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医疗(00853)

搜索文档
重大利好政策出台!港股医疗ETF(159366)高开2%,冲击3连涨
搜狐财经· 2025-06-10 03:27
医疗医药板块行情 - 港股医疗ETF(159366)早盘一度上涨超2% 冲击3连涨 成分股凯莱英上涨5 90% 微创医疗上涨5 47% 昭衍新药上涨4 73% 微创脑科学 心泰医疗等个股跟涨 [1] - 截至2025年6月9日 港股医疗ETF近1周累计上涨6 32% [1] 政策利好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 提出制定药品目录调整机制 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1] - 药品目录调整机制完善有望拓宽创新药械支付渠道 结合《关于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和《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意见》第二稿 加速创新药械进入医保/商保覆盖范围 促进市场拓展和可及性提高 激励企业加大新药研发投入 [1] 创新药行业前景 - 2025年为创新药至少3年行情的元年 三大因素共振:创新药重磅BD首付款屡创新高 2026年更多公司盈利 国内创新药环境边际变好 [2] - 中国创新药市场产业逻辑向上 政策支持和出海突破推动市场规模快速爆发 成为医药行业最具想象力空间和蓬勃发展的子版块 也是科技板块"新质生产力"中极具成长性的重要创新赛道 [2] 港股医疗ETF特点 - 港股医疗ETF(159366)汇聚内地稀缺的特色医疗细分龙头 布局互联网医疗 CXO 医疗器械 产品为纯港股通ETF 支持T+0交易 [2]
创新药行情再起,多只港股医药ETF年内涨超40%
第一财经· 2025-05-29 14:06
创新药板块市场表现 - A股创新药板块多只个股涨停,舒泰神(300204.SZ)20%涨停刷新近三年新高,睿智医药(300149.SZ)、益方生物(688382.SH)均收涨20%,华森制药(002907.SZ)实现三连板 [1] - 港股创新药板块同步走强,药明巨诺(02126.HK)收涨19.88%,药明生物(02269.HK)、微创医疗(00853.HK)涨超10% [1] - 多只创新药ETF年内涨幅突破30%,港股创新药ETF涨超40%领跑同类产品 [1] 创新药ETF资金流向与分化 - 年内涨幅超20%的医药ETF有16只,其中14只为港股创新药ETF,5只港股创新药ETF涨幅超40% [2] - 涨幅前十的医药ETF中,5只份额不足5亿份,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涨幅达40.5%,易方达沪深300医药卫生ETF涨幅仅3% [2] - 工银港股通创新药ETF、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年内净流入额分别为24.3亿元、23.1亿元,易方达沪深300医药卫生ETF净流出25亿元 [3] 行业驱动因素 - 国产创新药进入集中上市期,全链条支持政策、商业医疗保险发展推动商业化进程超预期 [1] - 海外授权新药的国际多中心临床数据将陆续公布,临床数据验证有望抬升企业估值 [1] - ASCO年会召开在即,71项国产创新药研究成果入选会议发言环节,显示中国药企创新研发国际竞争力 [4] - 5月以来6款国产创新药获批上市,涵盖糖尿病、肿瘤、流感等重要治疗领域 [5] 市场情绪与机构观点 - 医药板块2025年上半年受益于集采政策优化、AI产业赋能,表现过去三年最佳 [3]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经理梁福睿开启每周定投计划,认为出海、政策、研发创新是三重利好 [4] - 国信证券指出创新药板块投资价值显著,多项国产创新药进入关键临床阶段并显示优异疗效数据 [5] 行业挑战与波动特征 - 创新药行业短期估值压力仍存,部分企业盈利兑现能力待观察 [5] - 创新药高波动特征源于临床数据、竞品、授权进程、销售爬坡等多变量非线性影响 [5]
超2500亿营收!2024医疗器械百强背后的突破与隐忧
思宇MedTech· 2025-05-16 10:27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医疗器械上市公司收入约为2542.67亿元,同比增长0.19%,扣非净利润下降13.82% [1] - 子板块收入增速排序:低值耗材(+12.86%)、高值耗材(+3.58%)、医疗设备(-1.38%)、体外诊断(-6.13%) [1] - 子板块扣非利润增速排序:低值耗材(+114.83%)、高值耗材(-4.09%)、医疗设备(-17.93%)、体外诊断(-47.04%) [1] - 行业呈现"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微创医疗等头部企业稳居第一梯队 [2] - 行业进入"存量整合+创新驱动"并行的新阶段 [2] 医疗设备板块 - 2024年收入下降1.38%,扣非净利润下降17.93% [3] - 2025Q1收入下降5.27%,扣非净利润下降14.10% [3] - 受招投标放缓和渠道去库存压力影响,影像设备和监护设备领域表现不佳 [3] - 