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开曼)(06618)

搜索文档
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新品在京东健康全网首发 出行防暑更便捷
中金在线· 2025-07-18 08:40
产品发布与创新 - 国药太极旗下经典防暑药品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新品于7月18日在京东健康全网独家首发,全新更新包装以更贴近现代消费者需求的形式亮相 [1] - 新品采用软袋便携装设计,专为城市白领、儿童等不同人群需求打造,相比经典玻璃瓶装更便于携带且服用方便,无需吸管、开袋即饮,极大提升用户体验 [1] - 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作为中国传统医药经典方剂,市场规模多年来稳居防暑祛湿药类首位 [1] 战略合作与市场拓展 - 京东健康与国药太极在过去两年间实现京东自营GMV复合增长率超70% [3] - 双方于2024年8月宣布深化战略合作,确立未来三年合作目标超10亿 [3] - 京东健康将联手国药太极发挥供应链能力、医疗服务优势与全渠道营销资源,针对新品展开科普教育与产品推广 [4] 企业战略与行业影响 - 太极集团致力于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探索传统中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新路径 [4] - 此次新品首发不仅是对传统产品的创新升级,更是对未来健康管理方式的积极探索 [4] - 京东健康将继续携手国药太极等企业推动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让传统中医药在数字化时代焕发新生 [4]
高盛:上调中国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规模,看好云计算板块,荐买入滴滴、安踏、京东健康等个股
智通财经· 2025-07-17 14:02
中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 中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略高于市场共识预期[1] - 6月工业生产强劲超出市场预期,但固定资产投资和零售额显著低于共识预期[1] - 2025/26年全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测上调至4.7%/3.9%(此前为4.6%/3.8%)[1] - 上半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平均增长5.3%,预计下半年将采取渐进、有针对性的宽松措施[1] 美国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 - 6月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23%,略低于共识预期,同比涨幅升至2.93%[2] - 6月酒店价格下降对核心指数造成5个基点的拖累,新车和二手车价格下降又拖累5个基点[2] - 家庭陈设、娱乐商品、服装和汽车零部件价格上涨对核心指数贡献了8个基点[2] - 估计6月核心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上涨0.29%,同比涨幅为2.75%[2] 印度通胀预期 - 2025年食品通胀预期下调0.7个百分点至2.2%同比,整体通胀预期下调0.2个百分点至3.2%同比[3] - 2026年整体通胀预期下调0.4个百分点至4.0%同比[3] - 2026财年整体通胀预期下调0.4个百分点至3.2%同比[3] 滴滴全球 - 首次给予"买入"评级,12个月目标价为7.20美元[4] - 2026年预期国内市盈率为14倍,2024-27年预期收入/每股收益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8%/44%[4] - 当前市值为250亿美元(2026财年预期市盈率18倍),优步市值为2000亿美元(2026财年预期市盈率27倍)[4] 中国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 - 2030/35年中国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规模预期上调至140亿/610亿美元,较此前预测分别增长20%/31%[5] - 2030年车队规模预期从47.4万辆上调至53.5万辆(占共享出行车队的10%),2035年从190万辆上调至230万辆(占共享出行车队的29%)[5] 中国云计算/数据中心 - 英伟达将销售为中国量身定制的人工智能图形处理器H20,预计缓解中国芯片短缺问题[8] - 2025年下半年资本支出可能会逐季增加[8] - 推荐买入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万国数据、世纪互联[8] 日本/新加坡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 通过降低费用、并购和股票回购等措施,可能为日本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带来8-9%的市值提升,新加坡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带来8%的市值提升[9] - 