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601916)

搜索文档
浙商银行:升级“善科陪伴计划”打造科技金融生态圈
新华财经· 2025-04-16 11:44
文章核心观点 浙商银行在金融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大会上发布“善科陪伴计划”和“善数科技金融平台”,从“善”和“数”入手构建“数据 + 场景 + 生态”三位一体服务,助力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 [2]。 分组1:浙商银行发布的服务方案 - 发布涵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善科陪伴计划”,从人员、场景、产品、生态四个维度升级,构建“陪伴支撑网络” [2] - 发布以“金融顾问”为牵引的数字生态“1 + N”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善数科技金融平台”,推动科技要素、金融资源与产业场景深度融合 [2][4] 分组2:“善科陪伴计划”具体内容 - 为科技企业配备专属金融顾问团队,聚焦核心场景迭代场景化解决方案 [2] - 联合政府部门、投资机构、科研院所等构建科技金融服务生态,提供可持续成长动能 [2] 分组3:不同阶段金融服务差异 - 初创期企业核心难点是技术价值和金融信用价值断层,浙商银行实施“善本信用工程”,将无形资产转化为金融资本 [3] - 成熟期企业核心诉求是产业链布局、全球化发展或资本化运作,浙商银行提供供应链金融、跨境金融等服务 [3] 分组4:“善数科技金融平台”作用 - 以金融顾问制度为牵引,推动跨区域、跨行业的科技要素、金融资源与产业场景深度融合 [4] - 缩短科技企业金融信息获取路径,提升科技企业融资可获得性 [4]
浙商银行(601916) - 浙商银行H股公告

