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00857)

搜索文档
60余家石化企业上榜中企500强
中国化工报· 2025-09-17 02:29
中国企业500强榜单石油化工行业表现 - 60余家石油和化工企业上榜202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 占总榜单数量12% [1] - 石油和化工企业营业收入29690亿元和29320亿元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分列榜单第二和第三名 [1]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恒力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进入前100强 [1] -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桐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利华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 弘润石化(潍坊)有限责任公司 万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传化集团有限公司 潞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石油和化工企业上榜500强 [1] 石油化工企业创新与国际化 - 中国石化 中国石油 中国海油 华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龙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石化企业位列2025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 [2] - 中国石油海外资产达1万亿元 位居2025中国跨国公司100大首位 [2] - 中国石化海外资产突破5000亿元 中国海油海外资产突破5000亿元 [2] - 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化企进入2025中国跨国公司100大榜单 [2] 中国企业500强整体发展 - 2024年中国企业500强营收总规模110.15万亿元 资产总额460.85万亿元较上年增长7.46% [1] - 十四五以来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提高逾87亿元 营收总额增长超过22% 资产总额增长超过34% [2] - 千亿规模企业数量增至267家 15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万亿元 [2]
重磅榜单,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9-17 00:36
评选活动概况 - 2025中国上市公司英华奖于9月16日揭晓 共设15个奖项类别 涵盖A股和港股的价值、成长、ESG、投关、科创及出海示范案例 以及企业领袖、董秘和CFO个人奖项[1] - 超过300家上市公司和150多位高管获奖 包括42家A股价值示范案例、17家港股价值示范案例、9名卓越企业领袖、近100名优秀董秘和10名优秀CFO[2] A股获奖企业分布 - 价值示范案例包括工业富联、宁德时代、工商银行等42家企业[2][4] - 成长示范案例包括力诺药包、恺英网络、神州泰岳等24家企业[2][12] - ESG示范案例包括中国石油、片仔癀、爱尔眼科等28家企业[2][13] - 投关示范案例包括方正证券、工商银行、宁德时代等41家企业[2][14][15] - 科创示范案例包括寒武纪-U、诺诚健华、中无人机等17家企业[2][16] - 出海示范案例包括时代电气、闻泰科技、北新建材等14家企业[2][17] 港股获奖企业分布 - 价值示范案例包括华润电力、青岛港、中国石油等17家企业[2][5] - ESG示范案例包括加科思-B、李宁、商汤-W等12家企业[2][18] - 投关示范案例包括中国石油化工、国泰君安国际、万物云等13家企业[2][18] - 成长示范案例包括元征科技、药师帮、海吉亚医疗等6家企业[2][19] - 科创示范案例包括加科思-B、商汤-W、长飞光纤光缆等5家企业[2][19] - 出海示范案例包括京能国际、移卡、长飞光纤光缆等6家企业[2][19][20] 个人奖项获奖者 - 卓越企业领袖包括光启技术刘若鹏、锦波生物杨霞、青岛港苏建光等9位董事长[2][6] - 优秀董秘包括中国建材裴鸿雁、中国海油徐玉高、深天马A陈冰峡等近100位董事会秘书[2][7][8][9][10][11] - 优秀CFO包括聚和材料林椿楠、中化装备李晓旭、国博电子何莉娜等10位财务总监[2][11][12]
2025中国企业500强发布,云南多家企业上榜!
