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p(03650)

搜索文档
KEEP(03650)盈利背后:运动+AI潜力始释放
智通财经网· 2025-07-21 04:19
业绩预告 - 2025年上半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下经调整净利润约1000万元,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1] - 业绩改善主要得益于业务结构优化、收入质量提升、毛利率提高及AI技术赋能带来的经营效率提升 [1] AI转型与业绩拐点 - 2024年全年经调整净亏损4.69亿元,同比扩大59%,主要因AI战略投入增加 [2] - 2024年下半年亏损扩大与AI应用市场入局时间吻合,AI专项投入推高成本500万至800万元 [2] - 2025年上半年盈利成为AI战略阶段性验证,标志从互联网到AI Agent范式跃迁初步成功 [4] AI技术应用与商业化 - 2025年3月发布运动健康垂直领域专属模型Kinetic.ai及AI教练"卡卡",5月升级多模态功能 [3] - AI技术显著提升内容生产效率,覆盖高尔夫球、网球等新课程品类,扩大用户规模 [7] - AI教练推动商业模式从内容贩卖转向服务交付,ARPU值有10倍以上增长潜力 [7] - 自有品牌运动产品拓展至游泳、登山等领域,智能手表新增"AI跑步私教"功能 [8] 行业对比与市场表现 - 多邻国2025年Q1总收入2.307亿美元(同比+38%),净利润3510万美元(同比+30%),AI技术重塑教育范式 [6] - Keep与多邻国类似,AI技术有望复制其成功路径 [6] - 2025年2月宣布"All in AI"后股价一度涨超40%,5月AI教练新版发布触发单日5%涨幅 [9] 竞争优势与挑战 - 平台积累4亿用户运动数据及14亿条运动记录,构成技术护城河 [9] - AI商业化进展将决定后续研发投入规模及技术迭代速度 [10] - 需验证AI教练能否解决用户留存难、硬件销售疲软等历史问题 [10]
我去了Keep首家自营店:看到一个运动APP的线下新思考
虎嗅APP· 2025-07-21 00:27
线下业务调整 - Keepland线下健身房业态基本落幕,现存外部合作门店已终止合作且无后续拓展计划,相关部门已完成裁员[3][6][7] - Keepland单店月均营收未突破15万元,而竞品超级猩猩同等面积门店可达25万元,盈利能力未达预期导致战略收缩[7] - 公司转向发力线下零售和赛事场景,首家自营产品门店落地上海浦东嘉里中心,选址紧邻布鲁克斯等高端运动品牌以触达目标客群[3] 自营门店布局 - 上海门店占地172平方米,零售与体验区域占比为7:3,定位为零售体验型门店[3] - 产品线覆盖全品类运动装备:智能大型器械(跑步机、椭圆仪)、小型器材(阻力带、壶铃)、运动服饰(瑜伽服、跑鞋)、智能穿戴设备(运动手表)及健身食品(蛋白粉、健身饮料)[4] - 设置运动体验专区,消费者可现场试用智能体感机KS课程、测试跑步机减震效果及心率监测功能,强化沉浸式体验[5] - 主推智能运动手表和体感机KS,设备与会员体系绑定形成"硬件+服务"联动[6] 赛事业务转型 - 虚拟体育赛事收入2023年首次超过自有品牌运动产品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但增速已显著放缓[8] - 2024年以技术服务商身份参与兰州/武汉马拉松,实现配速员线上组队和领跑状态可视化[9] - 落地"城市K马"等线下赛事,联动商圈餐饮零售品牌打造跑者友好快闪店,完赛可兑换联名周边[10] - 赛事业务被内部视为新增长引擎,资源倾斜力度超过消费品业务[8] AI技术赋能 - 推出"All in AI"计划,5000+官方课程中15%由AI生成,可替代部分私教功能[10] - AI应用于运动计划制定、装备推荐(如智能试衣镜)、赛事实时训练建议生成[10] - 该计划推动股价上涨,市场期待2025年盈利承诺兑现[10] 战略协同效应 - 自营门店承担产品展示与用户体验枢纽功能,赛事业务负责用户激活与品牌破圈,二者与线上AI技术形成互补[10] - 线下场景定位从单一营收来源转向连接用户、验证技术、沉淀品牌的关键纽带[11]
Keep(03650.HK)发布盈利预告:预期2025年上半年盈利能力改善
格隆汇· 2025-07-21 00:16
业绩预告 - 2025年上半年录得亏损约人民币3600万元 同比大幅收窄78%[1]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经调整利润净额约人民币1000万元[1] - 去年同期亏损为1.63亿元[1] 盈利能力改善原因 - 业务结构优化与收入质量提升带动毛利率增长[1] - AI技术应用提升经营效率与组织人效[1] - 经营费用有效降低[1] 收入变动说明 - 精简低效品类导致短期收入同比收缩[1] - 该举措旨在强化长期增长基础与持续盈利能力[1] 战略重点 - APP端聚焦AI智能化 通过运动场景工具升级提升用户体验与留存率[1] - 自有品牌健身产品持续优化结构 推出新品并拓展销售渠道[1] AI战略进展 - 年初宣布All in AI战略 基于十年运动数据积累转型生成式在线健身[2] - 3月发布垂直领域模型Kinetic.ai 同步推出通用AI教练卡卡[2] - 5月AI教练升级 新增智能方案生成、训练指导、饮食评价等功能[2]
