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佳兆业集团(01638)
icon
搜索文档
佳兆业,最新发布!锦恒财富兑付方案细节出炉
券商中国· 2025-07-08 14:14
佳兆业锦恒财富兑付新进展 核心观点 - 公司时隔两年多再次更新锦恒财富产品兑付方案,将应收债权作为底层资产搭建抵债有限合伙企业以增强增信,并承诺保障投资人权益 [1] - 自2021年11月逾期事件以来,公司已累计完成76%投资款和63%投资人的兑付,包括现金、实物抵债和财产权信托等多种形式 [1] 兑付方案具体内容 兑付范围 - 涵盖所有锦恒财富产品 [2] 兑付金额 - 以公告日未兑付本金为准,2022年11月14日起停止计算利息,利息兑付将在本金完成后另行安排 [3] 兑付方式 - 通过深圳佳园二期项目转债相关法律文件办理有限合伙入伙 [4] - 已签约客户维持原有重大疾病方案、每月20日集中兑付、每人每月金额及实物抵债金额不变 [5] - 其他财富产品将同步调整执行财产权信托与有限合伙权益方案 [6] 事件背景 - 2021年11月因资金流动性问题导致锦恒财富产品逾期,公司随后陆续发布三次兑付方案调整 [7][8] - 公司管理层曾承诺"有能力和办法偿还",并推动实物抵债等多元化兑付方式 [8]
中资离岸债每日总结(6.30) | 旭辉境外债务重组计划协议已获法院批准
搜狐财经· 2025-07-01 03:31
宏观经济数据与市场焦点 - 美国6月非农就业报告成为市场关注焦点,重点关注职位空缺数量、工资数据及制造业与服务业活动数据 [2] - 特朗普政府关税措施动态受密切关注,7月9日关税暂停期限即将到来 [2] - 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7月底降息概率从14.5%升至18.6%,9月底前降息概率从70%大幅升至93% [2]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态谨慎,强调"处于可以等待的有利位置",不急于调整利率 [2] - 中国6月PMI数据回升:制造业PMI 49.7%(+0.2pct)、非制造业PMI 50.5%(+0.2pct)、综合PMI 50.7%(+0.3pct) [13] - 中国央行开展331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1.4%),实现净投放1110亿元 [13] 中资房企债务重组进展 - 旭辉控股境外债务重组计划获法院批准,计划生效日期为2025年6月27日 [7] - 弘阳地产将重组支持协议费用期限延长至2025年7月11日(基础期限延至7月25日) [7] - 花样年控股将重组支持协议截止日期延长至2025年7月3日 [7] - 佳兆业集团将计划最后截止日期延长至2025年9月30日,法院聆讯延期至10月6日 [7] - 世茂集团境外债务重组计划已获法院批准,预计不晚于2025年8月29日生效,将解除115亿美元债务 [7] - 新世界发展完成882亿港元境外无抵押债务再融资 [7] 债券市场动态 - 复星国际子公司完成3504万美元债券要约收购,剩余未偿还债券1.79亿美元 [11] - 中资美元债涨幅TOP3:正荣地产7.35%债券涨32.649%、阳光城7.5%债券涨30.431%、宝龙地产6.95%债券涨23.018% [11] - 中资美元债跌幅TOP3:新力控股10.5%债券跌55.414%、易居企业7.6%债券跌18.033%、阳光城7.875%债券跌17.608% [11] - 中国国债收益率:二年期1.36%、十年期1.65% [9] - 美国国债收益率:二年期3.73%(+3bp)、十年期4.29%(+3bp) [9] 金融机构评级更新 - 10家机构评级获更新,包括中航科创(长期本外币发行人评级)、中信建投证券(长期发行人评级)、国信证券(长期发行人评级)等 [5][8][9] - 广发证券、东兴证券等券商及其境外子公司获长期发行人评级更新 [9]
佳兆业集团:寻求将重组截止日期延长至2025年9月30日
快讯· 2025-06-13 04:19
佳兆业集团重组截止日期延长 - 佳兆业集团及瑞景预计无法在2025年6月30日前获得完成重组所需的监管批准 [1] - 公司正寻求债权人同意将重组截止日期由2025年6月30日延长至2025年9月30日 [1] - 延长截止日期的目的是为达成实施重组所需条件争取更多时间 [1]
佳兆业集团(01638)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30 08:5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集团营业额约为115.607亿元,毛利约为2.379亿元,较2023年分别减少55.8%及86.0%[40] - 2024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为285.337亿元,每股基本亏损为4.067元[40] - 2024年集团累计合约销售权益金额约为67.57亿元,同比减少47.2%[46] - 2024年集团连同其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合约销售约为67.57亿元[46] - 2024年公司录得收益约为115.607亿元,较2023年减少55.8%;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285.337亿元,2023年约为199.322亿元;每股基本亏损为4.067元,2023年为2.841元[60] - 