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家佳康(01610)

搜索文档
中粮家佳康(01610) - 2019 - 中期财报
2019-09-18 08:30
公司概况 - 中粮肉食控股有限公司于2016年11月1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为1610[10]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屠宰分割及生鲜猪肉和肉制品的生产与销售,覆盖中国全产业链[11] 业务发展 - 生猪养殖业务在吉林、内蒙古、天津、河北、河南、江苏和湖北等地建立了现代化养殖基地,计划进一步扩张产能[12] - 公司在江苏和湖北拥有两座现代化屠宰加工基地,并在湖北建设新的屠宰加工基地,推动品牌化运营[12] - 处理肉类产品的业务包括生产、分销和销售各种类型的加工肉制品,主要品牌为“万威客”和“家佳康”,覆盖主要一线城市[15] - 公司肉类进口业务结合进口原料与国内加工能力,向知名食品加工商和大型连锁餐饮企业提供高附加值产品[16] 行业形势 - 面对非洲猪瘟的复杂形势,肉类行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16] - 2019年上半年,中国生猪出栏量为3.13亿头,同比下降6.2%;猪肉产量为2470万吨,同比下降5.5%[20] - 2019年7月,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分别同比下降32.2%和31.9%,降至近十年最低点[22] 财务表现 - 2019年上半年,公司的生猪出栏量为145.1万头,同比增加15.2%,平均出栏重量为105.4公斤/头[30] - 2019年上半年,公司的生猪养殖分部亏损为人民币4.36亿元,主要受非洲猪瘟影响导致猪价低迷[27] - 2019年上半年,公司的猪肉进口量同比增长26.4%,达到81.9万吨[25] - 截至2019年6月底,公司生猪养殖产能达到463.8万头,较年初增加54.9万头[30] - 2019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人民币4,403百万元,同比增长34.9%,主要由于肉类进口业务销量同比增加42.5%[43] 市场趋势 -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牌的关注度提升,推动了高品质品牌猪肉的消费趋势[23] - 公司在防控非洲猪瘟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设施升级,包括清洗、消毒和干燥设施的改进[30] - 公司计划在东北地区建设年屠宰能力100万头的新厂,以进一步扩展屠宰能力布局[36] 风险管理 - 疫病风险是畜牧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非洲猪瘟在2018年至2019年上半年大规模爆发,预计在2019年下半年仍可能持续扩散[64] - 疫病导致生猪死亡,直接造成生猪产量降低,给公司带来直接经济损失[64] - 价格风险主要来源于原材料和成品的价格波动,尤其是生猪价格的波动对盈利能力产生影响[66] - 食品安全风险可能导致顾客投诉和产品召回,公司已制定多项食品安全管理标准以防范此类风险[67] 股东结构 - 2019年6月30日,公司的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中,徐稼农持有3,551,599股,约占0.09%[79] - 主要股东明晖持有1,078,377,782股,约占27.64%[83] - COFCO持有1,135,392,782股,约占29.10%[83] 财务状况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集团的净资产为人民币4,885百万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4,774百万元增长2.3%[53] - 2019年上半年,集团的EBITDA(生物资产公允价值调整前)亏损为人民币8百万元,2018年同期盈利为人民币262百万元[49] - 2019年上半年,集团的融资活动净现金流入为人民币330百万元,较2018年同期的净现金流入人民币704百万元减少[49] 未来展望 - 公司在2019年中期报告中提到,非洲猪瘟疫情对行业影响巨大,但也带来了市场机遇[76] - 公司计划扩大母猪群体,以把握非洲猪瘟带来的行情机会[76] - 未来展望中,公司需关注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的提升,以应对市场竞争[115]
中粮家佳康(01610) - 2018 - 年度财报
2019-04-26 08:30
