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五矿地产(香港)(00230)
icon
搜索文档
五矿地产(00230)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2 11:1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执行董事为何剑波、刘波、陈兴武、杨尚平[8] - 公司独立核数师为安永会计师事务所[8]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包括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香港)、交通银行等[8] - 截至年报日期,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12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收入为12,630,739千港元,2022年为10,064,529千港元[9] - 2023年公司资产总额为53,575,153千港元,2022年为67,387,025千港元[9] - 2023年公司年度亏损为525,686千港元,2022年亏损为1,360,224千港元[9] - 2023年公司每股资产净值为1.58港元,2022年为2.04港元[9] - 2023年公司本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之每股基本亏损为30.34港仙,2022年为40.71港仙,同比减少25.5%[9] - 2023年公司债项净值为19,802百万港元,2022年为15,883百万港元,同比增加24.7%[9] - 2023年公司净负债比率为138.0%,2022年为94.5%,同比增加43.5个百分点[9] - 2023年公司收入为12,630,739千港元,较2022年的10,064,529千港元有所增长[12] - 2023年公司经营溢利为592,573千港元,而2022年经营亏损414,827千港元[12] - 2023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123,563千港元,2022年除税前亏损1,022,757千港元[12] - 2023年公司本年度亏损525,686千港元,2022年亏损1,360,224千港元[1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6,492,438千港元,流动资产为47,082,715千港元[1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负债为39,227,508千港元,较2022年的50,574,927千港元有所下降[12] - 2023年公司综合收入为126.31亿港元,同比增长25.5%[27] - 2023年公司年内净亏损收窄61.3%至5.26亿港元(2022年:13.60亿港元)[27] - 2023年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收窄25.4%至10.16亿港元(2022年:13.62亿港元)[27] - 2023年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核心亏损为0.44亿港元(2022年:溢利1.07亿港元)[27] - 2023年公司实现综合收入126.31亿港元,同比增长25.5%[51] - 2023年毛利率17.2%,同比上升6.7个百分点[51] - 2023年净亏损和归属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分别收窄61.3%和25.4%,至5.26亿港元和10.16亿港元[51] - 2023年公司连同附属、合营及联营公司合约销售额同比下降15.0%,至113.0亿元人民币[56] - 2023年合约销售总楼面面积同比下降0.9%,至555,000平方米[56] - 2023年公司根据委托管理服务协议录得管理服务收入240万元人民币[72] - 2023年公司综合收入为126.31亿港元,较去年的100.65亿港元按年上升25.5%[73] - 集团整体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0.5%上升至17.2%[81] - 集团其他收入同比下降18.1%至1.04亿港元(2022年:1.27亿港元)[83] - 集团投资物业公允值亏损同比收窄96.7%至228.4万港元(2022年:6900万港元)[84] - 集团销售及营销费用同比上升5.3%至4.16亿港元(2022年:3.95亿港元)[86] - 集团对存在减值迹象的存货计提减值拨备5.03亿港元(2022年:5.50亿港元)[88] - 集团计入损益表之财务成本同比上升245.7%至4.77亿港元(2022年:1.38亿港元)[91] - 集团应占联营公司亏损同比收窄73.3%至2.10亿港元(2022年:7.86亿港元)[92] - 集团应占合营公司利润同比下降75.4%至0.34亿港元(2022年:1.38亿港元)[9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总额下降20.5%至535.75亿港元(2022年:673.87亿港元),净资产下降14.7%至143.48亿港元(2022年:168.12亿港元)[97]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3.2%,2022年为75.1%;剔除合约负债及递延收入的资产负债率为69.9%,2022年为69.8%;净负债率为138.0%,2022年为94.5%[99]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借款总额为233.17亿港元,2022年为243.09亿港元;加权平均借贷成本上升0.9个百分点至5.0%,2022年为4.1%[104] - 2023年12月31日一年内到期借款占比65.3%,金额152.23亿港元;第二年到期占比8.9%,金额20.77亿港元;第三年至第五年到期占比25.8%,金额60.17亿港元[105] - 2023年12月31日港元借款占比48.3%,金额112.71亿港元;人民币借款占比31.6%,金额73.59亿港元;美元借款占比20.1%,金额46.87亿港元[105] - 2023年扣除资本化8.86亿港元后,损益表内确认财务成本为4.77亿港元,2022年分别为8.23亿港元和1.38亿港元[105]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存款(不含受限)为34.11亿港元,2022年为77.01亿港元;未使用银行融资额度为69.96亿港元,2022年为71.41亿港元[107]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借款中27.6%以固定利率计息,2022年为23.0%[110]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抵押存货账面价值为135.15亿港元,2022年为127.29亿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价值为2.72亿港元,2022年为1.95亿港元;投资物业账面价值为2.74亿港元,2022年为1.86亿港元;还抵押一家附属公司100%权益[11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就物业按揭融资给予银行的担保为70.51亿港元,2022年为89.19亿港元[11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董事及雇员酬金及福利总额为4.25亿港元,2022年为4.68亿港元[11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支付核数师审计服务费用约349万港元(2022年:340万港元),非核数服务费用约79万港元(2022年:75万港元)[195] 各地区合约销售数据 - 2023年环渤海地区合约金额39.55亿元,合约总楼面面积162,121平方米[58] - 2023年长三角地区合约金额20.14亿元,合约总楼面面积67,023平方米[58] - 2023年华中地区合约金额15.40亿元,合约总楼面面积132,194平方米[58] - 2023年成渝地区合约金额12.38亿元,合约总楼面面积86,483平方米[58] - 2023年珠三角地区(含香港)合约金额25.49亿元,合约总楼面面积107,126平方米[58] 土地储备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环渤海地区土地储备为2,178,000平方米,占比32.7% [1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项目总土地储备为6,667,000平方米[1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土地储备为666.7万平方米,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分别占28.1%、38.2%、33.7%[6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土地储备中,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华中地区、成渝地区、珠三角地区(包括香港)分别占32.7%、4.2%、22.1%、19.7%、21.3%[64] 项目进展情况 - 北京如园项目集团所占权益为51%,已竣工;哈洛小镇项目集团所占权益为50%,预计2025年第四季第三期东侧地块竣工[16] - 未来城地盘面积约11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77.8万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49%,预期2030年第二季竣工[17] - 五矿•崇文金城地盘面积约1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8.2万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已竣工[17] - 晏山居地盘面积约9.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0.3万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已竣工[17] - 五矿•九玺台地盘面积约17.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已竣工[17] - 长江华府地盘面积约4.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3.3万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34.1%,已竣工[18] - 江山大境地盘面积约8.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8.5万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39.8%,已竣工[18] - 苏州澜悦溪云地盘面积约5.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8万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55%,预期2024年第四季竣工[18] - 长沙万境雅园地盘面积约1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51%,预期2025年第四季竣工[19] - 五矿•龙湾国际社区地盘面积约64.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08.4万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已竣工[19] - 五矿•沁园金城地盘面积约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7万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已竣工[19] - 长沙五矿广场地盘面积约2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92,000平方米,集团权益100%,预计2026年第二季竣工[20] - 湘潭•万境水岸地盘面积约428,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104,000平方米,集团权益51%,预计2027年第二季竣工[20] - 绿地中心地盘面积约2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59,000平方米,集团权益25.5%,已竣工[20] - 泰安•万境水岸地盘面积约27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99,000平方米,集团权益51%,已竣工[21] - 武汉万境水岸地盘面积约6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15,000平方米,集团权益100%,已竣工[21] - 五矿柴达木广场地盘面积约15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64,000平方米,集团权益51%,已竣工[21] - 成都新都桂语名邸地盘面积约39,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21,000平方米,集团权益51.0%,预计2025年第四季竣工[22] - 成都西湖未来城地盘面积约51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176,000平方米,集团权益100%,第六期预计2024年第四季竣工[22] - 成都新都澜悦溪岸花园地盘面积约44,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40,000平方米,集团权益51.0%,预计2024年第四季竣工[22] - 成都大邑沙渠项目地盘面积约44,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14,000平方米,集团权益100%,处于规划中[22] - 佛山五矿•崇文金城地盘面积约4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14,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已竣工[23] - 五矿•哈施塔特地盘面积约918,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549,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第五期高层部分预计2025年第四季竣工[23] - 万樾台地盘面积约17,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9,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已竣工[23] - 五矿招商鹭山府地盘面积约21,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2,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51%,已竣工[23] - 五矿•壹云台地盘面积约7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58,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51%,已竣工[23] - 广州江天际地盘面积约77,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50,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45.9%,预计2026年第四季竣工[23]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实现合约销售额113.0亿元人民币,房地产开发业务毛利率按年上升5.6个百分点[32] - 公司香港物业投资业务收入按年上升21.4%[37] - 公司惠州小镇优化旅游产品,长沙•LIVE(二期)和泰安•LIVE客流量分别上升82.8%和69.0%[37][38] - 公司成功承接多个项目,管理面积显著提升[39] - 2023年房地产发展业务收入按年上升24.6%至123.08亿港元,占公司综合收入的97.4%[75] - 2023年房地产发展业务毛利率按年上升5.6
五矿地产(00230)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1 11:45
