿元(-11.6%),其他产品收入2.26亿元(-14.3%) [14] - 股权投资连续亏损:2022年亏9421.85万元,2023年亏1.16亿元,2024年亏1.6亿元 [15] 投资者分歧 - 部分投资者认为ST导致被动抛售可能形成超跌机会,摘帽需满足财务重述及规范运作满12个月 [12][13] - 社保基金2025年一季度新进持股800万股,二季度增持至1000万股 [13] - 市值较高峰期600亿元下跌85%至92亿元,但基本面面临加盟体系塌陷和商业模式系统性挑战 [14][17] 监管环境变化 - 监管对财务信息失真采取"零容忍"态度,无论虚增或虚减均同等处理 [6][7] - 东方通因连续四年虚增收入4.32亿元被强制退市,反映监管标准较康美药业时期显著收紧 [4] - 注册制推行下信息披露真实性成为市场基石,企业规模及品牌声誉不再提供豁免空间 [7][17]
年轻人爱吃的“鸭脖大王”被罚400万!一年半关店超5000家
凤凰网财经· 2025-09-22 13:45
核心观点 - 公司因连续五年未如实披露营业收入被处罚并实施ST 风险警示 反映其治理与内控严重失效 [2][17] - 公司业绩显著下滑 营收与净利润大幅下降 行业增长陷入停滞 [19][22] - 行业面临门店大规模收缩 公司关店幅度超30% 粗放扩张时代结束 [23][27] 财务违规与处罚 - 公司2017年至2021年未按规定确认加盟门店装修收入 导致年报营业收入被少报 [8] - 各年度少报收入占公开营收比例分别为5.48%、3.79%、2.20%、2.39%、1.64% [8] - 以2017年为例 当年营收38.5亿元 未计入金额达2.11亿元 [11] - 湖南证监局对公司处以400万元罚款 时任董事长、财务总监、董秘分别被罚200万、150万和100万元 [2][17] - 公司股票自9月23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简称变更为"ST绝味" [2]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8.2亿元 同比下降15.57% [19]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75亿元 同比暴跌40.71% [19] - 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明显下滑 净利率同比锐减超31% [22] - 2017年至2023年营收从38.5亿元增长至72.61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11.15% [12] 行业状况 - 2025年上半年卤味四巨头(紫燕食品、周黑鸭、煌上煌、绝味食品)总营收约65亿元 同比减少超一成 [22] - 四家企业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合计4.65亿元 同比下降超两成 [22] - 行业正经历门店大规模收缩 集体从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 [24][27] 门店变化 - 公司门店数量从2023年末近1.6万家峰值锐减至2025年9月8日的10838家 [23] - 近一年半时间关闭超过5000家门店 缩减幅度高达32.3% [23] - 同行也出现显著关店:煌上煌减少1154家(降幅近30%) 周黑鸭减少近600家(降幅17%) 紫燕百味鸡减少近800家 [25][26] 加盟模式问题 - 加盟体系中装修费用定价权完全掌握在品牌手中 环节不透明且利润空间最大 [11] - 加盟押金及装修费用无公开标准 需通过官方小程序审核后才能获知 [15] - 不透明流程为体外循环操作提供空间 可能涉及利益输送 [11][15]
“鸭脖大王”绝味食品拟被ST,一年多关店超4000家
YOUNG财经 漾财经· 2025-09-22 12:08
公司财务与经营状况 - 公司因2017年至2021年期间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各年度报告少计营业收入 占对应年度公开披露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5.48%、3.79%、2.20%、2.39%、1.64% [2] - 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2.27亿元 同比减少34%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2亿元 同比减少15.57% 归母净利润1.75亿元 同比减少40.71% [3] - 公司卤制食品销售收入为23.40亿元 占2024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84.88% [3] 监管处罚与股票处理 - 公司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湖南监管局处以400万元罚款 董事长被罚200万元 财务总监被罚150万元 董事会秘书被罚100万元 合计850万元 [2] - 公司股票自2025年9月23日起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简称变更为"ST绝味" 日涨跌幅限制调整为5% [3] 门店网络变化 - 公司门店数量从2024年6月底的14969家减少至当前10725家 近一年多关闭4244家门店 [4] - 行业竞争对手煌上煌门店从3660家减少至2898家 周黑鸭门店从3031家减少至2864家 [4] 公司背景与业务规模 - 公司成立于2005年4月15日 2017年3月17日上市 注册资本6亿元 鸭脖原料年消耗量达1万吨 零售规模超过60亿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