生猪养殖与销售表现 - 生豬出欄量2550千頭同比增長14.5%[15] - 生猪出栏量同比提高14.5%[19] - 公司生猪出栏量2,550千头同比增长14.5%[27] - 生猪数量同比增加21.9%[17] - 商品大猪出栏均重达108.4公斤/头同比增加3.5公斤/头[27] - 全国累计扑杀生猪916千头[26] 生鲜猪肉业务表现 - 生鮮豬肉銷量190千噸同比增長10.6%[15] - 生鲜猪肉销量同比提高10.6%[19] - 生鲜猪肉分部销量同比增长10.6%达190千吨[30] - 品牌生鮮豬肉銷量43千噸同比大增32.2%[15] - 品牌生鲜销量大幅增长32.2%达43千吨[30] - 盒装猪肉销量同比增长76.9%达18百万盒[32] 品牌业务收入表现 - 品牌業務收入佔比17.48%提升1.9個百分點[15] - 品牌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5%,收入占比同比增加1.9个百分点[17] - 品牌生鲜收入占比同比提高5.6个百分点至30.8%[30] 肉制品与进口业务表现 - 肉制品业务销量同比增长16.8%至12.5千吨,餐饮渠道销量同比增长119.8%[32] - 肉类进口分部销量93千吨同比增长8.6%,收入人民币2316百万元同比增长20.9%[32] - 牛肉销量同比大增81.7%达38千吨,终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0.7%至人民币980百万元[33] - 与JBS澳大利亚和新西兰Anzco集团签署牛羊肉采购备忘录交易额12亿元人民币[12] 营业收入与利润 - 營業收入71.68488億元人民幣[16] - 营业收入人民币7,168百万元,同比增长3.0%[17] - 公司营业收入为人民币7168百万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3.0%[34][35] - 期內虧損6.46649億元人民幣(生物資產公允價值調整後)[16]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6.27667億元人民幣(生物資產公允價值調整後)[16] - 生物资产公允价值调整前亏损人民币217百万元,同比下降143.6%[17]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人民币628百万元[17] - 公司生物资产公允价值调整前期内溢利为人民币-217百万元同比减少人民币713百万元[26] - 每股基本虧損人民幣0.1609元(生物資產公允價值調整後)[16] 成本与费用 - 毛利率(生物资产调整前)从15.5%下降至4.7%[36] - 融资成本为人民币124百万元,同比增加人民币43百万元[38] - 饲料自给率由2017年43.9%提升至55.9%[28] 现金流与债务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为人民币11.40亿元,较上年减少人民币4.5亿元[43] - 公司EBITDA(生物资产公允价值调整前)为人民币3.22亿元,较上年减少人民币5.89亿元[45] - 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0.42亿元,较上年减少人民币5.44亿元[45] - 公司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9.55亿元,较上年增加人民币14.31亿元[45] - 公司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2.56亿元,较上年增加人民币12.51亿元[45] - 公司计息银行借贷为人民币35.05亿元,较上年增加人民币12.05亿元[46] - 公司净债务为人民币29.30亿元,净债务对权益比率61.4%,较上年上升29.9个百分点[46] - 净债务对权益比率从31.5%上升至61.4%[42] - 流动比率从1.15下降至0.81[42] - 公司流动比率为0.81,较上年的1.15下降[43] - 公司未动用银行融资额度为人民币76.39亿元[43] - 公司资本开支为人民币14.22亿元,较上年增加人民币4.27亿元[51] 价格与市场环境 - 生猪价格同比下降19.8%[17] - 生猪销售均价同比下降19.8%[26] - 2018年猪肉进口量1,193千吨同比下降2.0%[26] 风险管理 - 公司面临生猪、玉米及豆粕等商品价格波动风险,直接影响盈利能力[56] - 2018年非洲猪瘟全国性爆发,2019年可能继续扩散[57] - 疫病导致生猪死亡直接降低产量,增加防疫投入并降低生产效率[57] - 食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顾客投诉、产品召回及负面影响[58] - 安全生产风险可能导致安全事故、运营中断或声誉受损[58] - 环保风险涉及污染物超标排放,可能造成财产损失及企业形象损害[58] - 采购风险包括库存短缺/积压及采购业务疏漏欺诈[59] - 公司确定2018年度五大重大风险:环保风险、安全生产风险、价格风险、食品安全风险、采购风险[103] 战略与运营措施 - 非洲猪瘟防控和生物安全等级提升是公司2019年首要任务[60] - 公司计划推进养殖产能建设以提升养殖效率和降低养殖成本[60] - 加快北方屠宰产能配套并扩大与新零售渠道合作[60] - 开展生鲜差异化和品牌化运作以转化高溢价猪肉产品[60] - 利用国内外产业互动优势把握非洲猪瘟带来的机会[60] - 公司力争在行业变革中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60] - 公司制定《招标采购管理办法》《兽药采购管理办法》等制度管控采购风险[59]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 - 董事会由12名董事组成包括2名执行董事和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61] - 执行董事徐稼农在中国农产品加工领域拥有超过27年经验[62] - 非执行董事杨红在食糖业务方面拥有逾27年经验[63] - 非执行董事Wolhardt Julian Juul专注于大中华区私募股权交易[63] - 崔桂勇博士56岁自2012年1月起担任霸菱亚洲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负责大中华地区投资[64] - 周奇先生37岁自2011年加入Boyu