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集团(00373)

搜索文档
联合集团(00373)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08:18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 截至月份: | 2025年7月31日 | 狀態: | 新提交 | | --- | --- | --- | --- | |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 | | | | 公司名稱: | 聯合集團有限公司 | | | | 呈交日期: | 2025年8月1日 | | | |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不適用 | | | | FF301 第 1 頁 共 10 頁 v 1.1.1 FF301 II. 已發行股份及/或庫存股份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0373 | 說明 | | | | | | | | | 已發行股份(不包括庫存股份)數目 | | 庫存股份數目 | | 已發行股份總數 | | | 上月底結存 | | | 3,513,684,360 | | 0 | | 3,513,684,360 | | 增加 / 減少 ...
联合集团(00373) - 联合公告 - 万基证券有限公司代表WAH CHEONG DEVELOPM...

2025-08-01 04:00
(股份代 號:1712) DRAGON MINING LIMITED (於西澳洲註冊成立的有限公 司,澳洲公司註冊號 碼 009 450 051) 龍資源有限公 司 * WAH CHEONG DEVELOPMENT (B.V.I.) LIMITED (於英屬處女群島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 聯合公告 萬基證券有限公司代表 WAH CHEONG DEVELOPMENT (B.V.I.) LIMITED (聯合集團有限公司之間接全資附屬公司) 提出收購龍資源有限公司 全部已發行股份之有條件自願現金要約 條件狀態更新 要約人的財務顧問 (於香港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373) (ALLIED GROUP LIMITED) 聯合集團有限公司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聯合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準確性 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本聯合公告全部或任何部份內容而產生或因倚 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本聯合公告僅供參考,並不構成購入、購買或認購聯合集團有限公司或龍資源有限公司證券之邀請 或要約。 茲提述(i)要約人就要約發出日期為二零二五年六月二日的要約文 ...
汉诺联合集团旗下煤矿被罚:因隐瞒下井人数、提供虚假信息等
齐鲁晚报· 2025-07-23 23:05
公司违规事件 - 贵州汉诺矿业有限公司兴仁县四联乡合营煤矿因提供虚假信息、隐瞒下井人数被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为黔(能)煤安罚〔2025〕42号 [1][2] -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贵州局核查发现该矿单班入井作业人数超限,核定生产能力45万吨/年的矿井规定单班不超过100人,但2025年5月22日中班实际入井105人 [4] - 该矿还存在多项安全生产违规行为,包括未携带甲烷检测仪、设备未定期检修、顶帮管理不规范、局部通风机循环风等问题 [4] 行政处罚详情 - 2025年7月11日被责令停产整顿3日并罚款73.4万元,7月21日被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 [2][3][4] - 2025年5月26日母公司贵州汉诺矿业因提供虚假安全资格证和虚假人事资料被警告并罚款5.1万元,相关责任人也被处罚 [6] - 处罚依据包括《煤矿安全生产条例》《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安全生产法》等法规 [4][5][6] 公司背景信息 - 贵州汉诺矿业是汉诺联合集团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3年,注册资本1000万元 [7][8] - 汉诺联合集团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本1亿元,总资产38亿元,员工8100人,业务涵盖煤炭、机床、葡萄酒等多领域 [7][8] - 集团煤炭年产能350万吨,旗下拥有山东富安煤矿、山西平安煤业等多家煤矿企业 [7]
300373,终止原收购方案!股价跳水
中国基金报· 2025-07-04 02:20
收购方案变更 - 公司终止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贝特电子计划,转为推进纯现金收购 [2] - 新方案交易对方从67名减少至6名主要股东,收购方式改为纯现金 [7] - 终止原方案因交易对方数量多、条件未达成一致,且预计年内无法完成交割 [8] 现金收购细节 - 拟以现金收购贝特电子全部或部分股份,具体数量取决于尽职调查及评估结果 [11] - 协议设定2025年10月31日为最后期限,逾期未签正式合同则自动终止 [11] - 收购对价将以专业机构评估为依据,支付细节待尽职调查后确定 [11] 标的公司背景 - 贝特电子主营电力电子保护元件,产品包括熔断器、保险丝等 [11] - 曾于2023年6月申请创业板IPO(拟募资5.5亿元),2024年8月撤回材料 [11] - 公司与标的业务协同性强,属电力电子保护元器件大类,可提升终端客户价值 [1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60.33亿元(同比+11.53%),归母净利润10.02亿元(同比+8.50%) [1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5.79亿元(同比+18.90%),归母净利润2.73亿元(同比+51.22%) [12] - 公司为IDM模式半导体厂商,产品覆盖汽车电子、清洁能源、5G等领域 [12] 市场反应 - 7月3日收盘价51.60元/股,总市值280.4亿元 [13] - 7月4日开盘股价下跌3.66%,或因原收购方案终止影响 [14]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在BIBF:三“味”展现出版“浙”风采
新浪财经· 2025-06-21 04:43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概况 - 第3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以"促进文明传承发展,推动交流互鉴共赢"为主题,吸引80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家展商参展,22万种中外精品图书亮相 [1] -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携旗下12家单位参展,重点展销近千种精品图书,策划举办12场活动 [1] 浙版集团参展亮点 主题出版与国际传播 - 集中展示《之江新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等权威著作的多语种海外传播成果 [3] - 举办《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德语、俄语版新书首发式暨柬埔寨语版签约仪式 [4] - 近年来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023及2024年度"中国好书"等国家级奖项 [4] "一带一路"与南南合作 - 每年图书版权输出与合作逾400种,输出语种超30种 [4] - 非洲医疗与农业实用技术出版项目历时17年,出版21种图书,涵盖4个语种,在13个非洲国家落地 [4] - 中学科学教材进入60所马来西亚华人全日制独立中学,每年印量逾2万册 [6] - 《人工智能》系列教材中英文版全球首发 [6] 融合出版与创新展示 - 国内首款3A级现象级游戏《黑神话:悟空》亮相展会,设置专门体验区 [9] - 打造"一本正经手作体验区",观众可现场制作个性化笔记本 [9] - 举办"波兰文学译介成果展览暨中波文学对话"和《广胜寺壁画》新书推荐会 [9] 品牌战略与海外布局 - 推出"扬帆"出版品牌打造方案,涵盖海外出版工程、学术传播工程等 [11] - "十四五"以来100余个项目入选国家级"走出去"工程,数量保持全国领先 [11] - 连续十届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名单,旗下出版单位多次入选"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出版100强" [11]
