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海家化(600315)
icon
搜索文档
力度全国最大 上海以真金白银、服务体系、AI优势全力支持——打响“上海制造”化妆品领域品牌
解放日报· 2025-09-25 01:53
政策支持措施 - 上海发布全国支持力度最大的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举措 明确鼓励技术创新并升级服务体系 [1] - 对成功纳入国家目录的注册和备案新原料分别给予每项最高200万元和最高50万元资金扶持 [1] - 支持力度几乎是其他地区的两倍 将激发企业深度创新动力 [1] - 加快研发范式转型 通过人工智能和多组学深度融合推动类器官及3D皮肤模型革新 [2] - 提供算力券 模型券 语料券等AI资源支持 [2] - 对研发生产医疗器械的化妆品企业提供监管部门提前支持和政策指导 [3] - 加强产业载体建设 2023年至2025年新增3000万平方米智造空间 [3] - 鼓励电商平台为上海美妆品牌造势 每个项目支持金额最高达3000万元 [3] 技术创新突破 - 化妆品新原料备案需要一年半至三年时间 企业需付出极大研发和时间成本 [1] - 利用AI解决方案解决精油提取中的均一性难题 [2] - 荣秀盛生借助上海AI创新优势 两天内进入国内美妆上市公司采购商名录 实现国产替代 [2] - 优时颜启动医美围手术期敷料产品二类械申报 监管部门跨前指导确保企业少走弯路 [3] 产业载体升级 - 化妆品企业成为工业上楼积极分子 突破土地混合利用和容积率限制 [3] - 上海澄穆在宝山建设12层垂直工厂 其中7至9层打通成为化妆品包裹技术沉降测试场 [3] - 上海橘宜集团从委托加工转为收购松江工厂 实现产能自主可控 [3] 行业地位与影响 - 上海化妆品产业在全国占据高端身位 凭借制度开放性与全球资源整合能力 [4] - 胡润2025中国彩妆品牌TOP50中上海以17个品牌位居第一 广州杭州位列第二第三 [4] - 行业拥有上美股份 上海家化等上市公司 林清轩等拟赴港IPO [4]
美容护理行业25H1业绩回顾:美容护理业绩分化,新消费逆势双击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23 11:45
行业投资评级 - 美容护理行业评级为"看好" [2] 核心观点 - 25H1化妆品需求端稳健增长 化妆品社零增速2.9% 扭转2024年下滑1.1%的颓势 [5] - 国货品牌市占率持续提升 头部品牌与国际品牌平分秋色 [5] - 化妆品板块重点公司营收增速中枢约8% 业绩分化明显 [5] - 医美板块受宏观因素影响复苏尚需时日 爱美客25H1营收同比下滑21.6% [5][42] 行业整体表现 - 25H1化妆品社零增速2.9% 预计25H2增长提速 [6][8] - 2024年中国护肤品市场规模2712亿元 同比下滑3.7% [10] - 护肤品市场前十榜单国货占5席 合计市占率16.6% [10] - 2024年彩妆市场规模620亿元 同比微增0.4% [10] - 彩妆市场国货占据5席 合计市占率17.2% [10] - 珀莱雅品牌市占率超过4% 位列第三 [10] - 25年618大促国货品牌领跑主流平台榜单 [13][14] 化妆品板块业绩 - 上美股份25H1营收41.1亿元(+17.3%) 净利润5.2亿元(+30.6%) [5][20] - 珀莱雅25H1营收53.6亿元(+7.2%) 净利润8.0亿元(+13.8%) [5][20] - 水羊股份25H1营收25.0亿元(+9.0%) 净利润1.23亿元(+16.5%) [5][21] - 丸美股份25H1营收17.7亿元(+30.8%) 净利润1.9亿元(+5.2%) [5][21] - 毛戈平25H1营收25.9亿元(+31.3%) 净利润6.7亿元(+36.1%) [5][23] - 巨子生物25H1营收31.1亿元(+22.5%) 净利润11.8亿元(+20.2%) [5][23] - 上海家化25H1营收34.8亿元(+4.7%) 净利润2.7亿元(+11.7%) [24] - 贝泰妮25H1营收23.7亿元(-15.4%) 净利润2.5亿元(-49.0%) [24] - 华熙生物25H1营收22.6亿元(-19.6%) 