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映恩生物(09606)
icon
搜索文档
智通港股通占比异动统计|9月16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16 00:43
港股通持股变动概况 - 港股通持股数据反映内资在港股市场的最新配置动向 覆盖单日 5日和20日等多个维度[1][2][3][4] 单日持股占比增幅领先公司 - 恆瑞医药持股占比增加1.49%至13.84% 位列增幅榜首[1][2] - 康龙化成持股占比增加1.35%至60.51% 最新持股比例处于高位[1][2] - 昭衍新药持股占比增加1.27%至43.70% 生物医药板块获显著增持[1][2] - 君实生物持股占比增加1.24%至59.08% 延续生物医药板块强势[2] - 中国太保持股占比增加1.20%至44.16% 金融板块获资金流入[2] 单日持股占比降幅显著公司 - 山东墨龙持股占比减少1.99%至57.67% 位列减持榜首位[1][2] - 宜搜科技持股占比减少0.99%至37.95% 科技板块遭减持[1][2] - 南京熊猫电子持股占比减少0.98%至42.65% 电子制造板块承压[1][2] - 凯莱英持股占比减少0.95%至43.35% 医药外包服务板块出现分化[2] - 美中嘉和持股占比减少0.95%至32.06% 医疗健康板块资金流出[2] 5日持股变动突出公司 - 中远海能持股占比大幅增加6.19%至65.63% 航运板块获持续看好[1][3] - 山东墨龙虽单日减持但5日仍增3.74% 显示波动较大[1][3] - 中创新航持股占比增加3.62%至10.35% 新能源电池板块受关注[1][3] - 宜搜科技持股占比大幅减少9.68% 5日减持幅度远超单日[1][3] - 龙蟠科技持股占比减少6.73%至45.92% 化工板块遭大幅减持[1][3] 20日持股变动显著公司 - 安井食品持股占比大幅增加12.29%至20.54% 消费板块长期获看好[3][4] - 中远海能持股占比累计增加9.07% 航运板块持续获增持[3][4] - 一脉阳光持股占比增加7.70%至43.02% 医疗影像板块表现强势[3][4] - 宜搜科技持股占比累计减少11.02% 成为20日减持最多公司[3][4] - 香港宽频持股占比减少9.77%至0.31% 电信服务板块遭大幅减持[4] 重点行业资金流向 - 生物医药板块表现分化 恆瑞医药 康龙化成 昭衍新药获增持 而凯莱英 荣昌生物遭减持[1][2] - 新能源板块受关注 中创新航 赣锋锂业均获显著增持[2][3] - 科技板块资金流向不一 中兴通讯获增持而宜搜科技 金山云遭减持[2][3][4] - 航运板块表现突出 中远海能多个周期均位列增持前列[1][3][4]
智通港股通资金流向统计(T+2)|9月12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11 23:36
南向资金净流入排名 - 阿里巴巴-W净流入42.34亿元位列市场第一 净流入比16.56% 收盘价141.9港元上涨3.35% [1][2] - 中国平安净流入8.44亿元位列市场第二 净流入比24.06% 收盘价57.2港元上涨2.14% [1][2] - 南方恒生科技净流入4.8亿元位列市场第三 净流入比6.2% 收盘价5.715港元上涨1.33% [1][2] - 中芯国际净流入4.73亿元位列第四 净流入比6.68% 收盘价58.25港元微涨0.17% [2] - 地平线机器人-W净流入3.69亿元位列第五 净流入比15.93% 收盘价10.24港元下跌2.48% [2] 南向资金净流出排名 - 小米集团-W净流出17.33亿元位列市场第一 净流出比-17.96% 收盘价56.2港元上涨2.65% [1][2] - 美团-W净流出8.52亿元位列市场第二 净流出比-5.77% 收盘价99.65港元下跌2.3% [1][2] - 康方生物净流出4.62亿元位列市场第三 净流出比-15.64% 收盘价140.1港元下跌1.68% [1][2] - 中国宏桥净流出3.13亿元位列第四 净流出比-33.92% 收盘价23.96港元下跌2.6% [2] - 荣昌生物净流出2.45亿元位列第五 净流出比-13.22% 收盘价104.4港元大幅上涨7.91% [2] 净流入比排名 - 特海国际以62.75%净流入比位居榜首 净流入709.62万元 收盘价14.98港元微跌0.4% [1][2][3] - 兖煤澳大利亚净流入比51.59%位列第二 净流入2860.46万元 收盘价27.62港元下跌1.78% [1][2][3] - 映恩生物-B净流入比51.01%位列第三 净流入1.94亿元 收盘价406.4港元上涨0.89% [1][2][3] - 中国春来净流入比49.73%位列第四 净流入269.82万元 收盘价4.25港元微跌0.23% [2][3] - 艾迪康控股净流入比49.29%位列第五 净流入259.95万元 收盘价7.15港元下跌1.11% [3] 净流出比排名 - GX中国净流出比-100%位居末位 净流出1.14万元 收盘价38.14港元上涨1.33% [1][3] - 康基医疗净流出比-60.98%位列第二 净流出2093.63万元 收盘价8.85港元微涨0.34% [1][3] - 