财务数据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收入为12,630,739千港元,较2022年增长25.3%[1]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净利润为-525,686千港元,较2022年改善至亏损减少[1] - 公司2023年每股基本亏损为30.34港仙,较2022年有所改善[1] - 公司2023年全面支出总额为1,178,946千港元,较2022年减少至4,280,640千港元[2] - 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6,492,438千港元,较2022年下降至7,244,734千港元[3] - 公司流动资产总额在2023年达到47,082,715千港元,较2022年的60,142,291千港元有所下降[3] - 公司股本为334,691千港元,储备为4,952,378千港元,本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的权益为5,287,069千港元[3] - 公司非流动负债总额为8,530,242千港元,较上一年的17,753,100千港元有所减少[3] - 公司流动负债总额在2023年达到30,697,266千港元,较2022年的32,821,827千港元有所下降[3] - 公司资产总额在2023年为53,575,153千港元,较上一年的67,387,025千港元有所减少[3] 业务展望 - 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主要市场,主要业务为房地产发展、专业建筑及物业投资[4] - 公司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除了与特定条文有所偏离外[79] - 公司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负责整体策略和管理,以确保长远策略的有效执行[81] - 公司已制定严格的证券交易规则和程序,董事已确认遵守规则[83] - 公司首次採納了經修訂的香港財務報告準則[7] - 修订的香港会计准则对公司财务报表的计量、确认或呈列没有产生任何重大影响[9][10][11] - 公司未提前采纳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计划在生效时予以采纳[13] - 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16號修訂将于2024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16] 业绩表现 - 公司分部收入在2023年达到12,635,084千港元,较2022年的10,070,786千港元增长25.5%[22] - 公司房地产发展部门收入为12,307,637千港元,较2022年的9,874,962千港元增长24.6%[22] - 公司物业投资部门收入为55,541千港元,较2022年的48,286千港元增长15%[22] - 公司分部业绩中,未分配企业开支净额为592,573千港元,较2022年的414,827千港元增长42.8%[22] - 公司分部间收入为-4,345千港元,较2022年的-6,257千港元减少30.6%[22]
五矿地产(00230)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1 03:29
公司概况 - 五礦地產有限公司是中國五礦集團在香港的唯一上市房地產旗艦[2] - 五礦地產有限公司的房地產發展項目涵蓋環渤海、長三角、華中、成渝及珠三角地區(包括香港)[7] 业绩表现 - 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8,343,105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2.8%[6] - 2023年上半年期間溢利为593,139港元,每股資產淨值為1.88港元[6]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3.34港仙,较去年同期增长23.7%[6] - 2023年上半年,五矿地产收入为83.43亿港元,同比增长32.8%;净利润为5.93亿港元,同比增长10.9倍[19] - 2023年上半年,五矿地产股东应占溢利为1.12亿港元,同比增长24.4%[19] 项目情况 - 2023年中期报告显示,北京如园的建筑面积约为414,000平方米,本集团持有51%的权益[8] - 五矿地产在天津市塘沽区的Minmetals International项目建筑面积约为183,000平方米,本集团持有100%的权益[9] - 2023年中期报告显示,南京晏山居的建筑面积约为203,000平方米,本集团持有100%的权益[10] - 五矿地产在南京鼓楼区的Majestic Mansion项目建筑面积约为233,000平方米,本集团持有34.1%的权益[11] 财务状况 - 2023年上半年,五礦地產有限公司的土地儲備总面积为7,429,000平方米,其中一线城市占31.4%,二线城市占37.2%,三线城市占31.4%[32] - 2023年上半年,五礦地產有限公司的整体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13.5%上升至21.6%[43] - 本集团的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加10.9倍至5.93亿港元,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由去年同期的0.90亿港元上升24.4%至1.12亿港元[53] 融资情况 - 本集团于2023年2月签订9.7亿港元3年期俱乐部贷款协议,用于现有借款再融资;于2023年5月签订10亿人民币一年期循环贷款协议,用于置换现有港元借款;于2023年6月向国内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12亿人民币无担保债券[59] - 本集团于2023年6月30日的借款总额为257.06亿港元,主要包括银行借款和债券,加权平均借贷成本上升至5.0%[61] - 本集团借款到期情况主要集中在一年内和第三至第五年,分别占比49.2%和46.4%[62]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信息变动情况已披露,无其他变动[87][88][89] - 審核委員會已審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未經審核中期簡明綜合財務報表[90][91]
五矿地产(00230)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4 11:20
整体业绩表现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收入83.43亿港元,同比上升32.8%;期内溢利5.93亿港元,同比上升10.9倍;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1.12亿港元,同比上升24.4%[11] - 公司2023年综合收入83.43亿港元,同比上升32.8%,其中房地产发展业务收入81.85亿港元,占比98.1%,同比上升32.4%[25] - 公司整体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3.5%上升至21.6%[27] - 公司净利润5.93亿港元,同比上升10.9倍;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1.12亿港元,同比上升24.4%[3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834310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283210千港元;毛利180302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847223千港元[64]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103080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70937千港元;本期溢利59313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0152千港元[64] - 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之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均为3.34港仙,2022年同期为2.70港仙[6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客户合约的收入为83.199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62.616亿港元;来自投资物业的租赁及管理费收入为2321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163.1万港元[7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对外客户销售为8343.105百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6283.210百万港元[9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分部业绩为1313.679百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03.344百万港元[91] - 除税前溢利2023年为10.308亿港元,2022年为2.7094亿港元[9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其他收入为38.367百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52.642百万港元[10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所得税开支为437.661百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20.785百万港元[113] 合约销售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合约销售额7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1%;合约销售总楼面面3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2%[15] - 2023年合约销售总额为70.6亿元人民币,总楼面面积33万平方米;2022年合约销售总额为65.9亿元人民币,总楼面面积24.4万平方米[129] - 2023年环渤海地区合约金额26.3亿元人民币,总楼面面积10.1万平方米;2022年合约金额14.9亿元人民币,总楼面面积6万平方米[129] - 2023年长三角地区合约金额12.4亿元人民币,总楼面面积4.1万平方米;2022年合约金额23.5亿元人民币,总楼面面积4.4万平方米[129] - 2023年华中地区合约金额8.6亿元人民币,总楼面面积7.4万平方米;2022年合约金额6.1亿元人民币,总楼面面积6.1万平方米[129] - 2023年成渝地区合约金额7.6亿元人民币,总楼面面积5.3万平方米;2022年合约金额2.2亿元人民币,总楼面面积2.5万平方米[129] - 2023年珠三角地区(包括香港)合约金额15.7亿元人民币,总楼面面积6.1万平方米;2022年合约金额19.2亿元人民币,总楼面面积5.4万平方米[129] 各业务板块收入及毛利率 - 2023年上半年房地产发展业务收入81.85亿港元,同比上升32.4%;毛利率21.7%,同比上升8.2个百分点[16][17] - 2023年上半年物业投资业务收入0.23亿港元,同比上升9.5%;毛利率70.2%,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19] - 专业建筑业务收入1.35亿港元,占比1.6%,同比上升73.1%;物业投资业务收入0.23亿港元,占比0.3%,同比上升9.5%[25][26][27] - 其他收入0.38亿港元,同比下降28.3%;投资物业公允值亏损0.15亿港元,同比下降73.7%[28][31] - 2023年上半年房地产发展分部销售物业收入79.391亿港元,专业建筑服务收入1.3474亿港元,管理服务收入2.4604亿港元[84] - 2022年上半年房地产发展分部销售物业收入59.771亿港元,专业建筑服务收入7769.5万港元,管理服务收入2.0683亿港元[86] - 2023年上半年来自客户合约收入中,中国内地收入81.826亿港元,香港收入1.3734亿港元[84] - 2022年上半年来自客户合约收入中,中国内地收入61.819亿港元,香港收入7963.3万港元[86] - 专业建筑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上升73.1%至1.35亿港元,2022年6月30日为0.78亿港元[132] 物业出租情况 - 2023年6月30日,LKF29出租率89.1%,较去年同期回落2.7%;中国五矿大厦出租率89.0%,较去年同期上升25.8%[19] 土地储备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土地储备742.9万平方米,其中一线城市占31.4%,二线城市占37.2%,三线城市占31.4%[20] 管理服务收入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根据委托管理服务协议录得120万元人民币管理服务收入[21] 应付款项情况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包括递延收入2.54228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2.71363亿港元)[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按发票日期划分的贸易、票据及合约应付款项总计17.61179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24.13338亿港元)[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390,683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06,616千港元[124] 已订约未拨备开支 - 已订约但未拨备中,有关收购土地使用权开支1550,有关物业、厂房及设备开支213030(2022年:221337),有关投资物业开支177653(2022年:183729)[7] 费用及成本情况 - 销售及营销费用1.65亿港元,与去年同期相若;行政及其他开支2.32亿港元,同比下降18.3%[32][34] - 存货减值计提1.92亿港元;计入损益表之财务成本2.45亿港元,同比上升282.8%[35][36] - 未分配企业开支净额2023年为7645.8万港元,2022年为8699.5万港元[89] - 财务收入2023年为9507万港元,2022年为8702.9万港元;财务成本2023年为2.4536亿港元,2022年为6398.7万港元[9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本期溢利已扣除已售出物业成本6409.782百万港元等多项成本[115] 合营及联营公司业绩 - 应占合营公司利润0.12亿港元,同比下降87.4%[37] - 分占联营公司业绩2023年为 - 6784.6万港元,2022年为 - 6319.7万港元;分占合营公司业绩2023年为1171万港元,2022年为9474.3万港元[90] 资产负债情况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595.51亿港元,同比下降11.6%;合约负债69.01亿港元,同比下降39.5%[40] - 2023年6月30日借款总额257.06亿港元,加权平均借贷成本上升0.9个百分点至5.0%[43] - 2023年6月30日借款总额257.06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43.09亿港元增加,其中一年内到期借款126.6亿港元,占比49.2% [44] - 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存款70.34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77.01亿港元减少,人民币、港元及美元占比分别为95.0%、4.8%及0.2% [45] - 2023年6月30日尚未使用之银行融资额度为56.91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71.41亿港元减少 [45] - 2023年6月30日借款中25.8%以固定利率计息,较2022年12月31日的23.0%增加 [48] - 2023年6月30日已抵押存货账面价值121.79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27.29亿港元减少 [49] - 2023年6月30日就物业买家按揭融资给予银行的担保达79.90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89.19亿港元减少 [52]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668299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244734千港元;流动资产总额5286783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0142291千港元[70] - 2023年6月30日资产总额5955082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7387025千港元;权益总额1636478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6812098千港元[70]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1354034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7753100千港元;流动负债总额29645693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2821827千港元[70] - 