联合集团:要约收购龙资源全部已发行股份

快讯· 2025-05-19 13:11
收购要约 - 万基证券代表WAH CHEONG DEVELOPMENT(B.V.I.)LIMITED提出有条件自愿现金要约,每股要约股份2.6港元,旨在收购龙资源有限公司全部已发行股份 [1] - 要约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士目前持有5144.17万股龙资源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32.54% [1] - 假设要约按要约价获全数接纳,所需现金总额将为2.89亿港元 [1] 资金来源 - 要约人拟透过李先生授出的融资及联合集团的现金资源为要约及相关交易费用提供资金 [1] 要约条件 - 须从证监会及ASIC取得任何必要的豁免、批准、修订或同意 [1] - 在公告日期至首个截止日期期间,不得发生规定事件 [1] - 龙资源集团需维持及遵守其采矿矿权及加工许可证及所有相关授权,且监管机构未采取不利行动 [1] - 要约截止日期前需收到足够数量的有效接纳,使要约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士合计持有龙资源投票权的50%以上 [1]
联合集团(00373)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8 08:32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4年集团收入为7669.8百万港元,2023年为7618.6百万港元[6][14][15] - 2024年公司股东应占年度亏损为776.7百万港元,2023年亏损为125.4百万港元,亏损增加651.3百万港元[6][14][16] - 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为0.22港元,2023年为每股基本亏损0.04港元[6][14][17] - 2024年新鸿基股东应占溢利为377.7百万港元,2023年亏损为471.4百万港元[30] - 亚洲联合财务股东应占溢利为5.685亿港元,2023年为7.158亿港元[31] - Allied Services本年度呈报溢利1250万港元,2023年为910万港元[33] - 天安呈报股东应占亏损2.071亿港元,2023年为溢利12.174亿港元;从公司角度,天安本年度财务业绩亏损7.017亿港元,2023年为溢利3.637亿港元[34] - 亚太资源公司亏损2.328亿港元,2023年为溢利1.384亿港元,公司持有其约45.4%权益[35] - 2024年公司物业发展所得收入为5.205亿港元,2023年为15.301亿港元;物业租赁所得收入为7.695亿港元,2023年为7.83亿港元[58] - 天安总租金收入较2023年减少1.4%[34] - 天安上市附属公司亚证地产呈报股东应占亏损7480万港元,2023年为溢利2.65亿港元[34] - 天安上市附属公司天安卓健呈报股东应占溢利2880万港元,2023年为1470万港元[3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新鸿基投资管理业务呈报除税前亏损405.9百万港元,2023年为1291.3百万港元[30] - 新鸿基基金管理业务呈报除税前溢利49.0百万港元,2023年为16.8百万港元,总资产管理规模达20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超一倍[30] - 新鸿基信贷有限公司呈报除税前溢利39.5百万港元,2023年为65.7百万港元,2024年底贷款结余总额为21亿港元,2023年为26亿港元[30] - 2024年底综合消费金融客户贷款结余总额达111亿港元,2023年底为112亿港元[31] 各地区表现 - 深圳天安数码城占地约27.35万平方米,总楼面面积约78.77万平方米,可供出租商业楼面积为4.923万平方米[64] - 深圳天安云谷占地约41.5万平方米,规划总楼面面积约230万平方米,项目三期预计2027 - 2028年分阶段竣工[65] - 深圳天安龙岗数码城占地约11.8856万平方米,总楼面面积约45.44万平方米,四期三批及四批预计2025年竣工[66] - 东莞天安深创谷占地约18.4114万平方米,总楼面面积约73.98万平方米,二期二批2024年竣工,开发已全面完成[68] - 广州天安番禺节能科技园占地约51.3088万平方米,总楼面面积约80.16万平方米,十期二批及三批2024年竣工[70] - 上海天安豪園持股比例56.94%,占地约291,9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94,400平方米,二期C区76,800平方米已于2024年竣工,二期A区及B区约246,900平方米预计2026 - 2027年竣工[73] - 上海天安千樹持股比例56.94%,占地约58,930平方米,西块62,700平方米已竣工,东块约114,400平方米预计2026年竣工[74] - 南京未来生态城持股比例28.47%,占地约1,047,000平方米,已取得约223,686平方米土地,总建筑面积约568,100平方米,二期一批73,200平方米已于2024年竣工,一期二批约50,200平方米预计2025年竣工[83] - 南通天安数码城持股比例28.47%,占地约160,36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98,200平方米,二期一批28,100平方米已于2024年竣工,二期二批约34,900平方米预计2025年竣工[86] - 天津天安象屿智慧城持股比例28.47%,占地约581,90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319,300平方米,三期二批约34,900平方米预计2026年竣工[91] - 天津天安数码城持股比例28.47%,占地约312,27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13,000平方米,二期约40,800平方米预计2025年竣工[92] - 青岛天安数码城持股比例28.47%,占地约313,46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33,700平方米,三期三批141,000平方米已于2025年2月竣工[93] - 青岛天安科创城持股比例25.65%,占地约86,39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20,600平方米,一期四批76,100平方米已于2024年竣工,项目开发已完成[94] - 西澳洲Point Grey地块持股比例43.97%,占地约2,751,86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109,400平方米,已提交修订后的地方结构计划,管理层正审查意见[95] - 新南威尔士The Henley持股比例43.97%,占地约12,61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0,700平方米,拟建70栋联排别墅,预计2025年获房屋占用证和交付单位[96] - 