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联合集团(00373)
icon
搜索文档
联合集团(00373) - 截至二零二五年九月三十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10-02 08:37
| 截至月份: | 2025年9月30日 | 狀態: 新提交 | | --- | --- | --- | |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 | | | 公司名稱: | 聯合集團有限公司 | | | 呈交日期: | 2025年10月2日 | | |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不適用 | | | FF301 第 1 頁 共 10 頁 v 1.1.1 FF301 II. 已發行股份及/或庫存股份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0373 | 說明 | | | | | | | | | 已發行股份(不包括庫存股份)數目 | | 庫存股份數目 | | 已發行股份總數 | | | 上月底結存 | | | 3,513,684,360 | | 0 | | 3,513,684,360 | | 增加 / 減少 (-) | | | 0 | | 0 | | | | 本月底結存 | | | 3,513,684,360 | ...
联合集团(00373) - 致非登记股东函 - (1)以电子方式发佈公司通讯之安排以及(2)有关本公...
2025-09-23 04:09
报告发布 - 公司于2025年9月25日发布2025年中期报告刊发通知[2][10] 通讯安排 - 采纳电子方式发布通讯,除要求外不邮寄印刷本[3][7] - 通讯中英文版在公司和HKEXnews网站提供[3][7] - 收到中介提供非登记股东地址会发网上版本登载通知[4][8] - 鼓励股东电子浏览通讯,收印刷本或改方式需填申请表[5][8] 其他信息 - 公司股份代号为373[12] - 简便回邮号码为37[12]
联合集团(00373) - 致登记股东函 - 有关本公司二零二五年中期报告之刊发通知及变更要求表格
2025-09-23 04:07
报告信息 - 2025年9月25日发布2025年中期报告刊发通知[2] - 中期报告英文、中文版本已载于公司网站及香港交易所披露易网站[2][6] 股东通讯 - 选择电子方式接收通讯有困难可要求免费寄印刷本[3][6] - 股东可提前不少于7天书面通知更改通讯收取方式及语言版本[4][7][9] - 更改方式可填表格寄回、电邮或扫描二维码提供邮箱[4][7] 公司信息 - 公司为聯合集團有限公司,股份代号373[1][9] - 公司股份过户登记处为香港中央證券登記有限公司[3][6] 其他 - 有疑问可办公时间致电(852) 2862 8688或电邮咨询[5][7] - 公司可按规定披露或转移股东个人资料[9] - 股东有权查书面申请查閱及更正个人资料[9] - 回邮变更要求表格简便回邮号为37[9] - 香港投寄变更要求表格无需邮费或邮票[9]
联合集团(00373) - 致新登记股东函 - 选择公司通讯之收取方式及语言版本及回条
2025-09-23 04:05
公司通讯选择 - 公司建议股东选网上版本公司通讯以环保和节省成本[4] - 股东需填妥签署回条寄回股份过户登记处[4] - 2025年10月23日前未收到回条或反对回复,未选印刷本股东视为同意收网上版[5] 通讯变更与获取 - 股东可提前不少于七天书面或电邮更改通讯收取方式和语言版本[5] - 收取网上版本有困难可书面或电邮要求免费获取印刷本[5] 通讯登载与咨询 - 公司通讯英文及中文网上版本登载于公司网站和香港交易所披露易网站[5] - 股东有疑问可办公时间致电股份过户登记处或电邮查询[6] 其他规定 - 股东可选择四种公司通讯收取方式[6] - 回条作超一项“✓”等情况无效[7] - 联名股东需所有联名人签署回条才有效[7] - 公司可按规定披露转移股东个人资料[7] - 股东有权书面查核及/或更正个人资料[7] - 回条寄回剪贴标签,香港投寄无需邮费[7] - 公司通讯含董事报告等文件[7] - 可供行动通讯指公司寻求股东指示的通讯[7]
联合集团(00373)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23 04:00
收入和利润表现 - 总收入为120.80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0.631亿港元增长197%[13] - 收入为108.89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8.419亿港元增长183%[13] - 除税前溢利为49.647亿港元,去年同期为0.551亿港元[13] - 本期间溢利为28.998亿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082亿港元[13] - 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16.907亿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2.138亿港元[13] - 