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龙美味(09985)

搜索文档
华鑫证券:维持卫龙美味(09985)“买入”评级 未来业绩有望快速增长
智通财经网· 2025-09-24 02:40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为国内辣味零食行业龙头 2001年成立 以辣条起家 2024年营收达62.66亿元[2] - 拥有两大核心单品 辣条和魔芋爽 其中蔬菜制品(魔芋为主)首次超越辣条成为第一增长曲线[2] - 辣条市占率28%位居行业第一 魔芋制品市占率56%位居行业第一[3] 行业分析与增长前景 - 2024年中国辣味零食行业规模达2284亿元 过去7年复合增长率达9% 以近2倍优势领跑休食大盘[3] - 辣条2024年市场规模为615亿元 行业步入成熟期 增速放缓 口味创新成为核心驱动[3] - 魔芋休食2025年行业规模约164亿元 仍处红利期 中期规模预计达342亿元 存在翻倍空间[3] - 中国魔芋人均消费仅为日本的15% 产品形态具高延展性 下游多场景渗透空间巨大[3] 产品与供应链优势 - 调味面制品通过提价保障毛利空间 中期有望修复至40亿元体量[4] - 魔芋制品需求旺盛 供应链前端布局有效平抑原料成本上涨 中期向上看百亿空间[4] - 上游魔芋种植面积萎缩导致原料价格高企 抬高行业进入壁垒 进一步利好龙头跑马圈地[3] 渠道拓展与品牌建设 - 传统渠道根基深厚 单商体量优势明显 2023年开始布局零食量贩渠道[4] - 凭借品牌效应与产品力补齐渠道后发短板 山姆/抖音等高势能渠道渗透率持续提升[4] - 品牌通过产线升级打造安全可靠形象 形成品牌与品类的强绑定效应[4]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57/0.68/0.78元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1/17/15倍[1] - 新兴渠道拓展叠加品类红利释放增长动能 规模效应推动降本增效 业绩有望维持高速增长[4]
富时罗素指数调整即将生效!多只强势股引领增长新周期(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 2025-09-19 07:48
富时罗素指数调整名单 - 富时罗素9月份半年度调整名单更新 赤峰黄金和老铺黄金获纳入富时中国大盘股指数 顺丰同城、速腾聚创、第四范式、和誉-B等11只港股获纳入富时中国小盘股指数 调整于9月19日收盘后生效[1] - 富时全球股票指数系列根据自由流通市值将成分股分为四大市值层级 包括大盘股、中盘股、小盘股及微盘股[1] - 富时罗素作为全球指数行业领导者 全球约20万亿美元资产以其指数为基准[1] 大盘股调整情况 - 富时中国大盘股纳入9只港股 赤峰黄金和老铺黄金为首次纳入[1] - 三生制药、中国儒意、美图公司、网易云音乐、荣昌生物、上海复旦、阳光保险均为规模调整 从中盘或小盘调升而来[1] 中盘股调整情况 - 中盘股纳入1只港股 信义光能为大盘调降而来[2] 小盘股调整情况 - 小盘股纳入14只港股 和誉-B、第四范式、顺丰同城、健康之路、九方智投控股、速腾聚创、上美股份、万国黄金集团、卫龙美味、晶泰控股、易鑫集团等11只港股均为新纳入标的[2] - 科济药业-B、云顶新耀、嘉华国际为公司属地修正 从中国香港地区改为中国地区[2] 新纳入个股特征 - 新晋入选个股今年以来多数录得显著涨幅 走势明显强于大市[2] - 这些公司多属于成长属性明确、行业活力充沛的领域 反映指数编制对高景气板块的精准识别和前瞻布局[2] 市场表现与行业景气度 - 纳入的9只个股年内均实现可观上涨 国际金价持续走强推动黄金板块集体上行 赤峰黄金年内涨幅超120%[3] - 新消费赛道热度延续 老铺黄金以超200%的涨幅成为市场焦点[3] - 生物医药板块迎来价值重估 创新药、CXO及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表现强势 多只个股实现股价翻倍 荣昌生物年内大幅上涨近670%[3] - 三生制药市值突破770亿港元[3] 指数纳入影响 - 纳入国际性指数意味着更广泛的资本关注和流动性溢价[3] - 指数基金等被动资金配置有望带来更多增量资金 提升交易活跃度 对股价形成支撑[3] - 富时罗素背书提升全球市场能见度和信誉 为吸引优质资本和拓展合作奠定基础[3] 赤峰黄金公司情况 - 专注于黄金采选及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的矿业公司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飙升至11.07亿人民币 同比暴增55.79%[4] - 在美联储降息周期与地缘政治风险叠加背景下 黄金牛市格局有望延续[4] 老铺黄金公司情况 - 2024年6月28日登陆港交所 上市后股价一路飙升 成为黄金零售板块新贵[4]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涨204.65% 上市以来较发行价暴涨17.14倍 股价超过腾讯控股成为港股市场第一高价股[4] 顺丰同城公司情况 - 国内规模最大的第三方即时配送平台 自2021年12月上市以来市值与流动性稳步提升[4] - 依托独立第三方定位和全场景业务模式 成为即时零售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行业龙头地位稳固[4] - 大和维持目标价20港元 重申买入评级 上调2025-2027年每股盈利预测6-7%[4] 三生制药公司情况 - 集生物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今年五月与辉瑞签署巨额BD收到市场关注[5] - 近期市值突破770亿港元创上市以来新高 年内市值增长超635亿港元[5] 第四范式公司情况 - 多家知名券商上调目标价 交银国际将目标价由64港元上调至81港元维持买入评级[6] - 大和认为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地位稳固 将目标价从58港元上调至74港元[6]
卫龙美味(09985) - 致登记股东的通知信函及回条
2025-09-18 08:57
财报发布 - 公司2025年中期报告中、英文版本分别上载于公司网站及联交所网站[1][5] 股东通讯 - 股东无法接收网站版本可索取印刷本,费用全免[2][5] - 登记股东需提供有效邮箱,否则只能收印刷本[3][6] 咨询方式 - 对通知有查询可致电股份过户登记分处热线[4][6] 股份信息 - 公司股份代号为9985,登记分处为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7] 回条要求 - 回条需填妥签署,无效填写不受理[7]
卫龙美味(09985) - 致非登记持有人的通知信函及申请表格
2025-09-18 08:55
财报获取 - 公司2025年中期报告中、英文版本分别上载于公司及联交所网站[1][5] - 无法接收网站版本可申请免费印刷本[2][5] 通讯接收 - 非登记持有人联络中介提供邮箱可电子收取通讯[3][6] - 未提供有效邮箱则发印刷本[3][6] 公司信息 - 公司为卫龙美味全球控股,股份代号9985[10] - 公司地址经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10] - 非登记持有人索取印刷本指示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10]
卫龙美味(09985)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18 08:51
上市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 股份代号09985 HK[2] - 公司上市日期为2022年12月15日[5] 董事会及管理层变动 - 刘卫平担任公司董事长[7] - 刘福平于2025年4月30日获委任为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7] - 孙亦农于2025年3月27日辞任执行董事并于2025年4月30日辞任首席执行官[7] - 彭宏志于2025年8月31日辞任执行董事[7] 委员会构成 - 审计委员会由张弼弘(主席)徐黎黎及邢冬梅组成[8] - 提名委员会由刘卫平(主席)徐黎黎及张弼弘组成[8] - 薪酬委员会由邢冬梅(主席)徐黎黎及余风组成[8] 审计机构 - 公司核数师为安永会计师事务所[11] 宏观经济与行业趋势 - 中国2025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16][17] - 辣味休闲食品市场规模逐年增长[21][24] - 零食量贩店持续扩张,仓储会员制超市市场规模持续提升[22][25] - O2O、社区团购、即时零售等新兴渠道不断兴起[22][25] - 消费者转向追求个人价值与生活品质,追求优质产品和体验[18][19] - 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之一,尽管增速放缓[18][19] - 年轻人群特别是Z世代人群在消费背景下相对更乐观[18][19] - 供应链持续优化和技术创新有助于企业提高运营效率[23][26] - 休闲食品市场近年来呈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21][24] - 