日本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和新加坡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与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差分别为320个基点和385个基点[10] - 推荐买入日本都市基金投资、前沿房地产投资、日本酒店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等[10] 安踏 - 2025年安踏核心品牌/斐乐/迪桑特/可隆/MAIA的零售销售额符合预期[11] - 斐乐品牌/小品牌的稳健运营应能抵消安踏品牌的波动因素[11] - 12个月目标价为117港元[11] MakeMy Trip - 预计从9月开始将恢复20%以上的收入增长,2025-28年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30%[12] - 12个月目标价为123美元[12] 京东健康 - 2026年预期市盈率21倍,阿里健康23倍,偏好京东健康[13] - 预计2025年业绩稳健,全年指引积极[13] - 12个月目标价为45.80港元[13]
京东健康携手拜耳深耕消化道健康领域
证券日报· 2025-07-17 12:30
战略合作 - 京东健康与拜耳健康消费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京东健康全面负责达喜®乳果糖产品全渠道推广并完成全网独家首发[2] - 双方将携手开拓中国消化健康市场 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优质便捷的健康解决方案[2] - 京东健康将利用线上渠道优势 通过京东全域数据与精准触达双引擎提升用户对产品的认知度[3] - 双方将拓展线下零售渠道 加速全渠道布局 构建线上线下协同增长的新生态[3] 市场背景 - 中国社会老龄化加速及生活节奏加快导致慢性便秘问题日益凸显[2] - 数据显示我国慢性便秘总体患病率为10.9% 2014-2018年成人便秘率高达13.4%[2] - 2017-2022年我国导泻类药物销售额从45.73亿元增长到76.83亿元 需求稳步上升[2] 产品特点 - 达喜®乳果糖口服溶液是拜耳旗下消化道健康新品 具有双重作用于肠道的特点[2] - 产品既能聚集肠道水分润滑软化粪便 又能促进有益菌生长繁殖 调节肠道菌群平衡[2] - 适合长期使用且起效迅速 1~2天即可取得临床效果[2] 合作展望 - 拜耳看重京东健康线上线下一体化布局优势 期待探索更有效精准的用户触达[3] - 京东健康CEO表示将利用消费者洞察及全渠道优势支持拜耳新品推广[3] - 双方将持续拓展更多消化道健康新品 共同推动中国医药健康行业发展[3]
京东入局医美赛道
第一财经· 2025-07-16 13:43
京东健康进军医美行业 - 京东健康旗下首个线下医美自营诊所"京东医美(亦庄店)"在北京亦庄开业 选址于京东健康综合门诊部一楼 服务范围涵盖美白嫩肤 水光美塑 除皱瘦脸及光电抗衰四大轻医美项目 [1] - 第二家线下自营医美诊所"国贸店"将于9月30日开业 显示公司加速线下医美业务布局 [1] - 京东医美线上入口已整合至京东App 用户可通过搜索关键词直接访问专属频道及官方旗舰店 同时上线微信小程序实现多渠道触达 [1] 商标布局 - 北京京东叁佰陆拾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已申请注册多枚"京东医美"商标 涉及广告销售 医疗园艺 科学仪器等国际分类 目前多数商标处于等待实质审查阶段 [4]
高盛:预计京东健康(06618)第二季营收稳健 维持“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网· 2025-07-16 09:33
公司业绩与财务预测 - 预计2025年第二季销售额增长约18% 营运利润增长约5% [2] - 2025财年全年利润增长持平的指引已计入下半年显著增加的投资 [2] - 对2025利润的预测比市场共识高6% [2] - 维持2025至2027年营收预测不变 但将净利润预估上调1%至2% [2] 业务布局与战略 - 正迅速在一线城市(如广州 北京)快速建设前置仓 [1] - 截至今年上半年已在全国建约40至50个仓库 目标2025年底达约200个 [1] - 配合集团级即时配送计划 [1] - 进入2025年下半年 预计更高的投资和促销力度将推动O2O业务增长 [1] 市场表现与竞争优势 - 618大促期间持续领先同行 [1] - 第二季度用户活跃度提升有望带动医药类别流量与交易增长 [1] - 药品药物类目较难透过促销快速推动销量 用户更重质量与品类 [1] - 预期消费者购买行为将加速由线下向线上转移 [1] - 将持续在B2C与线下连锁竞争中保持市场份额优势 [1] 行业地位与前景 - 反映公司在药房及医疗服务领域的强势地位与营收可见度 [1] - 尽管市场竞争激烈 但O2O业务在商品交易总额中所占比例仍然很小 [1]
“落子”医美市场,京东商业版图再扩容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7-16 09:01