公司本期间溢利为28.998亿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亏损1.082亿港元实现扭亏为盈[14] - 2025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49.647亿港元,而2024年同期仅为0.551亿港元[39][41] - 2025年上半年税后溢利为28.998亿港元,而2024年同期录得亏损1.082亿港元[39][41]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1690.7百万港元(2024年:亏损213.8百万港元)[62] - 公司本期间溢利为16.907亿港元[23] 投资收入与收益 - 投资收入净额为11.38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436亿港元增长692%[13] - 通过损益按公允价值处理的金融资产及负债收益净额为10.883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0.906亿港元增长1101%[32] - 上市及非上市投资的股息收入为0.501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0.53亿港元下降5.5%[32] - 投资收入净额同比显著增长692%,从1.436亿港元增至11.384亿港元,主要得益于金融资产已变现及未变现收益净额从亏损6390万港元转为盈利10.338亿港元[47] - 2025年上半年金融资产FVTPL实现收益总额5.692亿港元计入损益[12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按公平价值处理之第三级金融资产(FVTPL)未变现收益为5.201亿港元[12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按公平价值处理之第三级金融负债(FVTPL)未变现收益为780万港元[129] 资产价值变动与减值 - 金融资产之减值亏损净额为5.887亿港元,去年同期为4.361亿港元[13] - 物业价值变动亏损为7.809亿港元,去年同期为4.870亿港元[13]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产生收益1.06亿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0.116亿港元[14] - 物业价值变动导致的亏损扩大60%,从4.87亿港元增至7.809亿港元,主要因投资物业公平价值减少净额从4.753亿港元扩大至7.635亿港元[49] -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同比增长35%,从4.361亿港元增至5.887亿港元,其中消费金融客户贷款及垫款的减值亏损净额(扣除收回后)从3.856亿港元增至4.493亿港元[50] - 已竣工物业存货净减值38.5百万港元计入销售成本(2024年:41.7百万港元)[53] 成本和费用 - 税项支出为20.649亿港元,去年同期为1.633亿港元[13] - 融资成本同比下降27%,从6.561亿港元降至4.8亿港元,计入了融资成本科目的部分从4.022亿港元降至2.651亿港元[52] - 中国地区所得税支出770.3百万港元(2024年:86.6百万港元)[54] - 土地增值税支出1403.9百万港元(2024年:42.7百万港元)[54] - 递延所得税项收益198.8百万港元(2024年:收益100.1百万港元)[54] - 公司已付利息为5.243亿港元[24] - 使用权资产折旧费用为86.0百万港元(2024年同期:91.6百万港元)[74] - 租赁负债利息费用为7.0百万港元(2024年同期:9.7百万港元)[74] 各业务线收入表现 - 来自客户合约的收入为86.921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5.316亿港元大幅增长467.5%[36][37] - 物业发展分部收入为74.055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191亿港元增长2221.2%[39][41] - 消费金融分部收入为15.985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5.677亿港元增长2.0%[39][41] - 医疗服务分部收入为7.567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8.004亿港元下降5.5%[39][41] - 物业发展部门收入同比大幅增长2221%,从3.191亿港元增至74.055亿港元[45] - 医疗保健服务收入小幅下降5.5%,从8.004亿港元降至7.567亿港元[45] - 护老服务收入增长29%,从9870万港元增至1.274亿港元[45] - 消费金融部门收入增长44%,从4020万港元增至5800万港元[45] - 投资及金融部门收入增长112%,从850万港元增至1800万港元[45] 各业务线利润表现 - 物业投资分部业绩为亏损4.394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亏损2.062亿港元扩大113.1%[39][41] - 