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发动力(600893)

搜索文档
军工一马当先领涨市场,军工ETF量价齐升盘中涨逾6%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2 03:12
军工板块市场表现 - 5月12日军工ETF(512660)盘中最高涨幅超6%,成交额超13亿元[1] - 前十大重仓股中中国船舶、中航沈飞、中国重工等涨幅逾8%,中航光电、航发动力等涨逾6%[1] - 5月以来军工ETF累计涨幅近10%,成交额逐步放大[1] 行业规模与资金动向 - 军工ETF最新规模达137亿元,较去年年底增加37亿元[2] - 机构认为印巴冲突催化军贸逻辑强化,我国军贸短期有望持续增长,中长期或形成"内外兼修"格局[2] 基本面与订单改善 - 2025年2月起航天、导弹细分领域基本面明显改善,上游企业订单同环比好转[2] - 62家军工上市公司中20家2025年一季报业绩同比增长,行业订单或迎拐点[3] - 中短期关注产能利用率提升带来的成本下降,中长期关注技术独占性企业[3] 机构观点与投资逻辑 - 全球军事力量再平衡或推高军工股"地缘风险溢价"[3] - 建军百年目标进入下半场,新域新质作战装备、军贸市场蕴含弹性[3] - 军工ETF可一键布局龙头股,享受行业订单拐点机遇[3]
航发动力: 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会会议材料
证券之星· 2025-05-09 10:06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业务收入449.94亿元,同比增长10.03%,外贸出口转包业务收入20.74亿元,同比增长6.45%,非航空产品及其他业务收入1.97亿元,同比下降24.91% [8] - 公司净利润8.60亿元,同比下降39.48%,主要受非航空产品业务下滑影响 [8] - 积极推进市场开拓,聚焦"军机民机、国内国际、航机燃机"协同发展,布局低空经济领域,推动通航动力产业快速发展 [5] - 技术创新方面建成产学研中心/联合实验室30个,省级创新中心9个,形成需求导向型技术攻关机制 [6] 公司治理 - 第十一届董事会由11位董事构成,其中内部董事5人,外部董事6人(含4名独立董事),2024年补选2名董事 [9] - 2024年董事会召开7次会议,审议通过融资额度申请、子公司委托贷款、修订公司制度等多项议案 [11][12] - 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连续10年获上海证券交易所A级评价,2024年披露定期报告16份,临时公告48份 [24] - 构建"1+3+4+N"上市公司治理体系,修订《董事会议事规则》《股东会议事规则》等制度文件 [26] 股东回报 - 2023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60元(含税),现金红利总额4.26亿元,占归母净利润30% [27] - 制定未来三年(2025-2027年度)股东回报规划,建立持续稳定的回报机制 [3] - 2024年通过电话专线、官网、投资者e互动等渠道与320余人次投资者交流,回复上证e互动问题73个 [24] 业务发展 - 深化"科研优先"管理举措,构建全周期科研项目策划机制,优化均衡生产,提升外场保障能力 [5] - 供应链体系延伸至供应商端,工艺稳定性和质量可靠性稳步提升,培育风险共担的战略合作群体 [8] - 人才队伍建设聚焦总师型人才培养,深化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改革试点,完善职位职级管理机制 [7] 行业布局 - 加速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研发制造,保障国家战略安全,拓展国内商用航空发动机市场 [5] - 参股投资中国航发燃气轮机有限公司,深度参与国内民用燃机产业发展 [23] - 巩固国际民机业务,加快新型号零部件试制转批,外贸出口转包订单稳中有增 [5]
航发动力(600893) - 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会会议材料
2025-05-09 09:30
2024 年年度股东会 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年度股东会会议资料 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三、出席会议的股东依法享有发言权、咨询权、表决权等各 项权利,但需由公司统一安排发言和解答; 四、任何人不得扰乱会议的正常秩序和会议程序;会议期间 请关闭手机或将其调整至静音状态。 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年度股东会会议资料 会 议 材 料 2025 年 5 月 16 日 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年度股东会会议资料 会议须知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股东会规则》和《公司章程》等 有关规定,为确保公司股东会顺利召开,特制订会议须知如下, 望出席股东会的全体人员遵守执行: 一、股东参加股东会,应当认真履行其法定义务,不得侵犯 其他股东权益; 二、股东会期间,全体出席人员应以维护股东的合法利益、 确保会议正常秩序和议事效率为原则,认真履行法定职责; 会议议程 会议时间:2025 年 5 月 16 日 14 点 00 分 会议地点:西安市未央区公司科教文中心第二会议室 具体议程: | | 序号 | | | 内容 | | | --- | --- | --- | --- | --- | ...