2023年6月30日负债总额4318604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0574927千港元;权益及负债总额5955082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7387025千港元[70]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2322213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7320464千港元;资产总额减流动负债为29905128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4565198千港元[7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为59550.821百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7387.025百万港元[10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负债总额为43186.040百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0574.927百万港元[107]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存货为33697.122百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9506.138百万港元[119]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贸易应收款项为192.225百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0.525百万港元[12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合约资产为123,53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4,360千港元[12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借款总额为25,705,83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4,308,767千港元[121] 人员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雇员总数下降8.9%至1075名,2022年6月30日为1180名 [5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董事及雇员酬金及福利总额为1.87亿港元,2022年6月30日为2.18亿港元 [53] 公司治理 - 公司执行董事何剑波兼任董事会主席,负责整体策略路线及董事会运作管理 [54] 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 [59] 汇兑及全面支出情况 - 2023年上半年汇兑差额为 -74044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 -1301126千港元;本期其他全面支出为 -95604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 -1493052千港元[68] 股息分配情况 - 公司董事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發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亦无[117] 会计准则应用情况 - 公司自2023年1月1日起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等多项修订,对集团中期简明综合财务资料无重大影响[80]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主要业务为房地产发展、专业建筑及物业投资,主要市场为中国内地[72]
五矿地产(00230)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4 09:20
财务数据 - 2022年公司收入为10,064,529千港元,2021年为12,885,638千港元[8] - 2022年公司资产总额为67,387,025千港元,2021年为77,173,244千港元[8] - 2022年公司年度亏损为1,360,224千港元,2021年溢利为631,807千港元[8] - 2022年每股基本亏损为40.71港仙,2021年每股基本盈利为2.67港仙[8] - 2022年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核心溢利为106,719千港元,2021年为356,369千港元[8] - 2022年每股资产净值为2.04港元,2021年为2.99港元[8] - 2022年债项净值为15,883百万港元,2021年为8,983百万港元,同比增加76.8%[8] - 2022年净负债比率为94.5%,2021年为38.9%,同比增加55.6个百分点[8] - 2022年公司收入为100.65亿港元,较2021年的128.86亿港元下降21.9%,本年度亏损13.60亿港元[11] - 2022年公司非流动资产为72.45亿港元,流动资产为601.42亿港元,资产总额为673.87亿港元[11] - 2022年公司非流动负债为177.53亿港元,流动负债为328.22亿港元,负债总额为505.75亿港元[11] - 2022年公司实现综合收入100.65亿港元,同比下降21.9%[25] - 2022年公司年内净亏损13.60亿港元,2021年为净利润6.32亿港元[25] - 2022年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13.62亿港元,2021年为应占利润0.89亿港元[25] - 2022年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核心溢利为1.07亿港元,较去年下跌69.9%[25] - 董事会建议不宣派2022年末期股息,2021年为每股2港仙[25] - 2022年公司收入为100.6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1.9%,净亏损和归属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分别为13.60亿港元和13.62亿港元[55] - 2022年亏损主要归因于项目施工进度延迟、低毛利率项目占比多、存货减值增加等因素[55] - 2022年公司连同附属、合营及联营公司合约销售额为133.0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下降48.8%,合约销售总面积为560,000平方米,较2021年下降43.5%[59] - 2022年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为98.75亿港元,较2021年下降21.1%,毛利率降至11.9%,较2021年下降6.6个百分点[61] - 2022年专业建筑业务收入为1.48亿港元,较2021年下降54.0%,业务由盈转亏[64] - 2022年物业投资业务收入为0.42亿港元,较2021年下降20.8%,毛利率降至66.9%,较2021年下降10.7个百分点[6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LKF29出租率为93.2%,中国五矿大厦出租率为63.2%[66] - 2022年因疫情施工进度延迟,约58亿元人民币销售额未能按计划结转[61] - 2022年公司新购南安工业项目土地,集团所占权益70%,地盘面积56000平方米,总土地成本17百万元,平均土地成本每平方米310元[70] - 2022年公司综合收入为100.65亿港元,较去年的128.86亿港元同比下降21.9%[92] - 房地产发展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1.1%至98.75亿港元,占综合收入的98.1%,约58亿人民币销售额未能按计划于2022年结转[93] - 专业建筑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54.0%至1.48亿港元,占综合收入的1.5%,因在建项目减少和进度延误[94] - 物业投资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20.8%至0.42亿港元,占综合收入的0.4%,受疫情和香港经济放缓影响[96] - 公司整体毛利率由去年的18.5%下降至10.5%,因低毛利率项目占比多等原因[99] - 公司其他收入按年增加38.0%至1.27亿港元,主要因确认约0.4亿港元政府资助[101] - 公司投资物业公允值亏损较去年同期下降54.9%至0.69亿港元,主要来自泰安项目亏损0.53亿港元[102] - 公司销售及营销费用较去年同期下降15.6%至3.95亿港元,因房地产收入和合约销售额下降[103] - 公司年内根据委托管理服务协议录得240万元人民币管理服务收入[90] - 行政及其他开支下降16.3%至5.82亿港元,员工薪酬占比49.9%[105] - 存货减值拨备5.50亿港元[107] - 财务成本总额为9.61亿港元,同比增长16.2%,加权平均借贷成本升至4.1%[108] - 应占联营公司亏损增至7.86亿港元,同比上升2.0倍[109] - 应占合营公司利润增至1.38亿港元,同比上升1.9倍[111] - 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13.62亿港元,每股基本亏损40.71港仙[112] - 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核心溢利1.07亿港元[113] - 资产总额下降12.7%至673.87亿港元,净资产下降27.3%至168.12亿港元[114] - 合约负债下降28.0%至114.16亿港元[115] - 资产负债率为75.1%,剔除合约负债及递延收入后为69.8%,净负债率为94.5%[117] - 2022年末公司借款总额为243.09亿港元,2021年为210.17亿港元,加权平均借贷成本上升0.5个百分点至4.1%[121] - 借款到期情况:1年内到期占比29.3%(2021年31.2%),第2年占比27.6%(2021年19.9%),第3 - 5年占比43.1%(2021年44.7%),超5年占比0.0%(2021年4.2%)[123] - 借款货币情况:人民币占比23.4%(2021年10.6%),港元占比63.0%(2021年73.7%),美元占比13.6%(2021年15.7%)[123] - 2022年损益表内确认财务成本为1.38亿港元,2021年为1.63亿港元[123] - 2022年末现金及银行存款(不含受限)为77.01亿港元,2021年为109.56亿港元,未使用银行融资额度为71.41亿港元,2021年为43.60亿港元[124] - 2022年末借款中23.0%为固定利率(2021年25.2%)[127] - 2022年末抵押资产包括账面价值约127.29亿港元存货(2021年64.72亿港元)等[130] - 2022年末物业买家按揭贷款银行担保达89.19亿港元,2021年为111.89亿港元[131] - 2022年末雇员总数下降3.12%至1211名,2021年为1250名[133] - 2022年度董事及雇员酬金福利总额为4.68亿港元,2021年为5.48亿港元[133] 业务范围与布局 - 公司主营房地产开发、专业建筑及物业投资业务,业务覆盖环渤海、长三角、华中等地区[2][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土地储备总面积为781.9万平方米,其中环渤海地区占比33.4%,为260.9万平方米[13] - 公司在北京如園项目地盤面积约13.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1.4万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51%且已竣工[14] - 哈洛小镇项目地盤面积约5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28.5万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50%,预计2024年第四季第三期地块竣工[14] - 北京朝阳壹號项目地盤面积约4.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8.9万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40%,预计2024年第二季竣工[14] - 中国五矿商务大厦项目地盤面积约2.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8.3万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100%且已竣工[14] - 五矿•铂海湾项目地盤面积约39.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7.7万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100%且已竣工[14] - 未来城项目地盤面积约11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77.8万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49%,预计2031年第四季竣工[14] - 五矿•九玺台地盘面积约179,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70,000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100%且已竣工[15] - 五矿•澜悦栖原地盘面积约95,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55,000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100%且已竣工[15] - 五矿•崇文金城地盘面积约13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82,000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100%且已竣工[15] - 五矿•澜悦方山地盘面积约68,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48,000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100%且已竣工[15] - 长江华府地盘面积约4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33,000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34.1%且已竣工[16] - 苏州澜悦溪云地盘面积约5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8,000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55.0%,预计2024年第四季竣工[16] - 长沙万境雅园地盘面积约137,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15,000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51%,预计2025年第二季竣工[17] - 长沙五矿广场地盘面积约2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92,000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100%,预计2026年第二季竣工[17] - 五矿•龙湾国际社区地盘面积约64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084,000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100%且已竣工[17] - 格兰小镇地盘面积约33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42,000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100%且已竣工[17] - 湘潭•萬境水岸地盘面积约428,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104,000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51%,预计2027年第二季竣工[18] - 萬境瀟湘地盘面积约87,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11,000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25.5%,预计2024年第四季竣工[18] - 五礦•瀾悅雲璽地盘面积约61,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80,000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100%,已竣工[18] - 