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海油(600938)
icon
搜索文档
石油石化行业资金流出榜:广汇能源等7股净流出资金超300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19 09:09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8月19日下跌0 02% [1] - 申万行业中有18个上涨 涨幅居前的为综合行业(3 48%)和通信行业(1 87%) [1] - 跌幅居前的行业为非银金融(-1 64%)和国防军工(-1 55%) 石油石化行业位居跌幅榜第三 [1] 资金流向 - 两市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出618 30亿元 [1] - 家用电器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规模居首(21 75亿元) 日涨幅0 87% [1] - 食品饮料行业净流入资金19 81亿元 日涨幅1 04% [1] - 电子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规模最大(106 05亿元) 非银金融行业净流出84 32亿元 [1] 石油石化行业表现 - 石油石化行业下跌0 58% 主力资金净流出6 18亿元 [2] - 行业47只个股中18只上涨 1只涨停 27只下跌 1只跌停 [2] - 资金净流入个股16只 其中7只净流入超千万元 康普顿净流入3048 11万元居首 [2][3] - 资金净流出个股中7只超3000万元 广汇能源(-1 24亿元)、中国石油(-1 08亿元)、中国海油(-1 06亿元)净流出居前 [2] 石油石化个股数据 - 恒逸石化今日下跌2 10% 主力资金净流出895 26万元 [3] - 齐翔腾达下跌0 79% 资金净流出880 05万元 [3] - 仁智股份上涨3 19% 资金净流入994 96万元 [3] - 博汇股份上涨2 82% 资金净流入1003 15万元 [3] - 岳阳兴长上涨1 77% 资金净流入1331 67万元 [3] - 海油发展上涨0 51% 资金净流入1594 44万元 [3] - 康普顿涨停(10 00%) 资金净流入3048 11万元 [3]
油气开采板块8月19日跌1.42%,*ST新潮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1.56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19 08:37
板块表现 - 油气开采板块整体下跌1.42% [1] - 上证指数下跌0.02%至3727.29点 深证成指下跌0.12%至11821.63点 [1] - *ST新潮领跌板块 单日跌幅达5.01% [1] 个股涨跌 - 中国海油收盘价25.50元 跌幅0.27% 成交量30.67万手 成交额7.84亿元 [1] - 蓝焰控股收盘价7.16元 跌幅0.42% 成交量10.84万手 成交额7775.49万元 [1] - 洲际油气收盘价2.39元 跌幅0.83% 成交量120.74万手 成交额2.90亿元 [1] - *ST新潮收盘价4.17元 跌幅5.01% 成交量60.53万手 成交额2.55亿元 [1]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1.56亿元 游资净流入2875.59万元 散户净流入1.27亿元 [1] - 中国海油主力净流出7230.60万元 占比9.23% 散户净流入7682.86万元 占比9.80% [2] - 蓝焰控股主力净流出1319.95万元 占比16.98% 游资净流入570.82万元 占比7.34% [2] - 洲际油气主力净流出2381.67万元 占比8.21% 游资净流入632.22万元 占比2.18% [2] - *ST新潮主力净流出4663.31万元 占比18.31% 游资净流入2124.80万元 占比8.34% [2]
伊拉克重启“石油换项目”计划 中伊能源基建合作市场广阔
中国化工报· 2025-08-19 03:14
伊拉克重启石油换项目计划 - 伊拉克2025年8月宣布重启石油换项目计划 通过石油出口换取中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 标志着两国能源与基建合作深化 为伊拉克经济重建提供重要机遇 [1] 中伊能源合作历史与现状 - 中国石油企业自2008年起参与伊拉克油气开采 2009年中国石油与BP联合中标鲁迈拉油田 此后中资企业参与哈法亚 西古尔纳-1 艾哈代布等多个油田项目 [2] - 2023年伊拉克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10.5% 中国石油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累计向当地电厂输送超50亿立方米天然气 缓解电力短缺问题 [2] - 伊拉克最终可采油气资源量约2460亿桶 原油平均开采成本仅为每桶1至2美元 具备显著全球成本优势 [2] - 2025年上半年伊拉克继续是中国第四大石油供应国 凸显两国能源领域紧密联系 [4] 伊拉克经济与能源需求 - 伊拉克财政收入96%依赖石油出口 2023年原油出口达12.3亿桶 收入886亿美元 [3] - 伊拉克计划到2029年将石油产量从目前约400万桶/日提升至600万桶/日以上 以满足国内需求并增加出口收入 [3] - 伊拉克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需借助中国在基建和能源领域的技术与资金提升产量 改善电力供应并推动经济多元化 [3] 中国企业参与情况 - 中国油企呈现多层次协同作战格局 包括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 中国海油 以及联合能源集团 洲际油气 安东油田服务和中曼石油等 [1] - 2024年10月伊拉克油气区块招标中 中国海油 中石化 中曼石油等7家企业拿下10个区块 占总数的超三分之一 [4] - 中油工程全资子公司管道局工程公司获伊拉克巴士拉省海水输送管道总包项目 授标金额25.24亿美元 合同期54个月 [4] 合作前景与影响 - 中伊能源合作为中国提供稳定能源供应 为伊拉克带来投资和技术 助力经济发展 [4] - 中国企业在伊拉克油气领域持续深耕 合作有望进一步深化 为两国经济注入新动力 [4] - 石油换项目重启为中国企业在伊拉克开辟广阔市场空间 项目预计助力伊拉克到2030年实现日产600万桶原油目标 [4]