中式品类在休闲食品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21][24]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总营收为人民币34.829亿元,同比增长18.5%[34][35] - 公司净利润为人民币7.362亿元,同比增长18.5%[34][35] - 公司净利润率为21.1%,与上年同期持平[34][35] - 报告期内总收入为34.82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5%(2024年同期:29.386亿人民币)[41][44][45] - 公司报告期收入为人民币34.829亿元,同比增长18.5%[127] - 总收入为人民币34.829亿元,同比增长18.5%[133] - 净利润为人民币7.362亿元,同比增长18.5%,净利润率保持21.1%[139][14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毛利为人民币16.424亿元,同比增长12.3%[34][35] - 公司毛利率为47.2%,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34][35] - 分销及销售费用为人民币5.272亿元,同比增长10.9%[129] - 分销及销售费用占收入比例为15.1%,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129] - 报告期毛利润为人民币16.424亿元,同比增长12.3%[128] - 毛利率为47.2%,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128] - 毛利为人民币16.424亿元,同比增长12.3%,毛利率下降2.6个百分点至47.2%[133] - 管理费为人民币2.011亿元,同比下降17.0%,占收入比例下降2.4个百分点至5.8%[130][135] - 分销及销售费用为人民币5.272亿元,同比增长10.9%,占收入比例下降1.1个百分点至15.1%[134] - 所得税费用为人民币2.923亿元,同比增长16.3%[138][143] 产品策略与创新 - 公司产品策略聚焦多品类,涵盖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及豆制品等[36] - 公司推出新品芝麻酱风味魔芋爽,丰富了魔芋爽系列产品线[37] - 公司推出香辣牛肉风味亲嘴烧,拓展了调味面制品风味创新[38] - 公司与肯德基联合推出限定"辣条风味大鸡肉条"产品[30][32] - 公司推出麻酱口味魔芋爽和麻辣牛肉口味亲嘴烧新产品[39] 渠道表现 - 公司持续加强全渠道建设,优化渠道结构以触达更多消费者[33][34][35] - 线下渠道收入增长21.5%至31.472亿人民币,收入占比从88.1%提升至90.4%[51][52] - 线上渠道收入下降3.8%至3.357亿人民币,收入占比从11.9%降至9.6%[51] - 线上直销收入增长7.3%至2.28亿人民币,但线上经销收入下降21.1%至1.078亿人民币[51] - 线下渠道包括线下经销商和部分新兴渠道直销[51] - 线上渠道收入同比下降3.8%,从人民币3.49亿元降至人民币3.357亿元[53][54] - 线上经销收入同比下降21.1%,从人民币1.366亿元降至人民币1.078亿元[53][54] - 线上直销收入同比增长7.3%,从人民币2.124亿元增至人民币2.28亿元[53][54] - 线下渠道收入同比增长21.5%,从人民币25.896亿元增至人民币31.472亿元[54] - 线下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从88.1%提升至90.4%[54] 经销商网络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与1,777家线下经销商合作[46][49] 分产品收入表现 - 蔬菜制品收入大幅增长44.3%至21.088亿人民币,占总收入比例从49.7%提升至60.5%[41][42][44] - 调味面制品收入下降3.2%至13.1亿人民币,收入占比从46.1%降至37.6%[41][44] - 豆制品及其他产品收入暴跌48.1%至6420万人民币,收入占比从4.2%降至1.9%[41][43][45] 海外市场表现 - 海外线下收入占比从1.3%提升至1.7%,达人民币5,346.9万元[57] 产能与供应链 - 调味面制品产能利用率从56.5%提升至80.8%,实际产量65,711.7吨[64] - 蔬菜制品设计产能从59,406吨增至94,734吨,产能利用率77.5%[64][65] - 整体产能利用率从66.5%提升至79.0%,实际产量141,127.7吨[64][67] - 漯河杏林工厂产能利用率达77.4%,设计产能59,010吨[67] - 