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旅(00308)

搜索文档
港股概念追踪|“超长黄金周”催热旅游市场 旅游产业链或迎来上修(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9-11 00:27
国内旅游市场趋势 - 国庆中秋连休形成8天超长黄金周 假期出游预订量节节攀升 部分热门旅游产品已提前售罄 [1] - 旅游消费呈现两大特征:消费者制定出行计划时间早于往年且倾向国内长线游 多元消费新格局逐步形成包括深度体验游/主题定制游/文化探索游等产品 [1] 全球旅游业复苏态势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国际游客到访量同比增长5% 达到约6.9亿人次 较去年同期增加约3300万人次 [1] - 亚太地区整体增长11% 西班牙国际游客到访量增幅位居前列 [1] - 2024年国际游客到访量确认略高于2019年水平 显示国际旅游业去年已完成复苏 [1] - 预计2024年全年国际游客到访量仍有望增长3%至5% 全球旅游需求整体保持韧性 [1] 中国入境旅游零售市场前景 - 预计未来10年中国入境旅游零售市场规模增长超过3倍 从2024年140亿美元增长至2034年600亿美元 [2] - 占中国整体旅游零售市场比例将从10%提升至25% [2] - 关键驱动因素包括全球知名品牌数量增加和不断优化的购物体验 [2] - 中国领先消费电子产品和泡泡玛特等品牌全球崛起将吸引游客并激发购物需求 [2] - 中国产品售价具有国际竞争力 政策支持有望推动免税和退税购物优化购物体验 [2] - 中国境内零售商/购物中心和免税运营商将最为受益 [2] 旅游相关港股标的 - OTA旅游平台包括携程集团-S(09961)和同程旅行(00780) [3] - 旅游产业链涵盖澳门板块/香港中旅(00308)/中国中免(01880)/华住集团-S(01179) [3]
“超长黄金周”催热旅游市场 旅游产业链或迎来上修(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 2025-09-11 00:24
国内旅游市场趋势 - 国庆中秋连休形成8天超长黄金周 假期出游预订量节节攀升 热门旅游路线预订火爆 部分产品提前售罄 [1] - 旅游消费市场呈现两大特征:出行计划制定时间早于往年 倾向选择国内长线游产品 多元消费新格局逐步形成 深度体验游/主题定制游/文化探索游等产品涌现 [1] 全球旅游业复苏态势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国际游客到访量同比增长5% 达6.9亿人次 较去年同期增加3300万人次 [1] - 亚太地区整体增长11% 西班牙国际游客到访量增幅位居前列 [1] - 2024年国际游客到访量确认略高于2019年水平 国际旅游业去年已复苏 [1] - 预计全年国际游客到访量增长3%至5% 全球旅游需求保持韧性 [1] 中国入境旅游零售市场前景 - 未来10年中国入境旅游零售市场规模增长超过3倍 从2024年140亿美元增至2034年600亿美元 [2] - 占中国整体旅游零售市场比例从10%提升至25% [2] - 关键驱动因素包括全球知名品牌数量增加 购物体验持续优化 [2] - 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及泡泡玛特等品牌全球崛起吸引游客 产品售价具国际竞争力 [2] - 政策支持推动免税和退税购物优化 境内零售商/购物中心/免税运营商最为受益 [2] 旅游产业链相关标的 - OTA旅游平台:携程集团-S(09961) 同程旅行(00780) [3] - 旅游产业链:澳门板块 香港中旅(00308) 中国中免(01880) 华住集团-S(01179) [3]
买方大佬和分析师吵起来了!300308开盘大跌
第一财经· 2025-09-08 05:18
市场预测争议 - 买方分析师凌鹏质疑中际旭创2027年利润预测超过250亿元的合理性 认为线性外推方法存在缺陷且零部件制造企业难以实现该利润规模 [2] - 国盛通信分析师在朋友圈激烈反驳凌鹏观点 引发行业讨论 [4] 股价波动表现 - 9月8日算力硬件板块集体大跌 中际旭创和新易盛跌幅超10% 胜宏科技跌近10% 寒武纪跌超6% [6] - 市场波动类似2021年"你算老几"事件 当时半导体板块在争议后出现风格切换 芯片ETF单日最大跌幅近5% [6] 估值与风险分析 - 光模块板块当前估值接近2025年20倍市盈率 需基本面业绩支撑上涨 [6] - 业绩上修速度过快本身构成重大风险 预计未来波动将持续高企 [6] 市场整体判断 - 市场仍处于牛市氛围 但部分板块过热需规避风险 [7] - 建议采取高抛低吸策略 关注固态电池、机器人、医药脑机接口及核聚变等主题的投资机会 [7]
买方大佬和分析师吵起来了!300308,开盘大跌
第一财经· 2025-09-08 05:10
