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陆控(06623)
icon
搜索文档
陆控(06623) - 2025年9月30日举行之股东特别大会投票表决结果
2025-09-30 10:30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準確性 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倚 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Lufax Holding Ltd | | 普通決議案 | 投票票數及百分比(%) | | | --- | --- | --- | --- | | | | 贊成 反對 | | | 1. | (i)謹此批准、追認及確認2025年平安 | 225,780,353 | 217,582 | | | 消費金融服務合作框架補充協議及截至 | (99.90%) | (0.10%) | | | 2025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建議經修訂 | | | | | 年度上限,其進一步詳情載於通函;及 | | | | | (ii)謹此授權任何一名董事代表本公司 | | | | | 簽立(及倘有需要,加蓋本公司印章) | | | | | 任何文件、文據或協議,及作出其認為 | | | | | 必要、權宜或適當的任何行動及事宜, | | | | | 以落實及執行該協議項下擬進行的交 | | | | | 易。 | | | 1 附註: 承 ...
2025年港股通现异常纳入:陆控停牌叠加财务风险仍入通 因持续停牌幸未引南向资金买入
新浪证券· 2025-09-30 09:24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2025年港股通市场迎来常态化调整,截至9月底共计纳入67只个股、剔除61只个股。根据港股通现行规 则(不含A to H公司、同股不同权公司、第二上市公司、外国公司等特殊情况),个股满足市值和流动 性要求后,将纳入恒生综合指数:其中大型股和中型股可直接入通,小型股还需满足"平均月末市值大 于等于50亿港元"才能入通。调整时间分常规机制与快速机制,但均以"市值及流动性达标"为核心前 提。 然而今年港股通调整中,却出现两个"异常案例":西锐飞机明明长期流动性低迷却获纳入,最终仍因流 动性问题被剔除;陆控在入通生效前已停牌且暴露财务风险,却仍按原计划纳入,所幸因持续停牌状 态,南向资金无法进行买入操作,避免了陷入被动的局面,两类案例共同暴露出港股通规则执行中的审 核漏洞。 西锐飞机上市后流动性不达标仍入通 125天后再因流动性剔除 南向资金陷被动困局 西锐飞机的"入通又除通"全程充满矛盾——首次检讨因流动性差被拒,后续流动性未实质改善却莫名入 通,最终又因历史流动性问题被踢出局,成为2025年内唯二"短期入通即剔 ...
中国平安搬离传闻:纯属无中生有,上海仍是第二总部
第一财经· 2025-09-17 15:03
公司治理调整 - 平安人寿总公司部分上海员工回迁深圳办公 因监管要求注册地与办公地一致[1] - 调整涉及注册总部位于深圳的集团下属公司 注册地位于上海的子公司均保持不变[1] - 此次变动为合规性治理架构调整 非公司撤离上海[1][2] 上海战略定位 - 上海作为集团第二总部定位从未改变 承担资产管理中心 后援科技服务中心及医疗养老旗舰职能[2][3] - 在沪设立第二总部已逾20年 2005年获原保监会批准设立[4] - 目前集团在沪注册公司25家 其中19家为专业子公司[5] 上海业务规模 - 平安资管总部设于上海 管理资产规模超5.8万亿元[2] - 平安金服总部位于上海张江 全年服务客户超6.7亿次 规模亚洲之最[3] - 平安养老险服务团体客户2.8万家 个人客户717万 管理资产净值超8500亿元[5] 上海贡献数据 - 过去10年累计在沪提供就业岗位77万个 服务客户707万 累计纳税1046亿元[5] - 2024年单年纳税98亿元 近五年累计纳税554亿元[5] - 平安租赁位列国内租赁行业前三 陆金所为领先小微金融服务平台[5] 战略布局动因 - 选择上海因政策优势 市场空间和人才土壤共同作用[6] - 借助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自贸区开放等制度创新平台完成多类持牌机构落地[6] - 上海科技金融人才集聚使公司率先建立全国性后援中心并演进为全球共享职能[6][7]
陆控(06623) - 於2025年9月30日(星期二)举行的股东特别大会适用的代表委任表格
2025-09-04 11:04
会议信息 - 股东特别大会于2025年9月30日下午二时正(香港时间)举行[3] - 代表委任表格须不迟于2025年9月28日下午二时正送达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6] 股份信息 - 公司股份每股面值0.00001美元[3] - 公司股份在港交所代码为6623,纽交所代码为LU[2] 协议事项 - 需批准、追认及确认2025年平安消费金融服务合作框架补充协议及建议经修订年度上限[4]
陆控(06623) - 股东特别大会通告
2025-09-04 11:02
股东特别大会 - 公司将于2025年9月30日下午2时在上海举行股东特别大会[3] - 会议将考虑通过服务合作框架补充协议及建议经修订年度上限[5] 股份记录与投票 - 2025年8月1日营业结束时为股份记录日期[6] - 美国存托股份持有人可向花旗银行提供投票指示[7] - 代表委任表格和投票卡可在指定网站查询[9]
陆控(06623) - (1) 修订平安消费金融服务合作框架协议项下的年度上限及(2) 股东特别大会...