泰安五礦萬境廣場地盘面积约51,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48,000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51%,已竣工[19] - 泰安•萬境水岸地盘面积约27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99,000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51%,已竣工[19] - 成都西湖未來城地盘面积约509,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171,000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100%,一期预计2023年第四季竣工[19] - 五礦柴達木廣場地盘面积约15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64,000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51%,已竣工[19] - 成都新都桂語名邸地盘面积约39,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21,000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51%,预计2024年第二季竣工[20] - 成都大邑沙渠項目地盘面积约44,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14,000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100%,预计2024年第四季竣工[20] - 成都新都瀾悅溪岸花園地盘面积约44,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40,000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51%,预计2024年第三季竣工[20] - 公司有多个住宅项目,如五矿·哈施塔特地盘面积约918,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549,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21] - 广州江天际预计2026年第四季竣工,地盘面积约77,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40,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45.9%[22] - 南安项目预计2024年第二季竣工,地盘面积约5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81,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70%[22] - 公司有两个商业投资物业,中国五矿大厦租赁期限为中期,LKF 29租赁期限为长期[2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有44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分布于18个城市,可开发总面积为7,819,000平方米[6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一线城市土地储备占比33.4%,二线城市占比35.4%,三线城市占比31.2%[6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环渤海地区土地储备占比33.4%,长三角地区占比4.2%,华中地区占比22.0%,成渝地区占比17.8%,珠三角地区(包括香港)占比22.6%[69] - 大邑项目已获取开发用地829亩,打造未来生活高端社区[71] - 新都项目轨交、航空科创中心预计分别于2023年底及2024年底交付使用[74]
五矿地产(00230)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3 12:06
财务业绩 - [2022年公司收入为10,064,529千港元,2021年为12,885,638千港元,同比下降约21.9%;2022年毛利为1,053,314千港元,2021年为2,385,473千港元,同比下降约55.9%][3] - [2022年除税前亏损为1,022,757千港元,2021年除税前溢利为1,063,934千港元;2022年本年度亏损为1,360,224千港元,2021年本年度溢利为631,807千港元][3] - [2022年本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每股亏损为40.71港仙,2021年为每股盈利2.67港仙][3] - [2022年集团总对外客户销售为100.65亿港元,较2021年的128.86亿港元有所下降;除税前亏损为1.02亿港元,而2021年为溢利1.06亿港元][31] - [2022年房地产发展分部收入为98.75亿港元,2021年为125.11亿港元;业绩为亏损7684万港元,2021年为溢利1.40亿港元][31] - [2022年专业建筑分部收入为1475.38万港元,2021年为3214.44万港元;业绩为亏损1744.27万港元,2021年为亏损46.92万港元][31] - [2022年物业投资分部收入为4202.9万港元,2021年为5316.1万港元;业绩为溢利1069.1万港元,2021年为溢利882.1万港元][31] - [2022年集团资产总额为67.39亿港元,较2021年的77.17亿港元有所减少;负债总额为50.57亿港元,较2021年的54.06亿港元有所减少][32] - [2022年香港地区对外销售为1944.32万港元,2021年为3780.02万港元;中国内地地区对外销售为98.70亿港元,2021年为125.08亿港元][39] - [2022年香港地区非流动资产总额为2.15亿港元,2021年为2.18亿港元;中国内地地区非流动资产总额为3.90亿港元,2021年为4.51亿港元][39] - [2022年已售出物业成本中资本化利息支出为2.65亿港元,2021年为6.19亿港元][43] - [2022年来自客户合约的收入为10,022,500千港元,2021年为12,832,477千港元;来自投资物业的租赁及管理费收入2022年为42,029千港元,2021年为53,161千港元][45] - [2022年已售出物业成本为8,703,169千港元,2021年为10,196,779千港元;存货减值拨备为550,403千港元,2021年为减值回拨47,598千港元][46] - [2022年中国企业所得税为120,574千港元,2021年为842,018千港元;中国土地增值税2022年为188,898千港元,2021年为13,934千港元;香港利得税2022年为67千港元,2021年为21千港元][49] - [董事不建议派付2022年度股息,2021年末期股息及特别股息总额为66,938,000港元][49] - [2022年本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为1,362,468千港元,2021年溢利为89,209千港元][58] - [2022年预付款项包括预付其他税项及其他费用约684,852,000港元,2021年为845,219,000港元][52] - [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为140,525千港元,2021年为139,732千港元;预付土地成本2022年为781,192千港元,2021年为1,969,482千港元][58] - [2022年公司收入为100.6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1.9%;净亏损和归属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分别为13.60亿港元和13.62亿港元][62] - [2022年度合约销售额较去年同期下降48.8%至133.0亿元人民币,合约销售总楼面面积较去年同期下降43.5%至560,000平方米][64] - [专业建筑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54.0%至1.48亿港元,由盈转亏][66] - [房地产发展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21.1%至98.75亿港元,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6.6个百分点至11.9%][74] - [物业投资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20.8%至0.42亿港元,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10.7个百分点至66.9%][75] - [2022年公司亏损13.60224亿港元,而2021年溢利6.31807亿港元][88] - [2022年公司全面支出总额42.8064亿港元,2021年全面收入总额13.65336亿港元][88] - [2022年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72.44734亿港元,较2021年的81.2371亿港元有所减少][89] - [2022年公司流动资产总额60.142291亿港元,较2021年的69.049534亿港元有所减少][89] - [2022年公司负债总额50.574927亿港元,较2021年的54.055333亿港元有所减少][89] - [2022年公司权益总额16.812098亿港元,较2021年的23.117911亿港元有所减少][89] - [2022年公司综合收入为100.65亿港元,同比下降21.9%,主要业务为房地产发展、专业建筑及物业投资][136] - [房地产发展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1.1%至98.75亿港元,占综合收入98.1%,约58亿人民币销售额未按计划结转][140] - [专业建筑业务收入同比下降54.0%至1.48亿港元,占综合收入1.5%,因在建项目减少和进度延误][140] - [物业投资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0.8%至0.42亿港元,占综合收入0.4%,受疫情和经济放缓影响][150] - [其他收入按年增加38.0%至1.27亿港元,因确认约0.4亿港元政府资助][141] - [销售及营销费用同比下降15.6%至3.95亿港元,因房地产收入和合约销售额下降][144] - [行政及其他开支同比下降16.3%至5.82亿港元,因严格控制行政费用支出][153] - [财务成本总额为9.61亿港元,较去年增长16.2%,计入损益表的财务成本下降15.3%至1.38亿港元][155] - [应占合营公司利润同比上升1.9倍至1.38亿港元,来自长三角个别合营项目结转收入][157] - [资产负债率为75.1%,较去年上升5.1个百分点,剔除合约负债及递延收入的资产负债率为69.8%,净负债率为94.5%][159][160] - [集团应占联营公司亏损较去年同期上升2.0倍至7.86亿港元,主要因一家联营公司存货减值所致][161] - [集团年内转盈为亏,录得净亏损13.60亿港元,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为13.62亿港元,每股基本亏损为40.71港仙][162]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总额下降12.7%至673.87亿港元,净资产下降27.3%至168.12亿港元][162] - [集团合约负债下降28.0%至114.16亿港元,主要因年内确认收入较新增合同销售回款多][163] 业务范围 - [公司主要业务为房地产发展、专业建筑及物业投资,主要市场为中国内地][13] 会计准则 - [公司在本年度财务报表中首次采纳部分经修订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部分已颁布但未生效的准则未提早采纳][7][15] - [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分类负债为流动或非流动之修订将于2024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初步评估对公司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7] - [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之修订于2023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报告期间生效,预期对公司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9] - [2023年1月1日起生效的会计准则修订预期对集团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27]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等多项准则修订,对2022年集团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00][101][103] - [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部分将于2023年、2024年生效,部分未确定强制生效日期][105]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及香港会计准则第28号(2011年)修订可供采纳,预期对集团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06] - [公司财务报表按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准则及香港公认会计原则编制,以港元列值,约整至最接近千位数][98] 经营分部 - [主要营运决策者为执行董事,已划分经营分部,且未拟定经营分部在集团呈报分部层面进行合并][20][21] - [呈报及经营分部的会计政策与集团会计政策一致,分部业绩指未分配企业收入及开支等的除税前(亏损)╱溢利][23] 物业相关 - [2022年12月31日,LKF29出租率为93.2%,中国五矿大厦出租率为63.2%][75]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旗下44个房地产发展项目分布18个城市,土地储备为7,819,000平方米][77] - [截至2022年底,公司土地储备781.9万平方米,一线城市占33.4%,二线城市占35.4%,三线城市占31.2%][78] - [2022年公司新购南安工业项目土地,地盘面积5.6万平方米,总土地成本1700万元,平均每平方米310元][79] - [2022年西湖未来城项目获取开发用地829亩,打造高端社区][84] - [成都项目的轨交、航空科创中心预计分别于2023年底及2024年底交付使用,招商及运营服务洽谈推进顺利][123] - [南安项目2022年8月竞得83亩产业用地开发多层厂房,吸引相关企业入驻,为战略布局福建打基础][130] - [五矿长沙•Live二期2022年8月开业,开业当日招商签约率92.2%,打造文体娱商业综合体][130] - [长沙五矿广场项目获WELL金级预认证,配套国际品牌酒店华中华中首家凯悦尚萃酒店][126] 税务相关 - [香港利得税按16.5%税率计提,符合资格集团实体首2,000,000港元溢利按8.25%征税,超该金额按16.5%征税][44] - [中国企业所得税按25%税率计算][48] - [土地增值税按累进税率30%至60%征收][55] 款项情况 - [集团无单一客户在两个年度的收入贡献达10%或以上][35] - [贸易应收款项90日内为119,632千港元,91至180日为3,784千港元等][60] - [贸易、票据及合约应付款项90日内为1,205,235千港元,91至180日为181,691千港元等][69] - [2022年12月31日,计入递延收入的政府资助为268,131,000港元][70] 借款情况 - [2022年底集团借款总额为243.09亿港元,较2021年的210.17亿港元上升,加权平均借贷成本上升0.5个百分点至4.1%][121] - [2022年底集团借款中23.0%以固定利率计息,低于2021年的25.2%,其余以浮动利率计息][114] - [2022年底集团借款到期情况:一年内71.32亿港元,占29.3%;第二年67.17亿港元,占27.6%;第三年至第五年104.60亿港元,占43.1%;超过五年为0][115] - [2022年底集团借款货币情况:人民币56.86亿港元,占23.4%;港元153.17亿港元,占63.0%;美元33.06亿港元,占13.6%][117] - [2022年底集团拥有现金及银行存款(不含受限)77.01亿港元,较2021年的109.56亿港元减少,未使用银行融资额度为71.41亿港元,较2021年的43.60亿港元增加][118] - [2022年经扣除资本化金额后,损益表内确认的财务成本为1.38亿港元,低于2021年的1.63亿港元][117] 人员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总数下降3.12%至1,211名,董事及雇员酬金及福利总额为4.68亿港元][168] 担保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就授予部分物业买家按揭贷款给银行的担保达89.19亿港元][176] 购股计划 - [公司于2013年6月7日采纳购股计划,有效期十年,2022年12月31日未根据该计划授出购股][177][178] 股东大会 - [公司将于2023年6月6日召开股东周年大会,6月1日至6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179][184] 企业管治 - [公司2022年在企业管治方面与守则条文第B.2.2条、第C.2.1条及第F.2.2条有所偏离][180] - [公司已订证券交易守则,董事确认2022年均遵守该守则][181] 审核委员会 - [公司审核委员会与管理层及核数师商议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191] - [审核委员会检讨集团会计政策与实践