2025年军工行业订单有望迎来拐点,高端装备ETF(159638)最新规模创今年以来新高!
新浪财经· 2025-05-09 02:55
指数表现 - 中证高端装备细分50指数下跌2 46% [1] - 成分股涨跌互现 航天南湖领涨1 50% 四创电子上涨0 23% 天奥电子上涨0 14% 中无人机领跌 中航沈飞 国睿科技跟跌 [1] - 高端装备ETF(159638)近2周累计上涨8 55% [1] ETF流动性及规模 - 高端装备ETF盘中换手3 05% 成交3615 54万元 [3] - 近1周日均成交9783 79万元 [3] - 最新规模达12 37亿元 创今年以来新高 [3] - 最新份额达15 47亿份 创近1年新高 [3] - 最新资金净流入3063 30万元 [3] 指数权重股 - 中证高端装备细分50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5 74% 包括中航光电 中航沈飞 航发动力 中航西飞 中国长城 中航机载 菲利华 航天电子 西部超导 海格通信 [3] 行业展望 - 军工行业订单有望迎来拐点 新技术 新产品 新市场方向蕴含更大弹性 [3] - 我国进入"自研装备为主"的军贸净顺差阶段 [3] - 2025-2027年内需增长幅度巨大 国防军工行业有望迎来高景气周期 [3] - 场外投资者可通过中证高端装备细分50ETF联接基金(018028)布局行业轮动机会 [3]
航发动力(600893):结构变化导致盈利波动,经营现金流量改善明显
长江证券· 2025-05-08 09:4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一季度营收情况符合年度指引预期,销售结构变化致盈利短期波动;受益于销售回款增加,一季度经营现金流改善明显,公司财务压力有望减轻;合同负债相比期初增长明显,存货维持高位静待需求进一步复苏;预计公司25 - 27年归母净利润为7.62/9.90/13.23亿元,同比增速为 - 11%/30%/34%,对应PE为115/88/66X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25Q1实现营收61.65亿,同比减少1.71%,环比减少71.88%;归母净利润0.08亿,同比减少95.15%,环比减少94.4%;扣非归母净利润0.19亿,同比减少81.7%,环比减少82.25% [2][6] 事件评论 - 一季度营收完成2025年预算目标476.63亿元的13%,母公司实现收入26.12亿元,净利润0.4亿元;销售产品结构变化或因低毛利率产品交付占比增加,致盈利能力短期波动,25Q1销售毛利率为9.77%,同比降低1.87pcts,环比提升2.06pcts [10] - 25Q1公司经营现金流量净额20.63亿元,相比24年明显改善;财务费用率为1.88%,同比提升0.94pcts,环比提升1.16pcts;25Q1末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369.51亿元,相比期初减少36.58亿元 [10] - 25Q1末公司存货余额为372.47亿,相比期初增长17.5%;在建工程余额为23.37亿,相比期初增长5.26%;合同负债余额为79.88亿,相比期初增长78.07% [10] 盈利预测与估值 - 公司25 - 27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为7.62/9.90/13.23亿元,同比增速为 - 11%/30%/34%,对应PE为115/88/66X [10]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 给出2024A、2025E、2026E、2027E的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及基本指标等数据,如2027E营业总收入47880百万元、营业成本43064百万元等 [15]
共享基经丨与AI一起读懂ETF(十三):央企科技和央企科创主题,有何不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8 02:08
央企科技主题ETF跟踪指数分析 核心观点 - 军工、央企科技板块表现突出,多只主题ETF涨幅居前,主要跟踪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和中证诚通央企科技创新指数 [1] - 两指数在定制主体、选样方法、行业分布、权重股集中度、历史收益及估值方面存在差异,但样本空间、指数目的和研发占比要求相同 [2][3][4][6][8][10][12][14][15][17][20] 六大不同点 1 定制主体 - 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由国新投资有限公司定制 [2] - 中证诚通央企科技创新指数由中国诚通集团定制 [2] 2 选样方法 - 国新指数采用归母净利润增速、营收增速、总市值、研发支出占比四项指标 [3] - 诚通指数侧重专利数量、专利质量和股权激励实施情况 [3] 3 行业分布 - 国新指数前三大行业为航空航天与国防(44 8%)、电子(19 9%)、半导体(15 2%),合计占比近80%,集中度高 [4] - 诚通指数前五大行业为电信服务、航空航天与国防、电子、电力设备及有色金属,分布更均衡,合计占比超80% [6] 4 前十大权重股 - 国新指数前十大权重合计52 63%,海康威视(9 55%)、中航光电(7 05%)占比最高 [8][10] - 诚通指数前十大权重合计60 34%,中国电信(8 85%)、海康威视(8 55%)、中国移动(8 28%)、国电南瑞(7 28%)占比较高 [12][13] 5 历史表现 - 近一年收益相近,但近三年及五年诚通指数表现更优 [14] - 国新指数波动率在近一年至五年均高于诚通指数 [14] 6 指数估值 - 国新指数市盈率TTM处于历史100%分位,估值较高 [15] - 诚通指数市盈率TTM在历史80%分位以上,但可参考时间较短 [17] 三大相同点 - 样本空间均为国务院国资委下属央企上市公司 [20] - 指数目的均为反映央企科技创新领域表现,服务国家创新战略 [20] - 均要求成分股"过去一年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不低于3%" [20]
航发动力(600893):24年营收实现稳步增长 25年预算阶段性承压