2025-09-04 11:0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4年12月2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8] - 公司第九次经修订及重列组织章程细则自2023年4月14日起生效[8] - 上市文件日期为2023年4月11日[14] - 平安消费金融于2020年4月9日成立,公司及平安保险分别拥有其70%及30%股权[78] - 平安保险股份自2004年起在联交所主板上市,自2007年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79] 业绩数据 - 截至2023年、2024年12月31日及2025年6月30日,综合服务交易金额分别为4.037亿元、7.226亿元、7.073亿元[27] - 截至2023年、2024年12月31日及2025年6月30日,担保本金最高每月平均结余分别为66.743亿元、84亿元、136.57亿元[27] - 截至2023年、2024年12月31日及2025年6月30日,担保服务费分别为2.333亿元、5.129亿元、4.52亿元[29] - 2025年上半年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55万亿元,同比增长5%,二季度同比增长5.4%,较一季度增速加快0.8个百分点[82] - 2024年综合服务历史交易金额约为7.226亿元,较2023年同期同比增长约79.0%[88] - 2024年担保结馀历史交易金额约为8.4亿元,较2023年同期同比增长约25.9%[91] - 2024年担保服务历史交易金额约为5.129亿元,较2023年同期同比增长约119.8%[9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消费金融贷款尚未偿还结余为545亿元,较2024年同期同比增长29.8%[9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季度新增消费金融贷款为289亿元,较2024年同期同比增长30.6%[97] 年度上限修订 - 2025年综合服务原年度上限11.768亿元,修订后为18.35亿元[31] - 2025年担保本金最高每月平均结余原年度上限149.68亿元,修订后为181.64亿元[31] - 2025年担保服务费原年度上限7.493亿元,修订后为11.47亿元[31] - 综合服务经修订年度上限较原年度上限增加55.9%[89] - 担保结馀经修订年度上限较原年度上限增加21.4%[92] - 担保服务经修订年度上限较原年度上限增加53.1%[96] 股东相关 - 平安保险透过安科技术及平安海外控股间接持有公司已发行股本约66.85%[39] - 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已发行及流通在外的股份总数为1,733,377,784股[111] - 股东特别大会将于2025年9月30日下午二时正(香港时间)在上海举行[135] - 董事会将2025年8月1日营业结束时(香港时间)定为股份记录日期,该日记录在册的股份持有人有权出席股东大会及投票[138] - 截至2025年8月1日营业结束时(纽约时间),记录在册的美国存托股份持有人有权向花旗银行提供投票指示[140] 其他 - 2025年7月17日公司与平安消费金融订立补充协议修订年度上限[22] - 2025年初公司前任核数师对涉及一家子公司的若干交易表示关注,审计委员会委托进行独立调查[71] - 2025年1月28日公司请求暂停在联交所买卖股份,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仍处暂停状态[123] - 公司采纳并实施关联交易管理制度确保持续关联交易合规[103] - 随机抽取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十份合同及审核记录,定价模式符合评估且与市场费率可比[105]
陆控(06623)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止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3 13:09