中集集团净流出比-48.45%位列第三 净流出1615.16万元 收盘价8.02港元下跌1.47% [1][3] - 保诚净流出比-44.51%位列第四 净流出469.6万元 收盘价103.9港元上涨1.56% [3] - 中广核新能源净流出比-43.51%位列第五 净流出2802.18万元 收盘价2.65港元上涨1.15% [3] 重点个股表现 - 腾讯控股净流出2.42亿元 净流出比-1.95% 收盘价627港元上涨1.54% [2] - 香港交易所净流入3.13亿元 净流入比10.81% 收盘价438.6港元上涨0.55% [2] - 快手-W净流入3.06亿元 净流入比9.77% 收盘价72.95港元上涨4.3% [2] - 药明生物净流出2.18亿元 净流出比-10.98% 收盘价37.66港元下跌3.39% [2] - 工商银行净流入3.01亿元 净流入比22.91% 收盘价5.89港元上涨1.73% [2]
港股异动 | 映恩生物-B(09606)涨超10%再破顶 进入港股通有望获内资追捧 现金储备充足可支持未来数年研发
智通财经网· 2025-09-11 06:04
股价表现与市场认可 - 公司股价午后涨超10%至480港元 创上市新高 成交额达5.79亿港元 [1] - 股份将于2025年9月8日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及沪港通标的 预期扩大投资者基础并提升交易流通量 [1] 财务表现与资金状况 - 中期营收12.3亿元 主要来自DB-1418授权Avenzo首付款5000万美元及DB-1303国内权益授权三生制药首付款2000万美元 [1] - 期内亏损大幅增加源于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 当前持有37.5亿元现金可支撑未来3-5年临床及早期研发投入 [1] 研发合作与管线进展 - 与BioNTech合作管线稳步推进 早期分子展现潜在发展潜力 [1]
映恩生物-B涨超10%再破顶 进入港股通有望获内资追捧 现金储备充足可支持未来数年研发
智通财经· 2025-09-11 06:03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午后涨超10%至480港元 创上市新高 成交额达5.79亿港元[1] 指数纳入与市场认可 - 公司股份将于2025年9月8日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及沪港通标的 代表资本市场对公司价值的高度认同[1] - 该项纳入预计扩大投资者基础并增加股份交易流通量 中国内地合资格投资者可通过上交所直接投资[1] 财务表现与现金状况 - 中期间营收达12.3亿元 主要来自DB-1418授权Avenzo首付款5000万美元及DB-1303国内权益授权三生制药首付款2000万美元[1] - 公司持有37.5亿元现金 足以支撑未来3-5年临床及早期研发投入[1] 研发进展与合作 - 与BioNTech合作管线稳步推进 早期分子展露潜力[1] - 未来潜在BD交易里程碑及销售分成收入值得关注[1] 亏损原因 - 期间亏损大幅增加主要源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1]
映恩生物-B涨超8%破顶 近日获纳入港股通 HER2 ADC计划申报上市
智通财经· 2025-09-10 03:16
股价表现与市场认可 - 映恩生物股价涨超8%至440.2港元 创历史新高459.8港元 成交额达2.71亿港元 [1] - 公司获调入港股通标的名单 自9月8日起生效 内地投资者可通过上交所直接投资 [1] - 纳入恒生综合指数及沪港通合资格证券 反映资本市场对公司价值的高度认同 [1] 临床试验进展与商业化布局 - DB-1303/BNT323的III期临床试验达到无进展生存期主要终点 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 [2] - 计划与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沟通提交生物制品上市许可申请 加速推进药品上市进程 [2] - 深化与BioNTech的全球战略合作 共同推动DB-1303/BNT323的全球开发 [2]
港股异动 | 映恩生物-B(09606)涨超8%破顶 近日获纳入港股通 HER2 ADC计划申报上市
智通财经网· 2025-09-10 03:09
股价表现与市场认可 - 公司股价上涨8.32%至440.2港元 创历史新高459.8港元 成交额达2.71亿港元[1] - 获纳入港股通标的及恒生综合指数 自9月8日起生效 预期扩大投资者基础并提升交易流通量[1] 临床试验进展与商业化计划 - DB-1303/BNT323的III期临床试验达到无进展生存期主要终点 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2] - 计划与国家药监局沟通提交生物制品上市许可申请 加速推进药品上市进程[2] - 深化与BioNTech全球战略合作 共同推动该药物的全球开发[2]
