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浙商银行(601916)
icon
搜索文档
“读懂人才”破解科技金融堵点:院士团队估值可超厂房设备
新浪财经· 2025-04-27 10:15
科技金融创新模式 - 浙商银行通过"人才银行"产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信用贷款,2024年批复和利时卡优倍科技2500万元信用额度,基于创始人周东红作为宁波市级拔尖人才的背景及公司60%研发人员占比的软实力 [1] - 金融机构突破传统抵押担保模式,将人才指标作为授信核心因素,解决科技型企业"院士团队估值不如厂房设备"的信贷困境 [1][5] - 浙商银行2024年末服务科技型企业30712户,融资余额达3674亿元,覆盖41位国内外院士、近700位国家级人才及超1300位省部级人才 [7] 科技型企业融资痛点 - 科技型企业在初创期普遍面临现金流不稳定、抵押品匮乏、研发周期长(如孚宝科技智能机器人研发资金需求大)、技术估值难等四大痛点 [3][5] - 和利时卡优倍科技等轻资产公司因缺乏抵押物导致融资受阻,2023年孚宝科技虽订单暴涨但面临1000万元备货资金缺口 [1][3] - 传统银行授信依赖厂房设备等硬信息,而科技型企业核心资产为人才与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 [5][6] 浙商银行科技金融实践 - 2016年首创"人才银行"模式,首位客户胡辉博士获200万元信用贷款支持其安全物联网项目,现已成为浙江省行业骨干企业 [6][7] - 评估体系聚焦人才(创始人背景、团队实力)与技术(专利含金量、上下游评价),案例包括江丰电子3000万元授信,其董事长姚力军为国家级人才 [4][7] - 2023年成立科创金融专职部门,形成"以人才银行为底座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单户授信上限3000万元,平均额度500万元 [7][8] 区域科技企业发展动态 - 杭州市"六小龙"科技型企业引发关注,浙江孚宝科技等企业通过解决市场痛点(如康养机器人)实现订单量暴涨 [2][3] - 宁波江丰电子作为芯片材料领军企业,其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获浙商银行产业链上下游孵化支持 [4] - 浙商银行宁波自贸区支行通过"以人定贷"模式支持卡优倍科技等企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5]
盈利增速降至新低,不“垒大户挣快钱”的浙商银行未来怎么走?
搜狐财经· 2025-04-26 20:34
文章核心观点 浙商银行在经历行长空缺、高管动荡后,70后陈海强接任行长,但上任不久分行就接到罚单 公司近年来因违法违规问题频遭处罚,内控管理存在问题 同时资产规模增速与净利润增速双降,盈利能力下滑,资产质量承压 公司正努力化解存量风险,新领导班底提出“智慧经营”,其能否解决内控问题、提升业绩值得关注 [1][3][17][18] 分组1:管理层变动 - 浙商银行经历八个月行长空缺、高管动荡后,70后陈海强接任行长,其重视小微金融业务和风险管理工作 [1] - 2025年初宁波分行行长姚伟标疑似失联;2024年8月行长张荣森被带走调查并辞职,萧山分行行长李旻、合肥分行行长李洋也被带走;2023年副行长兼董秘刘龙失联,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沈仁康接受审查调查;2021年副行长张长弓被带走调查;2020年上海分行原行长顾清良被判刑 [16] 分组2:行政处罚 - 陈海强上任不满一个月,常州分行因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核不到位被罚50万元,两名客户经理受处罚 [1][2] - 2025年1月27日上海分行因15项违规行为被上海监管局罚1680万元,7名管理层受罚 [12][13] - 2025年4月杭州分行因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违规被罚款70万元 [14] - 2024年全年收到超30张罚单,罚没超1100万元,违规原因围绕贷款管理不到位等 [14] - 2024年淮安分行因多项违规被罚款200万元 [15] - 2025年1 - 4月23日,公司及其分支机构被罚超2000万元,约为2024年全年两倍 [3][12] 分组3:经营业绩 - 2024年营收676.50亿元,同比增6.19%;净利润151.86亿元,同比增0.92%;资产总额3.33万亿元,同比增5.78% [4] - 