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动力(600482)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动力(600482)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
2025-04-03 10:45
业绩与分红 - 2024年实施年度利润分配和特别分红,派现超3亿[6] - 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16.96亿,回购注销股份[6] - 2024年底市值较2023年底同比增长近40%[8] 荣誉与评价 - 2024年连续五年获交易所信息披露A级评价[2] - 2024年连续四年获“董事会办公室最佳实践”[2] - 2024年连续两年获“董事会最佳实践”[2] - 获“2023年投资者关系管理最佳实践”等荣誉[2] 市场扩张与并购 - 2024年11月启动收购控股子公司小股权项目,2025年完成[3] 未来展望与策略 - 执行“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不构成承诺[12] - 提醒投资者注意未来发展不确定性风险[12] 其他 - 2018 - 2019年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增持股份19.64亿[6] - 连续七年发布ESG报告[9]
中国动力(600482)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第八届监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4-03 10:45
会议情况 - 公司第八届监事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25年4月3日召开[2] - 应出席监事5名,实际出席4名[2] - 表决同意4票,反对0票,弃权0票,结果通过[6][7] 资金安排 - 2025年计划临时补充流动资金不超398,554.25万元[2] - 子公司补充限额为募投项目建设资金50%[2] - 闲置募集资金使用期限不超12个月[2]
中国动力(600482)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4-03 10:45
资金计划 - 2025年计划补充公司及子公司流动资金不超398,554.25万元,子公司限额为募投项目建设资金50%,期限不超12个月[2] 会议情况 - 第八届董事会十一次会议于2025年4月3日召开,11名董事全出席,8名通讯表决[2] - 会议通知于2025年3月25日发出,由董事长主持,监事和高管列席[2] 议案表决 - 多项议案表决均为同意11票,反对0票,弃权0票[3][6][9][12] 人员安排 - 2025年4月8日起董事长李勇代行董事会秘书职责[11]
业内人士建言中国动力电池企业 加速海外“突围” 破解“内卷”问题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4-03 09:20
文章核心观点 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进入多维角力阶段,中国企业“内卷”挑战加剧,海外市场成为关键突破口,企业应加速海外“突围”,并以稳健供应链体系和灵活市场策略应对潜在风险 [1] 汽车产业“内卷”破解之法 - 汽车行业企业应从注重规模增长向注重规模和效益双提升转变,从应用技术创新向底层技术创新转变,从汽车产业向多产业融合转变,从单纯出售产品向提升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转变 [1]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现状 - 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86.6万辆,同比增长36%,增速较上年下滑2%;动力电池累计出口量为133.7GWh,占总出口量的67.8%,累计同比增长5% [2] - 内需增速放缓,产业链加速外拓,储能电池“卡位”海外,企业注重提升海外产业竞争力 [2] - 回收渠道不稳定、金属价格波动等影响后端企业经营信心,《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国家标准发布打破废料难回收困局,便于产业以回收利用促进全球化布局 [2] 海外市场挑战 - 欧美推动产业政策同时构筑贸易壁垒,要求中国企业提升合规应对能力并加速技术输出 [1] - 欧盟拟禁止当地废电池及黑粉出口,中国企业需考虑布局欧洲以外资源回收加工地 [2] - 美国升级对外政策构建本土化供应链体系,《通胀削减法案》限制含中国产电池组件车辆享受税收优惠,叠加最新对华动力电池关税形成双重市场准入壁垒,2024年本土产能规划达380GWh,中企在美项目受阻,市场增量由日韩企业主导 [2] 海外市场机遇 - 资源主导型地区如亚洲东南亚地区和南美洲吸引中国企业开发布局,可降低成本并打通拓展欧美市场战略通道 [1] - 东南亚制造业基础雄厚,宁德时代等电池厂已初步布局,到2035年企业销量将实现更大突破 [3] - 南美洲国家以矿产开发为主,政府推动产业本地化与价值链延伸,巴西、智利等国借力可再生能源政策红利和基建升级催生储能市场机遇 [3] 建议 -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依托亚洲东南亚地区和南美洲镍锂资源加速海外布局 [3] - 企业关注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产业链配套,聚焦电池技术升级与储能赛道拓展 [3]
研判2025!中国船舶制造行业政策汇总、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造船三大指标全面增长,行业智能化发展趋势明显[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4-02 02:00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船舶工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在政策支持下发展提速,2024年造船三大指标全面增长,行业呈现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趋势,市场竞争格局相对集中 [1][11][21] 船舶制造行业相关概述 - 船舶制造行业是现代综合性和军民结合的战略性产业,为多领域提供技术装备,是我国制造业重要组成部分 [3] - 船舶可按船体材料、航行区域、动力装置等多种方式分类 [3][4] -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推动船舶制造行业发展,促进智能化、绿色化 [4][6] 船舶制造行业产业链 - 智能船舶行业上游包括原材料供应和关键零部件与设备,中游是船舶制造行业,下游是军事和民用应用领域 [7] - 钢材因高强度和良好韧性被广泛用于船舶关键部位,我国钢材产量稳定增长保障船舶制造原材料供应 [9] 