联影医疗2024年营收103亿元(-9.73%),归母净利润12.62亿元(-36.08%) [3] - 政策将释放超500亿元设备需求,联影医疗有望斩获20%以上份额 [5] 高值耗材板块 - 2024年收入增长3.58%,扣非净利润下降4.09% [6] - 2025Q1收入增长0.25%,扣非净利润下降6.15% [6] - 封堵器、冠脉支架、骨科创伤国产占有率分别达95%、75%、68% [6] - 微创医疗2024年营收10.3亿美元(+9.6%),手术机器人业务收入增长146% [7] - 公司毛利率55.7%(-0.3pct),2025年预计收入增长10-11% [7] 低值耗材板块 - 2024年收入增长12.86%,扣非净利润增长114.83% [8] - 2025Q1收入增长2.37%,扣非净利润增长7.19% [8] - 注射穿刺类市场份额30%,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类22% [8] - 奥美医疗2024年营收33.26亿元(+20.66%),净利润3.69亿元(+233.95%) [9] - 产品销往全球近70个国家,自2008年起稳居中国敷料行业出口榜首 [9] 体外诊断板块 - 2024年收入下降6.13%,扣非净利润下降47.04% [10] - 2025Q1收入下降15.39%,扣非净利润下降40.27% [10] - 九安医疗2024年营收25.92亿元(-19.77%),净利润16.69亿元(+33%) [10] - iHealth系列产品2023年营收22.50亿元(占总营收86.79%),2024年下降22.75% [11] - 安徽28省集采中选检验试剂平均降幅52.62%,最高降幅84.25% [11] 行业展望 - 政策将支持建设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安排100亿元支持县域医共体建设 [5] - 全球医用敷料市场预计2026年达235亿美元 [8] - 具备系统化能力的企业将能穿越周期、持续领跑 [14]
微创医疗(0853.HK):2024年利润端达到业绩指引 公司扭亏为盈在即
格隆汇· 2025-05-15 10:22
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持续践行降本增效和聚焦主业的经营战略,利润端亏损大幅收窄58.6%至2.69亿美元,符合预期,但收入端增速9.6%略低于预期,主要因部分产品受国内集采和政策指导影响出厂价调整 [1] - 展望2025年,冠脉、骨科和心律管理业务有望稳健增长,手术机器人、神经介入、心脏瓣膜和主动脉及外周介入业务将保持快速增长,自有产品出海在1亿美金基础上继续高速增长 [1] - 公司扭亏为盈在即,长期集团化、多元化、全球化战略有助于整合全球研发、销售和品牌优势,打开可持续增长空间 [1] 2024年业绩表现 - 实现收入10.31亿美元,同比增长9.6%(剔除汇率影响),其中国内收入5.22亿美元(+6.0%),海外收入5.09亿美元(+11.1%)[3][5] - 净利润亏损2.69亿美元,同比收窄58.6%,EBITDA从去年亏损3.70亿美元改善至盈利0.60亿美元 [1][2] - 销售、管理和研发费用合计下降2.17亿美元,三项费用率合计下降28.5 pct,其中研发费用率下降19.0 pct [2] - 毛利率55.7%,同比下降0.3 pct,主要因产品组合调整和通胀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6] 分业务表现 - 冠脉业务收入1.66亿美元(+9.9%),其中国内+2.0%,海外+47.0% [4] - 骨科业务收入2.53亿美元(+6.2%),其中国内+26.1%,海外+3.6%,EBITDA转正 [4] - 心律管理业务收入2.21亿美元(+7.2%),其中国内+51.3%,海外+3.4% [4] - 主动脉及外周介入收入1.70亿美元(+1.6%),海外+99.4%,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13.6% [4] - 神经介入收入1.07亿美元(+14.4%),海外+137.6%,海外收入占比9.9% [4] - 瓣膜介入收入0.51亿美元(+7.5%),海外+108.3%,占比6.5% [4] - 手术机器人收入0.36亿美元(+146.0%),海外+388.3%,海外收入占比40.2% [4] 分地区表现 - 北美洲收入0.92亿美元(-7.5%)[5] - 欧洲收入2.80亿美元(+10.5%)[5] - 亚洲(除中国)收入0.88亿美元(+23.6%)[5] - 南美洲收入0.33亿美元(+46.5%)[5] - 其他地区收入0.15亿美元(+43.2%)[5] 自有产品出海表现 - 2024年自有产品出海收入0.96亿美元,同比增长85%(剔除汇率影响),近5年CAGR达56% [5][6] - 产品进入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医院超20,000家 [6] - 预计自有品牌出海将成为下一增长曲线,保持长期快速增长 [6] 研发与产品注册 - 2024年国内新获NMPA注册58款产品,9款进入"绿通",累计39款"绿通"产品,连续10年同业第一 [6] - 海外新获FDA注册4款产品,CE注册18款产品,累计在43个国家和地区获得249项首次注册证 [6] 财务与运营 - 在手现金及等价物7.13亿美元,同比减少3.07亿美元,主要因抵押金、定期存款增加及经营支出和资本化开支增加 [6]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11.41亿(+10.67%)、13.20亿(+15.65%)、15.26亿(+15.66%)美元 [8]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3亿(+75.39%)、0.91亿(+272.53%)、1.32亿(+44.74%)美元 [8]