2024年公司连同其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共录得合约销售约67.57亿元,较2023年约178.36亿元减少62.1%;已售总建筑面积约为55.3297万平方米,较2023年约104.7671万平方米减少47.2%[64] - 集团收益从2023年约2615.88亿元降至2024年约1156.07亿元,减幅55.8%,69.7%来自物业销售[70] - 销售物业收益从2023年约2255.08亿元降至2024年约805.68亿元,减幅64.3%,交付面积从120万平方米降至60万平方米[71] - 集团毛利从2023年约169.85亿元降至2024年约23.79亿元,减幅86.0%,毛利率从6.5%降至2.1%[77] - 2024年集团其他亏损净额约1500.61亿元,主要包括物业减值亏损约1129.76亿元等[78] - 2024年集团年度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分别约2922.89亿元及2922.77亿元,2023年分别约1970.16亿元及1967.75亿元[8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存款账面值约239.04亿元,较2023年减少29.7%,抵押品合计约169.27亿元[8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总借款约为135,073.6百万元,2023年为133,624.0百万元[8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杠杆比率为63.0%,2023年为55.9%;流动负债净额约为51,015.7百万元,2023年为25,442.9百万元;速动比率为0.02倍,2023年为0.03倍;流动比率为0.8倍,2023年为0.9倍[9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率(剔除合同负债)为117.2%,较2023年的97.0%增加约20.2个百分点[9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利息开支总额约为13,927.6百万元,较2023年增加1,397.4百万元或11.2%[9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就国内银行按揭融资担保承担或然负债约24,312.2百万元,2023年为26,269.5百万元;为合营企业等负债提供财务担保约20,767.6百万元,2023年为21,730.8百万元[9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聘用15,225名雇员,2023年为16,667名;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雇员成本约为934.3百万元,2023年为1,208.6百万元[9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4年公司累计交付25个项目,超万套房源[20] - 2024年深圳佳兆业佳园等三大城市更新项目完成回迁入伙,一千多户家庭喜迁新居[22] - 2024年1月19日佳兆业文体科技集团获“年度杰出体育综合企业”奖[24] - 佳兆业文体科技集团运营的武汉五环体育中心获“年度杰出体育场馆”、深圳南山文体中心获“年度示范体育综合体”[24] - 2024年11月1日佳兆业文体科技集团运营的深圳光明茅洲河体育艺术中心正式开馆[26] - 2024年佳兆业商业超20家首店开业[30] - 2024年佳兆业酒店累计商品交易总额收入同比增长164%,完成8次整合营销推广活动[32] - 2024年佳兆业酒店佳悦会会员系统升级,整合5家门店官方微信,为15万会员提供专属优惠[33] - 2024年佳兆业文體科技举办700余场文体活动,含120场国家级、省级赛事,35场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等[35] - 2024年集团在多个城市累计交付25个项目,超万套房源[46] - 2024年集团交付的多个项目获国家星级绿色建筑认证[46] - 2024年集团连同其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新完工项目的建筑面积约为230万平方米[6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连同合营及联营公司发展中项目64个,建筑面积约740万平方米[66] - 2024年,集团管理总建筑面积约1.027亿平方米,物业服务进驻全国77个城市[6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10个投资物业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4万平方米[68] 各地区表现 - 