Keep:预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录得经调整利润净额约人民币1000万元
快讯· 2025-07-21 00:06
财务表现 - 公司预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录得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人民币3600万元 较2024年同期亏损人民币1.63亿元收窄78.0% [1] - 公司预计同期实现经调整利润净额(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约人民币1000万元 较2024年同期经调整亏损净额人民币1.61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1]
Keep正在线下重新审视自己|消费现场前线
虎嗅· 2025-07-20 10:18
线下业务战略调整 - Keepland线下健身房业态基本落幕 现存外部合作门店已终止合作且无后续拓展计划 巅峰时合作门店超300家[1][8] - 转向发力线下零售和赛事场景 首家自营产品门店落地上海浦东嘉里中心 选址毗邻布鲁克斯等高端运动品牌 布鲁克斯Q1营收增长超200%[1] - 门店定位零售体验型 面积172平方米 零售与体验区域占比七比三 覆盖全品类运动装备与健身食品[2] 线下门店运营模式 - 采用"沉浸式试用"模式 设运动体验专区供消费者现场测试智能体感机KS 跑步机减震 运动手表心率监测等功能[5] - 主推智能运动手表和智能体感机KS新品 大型器械与会员体系绑定 形成"硬件+服务"联动[8] - 智能试衣镜通过AI分析用户体型推荐运动服饰 体现"All in AI"计划线下应用[11] 赛事业务布局 - 虚拟体育赛事收入2023年首超自有品牌产品 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全年推出近百场付费赛事 报名费20~179元[10] - 2024年重心转向线下赛事 以技术服务商身份参与兰州 武汉马拉松 实现配速员线上组队和领跑状态可视化[10] - 在核心城市商圈落地"城市K马"等系列赛事 联动餐饮零售品牌打造跑者友好快闪店 完成挑战可兑换联名周边[11] 财务与战略转型 - Keepland单店月均营收未突破15万元 低于超级猩猩25万元水平 盈利能力未达预期导致战略收缩[9] - 2023年起调整消费品业务规模目标 资源向赛事组织领域倾斜[9] - "All in AI"计划公布后股价上涨 5000+官方课程中15%由AI生成 可替代部分传统私教功能[11] 业务协同与定位 - 线下自营门店承担产品展示与用户体验枢纽角色 赛事业务负责用户激活与品牌破圈 与线上AI技术形成互补[12] - 从卖课程 卖产品转向线下卖"参与感" 重新定义线下角色为连接用户 验证技术 沉淀品牌的关键纽带[12]
Keep 奖牌携手哈利·波特:用运动点亮魔法世界
新浪证券· 2025-07-14 03:09
合作活动概述 - 运动科技品牌Keep与全球顶流IP《哈利·波特》合作推出"魔法石"主题奖牌线上跑及系列挑战赛活动,为全球哈迷打造兼具仪式感与收藏价值的运动体验 [1] - 活动包括以奖牌为主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哈利·波特主题线上跑》和以徽章为主的《梦回霍格沃茨|哈利·波特主题限时挑战赛》 [2] - 自7月4日开始活动订阅人数超过3万,7月11日11点活动正式上线后报名人数迅速激增 [2] 产品设计亮点 - 推出两款"魔法"奖牌:'趣玩款'正面为可旋转的魔镜机关重现经典场景,背面暗藏对角巷和哈利魔杖;'经典款'复刻哈利·波特收到霍格沃茨入学通知经典时刻,猫头鹰可滑动并与背面的特快列车形成"联动" [4] - 跑步里程设定为1.991公里,致敬哈利·波特踏入霍格沃茨的第一学年 [4] - 参照霍格沃茨学校校徽和四大学院院徽设计5款磁吸徽章,用户完成50千卡运动任务即可解锁 [4] 用户参与机制 - 用户可报名《哈利·波特系列Keep魔法挑战赛》活动,选择心仪的学院阵营,与小伙伴一起完成运动挑战 [4] - 参与抽奖集卡兑换纪念币等福利活动 [4] 品牌战略与市场表现 - Keep奖牌通过联名热门IP如"大耳狗"、"柯南"、"崩铁"等持续破圈,重新定义运动美学,将运动付出转化为物理实体 [5] - 2024年Keep共举办807场线上体育赛事和3场线下奖牌展会,吸引超过686万人次参与 [5] - 联名活动将多元文化与运动结合,激发不同群体通过运动获得喜爱的奖牌并表达文化热爱 [5] 行业影响与价值 - Keep奖牌从功能性的完赛证明升级为承载情怀的情感载体,融合机械美学成为收藏品 [7] - 在算法主导的数字化时代,真实的汗水与情感被赋予实际的奖励和表彰,体现运动科技的独特价值 [7]
居家健康放松方式研究白皮书
艾瑞咨询· 2025-06-28 14:46