京东健康医美业务布局 - 京东健康旗下首家自营医美诊所"京东医美(亦庄店)"于7月14日正式对外营业,位于京东健康综合门诊部(亦庄店)1层,提供美白嫩肤、水光美塑、除皱瘦脸和光电抗衰四大轻医美服务 [1] - 该诊所已试营业两个多月,此前主要面向京东内部员工开放,目前已接入京东APP医美频道,并计划于9月或10月在北京国贸万通中心开设第二家自营旗舰店 [1] - 京东在医美领域布局已久,2021年9月京东健康与新氧合作共建医美频道,引入超2000家认证机构,提供线上问诊、方案定制等服务 [2] - 2023年京东健康与艾尔建、华熙生物等上游厂商达成直供合作,产品覆盖鼻部整形、皮肤美容等超万个SKU [2] - 2024年3月京东健康设立子公司北京京东医疗美容诊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医疗服务、医疗美容服务等,并申请"京东医美"商标 [2] 京东业务扩张战略 - 京东计划每三年扩张一次业务范围,未来将拓展美容、医美、医院等场景,所有业务都围绕供应链展开,作为中间人连接上下游企业 [3] - 京东近期发布短剧岗位招聘信息,短剧内容策略运营岗位年薪达90-140万元,显示公司正在探索内容领域 [3] 中国医美市场概况 - 中国医美市场快速发展,2021年市场规模达2179亿元,预计2030年将突破万亿大关 [3] - 美团2024年医美类目GMV突破380亿元,新一线城市贡献率达47% [3] - 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医美赛道,阿里健康2017年上线"医美频道",接入线下医美机构提供预约服务 [3]
香港医药ETF(513700)冲击4连阳,首个商保参与制定的创新药目录有望推出
搜狐财经· 2025-07-16 05:41
港股医药板块表现 - 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930965)上涨1.50% [1] - 成分股丽珠医药(01513)上涨11.16%,绿叶制药(02186)上涨8.55%,复星医药(02196)上涨8.08%,康方生物(09926)和亚盛医药-B(06855)跟涨 [1] - 香港医药ETF(513700)上涨1.72%,最新价报0.65元,冲击4连涨 [1] 国家医保政策动态 - 2025年国家医保局新增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于7月11日正式启动,申报时间为7月11日至20日 [1] - 商保创新药目录聚焦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大、患者获益显著但超出"保基本"定位的药品 [1] - 交银国际预计首个商保创新药目录将于2025年内推出,旨在纳入超出基本医保保障范围的品种 [2] 创新药行业前景 - 商保创新药目录有望创造比医保谈判更宽松的定价环境,并在挂网、入院、特例单议机制等方面享受和医保目录相似的待遇 [2] - 商业健康险未来增量空间值得期待,长期内保费和创新药支付规模有望呈数十倍增长 [2] - 港股创新药行情核心驱动力是价值重估,当前估值仍具吸引力,看好板块整体继续修复的机会 [2] 指数与ETF信息 - 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从港股通范围内选取50只流动性较好、市值较大的医疗卫生行业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9.44%,包括信达生物(01801)、药明生物(02269)、百济神州(06160)等 [2] - 香港医药ETF(513700)场外联接包括A类021088、C类021089和I类022844 [3]
天津首店开业!京东健康携医疗级正骨服务“整顿”行业乱像
财经网· 2025-07-16 04:28
公司战略布局 - 京东健康旗下自营中医正骨推拿品牌"之业堂"天津首店开业,落户南开区黄河道,标志着公司线下医疗服务网络的进一步拓展 [1] - 公司通过资质齐全的规范化服务整顿正骨市场,致力于将专业、安全、高品质的中医正骨服务带给更广泛人群 [1] - 天津门店是继北京之后在中医线下服务领域的又一重要战略布局,强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战略实施 [1] - 计划年内在北京、山西、上海等地陆续开设多家门店,深化线下布局 [8] 技术特色与服务模式 - 采用独创的"之业堂自然联动归位正骨法",融合拔伸、对正、复位等核心手法,精准作用于脊柱关节结构 [2] - 该方法强调医患配合,通过患者主动运动联动错位椎体复位,安全性更高且避免强行复位 [3] - 正骨直击关节错位核心(治本),配合推拿放松肌肉(治标),实现事半功倍效果 [3] - 推出细分服务项目包括【青年】体态脊柱调理、【妈妈】产后疼痛缓解、【长者】筋骨舒缓调理等 [5] - 提供12岁以下青少年免费脊柱调理公益项目,针对生长发育关键期儿童脊柱侧弯问题 [7] 行业痛点与公司解决方案 - 传统正骨行业存在服务标准化缺失、资质混杂、非法行医乱象等问题 [5] - 部分机构将医疗性质正骨包装为保健项目,忽视个体差异和禁忌证,导致安全隐患 [5] - 公司通过卫健委备案的医疗级操作标准、执业医师资质团队(3-6年从业经验)建立服务标杆 [4][5] - 严格筛选专业人员,证件齐全(营业执照、中医诊所备案证、执业医师资格证等) [4] 生态构建与市场潜力 - 中医正骨作为高频、刚需医疗服务行业具有强劲增长潜力,现代都市人群颈肩腰背痛问题普遍 [2][6] - 公司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构建"医疗健康全链路服务",正骨服务与健康商品结合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8] - 传统正骨机构面临地域局限性和专业人才短缺两大瓶颈,公司通过平台号召力与数字化能力整合资源 [10] - 推动行业从"无序竞争"向"规范化服务"转型,填补市场空白 [10]
高盛:京东健康_ 2025 年二季度前瞻_ 营收稳健,支出仍可控;按需投资成关键焦点;买入评级