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合约销售面积32.2845万平方米,合约销售金额48.72亿元;长三角合约销售面积6.4345万平方米,合约销售金额5.16亿元;中部合约销售面积3.0532万平方米,合约销售金额2.27亿元;西部合约销售面积4.8886万平方米,合约销售金额2.1亿元;环渤海合约销售面积8.6689万平方米,合约销售金额9.32亿元[6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全国48个城市拥有172个房地产项目,土地储备达2231万平方米,大湾区土地储备约1354万平方米,占整体土地储备的61%,深圳及广州土地储备占大湾区市场的41%[4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有过百个城市更新项目未纳入土地储备,占地面积约3700万平方米[48] - 公司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约2230万平方米[109] - 公司土地储备中粤港澳大湾区占比60.7%,长三角占比3.0%,中部占比13.1%,西部占比11.5%,环渤海占比11.7%[11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集团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业务及前景可能受多种风险及不稳定因素影响[102] - 中国房地产市场需求、销售或价格潜在下跌可能对公司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103] - 公司运营面临材料短缺、劳资纠纷等多种风险因素,可能对运营业绩造成负面影响[104] - 物业开发属资本密集型,公司未来取得外部融资能力取决于多种不确定因素,融资不足可能影响公司业务等[104] - 公司进行整体境外重组活动,可能面临法律诉讼等,对运营、财务状况或声誉造成负面影响[105] - 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49内[106]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旗下拥有20多家集团及专业公司,打造了4家上市平台,业务进驻全国超50个重要城市,涵盖20多个产业领域[4] - 公司在公益慈善领域资助项目超80个,累积金额超17亿元[5] - 2024年公司乡村振兴帮扶4省11市,落地扶贫项目110个,惠及超12万人[17] - 2024年公司境外债务重组于8月与债权人小组订立重组支持协议[19] - 公司积累了开发211个项目的经验[108] - 深圳桂芳園地盘面积160,514平方米,建筑面积580,135平方米,已落成面积580,135平方米,公司应占权益100%[111] - 深圳可园地盘面积185,724平方米,建筑面积735,299平方米,已落成面积735,299平方米,公司应占权益100%[111] - 深圳佳兆业中心地盘面积5,966平方米,建筑面积98,241平方米,已落成面积98,241平方米,公司应占权益100%[111] - 深圳水岸新都地盘面积182,064平方米,建筑面积388,626平方米,已落成面积388,626平方米,公司应占权益100%[111] - 深圳香瑞园地盘面积57,984平方米,建筑面积143,796平方米,已落成面积143,796平方米,公司应占权益100%[111] - 深圳金翠园地盘面积9,066平方米,建筑面积105,830平方米,已落成面积105,830平方米,公司应占权益100%[111] - 深圳上品雅园地盘面积45,829平方米,建筑面积231,572平方米,已落成面积231,572平方米,公司应占权益100%[111] - 深圳大都汇大厦地盘面积5,241平方米,建筑面积124,479平方米,已落成面积124,479平方米,公司应占权益100%[111] - 深圳佳兆业城市广场地盘面积242,172平方米,建筑面积1,755,673平方米,已落成面积1,541,065平方米,发展中面积214,608平方米,公司应占权益100%[111] - 深圳佳兆业新都汇家园地盘面积19,393平方米,建筑面积138,892平方米,已落成面积138,892平方米,公司应占权益100%[111] - 深圳罗湖三顺项目地盘面积5427平方米,建筑面积33440平方米,公司应占权益51%[117] - 深圳佳兆业深未地盘面积7241平方米,建筑面积58400平方米,公司应占权益22%[117] - 深圳南门墩项目一期地盘面积34422平方米,建筑面积250140平方米,公司应占权益100%[117] - 广州佳兆业广场地盘面积14192平方米,建筑面积233322平方米,公司应占权益100%[117] - 广州君汇上品园地盘面积7707平方米,建筑面积56666平方米,公司应占权益94%[117] - 广州佳兆业壹号地盘面积15178平方米,建筑面积86138平方米,公司应占权益95%[117] - 广州佳兆业天墅地盘面积65627平方米,建筑面积226946平方米,公司应占权益94%[117] - 广州佳兆业城市广场地盘面积190742平方米,建筑面积776317平方米,公司应占权益99%[117] - 清远佳兆业城市广场地盘面积343749平方米,建筑面积1191258平方米,公司应占权益100%[117] - 佛山顺德佳兆业金域天下地盘面积197584平方米,建筑面积499112平方米,公司应占权益94%[117] - 深圳罗湖三顺项目地盘面积5427平方米,建筑面积33440平方米,公司应占权益51%[121] - 深圳佳兆业深未地盘面积7241平方米,建筑面积58400平方米,公司应占权益22%[121] - 深圳南门墩项目一期地盘面积34422平方米,建筑面积250140平方米,公司应占权益100%[121] - 