我国油田钻探技术实现超远程操控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9 02:52
技术突破 - 璇玑系统累计传输曲线超过50万条 总数据量突破500G [1] - 井地传输速率提升40倍 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1] - 首次实现中国至乌干达超9000公里远程数据传输 [1] 技术应用 - 系统构建"井—地—基"全链路高速通信通道 形成端到端传控闭环 [1] - 采用流体压力波传输技术 精准命中深地靶点 [1] - 在深度超5000米复杂地质中远程操控乌干达井下设备 [1] 商业化进展 - 技术已在我国全海域及陆地油田规模化应用 [1] - 推广至印度尼西亚 伊拉克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1] - 获乌干达石油管理局高度评价 [1] 行业影响 - 实现我国油气定向钻探技术的跨越 [1] - 被誉为深地制导技术 能沿储层边界精准钻探 [1] - 克服通信干扰等多项技术难题 [1]
中证香港300相对价值指数报2207.11点,前十大权重包含小米集团-W等
金融界· 2025-08-18 08:59
指数表现 - 中证香港300相对价值指数报2207.11点 [1] - 近一个月上涨3.28% 近三个月上涨11.08% 年初至今上涨27.60% [1] 指数构成与基准 - 指数系列包含成长、价值、相对成长及相对价值四条指数 基于中证香港300指数样本构建 [1] - 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日 基点1000.0点 [1] 权重股分布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2.24%:汇丰控股(15.7%)、建设银行(8.37%)、阿里巴巴-W(5.03%)、中国移动(4.87%)、工商银行(4.62%)、中国平安(3.83%)、中国银行(3.32%)、中国海洋石油(2.26%)、小米集团-W(2.14%)、招商银行(2.0%) [1] 行业配置 - 金融行业占比51.72% 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2] - 通信服务(8.79%)、可选消费(7.58%)、房地产(6.73%)、能源(5.98%)为次要配置行业 [2] - 信息技术(5.41%)、工业(3.95%)、公用事业(3.48%)、医药卫生(2.36%)、主要消费(2.18%)及原材料(1.83%)占比较低 [2] 市场板块分布 - 全部持仓样本均集中于香港证券交易所 占比100.00% [1] 指数调整机制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每次调整样本比例一般不超过20% [2] - 设置缓冲区机制:Z值排名80名以内新样本优先进入 120名以内老样本优先保留 [2] - 权重因子随定期调整同步变更 临时调整跟随中证香港300指数样本变动 [2]
油气开采板块8月18日跌0.3%,蓝焰控股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1.67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18 08:45
市场表现 - 油气开采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下跌0.3%,蓝焰控股领跌,跌幅0.69% [1] - 上证指数上涨0.85%,深证成指上涨1.73% [1] - 板块个股涨跌不一,*ST新潮上涨0.46%,洲际油气持平,中国海油下跌0.58% [1] 资金流向 - 油气开采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1.67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入3154.28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1.36亿元 [1] - 洲际油气主力净流入1086.94万元,占比3.7%,游资净流出1512.77万元,占比5.15% [2] - 蓝焰控股主力净流入202.27万元,占比1.49%,游资净流入2.35万元,占比0.02% [2] - *ST新潮主力净流出3592.69万元,占比8.5%,游资净流入1144.43万元,占比2.71% [2] - 中国海油主力净流出1.44亿元,占比9.78%,游资净流入3520.27万元,占比2.39% [2] 个股成交 - *ST新潮成交量94.76万手,成交额4.23亿元 [1] - 洲际油气成交量121.19万手,成交额2.94亿元 [1] - 中国海油成交量57.48万手,成交额14.74亿元 [1] - 蓝焰控股成交量18.75万手,成交额1.36亿元 [1]