2025-04-15 09:31
会议安排 - 浙商银行2025年4月29日举行董事会会议[3] - 会议审议及批准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及刊发[3] 人员信息 - 截至2025年4月15日,公司有执行董事陆建强等3人[4] - 截至2025年4月15日,公司有非执行董事侯兴钏等4人[4] - 截至2025年4月15日,公司有独立非执行董事汪炜等5人[4]
“躺赚”成过去式,多家股份行零售业务利润下滑
南方都市报· 2025-04-13 23:15
零售业务业绩表现 - 招商银行2024年零售业务营收1968.35亿元,同比微增1.29%,是唯一实现营收正增长的银行 [1][5] - 其他银行零售业务营收均下滑,降幅最大的是渤海银行(-45.04%)和平安银行(-25.9%) [1][5] - 零售业务利润全线下降,招商银行降幅最小(-9.28%),渤海银行从盈利4.72亿元转为亏损27.87亿元 [1][5] - 银行零售业务萎靡主要受利率下行、息差收窄、减费让利等因素影响 [4][6] 零售贷款不良率 - 仅兴业银行(-0.07个百分点)和浙商银行(-0.13个百分点)零售贷款不良率同比下降 [3][11] - 招商银行零售贷款不良率最低(0.96%),渤海银行最高(4.15%)且增幅最大(+1.9个百分点) [2][11] - 渤海银行消费贷不良率暴增至12.37%,显示其风控体系存在问题 [3][12][13] 零售AUM表现 - 招商银行零售AUM达15万亿元,增速12.05%,在股份行中遥遥领先 [7][8] - 中信银行零售AUM增速较高(10.62%),规模达4.69万亿元 [8] - 招商银行非存款AUM占比最高(74.38%),显示其财富管理转型深度领先 [8] - 股份行非存款AUM占比普遍高于国有大行,主要因商业模式和客户结构差异 [9] 私人银行业务 - 招商银行私行客户数最多(16.91万户),同比增长13.61% [9] - 浙商银行私行客户数增速最高(近20%),达1.45万户 [10] 零售业务发展战略 - 兴业银行强调深耕存量客户,测算显示存量客户利润贡献是新客户的16倍 [15] - 招商银行计划拓展大学生、亲子服务、跨境客户和养老金融等新客群 [15] - 平安银行推进零售转型,减少对外部中介依赖,同时加强对公业务布局 [16]
60.15万 中信银行人均薪酬最高
南方都市报· 2025-04-13 23:15
文章核心观点 伴随上市银行2024年财报密集披露,银行高管薪酬、人均薪酬成本等话题引发关注,国有行人均薪酬有所回升,股份行人均薪酬有升有降,高管集体带头降薪 [3]。 银行员工人均薪酬情况 - 14家银行中6家国有行人均薪酬全部上涨,8家股份行中3家上涨、4家下降、1家持平 [5] - 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和浙商银行人均薪酬位列前三,分别为60.15万元、58.26万元、57.09万元 [5] - 国有行人均薪酬低于股份制银行,国有行中交通银行人均薪酬最高为45.06万元,农业银行增幅最大为7.2% [5] - 2024年六大国有行人均年薪平均增幅3.1%,平均水平在37万元左右 [5] - 股份行中浦发银行人均薪酬变动幅度最大,较去年同比下降15%至42.23万元,处于8家银行中垫底位置 [6] - 8家股份行人均薪酬平均水平为52万元,同比下降2.67% [7] 银行高管薪酬情况 - 14家银行中仅工商银行高管薪酬总额上升,增幅5.82%至1297.2万元,其余银行均有不同幅度减少 [8] - 降幅在10%以上的有5家,光大银行降幅最大为52.17% [8] - 2024年高管薪酬总额由高至低前三名分别是民生银行4048.54万元、兴业银行1632.66万元和交通银行1602.66万元 [8] - 9家公布董事长薪酬的银行中,5家国有行董事长平均薪酬为91.7万元,交通银行董事长任德奇薪酬最高为94.46万元 [9] - 2024年5家国有行董事长薪酬都有不同程度增长,中国银行董事长葛海蛟增幅最大为34.47% [9] - 股份行董事长薪酬最高的是民生银行董事长高迎欣,为334.63万元,同比下降10.41% [9] 银行员工人数情况 - 14家银行中有8家增员,6家员工人数同比减少 [10] - 2024年国有六大行员工总人数185万余人,相较2023年微升0.4%,农业银行员工总数最多为45.47万人 [10] - 工商银行连续两年大幅减员,2023年减少8335人,2024年减少4093人 [10] - 2024年8家股份行员工总人数近50万人,同比微升0.3%,招商银行员工总数最多为11.72万人 [10] - 2024年平安银行在股份行中员工人数变化相对较大,较2023年减少2108人,总员工数4.1万人 [10]
浙商银行迎来新行长
中国基金报· 2025-04-10 14:56
文章核心观点 4月10日晚间浙商银行公告拟聘任陈海强为行长,任职资格待核准,其任职前代为履职,高管层将形成“一正三副”格局,同时介绍了陈海强履历及浙商银行2024年财报情况 [1][3] 行长聘任情况 - 4月10日晚间浙商银行公告经董事会审议同意聘任陈海强为行长,任职资格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任职前其代为履职,董事长陆建强不再代为履职 [1] - 4月2日公告陈海强出任浙商银行党委副书记并获提名为行长 [2] 行长履历 - 陈海强在浙商银行任职10年,此前任副行长,曾任国家开发银行浙江省分行副 主任科员等职,2015年加入浙商银行,历任宁波分行、杭州分行行长等职,2020年7月任副行长 [2] - 董事长陆建强评价陈海强长期一线工作,有两家重要分行行长及总行首席风险官经历,是行里培养干部,有丰富银行经营管理经验 [2] 高管层架构 - 浙商银行行长空缺近8个月,陈海强获聘后高管层将呈“一正三副”格局,分别为行长陈海强、副行长景峰、骆峰、林静然,均为“70后” [3] 经营理念 - 陈海强表示浙商银行不追求规模情结,不走“垒大户”老路,不关注短期业绩挣快钱,追求长期价值 [3] - 近年来浙商银行优化调整风险偏好,推动授信风控逻辑从重视财务指标向重视社会口碑等三方面转变 [3] 财报数据 - 截至2024年末,浙商银行总资产3.3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78% [4] - 报告期内,浙商银行营业收入676.5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19%,非利息净收入224.9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9.05%,归母净利润151.8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92% [4] - 截至2024年末,浙商银行不良贷款率1.38%,较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 [5]
浙商银行(601916) - 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聘任行长的公告

2025-04-10 09:15
人事变动 - 2025年4月10日浙商银行董事会同意聘任陈海强为行长[2] - 陈海强行长任职资格待核准,核准前代行职责[2] 人员信息 - 陈海强1974年10月出生,任党委副书记等职[7] - 截至公告日陈海强持有公司A股754,000股[7] - 陈海强兼任浙江省国际商会常务副会长[7]
浙商银行积极开展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支持资本市场发展