深圳佳兆业云望府地盘面积29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6256平方米,已落成面积107709平方米,公司应占权益100%[121] - 深圳佳兆业晓岸云起地盘面积24781平方米,建筑面积100700平方米,公司应占权益90%[121] - 深圳凤鸣水岸地盘面积21051平方米,建筑面积67360平方米,已落成面积67360平方米,公司应占权益5%[121] - 广州佳兆业广场地盘面积14192平方米,建筑面积233322平方米,已落成面积233322平方米,公司应占权益100%[121] - 广州君汇上品园地盘面积7707平方米,建筑面积56666平方米,已落成面积56666平方米,公司应占权益94%[121] - 广州佳兆业壹号地盘面积15178平方米,建筑面积86138平方米,已落成面积86138平方米,公司应占权益95%[121] - 广州佳兆业天墅地盘面积65627平方米,建筑面积226946平方米,已落成面积226946平方米,公司应占权益94%[121] - 东莞中央豪门地盘面积82,742平方米,建筑面积377,481平方米,已落成377,481平方米,公司应占权益100%[122] - 东莞东江豪门地盘面积86,324平方米,建筑面积243,296平方米,已落成243,296平方米,公司应占权益100%[122] - 东莞水岸豪门地盘面积70,734平方米,建筑面积200,386平方米,已落成200,386平方米,公司应占权益80%[122] - 惠州佳兆业中心地盘面积70,859平方米,建筑面积722,945平方米,已落成722,945平方米,公司应占权益99%[122] - 惠州佳兆业东江新城地盘面积1,563,976平方米,建筑面积3,665,611平方米,已落成2,703,012平方米,发展中89,823平方米,未来发展852,776平方米,公司应占权益36%[122] - 惠州园洲项目地盘面积20,400平方米,建筑面积61,200平方米,未来发展61,200平方米,公司应占权益100%[122] - 惠州田心村地盘面积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4,000平方米,未来发展104,000平方米,公司应占权益100%[122] - 惠州佳兆业山海湾地盘面积94,310平方米,建筑面积286,121平方米,已落成72,919平方米,发展中99,366平方米,未来发展
“债转股”成主流方式,房企化债进度加速
证券时报· 2025-04-23 11:50
房企债务重组进展 - 融创中国境外债务重组取得重大进展 推出全额债权转股权方案 涉及总规模约95.5亿美元 向债权人分派两种新强制可转债 转股价分别为6.80港元/股和3.85港元/股 后者总量不超过债权总额25% [2] - 佳兆业计划发行六档新美元债(约50亿美元)和八档强制可转换债券(约68.92亿美元) 若全部转换将形成130.16亿股新股 [2] - 龙光集团境内债务重组涵盖21笔债券 本金余额合计219.62亿元 提供折价购回/资产抵债/债转股等五种选项 [3] 债务重组方式创新 - 荣盛发展通过搭建挚享平台及至启平台两大轻资产运营主体 以平台股权抵偿约160亿元债务 涉及酒店/代建/商业管理等业务板块 [3] - 新一轮债务重组从展期为主转向全面削债 主要通过折价赎回债券和强制转股实现 债转股成为大多数出险房企重组标配 [4] - 折价回购和债转股能从源头减少债务 为企业争取恢复流动性时间 换取未来企业价值回升空间 [4] 行业发展趋势 - 房地产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 市场出清与风险化解需政策/企业/金融系统多方协同 [5] - 短期现金流紧张和债务压力仍是最大挑战 中长期需通过供给侧改革和需求端刺激重建行业健康生态 [5] - 具备稳健现金流/聚焦核心城市/创新能力强的房企有望率先突围 [5]
3月房企债券融资总额454.3亿元;佳兆业集团境外债务重组获法院批准 | 房产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09 23:36
文章核心观点 4月9日发布房地产行业多则消息,涉及3月房企债券融资、上海一季度高端住宅成交、深圳楼盘“以旧换新”活动、佳兆业境外债务重组、港交所谴责领地控股及主席等事件,反映行业融资、市场交易、企业债务及治理等多方面情况 [1][2][3][4][5] 融资情况 - 3月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总额454.3亿元,信用债融资332.1亿元占比73.1%,ABS融资122.2亿元占比26.9%,类REITs产品成ABS发行主力,债券融资平均利率3.08%,同比降0.03个百分点,环比降0.55个百分点 [1] - 当前融资环境改善或缓解部分房企短期流动性压力,但ABS利率环比上升1.32个百分点,民营房企发债规模有限,行业信用分层现象仍待突破,长期或推动房地产金融从增量开发向存量运营转型 [1] 市场交易 - 上海一季度一手商品住宅成交量149万平方米,高端一手住宅成交1040套,成交均价环比涨0.5%达14.46万元/平方米,高端二手住宅成交均价环比降1.6%至13.55万元/平方米,反映上海豪宅市场活跃和价格稳定上涨,需求持续增长 [2] - 深圳乐有家联合财富城推行房产“以旧换新”3.0,支持异地客户,参与客户享“60天无忧退订”权益,卖出省内旧房买新房补贴3万元,旨在激活存量房市场促进新房销售,或成深圳楼市新常态 [3] 企业动态 - 佳兆业集团境外债务重组计划生效日期于4月7日落实,香港及开曼计划条件均达成,两项登记完成确保重组法律效力,虽争取喘息空间,但长期偿债及经营可持续性仍需观察 [4] - 领地控股及主席刘玉辉因违反《上市规则》被港交所谴责,2022年5月刘玉辉股份被强制出售未及时澄清信息,刘玉辉需90天内完成20小时相关培训,或加剧市场对中小房企治理风险警惕 [5][6]