2022 - 2024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7.67%、10.50%和0.92%,与杭州银行、宁波银行差距大 [7] - 2024年底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174.05亿元,较2023年底降19.97%,净减少293亿元 [8] 分组4:资产质量 - 2024年不良率1.38%,在浙系银行中居高;拨备覆盖率在180%水平徘徊,低于行业均值 [9] - 2024年房地产贷款规模增至18861.33亿元,前十大贷款客户中房地产业占40% [9] - 公司在乐视控股、安信信托等“暴雷”企业债权人名单中出现,三年来已化解近2000亿元不良 [11] 分组5:未来展望 - 陈海强强调“智慧经营”,表示公司不再追求规模情结、不走“垒大户”老路、不关注“挣快钱” [17] - 以陆建强、陈海强为首的领导班底能否解决内控问题、提升业绩值得关注 [18]
从“灌溉泵”到“孵化器”,解码科技金融的浙商银行样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5 02:32
孚宝智能业务发展 - 公司在广交会签下大量意向订单,来自30多个国家客户,对2024年业务爆发充满信心[1] - 核心产品为智能康养陪伴机器人,结合自然语言处理、生物识别、情感识别等技术提供一站式服务[2] - 2023年因乡村振兴政策推动农村养老需求,政府加大采购,产品入选亚运会官方服务机器人及工信部老年用品推广目录,订单量骤增[2] - 商业化路径从B端医疗场景到G端康养社区,最终拓展至C端用户[4] - 海外客户提出本地建厂需求,需搭建研发中心与售后团队,带来新资金需求[4] 科技金融支持案例 - 浙商银行为孚宝智能提供1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及善融资产池服务,解决生产资金压力[3][4] - 针对科技型企业特点,银行将人才、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转化为金融资本,推出"善本信用工程"[4] - 针对成熟期企业需求,提供供应链金融、跨境金融、并购贷款等服务,助力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话语权[5] - 近期推出"善科陪伴计划",从人员、场景、产品、生态四个维度升级服务[5] 江丰电子产业集群 - 公司为国内半导体溅射靶材核心企业,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工艺空白[6] - 阳明工研院孵化17家企业,2024年园区总产值突破20亿元,其中4家为高新技术企业[7][9] - 浙商银行提供6亿元综合授信支持集团发展,并通过供应链金融服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8] - 为链上初创企业景昇薄膜科技提供3000万元纯信用贷款,基于"人才银行"产品[8] 数字化解决方案与金融创新 - 和利时卡优倍为江丰电子提供全流程数字化解决方案,研发人员占比60%[10][12] - 浙商银行基于知识产权质量批复2500万元信用授信,并参与1.38亿元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发行[12] - 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综合融资成本降至2%以下,政府提供贴息优惠[12] 科技金融生态构建 - 金服会发布"善数科技金融平台",整合跨区域、跨行业资源,提升科技企业融资可获得性[13] - 金融角色从"资金提供者"转向"创新生态构建者",强调长期陪伴与主动赋能[13] - 需政府、产业基金、创投等多方共建生态,支持"资金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11][13]
超6000亿元分红!本周正式开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4 14:56