搜狐财经· 2025-09-16 23:12
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总体规模 - 2025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达110.15万亿元 较上年有所增长[2] - 入围门槛提升至479.60亿元 较上年增加5.79亿元 实现连续23年上升[2] - 资产总额达460.85万亿元 同比增长7.46%[2] - 千亿级企业数量增至267家 较上年增加45家 其中15家企业营收超万亿元[2] 头部企业表现 - 国家电网以3.95万亿元营收位居榜首 即将突破4万亿元大关[2][7] - 中国石油(2.97万亿元) 中国石化(2.93万亿元) 中国建筑(2.19万亿元)营收均超2万亿元[2][7] - 工商银行(1.63万亿元) 农业银行(1.42万亿元) 建设银行(1.41万亿元)位列银行业前三[7] 经济效益与创新投入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总额4.71万亿元 同比增长4.39%[3] - 收入净利润率4.27% 提升0.17个百分点[3] - 研发投入总额1.73万亿元 研发强度1.95%创历史新高 连续8年提升[3] - 有效专利总数224.37万件 同比增长10.54% 其中发明专利103.96万件 增长16.86%[3] - 发明专利占比46.33% 同比提升2.50个百分点[3] 行业结构特征 - 制造业和服务业对营收增长贡献率分别为40.48%和40.29% 其他行业贡献19.23%[4] - 39家新入围企业中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 物流及供应链企业增加最多 共6家新入围[3] - 计算机通信设备 电子设备制造 电信及互联网服务等行业在研发投入和专利方面领先[3] 区域与企业分布 - 云南省6家企业上榜 包括云投集团(144位/1898亿元) 云建投(166位/1602亿元) 云能投(269位/995亿元) 云南交投(295位/859亿元) 云天化(304位/810亿元) 云锡集团(485位/503亿元)[1][12][14][15][16][20] - 互联网与科技企业表现突出:京东(10位/1.16万亿元) 阿里巴巴(17位/9963亿元) 腾讯(31位/6603亿元) 百度(202位/1331亿元)[7][8][13] - 新能源企业快速增长:宁德时代(77位/3620亿元) 比亚迪(26位/7771亿元) 晶科能源(279位/925亿元)[9][13][15]
深耕产教融合 锻造卓越能源经管人才
经济日报· 2025-09-16 22:14
核心观点 - 经济管理学院以产教融合为核心驱动力 构建特色人才培养体系 致力于为能源行业输送高层次管理人才 [1] - 学院通过创新育人机制 强化校企协同 聚焦行业前沿 发展成为能源经济管理领域重要人才摇篮和科研高地 [1][2][3] 产教融合成果 - 与大庆油田 辽河油田 吐哈油田等知名能源企业开展深度战略合作 联合开发定制化培训项目 [1] - 近2年累计举办培训班40余期 培训学员超2000人次 考核优秀率持续保持95%以上 [1] - 大庆油田会计人才培训项目学员在黑龙江省会计知识大赛获团体第一 个人前3名和前10名中占6人 [1] 教育模式创新 - 构建"理论+实践+行业导师"三维人才培养模式 聘请20余位油田高管担任产业导师 [2] - 开设能源经济与战略管理 油气企业数字化转型等前沿课程 强化案例教学和现场课题研究 [2] - MBA毕业生中超过70%任职于中石油 中石化等能源央企 涌现大批行业领军人才 [2] 学科建设方向 - 以"新商科+能源"为发展方向 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 [2] - 计划筹建智慧能源管理研究中心 重点拓展碳资产管理 能源数字经济 绿色低碳转型等前沿领域 [2] - 深化大庆市及中石油 中海油 中石化的政校企三方协同创新 [2] 师资与设施建设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博士人才 提升教师博士占比和国际化水平 [3] - 重点改善实验教学条件 建设现代化经管实验中心 打造契合行业需求的实践教学平台 [3] 战略定位 - 打造中国能源经济管理领域的思想高地 人才基地与创新策源地 [3] - 提升在国家能源战略布局中的贡献度与影响力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3]
中国石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一种页岩气储量评价方法”
搜狐财经· 2025-09-16 19:37