净利润2.2亿元(-35.4%) [25] 个护板块业绩 - 若羽臣25H1营收13.2亿元(+67.6%) 净利润0.7亿元(+85.6%) [5][26] - 润本股份25H1营收9.0亿元(+20.3%) 净利润1.9亿元(+4.2%) [5][25] - 绽家品牌营收4.44亿元(+157.11%) 毛利率66.50% [5][26] 医美板块业绩 - 爱美客25H1营收13.0亿元(-21.6%) 净利润7.9亿元(-29.6%) [5][42] - 朗姿股份25H1营收27.9亿元(-4.3%) 净利润2.7亿元(+64.1%) [5][42] - 朗姿股份医美营收13.33亿元(-6.1%) 占比47.8% 毛利率54.54% [5][42] - 华东医药25H1营收同比增3.4% [42] - 昊海生科25H1营收同比下滑7.1% [42] - 四环医药25H1净利润同比增长407.0% [42] 财务指标分析 - 珀莱雅毛利率上升3.6pct至73.4% 净利率上升0.9pct至15.4% [30][32] - 水羊股份毛利率上升3.1pct至64.6% 净利率上升0.2pct至4.9% [30][32] - 上海家化毛利率上升2.2pct至63.4% 净利率上升0.5pct至7.6% [30][32] - 巨子生物毛利率81.7% 净利率38.0% [30][32] - 上美股份毛利率75.5% 净利率13.5% [30][32] - 毛戈平毛利率84.2% 净利率25.9% [30][32] - 销售费用率普遍上升 珀莱雅上升2.8pct至49.6% [34] - 存货周转率整体稳健 珀莱雅上升0.3次至2.2次 [38] 投资建议 - 推荐品牌矩阵完善公司:上美股份 珀莱雅 上海家化 [5][57] - 推荐享受抖音流量红利公司:丸美生物 水羊生物 [5][57] - 推荐细分赛道龙头:毛戈平 巨子生物 [5][57] - 推荐高性价比公司:润本股份 福瑞达 [5][57] - 推荐母婴板块:圣贝拉 孩子王 [5][57] - 医美推荐爱美客 建议关注朗姿股份 [5][57] - 电商代运营推荐若羽臣 [5][57]
重用“明星”,狠抓“渠道”:美妆品牌“不强则死”?
虎嗅· 2025-09-23 06:13
行业整体格局 - 国产美妆护肤企业2025年上半年整体格局相对稳定 珀莱雅和上美股份占据行业第一和第二位置 巨子生物利润保持领先[1] - 华熙生物 福瑞达 贝泰妮等老牌企业业绩承压 尚未从动荡中脱身[1] - 细微业绩变动反映行业变化和势力角逐信号 包括单品牌天花板显现和高端化趋势[2] 公司营收表现 - 珀莱雅营收53.62亿元 同比增长7.21%[3] - 上美股份营收41.08亿元 同比增长17.30%[3] - 上海家化营收34.78亿元 同比增长4.75%[3] - 巨子生物营收31.13亿元 同比增长22.50%[3] - 毛戈平营收25.88亿元 同比增长31.30%[3] - 水羊股份营收25.00亿元 同比增长9.02%[4] - 贝泰妮营收23.72亿元 同比下降15.43%[4] - 华熙生物营收22.61亿元 同比下降19.57%[4] - 逸仙电商营收19.20亿元 同比增长22.40%[4] - 福瑞达营收17.90亿元 同比下降7.05%[4] - 丸美生物营收17.69亿元 同比增长30.83%[4] - 敷尔佳营收8.63亿元 同比下降8.15%[4] 公司利润表现 - 巨子生物利润11.82亿元 同比增长20.60%[5] - 珀莱雅利润7.99亿元 同比增长13.80%[5] - 毛戈平利润6.70亿元 同比增长36.10%[5] - 上美股份利润5.56亿元 同比增长34.70%[5] - 上海家化利润2.66亿元 同比增长11.66%[5] - 贝泰妮利润2.47亿元 同比下降49.01%[5] - 敷尔佳利润2.30亿元 同比下降32.54%[5] - 华熙生物利润2.21亿元 同比下降35.38%[5] - 丸美生物利润1.86亿元 同比增长5.21%[6] - 福瑞达利润1.53亿元 同比下降17.31%[6] - 水羊股份利润1.23亿元 同比增长16.54%[6] - 逸仙电商亏损0.25亿元 亏损收窄[6] 头部企业战略调整 - 珀莱雅主品牌营收39.79亿元 同比下降0.08% 显示单品牌在国内市场接近百亿天花板[10][12] - 