国民健康管理趋势 - 国民健康管理意识经历从身体健康到身心灵平衡的三级跃迁,运动和放松成为健康管理的双引擎[1] - 中国国民健康认知经历结构性迭代,未来将向全方位、深度发展方向迈进,单一身体或心理健康指标无法满足需求[5] - 多重生活压力导致当代人身心灵三重失衡,形成连锁反应的恶性循环,需多维度调适改善[8] 居家健康放松的核心特征 - 居家是当代人第一大放松场所,放松方式动静结合,包括看电视/刷手机、运动/瑜伽拉伸和冥想等[12][13] - 家具舒适度是影响放松效果的关键因素,智能床架/床垫和沙发/沙发椅是主要放松产品[37][38] - 居家空间演变为综合能量补给站,满足工作疲惫后、日常休闲、运动后等多场景放松需求,"躺平式"休息是主要方式[35] 四类人群细分及需求 悦活高能族 - 通过动态恢复提升睡眠质量,偏好运动恢复友好型智能床架/床垫,核心诉求包括面料亲肤透气、分区弹簧支撑等[43][50] - 运动/健身后是首要放松场景,泡澡/淋浴是最大放松方式,其次为沙发上休息和卧床娱乐[46][47] 自律管理派 - 重视身心灵能量平衡,通过静态休息实现能量循环,青睐能智能监控健康的沙发/沙发椅和智能床架/床垫[53][60] - 工作/学习疲惫后是最大放松场景,静态休息如床上睡觉、刷手机为主要方式,厨房烹饪也是重要放松仪式[58] 宅家躺平派 - 倾向于宅家疗愈,保持松弛感是核心需求,卧床刷手机/看电视、沙发上小憩是主要放松方式[64][69] - 偏好长期舒适体验的沙发/沙发椅,需求包括久坐不累、材质柔软亲肤等[71][72] 松弛养生党 - 追求低压力生活,居家养生疗愈是关键,放松需求集中在肌肉放松和能量补充[74][76] - 工作/学习疲惫后是主要放松场景,沙发上小憩、床上刷手机/睡觉是三大方式,偏好身心休闲放松的智能床架/床垫[78][80] 行业驱动因素 - 国家健康战略深化和政策导向加速全民运动意识觉醒,技术进步推动专业级身心恢复方案入户[16] - 高线城市90后是核心群体,追求高品质健康生活,以居家为健康枢纽实现身心灵动态平衡[25][27]
38家港股公司回购 斥资8.31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5-20 02:02
港股市场股份回购总体情况 - 5月19日共有38家香港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 合计回购3839.41万股 总金额达8.31亿港元 [1] 单日回购金额排名 - 腾讯控股以单日回购5.00亿港元位居首位 回购97.90万股 价格区间503.000-516.500港元 [1][2] - 友邦保险以单日回购1.54亿港元位列第二 回购233.84万股 价格区间64.750-66.400港元 [1][2] - 中远海控以7936.35万港元回购额居第三 回购556.00万股 价格区间14.120-14.400港元 [1][2] 单日回购数量排名 - 捷利交易宝以918.00万股回购量居首 涉及金额587.06万港元 [1] - 中远海控以556.00万股回购量位列第二 [1] - 网誉科技以466.80万股回购量排名第三 涉及金额559.63万港元 [1] 年内累计回购表现 - 腾讯控股年内累计回购金额达215.27亿港元 为港股市场最活跃回购公司 [1][2] - 友邦保险年内累计回购89.25亿港元 位列第二 [1][2] - 中远海控年内累计回购38.31亿港元 排名第三 [1][2] 特殊回购动态 - 碧桂园服务实现年内首次回购 单日回购14.60万股 金额98.70万港元 [2][3] - 时代电气单日回购119.18万股 金额3903.96万港元 年内累计回购达13.12亿港元 [2] - 阅文集团单日回购60.00万股 金额1463.81万港元 年内累计回购1.48亿港元 [2]
研判2025!中国智能健身行业政策汇总、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随着“体重管理年”的持续推进,智能健身市场将迎来新的机遇[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17 23:59
智能健身行业核心观点 - 智能健身行业2024年市场规模达523亿元,同比增长50.29% [1][13] - 健身人群规模从2017年2.49亿人增至2024年4.07亿人,渗透率从17.8%提升至28.8% [11] - 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34.3%、肥胖率16.4%,推动健康需求增长 [7] 行业定义与特点 - 基于AI/VR技术提供个性化训练方案,核心设备包括智能手表、健身镜等 [3] - 突破时空限制,支持实时数据反馈和社交功能 [1][13] - 形成"硬件+软件+服务"完整产业链,上游含芯片/传感器供应商,下游面向消费端 [8] 政策支持 - 2023年《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通知》要求发展智能体育装备 [5][7] - 2024年《体重管理年方案》推动AI在运动干预中的应用 [5][7] - 2024年《5G扬帆行动》促进5G在体育训练/赛事直播等场景落地 [5][7] - 计划2025年前在2000+县级区域部署智能室外健身器材 [20] 市场竞争格局 - 主要参与者包括Keep母公司卡路里信息、乐动天下、英派斯、舒华体育等 [1][15][17] - 乐动天下与华为/京东合作,产品进驻2000+场所 [17] - 舒华体育2024年营收14.17亿元(-0.36%),净利润0.9亿元(-29.96%) [18] 未来趋势 -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智能器材覆盖率将提升 [20] - 与医疗/康复领域跨界合作加速 [21] - 服务向智能化、个性化深度发展 [22]