船舶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我国船舶工业保持稳定向好态势,造船完工量481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8%;新接订单量1130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8.8%;手持订单量2087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9.7%,新接订单量占全球总量74.1% [1][11] -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船舶制造工艺优化推动船舶工业发展,出口量不断提升,2023年完工出口船345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6%;承接出口船订单665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4.1%;手持出口船订单1301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6.7% [13] 船舶制造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竞争格局相对集中,头部企业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大型央企占据主导地位,第二梯队企业包括江苏扬子江集团有限公司等,第三梯队为中小企业 [15] -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上半年船舶造修及海洋工程业务营业收入344.46亿元,同比增长22.39% [17] - 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65亿元,同比增长10.1%;净利润66亿元,同比增长61.7% [18] 船舶制造行业发展趋势 - 绿色化是未来造船业发展方向,企业需加大环保技术投入,研发生产符合环保标准船舶 [21] - 智能化是船企转型升级必由之路,可引入先进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22] - 国际化是重要趋势,中国船舶企业需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争夺更多市场份额 [23]
中国动力(600482)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可转债转股结果暨股份变动公告
2025-04-01 10:19
可转债情况 - 2025年第一季度“动力定02”未发生转股[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动力定02”累计因转股减少11.96302亿元,形成5982.271万股,占比2.7687%,考虑“动力定01”累计转股占比4.2617%[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动力定02”剩余余额3.03698亿元,占发行总量14.1749%[4] 可转债发行与条款 - 2019年12月30日,公司获核准非公开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15亿元[5][6] - 2020年9月9日,“动力定02”完成登记,发行1500万张,总额15亿元,期限6年[7] - “动力定02”转股期为2021年3月9日至2026年9月8日,最新转股价格19.88元/股[8] 股本变动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因定向可转债转股致股本变动,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和总股本均为22.52762816亿股,无变化[17]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为所属子公司提供担保的进展情况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3-31 18:09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为全资子公司海王核能新增3000万元担保,担保余额3000万元且有反担保,该事项在决策审议通过的担保额度范围内,担保合理必要,公司无逾期对外担保情况 [1][4] 担保情况概述 - 公司2024年4月25日和6月24日分别召开会议,同意按实际生产经营情况以累计不超24.51亿元对外提供融资及非融资事项担保,有效期至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召开日 [2] - 2024年6月13日,子公司风帆公司计划为全资子公司风帆储能出具不超4126万元保函 [2] 被担保人基本情况 - 海王核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201063335774147,2015年6月29日成立,注册地湖北武汉,法定代表人吴鹏炜,注册资本1.16亿元 [3] - 主营业务包括核电、火电和特种装备开发等,主要业务为核仪器相关及核电系统设计等 [3] - 公司持有海王核能100%股权 [3] 新增担保进展情况 - 2025年3月,公司为海王核能提供3000万元担保,海王核能提供反担保,新增担保在决策审议通过的担保额度范围内 [4] 担保协议主要内容 - 新增担保因海王核能生产经营需要,已按法定程序签署担保协议,担保方式为按出资比例承担连带责任保证,担保期限与债权人协商确定 [4] 担保的合理性及必要性 - 新增担保为满足子公司日常经营及业务拓展,公司对被担保方有控制权,被担保人生产经营正常、资信良好,担保风险可控,不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不影响公司正常运作和业务发展 [4] 董事会意见 - 担保事项经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和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新增担保在额度范围内,无需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批准 [4] 累计对外担保数量及逾期担保的数量 - 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对外担保总额1.92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0.40% [4] - 公司为子公司提供担保1.62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0.34%;下属子公司为其子公司提供担保0.30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0.06% [4] - 公司未对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人提供担保,无逾期对外担保情况 [4]