股本与股份数据 - 本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100,000美元,法定/注册股份数目为10,000,000,000股,面值为0.00001美元[1] - 本月底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数目为1,733,377,784股,库存股份数目为0股,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733,377,784股[2] - 截至2025年8月31日,根据股份回购计划和股份激励计划相关的股份总数为56,304,860股[3] 股份激励计划数据 - 2014年股份激励计划上月底结存股份期权数目10,669,419股,本月内变动 -1,808,988股,本月底结存8,860,431股,本月底因此可能发行或自库存转让的股份总数为16,590,959股[4] - 本月内因行使期权所得资金总额为0美元[4] - 截至2025年8月31日,2014年股份激励计划下可发行股份总数为16,590,959股(相当于8,295,479股美国存托股份),未来可授予股份总数为29,301,298股(相当于14,650,649股美国存托股份)[5] 可转换本票与绩效股份单位计划数据 - 平安可转换本票上月底已发行总额为976,900,000美元,本月底已发行总额不变,本月底因此可能发行或自库存转让的股份数目为421,077,586股,转换价为2.32美元[6] - 2019年绩效股份单位计划本月底因此可能发行或自库存转让的股份数目为187,155股[7] 合规与上市相关 - 公司确认本月证券发行或库存股份出售或转让获董事会正式授权批准,遵照适用规则、法律及监管规定进行[10] - 《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规定的上市先决条件已全部履行[10] - 批准证券上市买卖正式函件所载条件已履行[10] - 《公司(清盘及杂项条文)条例》规定文件已正式存档,其他法律规定已遵行[10] - 公司上市文件所示物业交易已完成,购买代价已缴付[10] - 债券等信托契约/平边契据已制备签署,详情已送呈存档[10] 其他说明 - 购回股份作库存时,事件发生日期指公司购回并持有股份的日期[11]
陆控获评“2025金融‘五篇大文章’卓越实践机构”入选“活力·ESG”社会责任案例,恪守金融初心、践行长期主义,交出时代答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01:12
核心观点 - 公司入选"2025金融'五篇大文章'卓越实践机构"并获评"活力·ESG"社会责任案例 彰显其在金融创新与社会责任领域的双重领导力 [1] - 公司通过全面践行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方向 深度服务实体经济 [1][4] - MSCI ESG评级从B级跃升至AA级 实现四级跨越 反映其卓越的治理能力与可持续发展实践 [2][8][10] - 公司通过"小微+消金"双轮驱动模式 累计服务近700万小微企业主 贷款总额超3000亿元 [6][9] 金融五篇大文章实践 - 科技金融领域:通过"AI+O2O"服务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有效化解轻资产企业融资难题 [4] - 数字金融领域:依托平安融易APP提供7×24小时在线服务 支持企业主自主搭配融资方案 案例显示企业净利润增长24% [5] - 绿色金融领域:推出"车e贷"绿色融资专属方案 覆盖新能源汽车品牌 案例中为废品回收企业提供50万元资金支持 [5][6] - 普惠金融领域:聚焦下沉市场 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占比达92% 累计服务超31万涉农群体 提供借款超600亿元 [6] ESG实践与评级提升 - MSCI ESG评级从2024年6月B级跃升至2025年7月AA级 位列消费金融类别中国第一 [8][10] - 构建权责分明的董事会治理架构 新增独立非执行董事强化ESG风险管理 [9] - 通过"科技+制度+文化"多维消保体系保障消费者权益 深化"金融+公益"乡村振兴路径 [10] 市场表现与投资价值 - 纽交所股价单日上涨5.45%至2.90美元 成交额549.57万美元 [11] - AA评级吸引全球数千亿美元ESG定向资金流入 凸显长期投资价值 [10][11] 业务数据与成果 - 服务近700万小微企业主 贷款总额超3000亿元 [6] - 消费金融客户中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比92% [6] - 涉农小微群体服务超31万户 借款规模超600亿元 [6]