佳兆业集团2024年收入同比下降55.8%至115.61亿元,土地储备达2231万平方米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01 01:35
文章核心观点 - 3月31日晚间佳兆业集团公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公司收入、毛利、合同销售下降且亏损扩大,但在债务重组和保交付方面有进展,未来将依托大湾区优势探索化债模式 [2][3][4] 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约115.61亿元,同比下降55.8% [2] - 2024年公司实现毛利约2.38亿元,同比下降86%,毛利率为2.1% [2][3]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85.31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199.17亿元 [2] - 2024年公司合同销售约为67.57亿元,同比减少62.1% [2][3] - 2024年租金收入约为4.99亿元,较2023年的4.60亿元有所增加 [3] - 2024年健康业务收入约为6.67亿元,较2023年的5.91亿元有明显增加 [3] - 2024年物业销售收益约为80.57亿元,较2023年的225.51亿元大幅下降 [3] - 2024年物业管理服务收益约为16.19亿元,较2023年的16.58亿元略有减少 [3] - 2024年酒店及餐饮业务年收入约为2.62亿元,较2023年的3.40亿元有所减少 [3] 土地储备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拥有土地储备2231万平方米,覆盖全国48个城市,76%位于一线及重点二线城市,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土储占比达61% [4] - 公司在大湾区有100多个城市更新项目尚未纳入土地储备,占地面积约3700万平方米 [4] 债务重组与未来规划 - 境外债务重组方面公司及其财务和法律顾问一直与债权人小组及其顾问沟通制定整体债务重组计划 [4] - 境内债务方面公司积极洽谈融资展期及降本降息,融资成本较2023年底持续下降,多个白名单项目获贷款投放并完成保交付工作 [4] - 未来公司将依托大湾区土储及城市更新领域核心优势,持续探索创新化债模式,推动境内外债务重组 [4]
佳兆业集团(01638)发布年度业绩 股东应占亏损285.34亿元 同比扩大43.15%
智通财经网· 2025-03-31 13:47
文章核心观点 - 佳兆业集团2024年业绩不佳收益减少亏损扩大 但积极应对行业挑战推进转型发展 [1] 业绩情况 - 2024年集团收益115.61亿元 同比减少55.81% [1] - 2024年股东应占亏损285.34亿元 同比扩大43.15% [1] - 2024年每股亏损4.067元 [1] - 2024年集团实现累计合约销售权益金额约67.57亿元 同比减少47.2% [2] 应对策略 - 面对行业挑战 集团紧抓政策机遇 执行“保交楼、提品质”策略 确保高品质交付 加速核心资产盘活与重点项目建设 [1] - 集团积极推进债务重组 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1] - 集团响应号召 立足城市公共服务商定位 推进经营企稳与转型提质 推动文商旅业态融合发展 探索新发展模式 [1] 土地储备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 集团于全国48个城市拥有172个房地产项目 土地储备达2231万平方米 [2] - 大湾区土地储备约1354万平方米 占集团整体土地储备的61% [2] - 深圳及广州土地储备占大湾区市场的41% [2]
佳兆业集团(01638)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31 13:30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收益较2023年减少55.8%,至约人民币115.60734亿元[3][4] - 2024年毛利减少86.0%,至约人民币2.37897亿元,毛利率为2.1%[3][4] - 2024年亏损较2023年增加48.4%,至约人民币292.28915亿元[3][4] - 2024年集团连同其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的合约销售减少62.1%,至约人民币67.57亿元[3] - 2024年无宣派末期股息[3] - 2024年销售成本为约人民币113.22837亿元,2023年为约人民币244.60265亿元[4] - 2024年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净额为约人民币 - 150.06119亿元,2023年为约人民币 - 78.02732亿元[4] - 2024年经营亏损为约人民币240.51478亿元,2023年为约人民币143.27704亿元[4] - 