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指数上涨0.59%,前十大权重包含药明生物等
金融界· 2025-05-12 09:42
指数表现 - 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指数上涨0.59%至787.2点 成交额达163.51亿元 [1] - 近一个月上涨14.60% 近三个月上涨10.23%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7.07% [1] 指数构成 - 选取港股通范围内50只医疗领域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覆盖医疗器械/医疗商业与服务/制药与生物科技服务等领域 [1] - 以2018年12月31日为基日 基点1000.0点 [1]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分别在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实施调整 [2] 权重分布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0.35%:药明生物(16.41%)/京东健康(10.86%)/阿里健康(7.38%)/国药控股(5.69%)/药明康德(5.45%)/金斯瑞生物科技(3.77%)/威高股份(3.69%)/信达生物(2.41%)/微创医疗(2.38%)/康方生物(2.29%) [1] - 行业分布:医疗商业与服务(34.97%)/制药与生物科技服务(31.72%)/医疗器械(12.28%)/化学药(10.50%)/生物药品(10.12%)/中药(0.42%) [2] - 市场板块分布:香港证券交易所占比100.00% [1]
中证港股通医疗综合指数报1467.39点,前十大权重包含微创医疗等
金融界· 2025-05-06 09:17
指数表现 - 中证港股通医疗综合指数报1467 39点 近一个月上涨0 37% 近三个月上涨10 32% 年至今上涨11 90% [1] - 该指数以2021年12月31日为基日 以3000 0点为基点 [1] 指数构成 - 十大权重股包括京东健康(15 7%) 阿里健康(15 39%) 国药控股(11 5%) 威高股份(7 35%) 微创医疗(4 9%) 平安好医生(4 63%) 上海医药(3 7%) 微创机器人-B(3 6%) 先健科技(3 16%) 锦欣生殖(3 03%) [1] - 所有成分股均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 占比100 00% [1] 行业分布 - 医药商业占比48 51% 医疗服务占比23 49% 医疗耗材占比23 03% 医疗设备占比3 98% 体外诊断占比0 98% [2] 指数调整规则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分别在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实施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 在下一个定期调整日前一般固定不变 [2] - 遇中证港股通综合指数调整样本或成分股发生特殊事件时 会进行相应调整 [2]
微创医疗(00853)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9 11:0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031063千美元,较2023年的950725千美元增加8.5%[10] - 2024年公司毛利为574092千美元,较2023年的532098千美元增加7.9%[10] - 2024年公司年内亏损268459千美元,较2023年的649157千美元减亏58.6%[10] - 2024年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214043千美元,较2023年的477629千美元减亏55.2%[10] - 2024年基本每股亏损11.68美分,较2023年的26.19美分减亏55.4%[10] - 2024年摊薄每股亏损12.15美分,较2023年的27.17美分减亏55.3%[10] - 2024年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亏损222786千美元,较2023年的434553千美元减亏48.7%[10] - 2024年公司净亏损2.68亿美元,同比大幅收窄59%;EBITDA由上年亏损3.704亿美元改善至盈利6040万美元;经营性现金流出大幅收窄79%;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出海业务收入强劲增长85%[25] - 