国产抗癌药再突破! 映恩生物ADC药物“赶上”罗氏同类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9 12:52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8日公司股价涨幅达10.90% 次日继续小幅上涨[1] - 年内股价涨幅超300% 成为ADC领域明星公司[4] 指数纳入与市场准入 - 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成分股及沪港通港股通标的 内地投资者可通过上交所直接投资[1] 核心产品临床进展 - DB-1303在Ⅲ期临床试验中期分析中达到PFS主要终点 采用与罗氏T-DM1头对头试验设计[1][2] - DB-1303计划2025年提交HER2表达晚期子宫内膜癌上市申请[2] - DB-1311在52例CRPC患者中显示cORR达30.8% DCR达90.4% 6个月rPFS率为67.7%[3] - DB-1303拟2025年向FDA提交子宫内膜癌申请 向CDE提交乳腺癌中国上市申请[5] 财务与商业合作 - 上半年收入同比增至12.29亿元 亏损从2.93亿元扩大至20.74亿元[4] - 已达成至少7笔BD交易 包括与Avenzo Therapeutics及三生制药的合作[4] - 预计从现有BD交易中获得数亿美元里程碑付款[5] 研发管线规划 - DB-1418和DB-2304有望2025年完成Ⅰ/Ⅱ期临床试验[5] - 2026年可能成为公司商业化元年[5]
映恩生物20250908
2025-09-09 02:37
公司概况 * 映恩生物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专注于ADC药物研发的公司,已于2025年上市[2][5] * 公司拥有12款以上自主研发的ADC候选药物,其中8款处于临床开发阶段[2][5] * 公司在17个国家开展了超过10项全球多区域临床试验,累计入组患者人数超过2000名[2][5] 核心产品与合作 * 公司核心ADC产品包括HER2 ADC、B7S3 ADC、HER3 ADC以及trastuzumab ADC[6] * 公司与美国BanTec深度合作,共同推进HER2 ADC、B7S3 ADC和trastuzumab ADC与PD-LONE VEGF双抗的联合疗法,已开展4项MRCT研究[2][6] * DB1,305管线(trastuzumab ADC)针对肺癌、TNBC、卵巢癌等瘤种进行临床探索,显示出初步疗效和较好的安全性,目前处于剂量爬坡阶段,未观察到DLT,不良事件终止治疗发生率较低[2][7] 产品进展与潜力 * **HER2 ADC (DB1,303)**:针对HER2 low乳腺癌进行前线布局,全球临床试验进展迅速,预计2028年完成,2025年下半年向国内CDE递交BLA[8][13] * 安全性优于传统HER2 ADC,三级及以上TEAE发生率更低,未观察到间质性肺炎等副反应[14][15] * 在HER2低表达适应症方面,进度处于全球第二,仅次于DS8,201(2025年预计全球销售额70-80亿美元)[13] * 在国内HER2低表达乳腺癌ADC研发进度中位居前三[13] * **B7S3 ADC**:开设针对小细胞肺癌和头颈部鳞癌的combo FURTHER研究[8] * 处于全球前三进度,一线小细胞肺癌适应症有望成为全球第一[4][16] * 在CRPC领域具备best in class潜力,预计全球销售峰值可达20亿美元[4][16] * 相比竞品具有显著选择性优势,对不同B7S跨膜蛋白亚型选择性的差异超过1000倍(传统产品仅约100倍或以下)[16] * **HER3 ADC (DB1,310)**:具备未来一线NSCLC或乳腺癌探索潜力,预计全球销售峰值可达40~50亿美元[2][9] * 采用差异化设计:使用P2021作为payload(体外毒活性是DXD的两到三倍),linker与payload之间加入spacer以降低血液毒性,抗体亲和力更好(大值为8)[4][24] * 目前在EGFR mutant NSCLC、KRAS mutant NSCLC、乳腺癌、胆道癌及头颈部鳞癌等适应症中进行临床探索[25] * 在EGFR mutant非小细胞肺癌后线治疗中,ASCO数据显示中位PFS为8.2个月,三级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6%[25] * **双抗ADC DB1,419**:采用定向释放linker,高剂量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爬坡剂量更高,已于今年7月开始患者入组爬坡阶段[27] 临床数据与疗效 * **B7S3 ADC在CRPC的ASCO 2025数据**: * 共入组73名患者,超过70%为美国和澳洲患者,中位治疗线数为四线以上(包括20%曾使用过鲁177核药)[17] * 随访时间5.7个月,中位PFS达到8.3个月,表现优于其他标准疗法或探索疗法[4][17] * 具备探索鲁177耐药后治疗方案的潜力,相对于核药更具成本及便利性的商业化优势[17] * **HER2 ADC在子宫内膜癌适应症**中,整体ORR及安全性与现有HER2数据相当;在HER2阳性乳腺癌适应症中,其ORR数据与传统HER2相似,但安全性更好[14][15] 