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天津银行(01578)
icon
搜索文档
助贷新规10月1日落地,银行不得与名单外机构合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10:51
监管新政核心内容 - 被称为“助贷新规”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金规〔2025〕9号)将于10月1日正式落地实施 [1] - 新规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划定明确合规红线,并将对助贷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1] - 新规核心要求之一是商业银行对助贷合作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银行不得与名单外机构合作 [1][4] 银行合作白名单披露现状 - 截至新规落地前夜,六大国有大行及多家股份行仍未公开合作机构名单 [1] - 多家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及外资行已披露合作机构白名单,包括平安银行(40家)、招商银行(15家)、恒丰银行(13家)、兴业银行(10家)、华夏银行(10家)、广发银行(5家)等 [4] - 城商行中徽商银行(39家)、广州银行(17家)等,农商行中江苏江南农商行(15家),外资行中富邦华一银行(52家)、开泰银行(14家)等,以及直销银行百信银行(56家)均已公布名单 [5] - 从已公布名单看,“巨头霸榜”趋势显现,互联网巨头关联机构如蚂蚁、京东、腾讯等成为银行偏好合作对象 [5] 行业格局与商业模式变化 - 助贷市场资金与流量资源加速向头部集中 [1] - 新规对“综合融资成本”严格管控,直指年化综合成本超24%的产品类别 [1][9] - 年化利率24%以下的资产成为机构争抢的“红海”,而年化综合成本高达36%的资产类别正被银行与消费金融公司集体拒之门外 [9] - 无法进入银行白名单或仍以高息模式运营的助贷平台开始寻求信托资金等替代渠道,但信托资金成本普遍高于银行且同样受成本上限约束,进一步挤压中小平台利润空间,加速行业洗牌 [9][10] 银行差异化策略与业务模式 - 不同类型银行在名单规模、合作偏好上呈现差异,与其风险偏好及自身业务模式和发展策略相关 [6] - 以平安银行为例,其“智贷平台”业务模式面向暂无适配产品的客户,在用户授权前提下推荐第三方持牌金融机构产品,平台明确不对第三方产品的额度、利率及风险提供担保,主要通过撮合服务获取收入 [7] - 部分银行因助贷领域不良率偏高、获客流量成本持续攀升导致利润空间压缩,正考虑收缩甚至退出助贷相关业务 [7] - 国有大行尚未公开任何助贷合作名单,可能与其庞大的客户基数、自主获客能力较强及对助贷业务风险的审慎态度有关 [7] 未来监管关注重点 - 新规落地后,监管部门首要关注点将是定价穿透与综合成本控制,明确将“增信服务费计入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以融资担保费、商城费等名义出现的变相收费现象将成为监管重点 [11] - 监管部门将着重评估银行总行在系统建设、制度流程、人员配置等方面是否具备独立风控能力,是否对规模、增速、集中度、不良贷款率等指标实施严格管理 [11] -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将是另一监管重点,对于因利率不透明、强制搭售、暴力催收等不当行为引发的客户投诉,将引发监管部门高度关注与严肃处理 [11]
天津银行:不再设立监事会
北京商报· 2025-09-25 14:04
公司治理结构变更 - 天津银行于2025年9月25日举行的临时股东会表决通过不再设立监事会的议案 [1]
万亿一步之遥,天津银行A股IPO能否破局?