五矿地产(00230)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21 09:00
财务业绩 - 2022年上半年收入62.83亿港元,较2021年同期49.26亿港元增长27.5%[13] - 2022年上半年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9000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6100万港元增长47.5%[13]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增长27.5%至62.83亿港元,股东应占溢利增长47.5%至9000万港元[45]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收入为62.8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27.5%;归属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为0.90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47.5%[46] - 2022年上半年公司连同附属、合营及联营公司合约销售额较去年同期下降47.3%至65.9亿元人民币,合约销售总楼面面积较去年同期下降57.2%至244,000平方米[51][52] - 2022年上半年房地产发展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上升29.3%至61.84亿港元,主要源自华中及成渝地区项目[59][60] - 房地产发展业务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8.1个百分点至13.5%,因期内确认低毛利率项目占比多[59][60] - 合约销售额主要源自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房地产发展项目[52] - 专业建筑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32.8%,至0.78亿港元,由盈转亏[62] - 物业投资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22.2%,至0.21亿港元,毛利率下降14.4个百分点至68.1%[62]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收入为62.8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49.26亿港元同比上升27.5%[91][92] - 房地产发展业务收入同比上升29.3%至61.84亿港元,占综合收入的98.4%[93][95] - 专业建筑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32.8%至0.78亿港元,占综合收入的1.2%[96][97] - 物业投资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22.2%至0.21亿港元,占综合收入的0.4%[95] - 物业投资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22.2%至0.21亿港元,占集团综合收入的0.4%[99] - 集团整体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21.7%下降至13.5%[99] - 集团期内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较去年同期下降42.4%至0.57亿港元[99] - 集团销售及营销费用较去年同期上升7.1%至1.66亿港元[99] - 集团行政及其他开支较去年同期上升115.7%至4.53亿港元[99] - 集团计入损益表的财务成本较去年同期上升30.6%至0.64亿港元[99] - 集团应占联营公司亏损较去年同期上升4.7倍至0.63亿港元[100] - 集团应占合营公司利润较去年同期上升51.8倍至0.95亿港元[100] - 集团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87.4%至0.50亿港元,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上升47.5%至0.90亿港元[100] - 集团合约负债下降20.4%至126.08亿港元[10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62.8321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49.25839亿港元[159] - 2022年上半年毛利为8.47223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10.70271亿港元[159] - 2022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2.70937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6.26472亿港元[159] - 2022年上半年本期溢利为5015.2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3.96688亿港元[159][161] - 2022年上半年本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均为2.70港仙,2021年同期为1.83港仙[159] - 2022年上半年其他全面支出为14.93052亿港元,2021年同期其他全面收入为1.65659亿港元[161]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本期全面支出总额为1,442,900千港元[167] - 2022年上半年,一家附属公司一名非控股股东注资489,908千港元[167] - 2022年上半年,偿还永久资本工具2,338,600千港元[167] - 2022年上半年,向永久资本工具持有人支付股息48,892千港元,向公司股东宣派股息66,938千港元[167]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本期全面收入总额为562,347千港元[167] - 2021年上半年,赎回永久资本工具66,916千港元,向永久资本工具持有人支付股息1,560,079千港元,向公司股东宣派股息66,938千港元[167] - 经营活动现金净额为负1978869千港元,上一时期为3975235千港元[170]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7440千港元,上一时期为764412千港元[170] - 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7805千港元,上一时期为1636510千港元[17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1968504千港元,期初为10956126千港元[170] - 外汇汇率变动影响净额为负470040千港元,上一时期为90026千港元[170]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517582千港元,上一时期为13175875千港元[17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来自客户合约的收入为6261579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4899275千港元[19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来自投资物业的租赁及管理费用收入为21631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6564千港元[19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入为6283210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4925839千港元[19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房地产发展业务收入为6183884千港元,专业建筑业务收入为77695千港元[19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物业收入为5977052千港元,专业建筑服务收入为77695千港元,管理服务收入为206832千港元[19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国内地市场收入为6181946千港元,香港市场收入为79633千港元[19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物业于某一时间点转让收入为5977052千港元,专业建筑服务随时间转让收入为77695千港元,管理服务随时间转让收入为206832千港元[197] 资产与负债 - 2022年6月30日资产总额711.92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771.73亿港元下降7.8%[14] - 2022年6月30日债项净值14.70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8.98亿港元增长63.6%[14] - 2022年6月30日净负债比率75.2%,较2021年12月31日38.9%增加36.3个百分点[14] - 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2.6%,较2021年12月31日上升2.6个百分点,剔除合同负债及递延收入的资产负债率为66.5%,净负债率为75.2%[10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借款总额为243.03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增加,加权平均借贷成本为3.6%[104] - 借款到期情况:1年内占比33.5%(81.42亿港元),第2年占比39.6%(96.14亿港元),第3 - 5年占比23.9%(57.97亿港元),超5年占比3.0%(7.5亿港元)[107] - 借款货币情况:人民币占比21.7%(52.84亿港元),港元占比64.6%(156.93亿港元),美元占比13.7%(33.26亿港元)[107] - 期内经资本化后于损益内确认的财务成本为6400万港元,2021年6月30日为4900万港元[10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存款(不含受限)为85.18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减少[107] - 现金及银行存款中人民币、港元、美元、澳门币占比分别为96.6%、3.0%、0.4%、0%,2021年12月31日分别为97.5%、2.1%、0.3%、0.1%[10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未使用银行融资额度为63.11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数据未提及[10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29.4%(2021年12月31日:25.2%)的借款为固定利率,其余为浮动利率[10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抵押账面价值为111.22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64.72亿港元)的存货及一家附属公司100%权益以获取银行信贷[10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76.50079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81.2371亿港元[16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额为63.541933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69.049534亿港元[16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资产总额为71.192012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77.173244亿港元[16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19.538602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23.117911亿港元[16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16,508,300千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4,860,560千港元有所增加[16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35,145,110千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39,194,773千港元有所减少[16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负债总额为51,653,410千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54,055,333千港元有所减少[16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19,538,602千港元,较2022年1月1日的23,117,911千港元有所减少[167] 土地储备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环渤海地区土地储备283.1万平方米,占比33.7%[2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长三角地区土地储备36.9万平方米,占比4.4%[2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华中地区土地储备200.6万平方米,占比23.9%[2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成渝及珠三角地区(包括香港)土地储备318.7万平方米,占比38%[2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土地储备总计839.3万平方米[2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有42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分布在17个城市,土地储备为839.3万平方米[64][65] - 一线城市土地储备285.4万平方米,占比34%;二线城市301.1万平方米,占比36%;三线城市252.8万平方米,占比30%[67] - 环渤海地区土地储备283.1万平方米,占比34%;长三角地区36.9万平方米,占比4%;华中地区200.6万平方米,占比24%;成渝地区142万平方米,占比17%;珠三角地区(包括香港)176.7万平方米,占比21%[70] 项目情况 - 北京如園地盘面积约139,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14,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51%,建筑工程2018年完成[24] - 哈洛小镇地盘面积约55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285,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50%,第三期地块预计2024年第四季完成建筑工程[24] - 北京朝阳壹號地盘面积约49,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89,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40%,预计2024年第二季完成建筑工程[24] - 五矿•铂海湾地盘面积约39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77,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2022年第二季完成建筑工程[24] - 未来城地盘面积约1,115,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778,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49%,预计2031年第四季完成建筑工程[24] - 五矿•九玺台地盘面积约179,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70,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2014年完成建筑工程[25] - 五矿•崇文金城地盘面积约13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82,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2019年完成建筑工程[25] - 江山大境地盘面积约8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85,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39.8%,2022年第一季完成建筑工程[27] - 长江华府地盘面积约4