KEEP(03650)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5 09: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4年公司收入为20.66亿元,毛利率为46.7%,年内亏损5.35亿元,经调整亏损净额为4.70亿元,经调整净亏损率为22.7%[7] - 2023年公司收入为21.38亿元,毛利率为45.0%,年内利润为11.06亿元,经调整亏损净额为2.95亿元,经调整净亏损率为13.8%[7] - 2024年总营收达21亿元,同比下降3.4%[12] - 2024年毛利率扩大至46.7%,2023年为45.0%[12] - 经调整净亏损为4.696亿元,2023年为2.954亿元[13] - 2024年下半年线上体育赛事收入环比上半年回升[17] - 2024年总收入为20.657亿元,较2023年的21.378亿元下降3.4%,主要因线上会员及付费内容服务收入减少[28] - 2024年自有品牌运动产品收入为9.539亿元,较2023年的9.461亿元增加0.8%,因配套运动产品销售增加[29] - 2024年线上会员及付费内容收入为9.178亿元,较2023年的9.958亿元减少7.8%,因线上体育赛事收入减少[30] - 2024年广告及其他收入为1.939亿元,较2023年的1.960亿元减少1.0%,同比相对稳定[30] - 2024年毛利为9.654亿元,较2023年的9.616亿元增加0.4%;毛利率为46.7%,较2023年的45.0%增加1.7个百分点[3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亏损为人民币5.3471亿元,2023年则为利润人民币11.05908亿元;2024年及2023年经调整亏损净额分别为人民币4.69606亿元及人民币2.95418亿元[42][4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4年营业成本为11.003亿元,较2023年的11.762亿元减少6.5%,因成功控制成本[31] - 2024年履约开支为1.226亿元,较2023年的1.557亿元减少21.2%,得益于仓储、包装及运送开支优化[36] - 2024年销售及营销开支为7.579亿元,较2023年的5.693亿元增加33.1%,因推广及广告开支增加[37] - 2024年行政开支为2.332亿元,较2023年的2.093亿元增加11.4%,因行政人员成本增加[38] - 2024年研发开支为4.390亿元,较2023年的4.497亿元减少2.4%,因研发人员成本和云计算服务费用减少[39] 业务线表现 - 2024年自有品牌健身产品整体收入同比增长0.8%,毛利大幅增长15.3%,毛利率从2023年的27.7%提升至31.7%,运动装备和运动服装类别同比增长16.0%[22] - 近两年明星手环产品B4和B4 Lite累计销量超120万台,2024年8月推出的智能运动手表Keep Watch Pilot 1上市后4个月销量超12000台[23] - 截止到2024年底,实感骑持续更新,已覆盖6大洲的103条路线,并升级推出了竞速模式[23] - 2024年公司服装业务全年收入超1亿元,同比收入增速19.0%[2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积累超40000节录播课[15] - 2024年全年智能计划数量占总体计划数量的90%以上,练过次数超6500万次[18] - 推出运动档案功能,围绕100余种运动指标提供全方位运动记录洞察[18] - 公司6000多节官方课程中,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课程占比近14%,新推出海外人工智能健身应用程序实现100%由AI生成个性化计划和内容[20] 用户数据表现 - 2024年公司平均月活跃用户为2992.1万名,每名月活用户的每月平均收入为5.8元,平均月度订阅会员为316.2万名,会员渗透率为10.6%[10] - 2023年公司平均月活跃用户为2975.6万名,每名月活用户的每月平均收入为6.0元,平均月度订阅会员为319.3万名,会员渗透率为10.7%[10] - 2024年平均月活跃用户和平均月度订阅会员分别为2990万和320万,与2023年同期基本持平[14] - 2024年会员渗透率达10.6%,较2023年的10.7%相对稳定[14]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拥有超4亿注册用户和1亿年度活跃用户,年度运动用户超5500万,用户全年运动记录超14亿条,平台连接超2200万台智能设备,同步超3亿条智能设备运动记录,占总运动记录数20%以上[19] - 2024年户外潮流及小众专业运动的用户规模同比增长超30%[18] 公司战略与业务发展 - 2024年公司以“激发每一次运动,让世界充满活力”为新使命,聚焦用户体验,推动平台转型升级[9] - 公司通过Keep App 8.0版本升级,革新了AI赋能和数据驱动的核心生态基建[9] - 