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人保(601319)
icon
搜索文档
五险企净赚1782亿,拟分红293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06:06
核心观点 - 五大A股上市险企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整体增长 但呈现分化格局 其中四家净利润增长 仅中国平安出现下滑[1][3][4] - 面对低利率环境 险企普遍加大权益资产配置 重点布局高股息价值股和成长性行业以提升中长期回报[7][8][13] - 四家险企明确中期分红方案 合计派现约293.36亿元 体现对股东回报的重视[1][15][16] 财务表现 - 五大险企合计营收13338.62亿元 同比增长4.89% 归母净利润1781.92亿元 同比增长3.72%[1][3] - 中国平安营收5000.76亿元居首但净利润同比下降8.81%至680.47亿元 主要受平安好医生并表减值、可转债重估及股票浮盈未计入利润表影响[4][5][6] - 其他险企净利润均增长:中国人保265.30亿元(+16.94%) 中国人寿409.31亿元(+6.93%) 中国太保278.85亿元(+10.95%) 新华保险147.99亿元(+33.53%)[4][6] 投资策略 - 中国人寿投资资产规模7.13万亿元 权益配置新增超1500亿元 总投资收益1275.06亿元(收益率3.29%)[9][10] - 中国人保投资资产1.76万亿元(较年初+7.2%) A股投资规模增长26.1% 总投资收益414.78亿元(+42.7%) 年化收益率5.1%[10] - 新华保险投资资产1.71万亿元(+5.1%) 总投资收益452.88亿元(+43.3%) 年化收益率5.9% 重点配置高股息股票[11] - 中国太保管理资产3.77万亿元(+6.5%) 总投资收益568.89亿元(+1.5%) 将增加权益及另类资产配置[11][12] - 中国平安投资组合规模超6.2万亿元(+8.2%) 综合投资收益率3.1%(+0.3pct) 将提升权益配置 关注高分红股和成长性行业[12][13] 股东回报 - 四家险企中期分红合计293.36亿元:中国平安172.02亿元(每股0.95元 +2.2%) 中国人保33.17亿元(每股0.075元 +19.0%) 中国人寿67.27亿元(每股0.238元) 新华保险20.90亿元(每股0.67元 +24%)[15][16][17] - 分红政策强调可持续性 兼顾盈利能力和股东预期 中国太保虽未公布方案但表示以营运利润为基础保持分红可持续[17]
山东人保寿险本月裁撤4家支公司,上半年保费排名下降2名
新浪财经· 2025-09-02 04:56
公司分支机构调整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山东监管局于2025年8月20日批复撤销人保寿险济南市商河支公司 要求妥善处理善后事宜及业务移交并维护金融秩序[1] - 人保寿险菏泽市曹县支公司及东明支公司于2025年8月18日获批撤销 德州市武城支公司于8月11日获批撤销 本月累计撤销4家山东分支机构[3] 公司经营概况 - 人保寿险成立于2005年11月 注册资本25761亿元 主营人寿保险、年金保险、健康保险及意外伤害保险业务 在全国设有36个省级分公司及覆盖301个地市和1593个县区的服务网点[3] - 2025年上半年原保险保费收入90513亿元 同比增长145% 保险服务收入14018亿元 同比增长325% 净利润6862亿元 较去年同期9930亿元下降3068亿元 降幅达309%[4] 地区业务表现 - 山东省2025年上半年原保险保费收入3228亿元 同比增长224% 但全国排名从第8位降至第10位[5] - 安徽省保费收入增幅达1038% 河北省增幅624% 河南省增幅433% 北京市增幅274% 而四川省出现21%负增长[5] - 浙江省保费收入10650亿元(增幅100%)和江苏省6240亿元(增幅106%)为保费规模前两大区域[5]
从首张保单到为全域提供风险保障
金融时报· 2025-09-02 04:54
公司发展历程 - 1987年7月2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西藏分公司成立 填补西藏保险业空白 总公司调拨300万元基建款和3辆汽车 14名员工开始创业 [1] - 从最初单一保险业务起步 逐步构建乡村振兴 社会治理 灾害应急 普惠金融等多领域风险保障体系 [1] - 1987年签出西藏历史上第一张货物运输保险保单 [2] - 2024年末在西藏拥有89家分支机构 686个乡镇服务站 [2] 业务规模与产品创新 - 为不同行业 不同风险类别 不同领域中小微企业提供9个大类险种上百个保险产品 [2] - 2018年开出全国首单"脱贫收入保险" 累计为7.5万脱贫不稳定人口提供保障 [4] - 大病保险 城镇职工大额补充医疗保险等政策性健康险提供风险保障4165亿元 赔款惠及35.27万人次 [4] - 政策性农业保险为61个县区提供564亿元风险保障 