五矿地产(00230)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22 09:26
财务表现 - 2021年公司收入为12,885,638千港元,同比增长68.2%[14] - 2021年公司年度溢利为631,807千港元,同比增长44.5%[14] - 2021年公司资产总额为77,173,244千港元,同比增长12.8%[14] - 2021年每股基本盈利为2.67港仙,同比下降21%[19] - 2021年每股股息为2.0港仙,与2020年持平[19] - 2021年股息支付率为74.9%,同比增长15.4个百分点[19] - 2021年公司净负债为8,983百万港元,净负债比率为38.9%,同比下降10.8个百分点[19] - 2021年每股资产净值为2.99港元,同比增长4.2%[16] - 2021年公司收入为128.86亿港元,同比增长68.2%[23] - 2021年公司经营溢利为11.94亿港元,同比增长82.8%[23] - 2021年公司除税后溢利为6.32亿港元,同比增长44.5%[23] - 公司总资产为771.73亿港元,同比增长12.8%[23] - 公司2021年综合收入为128.86亿港元,同比增长68.2%,净利润为6.32亿港元,同比增长44.6%[63][65] - 公司2021年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为0.89亿港元,并建议派付末期股息每股1港仙及特别股息每股1港仙,合计每股2港仙[63][65] - 公司2021年收入为128.86亿港元,同比增长68.2%;年內溢利为6.32亿港元,同比增长44.6%[102] - 公司2021年合約銷售額達26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长34.3%;銷售面積達99.2萬平方米,同比增长31.7%[104] - 公司綜合毛利率提升2.4個百分點至18.5%[102] - 公司淨負債率大幅下降至38.9%,全年融資成本保持在3.6%的較低水平[83] - 公司2021年合約銷售額增長34.3%至260.1億元人民幣,合約銷售總樓面面積上升31.7%至992,000平方米[105] - 房地產發展業務收入增長76.9%至125.11億港元,毛利率增加2.4個百分點至18.5%[111] - 專業建築業務收入同比下降39.1%至3.22億港元,毛利率維持在9.3%[116] - 物業投資業務收入下降13.1%至0.53億港元,毛利率保持在77.6%[118] - 公司2021年整体毛利率从16.1%上升至18.5%,主要得益于珠三角地区高毛利率项目的收入结转[158] - 公司2021年其他收入同比下降81.5%至0.92亿港元,主要由于2020年一次性收益和政府补贴的影响[158] - 公司2021年投资物业公允值亏损为1.53亿港元,较去年增加2倍,主要受疫情影响导致租金水平下滑[158] - 公司2021年销售及营销费用同比增长82.8%至4.68亿港元,主要由于销售佣金和相关服务费用的增加[158] - 公司2021年行政及其他开支同比下降13.9%至6.48亿港元,主要由于2020年大额资产减值和2021年存货减值拨回的影响[158] - 公司2021年财务成本同比增长8.8%至8.27亿港元,主要由于贷款增加和利息资本化比率下降[160] - 公司年净利润增长44.6%至6.32亿港元(2020年:4.37亿港元)[162] - 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核心溢利增长23.3%至2.15亿港元[162] - 公司总资产增长12.8%至771.73亿港元(2020年:683.88亿港元)[163] - 公司净资产增长3.2%至231.18亿港元(2020年:224.10亿港元)[163] - 公司财务成本总额增长8.8%至8.27亿港元(2020年:7.60亿港元)[164] - 公司应占联营公司亏损为2.64亿港元(2020年:利润400万港元)[165] - 公司合约负债增长23.9%至158.49亿港元(2020年:127.88亿港元)[171] - 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0.0%(2020年:67.2%)[171] - 公司借款总额增长至210.17亿港元(2020年:195.71亿港元)[171] - 公司加权平均借贷成本保持在3.6%的低水平(2020年:3.7%)[171] - 公司2021年财务成本为1.63亿港元,较2020年的0.69亿港元大幅增加[17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存款为109.56亿港元,较2020年的82.39亿港元增长33%[178] - 公司借款总额为210.17亿港元,其中港元借款占比73.7%,人民币借款占比10.6%,美元借款占比15.7%[175] - 公司2021年员工总数增加5.1%至1,250名,董事及员工薪酬福利总额为5.48亿港元,较2020年增长36%[191] - 公司2021年未使用的银行融资额度为43.60亿港元,较2020年的80.45亿港元大幅减少[178] - 公司通过利率掉期合约对冲利率风险,2021年固定利率借款占比25.2%,较2020年的28.4%有所下降[183] - 公司2021年资本化财务成本为6.64亿港元,较2020年的6.90亿港元略有下降[176] 土地储备与项目进展 - 公司土地储备总面积为893.7万平方米,其中环渤海地区占比32%[28] - 北京朝陽壹號項目總建築面積約為189,000平方米,公司佔有40%權益,預計2024年第二季完成建築工程[34] - 五礦鉑海灣項目總建築面積約為377,000平方米,公司佔有100%權益,預計2022年第二季完成建築工程[34] - 南京九璽台項目總建築面積約為270,000平方米,公司佔有100%權益,已於2014年完成建築工程[36] - 南京崇文金城項目總建築面積約為482,000平方米,公司佔有100%權益,已於2019年完成建築工程[36] - 南京瀾悅栖原項目總建築面積約為255,000平方米,公司佔有100%權益,已於2020年完成建築工程[36] - 南京瀾悅方山項目總建築面積約為148,000平方米,公司佔有100%權益,已於2019年完成建築工程[38] - 南京江山大境項目總建築面積約為285,000平方米,公司佔有39.8%權益,預計2022年第一季完成建築工程[39] - 南京長江華府項目總建築面積約為233,000平方米,公司佔有34.1%權益,預計2022年第四季完成建築工程[40] - 南京瀾悅溪山項目總建築面積約為181,000平方米,公司佔有100%權益,預計2022年第三季完成建築工程[40] - 蘇州工業園項目總建築面積約為157,000平方米,公司佔有55.0%權益,預計2024年第二季完成建築工程[40] - 长沙万境雅院项目预计2024年第二季度完成,总建筑面积约315,000平方米,公司权益占比51%[43] - 长沙五矿广场(前称南湖项目)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总建筑面积约192,000平方米,公司权益占比100%[45] - 湘潭万境水岸项目第五期G地块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完成,总建筑面积约1,104,000平方米,公司权益占比51%[45] - 武汉万境水岸项目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完成,总建筑面积约215,000平方米,公司权益占比100%[48] - 成都西湖未来城项目第一期预计2023年第二季度完成,总建筑面积约1,171,000平方米,公司权益占比100%[48] - 成都大邑沙渠项目预计2024年第四季度完成,总建筑面积约114,000平方米,公司权益占比100%[49] - 长沙五矿沁园金城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084,000平方米,已于2018年完成,公司权益占比100%[43] - 长沙五矿龙湾国际社区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70,000平方米,预计2022年第二季度完成,公司权益占比100%[43] - 长沙万境潇湘项目预计2024年第四季度完成,总建筑面积约311,000平方米,公司权益占比25.5%[45] - 长沙绿地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59,000平方米,已于2018年完成,公司权益占比25.5%[45] - 成都新都大豐項目預計於2024年第二季完成,總建築面積約123,000平方米,公司佔51%權益[51] - 成都新都錦水河項目預計於2024年第二季完成,總建築面積約140,000平方米,公司佔51%權益[51] - 泰安五礦萬境廣場第二期於2021年第四季完成,總建築面積約148,000平方米,公司佔51%權益[51] - 泰安萬境水岸預計於2022年第四季完成,總建築面積約699,000平方米,公司佔51%權益[51] - 五礦柴達木廣場於2019年完成,總建築面積約464,000平方米,公司佔51%權益[51] - 哈施塔特項目第五期高層部分預計於2023年第四季完成,總建築面積約1,549,000平方米,公司佔100%權益[53] - 佛山五礦崇文金城預計於2022年第四季完成,總建築面積約214,000平方米,公司佔100%權益[53] - 廣州江天際項目預計於2026年第四季完成,總建築面積約340,000平方米,公司佔45.9%權益[55] - 深圳萬樾府預計於2023年第二季完成,總建築面積約178,000平方米,公司佔51%權益[55] - 廣州郎雲花園預計於2022年第四季完成,總建築面積約130,000平方米,公司佔10%權益[53] - 公司2021年土地储备从850万平方米增加至893.7万平方米,成功获取12宗地块[78] - 公司通过产城融合等低成本途径获取9块土地,有效控制了投资风险并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78] - 公司成都大邑项目成功获取510亩商住用地,补充了优质低成本土地储备[73][74] - 公司土地儲備總計8,937,000平方米,其中一線城市佔32%,二線城市佔37%,三線城市佔31%[120] - 環渤海地區土地儲備佔32%,長三角地區佔6%,華中地區佔25%,成渝地區佔17%,珠三角地區(包括香港)佔20%[121] - 公司2021年新增土地储备12幅,总建筑面积约1,799,000平方米,总成本约110.56亿元人民币,平均土地成本为每平方米6,146元人民币[127][128] - 成都西湖未来城项目定位为商住项目,公司通过产城融合模式获取低成本土地,年内在该区域购入6幅地块[132][136] - 新都项目聚焦轨道交通和航空两大主导产业生态圈,年内在城市片区概念规划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完成项目营运方案及招商营运协议[133][137]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金融 - 公司2021年获得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科学技术奖[21] - 公司2021年获得香港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大奖[21] - 公司2021年被评为中国房地产综合实力标杆品牌企业[21] - 公司2021年被评为中国智慧城市运营商20强[21] - 公司2021年被评为中国房地产年度高成长性企业[21] - 公司净负债率显著下降至38.9%,融资成本维持在较低水平的3.6%[80] - 公司成功发行首笔3亿美元可持续债券,发行成本为4.95%,创下国有房地产企业离岸债券发行的最低成本纪录[81] - 公司2021年超额完成全年销售目标,并在“三道红线”政策下保持绿档[69][70] - 公司惠州文旅小镇成功升级,酒店顺利开业,泰安LIVE综合体项目正式开业并引起市场极大反响[75][76] - 公司与中国南安市、厦门市同安区政府及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拓宽了产业资源[73][74] - 公司成功發行首筆3億美元的綠色概念可持續債券,發行成本為4.95%,創歷年債券最低[83] - 公司加大力度研發以智慧、健康、綠色為理念的5M智能健康體系,並獲得「2021中國房地產業協會科學技術獎」[86] - 公司積極推動綠色建築,致力於實現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目標,並為中國的「雙碳」目標做出貢獻[86] - 公司財務狀況穩健,「三道紅線」全面達標,債務結構合理,為未來發展提供充足保障[102] - 公司2021年榮獲多項行業獎項,包括「2021中國房地產卓越100榜」和「2021中國房地產綜合實力標桿品牌企業」等[82] - 公司展望2022年,預計房地產市場總體表現有望變中趨穩,並將繼續堅持「房住不炒」的總基調[91] - 公司实施5M智慧健康产品体系,将健康生活、智慧系统、绿色材料等理念融入房地产开发项目设计,并荣获2021年度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科学技术奖[140][142] - 公司积极落实碳减排、碳中和举措,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新风机的研发已获得两项专利申请受理[141][142] - 公司成功发行了首批3亿美元的可持续债券,获得标普全球最高评级E1和香港品质保证局的绿色金融认证[195][196] - 可持续债券发行获得6倍超额认购,最终发行价较初始指导价收窄40个基点[195][196] - 可持续债券的票面利率为4.95%,期限为5年,于2021年7月22日发行,2026年7月22日到期[198] - 可持续债券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国际证券号码为XS2359944704[198] - 公司可持续债券荣获《财资》杂志“AAA国家大奖2021”中的“最佳可持续发展债券(中国离岸)— 房地产行业”[199] - 公司可持续债券荣获香港品质保证局“香港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大奖2021”中的“杰出绿色和可持续债券发行机构(央企房地产行业)— 最大规模单一可持续发展债券”[199] - 公司可持续融资框架符合国际资本市场协会的《绿色债券原则》2018版、《社会债券原则》2020版和《可持续发展债券指引》2018版[193] - 公司可持续融资框架符合贷款市场协会的《绿色贷款原则》2021版和《社会贷款原则》2021版[193] - 公司可持续融资框架获得Sustainalytics及标普环球的第二方意见书[193] - 公司可持续融资框架募集资金将用于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水资源管理、能源效益及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等合资格项目[193] 项目运营与市场表现 - 公司惠州文旅小镇成功升级,酒店顺利开业,泰安LIVE综合体项目正式开业并引起市场极大反响[75][76] - 五矿泰安·Live于2021年12月盛大开业,市场反应良好,出租率达99.7%,填补了区域商业空白[135] - 惠州君澜酒店于2021年开业,作为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提升了惠州哈施塔特项目的文化氛围[135][138] - 公司2021年合約銷售額達26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长34.3%;銷售面積達99.2萬平方米,同比增长31.7%[104] - 公司2021年合約銷售額增長34.3%至260.1億元人民幣,合約銷售總樓面面積上升31.7%至992,000平方米[105] - 公司2021年超额完成全年销售目标,并在“三道红线”政策下保持绿档[69][70] - 公司2021年合约销售额达到2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3%[144] - 公司2021年综合收入为128.86亿港元,同比增长68.2%,其中房地产发展业务收入占比97.1%,达到125.11亿港元,同比增长76.9%[149][153] - 公司2021年专业建筑业务收入同比下降39.1%至3.22亿港元,占总收入的2.5%[154] - 公司2021年物业投资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3.1%至0.53亿港元,占总收入的0.4%[155] - 公司2021年整体毛利率从16.1%上升至18.5%,主要得益于珠三角地区高毛利率项目的收入结转[158] - 公司2021年其他收入同比下降81.5%至0.92亿港元,主要由于2020年一次性收益和政府补贴的影响[158] - 公司2021年投资物业公允值亏损为1.53亿港元,较去年增加2倍,主要受疫情影响导致租金水平下滑[158] - 公司2021年销售及营销费用同比增长82.8%至4.68亿港元,主要由于销售佣金和相关服务费用的增加[158] - 公司2021年行政及其他开支同比下降13.9%至6.48亿港元,主要由于2020年大额资产减值和2021年存货