公司依托AI技术赋能,实现从内容驱动向数据驱动的生态跃迁[9] - 公司推出了新一代可穿戴健身设备,上新了一系列融合运动科学与运动美学的热销商品[9] - 公司为用户提供全面健身解决方案,通过人工智能辅助训练计划提供健身内容[64] 管理层与人员变动 - 王宁34岁,为公司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董事会主席兼创始人[60] - 彭唯38岁,为公司执行董事、线上营运事业部副总裁及联合创始人[61] - 刘冬47岁,为公司执行董事、运动消费品事业部副总裁及联合创始人[62] - 徐策44岁,为公司首席财务官,有近20年投资银行家和首席财务官经验[62] - 2024年12月27日,李浩军辞任非执行董事[92] - 2024年10月7日,黄伟波辞任首席财务官,徐策获委任首席财务官[92] - 王宁、王海宁及单一刚将轮值告退,符合资格并愿意于股东周年大会膺选连任董事[94] 股东与股权结构 - 王宁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87,379,118股,占公司权益16.62%;通过实益拥有人身份持有1,500,000股,占0.29%[105] - Lightmap Limited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8,909,312股,占公司权益1.69%[105] - Persistent Courage Holdings Limited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78,469,806股,占公司权益14.93%[105] - GGV股东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75,814,900股,占公司权益14.42%[105] - GGV Capital V L.P.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44,557,380股,占公司权益8.48%[105] - SVF II Calorie Subco (DE) LLC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44,922,180股,占公司权益8.54%[105] - 富途信托有限公司作为受托人持有52,294,522股,占公司权益9.94%;作为托管人持有859,978股,占0.16%[105] - Calorie Partner Limited拥有实益权益的股份数为41,603,170股,占公司权益7.91%[105] - 彭唯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10,621,480股,占公司权益2.02%;通过实益拥有人身份持有1,500,000股,占0.29%[102] - 五源资本持有33,515,942股,占公司权益概约百分比为6.38%[106] - Morningside China TMT分别持有25,738,306股、2,669,782股、959,463股,占比分别为4.90%、0.51%、0.18%[106] - Evolution Special Opportunity持有3,607,298股,占比0.69%;Evolution Fund I Co - investment, L.P.持有541,093股,占比0.10%[106] - JenCap持有29,509,020股,占比5.62%;JenCap Squad持有26,053,100股,占比4.96%;JenCap Squad I L.P.持有3,455,920股,占比0.66%[106] - BAI GmbH持有28,038,500股,占比5.33%[106] - 2024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份总数(包括库存股份)为525,671,987股[102]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董事会呈列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63] - 公司将于2025年6月20日至25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以确定出席股东大会投票资格,记录日期为6月25日,过户表格需在6月19日下午4时30分前送交指定地点[72] - 公司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5年6月25日举行[71]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派付末期股息[6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无股东放弃或同意放弃股息安排[68] - 执行、非执行及独立非执行董事委任期自上市日期起初步为期三年,须重选并自动连续续期三年,可提前三月书面通知终止[9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均属独立人士,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仍属独立人士[100] - 