直接赔款13.6亿元 惠及69.4万户农牧民 [4][6] - 为川藏铁路 清洁能源开发 公路提质改造等284个重点建设项目提供风险保障1880亿元 [5] - 作为西藏唯一主体参与澜沧江流域4个水电站项目承保 提供风险保障91亿元 [5] - 为林芝市察隅县所有生态公益林 商品林提供风险保障145亿元 弥补西藏森林领域保障空白 [5] - 治理类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453亿元 [6] - 创新开办惠农安康保险 乡村集体企业综合保险 农村垃圾回收处理责任保险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保险 [6] 服务网络建设 - 建成5797个村级服务点 推动服务基层触角向最末梢延伸 实现全覆盖 无死角 [4] - 在西藏落地行业首单食责险政府统保业务 首单网络安全综合保险 首单地理标志被侵权损失责任保险 [6] 灾害应急响应 - 2023年阿里改则县雪灾支付3000万元赔款 [6] - 2025年定日县6.8级地震后保险理赔工作用时10天 共赔付1.73亿元 [6] - 定日县地震后紧急筹措18439件价值230万元抢险救援物资 包括棉大衣 帐篷 睡袋 折叠床 应急食品药品 [7] - 向受灾五县约400名安置重建工作人员捐赠雇主责任险 向灾区各安置点捐赠公众责任险 共计保障金额1.9亿元 [7] 社会责任与民生投入 - 自2011年起每年派遣8支驻村工作队 累计186名队员深入乡村 投入资金近亿元 [3] - 2014年向西藏捐赠2500万元援建山南市曲松县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 [7] - 2020年捐赠10辆总价值281.60万元"母亲健康快车"为藏区妇女送去健康 [7] - 2020年以来252名西藏籍高校毕业生通过就业平台实现职业成长 为44个"三区三州"县区贫困大学生提供516个就业岗位 [7]
日赚9.84亿元!五大上市险企上半年成绩亮眼
搜狐财经· 2025-09-02 02:40
核心观点 - A股五大上市险企2025年上半年合计归母净利润1781.93亿元,同比增长3.7%,日均盈利9.84亿元,负债端新业务价值普遍增长超20%,资产端投资规模达19.73万亿元,财产险综合成本率优化,未来投资策略聚焦高股息股票和新质生产力领域 [1][2][7][8] 归母净利润表现 - 五家险企净利润增速呈"四升一降"格局:新华保险同比增长33.5%至147.99亿元,中国人保增长16.9%至265.3亿元,中国太保增长11.0%至278.85亿元,中国人寿增长6.9%至409.31亿元,中国平安下降8.8%至680.47亿元 [2] - 合计净利润1781.92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717.99亿元增长3.7% [2] 负债端新业务价值 - 新业务价值反映公司经营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力,五家险企普遍实现20%以上增长:新华保险同比增长58.4%至61.82亿元,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增长39.8%,太保寿险增长32.3%至95.44亿元,中国人寿提升20.3%至285.46亿元,人保寿险新业务价值率提升4个百分点 [3] - 价值提升主因包括优化业务结构(如人保寿险首年期交保费增长25.5%)和降本增效措施(如下调产品预定利率、压降费用成本) [3] 财产险综合成本率 - "老三家"财产险公司综合成本率下降:人保财险为95.3%(近十年同期最优),平安产险为95.2%(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太保产险为96.3%(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5] - 优化原因包括大灾损失净额下降(人保财险同比降38.3%至25.1亿元,降低赔付率1个百分点)、费用控制及科技应用(如AI),非车险"报行合一"政策预计2025年四季度落地,2026年将改善行业盈利 [5][6] 资产端投资表现 - 五家险企投资资产总规模19.73万亿元,同比增长7.52% [7] - 总投资收益率分化:太保和国寿分别下降0.4和0.3个百分点,新华保险和人保分别上升1.1和1.0个百分点,主因FVTPL债券波动损失 [7] - 净投资收益率普遍微降0.1-0.25个百分点,综合投资收益率中平安上升0.3个百分点,太保和新华分别下降0.6和0.2个百分点 [7] 未来投资策略 - 多家险企计划加大权益配置,聚焦高股息股票和新质生产力领域:中国平安关注成长股和价值股,中国人寿关注科技创新、消费制造等板块轮动,新华保险强调高股息股票在利率下行环境下可提供稳定现金流并平滑利润波动 [7][8]
人身险预定利率今起下调!险企或主推这类产品
中国证券报· 2025-09-01 15:13