上海天安中心总楼面积48,910平方米,已售18,320平方米,自用1,620平方米,投资物业28,970平方米,出租率约80%[97] - 上海西庭网球俱乐部和公寓含262个住宅单位共68,660平方米、10,600平方米会所及附属设施、116个共2,510平方米停车位、218个共980平方米贮物室[98] - 南京天安国际大厦商场楼面积66,400平方米全租,办公大楼10,700平方米转投资物业[99] - 北京天安豪园总楼面积约42,100平方米,约一半单位已售,其余出租[100] - 大连天安国际大厦总楼面积67,210平方米,已售14,790平方米,其余转投资物业[101] - 港晶中心商场楼面积约13,710平方米、车库约2,340平方米,平均出租率约90%[102] - 港湾工贸中心及海湾工贸中心总工业及货仓楼面积约93,630平方米、133个停车位,平均出租率约50%[103] - 帝后商业中心总零售及办公室面积约2,550平方米,平均出租率约80%[104] - 华顺工业大厦总工业楼面积约12,470平方米、10个停车位,平均出租率约90%[105] - 南京医院设1,144个床位,运营43个临床医疗技术科室,含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6个市级重点医学专科[122] - 昆明医院占比29.15%,营运44个临床医疗技术科室,设500个床位,二期总建筑面积约66,021平方米且已整体结构封顶[12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集团采取维持核心业务自然增长、平衡短期回报与长期资本增值、物色投资机会的长期策略[53] - 大型中国房地产开发商财务问题、高美元利率等导致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及信心削弱[54] - 美国及欧盟对中国推出去风险化政策和加征关税,持续对中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54] - 新鸿基警惕市场风险,缓和业务及投资组合波动性[55] - 亚洲联合财务平衡香港业务增长与风险,内地业务侧重有抵押借贷并实施成本削减措施[55] - 利率上升对本地物业市场增添下行压力,集团专注提高物业组合占用率及租赁潜力[55] - 天安欢迎稳定房地产市场措施,低贷款利率和降准或增加资金流动性、刺激内地经济[55]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将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时间为2025年5月26日至2025年5月29日[8] - 过户文件送交公司股份过户登记处办理登记手续的最后时限为2025年5月23日下午4时30分[10] - 2024年底公司员工总数为5751名,2023年为5713名;总雇员成本为13.532亿港元,2023年为13.908亿港元[4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占总资产5%以上的重大投资[52] - 狄亚法83岁,2007年1月起任公司主席,1995年12月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24] - 长原彰弘84岁,2023年3月获委任为公司副主席及非执行董事[125] - 李成辉56岁,1998年1月起任公司行政总裁,1992年7月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126] - 劳景祐64岁,2000年5月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127] - 麦伯雄78岁,2006年1月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128] - 李淑慧54岁,2000年5月获委任为公司非执行董事[129] - 白礼德59岁,1999年12月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30] - Alan Stephen Jones82岁,2006年1月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31] - 杨丽琛58岁,2013年11月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32] - 公司投资总监王大钧现年六十岁,2007年9月起任职,财务总监杨应文现年五十四岁,2022年7月起任职[134][13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应用并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相关原则及适用守则条文,董事会至少每年检讨现行常规一次[137] - 董事会由十名董事组成,包括三名执行董事、三名非执行董事及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38] - 公司有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人数不少于三分之一,至少一名具备相关专业资格或知识[139] - 年内举行了四次董事会会议,各董事在董事会、薪酬委员会、审核委员会会议及股东大会有相应出席记录[139] - 董事会决定或考虑的事宜包括集团整体策略、预算、业绩、董事委任等重大事项[140] - 董事会将日常职责委派给行政管理人员,由执行委员会指示/监督[140] - 董事会定期会议举行日期预先编定,举行会议一般给董事至少十四天通知[140] - 议程及董事会文件一般在定期会议前至少三天呈送全体董事,会议记录初稿供董事传阅提意见[140] - 若主要股东或董事存在重大利益冲突,相关事项在正式董事会会议处理,董事在特定情况需放弃投票[141] - 董事会女性董事比例达20%,目标是维持现有比例并逐步提高[14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员工男女性别比例为41:59 [144] - 董事会已成立提名、薪酬、审核及执行委员会,各委员会均有书面职权范围[151] - 提名委员会由五位成员组成,主席为董事会主席狄亚法[152] - 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三分之一当时在任董事须轮值退任,董事至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148] - 2024年及截至报告日期,董事会已履行企业管治责任[150] - 公司已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以用人唯才为原则考虑人选[143] - 董事会主席狄亚法负责领导董事会,行政总裁李成辉负责集团日常业务管理,职责已清晰区分[145] - 董事参与持续专业发展活动,包括阅读法规更新和参加相关培训等[142] - 提名委员会负责订明遴选及推荐公司董事候选人程序及准则[147] - 2024年提名委员会未举行会议,通过传阅文件方式处理事务,工作包括检讨及建议董事会批准重选退任董事的决议案等[155] - 薪酬委员会目前由五位成员组成,2024年举行一次会议,还通过传阅文件处理事务,工作涉及检讨董事薪酬政策等[156] - 审核委员会目前由五名非执行董事组成,2024年举行两次会议,也通过传阅文件处理事务,工作包括执行委聘外聘核数师提供非核数服务政策等[158][159][161] - 执行委员会目前由两名执行董事组成,职权范围于2024年3月更新[161] - 提名委员会制定正式、审慎且透明的董事甄选、委任及重新委任程序和有序的董事继任计划[154] - 薪酬委员会检讨并建议董事会批准为行政总裁提供住宿的租赁协议及每月租金,于2024年2月15日生效[157] - 审核委员会虽无法确保,但可推动内部和外聘核数师工作协调,可检阅内部审计功能资源运作情况[159] - 审核委员会需审核及建议董事会批准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及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财务报告等[162] - 