石油行业18日主力净流出2.37亿元,中国海油、广汇能源居前
搜狐财经· 2025-08-18 07:55
行业资金流向 - 石油行业单日上涨0.93% 主力资金净流出2.37亿元[1] - 行业成分股呈现分化 11只上涨与5只下跌[1] 个股资金表现 - 中国海油遭遇最大主力净流出1.44亿元[1] - 广汇能源主力净流出7942.11万元[1] - *ST新潮主力净流出3592.69万元[1] - 广聚能源主力净流出3096.85万元[1] - 中国石油主力净流出2726.69万元[1] 资金流入个股 - 东华能源获主力净流入4750.29万元 净占比13.2%[1] - 博汇股份主力净流入2187.29万元 净占比7.09%[1] - 洲际油气主力净流入1086.94万元 净占比3.7%[1] - 华锦股份主力净流入1069.52万元 净占比7.37%[1] - 和顺石油主力净流入446.14万元 净占比7.94%[1]
中国海油“璇玑”实现超远程油田钻探技术新突破
中国电力报· 2025-08-18 06:22
技术突破与里程碑 - "璇玑"系统累计传输曲线超50万条 总数据量突破500G 相当于1000口井或100万米井的全部数据 实现"云上千·百万"里程碑[1] - 系统通过流体压力波传输技术首次搭建中国—乌干达超9000公里全链路高速通讯通道 成功超远程命中深地靶点[1] - 井地传输速率从1bps提升至40bps 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实现井下仪器到决策中心的端到端传控闭环[2] 技术特性与优势 - 系统为地质循轨旋转导向钻探技术 具备"瞄着深层靶点去"和"沿着储层边界钻"的能力 代表世界钻井技术最高水平[1] - 通过数字化技术构建"井场端—云端—应用端"实时数据传输链路 支持多介质环境中高效稳定传输[1] - 在乌干达复杂井况作业中克服通讯干扰与实时响应难题 如同远程操作无人机穿越高速地铁车厢[2] 应用与全球化进展 - 系统已在中国全海域及陆地重要油田规模化应用 并推广至印尼 伊拉克 乌干达等"一带一路"国家[2] - 海外累计作业达151井次 累计进尺12万米 完成全链条产业化布局和全球化规模应用[2] - 乌干达石油管理局评价系统具备全球体系化协同作业能力 为高难度油气田开发提供技术保障[2]
东北证券:全球天然气需求远未达峰 建议关注中国石油等
智通财经· 2025-08-18 03:58
全球天然气供需格局 - 全球天然气产量预计2030年达4.56万亿立方米 2023-2030年复合增长率1.6% 北美/俄罗斯/中东主导供给 [1] - 全球天然气需求预计2030年达4.56万亿立方米 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1.7% 发电及交通领域为主要驱动 [1] - 全球LNG产能预计2030年超9亿吨 LNG或成天然气主要贸易方式 [1] 中国天然气市场现状 - 2024年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4234.65亿立方米 同比增长8.6% 2014-2024年复合增长率8.9% 城市燃气为主要驱动 [2] - 2014-2024年天然气产量复合增长率7.2% 进口量达1.32亿吨同比增长9.8% 对外依存度超40% [2] - 城镇气化率提升/工业煤改气/天然气发电将持续驱动需求增长 供需格局保持偏紧 [1][2] 基础设施发展 - 全国天然气长输管道总里程达12.8万千米 形成四大战略通道+五纵五横干线管网格局 [3] - LNG接收站达32座 总接卸能力1.44亿吨/年 储气库38座形成调峰能力27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4% [3] 市场化改革进展 - 非居民用气实行基准门站价格管理 居民与非居民用气门站价并轨 管输费监审机制建立 [4] - 天然气价格双轨制基本消除 多省市居民用气价格陆续上调 市场化框架确立 [4]
东北证券:全球天然气需求远未达峰 建议关注中国石油(601857.SH)等
智通财经网· 2025-08-18 03:57
全球天然气供需格局 - 全球天然气产量预计2030年达4.56万亿立方米 2023-2030年CAGR为1.6% 主要由北美、俄罗斯及中东地区主导 [1] - 全球天然气需求量预计2030年达4.56万亿立方米 2024-2030年CAGR为1.7% 天然气发电及交通需求为主要驱动 [1] - 全球LNG产能持续扩张 Rystad Energy预计2030年超9亿吨 LNG或成主要贸易方式 [1] 中国天然气市场动态 - 2024年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4234.65亿立方米 同比+8.6% 2014-2024年CAGR为8.9% 城市燃气为主要驱动力 [2] - 2024年中国天然气产量CAGR为7.2% 进口量1.32亿吨 同比+9.8% 对外依存度超40% [2] - 城镇气化率提升、工业"煤改气"及天然气发电将驱动需求增长 供需格局或持续偏紧 [1][2] 中国天然气基础设施 - 2024年全国天然气长输管道总里程12.8万千米 形成"四大战略通道+五纵五横"干线管网格局 [3] - 已投运LNG接收站32座 总接卸能力1.44亿吨/年 储气库(群)38座 储气调峰能力270亿立方米 同比+17.4% [3] 天然气市场化改革 - 2015年以来推进非居民用气价格改革、管输费监审及国家管网公司成立 建立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 [4] - 天然气价格双轨制基本消除 市场化框架确立 多省市居民用气价格陆续上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