报告期内公司整体产能利用率较上年同期提升[68] 研发与技术投入 - 公司持续加大食品质构、风味、杀菌及保鲜技术等关键领域研发投入[70][73] - 公司与国内顶尖食品科学高校共建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化示范基地[71][73] - 公司组建覆盖食品工程、食品安全与营养等多领域的专业研究团队[71][73] 数字化与运营效率 - 公司持续优化AGV自动运输流程以提升发货和履约效率[75][79] - 公司通过数字化工具全面赋能业务提效[75][79] - 公司持续推进采购、生产、物流等环节的自动化与数字化升级[82][84] 渠道与业务策略 - 公司加强线上线下全渠道协同以优化消费场景体验[81][84] - 公司加快新兴渠道拓展以提升全渠道运营能力[81][84] 人才发展 - 公司持续强化人才筛选和培养机制以支撑业务长期发展[82][84] 首次公开发售募集资金使用 - 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9.033亿港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全部动用[87][88] - 生产设施与供应链体系实际使用募集资金净额5.149亿港元,占总额57%[89] - 拓展销售和分销网络实际使用募集资金净额1.355亿港元,占总额15%[89] - 品牌建设实际使用募集资金净额9030万港元,占总额10%[89] - 产品研发及能力提升实际使用募集资金净额9030万港元,占总额10%[89] - 数智化建设实际使用募集资金净额7230万港元,占总额8%[89] 配售及认购所得款项使用 - 配售及认购新股份总额约11.776亿港元,净额约11.6704亿港元[97] - 配售及认购所得款项50%用于扩建生产设施和供应链[97] - 配售及认购所得款项20%用于拓展销售分销网络[97] - 配售及认购所得款项20%用于品牌建设[97] - 配售及认购所得款项总额约1177.6百万港元,净额约1167.04百万港元[99] - 净额50%(约583.5百万港元)用于扩大和升级生产设施与供应链体系[99][101] - 净额20%(约233.4百万港元)用于拓展销售和经销网络[99][101] - 净额20%(约233.4百万港元)用于品牌建设[99][101] - 净额10%(约116.7百万港元)用于其他一般企业用途[99][10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使用净额299.1百万港元,尚未使用净额867.9百万港元[101] - 生产设施升级类别实际使用113.4百万港元,剩余470.1百万港元预计1-2年内使用[101] - 品牌建设类别实际使用95.7百万港元,剩余137.7百万港元预计1-2年内使用[101] 员工信息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员工总数6720人[104] - 报告期内员工福利总额(含董事酬金)约为人民币532.4百万元[104] 股息信息 - 宣布派发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18元,总额约人民币4.376亿元[116][120] - 以港元支付的中期股息为每股0.198港元[116][120] - 股息登记日为2025年9月26日[118][121] - 股息预计于2025年10月20日派付[116][120] ESG信息 - 2024年ESG报告已于2025年4月24日发布[119][122] 资产负债与现金流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与定期存款总额为人民币65.299亿元,同比增长24.0%[141][146] - 借款总额为人民币11.76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2.4%[141][146] - 存货为人民币8.512亿元,同比下降3.1%,周转天数从73天增至85天[142][147] - 贸易应收款为人民币0.734亿元,同比增长39.0%,周转天数从3.0天增至3.3天[148][154] - 合同负债及退款负债减少59.1%至人民币244.3百万元[156] - 资本负债比率从6.5%上升至16.6%[157] - 资本承诺增加至人民币183.0百万元[161][167] - 资产抵押土地使用权为人民币88.9百万元[162][168] - 无重大或有负债[160][166] - 无重大投资或收购处置事项[163][169] - 外汇风险主要来自美元、港元及印尼盾计值资产[159][165] 公司治理 - 