核心观点 - 公司获得页岩气储量评价方法发明专利 该技术可极大提高页岩气储量评价准确性[1] - 公司研发投入保持增长 但专利授权数量同比显著下降[1] - 公司拥有庞大的知识产权组合和商业网络 包括32331项专利和1288家对外投资企业[2] 专利技术突破 - 新获授权专利为"一种页岩气储量评价方法"(专利号CN202111639401.8) 授权日为2025年9月16日[1] - 专利属于油气地质技术领域 通过建立吸附气密度计算模型、吸附气水孔隙度计算模型、吸附气储量计算模型和游离气储量计算模型 最终形成页岩气储量计算模型[1] - 该技术极大提高了页岩气储量评价准确性[1] 研发投入与产出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98.99亿元 同比增长2.51%[1] - 今年以来新获得专利授权970个 较去年同期减少41.35%[1] 企业资产与商业活动 - 公司共对外投资1288家企业[2] - 参与招投标项目443次[2] - 拥有商标信息107条[2] - 专利信息总量达32331条[2] - 拥有行政许可168个[2]
炭黑产业的崛起探讨中国与炭黑上市公司的前景
搜狐财经· 2025-09-16 17:18
炭黑行业概况 - 炭黑是由烷烃类石油产品经燃烧或热分解后得到的黑色粉末 具有优良导电性 导热性 增强强度和耐磨性等特点 广泛应用于橡胶 塑料 油墨和涂料等工业领域[2] - 中国炭黑产能占全球总产能50% 为全球最大炭黑生产国[2] - 中国炭黑产业崛起源于国内快速增长的橡胶工业需求[2] 炭黑上市公司分类 - 纯粹从事炭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包括旭化成 巴斯夫和金山毅明等[2] - 石油化工领域综合企业包含炭黑生产与销售的公司包括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等[2] 行业增长数据 - 2019年中国炭黑产量达400万吨 较2016年260多万吨增长约50%[3] - 增长动力来自橡胶工业需求稳步增长和炭黑产业技术进步推动[3] 行业挑战 - 炭黑生产过程中释放大量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 面临日益严格的环境保护要求 可能增加企业运营成本[3] - 新材料不断涌现导致炭黑在某些领域面临替代品竞争风险 可能造成市场需求下降[3] - 全球原材料价格波动和国际贸易摩擦等宏观因素可能对产业产生影响[3] 企业发展方向 - 炭黑企业需要创新和优化产业链 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3] - 技术创新是关键 应加大新技术研发投入以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3] - 企业间合作与整合将为产业带来新机遇和发展空间[3]
国内首套!中石油,又一新材料突破
DT新材料· 2025-09-16 16:04
行业发展趋势 - 化工新材料产业向材料高性能化、生产绿色低碳化、制造过程智能化方向发展 [2] - 生物基材料成为最闪亮的赛道之一 已涌现聚乳酸、生物基尼龙、生物基LCP、生物基芳纶、生物基TPU等多个明星产品 [2] 生物基聚碳酸酯技术突破 - 国内首套且产能最大的生物基PC工业生产装置于2025年2月开车成功 填补国内空白 [2] - 采用可再生异山梨醇生物基单体替代双酚A 产品透光率达92% 表面硬度接近玻璃 加工流动性等同通用PC [2] - 技术难点包括高活性催化体系设计、熔融缩聚过程强化、共聚物结构精准调控、模块化连续脱挥装置实现等 [3] 生物基PC替代路径 - 替代方案包括生物基双酚A或生物基碳酸二甲酯(DMC) 其中DMC可通过CO₂和生物甲醇合成 [5] - 三井化学向帝人和三菱供应生物基双酚A 并与南亚塑料合作开发生物基丙酮生产线 [5] - 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开发出聚碳酸酯合成用高性能催化剂 采用甲醇氧化羰基化制DMC路线 已在26万吨/年装置实现工业化应用 [5] 国际企业布局 - 科思创推出含60%生物基碳含量的"生物基Makrolon®" 以及含循环生物质份额的RE系列和化学回收份额的RP系列 [6] - 帝人集团开发100%生物基PC 计划2025年前量产 其生物质衍生PC树脂已用于制造全球首台生物塑料管风琴 [6] - 三菱化学采用异山梨醇单体的DURABIO于2015年量产 应用于汽车内外饰零部件 合作车企包括吉利、宝马、丰田等 [6] 市场现状与挑战 - 2024年中国PC产能381万吨(占全球48%) 产量230万吨 进口88万吨 出口49万吨 自给率75% [6] - 高端产品(光学级、医疗级)70%依赖进口 行业呈现高端不足低端过剩格局 [6] - 生物基PC需走向高端化升级 当前面临成本劣势挑战(传统双酚A价格仅8200元/吨) [6] 中石油战略转型 - 集团明确"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部署 加快发展"热电氢"和"生精材"新兴产业 [7] - "热电氢"涵盖地热、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和氢能产业链 "生精材"包括生物技术、精细化工和新材料 [8] - 新材料领域布局高端聚烯烃、特种纤维、高性能合成橡胶等 自主茂金属催化剂实现规模化工业应用突破 [8]