新浪财经· 2025-05-01 06:32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公司营收增长但归母净利润下降 2025年预算阶段性承压 盈利能力受成本和研发影响 业务规模扩张使应收应付增长 现金流短期承压 预计未来归母净利润增长 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2][3][4] 营收与利润情况 - 2024年实现营收478.80亿元 同比增长9.48% 完成年度预算497.62亿元的96.22% 主要因客户需求和产品交付增加 [1][2] - 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8.60亿元 同比下降39.48% 完成年度预算15.12亿元的56.88% 主要是研发费用增加和未按预期处置股票所致 [1][2] - 2024年实现扣非净利润7.92亿元 同比下降35.20% [1][2] - 2025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476.63亿元 与24年实际营收基本持平 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92亿元 较24年实际归母净利润下降31.16% [2] 分业务情况 - 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业务2024年实现收入449.94亿元 同比增长10.03% 完成预算值464.82亿元的96.80% 毛利率同比下降0.48pct至9.54% 因新产品成熟度有待提升致成本增加 [2] - 外贸出口转包业务2024年实现收入20.74亿元 同比增长6.45% 毛利率同比提升5.30pct至19.72% 因订单增加带来边际贡献提升 [2] - 非航空产品及其他业务2024年实现收入1.97亿元 同比下降24.91% 因受托加工等业务减少 毛利率同比下降1.32pct至18.41% 因高毛利产品收入减少 [2] 盈利能力 - 2024年度销售毛利率为10.06% 同比下降1.03个百分点 因业务规模扩大成本上升和新产品成熟度有待提升 [3] - 2024年销售净利率为2.05% 同比下降1.42个百分点 [3] - 2024年销售费用为2.93亿元 同比下降38.14% 因售后保障任务增加致销售服务费变动 [3] - 2024年管理费用为15.81亿元 同比微增0.91% 基本保持稳定 [3] - 2024年财务费用达4.57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84.30% 因带息负债规模扩大致利息费用增加 [3] - 2024年期间费用率为6.95% 同比上升0.45个百分点 [3] - 2024年研发费用为9.95亿元 同比激增79.82% 受研制任务增加驱动 [3] - 2024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44亿元 23年同期3.63亿元 减值压力有所缓解 [3] 子公司情况 - 航发动力母公司及黎明、南方子公司利润端下滑较大 黎阳动力营收快速增长且实现扭亏 [3] 资产负债与现金流 - 本期末应收账款为357.20亿元 同比增长70.59% 因部分货款回收滞后 [4] - 期末应付账款余额为244.25亿元 同比增长35.86% 因生产任务量增加采购原材料和配套产品增加 [4] - 期末存货为316.99亿元 同比增长6.87% 应收、应付及存货增长反映业务规模扩张与备产节奏加快 [4] - 报告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07.53亿元 同比下降15.13% 因销售回款减少 [4] - 2024年向中国航发系统内关联方销售商品20.73亿元 同比下降15.9% 采购商品109.78亿元 同比下降3.2% [4] - 2025年预计向关联方采购商品金额将提升至135亿元 较2024年实际发生额增长23.0% [4]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6.62/8.84/12.25亿元 对应估值132、99、71倍 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4]
航发动力(600893) - 2025 Q1 - 季度财报
2025-04-29 12:40
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61.65亿元,上年同期62.72亿元,同比减少1.71%[4]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51.14万元,上年同期1.55亿元,同比减少95.15%[4] - 本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63亿元,上年同期 - 30.10亿元,同比增加168.54%[4]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1128.12亿元,上年度末1159.13亿元,同比减少2.68%[4]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61.65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62.72亿元,同比下降1.71%[18]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成本62.23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61.76亿元,同比上升0.76%[18]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3512.96万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1.86亿元,同比下降81.09%[19] - 2025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0.0028元/股,2024年第一季度为0.0581元/股,同比下降95.18%[19]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51.23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67.64亿元,同比上升123.58%[22]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130.60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97.74亿元,同比上升33.62%[22]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63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 - 30.10亿元,同比上升168.59%[22] - 2025年第一季度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69.55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17.97亿元,同比上升287.03%[23] - 2025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58.83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 - 14.21亿元,同比下降313.99%[23] - 2025年3月31日资产总计532.74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542.23亿元下降1.75%[26][27][28] - 2025年3月31日负债合计171.70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81.63亿元下降5.46%[27] - 