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含4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71][172] - 公司已完全遵守企业管治守则[174][176] - 董事及高管持股情况需按证券及期货条例披露[177][178] 股东结构 - 控股股东刘卫平先生通过信托持有1,904,243,183股,占总股本78.33%[179][183] - 控股股东刘福平先生通过信托持有1,904,243,183股,占总股本78.33%[179][183] - 彭宏志先生持有6,080,449股实益股份,占总股本0.25%[179][183] - 刘忠思先生持有6,300,776股实益股份,占总股本0.26%[179][183] - 余风先生持有4,458,610股实益股份,占总股本0.18%[179][183] - 除披露外,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无其他股份权益或淡仓[181][183] 股权激励计划 - 公司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RSU)最高可发行股份数量为235,114,557股,占报告日已发行股本9.7%[188][192] - 单个RSU参与者获授股份上限为23,511,455股,占总股本1%[188][192] - RSU计划有效期为10年,截至2025年6月30日剩余期限为5年6个月[195] - 所有RSU奖励均以零对价授予[189][194] - 上市前授予的激励份额为45,898,681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89%[196][20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有10,805,243股激励股份已达成归属条件[196][20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有8,689,495股激励股份因未符合归属条件而失效[196][200] - 董事会于2024年3月21日批准新2024年激励计划,基于总计5,450,227股失效股份[196][200] - 2024年激励计划旨在激励及奖励为公司发展作出贡献的董事、高级管理层成员及其他雇员[197][200] - 2024年激励计划参与者由董事会从董事(不包括独立非执行董事)、管理层及现有雇员中选出[198][200] - 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有效期为10年,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余有效期为5年6个月[199][200]
行业点评报告:8月社零增速环比放缓,消费动能仍待提振
开源证券· 2025-09-17 08:27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食品饮料行业受益于中长期宏观经济环境改善趋势 居民收入和消费意愿有望提升 [4] - 白酒行业邻近中秋国庆旺季 需求端环比有所好转 基本面有望企稳向上 底部中长期配置价值持续凸显 [4] - 大众品板块中新消费标的具备业绩增速快 成长性好的特点 预计全年仍有较高成长性 [4] - 建议以新渠道 新品类 新市场为主线挖掘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的新消费标的 具体推荐包括卫龙美味 盐津铺子 西麦食品 东鹏饮料 有友食品 万辰集团 百润股份等 [4] 月度观察 - 2025年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 增速环比7月下降0.3个百分点 [5] - 2025年8月餐饮及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1%和1.0% 增速环比7月分别提升1.0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 [5] - 2025年8月粮油食品类 饮料类 烟酒类同比分别增长5.8% 2.8%和下降2.3% 增速环比7月分别变化-2.8个百分点 +0.1个百分点和-5.0个百分点 [5] - 烟酒类增速环比下降主要与同期高基数以及消费场景缺失有关 9月进入中秋国庆备货旺季有望环比改善 [5] 季度观察 - 2025年7-8月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4% 增速相较2025年第二季度减少2.1个百分点 [6] - 2025年7-8月餐饮及限额以上餐饮同比分别增长1.5%和0.5% 增速相较2025年第二季度分别下降2.4个百分点和2.0个百分点 [6] - 2025年7-8月粮油食品 饮料 烟酒类增速分别为6.9% 2.5%和0.0% 相较2025年第二季度分别变化-5.5个百分点 +3.2个百分点和-4.5个百分点 [6] 产业观察 - 8月以来白酒行业动销同比仍延续承压 但受益于中秋国庆旺季来临以及政策边际影响减弱 行业需求环比有所回暖 行业基本面逐步筑底 [7] - 西麦食品近期持续加速大健康业务落地 切入药食同源增量市场 推出燕窝杏仁 人参石斛 黄芪山药 红参阿胶等多种口味粉剂产品 [7] - 西麦食品聚焦布局减肥及发酵健康产品 减肥类健康新品有望即将上市 大健康将成为公司重要的新增长曲线 [7]