银行分红季开启 - 中国银行A股每股派发2024年末期现金红利0.1216元,股权登记日为4月24日,除权(息)日为4月25日,现金红利发放日为4月25日 [2] - 中国银行此次年度分红落地明显早于往年,自2006年在A股上市以来年度分红派息时间均在6月至7月 [5] - 中国银行2024年末期利润分配以普通股总股本2943.88亿股为基数,共计派发现金红利357.98亿元,其中A股普通股股本2107.66亿股,派发A股现金红利256.29亿元 [6] - 中国银行已派发2024年中期现金红利每股0.1208元,连同本次末期现金红利,2024年全年现金红利为每股0.2424元,全年普通股派息总额约为713.60亿元 [7] 银行分红总额及结构 - 截至4月23日,已有36家银行披露分红计划,分红总额为6161.26亿元,其中包括去年超2300亿元的中期分红 [3][8] - 六大国有银行全年累计分红金额合计超过4200亿元,分红金额均较上年有所提高,总金额同比多出近100亿元 [8] - 2024年六大行分红情况呈现出分红总额创新高、分红比例稳定在30%及以上、分红频次均增加到一年两次等特点 [9] - 六大行合计分红额占整个银行业分红总额的比重超过70% [9] 主要银行分红情况 - 工商银行以1097.73亿元的分红金额继续领跑,建设银行以1007.54亿元紧随其后,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派现846.61亿元和713.6亿元,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分红规模分别为281.46亿元和259.41亿元 [9] - 按全年平均股价计,工商银行A股、H股股息率分别达到5.32%、7.49% [10] - 股份制银行方面,招商银行以504.4亿元的分红总额领跑,该行自2013年起保持30%以上的分红率,去年现金分红比例达到35.3% [10] - 兴业银行首次将分红比例提升至30%以上,2025年将择机启动中期分红工作,中信银行计划分红比例也超过30% [11] 不同类型银行分红特点 - 国有大行保持稳定的高现金分红比例,近3年现金分红比例均超30% [11] - 股份制商业银行近3年平均现金分红比例逐年提升,2023年达到29.4% [11] - 城商行近3年平均现金分红比例有所下滑,2023年平均现金分红比例为24.8% [11] - 农商行现金分红比例为各类银行中最低,2023年平均现金分红比例为22% [11] 其他银行分红情况 - 浙商银行现金分红总额为42.84亿元,占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的30.12%,延续了近年来分红比例超30%的承诺 [13] - 杭州银行上市以来,2024年度与2016年度相比较,净利润增长3.26倍,每股分红增长3.25倍,现金分红总额增长4.07倍 [14] - 华夏银行全年共派发现金股利每10股4.05元,分配现金股利64.46亿元 [15] - 郑州银行计划分红1.82亿元,现金分红比例为9.69%,是该行时隔四年首次分红 [15]
创新大生态时代,中国银行业开始计算“知本ROI”
金融范式创新 - 浙商银行2016年创新推出全国首个"人才银行",以人才价值而非实物资产作为信用锚点,已服务4000余名高层次人才,提供融资余额超300亿元[3][6] - "人才银行"产品设计弱化传统财务指标,依据人才价值、政府认可度及企业潜力评估,提供最高3000万元信用支持[6] - 2024年升级为"善科陪伴计划",从人员、场景、产品、生态四个维度构建更全面的科技企业服务网络[3][5] 科技企业服务案例 - 孚宝智能年均增速达300%,浙商银行通过1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及善融资产池解决其轻资产融资难题[9][10] - 和利时卡优倍2024年营收突破2.5亿元,获2500万元授信支持知识产权证券化,并配套保函和票据服务[13][15] - 阳明工研院孵化企业已有17家成为规上企业,浙商银行对产业链成员企业批复最高6亿元综合授信[18][22] 特色化服务模式 - 针对半导体产业链企业,提供厂房建设、股权激励、并购回购等阶段性定制化产品[23][24] - 建立线上审批模型与线下尽调结合的风控体系,基于实控人团队及技术成果快速评估价值[11] - 通过"四链融合"生态构建,联合政府、创投、科研机构形成科技金融服务闭环[5][29] 战略定位与行业影响 - 金融角色从资金搬运工转变为创新生态构建者,推动科技与金融"双向奔赴"[28][31] - "善本金融"理念将社会价值嵌入商业逻辑,长期陪伴企业成长周期[29][30] - 在杭州创新生态中发挥"光合作用",通过资源配置放大城市创新能力[26][31]
派的早、红包大!银行派现潮启幕,分红总额突破600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4 06:14