珀莱雅推出"双十战略" 目标未来10年进入全球化妆品行业前10 引入国际护肤行业背景高管 独家投资花知晓 重点布局海外市场[12] - 上美股份围绕6大品类进行高端 中高端 大众三个市场定位的多品牌布阵 推出聚光白和NAN beauty 筹备彩妆品牌单彩[14][15][16] - 上美股份子品牌newpage一页营收3.97亿元 同比增长146.50% 但主品牌韩束仍占81.40%营收[18] 高端化与多品类拓展 - 毛戈平核心彩妆业务营收14.22亿元 同比增长31.1% 奢华鱼子气垫和光感柔纱凝颜粉饼零售额均超2亿元[20] - 毛戈平拓展高端护肤和香氛香水业务 护肤营收10.87亿元 香氛营收0.11亿元[24] - 毛戈平寻求投资收购机会 瞄准高端定位品牌[22] 老牌企业内部调整 - 华熙生物总裁赵燕回归一线 重点梳理品牌定位和革新组织体系 润百颜聚焦修护 夸迪聚焦细胞级抗衰 米蓓尔专注细胞级修护 BM肌活专注细胞级免疫[25] - 华熙生物原料业务营收6.26亿元 同比下降0.58% 医疗终端业务营收6.73亿元 同比下降9.44% 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营收9.12亿元 同比下降33.90%[27] - 上海家化完成定方向 明治理 提士气 清包袱四大核心任务 六神发力户外 玉泽升级皮肤屏障修护系列[28][29] 成分研发与产品创新 - 华熙生物研发费用2.31亿元 同比增长15.25% 贝泰妮研发费用1.19亿元 同比下降8.69% 上美股份研发费用1.03亿元 同比增长31.70%[37] - 麦角硫因因超强抗氧化能力受到行业关注 应用于护肤品和口服美容产品 雅诗兰黛 修丽可 倩碧等品牌已添加该成分[39] - 巨子生物将重组胶原蛋白研究延伸至增发护发和美白领域 华熙生物取得4项国产特殊化妆品许可证 包括润熙泉雪韵美白祛斑面霜[42] - 丸美生物凭借眼部抗衰领域口碑 丸美品牌营收同比增长34.36%[44] - 巨子生物推出可复美重组胶原蛋白肌御修护次抛精华液2.0 添加重组IV型胶原蛋白 可丽金升级胶原大膜王至3.0版本[46][47] 营销与渠道策略 - 品牌力重回企业关注重点 明星营销成为重点动作 珀莱雅官宣刘亦菲 易烊千玺 宋佳为代言人 引入果小作为CMO[51] - 薇诺娜官宣魏大勋 杨天真 蒋欣 张康乐为代言人 丸美官宣杨紫为全球品牌代言人 六神签约肖战[52][53] - 品牌从依靠头部达人转向KOC种草带货 采用"厦门帮"和"郑州帮"打法[57] - 企业着力搭建线上+线下 公域+私域 国内+海外渠道网络 水羊股份构建"水羊潮妆"和"水羊直供"私域平台 贝泰妮采用OMO深度私域运营模式[58][59] - 毛戈平全国专柜配备超3100名美妆顾问 注重线下体验感[60]
美容护理行业今日跌1.36%,主力资金净流出2.23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10:24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9月22日上涨0.22% [1] - 申万行业中11个行业上涨 电子行业涨幅3.71%居首 计算机行业涨幅1.70%居次 [1] - 社会服务行业下跌2.04% 美容护理行业下跌1.36% [1] 资金流向概况 - 两市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出188.92亿元 [1] - 4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 电子行业净流入93.57亿元 计算机行业净流入20.81亿元 [1] - 27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 电力设备行业净流出46.62亿元 医药生物行业净流出33.71亿元 [1] 美容护理行业表现 - 行业整体下跌1.36% 主力资金净流出2.23亿元 [2] - 行业29只个股中8只上涨 21只下跌 [2] - 5只个股资金净流入 水羊股份净流入1306.72万元居首 润本股份净流入487.89万元 锦盛新材净流入244.14万元 [2][3] 美容护理个股资金流出 - 7只个股资金净流出超千万元 [2] - 爱美客净流出7358.01万元居首 珀莱雅净流出2711.53万元 青岛金王净流出2411.88万元 [2] - 华熙生物净流出1736.37万元 拉芳家化净流出1528.83万元 福瑞达净流出1314.50万元 上海家化净流出1127.86万元 [2]