卫龙美味20250914
2025-09-15 01:49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辣味休闲食品行业)[1] **核心观点与论据** **品牌建设与营销策略** - 早期通过低成本趣味性及反向营销吸引年轻消费者 在80后90后群体中建立高知名度[4] - 未采用高额广告投放 但通过精准营销将"卫龙"与"辣条"品牌形象深度绑定[4] **渠道建设与覆盖** - 2015年通过产品升级(小包装改大包装)进入现代KA和BC渠道 提升客单价及利润率[5] - 2020年后尝试合伙人制度但未完全适用 调整为专注渠道深耕[5] - 当前网点覆盖达43万家 实际铺货超100万家[6] **产品策略与核心品类** - 辣条为核心产品 占据市场绝对领先地位且保持稳定增长[7] - 魔芋类零食2014-2018年高速增长 2022-2023年因内部调整及提价增速放缓 2024年重新加速[7] - 魔芋与辣条均具备成瘾性及易调味特性 魔芋额外具备健康属性[9] **市场前景与行业趋势** - 辣味零食增速持续高于整体零食市场 本土企业更贴近消费者需求[8] - 辣条终端规模约500亿人民币(出厂端约200亿) 魔芋终端规模2024年约120亿(出厂端60-70亿)[10] - 魔芋因健康属性有望达到甚至超过辣条市场规模[10] **新品发展与创新潜力** - 海带产品在健康趋势下快速增长 2024年预计销售额5亿元(同比增50%+)[3][12] - 储备多款新品 保持研发创新及产品培育能力领先[12] - 国内头部企业逐步具备从0到1主导新品类能力(如鹌鹑蛋2023年 魔芋2024-2025年)[13] **其他重要内容** **竞争与行业推动因素** - 魔芋增长超预期且竞争加剧 卫龙及延津等企业表现良好[11] - 魔芋发展受品类特性 健康趋势及供应端企业(如卫龙深耕 延津推大魔王子品牌)共同推动[11] **投资建议与估值** - 公司渠道布局完备 产品力已验证 具备强综合实力[14] - 短期催化剂包括小龙虾口味辣条 魔芋(50%+增长)及海带等潜力品类[14] - 当前估值约20倍 四季度销售旺季及估值切换背景下建议加仓[14]
供需失衡致魔芋价格高企,头部零食厂商多举措应对成本压力
凤凰网· 2025-09-13 14:22
核心观点 - 魔芋类零食行业面临成本端压力 产地价格较2023年上涨近3倍至5元/斤 供需失衡导致价格高位运行[1] - 头部企业通过囤货 调整产品策略和提升供应链效率应对成本压力[1][2][3] - 魔芋价格预计短期维持高位 长期逐步回落但难回低价[1][3] 价格走势分析 - 2024年魔芋产地平均价格稳定在5元/斤 较2023年上涨近3倍[1] - 价格上涨主因供需失衡 供给端种植面积逐年缩小叠加主产区干旱减产 需求端零食及医药化妆品行业需求增长[1] - 2023年供过于求导致价格下跌 2024年低价使农户减少种植 加剧供应紧张[1] 企业影响与应对 - 卫龙美味上半年毛利率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至47.2% 蔬菜制品毛利率同比下降6.02个百分点至46.56%[2] - 盐津铺子依托控股股东上游布局 通过价格预测和囤货获取成本优势 同时提升生产效率和调整产品策略[3] - 洽洽食品魔芋零食6月国外铺市 8月国内线上线下渠道上架 目前仍在逐步铺市中[4] 供需前景展望 - 短期价格维持高位 魔芋需2-3年轮作难以扩产 需求持续扩张 若遇极端天气可能阶段性上涨[1][3] - 长期价格有望回落但难回低价 当前高价将带动种植面积扩大 但需求基本盘仍然稳固[1][3] - 价格走向核心由供需关系决定 下游需求持续增长[3]
零食巨头们,正纷纷押注“人类猫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3 11:38