报告期内运营费率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至68%,研发费率从40%下降至21%[26] - 2024年公司业务收入10.311亿美元,同比增长9.6%,出海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4.7%[38] -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管理、研发三项费用总金额下降2.165亿美元,同比下降23.6%,运营费率同比下降28.5个百分点[39] - 报告期内公司净亏损2.685亿美元,较上年大幅收窄58.6%[39] - 报告期内公司EBITDA由去年亏损3.704亿美元改善至盈利6040万美元[39] - 2024年度集团收入较2023年度增加9.6%(剔除汇率影响)或8.5%(按美元计),非中国区销售额占总收入49.5%[90] - 2024年销售成本45700万美元,较2023年增加9.2%;毛利57410万美元,较2023年增加7.9%,毛利率降至55.7%[102][103] - 研究及开发成本从2023年的37940万美元减少42.9%至2024年的21650万美元[104] - 年内亏损从2023年的64920万美元大幅收窄至2024年的26850万美元,EBITDA从亏损37040万美元改善至盈利6040万美元[112] - 2024年净亏损2.68459亿美元,较2023年的6.49157亿美元减少58.6%;2024年经调整净亏损2.22786亿美元,较2023年的4.34553亿美元减少48.7%[114]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13亿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0.196亿美元减少[117] - 2024年12月31日借贷总额为15.971亿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5.665亿美元增加3060万美元;资产负债率从2023年的64.3%上升到2024年的68.5%[118]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净值为5.583亿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6.465亿美元[119] - 2024年汇兑净损失1230万美元,2023年为770万美元[1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资本开支总额约为1.084亿美元[121] - 2024年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2777.3万美元,较2023年的3965.9万美元减少30.0%[114] - 2024年出售附属公司之收益9815.5万美元,较2023年的284.5万美元增加3350.1%[114] - 2024年出售以权益法计量的被投资公司权益之收益1672.9万美元,较2023年的1530.9万美元增加9.3%[114] - 2024年集团收入1031.1百万美元,较2023年增长9.6%(剔除汇率影响),亏损268.5百万美元(权益股东应占亏损214.0百万美元)[15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聘用6347名雇员,2023年12月31日为8230名[165] - 2024财年集团向最大供应商及五大供应商采购总额分别占年内销售成本的5.1%及11.8%[169] - 2024财年集团向最大客户及五大客户销售总额分别占年内总收入的13.7%及36.1%[169] - 2024年12月31日可向公司权益股东分派的储备总额为5.83688亿美元,2023年为6.00073亿美元[171] 各业务线收入占比情况 - 2024年骨科医疗业务收入占比24.5%,心血管介入业务占比15.6%,心律管理业务占比21.4%[12] - 2024年按地理区域划分,中国收入占比50.6%,北美洲占比9.0%,欧洲占比27.2%[13] 公司产品相关情况 - 公司产品在全球20000多家医院使用,已获10000余项专利(包括申请)[18][19] - 报告期内及截至报告日期,公司共有9款产品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审批绿色通道,累计达39款,连续十年排名第一;获58项中国国家药监局颁发的三类医疗器械首次注册证;在43个海外市场获249项首次注册证,其中18项CE认证,4项FDA注册许可[27] - 截至报告期末,药物洗脱支架产品累计覆盖中国市场逾3500家医院,球囊产品覆盖国内约1500家医院[45] - 全球首款新一代生物全降解可吸收心脏支架Firesorb®自2024年7月获批上市后,报告期内贡献销售收入[45] - 截至报告期末,支架产品覆盖海外92个国家和地区,球囊产品覆盖87个国家和地区[46] - 公司国产起搏器产品累计覆盖逾1300家医院[56] - 心脉医疗产品累计进入国内超2400家医院,挽救逾28万患者生命[59] - 