研判2025!中国爽身粉产业链、发展背景、销售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成分安全成为消费者的首要关切点[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22 01:24
行业概述 - 爽身粉是一种以吸收汗液、减少皮肤摩擦、保持皮肤干爽为核心功能的日用护理产品 主要用于缓解皮肤潮湿引发的黏腻感或预防皮肤褶皱处因摩擦和汗液积聚导致的发红、瘙痒甚至糜烂[1] - 爽身粉最初以婴儿护理为主要场景 后来逐渐扩展到成人日常护理领域如夏季止汗、运动后干爽护理等[2] - 按适用人群可分为婴儿爽身粉和成人爽身粉两大类 按核心成分可分为滑石粉、玉米粉、珍珠粉和其他天然成分爽身粉 按产品形态可分为粉状、固体和液体爽身粉[2] 市场规模 - 2022年我国爽身粉销售额达4.82亿元 同比增长1.69%[4] - 2023年销售额降至4.67亿元 同比减少3.01% 主要受人口出生率持续下滑、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消费者信心不足等因素影响[4] - 2024年销售额降至4.56亿元 同比减少2.40% 降幅有所放缓[4] 消费者结构 - 婴幼儿(0-3岁)仍然是核心消费群体 占50% 家长们是主要购买决策者 对产品安全性有极致要求[5] - 成年人(18-55岁)已成为主力军 占比约32% 主要关注运动后、日常办公等场景的舒爽体验 注重产品使用感和时尚感[5] - 老年人(55岁以上)占比约10% 更多关注产品的功能性如抑菌、防褥疮等特殊护理功能[5] - 成分安全成为消费者首要关切点 占比超70% "无滑石粉"几乎成为选购产品的硬性标准[5] 政策环境 -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推进 行业监管日益严格 相关部门出台《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对成分、生产标准提出更高要求[5] - 政策倒逼企业进行质量升级 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 提升行业整体质量水平[5] 社会背景 - 2024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达954万人 同比增长5.8% 人口出生率增至6.77‰ 出口人口增加为行业发展带来增长空间[6] - 消费者对成分安全性的关注促使行业转向更安全的天然成分如玉米淀粉、竹炭粉等 无滑石、无香料的配方更受欢迎[6] - 添加保湿、舒缓等护肤成分的多功能爽身粉将提升产品价值 满足消费者更高需求[6] 竞争格局 - 行业内参与者众多 包括贝亲、强生婴儿、喜多等国际知名品牌和红色小象、松达、哈罗闪、启初、六神、戴可思、好孩子等国内知名品牌以及众多中小型品牌和区域性品牌[8] - 强生婴儿在中国爽身粉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在中高端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8] - 贝亲在中国婴儿爽身粉市场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产品线强调温和无刺激与精细化配方设计 定价策略偏向中高端[8] - 红色小象爽身粉以天然成分和温和配方为卖点 在电商平台和线下母婴店均有销售 市场份额不断提升[8] 重点企业 - 上美股份2024年营业总收入达67.93亿元 毛利润51.09亿元 毛利率为75.22% 旗下红色小象婴儿玉米爽身粉精选优质玉米淀粉&改性玉米淀粉经多次研磨 粉质细柔和 不易结块[9] - 上海家化2024年营业总收入完成56.79亿元 毛利润32.71亿元 毛利率为57.60% 旗下六神爽身粉采用天然成分 融合薄荷脑、冰片等植物精粹 粉质细腻亲肤 能迅速吸收多余汗液[10] 发展趋势 - 消费者将更加青睐含有天然成分的爽身粉如玉米淀粉、燕麦粉等 这些成分无刺激、无添加剂 符合安全产品需求[10] - 爽身粉将融入更多功能性成分如抗炎、保湿、防晒等 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10] - 行业将朝着更加细分化方向发展 针对不同年龄层、不同肤质以及不同使用场景推出定制化产品如婴儿专用、运动型、敏感肌肤专用、香味系列等[10]