2024年公司秘书刘冬妮接受超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63] - 公司编制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时采纳香港公认会计原则,遵守相关准则及规定[165] - 董事会负责每年检讨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效能,2024年已透过审核委员会进行相关检讨[167] - 集团主要风险包括策略风险、信贷风险等多种风险[167] - 集团设有辨认、评估及管理风险的系统及程序,管理层认为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有效及足够[168] - 内部审计主管向董事会主席及审核委员会汇报,审核委员会及董事会已审阅内部审计计划[169][170] - 董事会采纳内幕消息披露政策,需按情况更新修订[171] - 董事会采纳举报者政策及机制,供雇员等提出关注[172] - 年内支付给德勤的核数服务酬金为1530万港元,非核数服务酬金为410万港元,总额为1940万港元[173] - 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于2024年5月30日举行[174] - 占全体有权在股东大会上表决而总表决权最少5%之股东,可要求董事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75] - 每项重大事项(包括重选退任董事)均于股东大会提呈独立决议案[175] - 就股东周年大会,股东通告将在大会举行前至少21日发送;就所有其他
联合集团(00373)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6 11:37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76.698亿港元,2023年为76.186亿港元,同比增长0.67%[4] - 2024年公司其他收入为1.782亿港元,2023年为2.128亿港元,同比下降16.26%[4] - 2024年公司总收入为78.48亿港元,2023年为78.314亿港元,同比增长0.21%[4] - 2024年公司除税前亏损4.769亿港元,2023年溢利6.349亿港元,同比由盈转亏[4] - 2024年公司本年度亏损7.123亿港元,2023年溢利2.56亿港元,同比由盈转亏[4] - 2024年本公司股东应占亏损7.767亿港元,2023年亏损1.254亿港元,亏损同比扩大519.4%[5] - 2024年基本每股亏损0.22港元,2023年为0.04港元,亏损同比扩大450%[5] - 2024年公司本年度其他全面费用为4.272亿港元,2023年为7.025亿港元,同比下降39.19%[7] - 2024年公司本年度全面费用总额为11.395亿港元,2023年为4.465亿港元,同比增长155.21%[7] - 2024年本公司股东应占全面费用为10.149亿港元,2023年为5.314亿港元,同比增长91%[7]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652.355亿港元,2023年为717.915亿港元,同比下降9.13%[8] - 2024年流动资产为487.228亿港元,2023年为420.181亿港元,同比增长15.96%[8] - 2024年流动负债为331.92亿港元,2023年为277.78亿港元,同比增长19.49%[9] - 2024年流动资产净值为155.308亿港元,2023年为142.401亿港元,同比增长9.07%[9] - 2024年总资產减流动负债为807.663亿港元,2023年为860.316亿港元,同比下降6.12%[9] - 2024年权益总额为657.672亿港元,2023年为673.946亿港元,同比下降2.41%[9] - 2024年非流动负债为149.991亿港元,2023年为186.37亿港元,同比下降19.52%[9] - 2024年已竣工物业销售收入为52050万港元,2023年为153010万港元[16] - 2024年消费金融客户贷款及垫款利息收入为305430万港元,2023年为317600万港元[16] - 2024年总收入为766980万港元,2023年为761860万港元[16] - 2024年来自客户的合约收入为29.881亿港元,2023年为26.988亿港元[17] - 2024年分部收入为79.368亿港元,2023年为78.371亿港元[20] - 2024年来自外部客户的分部收入为76.698亿港元,2023年为76.186亿港元[20] - 2024年分部业绩为8.376亿港元,2023年为11.704亿港元[20] - 2024年除税前亏损为4.769亿港元,2023年除税前溢利为6.349亿港元[20] - 2024年本年度亏损为7.123亿港元,2023年本年度溢利为2.56亿港元[20] - 2024年物业价值变动为 - 11.23亿港元,2023年为7090万港元[21] - 2024年透过损益账按公平价值处理的金融资产及负债收益净额为5.809亿港元,2023年为 - 4.704亿港元[22] - 2024年金融资产的减值亏损净额为9.306亿港元,2023年为10.356亿港元[23] - 2024年消费金融客户贷款及垫款减值亏损净额为7.898亿港元,2023年为6.766亿港元[23] - 2024年融资成本总额为12.312亿港元,2023年为13.032亿港元[24] - 2024年除税前亏损已扣除各项费用总计2.018亿港元,2023年为1.702亿港元[24] - 2024年所得税支出为2.354亿港元,2023年为3.789亿港元[25] - 2024年本公司股东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分别为0.221港元和0.221港元,2023年为0.036港元[26] - 2024年无股息分派,2023年为4.129亿港元[27] - 2024年消费金融客户贷款及垫款为111.417亿港元,2023年为111.97亿港元[28] - 2024年逾期消费金融客户贷款及垫款为9.541亿港元,2023年为10.094亿港元[29] - 2024年按揭贷款为21.462亿港元,2023年为25.691亿港元[29] - 2024年应收贸易款项、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为10.922亿港元,2023年为9.323亿港元[31] - 2024年应付贸易款项、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款项为32.987亿港元,2023年为30.995亿港元[32] - 2024年公司收入为7669.8百万港元,2023年为7618.6百万港元[35][36] - 2024年公司股东应占年度亏损为776.7百万港元,2023年为125.4百万港元[35][36] - 2024年公司股东应占权益回报率为 -1.8%,2023年为 -0.3%[35] - 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为0.22港元,2023年为0.04港元[35][38] - 2024年公司股东应占每股资产净值为12.10港元,2023年为12.39港元[35] - 2024年资本负债比率为5.5%,2023年为19.4%[35][43] - 2024年末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42524.8百万港元,较2023年减少1014.1百万港元[41]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17565.2百万港元,2023年为15950.2百万港元[41][45] - 2024年银行及其他借贷以及应付票据合共为19900.1百万港元,2023年为24380.9百万港元[41][44] - 2024年流动比率为1.47倍,2023年为1.51倍[43] - 本年度新鸿基股东应占溢利为3.777亿港元,2023年亏损为4.714亿港元[52] - 