高盛· 2025-07-16 00: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京东健康国际的评级为买入 [1][21][44][4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京东健康国际股价年初至今上涨60%,跑赢恒生指数、同行及互联网板块 预计二季度营收增长18%,运营利润增长5% 公司在药品销售上持续获得市场份额,且在即时配送业务上取得进展 虽预计下半年有增量支出,但二季度未积极参与价格促销和补贴,集团层面利润率有望保持稳定 与阿里健康相比,京东健康国际销售增长趋势更好、估值更优,维持买入评级 [1][24][27][28][21][4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即时配送业务 - 京东健康在广州、北京等一线城市快速建设前置仓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国约有40 - 50个仓库/门店开业,管理层目标是2025财年至少扩展至200个 目前竞争和相关支出仍可控,预计下半年随着线下业务增加,将加大投资和促销力度以推动O2O业务增长 [2] 市场份额与GMV增长 - 追踪数据显示京东健康在618节日期间表现优于行业同行,二季度京东集团的高用户参与度有望带动医药品类业务 随着即时配送竞争加剧,市场对医药品类的B2C与O2O竞争讨论增多,但预计购买行为将从线下向线上转变,京东健康将保持市场份额增长 [3][19] 资本配置 - 京东健康净现金超过500亿元人民币,约占市值的50% 公司如何更好地使用资本将是业绩发布季的关注焦点,特别是在母公司集团大力投资的情况下 [20] 财务数据 - **关键数据**:市值1375亿港元/175亿美元,企业价值793亿港元/101亿美元,3个月平均每日交易量3.841亿港元/4910万美元 [6] - **盈利预测**:2024 - 2027年,预计营收分别为581.599亿元、694.062亿元、782.802亿元和886.388亿元人民币;EBITDA分别为16.842亿元、19.576亿元、26.734亿元和36.013亿元人民币;每股收益分别为1.52元、1.55元、1.84元和2.07元人民币 [6] - **估值指标**:2024 - 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16.2倍、25.7倍、21.8倍和19.3倍;市净率分别为1.4倍、2.1倍、2.0倍和1.8倍 [6] - **价格表现**:截至2025年7月14日收盘,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绝对涨幅分别为22.4%、54.0%和92.3%,相对恒生指数的涨幅分别为8.3%、22.3%和45.4% [14]
港股收评:午后强势拉升!科指大涨2.8%,稳定币、生物医药股走高





格隆汇· 2025-07-15 08:41
宏观经济数据 - 中国2025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5.2%超预期 [1] 港股指数表现 - 恒生科技指数收涨2.8%至5431.29点 [1][2] - 恒生指数上涨1.6%至24590.12点 [1][2] - 国企指数上涨1.65%至8877.10点 [1][2] 大型科技股 - 哔哩哔哩大涨7.94%至184.90港元 [4][5] - 阿里巴巴上涨6.97%至113.50港元 [4][5] - 金蝶国际上涨6.44%至16.54港元 [4][5] - 腾讯音乐上涨5.30%至82.40港元 [4][5] - 美团上涨4.38%至126.20港元 [2][4] - 百度集团上涨4.22%至87.70港元 [2][4] 算力板块 - 金山云大涨16.81%至7.92港元 [5][6] - 万国数据上涨12.19%至38.65港元 [5][6] - 迈富时上涨10.60%至52.70港元 [5][6] - 英伟达获批准向中国销售H20芯片并计划推出RTXpro GPU [6] 创新药概念股 - 百济神州上涨7.80%至164.40港元 [7][8] - 石药集团上涨7.51%至8.59港元 [7][8] - 诺诚健华上涨6.46%至17.46港元 [7][8] - 2025年国家医保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于7月11日启动 [8] 稳定币概念股 - 云锋金融大涨19.53%至3.55港元 [9][10] - 伟仕佳杰上涨11.05%至9.85港元 [9][10] - 招商证券上涨4.34%至15.88港元 [9][10] 弱势板块 - 建材水泥股下跌 金隅集团跌6.98%至0.80港元 海螺水泥跌4.55%至23.10港元 [11][12] - 内房股走低 远洋集团跌6.90%至0.108港元 雅居乐集团跌5.88%至0.48港元 [12][13] - 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67万亿元 同比下降11.2% [13] - 6月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4% [13] - 电力设备股下跌 协鑫科技 哈尔滨电气 亿华通均跌超3% [14] 其他表现突出板块 - 影视娱乐股上涨 中国星集团涨超10% 腾讯音乐涨超5% [15] - 生物医药股全天维持强势 [2] - 苹果概念股 软件类股 汽车股 电信股 海运股午后涨幅扩大 [2] 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净买入38.24亿港元 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15.9亿港元 港股通(深)净买入22.34亿港元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