2025年3月31日所有者权益合计361.05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360.60亿元增长0.12%[28]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26.12亿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35.84亿元下降27.11%[30]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成本24.43亿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34.46亿元下降29.09%[30]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4044.63万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5442.28万元下降25.68%[30] - 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24.4983812989亿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11.1507597865亿美元[34]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25.2350690978亿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11.2481158642亿美元[34]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41.7632384067亿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30.4936489497亿美元[34]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16.5281693089亿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 - 19.2455330855亿美元[34]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541.866667万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1.8141659498亿美元[34]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2.1550676129亿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1.4388557397亿美元[34]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2100.8809462万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3753.102101万美元[34] - 2025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35.55亿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6.7579458112亿美元[34] - 2025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20.4580664433亿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746.033136万美元[35] - 2025年第一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 - 3537.6554884万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 - 1.21861290868亿美元[35] 资产负债关键指标变化 - 货币资金变动比例为 - 58.32%,主要是偿还借款增加[6] - 应收票据变动比例为 - 61.09%,主要是票据到期承兑[6] - 合同负债变动比例为78.07%,主要是收到客户预付款增加[6] - 2025年3月31日货币资金为3,221,838,596.20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7,729,657,935.83元减少[13] - 2025年3月31日应收账款为35,048,327,263.31元,2024年12月31日为35,719,779,601.66元[13] - 2025年3月31日存货为37,247,478,549.03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31,699,481,255.50元增加[13] - 2025年3月31日流动资产合计80,598,456,519.41元,2024年12月31日为83,897,883,793.98元[13] - 2025年3月31日非流动资产合计32,213,588,356.00元,2024年12月31日为32,015,415,117.70元[14] - 2025年3月31日资产总计112,812,044,875.41元,2024年12月31日为115,913,298,911.68元[14] - 2025年3月31日流动负债合计68,397,829,201.92元,2024年12月31日为70,609,949,365.04元[14] - 2025年3月31日非流动负债合计 - 3,341,924,861.26元,2024年12月31日为 - 206,115,223.29元[15] - 2025年3月31日所有者权益合计47,756,140,534.75元,2024年12月31日为45,509,464,769.93元[15] - 2025年3月31日货币资金7.48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1.12亿元下降32.83%[26] - 2025年3月31日应收票据1.53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6.47亿元下降76.30%[26] - 2025年3月31日短期借款6.57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5.03亿元增长30.44%[27] 费用关键指标变化 - 研发费用变动比例为76.14%,主要是研制任务增加,研发投入增加[6] - 财务费用变动比例为97.32%,主要是带息负债规模增加,利息费用增加[6] - 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费用7948.9万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4512.9万元,同比上升76.14%[18] - 2025年第一季度利息费用3748.57万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785.05万元增长377.49%[30] 股东相关信息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40,870[9] - 前10名无限售条件股东中,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220,558,027股[10]