天安股东应占亏损2.071亿港元,2023年为溢利12.174亿港元;从公司角度,天安本年度财务业绩亏损7.017亿港元,2023年为溢利3.637亿港元[53] - 亚洲联合财务股东应占溢利5.685亿港元,2023年为7.158亿港元;2024年底综合消费金融客户贷款结余总额达111亿港元,2023年为112亿港元[54] - Allied Services Hong Kong Limited本年度呈报溢利1250万港元,2023年为910万港元[55] - 2024年底公司持有亚太资源约45.4%权益,本年度录得应占亚太资源亏损2.328亿港元,2023年为应占溢利1.384亿港元[56]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员工总数为5751名,2023年为5713名;总雇员成本为13.532亿港元,2023年为13.908亿港元[57] - 天安总租金收入较2023年减少1.4%;天安云谷第三期约111.19万平方米已施工,预计2027 - 2028年分阶段完成[58] - 天安上市附属公司亚证地产有限公司股东应占亏损7480万港元,2023年为溢利2.65亿港元;天安卓健股东应占溢利2880万港元,2023年为1470万港元[58] 会计准则应用相关 - 公司于2024年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之修订本编制综合财务报表[10] - 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之修订本对负债分类为流动或非流动提供澄清及额外指引[11] - 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之修订本明确负债基于报告期末存在的权利分类,不受管理层意图或预期影响[11] - 应用2020年及2022年修订本对集团负债分类无重大影响,会计政策变动对2024年和2023年度溢利或亏损及每股亏损无影响[12] 财务报表递交及审核相关 - 公司已递交2023年度财务报表,将适时递交2024年度财务报表,核数师报告无保留意见[13] - 审核委员会连同公司管理层审阅集团会计原则及惯例和2024年度财务报表[64] - 集团2024年度综合财务报表初步公布数字获核数师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同意,其工作不构成核证委聘[65] 会计政策变更相关 - 集团变更中国医院及其他楼宇计量会计政策,由重估模式改为成本模式[14][15] - 2023年10月5日收购天安卓健后,集团确认其在中国持有的医院及其他楼宇[1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物业、厂房及设备重估收益由550万港元变为0,减少550万港元[1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本公司股东本年度全面费用总额由 - 52770万港元变为 - 53140万港元,增加370万港元[1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物业、厂房及设备非流动资产由378870万港元变为378150万港元,减少720万港元[16] 合营公司及投资相关 - 2024年2月,新鸿基附属公司与Colony Investment Management SAS成立合营公司,双方各占50%权益;同年12月31日,新鸿基集团向合伙企业承诺7570万欧元并注资约4960万欧元[46] - 合营公司持有账面总值约8.67亿港元的待发展物业正被闲置土地调查,另一合营公司持有账面价值约1.816亿港元的待发展物业已被分类为闲置土地[49] - 2025年1月21日,新鸿基承诺1亿美元资金投资WCD基金,2500万澳元投放Wentworth GP信托基金,提供600万澳元营运资金贷款融资[51] - 2025年2月20日,新鸿基同意认购Pantheon Resources plc发行的3000万美元2028年3月到期的优先可换股债券[51] 担保及或然负债相关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就相关贷款融资向银行作出的担保约41.978亿港元[50] - 天安卓健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法律行动或产生或然负债约1.554亿港元,报告期末后集团一附属公司法律行动或产生或然负债约3510万港元[5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账面价值193.87亿港元的若干物业等用作贷款及一般银行信贷抵押,1.563亿港元应收按揭贷款用于抵押证券化融资交易[50] 公司业务策略相关 - 公司采取维持核心业务自然增长、平衡短期回报与长期资本增值、物色投资机会增强盈利基础的长期策略[59] - 亚洲联合财务将平衡香港业务增长与风险,内地业务着重有抵押借贷并实施成本削减措施[60] 公司审核委员会相关 - 公司审核委员会职权范围遵照企业管治守则,但在委聘外聘核数师、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内外核数师工作协调等方面存在偏离[62] 公司股份相关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在2024年度内未购回、出售或赎回公司股份[66] 股息相关 - 宣派后6年无人认领的股息可遭董事会没收,2017年中期及第二次中期股息若在2025年4月25日仍未认领将被没收[67][68] 公司董事会相关 - 公布日期2025年3月26日,董事会由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71] - 董事会感谢员工2024年度的努力及股东的支持[69]
联合集团(00373)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5 08:30
财务业绩 - 收益总额为XXX百万港元[8] - 本公司拥有人应佔溢利为XXX百万港元[8] - 每股基本盈利为XXX港元[8] - 中期股息为每股XXX港元[8] - 集团收入为38.95亿港元,同比增长10.9%[9] - 集团总收入为39.73亿港元,同比增长9.8%[9] - 集团除税前溢利为5,510万港元,同比下降72.8%[9] - 集团本期间亏损为1.082亿港元,同比增加320.5%[9] - 集团权益持有人应佔亏损为2.138亿港元,同比增加30.4%[9] - 集团每股基本亏损为0.06港元,同比增加20%[9] - 期内亏损1.08亿港元[63] - 本公司股东应佔每股基本及攤薄亏损分别为0.061港元及0.061港元[90] 资产负债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684.39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17.92亿港元有所下降[1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为444.99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20.18亿港元有所增加[1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权益为670.46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673.95亿港元有所下降[1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负债为164.25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86.37亿港元有所下降[16] - 公司权益总额为66,165.4百万港元[22] - 公司总资产为23,217.9百万港元[22] - 公司应佔附属公司净资产为23,235.4百万港元[22] 现金流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额为20.76亿港元[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投资活动所用的现金净额为21.54亿港元[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融资活动所用的现金净额为19.34亿港元[4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20.12亿港元[44] - 