搜狐财经· 2025-09-25 10:12
核心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末 公司资产总额达9656.75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4.3% 距离万亿规模仅一步之遥 [3][4]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8.3亿元 同比增长0.8% 净利润20.1亿元 同比增长1.6% [3][4] - 净息差为1.47% 较上年同期下降0.13个百分点 反映资产定价能力承压 [3][4]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控 - 不良贷款率保持1.70% 与上年末持平 拨备覆盖率171.29% 较上年末提升2.08个百分点 [3][4] - 风险抵补能力增强 主要源于持续加大风险化解力度 [4] - 贷款余额4710.33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6.9% 其中公司贷款为主要增量 [5] 业务结构分析 - 公司贷款中流动资金贷款余额1792.5亿元 较上年末增加102.3亿元 增幅6.1% [5] - 个人贷款余额894.1亿元 较上年末减少79.0亿元 降幅8.1% 主要因调整互联网贷款资产结构 [5][6] - 利息收入151.4亿元 同比减少8.1亿元 降幅5.1% 投资收益12.7亿元 同比减少2.3亿元 降幅15.5% [6] 行业竞争格局 - 在城商行中呈现"规模领先、盈利承压"特征 处于行业中游位置 [4] - 资产总额较青岛银行高出约2456亿元 但净利润20.1亿元低于青岛银行的22.5亿元 [4] - 净息差1.47%低于青岛银行的1.60% 反映资产定价能力存在差距 [4] 区域市场竞争 - 同属天津国资控股的渤海银行资产规模达1.8万亿元 接近公司两倍 [7] - 差距体现在区域市场影响力、客户基础和综合服务能力等多个维度 [7] - 公司通过"区域深耕+特色业务"双轮驱动战略 实现从天津本土银行向京津冀区域金融龙头转型 [6] 资本运作与IPO进展 - H股上市累计募集资金约150亿港元 为业务拓展和风险化解提供资金保障 [7] - A股IPO辅导进入第二十八期 辅导机构为中银证券与中信证券 至今已历时十年 [3][8] - 目前最大障碍是尚未取得外部批复 包括跨境监管协调批复及职工持股计划合规性确认 [8][9] 监管环境与行业趋势 - 自2022年兰州银行上市后 A股银行IPO无新增案例 多家中小银行已主动撤销申请 [9] - 监管审核重点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优先" 要求更高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处置标准 [10] - 公司拟发行400亿元资本补充工具 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及中国人民银行批复 [9]
天津银行(01578) - 於2025年9月25日(星期四)举行的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会的投票表...
2025-09-25 08:47
会议信息 - 天津银行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会于9月25日举行,由行长吴洪涛主持[3] 股份数据 - 当日已发行股份总数6,070,551,822股,含内资股4,305,952,759股及H股1,764,599,063股[4] - 受限制表决股份411,962,543股,有投票权股份总数5,658,589,279股[4] - 出席股东及代表3,499,510,870股有表决权股份,占比约61.84%[4] 议案审议 - 审议批准不再设监事会,赞成票3,499,510,870,占比100%[6] - 审议批准修订公司章程等多项内容,赞成票占比多为100%[6] 合规情况 - 律所认为临时股东会召集、举行及投票程序合法有效[7]
复赛晋级名单 | 2025“银华基金杯”新浪理财师大赛
新浪财经· 2025-09-19 06:31
大赛规模与参与度 - 吸引全国107家金融机构超过40,000名理财师报名参赛 [2] - 团队赛报名数量突破600支 创历史新高 [2] - 覆盖银行、券商、保险及地方性金融机构等多领域 [1][2] - 170位个人选手和45支团队晋级复赛 分别获得"全国菁英理财师"和"全国优秀理财团队"称号 [1] 参赛机构表现 - 国有大行表现稳健:建设银行11人晋级个人赛 邮政储蓄银行9人晋级个人赛 [2] - 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成绩显著提升:华夏银行、招商银行、北京银行等机构在参赛规模和晋级成绩上实现突破 [3] - 赛事范围扩展至银行、券商、保险多个金融领域 [1] 赛制规则与流程 - 团队赛组队要求从4人调整为3人 降低组队门槛 [2] - 个人赛采用线上面试形式 团队赛分北京/上海/深圳三地进行线下答辩 [4] - 复赛评估重点包括投资市场实时分析能力、客户需求洞察力及理财方案规划能力 [4] - 总决赛将于12月在北京举行 决出个人和团队冠军 [4] 赛事奖励机制 - 新增抽奖环节奖池包含微博之夜门票、巴菲特股东大会门票及机酒服务 [5] - 提供与一流企业家面对面机会 包括高端访谈录制和十大经济年度人物颁奖晚宴席位 [5] - 涵盖全球高端活动VIP席位 包括博鳌之夜、夏季达沃斯之夜和金麒麟论坛 [5] - 提供新消费企业和人工智能企业实地走访名额 [5]
天津银行换帅后业绩三连升 营收增速三连降H1仅0.8%