投资及金融分部业绩为9.460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453亿港元增长285.7%[39][41] 现金流活动 - 公司经营所产生现金为19.01亿港元,同比减少35.9%[24] - 公司投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15.411亿港元[24] - 公司存入银行定期存款净额为38.31亿港元[24] - 公司垫款予合营公司为12.338亿港元[24] - 新造银行及其他借贷筹集金额为60.801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49.931亿港元增长21.8%[25] - 偿还银行及其他借贷金额为74.358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62.422亿港元增长19.1%[25] - 融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20.082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19.341亿港元增长3.8%[2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为130.271亿港元,较期初151.39亿港元下降14.0%[25] - 购回票据支出0.943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2.134亿港元下降55.8%[25] - 偿还票据支出1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0.5亿港元增长100%[25] - 分派股息予非控股权益3.483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2.075亿港元增长67.9%[25] - 汇率变动对现金影响为3.153亿港元正收益,较2024年同期0.244亿港元负收益改善1392%[25] - 公司购回及注销股份已付款项为3400万港元[23] - 公司分派股息予非控股权益为3.483亿港元[23] - 租赁现金流出总额87.8百万港元(2024年同期:95.1百万港元)[75][77] 资产变动 - 投资物业总额从2632.77亿港元降至2577.17亿港元,减少55.6亿港元[16] - 透过损益账按公平价值处理之金融资产从1061.58亿港元增至1174.66亿港元,增长113.08亿港元[1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1513.9亿港元降至1302.71亿港元,减少211.19亿港元[16] - 已竣工物业存货从579.31亿港元降至316.69亿港元,减少262.62亿港元[16] - 合营公司欠款从450.06亿港元增至565.55亿港元,增加115.49亿港元[16] - 联营公司欠款从21.75亿港元降至8.77亿港元,减少12.98亿港元[16] - 公司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从2024年底的807.66亿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841.54亿港元,增长4.2%[17] - 公司总权益从2024年底的657.67亿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690.27亿港元,增长4.9%[17] - 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从2024年底的425.25亿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446.34亿港元,增长5.0%[17] - 非控股权益从2024年底的232.42亿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243.94亿港元,增长4.9%[17] - 按公平价值处理之金融资产(FVTPL)从2024年底105.054亿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14.72亿港元[12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151.39亿港元下降至130.271亿港元,减少14.0%[153] - 银行定期存款(3个月内)从76.093亿港元下降至50.773亿港元,减少33.3%[153] - 银行及其他借贷总额从168.501亿港元下降至155.92亿港元,减少7.5%[156] 负债变动 - 流动负债从2024年底的331.92亿港元降至2025年中的272.41亿港元,减少17.9%[17] - 合约负债从2024年底的140.96亿港元降至2025年中的79.58亿港元,减少43.5%[17] - 应付税项从2024年底的218.65亿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364.85亿港元,增长66.8%[17] - 一年内到期银行及其他借贷从2024年底的110.67亿港元降至2025年中的93.95亿港元,减少15.1%[17] - 