转债周记(4月第5周):自主可控相关板块转债标的梳理-20250429
华安证券· 2025-04-29 11: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4月初中美关税事件持续升级,中国采取对等反制,推动全面国产化替代,增强关键领域自主可控能力,将外部压力转化为产业升级动力,报告将阐述关税事件对国产化替代的影响,并对关键领域的转债指标进行筛选和评估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破局而立:关键领域自主可控加速落地 - 关税事件回顾:2025年4月初美国不断加征中国商品关税,中国从容采取反制措施,4月11日美国宣布对部分中国进口商品豁免“对等关税”,此次关税事件客观上加速了国产替代进程,自主创新是破局关键 [15][16] - 半导体行业:中国半导体产业加速自主化进程,在成熟制程、关键材料和设备领域取得进展,光刻胶等核心材料逐步实现进口替代,本土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构建“去美化”供应链体系;半导体材料方面,光刻胶、抛光材料等关键材料的国产替代加速,部分企业已实现量产和国产化替代;半导体芯片方面,关税事件短期内冲击较大,但也加速了国产替代,中长期将推动中国半导体“去美化”供应链体系构建 [3][19][24] - 信创:关税压力下信创产业迎来发展拐点,市场空间扩大,自主创新加速;华为鸿蒙操作系统实现技术自主与生态突破,覆盖10亿生态设备,成为全球第三大操作系统;国产工业软件在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下,逐步突破技术瓶颈,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3][26][28] - 卫星互联网: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技术与市场双轮驱动,加速驶入“快车道”;中国版“星链”加速组网,星地融合趋势明显,标准化建设提速;在技术创新方面,火箭回收、星间激光通信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但行业也面临安全防护体系不完善、标准体制不统一等挑战 [36][37][38] - 国产算力:国产算力产业呈现多维度突破发展态势,基础软硬件领域性能持续提升,光通信技术加速迭代,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成效显著;市场层面,国内互联网大厂及运营商持续加码算力基础设施投资,与AI应用端形成良性循环,国产算力产业链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42][43] - 国防军工:国防军工产业链自主化程度高,在关税事件中具备“避险”属性,供应链稳定;军工电子与航空航天产业已形成体系化发展格局,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显著提升,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进程加速 [45][46] 2. 美国对华加征关税,自主可控板块或成主导 - 半导体行业进入上行周期,AI的快速发展和汽车智能化为行业注入活力,中芯国际、韦尔股份等企业业绩增长显著,AI芯片需求爆发成为推动行业复苏的重要力量,重点关注韦尔转债和兴发转债 [47] - 军工行业公司业绩呈现结构分化加剧,头部企业如中航沈飞和航发动力业绩增长,中小厂商面临挑战 [50] - 计算机行业逐步回暖,头部企业如浪潮信息、道通科技等通过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实现业绩增长,行业整体需求有望逐步回暖,国家对新兴领域的支持将带来更多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重点关注道通转债 [56] - AI行业发展机遇增多,头部企业如科大讯飞、商汤科技等通过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实现业绩增长,AI技术不断深化和应用场景拓展,行业整体需求有望逐步回暖,国家对新兴领域的支持将带来更多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重点关注科蓝转债 [58] 3. 相关转债较多,部分可重点关注 - 兴发转债:湖北兴发化工集团业务遍布海内外,净利润大幅增长,2024年年报营业总收入283.96亿元,归母净利润16.01亿元,同比增长14.33%;转债余额28.00亿元,目前价格为113.61元,转股溢价率为63.96%,剩余期限3.41年 [61][62] - 韦尔转债:上海韦尔半导体业绩增长显著,处于行业领先地位,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256.70亿元,同比增长22.43%;转债余额24.33亿元,目前价格为118.97元,转股溢价率为58.55%,剩余期限1.68年 [65][66] - 道通转债:深圳市道通科技净利润稳步增长,境外业务收入占比高,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9.32亿元,同比增长20.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6.41亿元,同比增长257.59%;转债余额12.80亿元,目前价格为128.67元,转股溢价率为15.46%,剩余期限3.20年 [67][69] - 科蓝转债:北京科蓝软件业绩稳健增长,持续扩展业务领域,2024年三季报营业总收入7.27亿元,归母净利润-0.0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11%;转债余额5.18亿元,目前价格为131.00元,转股溢价率为34.34%,剩余期限3.35年 [70]
航发动力(600893) - 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活动记录表
2025-04-28 07:46
业绩数据 - 2024年营收479亿元,同比增9.48%[1] - 2024年归母净利润8.60亿元,同比降39.48%[1] - 2024年毛利率10.06%,同比降0.54个百分点[3] 费用与收益 - 2024年研发费用9.95亿元,同比增4.42亿元[2] - 2024年财务费用4.57亿元,同比增2.06亿元[2] - 2024年投资收益1.64亿元,同比减2.42亿元[2] 其他要点 - 2024年AES100取得型号合格证[10] - 2024年11月子公司签超100亿采购合同[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