Capital现任合伙人2007年至2011年任职高盛直接投资部[65] - 张磊先生38岁2015年加入海尔融资租赁现任海尔产业金融首席执行官[66] - 张磊2007年加入中联重科金融服务公司2012年至2015年担任副总经理[66] - 黄菊辉博士53岁自2017年1月起担任巴西食品公司大中华区公共事务副总裁[66] - 黄菊辉博士在农业食品相关行业拥有超过21年管理经验[66] - 傅廷美先生52岁在投资金融法律及业务管理方面拥有逾21年经验[67] - 傅廷美1992年至2003年于香港多家投资银行参与企业融资交易并担任董事职务[67] - 傅廷美现任中粮包装控股有限公司等4家联交所上市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67] - 崔桂勇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担任永晖实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64] - 李恆健拥有逾22年金融及会计事务经验,包括集资、并购及重组[68] - 李恆健曾担任汇银智慧社区独立非执行董事(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68] - 李恆健曾担任保利协鑫能源企业融资主管(自2014年7月起)[68] - 李德泰拥有逾31年德勤会计师行资深合伙人经验(2007年退休)[69] - 李德泰目前担任达芙妮国际控股独立非执行董事(联交所代码:210)[69] - 鞠建东于2018年11月2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69][70] - 徐稼农54岁,担任执行董事兼董事总经理及总经理[71] - 李志利56岁,担任副总经理兼生猪养殖部门总经理[72] - 李志利自2009年5月起加入中粮肉食,2010年12月起任副总经理[72] - 李雷37岁,担任首席财务官,负责集团整体会计与财务管理[73] - 李正芳女士44岁于2018年1月17日获任为国际贸易部门总经理负责猪肉牛肉及羊肉国际贸易业务[74] - 张楠博士37岁于2017年5月获任战略部总经理负责战略规划研究及投资管理工作[74] - 董事会主席江国金先生于2018年1月4日获委任[79] - 徐稼农先生于2018年11月21日获委任为董事总经理兼总经理及食品安全委员会主席[80] - 马建平先生自2018年1月4日起辞任前任董事会主席兼提名委员会主席及薪酬委员会成员[80] - 杨红女士于2018年11月21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及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80] - WOLHARDT Julian Juul先生担任非执行董事[80] - 陈焕春博士自2018年11月21日起辞任前任食品安全委员会主席及提名委员会成员[81] - 鞠建东博士于2018年11月2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提名委员会成员[81] - 马建平于2018年1月4日辞任董事会主席及非执行董事[89] - 江国金于2018年1月4日获任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89] - 陈焕春博士于2018年11月21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89] - 鞠建东博士于2018年11月21日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89] - 董事陈焕春博士于2018年11月21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25] - 公司2018年发生董事变动,马建平辞任主席,江国金接任;陈焕春辞任独立董事,鞠建东接任[110][115] 董事会运作与委员会 - 董事会共有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成员总数的33%[82] - 执行董事服务合约为期3年,非执行董事委任书为期1年并可自动续期[82] - 董事会会议每年至少举行4次,符合每季度召开要求[83] - 独立非执行董事与董事会主席单独举行会议[83] - 江国金先生出席6/7次董事会会议,委托出席1/7次[84] - 徐稼农先生出席8/8次董事会会议,无委托出席记录[84] - 杨红女士出席7/8次董事会会议,委托出席1/8次[84] - Wolhardt Julian Juul先生出席7/8次董事会会议,委托出席1/8次[84] - 崔桂勇博士出席7/8次董事会会议,委托出席1/8次[84] - 新任董事接受企业管治及监管规定的就职课程培训[86] - 审核委员会在2018年度及年报日期前共举行4次会议[88] - 提名委员会在2018年度及年报日期前共举行4次会议[89] - 薪酬委员会于2018年度及年报日期前共举行3次会议[93] - 食品安全委员会2018年度举行2次会议讨论食品品质控制[95] - 审核委员会由1名非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88] - 提名委员会由3名成员组成包括董事会主席及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89] - 公司已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并设定可计量目标[90] - 提名委员会每年检讨董事会架构人数及组成[91] 高管薪酬与股权 - 