行业产品调整 - 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自9月1日起正式下调 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降至2.0% 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降至1.75% [1][3] - 多家险企陆续推出新产品 包括预定利率2.0%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 但整体新产品数量还不多 [2][3] - 险企加强对销售人员的新产品培训 借助产品切换契机开展分红险相关培训 [3] 产品销售变化 - 预定利率下调前出现投保高峰 8月31日有客户持续投保至晚间九点多 旧产品已全部停售 [1][3] - 预定利率下调导致储蓄型产品收益降低 增额终身寿险和年金险收益减少 保障型产品如重疾险保费上涨 [3] - 多家银行网点代销产品调整 浙商银行仅剩一款预定利率1.75%的分红险在售 其他产品将陆续上新 [1] 险企战略重点 - 分红险产品成为险企发力重点 预定利率下调使分红险相对优势更加凸显 [4][5] - 中国太保表示预定利率调整缩小了分红险与传统险利率差距 长期有利于利差损风险管控和业务高质量发展 [5] - 多家上市险企加强分红险销售 新华保险称其为降本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 中国人保加快分红险产品转型防范利差损风险 [6]
科技赛道秀“肌肉”,头部险企还将打造这些硬实力
北京商报· 2025-09-01 14:43
行业科技转型趋势 - 保险业加速AI战略部署 推动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进入新阶段 [1] - AI技术重塑保险价值链 从营销到服务的全流程智能化提升运营效率与用户体验 [1] - 行业从人力驱动转向数据与算法驱动 科技领先的头部险企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1] 中国平安科技应用 - 数据库沉淀30万亿字节数据 涵盖金融库、医疗库、公司经营库等世界领先梯队 [2] - 2025年上半年大模型调用次数达8.18亿次 多元场景应用数超650个 [2] - 实施"五智"战略(智能化营销/服务/运营/管理/经营) 核心逻辑为AI IN ALL全价值链覆盖 [6] 中国人寿科技布局 - 以寿险App为核心构建数字化运营服务矩阵 持续推进数智化转型 [2] - 明确下半年深化内涵式发展方向 加大科技赋能力度 [6] 中国太保AI建设 - 大模型应用于销售、运营、风控等重点领域 形成多个解决方案 [2] - 基本建成稳定高效AI基础设施 预计年底建成2700个数字等效劳动力 [2] - 未来将在客户经营、产业风险等六大方面通过AI驱动流程重塑和模式升级 [6] 中国人保数字化进展 - 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AI能力调用次数较2024年底提升27.2% [3] - 承保高新技术企业12.7万家 科技保险分中心实现国家科创中心城市全覆盖 [3] - 启动西部数据中心一期建设 强化自主研发能力和科技基础能力 [7] 新华保险技术推进 - 智能客户服务占比提升至78% 完成DeepSeek大模型私有化部署 [3] - 自有算力规模快速提升 坚定"数字新华、智能新华、创新新华"发展理念 [7] 科技驱动因素 - 行业同质化竞争倒逼差异化突围 客户行为线上化催生即时响应需求 [4] - 监管对科技赋能风险管理的要求升级 [4] 发展挑战与应对 - 科技人才短缺且复合型人才匮乏 需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及高校合作 [7] -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压力大 需建立管理制度和应用技术手段 [7] - 技术投入与成本效益平衡难 应优先投入高回报项目 [7]
金融中报观|盈利曙光初现,国内新能源车险出海远征
北京商报· 2025-09-01 13:55
行业整体表现 - 新能源车险业务在2025年上半年迎来标志性拐点 头部险企宣布实现盈利 [4] - 2024年行业承保新能源汽车3105万辆 保费收入1409亿元 承保亏损57亿元 呈现连续亏损状态 [3] - 2025年上半年汽车出口308.3万辆 同比增长10.4% 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 同比增长75.2% [8] 头部险企业绩突破 - 太保产险新能源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05.96亿元 占车险保费比例从14.1%上升至19.8% 服务车辆超536万 家用车领域已实现盈利 [4] - 平安产险新能源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17亿元 同比增长46.2% 市场份额27.6% 