“三桶油”加速布局新能源
上海证券报· 2025-09-16 14:44
中海油与明阳智能合资成立新能源公司 - 中海油(东方)能源有限公司于近期成立 注册资本10亿元 由中海油全资子公司中海油(海南)新能源有限公司持股55% 明阳智能持股45% [1] - 新公司注册地址位于海南省东方市 经营范围涵盖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 风力发电技术服务 风电场相关系统研发 海上风电相关系统研发 [2] - 合资公司对应中海油海南CZ7海上风电示范项目 规划总装机容量1500MW 分两期建设 一期装机600MW 场址离岸29km 二期装机900MW 场址离岸38km [2] 双方合作背景与技术实力 - 中海油与明阳智能合作渊源可追溯至2023年6月 双方签署深化合作协议 聚焦海上风电和海外项目合作开发 深远海海上风电基础技术研发 [3] - 明阳智能2022年11月已在海南布局海洋能源立体化融合开发示范项目 总装机容量1500兆瓦 [3] - 明阳智能作为国内海风龙头企业 实现了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MySE18.X-20MW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 [2] - 中海油在半年报中明确以海上新能源业务为主 择优发展陆上新能源 推动新能源与油气生产融合发展 [2] 三桶油新能源转型布局 - 除中海油外 中石油于9月3日成立塔里木油田(若羌)新能源有限公司 业务包括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 新兴能源技术研发 储能技术服务 [4] - 中石油8月19日与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中石油济柴时代(山东)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聚焦储能技术服务 电池制造 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 集中式快速充电站等业务 [4] - 中国石化8月通过间接控股成立海南陵水发控石化有限责任公司和中石化(天津)销售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分别侧重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 新兴能源技术研发及储能技术服务 [4] - 中国石化9月11日在广州正式揭牌成立中石化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聚焦打造全链条环境治理产业 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和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5]
用二十年迎接一场阳谋,中国炼油反内卷开始行动
搜狐财经· 2025-09-16 14:20
行业历史发展 - 2015年6月舟山绿色石化基地项目启动 叠加国家放开民营炼厂原油进口权限和配额 推动炼化行业进入产能高速扩张期[2] - 2003年经济高速增长导致国内炼油产能缺口达8000万吨/年 柴油批发价飙升 三桶油炼厂满负荷仍难满足需求[8] - 2005-2015年间中国新增炼油产能4.2亿吨/年 山东地炼企业激增40余家 总产能突破1亿吨/年[8] 产能过剩与行业转折 - 2014年国际油价从115美元/桶暴跌至27美元/桶 炼油毛利从每桶15美元缩水至3美元[8] - 2015年原油进口权放开导致地炼企业疯狂采购低价原油 2016年山东地炼开工率不到80%但新建项目仍在报批[8] - 2024年中国炼油总产能达9.2亿吨/年 过剩约20% 但高端化工品仍高度依赖进口[17] 政策调控与装置淘汰 - 五部委联合对投运满20年装置进行全要素体检 重点针对建于世纪之交的第一代炼化装置[4][10] - 老旧装置采用过时技术 收率低能耗高 改造需投入数亿元 淘汰面临地方就业压力等阻力[10] - 政策导向通过减量置换引导企业从传统炼油转向化工新材料 