报告期内及截至报告期末,微創腦科學新增开拓约450家医院,累计覆盖约3,400家医院,累计支持约21万台神经介入手术[65] - 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累计已进入22个国家,Minos®腹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累计已进入24个国家,Hercules® Low Profile直管型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累计已进入24个国家[62] - 心通医疗TAVI产品国内新进入超80家医院,累计覆盖超630家医院,AnchorMan®累计突破350例临床应用,手术成功率达100%[68] - 微创机器人旗下产品综合订单量累计突破100台[75] - 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全球订单达39台,商业化装机突破30台,中国市场省市级头部三甲医院及全国百强医院占比提升至60%以上,海外市场取得超20台商业化订单[75] - 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报告期内全球订单25台,累计订单超40台,覆盖五大洲医疗机构[75] - R - ONE®血管介入机器人中标5家上海头部公立医院,实现中国市场首两台商业化装机[75] - 图迈®已在近20个国家或地区获认证,鸿鹄®获近十个国家和地区权威监管机构上市批准[76] - 图迈®已在全球辅助完成超300例远程人体临床手术,创造25项世界纪录[77] - 公司创新产品销售累计覆盖10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逾两万家医院[83] 心血管介入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心血管介入业务全球收入同比稳定增长9.9%,海外销售收入同比强劲增长47.0%[30] - 报告期内,公司心血管介入业务全球营业收入16570万美元,同比提升9.9%(剔除汇率影响),该板块运营费用占收入比率下降17.5个百分点[44] - 报告期内,心血管介入业务海外市场收入同比增长47.0%(剔除汇率影响)[46] - 报告期内,心血管介入业务在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收入增长60.6%(剔除汇率影响)[46] - 报告期内,心血管介入业务中国市场收入同比增长2.0%(剔除汇率影响)[46] - 2024年心血管介入业务收入16573.5万美元,较2023年增加9.9%(剔除汇率影响)或5.9%(按美元计)[94][95] 骨科医疗器械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骨科医疗器械业务全球收入同比稳定增长6.2%,净亏损同比收窄67.1%,EBITDA按计划转正;中国业务销售收入同比提升26.1%[31] - 集团骨科医疗器械业务全球营业收入25270万美元,同比增长6.2%(剔除汇率影响)[50] - 集团骨科业务净亏损同比收窄67.1%,EBITDA在2024年下半年转正[50] - 国际(非中国)骨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6%(剔除汇率影响)[54] - EMEA地区骨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8%(剔除汇率影响)[54] - 日本地区骨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2%(剔除汇率影响)[54] - 国际(非中国)骨科业务膝关节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7.4%(剔除汇率影响)[54] - 中国骨科业务收入同比提升26.1%(剔除汇率影响)[54] - 2024年骨科医疗器械业务收入25270.6万美元,较2023年增加6.2%(剔除汇率影响)或6.0%(按美元计)[94][97] 心律管理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心律管理业务全球收入同比稳定增长7.2%,EBITDA获改善;中国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51.3%[31] - 心律管理业务全球收入2.206亿美元,同比增长7.2%(剔除汇率影响)[56] - 心律管理国际(非中国)业务收入同比上升3.4%(剔除汇率影响)[56] - 心律管理中国业务收入同比提升51.3%(剔除汇率影响)[56] - 公司起搏器产品销售额同比大幅提升56.1%(剔除汇率影响),导线产品销售额同比提升34.4%(剔除汇率影响)[56] - 2024年心律管理业务收入22061.3万美元,较2023年增加6.6%(按美元计)或7.2%(剔除汇率影响)[94] - 心律管理业务2024年收入22060万美元,较2023年增加7.2%(剔除汇率影响)或6.6%(按美元计),中国市场收入同比提升51.3%(剔除汇率影响)[98] 