非流动负债中银行及其他借贷从2024年底的57.83亿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61.97亿港元,增长7.1%[17] - 递延税项负债从2024年底的594.12亿港元降至2025年中的582.53亿港元,减少2.0%[17] - 按公平价值处理之金融负债(FVTPL)从2024年底1.976亿港元改善至2025年6月30日的1.053亿港元[128] - 应付贸易款项及其他应付款项从32.987亿港元增加至37.896亿港元,增长14.9%[155] - 一年内到期的银行借贷从74.983亿港元下降至63.502亿港元,减少15.3%[156] - 应付票据从30.5亿港元下降至28.829亿港元,减少5.5%[158] - 2026年到期美元票据名义价值从29.056亿港元下降至28.408亿港元,减少2.2%[160] - 2025年6月30日租赁负债总额28.36亿港元,较2024年末32.66亿港元下降13.2%[170]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与估值 - 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总额15,818.3百万港元[81] - 第三级金融资产占比最大达11,472.0百万港元[81] - 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总额为152.189亿港元,其中第一级资产为16.959亿港元,第二级资产为29.533亿港元,第三级资产为105.697亿港元[85][87] - 第三级金融资产占比最高达69.4%,主要包含非上市海外投资基金(95.478亿港元)和物业项目投资(8.834亿港元)[85] - 金融负债总额为3.029亿港元,其中第三级负债占比65.2%(1.976亿港元),包含总收益互换项下的非上市证券[87] - 非上市海外投资基金规模达95.478亿港元,占第三级金融资产的90.3%[85] - 香港上市股本证券(FVTOCI)规模为7.82亿港元,全部为第一级资产[85] - 债务证券总额为9.6亿港元,其中香港上市4.58亿港元,海外上市5.02亿港元[85] - 上市永续证券公平价值为2.097亿港元,位列第二级资产[85] - 部分上市永续证券因缺乏活跃市场报价,于2024年12月31日从第一级重分类至第二级,涉及金额2130万港元[91][94] - 第二级债务证券采用活跃市场中点报价估值,2024年末规模为1.04亿港元[95] - 非流动金融资产占比88.2%(110.614亿港元),流动金融资产占比11.8%(14.102亿港元)[85][87] - 第二级上市永续证券公允价值约为1.972亿港元(2024年12月31日:2.097亿港元)[96][99] - 第二级上市债务证券公允价值约为6240万港元(2024年12月31日:1.04亿港元)[99] - 物业项目投资公允价值为10.304亿港元,贴现率12-14%[102] - 香港以外非上市股本证券公允价值3.93亿港元,缺乏流动性折让率15%[104] - 应收贷款公允价值1.825亿港元,贴现率7.98-10.32%[104] - 非上市优先股及普通股公允价值5210万港元,贴现率6.41%[104] - 非上市股本工具公允价值2320万港元,租期收益率2.75-3.25%[102] - 缺乏控制及市场性折让率36.2%[102] - 物业项目现金流现值3.602亿澳元[102] - 市场单位租金范围25-175港元/平方英尺/月[102] - 非上市海外投资基金的资产净值为69.283亿港元[108] - 市净率1.2的输入导致非上市海外股本证券公平价值增加3.885亿港元[108] - 缺乏市场流动性折让11.51%的输入导致公平价值减少10.042亿港元[108] - 企业价值与销售比率10.9的输入导致公平价值增加2050万港元[108] - 价格与销售比率4.7-6.7的输入导致公平价值增加4450万港元[108] - 现有组合价值范围在15-169.15亿美元[110] - 非上市基金投资的资产净值为3130万港元[110] - 其他非上市金融工具的资产净值为2.243亿港元[110] - 二项式模型贴现率19.41%的输入导致非上市可换股债券公平价值减少1.431亿港元[108] - 贴息率3.89%的输入导致公平价值减少850万港元[108] - 股本远期合约公平价值对权益波幅增加敏感,输入值范围1.42%至3.17%,每增加导致公平价值下降1.2%[112] - 总收益互换下非上市海外投资基金的公平价值为5.05亿港元[112] - 非上市股本工具公平价值为2.6亿港元,受租期收益率(2.75%-3.25%)和复归收益率(3.25%-3.75%)影响,增加导致价值下降[114] - 物业项目投资公平价值88.34亿港元,使用贴现率12%-14%,贴现率增加导致价值下降[114] - 项目现金流净现值计算使用3.411亿澳元现金流,现金流增加导致公平价值上升[114] - 香港以外非上市股本证券应用15%缺乏流动性折扣,导致公平价值下降[117] - 应收贷款公平价值32.15亿港元,使用贴现率7.98%-10.32%,贴现率增加导致价值下降[117] - 非上市公司优先股和普通股公平价值5.15亿港元,使用6.29%贴现率,贴现率增加导致价值下降[117] - 非上市优先股使用71.33%预期波动率,波动率增加导致4.6亿港元公平价值下降[117] - 企业价值与销售比率13.3倍输入值增加导致公平价值上升[117] - 