市场预测争议 - 买方分析师凌鹏质疑中际旭创2027年利润预测超过250亿元的合理性 认为线性外推方法存在问题[2] - 国盛通信分析师在朋友圈激烈回应凌鹏的质疑 引发行业讨论[4] 股价表现 - 9月8日开盘后高位算力硬件股集体下挫 中际旭创和新易盛跌幅超过10% 胜宏科技跌近10%[6] - 寒武纪下跌超过6% 生益电子和天孚通信跌幅居前[6] 历史对比 - 当前市场情况与2021年"你算老几"事件相似 当时半导体行业在火热行情后出现风格切换[6] - 2021年8月2日半导体板块熄火 芯片ETF单日大跌2.11% 盘中最大跌幅接近5%[6] 估值与风险 - 光模块板块当前估值对应明年约20倍市盈率 需要基本面业绩支撑进一步上涨[6] - 业绩上修速度过快本身存在较大风险 未来波动性可能保持较高水平[6] 市场展望 - 市场整体仍处于牛市氛围中 但部分板块涨幅过快过高需要规避风险[7] - 固态电池和机器人板块上涨后 医药类脑机接口和核聚变等主题若获催化可能展现弹性[7]
香港中旅一度涨超13% 此前披露收购万科松花湖滑雪度假区项目
智通财经· 2025-09-04 06:49
股价表现与交易动态 - 香港中旅股价一度上涨超过13% 截至发稿时上涨8.22%至1.58港元 成交额达3.1亿港元[1] - 公司通过中旅国际联合中旅资本及吉林省旅控集团收购万科旗下两家子公司股权[1] - 具体收购包括吉林省松花湖国际度假区开发有限公司75%股权及北京万冰雪体育有限公司75%股权[1] 项目运营预期与战略布局 - 中金预计项目将于2025年下半年完成交割 稳定期年游客量超过35万人次 年收入超过3亿元人民币[1] - 公司聚焦宁夏 云南 新疆 广西四大自然人文景区目的地 采用轻重并举模式构建品牌标杆[1] - 花旗指出公司酒店业务表现提升 运输及旅行证件业务保持稳定 抵消了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和主题公园减值的负面影响[1]
港股异动 | 香港中旅(00308)一度涨超13% 此前披露收购万科松花湖滑雪度假区项目
智通财经· 2025-09-04 06:48
股价表现与交易动态 - 香港中旅股价一度上涨超过13% 截至发稿时上涨8.22%至1.58港元 成交额达3.1亿港元 [1] - 公司通过中旅国际联合中旅资本及吉林省旅控集团收购万科旗下两家子公司股权 [1] - 具体收购包括吉林省松花湖国际度假区开发有限公司75%股权和北京万冰雪体育有限公司75%股权 [1] 项目运营预期 - 收购项目预计于2025年下半年完成交割 [1] - 项目稳定期年游客量预计超过35万人次 年收入超过3亿元人民币 [1] - 中金预计该项目将为公司贡献增量利润 [1] 业务发展战略 - 公司聚焦宁夏 云南 新疆 广西四大自然人文景区目的地 采用轻重并举模式构建品牌标杆 [1] - 花旗指出公司营运及业务发展质量改善 酒店业务表现提升 运输及旅行证件业务保持稳定 [1] - 业务改善抵消了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及主题公园减值的负面影响 [1]
香港中旅(00308)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止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4 02:41
股份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31日,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5,536,633,709,库存股份0,总数5,536,633,709[2] 股份期权情况 - 上月底和本月底结存股份期权数目均为35,823,460[3] - 本月底可行使期权发行或转让股份总数为517,839,910[3] - 本月行使期权所得资金总额为HKD 0[3]
中概股回港上市迎来新突破,禾赛科技成功通过港交所聆讯
搜狐财经· 2025-09-01 22:35
上市进展 - 禾赛科技成功通过港交所聆讯 计划发行不超过5123.62万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1] - 公司成为首家通过"科企专线"完成IPO的企业 该通道支持科技企业以保密形式递交申请[6][7] 财务表现 - 净收入从2022年1202.7百万元增长至2023年1877.0百万元 预计2025年一季度净收入达525.3百万元(同比增长46.3%)[4] - 2025年上半年激光雷达总交付量达54.79万台 同比增长276.2%[4] 业务发展 - 机器人领域激光雷达交付量达9.83万台(2025年上半年) 同比增长692.9%[5] - JT系列产品预计在未来几年迎来快速增长[5] - 产品应用从汽车领域拓展至机器人领域 覆盖自动驾驶和智能机器人技术[5][8] 行业地位 - 公司在激光雷达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市场份额显著提升[4][5] - 在L2+/L3自动驾驶技术渗透率提升背景下 将同步拓展中国及海外市场[5] 市场影响 - 此次上市为中概股回港提供重要参考示范 释放回港通道重新开启信号[3][6] - 自2018年香港改革以来已有33家中概股成功在港上市[6] - 科企专线机制有助于降低披露风险并提升上市效率[7]