化妆品医美行业周报:双11大促预计国货持续高增,建议布局强阿尔法标的-20250921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21 14:12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化妆品医美行业 [2] 核心观点 - 双11大促预计国货持续高增长 建议布局强阿尔法标的 [3][9] - 国货品牌通过推新和合作超头部主播备战双11 上美股份推出Nan Beauty等新品牌完善矩阵 珀莱雅迭代高单价能量系列2.0版本 [3][9] - 淘系超头部主播李佳琦双11进入机制洽谈阶段 预计毛戈平、上美等国货高增长标的将通过诚意机制合作 实现大促销售高增长 [3][9] 行业表现 - 2025年9月12日至9月19日期间 申万美容护理指数下滑2.5% 表现弱于市场 [3][4] - 申万化妆品指数下滑2.6% 弱于申万A指2.5个百分点 [3][4] - 申万个护用品指数下滑0.6% 弱于申万A指数0.5个百分点 [3][4] - 个股表现前三:毛戈平(+10.0%) 倍加洁(+6.2%) 上美股份(+4.5%) [6] - 个股表现后三:拉芳家化(-10.4%) 洁雅股份(-8.0%) 华业香料(-6.6%) [6] 重点公司分析 - 水羊股份形成"自有品牌+CP代理品牌"双业务格局 2021-2024年营收稳定在40-50亿元区间 [3][10] - 2024年水羊股份毛利率63.01% 较2021年提升10.94个百分点 自营渠道毛利率达67.82% [3][10] - 高端品牌线形成"EDB+PA+RV"三角矩阵 2023年EDB全球GMV破10亿元 PA中国区营收2024年增超700% [3][11] - 线上抖音营收占比40.77%(2024年) 自营渠道占比72.65% [3][11] - 研发体系支撑10余种独有原料技术 2024年授权发明专利27项 [3][11] - 预计水羊股份25-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8/3.31/3.98亿元 同比增长134.9%/28.1%/20.2% [3][14] 行业数据 电商GMV数据 - 2025年8月上美股份抖音+淘系GMV10.4亿元 同比增长70% 1-8月累计66.0亿元 同比增长22% [15] - 珀莱雅8月GMV6.8亿元 同比增长9% 1-8月累计72.5亿元 同比增长5% [15] - 丸美生物8月GMV2.8亿元 同比增长33% 1-8月累计25.3亿元 同比增长45% [15] - 毛戈平8月GMV2.8亿元 同比增长79% 1-8月累计20.2亿元 同比增长29% [15] - 巨子生物8月GMV2.5亿元 同比下滑8% 1-8月累计31.3亿元 同比增长31% [15] 社零数据 - 2025年1-8月限额以上化妆品类零售额合计2915亿元 同比增长3.3% [18] - 2025年8月单月化妆品零售额349亿元 同比增长5.1% [18][21] 行业动态 国际会议表现 - 2025年9月IFSCC国际化妆品科学大会 中国美妆企业表现亮眼 [3][22] - Poster(海报展示)入选224份 居全球第一 Podium(学术演讲)15份 仅次于法国 [3][22] - 珀莱雅获"IFSCC 2025十大基础研究奖" 百雀羚三度斩获"IFSCC青年科学家论文奖" [3][22] - 中国企业占IFSCC全球赞助商7成以上 中国获得2032年IFSCC大会主办权 [3][22][24] 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护肤品市场规模2712亿元 同比下滑3.7% [27][28] - 