2018年高级管理层薪酬分布:1人介于500,001-1,000,000元,2人介于1,000,001-1,500,000元,1人介于1,500,001-2,000,000元,2人超过2,000,000元[94] - 公司董事徐稼农持有5,071,599股股份,占权益约0.13%[126] - 董事Wolhardt Julian Juul通过控股结构间接持有267,416,029股股份,占权益约6.85%[126] - 董事徐稼农持有4,564,440份购股权,其他雇员持有40,505,616份购股权,合计45,070,056份[135] - 股份奖励计划年内失效购股权数量为1,002,526份[135] - 其他雇员购股权数量年内减少1,256,106份[135] - 公司股份奖励计划于2015年3月27日采纳并于2017年3月27日修订,不涉及新股发行且无稀释影响[134] 内部监控与审计 - 董事会确认对财务报告的编制及披露承担全部责任[97] - 董事会认为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有效且足够[98] - 董事会认为内部审计功能有效且足够[98] - 董事会制定明确责任权限的管理架构[99] - 董事会厘定公司重大风险承担程度及风险管理策略[99] - 公司审计部2018年组织各部门对50个风险进行评分,识别前五大重大风险[103] - 公司2018年开展内部审核项目25项,包括审计项目24项和内控评价项目1项[104] - 审计项目中包含经济责任审计12项,投资审计5项,专项审计7项[104] - 公司依据COSO框架搭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覆盖所有业务部门和利润点[100] - 审计部负责组织公司层面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各闸口部门监督业务领域风险[103] - 公司通过战略与预算研讨会明确发展目标,识别重大风险[100] - 董事会确认公司建立了适当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105] - 公司支付审计服务费用170万元人民币[107] - 公司支付非审计服务费用78万元人民币[107] - 核数师德勤对持续关连交易出具无保留意见函件[178] 股东结构与关联交易 - 明暉持有公司1,078,377,782股普通股,佔已發行股本27.64%[128] - 中糧集團通過多層控股結構合計持有公司1,135,392,782股,總持股比例達29.10%[128][131] - KKR及關聯實體共同持有567,721,276股,持股比例為14.55%[128][129][131] - Baring系基金合計持有549,764,603股,持股比例為14.09%[129][132] - 淡馬錫系機構持有232,765,723股,持股比例為5.97%[129][132] - 博裕資本通過多層結構持有228,259,069股,持股比例為5.85%[129][132] - 海爾集團(香港)金融控股直接持有222,740,000股,持股比例為5.71%[129] - Gourmet Bravo Ltd及其關聯方持有267,416,029股,持股比例為6.85%[129][130] - 公司已發行普通股總數約為3,902,434,706股(根據持股比例及股數反向推算)[128][129] - 機構投資者(KKR/Baring/淡馬錫/博裕)合計持股比例超過40%[128][129][132] - 最大客户占集团销售总额4.66%,五大客户合计占12.73%[138] - 最大供应商占集团采购总额4.32%,五大供应商合计占15.80%[138] - 公司保持不少于25%的公众持股量,符合上市规则要求[139] - 公司确认所有关联方均遵守不竞争承诺契据[137] 持续关连交易 - 公司存放于中粮财务的每日最高存款金额达人民币237,804,000元[146] - 公司存款利息为人民币1,614,000元[146] - 中粮财务提供的每日最高贷款本金余额为人民币70,000,000元[147] - 公司支付贷款利息为人民币1,527,000元[147] - 委托贷款服务手续费达人民币132,000元[148] - 委托贷款服务年度手续费上限为人民币420,000元[148] - 其他金融服务手续费上限为人民币847,000元[149] - 其他金融服务实际手续费为0元[149] - 存款金额上限为人民币1,000,000,000元[144] - 贷款本金余额上限为人民币1,200,000,000元[147] - 根据互供协议应付交易总额约为人民币7.08774亿元[151] - 公司实际支付中粮加工费约人民币690.2万元,中粮实际支付公司加工费为0元[153] - 公司购买饲料、其他材料及咨询服务实际支付总额约人民币6.93568亿元[155] - 购买冷冻肉类产品年度上限为人民币2亿元,实际支付0元[156][157][158] - 购买禽肉产品实际支付总额约人民币756.3万元[159] - 使用冷藏服务实际支付服务费总额约人民币74.1万元[161] - 相互提供饲料加工服务中公司应付中粮加工费年度上限1008万元,中粮应付公司加工费年度上限300万元[153] - 购买禽肉产品年度上限为人民币5738万元[159] - 使用冷藏服务年度上限为人民币2270万元[161] - 向中糧集團供應肉類產品銷售收益年度上限為人民幣14,419千元[163] - 實際供應肉類產品銷售收益約為人民幣8,258千元[164] - 供應冷凍禽肉產品銷售收益年度上限為人民幣186,770千元[165] - 實際供應冷凍禽肉產品銷售收益約為人民幣102,302千元[165] - 與三菱、伊藤火腿及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