非上市海外投资基金按资产净值法估值为7,158.6百万港元[121] - 非上市可换股债券预计波幅输入值为27.85% 导致公平价值下降8.3百万港元[121] - 含认沽权非上市海外股本证券市净率输入值为1.6 导致公平价值上升404.6百万港元[121] - 非上市优先股价格与销售比率输入值为2.7 对公平价值产生负面影响[119] - 非上市普通股企业价值与销售比率输入范围为2.4-3.3 导致公平价值上升[119] - 非上市基金投资现有组合价值范围为15.5-16,276百万美元[123] - 非上市金融工具按资产净值法估值为175.1百万港元[123] - 股本远期合约权益波幅输入范围为1.32-1.65% 导致公平价值下降4.7百万港元[123] - 非上市投资企业价值与销售比率输入值为11.3 导致公平价值上升21.1百万港元[121] - 非上市基金价格与销售比率输入值为6.2 导致公平价值上升4.8百万港元[121] - 总收益互换项下非上市优先股及普通股采用权益分配法估值,预计波幅输入值为69.89%,导致公平价值下降9.63亿港元[125] - 总收益互换项下香港以外非上市股本证券采用市场法估值,缺乏市场流動性折讓输入值为15%,公平价值为3.44亿港元[125] - 非上市海外投资基金采用资产净值法估值,公平价值为4.29亿港元[125] 贷款及应收款项 - 消费金融客户贷款总额从2024年底111.417亿港元增至2025
300373,重要溢价收购
中国基金报· 2025-09-11 23:57
收购交易概述 - 扬杰科技拟以现金22.18亿元收购贝特电子100%股权 [1] - 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构成关联交易 需股东大会审议且关联股东回避表决 [2] - 交易完成后贝特电子成为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 [2] 财务与估值分析 - 贝特电子股东权益评估价值22.20亿元 较母公司账面价值5.99亿元增值16.21亿元(增值率270.46%) [3] - 较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权益账面价值5.79亿元增值16.41亿元(增值率282.89%) [3] - 标的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8.37亿元 净利润1.48亿元 2025年1-3月营业收入2.18亿元 净利润4113.37万元 [4] - 截至2025年3月末资产总额10.24亿元 所有者权益5.9亿元 [4] 业绩承诺与保障机制 - 业绩承诺方承诺2025-2027年累计扣非净利润不低于5.55亿元 [2] - 业绩承诺方通过持股平台受让不低于7.16亿元扬杰科技股票并质押给子公司作为履约保障 [2] - 超额净利润部分的30%用于奖励经营管理团队 [2] 标的公司背景 - 贝特电子是电力电子保护元器件研发制造企业 获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等资质 [4] - 产品应用于汽车电子、光伏、储能、家电、消费电子等领域 [4] - 曾于2023年6月申报创业板IPO但于2024年8月撤回 深交所曾问询其产能利用率持续下滑及业绩可持续性问题 [3] - 无控股股东 五名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39.35% [3] 战略协同效应 - 贝特电子产品与扬杰科技过压保护产品同属电力电子保护元器件大类 具有功能交叉性 [4] - 可共同为用电场景提供电流电压处理服务 形成终端应用场景协同 [4] - 交易有助于拓宽产品与技术布局 完善产品矩阵 强化电力电子行业地位 [5] - 双方下游客户高度协同 可提供多品类产品及全面电路保护解决方案 [5] - 共享研发成果推动技术整合 提升上市公司研发能力与技术积累 [5] 市场表现 - 扬杰科技9月11日收盘价65.27元/股 当日上涨3.36% 总市值354.6亿元 [5]
联合集团(00373)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1 09:09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 截至月份: | 2025年8月31日 | 狀態: 新提交 | | --- | --- | --- | |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 | | | 公司名稱: | 聯合集團有限公司 | | | 呈交日期: | 2025年9月1日 | | |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不適用 | | | FF301 第 1 頁 共 10 頁 v 1.1.1 FF301 II. 已發行股份及/或庫存股份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0373 | 說明 | | | | | | | | | 已發行股份(不包括庫存股份)數目 | | 庫存股份數目 | | 已發行股份總數 | | | 上月底結存 | | | 3,513,684,360 | | 0 | | 3,513,684,360 | | 增加 / 減少 (-) | | | 0 | | ...