银行分红季开启 - 银行分红季于本周正式开启 中国银行于4月20日发布公告 A股每股派发2024年末期现金红利0.1216元 股权登记日为4月24日 除权除息日为4月25日 现金红利发放日为4月25日 [1] - 截至4月23日已有36家银行披露分红计划 分红总额达6161.26亿元 包含去年超2300亿元的中期分红 [1][2] 国有大行分红表现 - 六大国有银行全年累计分红金额超4200亿元 较上年增加近100亿元 分红总额创新高 分红比例稳定在30%及以上 分红频次均增至一年两次 [2] - 工商银行以1097.73亿元分红金额领跑 建设银行1007.54亿元紧随其后 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派现846.61亿元和713.6亿元 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为281.46亿元和259.41亿元 [3] - 六大行合计分红额占银行业分红总额比重超70% 展现头部银行盈利能力和分红力度优势 [3] 股份制银行分红情况 - 招商银行以504.4亿元分红总额领跑股份制银行 董事会通过2025年度中期利润分配议案 将首次进行中期分红 [3] - 招商银行自2013年起将30%以上分红率写入公司章程 去年现金分红比例达35.3% 每股现金分红两元 [3] - 兴业银行首次将分红比例提升至30%以上 2025年择机启动中期分红 中信银行计划分红比例也超30% [3] 不同类型银行分红比例 - 国有大行近3年现金分红比例均超30% 股份制商业银行近3年平均现金分红比例逐年提升 2023年达29.4% [4] - 城商行近3年平均现金分红比例有所下滑 2023年为24.8% 农商行2023年平均现金分红比例为22% 为各类银行中最低 [4] 银行分红承诺与案例 - 浙商银行现金分红总额42.84亿元 占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的30.12% 较2022年37%和2023年31.98%略有下降 [5][6] - 杭州银行上市以来净利润增长3.26倍 每股分红增长3.25倍 现金分红总额增长4.07倍 累计派发现金分红超188亿元 超过IPO、定增、部分可转债转股的融资总额 [6] - 华夏银行拟分配现金股利48.55亿元 连同中期派发现金股利15.91亿元 全年共派发现金股利64.46亿元 [7] - 郑州银行计划分红1.82亿元 现金分红比例为9.69% 在上市银行中排名垫底 但为时隔四年首次分红 [7]
回馈投资者!近6000亿“红包雨”即将来袭
金融时报· 2025-04-23 11:10
上市银行分红总额 - 截至4月22日,26家A股上市银行公布2024年分红方案,累计派发现金红利近6000亿元,较去年增加超百亿元 [1] 国有大行分红情况 - 六大国有银行2024年现金分红金额合计超4200亿元,占全行业分红总额超七成 [1] - 分红比例均稳定在30%及以上 [1] - 工商银行以1097.73亿元派息总额领跑行业,建设银行分红金额达1007.54亿元 [1] - 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分别派现846.61亿元、713.6亿元、281.46亿元和259.41亿元 [1] 股份制银行分红表现 - 招商银行以504.4亿元分红总额居股份制银行首位 [1] - 兴业银行分红总额达220.21亿元,分红比例首次突破30% [1] - 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及浦发银行2024年分红总额均超过百亿元 [2] - 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浙商银行拟分红金额分别为84.06亿元、64.46亿元、42.84亿元 [2] 招商银行分红政策 - 招商银行自2013年起将30%以上分红率写入公司章程,2024年现金分红比例达35.3% [2] - 每股派现两元 [2] - 董事会通过2025年中期分红计划,分红比例为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利润的35% [2] 中小银行分红亮点 - 宁波银行拟每10股派发9元,现金分红金额达59.43亿元,现金分红比例22.77%,较2023年提高6.8个百分点 [3] - 杭州银行拟分配普通股现金股利总额39.87亿元,占净利润24.47% [3] - 与2016年度相比,杭州银行净利润增长3.26倍,每股分红增长3.25倍,现金分红总额增长4.07倍 [3] - 郑州银行拟每10股派现0.20元,现金分红总额1.82亿元,分红比例9.69%,系2020年以来首次分红 [3] 行业分红趋势 - 上市银行2024年分红比例整体稳定,个别银行分红比例提升 [4] - 市值管理考核要求提升背景下,预计上市银行将保持分红稳定并通过中期分红等方式回馈投资者 [4]
透视A股上市9家股份制银行2024年业绩报告:净息差集体承压,消费贷成新战场?