估值与市值 * **国内市场**:预计HER2 ADC、Trodelvy ADC、BHS3 ADC等品种累计销售峰值可达50亿元以上,以3倍PS估算市值约150亿元[2][10] * **海外市场**:总体市值可达到300亿元以上[2][10] * **公司整体市值预期**至少450亿元以上[2][10] * BCH 3 ADC保留了美国市场50%权益的选择权,若行使该选择权,海外市值理论上将从1/3提高到1/2,对公司市值是显著提升[20] * 英科生物(提及公司,可能与映恩生物相关或为对比)市值从约200亿增长至350亿,股价累计上涨87%,是2025年港股表现最好的Biotech之一[3] 竞争格局 * HER2 ADC全球尚无任何疗法获批,有4个候选药物在进行全球MRCT,公司海外进度排名前二(仅次于默沙东),国内进度排名前四,拥有全球权益[21][22] * 默沙东在今年ASCO公布的小细胞肺癌数据表现低于预期(PFS HR相对不错,但OS HR大幅跨越,无统计学差异),已撤销BLA并转向开发乳腺癌适应症[23] 未来催化剂与策略 * **近期催化剂(2025年)**: * 最快递交FDA BLA申请以及国内上市递交[4][11] * 自免ADC BDCA two针对SLE的一期临床结果有望通过abstract递交大会并披露[4][11] * DB1,310 HER2联合OCT治疗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数据有望在明年或未来披露[12] * DB1,419 B7S3 PD1双抗等早期临床前数据可能会在学术大会上披露[12] * **重点管线催化剂**: * Her2阳性乳腺癌上市申请递交,以及子宫内膜癌FDA BLA申请[28] * Her2 low乳腺癌三期注册临床的数据读出[28] * B7S3和Her2 combo的数据读出[28] * CRPC随访数据及后续Combo临床推进[28] * BDCA two ADC预计明年底有三期数据读出,验证SLE潜力,公司品种有望下半年启动MAD临床研究并进入三期[28] * **未来发展策略**: * **小细胞肺癌领域**:B7S4 ADC有望开展一线治疗研究,推进单药或Combo至二期或三期临床,探索鲁177耐药后的治疗方案,并结合激素类药物(如恩杂鲁安)开展前线CRPC疗法研究[18] * **乳腺癌领域**:开发HER3 ADC以克服因HER3补偿性上调激活导致的HER2靶向治疗耐药问题,正在探索曲妥珠单抗联用赫兔ADC的疗效[26] * 与Bad Health商讨推进一线治疗的小细胞肺癌和头颈部鳞癌的研究(目前处于combo FURTHER探索阶段)[19]
映恩生物早盘涨超8% 昨日起正式进入港股通名单 HER2 ADC乳腺癌III期研究成功
智通财经· 2025-09-09 02:14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映恩生物早盘涨幅超8% 截至发稿时上涨3.97%至418.8港元 成交额达1.33亿港元 [1] 恒生指数与港股通纳入 - 公司自9月8日起正式成为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及沪港通下港股通标的 [1] - 纳入代表资本市场对公司表现及价值的高度认同 内地投资者可通过上交所直接投资公司股份 [1] - 预期纳入将扩大投资者基础并增加股份交易流通量 [1] 临床试验进展 - DB-1303/BNT323的III期临床试验达到无进展生存期主要研究终点 该试验针对HER2阳性不可切除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1] - 中期分析结果基于盲态独立中心审阅评估 对照组为接受曲妥珠单抗和紫杉烷类治疗的患者 [1] - 公司计划与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就提交生物制品上市许可申请进行沟通 [1]
港股异动 | 映恩生物(09606)早盘涨超8% 昨日起正式进入港股通名单 HER2 ADC乳腺癌III期研究成功
智通财经网· 2025-09-09 02:11
股价表现 - 早盘涨幅超过8% 截至发稿时上涨3.97%至418.8港元 成交额达1.33亿港元 [1] 指数纳入与市场认可 - 9月8日起正式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及沪港通下港股通标的名单 [1] - 纳入代表资本市场对公司表现及价值的高度认同 [1] - 中国内地合格投资者可通过上交所直接投资公司股份 [1] - 预期将扩大投资者基础并增加股份交易流通量 [1] 临床试验进展 - DB-1303/BNT323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达到无进展生存期主要研究终点 [1] - 经独立数据监察委员会评估显示优于对照组 [1] - 公司计划与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就提交生物制品上市许可申请进行沟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