于2024年6月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26.66亿港元[4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新造银行及其他借贷为49.93亿港元[4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银行及其他借贷还款为62.42亿港元[4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向合营公司注资为1.83亿港元[4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向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提供的墊款分别为2.67亿港元和3.31亿港元[4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购入透过损益按公平价值处理的长期金融资产为4.44亿港元[44] 会计政策变更 - 本集團重新評估在中國的醫院及其他樓宇計量的會計政策[53] - 本集團過往採用重估模式計量在中國的醫院及其他樓宇[53] - 本集團變更在中國的醫院及其他樓宇計量的會計政策為採用成本模式[54] - 本集團認為採用成本模式可提供更可靠及恰當的資料反映本集團的營運表現[54] - 本集團對成本模式進行追溯應用,並對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簡明綜合財務狀況表的比較數字進行重列[54] - 本集團於二零二三年十月五日收購天安卓健後,確認其於中國持有的醫院及其他樓宇[54] - 收購天安卓健前,本集團並沒有在中國持有任何醫院及其他樓宇[54] - 物業、廠房及設備的賬面值減少7.2百萬港元[56] - 遞延稅項負債減少1.7百萬港元[56] 分部业绩 - 本集團的主要業務包括XXX、XXX和XXX[8] - 本集團的業務表現保持穩定,主要受惠於XXX和XXX[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38.95亿港元,同比增长10.9%[59] - 消费金融业务收入为15.68亿港元,占总收入的40.2%[63] - 物业发展业务收入为3.19亿港元,同比下降57.5%[63] - 物业投资业务收入为3.96亿港元,同比下降3.1%[63] - 医疗服务业务收入为8亿港元[63] - 护老服务业务收入为0.99亿港元,同比增长80.3%[63] - 分部业绩方面,投资及金融业务利润为2.45亿港元,消费金融业务利润为4亿港元[63] - 物业发展业务亏损0.91亿港元,物业投资业务亏损2.06亿港元[63] - 医疗服务业务利润为0.83亿港元,护老服务业务亏损0.22亿港元[63] 其他收支情况 - 集团透过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平價值處理之權益工具投資之公平價值虧損為1,160萬港元[11] - 集團折算至呈列貨幣而產生之匯兌差額收益為4,930萬港元[11] - 集團應佔聯營公司其他全面費用為980萬港元[11] - 集團本期間其他全面費用為2,900萬港元,同比下降97.4%[11] - 除稅前溢利已扣除無形資產攤銷2.7百萬港元[84] - 存貨之成本作費用處理為604.0百萬港元[84] - 物業、廠房及設備折舊為105.3百萬港元[84] - 使用權資產折舊為91.6百萬港元[84] - 已竣工物業存貨之減值為41.7百萬港元[84] - 上市股本證券股息收入為38.0百萬港元[84] - 非上市股本證券股息收入為15.0百萬港元[84] - 本期稅項支出為263.4百萬港元[85] - 遞延稅項抵免為100.1百萬港元[85] 公允价值变动 - 集团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减少4.75亿港元[76] - 本集团于报告期内将公平价值为57.7百万港元的已竣工物业存货转撥至投资物业[95] - 本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持有380.3百万港元的透过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平價值處理的金融資產[109] - 本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持有14,921.3百万港元的透过损益按公平價值處理的金融資產[109] - 本集团以公平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和負債總計為15,804.6百萬港元[117] - 透過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平價值處理的金融資產總計為363.0百萬港元[117] - 透過損益賬按公平價值處理的金融資產總計為15,804.6百萬港元[117] - 透過損益賬按公平價值處理的金融負債總計為404.7百萬港元[113]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 - 非上市股本工具的公平價值為31.9百萬港元[117] - 香港上市股本證券的公平價值為65.9百萬港元[117] - 香港以外地區上市股本證券的公平價值為173.3百萬港元[117] - 非上市海外股本證券的公平價值為8.5百萬港元[117] - 香港上市債務證券的公平價值為40.5百萬港元[117] - 香港以外地區上市債務證券的公平價值為42.9百萬港元[117] - 公平價值計量分為第一級、第二級和第三級[126] - 第三級金融資產和負債的公平價值主要來自使用不可觀察數據範圍的估值技術[127] - 非上市股本工具的公平價值採用資產基礎法,主要輸入數據包括租期收益率、複歸收益率和市場單位租金[127] - 物業項目投資的公平價值採用折現現金流量法,主要輸入數據包括貼現率、現金流量和項目剩餘工期[127] - 缺乏控制和市場流通性的折扣率上升會導致公平價值下降[127] - 貼現率上升或項目剩餘工期增加會導致公平價值下降,而現金流量增加會導致公平價值上升[127] 金融资产明细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透过损益按公平价值处理的金融资产总额为141.8百万港元[134] - 公司持有的非上市优先股的公平价值主要采用权益分配法和市场法进行估值,其中预计波幅为36.27%至98.10%不等[138][140][142] - 公司持有的非上市普通股的公平价值主要采用权益分配法和市场法进行估值,其中预计波幅为48.79%至69.95%不等[142] - 公司持有的债券及票据和应收贷款的公平价值分别为204.9百万港元和573.1百万港元,主要采用折现现金流量法进行估值[134] - 公司持有的非上市优先股和普通股的公平价值合计为551.8百万港元[138][140][142] - 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总额为1,447.1百万港元[134] 其他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 - 公司透过其他综合收益按公平价值处理的非上市股本工具,其公平价值主要通过资产基础法估值,重大不可观察输入数据包括租期收益率2.75%-3.25%、复归收益率3.25%-3.75%和市场单位租金每平方呎每月25港元至185港元[165] - 公司持有的其他非上市金融工具,其公平价值主要通过蒙特卡罗模拟模型估值,重大不可观察输入数据包括波动率3.08%-4.49%、权益增长率0.02%-0.06%和贴现率2.35%-5.33%[154,155,157] - 公司持有的股本远期合约,其公平价值主要通过蒙特卡罗模拟模型估值,重大不可观察输入数据包括波动率27.0%和股息率3.9%[159,160] - 公司持有的非上市优先股和普通股,其公平价值主要通过资产净值法和权益分配法估值,重大不可观察输入数据包括预计波动率66.29%[161] 消费金融业务 - 消费金融客户贷款及墊款总额为109.20億港元,其中香港地區為89.92億港元,中國地區為19.29億港元[189] - 消费金融客户贷款及墊款的减值撥備為5.74億港元[189] - 消费金融客户贷款及墊款中逾期少於31日的為5.90億港元,31至60日的為2.14億港元,61至90日的為0.50億港元[194] - 按揭贷款总额為22.99億港元,减值撥備為1.34億港元[194] - 按揭贷款中定息贷款利率為8%至21%,浮息贷款利率為港元最優惠利率加0.5%至11.875%[197] 应收账款情况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应收账款逾期情况:逾期少于31日102.9百万港元、31至60日119.5百万港元、61至90日140.6百万港元、91至180日146.3百万港元、180日以上370.9百万港元,合计880.2百万港元[198] - 公司于2023年12月31日的应收账款逾期情况:逾期少于31日101.1百万港元、31至60日8.9百万港元、61至90日7.0百万港元、91至180日381.4百万港元、180日以上114.6百万港元,合计613.0百万港元[198]