中国动力(600482)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为所属子公司提供担保的进展情况公告
2025-03-31 11:45
担保情况 - 公司为海王核能新增担保3000万元,余额3000万元[3] - 2024年度对外担保额度累计不超245113.15万元[3] - 2024年风帆公司计划为风帆储能出具保函不超4126万元[4] - 截至披露日,对外担保总额1.92亿元,占净资产0.40%[13] 海王核能情况 - 注册资本11636万元,公司持股100%[6] - 2023年末资产59984.48万元,负债2927.62万元,净资产57056.86万元[7] - 2024年9月末资产63256.38万元,负债6542.27万元,净资产56714.11万元[7] - 最近一期经审计资产负债率4.88%[8]
中国动力(600482)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归还暂时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募集资金的公告
2025-03-25 08:00
资金使用 - 2024年3月25日公司同意用不超398,554.25万元闲置募集资金补流,期限不超12个月[1] - 截至2025年3月24日,公司及子公司已归还前期补流募集资金[1]
中国动力深海科技&AIDC产业解读及经营近况交流
2025-03-23 15:0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深海科技、AIDC、造船业 - **公司**:中国动力、合材重工、风帆公司、上海科技、中国船舶、重工、海防、海防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国家重视深海科技的原因 - 国家将深海矿产开发视为新方向,以应对关键金属和新能源电池原料进口依赖及稀土战略储备需求,深海资源潜力大且多在公海,成本低[1][2] - AI和机器人技术发展使采矿机器人探矿、采矿、选矿经济可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稀有金属价格上涨增加开采经济价值[1][2] - 是中央应对美国301调查对我国造船业影响的对冲措施,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造船国,开辟深海资源开发新赛道是战略选择[2][3] 中国动力在深海科技方面的优势 - 有雄厚造船产业基础和丰富科考船建造经验,如“梦想号”,还有防务装备技术如潜艇技术可用于深海开发[1][4] - 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上的应用,使采矿机器人探矿、采矿、选矿成为可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1][4] - 在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等装备制造上有很强竞争力,可用于能源和贵金属开采后的运输和储存[4] - 具备成熟的小型局域网电力系统经验,能为孤网运行提供可靠支持[4] - 涉足高性能电池产业,为水下机器人提供核心动力支持,如“蛟龙号”和“奋斗者号”的高性能电池[1][7] 深海科技发展带来的市场机会 - 矿产探索与开采,包括镍、钴、铜等稀有贵金属,市场潜力大[1][6] - 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带动相关设备制造业发展[1][6] - 科研投入,促进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发展[6] - 国防与领土安全,涉及水下通讯、潜艇及资源维护等领域,提升国防能力[6] - 动力需求,探测设备和浮式生产装置需要可靠动力系统支持,中国动力有优势[6] - 高性能电池,水下机器人广泛应用需要高性能电池作为核心动力源,是重要增长点[1][6] 公司在AIDC产业的业务布局及进展 - 合材重工两兆瓦高速柴油发电机组适合IDC应急电源领域,约半年可取得相关证书,正在探索租赁或回收租赁等商业模式[9] - 风帆品牌工业铅酸电池为数据中心提供应急供电,已获三大运营商大量采购[2][9][10] 集团未来发展方向 - 围绕国家深海科技战略,推进“智领深蓝”计划,通过智慧技术引领深海发展,各上市公司根据自身主业拓展,围绕产业链布局[2][12] 集团船舶发动机交付情况 - 2024年柴油机业务收入规模约200亿元,低速大排量机占比约90%,整体毛利率约20%,双氧料订单占比不到一半,价格上涨对收入和利润率有积极影响[13] - 2025年一季度交付订单价格较去年更高,利润率继续增长,订单主要来自22年底或23年初[13][14] 风帆公司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 传统业务增长预期不佳,新能源产业发展冲击铅酸电池业务,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业绩[15] - 计划在锂离子电池等新领域扩展应用,如基站空调、储能电池等,IDC机房业务将随AI和数据中心需求扩大成为新增长点[15] 集团高速机产能利用情况 - 合材公司高速机产能约一千多台,产能利用率仅为百分之三四十,以军品为主,兼接民品订单导致产能利用率偏低[16] 中国动力少数股东权益销售进展及后续计划 - 16%的少数股东权益销售项目正常推进,审计评估现场工作结束,预计评估备案本月或下月初完成,四月中下旬完成相关审批,若顺利六月份完成资产交割[17] - 中国船舶32%的股权回收在项目完成后,与中国重工吸收合并后再探讨实施方案[17] 集团发动机后市场服务网络布局进展 - 目前规模较小,到27年前由瓦锡兰负责维保工作,服务网点建设有限[18] - 规划全球建二十多个服务网点,27年前完成建设,维保协议到期后具备全面服务能力,将成新增长点[18] 公司全球服务网点布局战略部署 - “1+8+20”全球网络布局,“1”以上海为中心,“8”包括汉堡、韩国福斯、新加坡等主要港口服务站,“20”是与第三方合作的外部服务商,服务团队预计一两百人[19] - 目前因经营协议限制,每年业务规模约10亿元,预计2027年后业务量超百亿元,瓦锡兰低速机全球服务收入超百亿元,毛利率接近50%[19] 301调查对造船业及企业盈利的影响 - 可能对船东公司产生较大冲击,船东可能调整认定标准,选择韩国或日本制造的船舶,长期影响造船业[20] - 短期内中国船厂订单量能满足三年以上生产需求,但近期订单成交量有所观望[20] - 中国具备劳动力充裕、成本优势等天然竞争优势,短期内有明显竞争优势,格局转移需较长时间[21] 一季度短期订单情况 - 一季度短期订单价格较去年有所增长,具体情况将在一季报中详细说明[2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上海科技主要从事船舶动力系统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发电技术和动力传动装置,涉足水下机器人领域,为“蛟龙号”和“奋斗者号”提供高性能电池[6][7] - 水下机器人设备中,中国动力主要负责电池,水下环境对电池要求高,特种电池成本高、结构与常规不同,价格不能以常规标准衡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