魔芋零食成为行业现象级大单品 - 魔芋成为休闲零食企业追捧的现象级大单品,行业规模过去1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20%,2024年魔芋终端商品市场规模达269亿元[1][5] - 盐津铺子魔芋子品牌"大魔王"2025年上半年贡献营收7.91亿元,同比大增155.10%,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26.90%[1][6] - 卫龙美味"魔芋爽"和"小魔女"带动蔬菜制品板块收入增长44.3%至21.09亿元,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60.5%[5] 主要零食企业业绩表现 - 卫龙美味2025年上半年营收34.83亿元同比增长18.5%,净利润7.36亿元同比增长18.5%[2][5] - 盐津铺子2025年上半年营收29.41亿元同比增长19.58%,净利润3.73亿元同比增长16.70%[2][6] - 三只松鼠2025年上半年营收54.78亿元同比增长7.94%,但净利润同比下降52.22%至1.38亿元[2][8] - 洽洽食品2025年上半年营收27.52亿元同比下降5.05%,净利润0.89亿元同比下降73.68%[2][7] 行业竞争格局加剧 - 超过30家企业布局魔芋零食赛道,包括洽洽食品推出"魔芋公主"、三只松鼠探索魔芋大单品机会[1][7][8] - 洽洽食品"其他产品"2025年上半年贡献营收3.04亿元,占总营收11.05%[7] - 盐津铺子休闲魔芋制品2023-2024年分别贡献营收4.76亿元和8.38亿元,同比增长84.95%和76.09%[7] 零食量贩渠道快速发展 - 鸣鸣很忙集团全国门店数量突破2万家,零食量贩渠道迅速崛起[3][10] - 盐津铺子2023年在零食量贩渠道收入占比约20%,曾斥资3.5亿元获得鸣鸣很忙集团3.32%股权[11] - 洽洽食品零食量贩渠道2024年销售额约4.5亿元,拥有40个SKU左右[12] - 劲仔食品与超100家零食专营系统合作,覆盖超4万家终端门店[12] 企业渠道战略调整 - 盐津铺子将战略主轴调整为"渠道为王、产品领先、体系护航",强化渠道渗透[11] - 洽洽食品加大量贩零食店、会员店以及即时零售等新兴渠道的资源投入和拓展力度[12] - 三只松鼠拟投资不超过6.6亿元开展零售布局,包括收购零食折扣店品牌[12][13]
零食巨头们,正纷纷押注“人类猫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3 11:29
魔芋零食行业爆发 - 魔芋成为休闲零食企业追捧的现象级大单品 被称为"人类猫条" [1] - 魔芋食品行业规模过去1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20% 2024年终端商品市场规模达269亿元 [4] - 超过30家企业布局魔芋零食 包括卫龙美味 盐津铺子 洽洽食品 三只松鼠 良品铺子 来伊份 劲仔食品等 [6] 盐津铺子魔芋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休闲魔芋制品贡献营收7.91亿元 同比大增155.10% 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26.90% [1][5] - 大魔王品牌2024年销售额达10亿元(含税) [6] - 2023-2024年休闲魔芋制品分别贡献营收4.76亿元和8.38亿元 同比增长84.95%和76.09% [6] - 联名六必居推出的麻酱味魔芋素毛肚上市16个月后月销售额破亿元 [6] 卫龙美味魔芋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蔬菜制品板块(含魔芋爽和小魔女)收入21.09亿元 同比增长44.3% 占总营收比重60.5% [5] - 魔芋品类带动2024年蔬菜制品板块营收增长59.1%至33.71亿元 占总营收比重53.8% 首次超过调味面制品 [5]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4.83亿元 同比增长18.5% 净利润7.36亿元 同比增长18.5% [2][5] 其他公司魔芋布局情况 - 洽洽食品2025年7月推出魔芋公主系列产品 [1][7] - 三只松鼠积极探索魔芋等大单品机会 [8] - 洽洽食品2025年上半年其他产品(含魔芋新品)贡献营收3.04亿元 占总营收11.05% [8] 零食量贩渠道扩张 - 鸣鸣很忙集团全国门店数量突破2万家 [2][10] - 盐津铺子将战略主轴调整为"渠道为王" 强化渠道渗透 [10] - 盐津铺子经销渠道营收占比70%以上 2023年零食量贩渠道收入占比约20% [10] - 洽洽食品零食量贩渠道收入从2023年1月约500万元提升至2024年1月近5000万元 [11] - 洽洽食品2024年零食量贩渠道销售额约4.5亿元 拥有40个SKU [12] - 劲仔食品与超100家零食专营系统合作 覆盖超4万家终端门店 [12] - 三只松鼠拟投资不超过6.6亿元开展零售布局 包括收购零食折扣店品牌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