联合集团(00373)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8 11:06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39.725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6.167亿港元增长9.84%[3]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551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03亿港元下降72.86%[3] - 2024年上半年本期亏损1.082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580万港元亏损扩大319.4%[3] -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股东应占亏损2.138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639亿港元亏损扩大30.44%[4] - 2024年上半年基本每股亏损0.06港元,2023年同期为0.05港元[4] - 2024年上半年其他全面费用2900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1.297亿港元[5] - 2024年上半年全面费用总额1.372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11.555亿港元[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684.385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17.915亿港元下降4.67%[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444.998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20.181亿港元增长5.9%[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投资物业268.37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67.04亿港元增长0.5%[6]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294.679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77.78亿港元[7]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150.319亿港元[7] - 2023年12月31日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142.401亿港元[7] - 2024年6月30日本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433.227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35.389亿港元[7] - 2024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670.458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73.946亿港元[7]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164.246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86.37亿港元[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来自外部客户之分部收入总额为38.949亿港元[1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分部业绩总额为4.227亿港元[1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本期亏损为1.082亿港元[1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来自外部客户之分部收入总额为35.129亿港元[1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本期亏损为2580万港元[1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客户之合约收入总额为15.316亿港元[19] - 物业价值变动方面,2024年为 - 4.87亿港元,2023年为3430万港元,投资物业公平价值减少净额2024年为 - 4.753亿港元,2023年为3160万港元[21] - 消费金融客户贷款及垫款减值亏损净额2024年为4.895亿港元,2023年为4.175亿港元,已收回先前撇销款项2024年为 - 1.039亿港元,2023年为 - 1.233亿港元[22] - 计入销售成本及其他直接成本和融资成本的融资成本总额2024年为6.561亿港元,2023年为6.122亿港元[23] - 除税前溢利已扣除相关项目,并计入出售一间附属公司的收益120万港元(2023年无)[24] - 所得税支出2024年为2.193亿港元,2023年为2.246亿港元,过往年度拨备不足(超额拨备)2024年为4410万港元,2023年为 - 4040万港元[26] - 本公司股东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2024年为 - 2.138亿港元,2023年为 - 1.639亿港元,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均为35.137亿股[27] - 非流动资产2024年为36.475亿港元,2023年为37.09亿港元,流动资产2024年为66.989亿港元,2023年为69.182亿港元[2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收入為389490萬港元,2023年同期為351290萬港元[38][39] - 2024年本公司股東應佔期間虧損為21380萬港元,2023年同期為16390萬港元[38][39] - 2024年本公司股東應佔權益回報率為 - 0.5%,2023年為 - 0.4%[38] - 2024年每股基本虧損為0.06港元,2023年同期為0.05港元[38][40] - 2024年6月30日資本負債比率為17.0%,2023年12月31日為19.4%[38] - 