中信银行上半年净赚约365亿元 周生生中期盈利同比增超7成
新浪财经· 2025-08-27 12:23
业绩速递:保险与金融板块 -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上半年营收3241.22亿元同比增长10.87%,净利润266.71亿元同比增长13.98% [1] - 中国人寿上半年收入2394.88亿元同比增长2.2%,净利润409.31亿元同比增长6.9% [1] - 中信银行上半年净利润364.78亿元同比增长2.8%,但收入1054.26亿元同比下降2.96% [3] - 中国信达上半年净利润22.81亿元同比增长5.8%,收入343.6亿元同比下降2% [5] - 国泰君安国际上半年净利润5.5亿港元同比增长182%,收入28.25亿港元同比增长30% [21] 业绩速递:能源与资源板块 - 中国海洋石油上半年收入2076.08亿元同比减少8.45%,净利润695亿元同比减少13% [2] - 新奥能源上半年营收556.73亿元同比增加2%,净利润24.29亿元同比减少5.6% [4] - 众诚能源上半年收入30.82亿元同比减少20%,净亏损730万元同比盈转亏 [20] - 山高新能源上半年净利润2.87亿元同比增长4%,收入24亿元同比下降0.2% [23] 业绩速递:消费与制造板块 - 美团-W上半年收入1783.98亿元同比增加14.7%,经调整净利润124.42亿元同比减少41% [3] - 周生生上半年净利润9.02亿港元同比增加71.4%,营收110.36亿港元同比减少2.5% [10] - 天虹国际集团上半年净利润4.19亿元同比增加53.33%,收入110.34亿元同比减少1.86% [11] - 巨子生物上半年收入31.13亿元同比增长22.5%,净利润11.82亿元同比增长20.2% [19] - 中国东方教育上半年净利润4.03亿元同比增长48.4%,收入21.86亿元同比增长10.2% [23] 业绩速递:地产与基建板块 - 世茂集团上半年营收148亿元同比下降49%,净亏损89.3亿元同比收窄61% [7] - 中国东方集团上半年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长116%,收入198.6亿元同比减少12% [6] - 重庆钢铁股份上半年净亏损1.31亿元同比收窄81%,收入130.85亿元同比减少13.26% [8] - 中梁控股上半年净亏损7.81亿元同比收窄54.3%,收入51.3亿元同比减少77.4% [18] - 上实城市开发上半年净亏损4.92亿港元同比扩大112.5%,收入18.28亿港元同比减少38.7% [23] 业绩速递:科技与工业板块 - 福莱特玻璃上半年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减少82.6%,收入77.37亿元同比减少27.7% [16] - 威高股份上半年净利润10.08亿元同比减少9%,收入66.44亿元同比增加0.1% [17] - 地平线机器人-W上半年收入15.67亿元同比增加67.6%,毛利10.24亿元同比增加38.6% [24] - 铁建装备上半年净利润6672万元同比增长8.75%,收入17.32亿元同比增长0.55% [23] 公司要闻 - 中国圣牧与益婴美乳业订立新奶粉采购框架协议 [24] - 荣昌生物泰它西普治疗IgA肾病中国III期临床研究A阶段达到主要终点 [24] - 中国华星八卦城项目二预计10月启动建设,2026年底竣工 [24] 回购动态 - 腾讯控股斥资5.5亿港元回购90.9万股,回购价596-614.5港元 [24] - 汇丰控股斥资约1.56亿港元回购154.72万股,回购价100.2-101.5港元 [24] - 恒生银行耗资约2349.07万港元回购21万股,回购价111.5-112.2港元 [24] - 美高梅中国斥资1601.8万港元回购100万股,回购价15.92-16.13港元 [24]
联合集团(00373.HK):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为16.91亿港元
格隆汇· 2025-08-27 11:03
核心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收入达120.804亿港元 同比大幅增长197.3% [1]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16.907亿港元 上年同期为亏损2.138亿港元 实现扭亏为盈 [1] - 基本每股盈利0.48港元 财务表现显著改善 [1] 业绩改善驱动因素 - 新鸿基有限公司应占溢利增加 推动整体盈利增长 [1] - 天安应占溢利贡献提升 而非2024年同期的应占亏损 [1]
联合集团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溢利16.91亿港元 同比扭亏为盈
智通财经· 2025-08-27 11:00
财务表现 - 总收入120.8亿港元 同比大幅增长197.32% [1]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16.91亿港元 去年同期亏损2.14亿港元 实现扭亏为盈 [1] - 每股盈利0.48港元 [1] 业绩改善原因 - 新鸿基有限公司应占溢利增加 去年同期为应占亏损 [1] - 天安应占溢利增加 去年同期为应占亏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