中国经济网· 2025-09-16 23:0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8.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82% [1] - 归母净利润19.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1% [1] - 税前利润21.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 [2] - 所得税费用同比激增107.8%至1.3亿元人民币 [2] 资产负债规模 - 总资产规模达9,656.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增长4.3% [2] - 总负债规模8,957.6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增长4.6% [2] - 距离万亿资产规模仅差343.25亿元人民币 [8] 资产质量指标 - 不良贷款率保持1.70%,与上年末持平 [2][3] - 拨备覆盖率提升至171.29%,较上年末增加2.08个百分点 [2][3] - 减值损失46.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6% [2][5] 收入结构变化 - 净利息收入59.2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 [4] - 利息收入同比下降5.1%至151.43亿元人民币 [4] - 利息支出同比下降7.1%至92.19亿元人民币 [4] - 投资收益12.67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下降15.5% [3][4]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26.9% [8] 业务结构调整 - 主动压降非标准化债权投资,导致投资收益减少 [3]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客户贷款及垫款减少804.4亿元人民币,降幅22.1% [6]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客户贷款及垫款大幅增长425% [6] - 信贷承诺增长70.2%至90.7亿元人民币 [6] - 债务工具投资规模显著扩大,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务工具增长62.5% [6] 历史业绩对比 - 2023年营业收入164.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 [7] - 2024年营业收入167.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 [7] - 2023年归母净利润37.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5% [7] - 2024年归母净利润38.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 [7] 公司治理与战略 - 2023年5月孙利国因退休辞任董事长及相关职务 [6] - 2023年8月于建忠获监管核准担任董事长 [7] - 个贷业务规模降幅在30家上市城商行中居首 [8] - 入股捷信消金但生态协同效应尚未兑现 [8] 上市进展 - A股IPO辅导工作自2015年8月启动,已持续十年 [7] - 目前主要卡点在于尚未取得上市所需的外部批复 [7] - 辅导机构中银证券与中信证券持续协助监管申报工作 [7]
非遗铜艺赋能消保宣传,天津银行济南分行开启金融知识新体验
齐鲁晚报· 2025-09-15 02:51
活动形式创新 - 天津银行济南分行以非遗铜艺体验为载体开展金融消费者保护宣传活动 将金融知识融入非遗技艺体验中[1] - 活动通过铜艺錾刻演示和拓印体验等互动形式 使抽象的金融消保知识变得可视化和可触化[2][4] - 现场设置消保咨询区 工作人员结合铜艺作品进行案例讲解 提升专业知识传播效果[4] 内容设计特点 - 以金融消保关键词为创作核心 制作"金融消保 伴您同行"主题铜牌及金融消费者八项权益系列铜模[2] - 铜模设计蕴含金融安全寓意 如财产安全权的锁型设计和知情权的放大镜元素[2] - 通过"理性投资""防范诈骗"等主题拓印体验 将消保理念融入参与过程[4] 活动成效与社会价值 - 活动获得市民积极参与反馈 非遗体验形式既有趣又能有效传递金融安全知识[7] - 创新融合非遗传承与金融教育 既促进传统文化传播又提升金融消保宣传效果[7] - 天津银行表示将持续探索"非遗+金融"模式 用文化赋能金融服务并守护市民金融安全[7]
A股“预备役”十年,“万亿”天津银行个贷、中收、投资俱失速
北京商报· 2025-09-09 14:58
资产规模与行业地位 - 公司总资产达9656.75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4.3% 距离万亿规模仅一步之遥 [3] - 在30家上市城商行中资产规模排名第13位 处于行业中游水平 [3] - 近四年资产规模稳步增长:2022年末7610.8亿元 2023年8407.7亿元 2024年9259.9亿元 年均跨越千亿台阶 [4] 盈利能力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8.3亿元 同比增长0.8% 净利润20.1亿元 同比增长1.6% [5] - 盈利增速明显放缓:2022年净利润增速10.9% 2023年降至5.7% [5]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26.9%至7.9亿元 其中代理佣金及承销服务费降幅达36.4% [5] - 中间业务收入波动明显:2022-2023年持续下降 2024年同比增长6.9%至16.8亿元 [6] 投资收益波动 - 投资收益呈现过山车式波动:2022年15.85亿元 