报告期末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43322.7百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216.2百万港元[4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15496.7百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950.2百万港元[41][43] - 集团银行及其他借贷以及应付票据合共为22862.0百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4380.9百万港元[41][42] - 按要求偿还或一年内偿还部分为13100.9百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2547.4百万港元[41] - 长期部分为9761.1百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833.5百万港元[41] - 集团流动比率为1.51倍,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41] - 集团资本负债比率为17.0%,2023年12月31日为19.4%[41] - 报告期末总借贷约23%为固定利率[42]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期新鸿基股东应占溢利7540万港元,2023年同期亏损2.875亿港元;投资管理业务除税前亏损3.584亿港元(2023年:8.614亿港元);基金管理业务除税前溢利130万港元(2023年:1630万港元);信贷公司除税前溢利2500万港元(2023年:7160万港元),2024年6月底贷款结余总额23亿港元[51] - 本期亚洲联合财务股东应占溢利2.914亿港元(2023年:4.075亿港元),2024年6月30日综合消费金融客户贷款结余总额达109亿港元,在内地设16间分行,在香港设47间分行[52] - 与2023年相比,集团香港物业组合租金收入维持稳定水平,持有50%股权的合营公司Allied Kajima Limited期内呈报亏损,2023年同期为溢利[53] - 天安股东应占溢利按其报告为7810万港元(2023年:5.772亿港元),从公司角度本期财务业绩为亏损1.663亿港元(2023年:溢利1.319亿港元),总租金收入较2023年同期减少3%[54] - 天安上市附属公司亚证地产有限公司股东应占亏损1700万港元(2023年:溢利1450万港元),天安卓健股东应占溢利2170万港元(2023年:130万港元)[55] - Allied Services Hong Kong Limited本期录得溢利660万港元(2023年:350万港元)[55] - 报告期末,集团持有亚太资源约45.4%权益,本期录得应占亚太资源溢利,2023年同期录得应占亏损[56] 会计政策变更及重列 - 集团变更在中国的医院及其他楼宇计量的会计政策,采用成本模式并追溯应用[15] - 2023年10月5日收购天安卓健后,集团确认其在中国持有的医院及其他楼宇[15] - 2023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物业、厂房及设备经重列为37.815亿港元,较过往列报减少720万港元[16] - 2023年12月31日,递延税项负债经重列为63.663亿港元,较过往列报减少170万港元[16] - 2023年12月31日,储备经重列为413.172亿港元,较过往列报减少370万港元[16] - 2023年12月31日,应占附属公司净资产经重列为238.766亿港元,较过往列报减少180万港元[16] 贷款相关数据变化 - 集团于2023年1月1日及2023年12月31日延迟结算借款分别为550.22亿港元及562.32亿港元[14] - 消费金融客户贷款及垫款香港地区2024年6月30日为8.9919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9.1237亿港元,中国地区2024年6月30日为1.9285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0733亿港元[31] - 按揭贷款逾期情况,2024年6月30日逾期少于31日为5.901亿港元,31至60日为2.141亿港元等,总计9.398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逾期少于31日为7.079亿港元,31至60日为1.591亿港元等,总计10.094亿港元[32] - 2024年6月30日香港按揭貸款為229930萬港元,2023年12月31日為256910萬港元[33] - 2024年6月30日已逾期按揭貸款為88020萬港元,2023年12月31日為61300萬港元[34] - 2024年6月30日有抵押有期貸款為131570萬港元,2023年12月31日為138070萬港元[35] - 2024年6月30日應收貿易款項等按攤銷成本列賬為77320萬港元,2023年12月31日為72380萬港元[36] - 2024年6月30日應付貿易款項等為268410萬港元,2023年12月31日為309950萬港元[37] 注资、担保及或然负债情况 - 2024年6月30日新鸿基集团承诺并向合伙企业注资约21.5百万欧元,财务期结束后进一步承诺54.2百万欧元,截至公布日期已注资28.1百万欧元[44] - 合营公司持有账面总值约882.4百万港元及账面价值约187.0百万港元的待发展物业正被闲置土地调查[4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就物业买家等获授贷款融资向银行作出的担保约18.3亿港元,合营公司和天安卓健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涉及法律行动或产生或然负债分别约2.362亿港元和1.571亿港元,新鸿基附属公司涉诉原告要求损害赔偿1000万美元[48]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账面价值290.938亿港元的物业等资产、4.825亿港元的应收按揭贷款、附属公司权益资产净值330万港元及相关股本证券账面价值530万港元等已抵押[49] 市场环境及业务策略 - 大型中国房地产开发商财务问题、高美元利率等导致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及信心削弱[58] - 亚洲联合财务将平衡香港业务增长与风险,内地业务着重有抵押借贷并实施成本削减措施[58] - 利率上升对本地物业市场增添下行压力,集团将提高物业组合占用率及租赁潜力[58] - 中央及地方政府推出措施稳定房地产市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及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刺激内地经济[58] 企业管治相关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公司除若干偏离行为外遵守企业管治守则[59] - 公司审核委员会职权范围与企业管治守则守 则条文D.3.3有三点偏离[60] - 审核委员会与管理层审阅集团会计原则及惯例,对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中期财务报告作概括审阅[61] - 公司或附属公司在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无购回、出售或赎回公司股份[62] - 公布日期董事会由执行、非执行及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62] 员工数量变化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员工总数为5866名,2023年12月31日为5713名[57] 财政期末后重大事项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财政期末后及截至公布日期,无影响集团的重大事项[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