五矿地产(00230) - 2021 - 中期财报
2021-09-10 08:5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上半年收入为49.26亿港元,较2020年的26.73亿港元增长84%[18] - 2021年上半年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为6100万港元,较2020年的5400万港元增长13%[18] - 2021年上半年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每股基本盈利为1.83港仙,较2020年的1.62港仙增长13%[18] - 截至2021年6月30日,资产总额为765.1亿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683.88亿港元增长12%[18]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债项净值为95.15亿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111.39亿港元下降15%[18]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净负债比率为44.8%,较2020年12月31日的49.7%下降4.9个百分点[18] - 2021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收入为49.2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26.73亿港元上升84.3%[61][62] - 公司整体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7.3%上升至21.7%[61][62] - 其他收入为0.4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72.0%[74][78] - 投资物业公允值亏损为0.9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4倍[75][79] - 合约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24倍至125亿元人民币,销售及营销费用增加84.5%至1.55亿港元[76][80] - 行政及其他开支较去年同期增加20.7%至2.10亿港元[82][87] - 计入损益表之财务成本增加25.6%至0.49亿港元[83][88] - 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增加13.0%至0.61亿港元,每股基本盈利为1.83港仙[84][88]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集团总资产上升11.9%至765.10亿港元,净资产下降5.3%至212.24亿港元[85][88] - 2021年上半年公司连同附属、合营及联营公司合约销售额按年增长约1.2倍至125亿元人民币,合约销售总楼面面积上升约120.9%至570,000平方米[101][105] - 2021年上半年公司合约销售额创历史新高,完成全年250亿元人民币销售目标的50%[102][105] - 2021年上半年公司合约销售额达125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124%[150][153] - 2021年上半年公司委托资产管理录得162万元人民币管理服务收入[151][154]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借款总额为236.12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195.71亿港元)[159][160]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净负债率为44.8%(2020年12月31日:49.7%)[159][160] - 公司加权平均借贷成本保持在约3.7%(2020年12月31日:3.7%)[159][160]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借款总额236.12亿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195.71亿港元增加[162][165] - 2021年上半年,经资本化33.9亿港元(2020年6月30日:39.7亿港元)后,损益内确认财务成本4900万港元(2020年6月30日:3900万港元)[165][168]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未使用银行融资额度为56.73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80.45亿港元)[165][168]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存款(不含受限部分)为131.76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82.39亿港元),其中98.5%、1.1%、0.3%和0.1%分别以人民币、港元、美元和澳门币列值[166][168]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借款约33.4%(2020年12月31日:28.4%)为固定利率,其余为浮动利率[172][175]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抵押存货账面价值约64.08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71.49亿港元)及一家附属公司100%权益[174][176]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就物业买家按揭融资给银行的担保达93.85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68.05亿港元)[178][182]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雇员总数(含董事)上升20.7%至1211名(2020年6月30日:1003名)[179][183] - 2021年上半年,公司董事及雇员酬金及福利总额约1.86亿港元(2020年6月30日:1.35亿港元)[179][183]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上半年房地产发展业务收入为47.83亿港元,占综合收入97.1%,去年同期为24.26亿港元,占比90.7%,同比增长97.2%[61][62][65] - 2021年上半年专业建筑业务收入为1.16亿港元,占综合收入2.4%,去年同期为2.16亿港元,占比8.1%,同比下降46.3%[61][62][65] - 2021年上半年物业投资业务收入为0.27亿港元,占综合收入0.5%,去年同期为0.31亿港元,占比1.2%,同比下降12.9%[61][62][65] - 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同比上升97.2%,毛利率升至21.6%,较去年同期增加4.3%[66][67] - 专业建筑业务收入同比下降46.3%至1.16亿港元,2021年上半年毛利率为13.4%[71][72] - 物业投资业务收入下降12.9%至0.27亿港元,毛利率约为82.5%[73][77] 房地产项目信息 - 北京如园地盤面积约139,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14,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为51%,建筑工程于2018年完成[29] - 北京王四營鄉項目地盘面积约49,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81,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为40%,预期2024年第四季完成建筑工程[29] - 五礦鉑海灣地盘面积约39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77,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为100%,预期2022年第二季完成建筑工程[29] - 哈洛小镇地盘面积约55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285,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50%,第三期地块预期2023年第四季完成建筑工程[31] - 五矿国际地盘面积约21,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83,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2011年完成建筑工程[31] - 五矿•九玺台地盘面积约179,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70,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2014年完成建筑工程[32] - 五矿•崇文金城地盘面积约13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82,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2019年完成建筑工程[32] - 未来城地盘面积约1,115,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778,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49%,预期2031年第四季完成建筑工程[33] - 晏山居地盘面积约91,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03,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2018年完成建筑工程[36] - 五矿澜悦方山地盘面积约68,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48,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2019年完成建筑工程[36] - 江山大境地盘面积约8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85,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39.8%,预期2021年第四季完成建筑工程[37] - 长江华府地盘面积约4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33,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33.9%,预期2022年第四季完成建筑工程[37] - 五矿•龙湾国际社区地盘面积约64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084,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2018年完成建筑工程[39] - 沁園金城地盘面积约15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70,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预期2022年第二季完成建筑工程[40] - 长沙五矿广场地盘面积约2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79,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预期2025年第四季完成建筑工程[40] - 万境潇湘地盘面积约87,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11,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25.5%,预期2022年第四季完成建筑工程[40] - 湘潭万境水岸地盘面积约428,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104,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51%,第五期G地块预期2022年第一季完成建筑工程[43] - 五矿澜悦云玺地盘面积约61,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80,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2020年完成建筑工程[44] - 武汉万境水岸地盘面积约6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15,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预期2022年第一季完成建筑工程[44] - 泰安五矿万境广场地盘面积约51,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48,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51%,预期2021年第三季完成建筑工程[44] - 泰安万境水岸地盘面积约27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99,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51%,预期2022年第四季完成建筑工程[46] - 五矿柴达木广场地盘面积约15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64,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51%,2019年完成建筑工程[46] - 西湖未来城地盘面积约378,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36,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第一期预期2023年第二季完成建筑工程[46] - 佛山五矿•崇文金城地盘面积约4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14,000平方米,集团权益100%,预期2021年第四季建成[50] - 五矿•哈施塔特地盘面积约918,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549,000平方米,集团权益100%,第五期高层部分预期2023年第四季建成[50] - 五矿招商鹭山府地盘面积约21,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2,000平方米,集团权益51%,预期2022年第四季建成[51] - 五矿•壹云台地盘面积约7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58,000平方米,集团权益51%,预期2023年第二季建成[51] - 广州白云区槎头项目地盘面积约77,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40,000平方米,集团权益45.9%,预期2026年第四季建成[55] 土地储备情况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集团在16个城市有38个房地产发展项目,土地储备约为8,575,000平方米[111][112] - 截至2021年6月30日,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土地储备分别为3,092,000平方米、2,580,000平方米、2,903,000平方米,占比分别为36%、30%、34%[113] - 2021年上半年集团竞得北京及成都地区五幅地块,估计建筑面积611,000平方米,新购土地储备总成本约60.73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平方米9,939元人民币[93][95][119]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新增五幅地块,总建筑面积约611,000平方米,新增土地储备成本约60.73亿元,平均成本约每平方米9,939元[120] - 成都大邑沙渠项目于2021年1月12日购入,建筑面积114,000平方米,土地成本1.1亿元,平均成本每平方米965元,公司权益100%[121] - 北京王四营乡项目于2021年5月27日购入,建筑面积181,000平方米,土地成本54.5亿元,平均成本每平方米30,110元,公司权益40%[121] - 成都西湖未来城于2021年6月29日购入,建筑面积316,000平方米,土地成本5.13亿元,平均成本每平方米1,623元,公司权益100%[121] - 截至2021年6月30日,环渤海地区项目地盘面积小计2,27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218,000平方米,土地储备3,052,000平方米[123]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长三角地区项目地盘面积小计75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57,000平方米,土地储备529,000平方米[123]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华中地区项目地盘面积小计2,28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655,000平方米,土地储备2,182,000平方米[123] - 北京如园公司权益占比51.0%,地盘面积139,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14,000平方米,土地储备5,000平方米[123] - 南京五矿·九玺台公司权益占比100.0%,地盘面积179,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70,000平方米,土地储备5,000平方米[123]