2023年29.3亿元(同比增84.6%) 2025年上半年12.7亿元(同比降15.5%) [7] - 投资收益波动主要受非标资产压降、市场利率波动和信用风险上升影响 [7][8] - 行业普遍面临投资收益下滑 多家城商行同比降幅在11%-46%区间 [8] 个贷业务收缩 - 个人贷款规模持续萎缩:从2020年1349.82亿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894.1亿元 [10] - 2025年上半年个贷规模降幅8.1% 在30家上市城商行中降幅居首 [10] - 个人消费贷款大幅收缩:从2020年末868.95亿元降至2024年末421.7亿元 [10] - 业务结构失衡问题突出:2020年消费贷占比64.3% 经营贷仅占15.1% [11] 战略转型举措 - 2024年12月出资5亿元参与捷信消金股权重组 持股10% 但协同效应尚未显现 [11] - 通过对公业务促进存款增长:公司存款2970.9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5.6% [15] - 拓宽负债来源:发行债券1477.6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34.4% [15] A股IPO进展 - A股IPO辅导已持续十年 目前仍处于"尚未取得部分外部批复"阶段 [13] - 自2022年兰州银行上市后 A股银行股上市通道持续遇冷 [13] - 当前IPO审核更强调高质量发展能力而非资产规模 [14] 行业环境挑战 - 城商行中间业务普遍承压:30家上市城商行中近半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下滑 [6] - 区域银行面临专业人才不足和品牌吸引力有限的发展瓶颈 [6] - 互联网贷款跨区域经营限制迫使城商行放弃轻资产扩张路径 [10]
天津银行:2025年中期净利润19.88亿元 同比增长1.11%
搜狐财经· 2025-09-03 10:52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从事吸收公众存款、发放各类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及金融债券、同业拆借、银行卡业务、信用证服务、外汇存贷款、结售汇、外汇担保、资信调查等综合银行业务 [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0.32%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4.47% [10]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构成:公司银行业务47.208亿元 个人银行业务19.072亿元 资金营运业务-0.26亿元 [10] - 2024年营业收入构成:公司银行业务76.502亿元 个人银行业务43.564亿元 资金银行业务47.262亿元 其他业务-0.24亿元 [1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91% 较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 [17]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539.34亿元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355.43亿元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12.31亿元 [20] 资产变动 - 截至2025年上半年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较上期末增加65916.43% 占总资产比重上升2.73个百分点 [25] - 货币资金较上期末减少32.8% 占总资产比重下降2.2个百分点 [25] - 债权投资较上期末减少4.79% 占总资产比重下降1.43个百分点 [25] - 发放贷款和垫款较上期末增加6.86% 占总资产比重上升1.18个百分点 [25] 负债变动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应付债券较上期末增加34.37% 占总资产比重上升3.43个百分点 [28] - 吸收存款及同业存款较上期末增加0.98% 占总资产比重下降1.94个百分点 [28] - 向中央银行借款较上期末减少3.73% 占总资产比重下降0.67个百分点 [28] -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较上期末减少3.11% 占总资产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 [28] 资产负债结构 - 公司资产负债率2025年上半年为92.04% 2024年为92.01% 2023年为92.27% 2022年为92.16% 2021年为92.76% [30] 人均效能 - 2023年人均创收245.65万元 人均创利234.92万元 [13]
天津银行(01578) - 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3 08:57
股份情况 - 内资股本月法定/注册股份、股本、已发行股份数无增减[1][2] - H股本月法定/注册股份、股本、已发行股份数无增减[1][2] - 本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6,070,551,822元人民币[1] 其他 - 股份期权不适用[3] - 香港预托证券资料不适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