2024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约人民币290.85565亿元,2023年为约人民币186.95248亿元[4] - 2024年年度全面开支总额为约人民币292.27685亿元,2023年为约人民币196.77482亿元[5]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额为38,859,191千元,2023年为52,623,355千元,同比下降26.15%[6] - 2024年流动资产总额为171,820,474千元,2023年为180,197,311千元,同比下降4.65%[6] - 2024年流动负债总额为222,836,146千元,2023年为205,640,215千元,同比上升8.36%[6] - 2024年流动负债净值为 - 51,015,672千元,2023年为 - 25,442,904千元,亏损扩大[7] - 2024年资产总值减流动负债为 - 12,156,481千元,2023年为27,180,451千元,由盈转亏[7] - 2024年非流动负债总额为19,585,319千元,2023年为19,456,096千元,同比上升0.67%[7] - 2024年(负债)资产净值为 - 31,741,800千元,2023年为7,724,355千元,由盈转亏[7]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 - 40,576,796千元,2023年为 - 12,049,110千元,亏损扩大[7] - 2024年非控股权益为8,834,996千元,2023年为19,773,465千元,同比下降55.32%[7] - 2024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净额约为人民币28,534百万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19,932百万元有所增加[1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为人民币51,016百万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25,443百万元大幅上升[1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借款合共约为人民币135,074百万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133,624百万元略有增加[13] - 2024年度物业销售额降至约人民币8,057百万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22,551百万元大幅下降[1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受限银行结余及现金约为人民币1,693百万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2,406百万元减少;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人民币698百万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995百万元减少[1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借款约人民币114,158百万元已违约及/或与其他借款交叉违约[13] - 2024年来自客户合约的收益为11,062,113千元,2023年为25,698,926千元;2024年来自其他来源的收益为498,621千元,2023年为459,841千元[42] - 2024年按收益确认时间划分,来自客户合约的收益随时间为2,338,633千元,于某一时间点为8,723,480千元;2023年随时间为2,557,220千元,于某一时间点为23,141,706千元[43] - 2024年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净额为 - 15,006,119千元,2023年为 - 7,802,732千元[45] - 2024年已确认减值亏损为5,533,950千元,2023年为4,701,719千元[45] - 2024年融资成本净额为1,966,489千元,2023年为1,785,323千元[45] - 2024年利息收入为19,362千元,2023年为48,751千元[45] - 2024年总利息开支为13,927,567千元,2023年为12,530,218千元[45] - 2024年员工薪金及津贴为898,031千元,较2023年的1,155,890千元有所下降[46] - 2024年投资物业租金收入总额为498,621千元,高于2023年的459,841千元[46] - 2024年销售成本为11,322,837千元,远低于2023年的24,460,265千元[46]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28,533,737千元,高于2023年的19,932,153千元[53] - 2024年商誉及无形资产总计账面价值为875,898千元,低于2023年的939,729千元[54] - 2024年对联营公司非上市投资成本为19,848,741千元,较2023年的25,353,387千元减少[55] - 2024年应收贸易账款为1,762,498千元,低于2023年的2,042,751千元[56] - 