没有妥协空间[17][19] 国际行业对比 - 日本2023年关闭两座日产12万桶老炼厂 韩国2025年自愿削减最多四分之一乙烯裂解产能[13] - 欧洲炼油能力从2008年1400万桶/日降至2023年不足1100万桶/日 相当于消失法国全境炼油能力[13] - 国际巨头将炼厂改造成生物燃料和塑料回收中心 转向专业化细分市场[13] 企业战略转型 - 荣盛石化新建金塘新材料 恒力石化转产锂电池隔膜原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17] - 中石油计划关停1-2家落后产能 加快蓝海新材料项目[17] - 山东地炼成立技术研究院开发高端白油和新材料 东明石化投资原油裂解制烯烃项目[17] 产业升级方向 - 高端新材料成为产业升级核心动力 涵盖高性能聚合物、先进复合材料等方向[19] - 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 获得国家政策倾斜[19] - 巴斯夫在湛江投资100亿欧元建设一体化基地 瞄准中国高端化工品市场空间[17] 行业演变特征 - 行业关键词从二十年前"缺口"转变为十年前"扩张" 当前进入"减量置换"阶段[19] - 特种聚烯烃和高性能纤维正取代汽油柴油 成为新时代关键词[19] - 国家意志驱动反内卷 要求重构行业生态和价值链[17][19]
60余家石油和化工企业上榜中国企业500强(全名单)
中国化工报· 2025-09-16 11:25
中国企业500强总体表现 - 2025中国企业500强营收总规模达110.15万亿元 资产总额达460.85万亿元 较上年增长7.46% [1] - 入围门槛提高逾87亿元 营收总额和资产总额分别增长超过22%和34% [3] - 千亿规模企业数量增至267家 15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万亿元 [3] 石油化工行业地位 - 60余家石油和化工企业上榜 占榜单总数12% 体现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 [1] - 行业发挥工业经济稳增长"压舱石"作用 [1]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分列第二、三名 营收分别为29690亿元和29320亿元 [1] 领先石油化工企业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营收9413.57亿元位列第18 恒力集团营收8715.21亿元位列第21 [3] - 浙江荣盛控股集团营收6289.21亿元位列第32 盛虹控股集团营收5656.23亿元位列第40 [3][4] -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营收5301.65亿元位列第46 浙江恒逸集团营收4518.00亿元位列第54 [4] 其他上榜石化企业 - 万华化学集团营收1820.69亿元位列第149 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营收1688.45亿元位列第159 [7] - 利华益集团营收1590.33亿元位列第167 山东东明石化集团营收1550.04亿元位列第173 [7] - 弘润石化营收150.81亿元位列第184 万达控股集团营收150.68亿元位列第185 [8] 企业创新表现 - 中国石化集团、中国石油集团、中国海油集团等石化企业位列2025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 [3] - 华鲁控股集团、龙佰集团、心连心化学工业等化企入选创新100强 [3] 国际化经营成果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海外资产达1万亿元 位居中国跨国公司100大榜单首位 [3]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和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海外资产均突破5000亿元 [3] - 浙江恒逸集团、中国化学工程集团、万华化学集团进入跨国公司100大榜单 [3] 完整榜单头部企业 - 国家电网以39459.28亿元营收位列第一 中国建筑股份以21871.48亿元营收位列第四 [3]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分列第五至第七位 营收均在1.4万亿元以上 [3] - 京东集团以11588.19亿元营收位列第十 阿里巴巴集团以9963.47亿元营收位列第十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