公司口径市占率前十中国货占5席 合计市占率16.6% 较2023年提升 [27] - 品牌口径珀莱雅市占率4.7% 力压雅诗兰黛成为榜三 [28] - 2024年中国彩妆市场规模620亿元 同比增长0.4% [30][31] - 彩妆公司市占率前十中国货占5席 合计市占率17.2% [30] 机构持仓 - 2024Q4巨子生物持股总市值20.5亿元(-4%) 持股总量4443万股(-5%) [35][36] - 爱美客持股总市值19.0亿元(-30%) 持股总量1040万股(-9%) [35][36] - 珀莱雅持股总市值4.4亿元(-72%) 持股总量514万股(-64%) [35][36] - 丸美生物持股总市值3.1亿元(+8355%) 持股总量968万股(+7451%) [35][36] 投资建议 化妆品板块 - 推荐品牌矩阵完善、GMV高增长、PE倍数相对较低的上美股份、珀莱雅、上海家化 [3] - 推荐享受抖音流量红利、多品牌接力增长的丸美生物、水羊生物 [3] - 推荐把握细分赛道强心智的毛戈平、巨子生物 [3] - 推荐高性价比消费逻辑的润本股份、福瑞达 [3] - 母婴板块推荐圣贝拉、孩子王 [3] 医美板块 - 推荐研发拿证壁垒高、盈利能力强的上游环节公司 重点看好大单品驱动的爱美客 [3] 电商代运营+自有品牌 - 推荐若羽臣 建议关注南极电商 [3]
上海出台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政 多维度发力助推“沪妆”走向世界
证券日报网· 2025-09-19 13:45
政策支持 - 上海市政府将化妆品产业列为六大重点产业之一 通过科技赋能 数智驱动 监管提效推动产业发展 [1] - 政策推动企业拓品种 提品质 创品牌 加强技术创新和新赛道布局 打造兼具文化内涵与科技魅力的国货潮品 [2] - 政策从原料研发 品牌打造到生态优化全面发力 推动产业向创新高地转型 加速本土品牌全球化进程 [3] 行业现状 - 国货品牌在TOP50中占据22个数量优势 但零售总额仅占品牌TOP50总额的39.98% [2] - 中国企业平均销售规模41.16亿元 低于美国56.19亿元和法国52.2亿元的水平 [2] - 上海奉贤区东方美谷化妆品产业规模近千亿元 集聚上海市超三分之一化妆品企业 [4] 企业举措 - 上海家化将佰草集打造成文化出海标杆 2008年登陆法国丝芙兰全球旗舰店 并入驻多个欧洲国家 [2] - 上美股份总投资3亿元建设智慧工厂 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 拥有每日200万瓶产能和全流程AI智能化生产体系 [3] - 奉贤海关推进智关强国行动 优化检验流程 提供全链条通关支持 [4] 发展成果 - 奉贤区上半年实现化妆品进出口总值9.05亿元 同比增长7.18% [4] - 上海化妆品走向世界具备产业集群 研发创新 国际资源三大优势 [4] - 政策为本地化妆品产业注入强劲动能 积极影响贯穿产业链全环节 [3]
化妆品板块9月18日跌2.24%,拉芳家化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3.85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18 08:59
化妆品板块市场表现 - 9月18日化妆品板块整体下跌2.24%,领跌个股为拉芳家化(收盘价25.75元,跌幅6.74%)[1]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3.85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入2148.69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3.63亿元[1] - 上证指数下跌1.15%至3831.66点,深证成指下跌1.06%至13075.66点[1] 个股涨跌及成交情况 - 跌幅前列个股包括水羊股份(跌3.65%至21.41元)、上海家化(跌3.51%至26.41元)、嘉亨家化(跌3.22%至28.55元)[1] - 成交额最高为青岛金王(3.13亿元),最低为锦盛新材(6807.89万元)[1] - 贝泰妮成交额达2.91亿元且股价下跌2.55%至47.46元[1] 资金流向分布 - 嘉亨家化获主力资金净流入707.77万元(占比5.18%),丸美生物主力净流入560.60万元(占比4.86%)[2] - 福瑞达主力资金净流出2048.22万元(占比-18.37%),华业香料主力净流出1220.26万元(占比-13.33%)[2] - 散户资金显著流入拉芳家化(2178.40万元,占比8.27%)和福瑞达(1356.29万元,占比12.17%)[2]