2024年应收贸易账款扣除预期信贷亏损后为1,260,542千元,低于2023年的1,849,043千元[56] - 2024年集团借款总额为135,073,562千元,较2023年的133,624,017千元有所增加[57] - 2024年已订约但未拨备金额为24,300,005千元,较2023年的25,348,756千元减少[58] - 2024年短期租赁及低价值资产租赁的租赁承担为330千元,较2023年的365千元减少[59] - 2024年应收经营租赁租金总额为860,989千元,较2023年的877,562千元减少[60] - 2024年集团营业额约为人民币11,560.7百万元,较2023年减少约55.8%;毛利约为人民币237.9百万元,较2023年减少86.0%[63] - 2024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为人民币28,533.7百万元,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4.067元,2023年亏损约为人民币19,932.2百万元,每股基本亏损人民币2.841元[63] - 2024年集团累计合约销售权益金额约为人民币6,757百万元,同比减少47.2%[67] - 2024年集团连同其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合约销售约为人民币6,757百万元[67]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4年末期股息,2023年也无派息[63] - 2024年集团收益约为115.607亿元,较2023年减少55.8%[78]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285.337亿元,2023年约为199.322亿元[78] - 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为4.067元,2023年为2.841元[78] - 2024年集团合约销售约为67.57亿元,较2023年减少62.1%[79] - 2024年已售总建筑面积约为55.3297万平方米,较2023年减少47.2%[79] - 租金收入从2023年约4.598亿元增至2024年约4.986亿元,增幅约3880万元或8.4%[87] - 集团毛利从2023年约16.985亿元减至2024年约2.379亿元,减幅约14.606亿元或86.0%,毛利率从6.5%降至2.1%[92] - 2024年其他亏损净额约150.061亿元,2023年约78.027亿元,2024年主要包括多项亏损[93] - 销售及市场推广成本从2023年约5.92亿元减至2024年约4.537亿元,减幅约1.383亿元或23.4%[94] - 行政开支从2023年约19.011亿元减至2024年约13.881亿元,减幅约5.13亿元或27.0%[95] - 2024年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净额约7.696亿元,2023年约4.089亿元[96] - 2024年底现金及银行存款账面价值约23.904亿元,较2023年底减少29.7%,抵押品合计约16.927亿元[101] - 2024年底总借款约1350.736亿元,不同还款期限借款金额有变化[10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杠杆比率为63.0%,较2023年的55.9%上升[10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为510.157亿元,2023年为254.429亿元[10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速动比率为0.02倍,2023年为0.03倍;流动比率为0.8倍,2023年为0.9倍[10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短债比为0.01,与2023年持平[10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率(剔除合同负债)为117.2%,较2023年的97.0%增加约20.2个百分点[10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利息开支总额约为139.276亿元,较2023年增加13.974亿元或11.2%[10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约857.699亿元的美元及港元借款面临外币风险[10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就国内银行按揭融资担保承担或然负债约243.122亿元,2023年为262.695亿元[10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就合营企业、联营公司及第三方负债提供财务担保约207.676亿元,2023年为217.308亿元[11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雇员成本约为93.43亿元,2023年为120.86亿元[11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人民币28,534百万元[11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约人民币51,016百万元[115] - 