快讯· 2025-04-09 14:34
文章核心观点 - 浙商银行开展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支持资本市场发展 [1] 相关要点总结 业务合作情况 - 截至4月9日浙商银行与近60家上市公司及股东达成股票回购增持贷款意向合作 [1] - 储备拟回购增持金额超80亿元,授信资金规模超50亿元 [1] 业务开展情况 - 去年12月27日浙商银行成功落地首笔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 [1] - 浙商银行通过绿色审批通道实现需求摸排、方案设计、贷款投放全流程提速 [1] 业务意义 - 浙商银行支持上市公司及大股东回购增持、市值管理需求,稳定市场预期,助力资本市场稳健发展 [1]
浙商银行去年净利151.86亿 不良贷款率连续3年下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08 15:20
文章核心观点 浙商银行董事长展示掌舵3年经营成效,2024年营收增长、不良率下降,未来将优化结构、强化投研保持营收,提升资产质量 [1][2][3][7] 经营成效 - 总资产站稳3.3万亿元新台阶,近3年营收复合增长率7.5%,高于上市股份制银行同业约10个百分点 [1] -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1.38%,连续3年下降 [1][7]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76.50亿元,较上年增长6.19%,增速居股份行前列;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151.86亿元,较上年增长0.92%,2024年度分红比例保持30%以上 [1] 营收与息差管理 稳住营收和息差的方面 - 加强量价管理,2024年生息资产平均余额同比增长11%,优化资产结构,降低存款付息率,管控息差 [2] - 提升综合服务,手续费净收入跑赢大市,降幅小于同业 [2] - 抓住债市机遇,2024年非利息净收入224.9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3.25% [2] 净息差情况 - 2024年净息差为1.71%,较上年下降30个基点,收窄幅度优于同业 [3] - 主动将资产定位调向“低风险、均收益”,大零售和大公司板块调整资产配比 [3] - 2025年预计净息差仍处下行通道,但降幅明显降低 [3] 应对措施 - 资产端夯实弱敏感资产,做大“低风险、均收益”资产;负债端优化结构,压降高成本负债,做大低成本存款 [3] - 强化投研攻坚,提升非息收入 [3] - 2024年四季度起实施外币资产和负债专项治理,提升净息差 [4][5] - 负债端3年期以上高成本负债今年到期规模高于去年,助于息差稳定 [6] 资产质量 不良贷款率情况 -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1.38%,较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公司贷款、个人贷款不良率分别下降0.01、0.13个百分点,房地产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0.93个百分点 [7] 归因因素 - 风险处置力度较大 [7] - 风控策略更加稳健,加强授信全流程管理,严控集中度,深化重点风险领域化解 [7] - 产业投研能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 [7] 未来计划 - 聚焦产业投研、风险处置、专业评审、数字风控四个“提升深化” [7] - 加强授信全流程管理,严控新增领域风险;加快出清存量风险,推进智慧清收 [7]
超5000亿“红包雨”!谁最大手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08 11:51
上市银行2024年分红情况 - 截至4月8日,23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2024年年报,累计派发现金分红5688.62亿元,同比增加超百亿元 [2] - 国有六大行分红总额超4200亿元,占比超73%,分红比例均保持在30%及以上 [2][7] - 工商银行以1097.73亿元分红总额居首,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分红均超700亿元 [3][7] - 招商银行分红比例35.32%领跑同业,分红总额504.40亿元 [4][8] - 城商行、农商行分红规模较低,郑州银行分红比例9.69%垫底,金额仅1.82亿元 [5][9] 国有大行分红特点 - 六大行分红频次增至一年两次,兴业证券认为此举将逐步与国际接轨 [7] - 按年均股价计算,工商银行A股/H股股息率分别达5.32%和7.49% [7] - 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分红金额分别为259.41亿元和281.46亿元 [7] 股份制银行分红表现 - 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分红金额均超百亿元,分别为220.21亿元、194.55亿元、120.34亿元 [9] - 平安银行分红117.99亿元同比减少21.54亿元,民生银行分红84.06亿元同比降10.51亿元 [3][9] - 招商银行拟2025年首次实施中期分红,比例为半年度净利润的35% [8] 银行估值与资本管理 - 银行板块全面破净,招商银行PB仅0.99,国有行股息率普遍超4% [5][11] - 四大行定增合计募资5200亿元,开源证券测算定增后A股股息率仍高于4% [12][14] - 交通银行定增设置5年锁定期,中国银行承诺加强资本管理保护中小股东权益 [14] 银行估值提升计划 - 超20家银行披露《估值提升计划》,光大银行拟推动股东增持股份 [16][18] - 招行董事长提出市值管理三方向:增强盈利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19] - 监管要求长期破净公司披露估值提升计划,银行净息差已降至1.53%历史低位 [17]
浙商银行(601916) - 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自愿增持本公司股份计划的公告

2025-04-08 10:18
增持计划 - 部分董事、监事等拟增持公司A股不少于2000万元[3][5] - 增持主体包括陆建强、陈海强等[3][4][7] - 实施期限自2025年4月9日起6个月内,特殊情况顺延[6] 增持详情 - 方式为上交所集中竞价交易,不设价格区间[4][6] - 股份为无限售流通股A股,资金为自有资金[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