提供21万亿元风险保障 实现承保盈利 [4] - 人保财险香港新能源车险承保超千台 赔付率约50% 泰国业务实现首单落地 [9] 盈利驱动因素 - 政策支持优化定价与风险分担 险企与产业链协同降本 保费规模扩大摊薄成本 [5] - 维修技术成熟和配件供应优化改善高维修成本状况 [5] - 头部险企推进风险减量服务 协同车企优化车型设计 通过数据优化风险选择 [5] 行业改革进程 - 2025年1月四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 推动数据共享 维修标准 费率厘定等多方面提质增效 [6] - 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 推动新能源汽车数据跨行业合规共享 [7] - "车险好投保"平台解决高风险车辆投保难 自主定价系数优化推进迅速 [7] 出海业务布局 - 头部险企以香港 泰国为支点深化全球合作 海外业务成为新增长点 [9] - 太保产险携手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及中怡保险经纪 实现泰国市场多批次保单落地 [9] - 前海再保险为首家为泰国提供电动汽车再保险解决方案的再保险公司 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出口 [10] 出海挑战与策略 - 海外市场理赔配件体系 法规环境和风险特征差异巨大 需建立全球化配件供应网络 [11] - 需熟悉当地监管规定 寻找当地保险合作伙伴 制定符合当地条件的承保规则 [11] - 缺乏当地历史数据使定价核保面临挑战 需基于当地车联网数据建立风险定价模型 [12]
金融中报观|科技赛道秀“肌肉”,头部险企还将打造这些硬实力
北京商报· 2025-09-01 12:52
行业科技转型趋势 - AI技术深度重构保险业生态 推动行业从人力驱动转向数据与算法驱动时代 [1][3] - 行业加速分化 科技领先的头部险企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3] - 险企加速AI战略部署 推动AI+保险场景化融合 标志着数字化转型进入新阶段 [1] 头部险企科技应用成果 - 中国平安沉淀30万亿字节数据 大模型场景准确率领域领先 2025年上半年大模型调用次数达8.18亿次 应用场景超650个 [4] - 中国太保预计年底建成2700个数字等效劳动力 成效体现在用户体验改善 队伍产能提升和风险控制赋能三方面 [5] - 中国人保AI能力调用次数较2024年底提升27.2% 承保高新技术企业12.7万家 实现科技保险分中心对国家科创中心城市全覆盖 [5] - 新华保险智能客户服务占比提升至78% 完成DeepSeek大模型私有化部署 自有算力规模快速提升 [5] 战略布局方向 - 中国平安实施"五智"战略(智能化营销/服务/运营/管理/经营) 采用AI IN ALL核心逻辑 在垂直领域拥有自研大模型结合十大数据库形成垂域优势 [8] - 中国太保计划在客户经营/产业风险/销售队伍等六个方面通过AI驱动流程重塑 实现保险经营价值链全覆盖 [8] - 中国人寿明确深化内涵式发展 加大科技赋能力度作为下半年三大核心方向之一 [7] - 新华保险坚定"数字新华/智能新华/创新新华"发展理念 构建数智核心竞争力 [9] 技术实施路径 - 采用渐进式迁移路径 优先在规则明确环节部署RPA 再拓展至复杂决策场景 [10] - 建立科技+业务双轨考核机制 避免研发与应用脱节 [10] - 开放API接口接入医疗IoT设备商形成数据闭环 采用微服务架构支撑高并发请求 [10] - 建立AI伦理委员会 对训练数据进行脱敏处理 防止玻璃盒效应损害消费者权益 [10] 转型驱动因素 - 行业同质化竞争倒逼差异化突围 客户行为线上化催生即时响应需求 监管对科技赋能风险管理要求升级 [6] - 市场竞争激烈 险企为保持优势并满足客户对便捷个性服务的需求加速科技布局 [6]
五险企半年净赚1782亿、拟发红包293亿 计划增配权益资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1 12:38
业绩概览 - 五大A股上市险企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13338.62亿元,同比增长4.89%,归母净利润1781.92亿元,同比增长3.72% [1][3][4] - 营收全部实现正增长,归母净利润呈现"四升一降"格局,仅中国平安净利润下滑8.81% [1][5] - 新华保险营收增速最快达25.99%,其净利润增速33.53%位列第一;中国人保净利润增速16.94%排名第二 [3][7] 公司营收表现 - 中国平安营收5000.76亿元(同比+1.03%)规模最大但增速最低 [3][5] - 中国人保营收3240.14亿元(同比+10.85%)增速第二高 [3][5] - 中国人寿营收2392.35亿元(同比+2.14%),中国太保营收2004.96亿元(同比+3.01%) [3][5] - 新华保险营收700.41亿元(同比+25.99%)增速领先 [3][5] 净利润分化分析 - 中国平安净利润680.47亿元(同比-8.81%)受三大因素影响:平安好医生并表导致34亿减值、可转债重估非经营性影响、67%股票浮盈600亿元未计入利润表 [5][6] - 中国人寿净利润409.31亿元(同比+6.93%),中国太保净利润278.85亿元(同比+10.95%) [6] - 中国人保净利润265.30亿元(同比+16.94%),新华保险净利润147.99亿元(同比+33.53%) [6][7] 投资策略与收益 - 五家险企一致表态将增配权益资产,重点布局高股息价值股和成长性行业(科技/高端制造/创新药) [1][8][13] - 中国人寿投资资产规模7.13万亿元,新增权益配置超1500亿元,总投资收益1275.06亿元(总收益率3.29%),净投资收益960.67亿元(净收益率2.78%) [8][9][10] - 中国人保投资资产1.76万亿元(较年初+7.2%),A股投资规模较年初增长26.1%,总投资收益414.78亿元(同比+42.7%),年化总收益率5.1% [10] - 新华保险投资资产1.71万亿元(较年初+5.1%),总投资收益452.88亿元(同比+43.3%),年化总收益率5.9% [11] - 中国太保管理资产3.77万亿元,总投资收益568.89亿元(同比+1.5%),净投资收益425.67亿元(同比+8.9%) [11][12] - 中国平安投资组合规模超6.2万亿元(较年初+8.2%),综合投资收益率3.1% [12] 股东回报 - 四家险企明确中期分红合计293.36亿元:中国平安172.02亿元(每股0.95元,同比+2.2%),中国人保33.17亿元(每股0.075元,同比+19.0%),中国人寿67.27亿元(每股0.238元),新华保险20.90亿元(每股0.67元,同比+24%) [2][14][15][17][18] - 中国太保未公布方案但强调以营运利润为基础保持分红可持续性 [18]
跟着万亿险资炒股:上半年表现亮眼,下半年是进是退?
新浪财经· 2025-09-01 12:16
业绩表现 - A股五大上市险企2025年上半年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781.93亿元,同比增长3.7% [1] - 总投资收益达3673.77亿元,增幅近9%,投资端成为主要业绩支撑 [1] 权益投资规模 - 五大险企权益投资规模显著扩容,股票持仓约1.85万亿元、基金持仓约8400亿元,合计近2.7万亿元 [1] - 权益投资占总投资资产比重升至13.6%,较去年同期继续走高 [1] - 五大险企股票投资合计持仓超过1.8万亿元,较去年底增长超过4000亿元 [3] 险企配置比例 - 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中国人保的股票与基金投资占比分别为13.6%、12.6%、11.8%和10.7%,较去年底均有提升 [3] - 新华保险占比18.6%(小幅下降0.2个百分点),仍处行业领先水平 [3] - 各公司股票投资占比:新华保险11.6%、中国平安10.5%、中国太保9.7%、中国人寿8.7%、中国人保5.4% [3] 具体投资动向 - 中国人寿上半年新增权益资产配置超过1500亿元 [3] - 中国人保A股投资规模较年初提升26.1%,占比增加1.2个百分点 [3] - 新华保险股票市值升至1992亿元,占总投资资产11.6%,较年初进一步提升 [3] 会计准则影响 - 新会计准则下权益投资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波动直接影响利润)和OCI计量资产(波动影响净资产) [3] - 中国平安OCI占比高达64%,未体现浮盈约600亿元;中国人保OCI占比46% [4] - 中国太保、中国人寿、新华保险OCI占比分别为34%、23%、20% [4] 行业整体布局 - 人身险公司持有股票市值达2.8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超过6000亿元,增幅26.7% [5] - 股票资产占比创2022年以来新高,增速显著跑赢整体资金运用余额 [5] 投资策略导向 - 险资加大权益配置源于低利率环境下固收收益承压及新会计准则的估值管理需求 [3] - 监管层鼓励"长钱长投"政策为提升权益比例扫清障碍 [5] - 多家险企明确将提升权益资产比重,聚焦高红利与成长性股票 [2] 市场展望 - 中国平安认为A股估值处于全球合理区间,将适度加大权益配置 [7] - 中国人寿对下半年A股市场保持乐观,认为估值总体合理且积极因素累积 [7] - 险资重点关注新质生产力成长板块及高分红价值股 [8] 港股投资价值 - 上半年港股涨幅领先全球主要指数,具备新经济与高股息资产配置价值 [8] - 中国人寿在港股市场取得非常好收益,下半年将持续关注并开展投资操作 [8] 投资方式创新 - 中国人保将丰富权益投资方式,通过举牌、定增、战投等方式加大优质标的投资力度 [8] - 高股息股票投资在利率下行环境下对稳定组合收益起到积极作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