董事不建议派付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120]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物业发展收益为8056756千元人民币,物业投资收益为614026千元人民币,物业管理收益为1841415千元人民币等,总计收益为11924058千元人民币[37] - 2024年来自外来客户之收益总计为11560734千元人民币[37] - 2024年除以下项目前的分部业绩总计为 - 21657672千元人民币[37] - 2024年出售附属公司的亏损净额为 - 1137880千元人民币[37] - 2024年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净额为 - 769560千元人民币[37] - 2024年应占联营公司业绩总计为 - 2121921千元人民币[37] - 2024年应占合营企业业绩总计为 - 965039千元人民币[37] - 物业管理服务收益从2023年约16.582亿元减至2024年约16.192亿元,减幅约3900万元或2.4%[88] - 酒店及餐饮业务收益从2023年约3.4亿元减至2024年约2.618亿元,减幅约7820万元或23.0%[89] 公司业务范围及运营情况 - 公司主要在中国从事物业发展、投资、管理、酒店及餐饮、文化中心和健康业务等[8] - 公司报告分部包括物业发展、物业投资、物业管理、酒店及餐饮业务、文化中心业务、健康业务及其他[34] - 2024年和2023年公司超90%的资产位于中国,大部分收益及业绩源自中国市场[39] - 2024年和2023年公司无客户占收益总额超10%[40] - 本年度公司在多个城市累计交付25个项目,超万套房[
佳兆业集团(01638)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9 23:15
财务表现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集团营业额及毛利分别约为人民币5,428.6百万元及人民币744.3百万元,较2023年同期分别减少约60.0%及75.0%[6] - 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佔虧損約為人民幣9,115.4百萬元,每股基本虧損為人民幣1.299元[6] - 董事會不建議派付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中期股息[6] 宏观经济环境 - 2024年上半年,國內結構調整深化帶來挑戰,但宏觀政策效應釋放、外需有所回暖、新質生產力加速發展等方面形成有效支撐[7] - 上半年GDP61.7萬億元,同比增長5.0%;CPI同比上漲0.1%;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5.1%,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7] - 房地產政策的主基調是寬鬆,但行業整體下行壓力仍較大,政策持續發力,取消貸款利率下限、首付比例下調,促進需求釋放[7] - 多項政策落地後部分核心城市二手房成交率先好轉,但新房市場整體尚未明顯改善,政策見效仍需時間[7] 业务表现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集团连同其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录得合約销售約人民幣3,556百万元[8] - 本集团在全国50个城市合共拥有186个房地产项目,土地储备約達23.30百万平方米,其中大湾区土地储备約13.64百万平方米,占整體土地储备的59%[9] - 本集团连同其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有100多个城市更新项目尚未纳入土地储备,占地面积約3,800万平方米[10] - 本集团交付的多个项目均達到國家認證二星級綠色建築標準,建築面積超19.2萬平方米[8] - 本集团加大車位、商舖等沉澱資產的銷售去化,資產租賃的運營,有效地盤活資金助力保交付、保運營[8] - 本集团制定《項目交付總體方案》,嚴控交付品質,在深圳、北京等地累計交付12個項目總建築面積約280,000平方米[8] - 本集團積極引進合作實現盤活,借鑒已有的盤活項目經驗,年內將進一步推進多個項目的合作盤活方案落地[12] 财务状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團現金及銀行存款約達人民幣2,751.0百萬元,資產負債率下降至104.8%,現金短債比為0.01[11] - 本集團積極推進境外債務重組,已與債權人小組簽訂重組支持協議,為本集團境外債務重組的重大里程碑[12] - 本集團將積極推進經營風險化解,加速重回良性健康發展軌道,積極探索輕資產、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新模式[13] 其他 - 本集團健康業務收益增加約10.8%至人民幣348.2百萬元[29] - 本集團酒店及餐飲業務收益減少約27.1%至人民幣116.6百萬元[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