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业务全球收入1.695亿美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出海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9.4%,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13.6%[32] - 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业务有9款创新产品获NMPA上市批准,7款为外周血管介入领域产品,1款进入绿色通道[32] - 心脉医疗实现收入1.695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6%(剔除汇率影响)[58] - 心脉医疗海外收入同比大幅增长99.4%,海外收入占该板块收入比重提升至13.6%[58] - 报告期内心脉医疗共有9款创新产品获NMPA批准上市,其中7款为外周血管介入产品[59] - 2025年初,心脉医疗的Hector®胸主多分支支架获批进入“绿色通道”[59] - 报告期内心脉医疗海外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99.4%(剔除汇率影响),海外收入占该板块收入比重提升至13%以上,产品销售覆盖40个国家和地区[62] - 2024年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业务收入16953.7万美元,较2023年增加0.8%(按美元计)或1.6%(剔除汇率影响)[94] - 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业务2024年收入16950万美元,较2023年增加1.6%(剔除汇率影响)或0.8%(按美元计)[100] 神经介入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神经介入业务全球收入同比增长14.4%,出海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7.6%,2024年新增开拓约450家医院,累计覆盖约3400家医院[32] - 神经介入业务2024年初至报告日期有9款新产品获NMPA批准[32] - 报告期内微創腦科學录得收入107.0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4.4%(剔除汇率影响),海外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翻倍,海外收入占该板块比重提升至9.9%[63] - 报告期内及截至报告期末,微創腦科學共有9款新产品顺利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65] - 报告期内微創腦科學海外收入同比显著增长137.6%(剔除汇率影响),已有8款产品实现出海,累计在30个海外国家和地区实现商业化(其中新增11个国家和地区)[65] - 一代弹簧圈栓塞系统NUMEN®已於25个国家实现商业植入(其中新增进入10个国家),二代产品NUMEN® Silk获得美国FDA和CE注册批准[65] - 密网支架Tubridge®完成海外首次商业化植入,Neurohawk®取栓支架和X - track®远程导管也在海外实现首次商业化植入[65] - 2024年神经介入业务收入10698.1万美元,较2023年增加13.6%(按美元计)或14.4%(剔除汇率影响)[94] - 神经介入业务2024年收入10700万美元,较2023年增加14.4%(剔除汇率影响)或13.6%(按美元计),海外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提升137.6%[100] 结构性心脏病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结构性心脏病业务全球收入同比增长7.5%,出海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8.3%,净亏损同比收窄88.8%[33] - 心通医疗专注于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创新的经导管及手术解决方案的研发和商业化,已建立全面创新研发布局[67] - 2024年中国结构性心脏病行业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医保准入的多重驱动下稳步增长,TAVI术式手术渗透率进一步提升[67] - 心通医疗报告期内收入5070万美元,同比增长7.5%(
港股概念追踪|国家支持高端医疗机械创新发展 机构看好医疗设备市场持续复苏(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4-24 06:21