ESG评级冲上AA,陆金所还有难题要解
36氪· 2025-08-20 12:17
ESG评级提升 - MSCI将公司ESG评级从A级上调至AA级 [1] - 公司在消费者权益保护隐私与数据安全和人力资本发展等关键议题领先行业平均水平 [1] - 连续第二年位列消费金融类别中国第一位 [1] 业务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2011年最初为平安下属在线财富管理部门 [2] - 2012年正式入局P2P业务上线lufax.com交易平台 [2] - 2014年营收从10亿元增长至50亿元 [4] - 2015年注册用户超千万成为P2P行业龙头 [4] - 2015-2019年间完成四轮融资估值达394亿美元 [5] 业务转型 - 2019年受P2P清退潮影响进入深度调整期 [6] - 2021年上半年基本完成P2P存量业务清零 [6] - 2022年旗下平安普惠停发P2P产品转向合规信贷业务 [6] 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 - 黑猫投诉平台存在大量客诉涉及费率过高骚扰客户违规收费等问题 [7] - 具体案例显示贷款10万元融单费达3万元远超出国家标准 [8] - 另有用户投诉年利率23.9%且提前结清需支付额外服务补偿金 [8] 经营数据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总贷款余额1934亿元较2024年同期2352亿元减少418亿元降幅17.8% [10] - 消费金融贷款余额545亿元较上年同期420亿元增加125亿元增幅29.8% [10] - 30天以上逾期率从第一季度4.5%升至4.6%90天以上逾期率从2.6%升至2.7% [10] - 无抵押贷款30天以上逾期率从4.2%升至4.4%有抵押贷款90天以上逾期率从3.0%升至3.2% [11] 审计与年报问题 - 2025年1月28日香港联交所停牌并延期发布年报 [12] - 与审计师普华永道解除合作原因为关联交易调查分歧 [14][15][16] - 普华永道对2022及2023年度审计意见提出"不得加以倚赖"的警示 [16] - 2024年前三季度亏损约23亿元全年业绩恐不乐观 [18] 管理层变动 - 2024年4月首席财务官徐兆感离任由朱培卿接任 [19] - 2024年11月计葵生退任联席首席执行官黄玉强和张旭东辞去董事职务 [19] - 2025年4月叶迪奇出任董事长朱培卿辞任CFO由席通专接任 [19] - 2025年8月任命李蕙萍为独立非执行董事 [19] - 平安集团总经理助理郭世邦被任命为非执行董事显示集团加强管控 [21]
陆金所控股董事会再添强援,李蕙萍履新独董强化治理核心
格隆汇· 2025-08-15 06:15
核心观点 - 陆金所控股董事会任命李蕙萍女士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委员会成员 旨在强化治理架构专业性与多元化 提升公司长期竞争力 [1][3][6] 董事变更背景 - 李伟东先生因个人工作安排变动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职务 [1] - 董事会根据提名与薪酬委员会建议接纳新任任命 [1] 新任董事专业背景 - 李蕙萍女士拥有逾四十年金融与法律行业经验 曾任职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多个高级法律职位 [3] - 专业领域涵盖零售银行 私人银行 财资业务法律顾问及亚太区商业银行法律主管 [3] - 早期曾在多家知名银行香港办事处从事客户关系管理 信贷及贷款管理业务 [3] 治理架构升级意义 - 任命承接公司2023年4月启动的治理架构升级计划 [1][3] - "金融+法律"双重背景可增强战略审视 风险评估及关联交易审查能力 [3] - 与其他董事形成专业互补 强化审计委员会与提名与薪酬委员会职能 [3] 多元化与政策合规 - 直接响应2023年7月1日生效的上市规则修订要求 提升董事会性别多元化比例 [3] - 女性董事加入有助于优化ESG评级中公司治理维度的表现 [3][4] 长期发展影响 - 治理体系完善被视为核心竞争力投入 非被动合规行为 [6] - 通过强化治理根基提升内在价值与国际资本市场认可度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