万科冰雪梦碎
虎嗅· 2025-09-01 01:59
万科剥离冰雪业务 - 万科将旗下冰雪业务核心资产(吉林松花湖度假区75%股权及北京万冰雪体育公司75%股权)出售予香港中旅 [2][4] - 交易包含重资产松花湖度假区(占地220公顷、50条雪道、日接待1.5万人次)和轻资产万冰雪管理平台(2024-2025雪季管理7家滑雪区、115条雪道、年接待200万人次) [4] - 交易金额未对外披露但已基本完成 [3] 冰雪业务发展历程 - 冰雪业务始于2011年吉林松花湖项目考察,2015年正式运营,2017年成立独立冰雪事业部并列为集团核心新业务 [5] - 业务布局包括自持的吉林松花湖度假区、北京石京龙滑雪场及轻资产输出的北大壶滑雪度假区 [5] - 2020年冰雪业务收入仅占集团总营收1.03%,同年冰雪事业部被并入酒店及度假事业部 [11] 业务剥离背景 - 冰雪产业存在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特性,依赖"以地养雪"模式(例如2016-2017雪季松花湖雪场营收1.1亿元,地产销售超3亿元) [8][10] - 2024年万科全年亏损494.8亿元且面临债务集中兑付压力 [13] - 2023年4月宣布"瘦身健体"计划,逐步退出非主业业务(仅保留综合住区开发、物业服务和租赁公寓三项主业) [14][15] 香港中旅战略布局 - 香港中旅2025年上半年收入19.74亿港元(同比降7.6%),亏损7476万港元(同比降174.5%) [18] - 截至2024年底投资运营约60家国内外景区(含18家5A景区和18家4A景区),但冰雪旅游板块相对欠缺 [20] - 通过收购获得6个室外滑雪场、1个室内滑雪场及11家滑雪学校,计划扩充雪道并更新设备 [21][23] 行业趋势变化 - 房企集体撤离文旅板块(如万达2017年以438.44亿元出售13个文旅项目予融创,融创2022年后处置文旅资产回笼资金) [26] - 国有企业正成为文旅资产主要接盘方,推动行业从地产驱动向专业运营模式转变 [27][28] - 专业文旅运营商采取长期持有、精细运营模式替代原有地产反哺逻辑 [28]
万科冰雪梦碎,“文旅+地产”模式面临终局?
新浪财经· 2025-08-31 14:19
万科冰雪业务剥离交易 - 香港中旅收购万科旗下吉林松花湖国际度假区开发有限公司和北京万冰雪体育有限公司75%股权 交易已基本完成但具体金额未公布[1][2] - 交易包含重资产松花湖度假区及轻资产万冰雪管理平台两大核心资产 松花湖度假区占地220公顷 拥有50条雪道总长55公里 日接待能力1.5万人次 配套酒店及商业街区 获国家级4A景区等资质认证 万冰雪公司管理7家滑雪度假区 运营雪道115条 滑雪面积390公顷 年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3] 万科冰雪业务发展历程 - 冰雪业务始于2011年吉林松花湖项目考察 2015年正式运营 2017年成立冰雪事业部 与商业地产等并列核心新业务 运营三大雪场项目 包括吉林松花湖度假区(自持)、北京石京龙滑雪场(自持)、北大壶滑雪度假区(轻资产管理输出)[4] - 业务发展基于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及"三亿人上冰雪"政策背景 冰雪产业年增速超过30%[4] - 冰雪产业具有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特性 采用"以地养雪"模式补贴运营 2016-2017雪季松花湖项目雪季营收1.1亿元 地产销售超3亿元 2020年冰雪业务收入仅占集团总营收1.03% 同年冰雪事业部并入酒店及度假事业部[7][8] 万科战略调整背景 - 2024年全年亏损494.8亿元 面临债务集中兑付压力[10] - 2023年4月宣布"瘦身健体"计划 保留综合住区开发、物业服务、租赁公寓三项主业 逐步退出其他业务 清理转让非主业财务投资[10] - 冰雪业务作为长周期重资产板块被列入剥离清单[10] 香港中旅战略布局 - 2025年上半年收入19.74亿港元同比下降7.6% 期间亏损7476万港元同比下降174.5%[11] - 截至2024年底投资运营约60家国内外景区度假区 含5A景区18家4A景区18家 但冰雪旅游板块相对欠缺[13] - 通过收购获得6个室外滑雪度假区1个室内滑雪场及11家滑雪学校 有力扩充冰雪旅游业务 计划扩充雪道数量更新设备做大业务规模[14][15] 行业趋势变化 - 房企集体撤离文旅板块 恒大万达融创等通过出售文旅资产回笼资金缓解流动性压力[16][17] - 万达2017年以438.44亿元出售13个文旅项目给融创 以199.06亿元出售77家酒店给富力[17] - 国有企业正成为文旅资产主要接盘者 推动行业从地产驱动向专业运营模式转变[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