政策动态 - 国家药监局公开征求意见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强化标准引领创新完善高端医疗器械标准体系 [1] - 加快发布医用外骨骼机器人放射性核素成像设备等相关标准推进医用机器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等领域基础通用标准制修订 [1] - 筹建医用机器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强新型生物材料标准化研究包括增材制造用医用材料脑机接口柔性电极基因工程合成生物材料 [1] - 开展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数字标准样本数据集研究通过快速程序推动高端医疗器械急需标准立项 [1] 行业数据 - 2025年3月国家药监局批准注册医疗器械产品308个其中境内第三类248个进口第三类34个进口第二类19个港澳台7个 [1] 市场影响 - 医疗领域设备更新政策将持续三年可能拓展到内镜或其他领域拉动医疗设备业务需求端 [1] - 政策促进终端医院采购恢复正常释放压抑需求看好医疗设备市场持续复苏头部公司将持续受益 [1] 相关标的 - 港股医疗器械产业链包括启明医疗-B(02500)爱康医疗(01789)微创机器人-B(02252)沛嘉医疗-B(09996)微创医疗(00853)堃博医疗-B(02216)一脉阳光(02522) [2]
中金:上调微创医疗(00853)目标价至11港元 评级“跑赢行业”
智通财经网· 2025-04-03 01:34
文章核心观点 - 中金维持微创医疗2025年归母净亏损3954万美元不变,首次引入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7381万美元,维持跑赢行业评级,上调目标价57%至11港元,认为公司2024年减亏幅度符合预期 [1] 2024年业绩情况 - 公司2024年收入10.31亿美元,剔除汇率影响后同比+9.6%,年内亏损2.68亿美元,2023年为亏损6.49亿美元,归母净亏损为2.14亿美元,2023年为亏损4.78亿美元,收入端略低于预期,亏损收窄幅度符合预期 [2] 业务板块表现 骨科和心律管理业务 - 2024年骨科收入同比+6.2%,净亏损同比收窄67.1%,EBITDA转正,中国区收入同比+26.1%且人工关节国家集采续约全线中标,预计2025年收入同比+10%,中国收入同比+25 - 30% [3] - 2024年心律管理收入同比+7.2%,中国区收入同比+51.3%,预计2025年收入实现5 - 7%增长并实现EBITDA转正 [3] 心脑血管业务 - 2024年国内冠脉收入同比+2.0%,大动脉和外周收入同比+1.6%,神经介入收入同比+8.3%,心脏瓣膜收入同比+4.0%,增速放缓或与医疗行业整顿、产品集采或降价有关 [3] - 2024年出海收入9580万美元,同比+84.7%,预计2025年可达1.7亿美元左右,同比增长80%左右 [3] 手术机器人业务 - 2024年收入同比+146%,图迈全球订单39台,国内实现19台商业化装机 [3] 盈利预测 - 2024年公司三项费用率合计下降24ppt,预计2025年进一步下降11ppt至合计57%左右 [4] - 2024年出售附属和参股企业贡献约1.15亿美元收益,预计2025年继续聚焦主业处置非核心资产,收益规模维持1亿美元左右 [4] - 预计公司2025年毛利率53 - 54%,有望在2025年继续大幅减亏,2026年附近实现盈利 [4]
10.31亿!微创医疗最新年报
思宇MedTech· 2025-03-31 09:28
公司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10 31亿美元 同比增长9 6%(剔除汇率影响) 主要得益于全球化平台集约优势和自有产品出海业务强劲增长(24年自有品牌出海实现营收0 96亿美元 同比增长84 7%) [4] - 2024年公司净利润亏损2 69亿美元 同比大幅收窄58 6% EBITDA实现转正 从去年同期的亏损3 70亿元改善至盈利0 60亿美元 主要得益于收入增长、成本控制和资源聚焦等措施 [4] - 2024年公司销售、管理和研发费用合计下降2 17亿美元 三项费用率合计下降28 5 pct 其中研发费用率下降19 0 pct [4] 地区收入分布 - 24年国内实现营收5 22亿美元 同比增长6 0% [4] - 北美洲实现营收0 92亿美元 同比下降7 5% [4] - 欧洲实现营收2 80亿美元 同比增长10 5% [4] - 亚洲(除中国)实现营收0 88亿美元 同比增长23 6% [4] - 南美洲实现营收0 33亿美元 同比增长46 5% [4] - 其他地区实现收入0 15亿美元 同比增长43 2% [4] 业务领域 - 产品涵盖心血管及结构性心脏病、脑血管神经调控机接口、大血管生命支持与外周、电生理及心律管理系统、医疗机器人数字化医疗、妇科泌尿科消化科医疗、关节脊柱创伤运动医学、眼科呼吸道与家庭医学、癌症治疗患者生命保障、内分泌体内外诊断生殖、合成生物再生医学焕活、功效护肤整容塑形医美等十二大业务领域 [5] 全球化布局 - 产品已进入全球100多个国家的逾2万家医院 平均每5秒就有一个微创的产品被用于挽救和延长生命或提升生命品质 [6] - 海外收入占比从2020年15%提升至2023年28% 欧洲CE、美国FDA认证加速 [6] - 在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的布局避开欧美巨头主战场 性价比优势明显 [6] 研发实力 - 全球专利申请超6000项 其中PCT国际专利超1500项 [6] - 2024年公司研发的新一代生物可吸收心脏支架"火鹮"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注册审评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