上海家化布局合成生物学创新研发中心,未来希望实现商业转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06:08
公司战略布局 - 上海家化成立创新研发中心-合成生物 聚焦合成生物学 颠覆式创新和商业价值转化三大方向 [1] - 研发中心转型从产品端转向原料端和美妆科技端 被视为公司研发中心的第二次飞跃 [1] 研发重点方向 - 合成生物创新研发中心将重点聚焦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技术突破 [1] - 研发中心致力于颠覆式创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1] - 注重商业价值转化 推动研发成果的产业化落地 [1] 管理层观点 - 首席研发官贾海东认为该中心成立标志着公司研发战略的重大升级 [1] - 公司通过布局原料端强化产业链上游技术掌控力 [1]
专访上海家化首席研发官贾海东:重押“中国成分”与合成生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06:08
公司研发战略 - 公司首席研发官于2020年加入后重新梳理研发战略 重点押注中国特色植物和合成生物技术两大方向 [1] - 研发体系分为基础研究 产品开发和项目支持三大板块 涵盖原料开发到产品质量全流程管控 [3] - 基础研究围绕中医中草药 医研共创 细胞生物 安全功效 合成生物和AI技术六大平台构建核心竞争力 [3] 中国特色植物开发 - 2024年以来有5款新原料获国家药监局备案 包括金耳 青钱柳 神经酸 环二肽-1和醋醅醋卤提取物 [1] - 建立中医药外用美容方剂数据库 通过AI网络药理学解析多成分多靶点复杂系统 [4] - 青蒿提取物研究发现10个关键成分 包括猫眼草酚和蔓荆子黄素 可有效缓解皮肤干痒红问题 [5] - 青蒿活性物已应用于玉泽油敏霜和干敏霜产品 其提取物对靶点TSLP抑制率达47% [6][7] - 2024年11月与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所共建青蒿及中国特色植物皮肤健康联合实验室 [7] 合成生物技术布局 - 2025年3月成立合成生物创新研发中心 聚焦合成生物学 颠覆式创新和商业价值转化三大方向 [9] - 合成生物技术通过基因编辑和微生物改造工程 实现美妆原料模块化生产并缩短研发周期 [10] - 目标使该中心在2027年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并实现商业变现 [10] AI技术应用 - 借助AI网络药理学搭建垂类模型 赋能特色植物研究创新 [4][11] - 与旷视科技合作开发AI肌肤检测程序 基于千万国人脸数据建立多维度肌肤分析系统 [11] - 首次在产品包装设计中引入AIGC技术进行设计共创 [11] 财务与研发投入 - 2025年上半年营收34.78亿元 同比增长4.75% 归母净利润2.66亿元 同比增长11.66% [1]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6% 2024年研发投入1.79亿元占总营收3.16% [1][11] - 2020-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1.51亿元 1.73亿元 1.78亿元 1.70亿元和1.79亿元 占总营收比例从2.15%提升至3.16% [11] - 2024年研发是公司唯一加大投资的中后台部门 投入集中在研发体系 医研共创和产品创新三大核心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