独立非执行董事葛新曾任职的两家公司分别在新加坡及德国进行债权人自愿清盘,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无重大进展[101] - 公司集团有须遵守上市规则第十四A章规定的持续关连交易[11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已就集团进行的关连交易及持续关连交易遵守上市规则的适用规定[13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无关联方交易构成上市规则界定且须披露的关连交易或持续关连交易,公司已遵守上市规则第十四A章规定[139] - 报告期内,无董事或与董事有关连的实体在公司或附属公司或同系附属公司订立的重大交易、安排或合约中拥有重大权益[14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附属公司与最大股东或其附属公司无订立重大合约[141] - 报告期内,公司或附属公司与最大股东或其附属公司无订立重大合约或服务合约[141] - 联交所豁免公司严格遵守上市规则第十四A章有关公告、通函及独立股东批准等规定[134] - 董事会每年至少审阅一次履行及遵守合约安排的整体情况[132] - 公司为雇员参与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计划,集团和雇员按薪金特定百分比供款[82] - 公司与最高行政人员和多数员工订立保密、知识产权等标准合约及协议[8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及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无工会代表雇员,无重大劳资纠纷,招聘无难题[8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五大客户应占销售总额百分比合共少于30%,五大供应商应占采购总额百分比合共少于30%[8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维持25%的最低公众持股量[90] - 审计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综合财务报表及会计政策等事宜[192] - 罗申美会计师事务所获委任为公司核数师,将任满告退,将在股东大会提呈重新委任决议案[193] - 罗兵咸永道因未能与公司就2023年财务业绩达成审计时间表,于2024年2月9日辞任核数师,罗申美同日获委任[194] - 公司致力于制定及履行良好的企业管治常规及程序,维护股东长远利益[198] - 公司在2024年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1第2部分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199] - 公司将继续检讨及监察其企业管治常规,确保遵守企业管治守则[199] - 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第2部所有适用守则条文[200] - 企业管治守则第2部C.2.1条规定主席与首席执行官职责应区分,公司未区分,王宁兼任两职位[200] - 董事会认为同一人兼任主席及首席执行官可使集团内部领导一致,策略规划更有效率[200] - 董事会认为现行安排不损害权力与权限平衡,能使公司迅速有效决策[200] - 董事会将继续检讨,考虑适时分开主席与首席执行官角色[200] 股份激励计划 - 首次公开发售前股份激励计划授予董事的10000股股份未发行,发行后对公司已发行股本有名义摊薄影响[148][151][152] - 2016年计划可发行最高股份总数为35536640股,2021年计划为25108660股[151] - 2024年1月1日首次公开发售前股份激励计划下未行使购股股权涉及股份22166075股,12月31日为15545900股[152] - 2016年计划及2021年计划若不提前终止,将在采纳日期后十年终止,年报日期时余下年期约为六年及三个月[156][157] - 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根据2023年计划可供授出奖励及购股权数目为32,687,999股,上市后及直至该日期授出的股份奖励总数为19,764,950股,无购股股权授出[162] -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根据2023年计划可发行的股份总数为30,354,474股,约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数的5.89%(不包括库存股份)[162] - 2023年计划总计划上限为根据该计划及公司其他股份计划授出的所有奖励,可供发行股份总数占上市日期已发行股份的10%(即52,567,199股)[168] - 2023年计划服务供应商参与者分上限为根据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