金融界· 2025-04-22 10:24
核心观点 - A股上市股份制银行2024年整体业绩稳健,资产规模扩张,净利润合计5007.91亿元,日均盈利13.72亿元,但净息差普遍承压,银行通过拓展多元化收入应对挑战 [1][7] 资产规模 - 9家银行资产规模均实现增长,招商银行以12.15万亿元居首,同比增长10.19%,兴业银行(10.37万亿元,+3.39%)、中信银行(9.53万亿元,+5.31%)、浦发银行(9.27万亿元,+5.18%)等稳步扩张,民生银行增速最低(7.81万亿元,+1.82%) [2][3] 营收与净利润 - 营收表现分化:中信银行(2136.46亿元,+3.76%)、华夏银行(971.46亿元,+4.23%)、浙商银行(676.50亿元,+6.19%)实现正增长,平安银行营收降幅最大(1466.95亿元,-10.93%) [4] - 净利润多数平稳:招商银行(1483.91亿元,+1.22%)、兴业银行(772.05亿元,+0.12%)微增,浦发银行净利润大幅增长23.31%至452.57亿元,民生银行净利润下滑9.85%至322.96亿元 [4][5] 收入结构 - 利息净收入为主但普遍承压:平安银行利息净收入降幅最大(934.27亿元,-20.82%),仅兴业银行(1481.07亿元,+1.09%)和中信银行(1466.79亿元,+2.19%)实现正增长 [6] -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普遍下滑:招商银行(720.94亿元,-14.28%)、光大银行(190.71亿元,-19.52%)降幅显著 [6] - 投资收益部分弥补收入缺口:华夏银行投资收益同比大增66.58% [6] 净息差与资产质量 - 净息差全面收窄:平安银行降幅最大(1.87%,-0.51个百分点),光大银行(1.54%,-0.20个百分点)、浙商银行(1.71%,-0.30个百分点)明显承压 [7] - 资产质量稳定:招商银行不良贷款率最低(0.95%,持平),浦发银行改善显著(1.36%,-0.12个百分点),多数银行不良率变动较小 [8] 业务布局 - 零售与对公业务分化:招商银行零售贷款占比52.91%(余额3.64万亿元),浦发银行对公贷款占比64.94%(余额3.50万亿元,+11.11%) [10] - 消费贷成增长亮点:招商银行消费贷余额3961.61亿元(+31.38%),民生银行"民易贷"余额558.86亿元(+20.52%),兴业银行(+13.18%)、中信银行(3106.37亿元,+4.04%)均实现增长 [11]
浙商银行(601916) - 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第七届监事会第九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4-17 09:15
证券代码:601916 证券简称:浙商银行 公告编号:2025-021 本公司监事会及全体监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第七届监事会第九次会议于2025年4月11日发出会议 通知,以书面传签方式召开,表决时间为2025年4月17日。本次会议应出席监事 11名,实际参与书面传签表决的监事共11名。本次会议的召开符合法律、法规、 部门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和《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 会议审议通过了以下议案: 一、通过《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对董事会及其成员2024年度履职 情况评价报告》。 表决结果:11票赞成,0票反对,0票弃权。 本议案尚需向股东大会报告。 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第七届监事会第九次会议决议公告 二、通过《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及其成员2024年度履职情况评价 报告》。 表决结果:11票赞成,0票反对,0票弃权。 本议案尚需向股东大会报告。 三、通过《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对高级管理层及其成员2024年度 履职情况评价报告》。 表决结果:11票赞成,0票反对,0票弃权 ...
中证浙江100指数下跌0.87%,前十大权重包含三花智控等
金融界· 2025-04-16 12:44
文章核心观点 4月16日A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中证浙江100指数下跌,介绍其近期表现、编制方式、持仓情况及样本调整规则 [1][2] 指数表现 - 4月16日中证浙江100指数下跌0.87%,报1670.08点,成交额369.83亿元 [1] - 近一个月下跌10.74%,近三个月下跌3.08%,年至今下跌4.11% [1] 指数编制 - 从浙江省上市公司中选取100只规模大且流动性较好的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浙江省内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1] - 以2012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1000.0点为基点 [1] 指数持仓 十大权重股 - 海康威视(5.76%)、宁波银行(4.45%)、同花顺(3.09%)、杭州银行(3.05%)、三花智控(2.95%)、浙商银行(2.47%)、华友钴业(2.3%)、小商品城(2.25%)、恒生电子(2.14%)、新和成(1.85%) [1] 市场板块 - 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52.24%、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47.76% [1] 行业分布 - 工业占比21.64%、原材料占比17.77%、信息技术占比17.14%、可选消费占比16.02%、金融占比13.72%、医药卫生占比8.28%、公用事业占比1.99%、房地产占比1.31%、通信服务占比1.12%、主要消费占比1.02% [2] 样本调整 - 指数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样本调整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调整时间与指数样本定期调整实施时间相同,在下一个定期调整日前,权重因子一般固定不变 [2] - 特殊情况下将对指数进行临时调整,当样本退市时,将其从指数样本中剔除,样本公司发生收购、合并、分拆等情形的处理,参照计算与维护细则处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