五矿地产(00230) - 2020 - 年度财报
2021-04-23 09:08
财务数据 - 2020年公司收入为76.62亿港元,较2019年的112.61亿港元下降32%[31] - 2020年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为1.12亿港元,较2019年的9.43亿港元下降88%[31] - 2020年基本每股盈利为3.36港仙,较2019年的28.17港仙下降88%[31] - 2020年每股股息为2.0港仙(待股东于股东周年大会上通过),较2019年的8.0港仙下降75%[31] - 2020年股息支付率为59.5%,较2019年的28.4%增加31.1个百分点[31] - 2020年资产总额为683.88亿港元,较2019年的489.61亿港元增加40%[31] - 2020年债项净值为111.39亿港元,较2019年的128.61亿港元下降13%[31] - 2020年净负债比率为49.7%,较2019年的79.1%下降29.4个百分点[31] - 2020年公司收入为76.62亿港元,较2019年的112.61亿港元下降31.97%[40] - 2020年经营溢利为6.53亿港元,较2019年的20.79亿港元下降68.60%[40] - 2020年本年度溢利为4.37亿港元,较2019年的13.53亿港元下降67.63%[40] - 2020年资产总额为683.88亿港元,较2019年的489.61亿港元增长39.68%[40] - 2020年负债总额为459.78亿港元,较2019年的326.95亿港元增长40.63%[40] - 2020年公司综合收入为76.62亿港元,年度利润为4.37亿港元,股东应占溢利为1.12亿港元,基本每股盈利为3.36港仙[92] - 董事会建议2020年每股末期股息1港仙及特别股息1港仙,共2港仙[92] - 2020年综合收入为76.62亿港元,溢利为4.37亿港元,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为1.12亿港元,每股基本盈利3.36港仙[94] - 2020年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1港仙及特别股息每股1港仙,合共每股2港仙[94] - 2020年公司综合收入为76.6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12.61亿港元下降32.0%,整体毛利率由23.7%下滑至16.1%[117][118] - 房地产发展业务收入为70.72亿港元,较去年下降31.5%,毛利率下跌8.9%至16.1%[117][118][123] - 专业建筑业务收入为5.29亿港元,同比下降38.8%,毛利率为9.0%(2019年:4.9%)[124][125] - 物业投资业务收入下降10.3%至0.61亿港元,录得公允值变动损失0.60亿港元,毛利率约为76.3%(2019年:77.1%)[126][127] - 证券投资业务收入为5300万港元,较2019年增长3.9%[131] - 公司其他收入、其他收益及亏损增加3.8倍至4.96亿港元,主要因政府补贴及收购项目产生收益[132] - 销售及营销费用增加5.8%至2.56亿港元[133][136] - 行政及其他开支增加32.8%至7.53亿港元,若扣除存货减值拨备金额,较去年减少5.8%[134][137] - 其他收入、其他收益及亏损上升3.8倍至4.96亿港元[135] - 融资规模扩大16.8%,利息总支出减少5.0%,计入损益表之财务成本显著增加155.6%至0.69亿港元[139][142] - 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下跌88.1%至1.12亿港元,每股基本盈利为3.36港仙[140][142] - 2020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上升39.7%至683.88亿港元,净资产增长37.8%至224.1亿港元[141][142] - 资产负债率为67.2%,净负债率为49.7%,合约负债大幅上升180.8%至127.88亿港元[145][148] 公司荣誉 - 公司获2020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榜等多个房地产发展相关荣誉[35] - 旗下物业相关公司及项目获2020惠州市物业管理示范小区等多个物业管理相关荣誉[37] - 公司多个物业项目获荣誉,如晏山居为南京市物业管理示范项目、五矿•铂海灣获营口市优秀住宅小区奖[38][39] 项目信息 - 北京如园地盤面积约13.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1.4万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51%,建筑工程于2018年完成[49] - 五矿•铂海灣地盘面积约39.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7.7万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预期2022年第二季完成建筑工程[49] - 中国五礦商务大廈地盘面积约2.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8.3万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建筑工程于2011年完成[49] - 哈洛小鎮地盘面积约5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28.5万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50%,第三期地块预期2022年第四季完成建筑工程[50] - 未来城地盘面积约11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77.8万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49%,预期2030年第四季完成建筑工程[52] - 崇文金城地盘面积约1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8.2万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2019年完成建筑工程[52] - 澜悦栖原地盘面积约9.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5.5万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2020年第二季完成建筑工程[52] - 九玺台地盘面积约17.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2014年完成建筑工程[53] - 晏山居地盘面积约9.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0.3万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2018年完成建筑工程[53] - 长江华府地盘面积约4.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3.3万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33.9%,预期2021年第四季完成建筑工程[56] - 五矿•龙湾国际社区地盘面积约64.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08.4万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2018年第四季完成建筑工程[56] - 江山大境地盘面积约8.3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8.5万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39.8%,预期2021年第四季完成建筑工程[57] - 澜悦溪山家园地盘面积约6.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8.1万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预期2022年第四季完成建筑工程[57] - 格兰小镇地盘面积约33.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4.2万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2013年完成建筑工程[57] - 沁園金城地盘面积约15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70,000平方米,集团权益100%,预计2022年第二季完工[59] - 南湖项目地盘面积约2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79,000平方米,集团权益100%,预计2024年第四季完工[59] - 嘉盛国际广场地盘面积约8,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5,000平方米,集团权益51%,2011年第三季建成[59] - 湘潭万境水岸地盘面积约428,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104,000平方米,集团权益51%,第五期G地块预计2021年第四季完工[62] - 五矿地产尊城项目地盘面积约69,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79,000平方米,集团权益51%,2012年第四季建成[62] - 武汉万境水岸地盘面积约62,4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15,000平方米,集团权益100%,预计2021年第四季完工[62] - 未来生态城地盘面积约17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20,000平方米,集团权益100%,第一期预计2022年第四季完工[64] - 泰安·万境水岸地盘面积约270,1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99,000平方米,集团权益51%,预计2022年第四季完工[64] - 成都大邑沙渠街道项目地盘面积约43,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规划中,集团权益100%,预计2022年第四季完工[64] - 泰安五矿万境广场地盘面积约51,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48,000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51%,预计2021年第三季完工[65] - 五矿柴达木广场地盘面积约15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64,000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51%,2019年第四季已完工[65] - 佛山五矿•崇文金城地盘面积约42,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14,000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100%,预计2021年第二季完工[68] - 万樾台地盘面积约17,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9,000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100%,2019年已完工[68] - 哈施塔特地盘面积约918,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549,000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100%,第四期高层部分预计2021年第四季完工[69] - 北京如园项目集团所占权益为51%,地盘面积13.9万平方米,概约总建筑面积41.4万平方米[160] - 营口五矿•铂海湾项目集团所占权益为100%,地盘面积39.6万平方米,概约总建筑面积37.7万平方米[160] - 廊坊哈洛小镇项目集团所占权益为50%,地盘面积55万平方米,概约总建筑面积128.5万平方米[160] - 南京五矿•九玺台项目集团所占权益为100%,地盘面积17.9万平方米,概约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160] - 长沙五矿•龙湾国际社区项目集团所占权益为100%,地盘面积64.3万平方米,概约总建筑面积108.4万平方米[160] - 佛山五矿•崇文金城项目集团所占权益为100%,地盘面积4.25万平方米,概约总建筑面积21.4万平方米[160] 销售业绩 - 2020年公司实现销售显著增长,尽管面临新冠疫情、行业调控措施和金融政策收紧等挑战[77] - 2020年公司签约销售额达193.6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124%[85][88] - 2020年签约销售额增长约124.0%至193.6亿元人民币,签约销售总楼面面积上升约64.1%至75.3万平方米,签约销售单位数量增长99.8%至9126个单位,平均售价上升约36.7%至每平方米约25700元人民币[146][149] - 签约销售额主要源自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146][149] - 2020年签约销售额创新高,得益于收购项目签约销售计入及大湾区新项目预售[147][149] - 2019年及2020年签约销售平均售价差异主要源自产品类别不同[155] 发展策略 - 公司继续采用创新投资和土地收购商业模式,利用产业城市运营模式优势以低成本获取土地[77] - 2020年公司与华润、招商、平安和广州地铁等大企业合作开发,提高了资本效率[77] - 公司完成收购控股股东中国五矿的房地产资产,支持可持续发展[77] - 公司通过在项目中实施5M智能健康产品系统和WELL健康安全建筑评级,提升产品竞争力[77] - 公司仅用两个月实现100%项目复工率和100%人员到岗率[87] - 公司在现有大邑项目以底价获取255亩商住开发土地[90] - 公司通过TOD模式以较低价格获取广州地铁沿线优质土地资源[90] - 公司坚持精品战略,推进5M智能健康产品体系和WELL健康建筑标准认证[85][88] - 公司全面满足“三条红线”政策监管要求[88][90] - 公司积极创新营销模式,开启“五矿好房”网上销售平台[83][87] - 公司收购中国五矿的房地产资产后,土地储备规模提高70%,资产规模增长17%,项目所在城市覆盖面扩大23%,销售规模提升19%[93] - 公司通过大邑产城项目以底价获取255亩商住开发用地,发展TOD模式获取广州地铁沿线优质土地资源[93] - 公司计划在“十四五”第一年坚持高品质发展,推进“城市运营商”战略[100][101] - 公司定位城市运营商,以“一核两翼三支撐”为业务解决方案,深耕长三角、成渝和粤港澳大湾区[104][106] - 公司将在七方面提升管理效率和能力,发展5M智能健康产品系统[105] - 公司将落实145人才管理战略,建立集中式人力资源管理系统[106] - 2021年公司继续开展七大能力建设,推进管理创新,包括运营、设计、品质等方面[107] - 2021年公司积极推进十四五人才战略落地,坚持市场化人才理念[107][108] - 尽管2021年疫情和政策调控持续,但公司依托控股股东支持,将坚持高质量发展[109][110] 行业环境 - 2021年政策基本面“稳”字当头,继续以“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为主,热点城市或推升级限制措施[96][99] - “三条红线”政策下房企融资环境趋紧,融资增速或下降,企业将通过合作模式实现规模增长[97][98][99] 土地储备 - 2020年公司新增40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分布于16个城市,集团可开发建筑面积约850万平方米[161] - 2020年公司收购3幅地块,土地储备增加约91万平方米[162] - 2020年新收购土地储备总成本约49.6亿元,平均成本为每平方米5451元[162] - 2020年底公司旗下40个房地产项目分布16个城市,土地储备约850万平方米[165] - 2020年新增三幅地块,土地储备增加约91万平方米,成本约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