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大控股(00165)

搜索文档
港股稳定币概念股反弹,联易融科技(09959.HK)涨近6%,中国光大控股(00165.HK)涨超5%,连连数字(02598.HK)涨超4%,众安在线(06060.HK)涨超3%。
快讯· 2025-06-05 01:32
港股稳定币概念股反弹 - 联易融科技(09959HK)股价上涨近6% [1] - 中国光大控股(00165HK)股价上涨超5% [1] - 连连数字(02598HK)股价上涨超4% [1] - 众安在线(06060HK)股价上涨超3% [1] 行业表现 - 港股稳定币概念股整体呈现反弹趋势 [1]
光大,突发!
中国基金报· 2025-06-04 08:36
光大系暴涨 - 中国光大控股暴涨10%,光大证券大涨超6% [3] - 光大控股是光大集团子公司,专注金融业务,涵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 [3] - 2016年6月光大控股与IDG资本联合投资Circle,成为其全球重要战略股东 [7] Circle扩大IPO规模 - Circle计划扩大IPO规模,目标估值高达72亿美元(完全稀释基础) [3] - 计划以每股27至28美元发行3200万股,筹资高达8.96亿美元,高于此前计划的2400万股 [3] - Circle发行的USDC是全球第二大稳定币,预计将受益于即将出台的稳定币监管法案 [3] - 截至3月31日的季度,Circle的利息收入增长55.1%至5.579亿美元 [4] 稳定币市场前景 - 稳定币通常与法定货币挂钩,Circle除USDC外还发行欧元计价的EURC [5] - 摩根大通预测稳定币市场规模可能增长至5000亿至7500亿美元之间 [6] - 分析认为Circle扩大IPO规模是对监管进展的押注,旨在推广全球支付愿景 [3] A股市场表现 - 6月4日A股全天震荡反弹,沪指涨0.42%,深成指涨0.87%,创业板指涨1.11% [11] - 上涨家数3964,下跌家数1238,总成交额11774.13亿元 [12] - 大消费板块集体走强,黄金珠宝、美容护理、食品饮料等方向领涨 [13] - 固态电池概念股一度冲高,传艺科技等涨停 [15] - 稀土永磁板块走强,科恒股份、九菱科技、广晟有色涨停 [17]
港股稳定币概念股持续爆发,联易融科技(09959.HK)大涨16%,中国光大控股(00165.HK)涨超14%,连连数字(02598.HK)涨超5%,渣打集团(02888.HK)涨超2%。
快讯· 2025-06-04 03:42
港股稳定币概念股表现 - 联易融科技(09959.HK)股价大幅上涨16% [1] - 中国光大控股(00165.HK)涨幅超过14% [1] - 连连数字(02598.HK)股价上升超5% [1] - 渣打集团(02888.HK)股价增长超2% [1] 行业趋势 - 港股市场中稳定币相关概念股呈现持续爆发态势 [1]
6月4日电,港股稳定币概念股持续飙升,联易融科技大涨超15%,中国光大控股涨超12%,OSL集团涨超5%,渣打集团涨超2%。
快讯· 2025-06-04 03:36
行业表现 - 港股稳定币概念股持续飙升 [1] - 联易融科技大涨超15% [1] - 中国光大控股涨超12% [1] - OSL集团涨超5% [1] - 渣打集团涨超2% [1]
港股稳定币概念股盘初拉升,联易融科技(09959.HK)涨超10%、连连数字(02598.HK)涨超5%,中国光大控股(00165.HK)涨超3%,众安在线(06060.HK)涨超1%。
快讯· 2025-06-04 01:38
港股稳定币概念股表现 - 联易融科技(09959.HK)股价上涨超过10% [1] - 连连数字(02598.HK)股价上涨超过5% [1] - 中国光大控股(00165.HK)股价上涨超过3% [1] - 众安在线(06060.HK)股价上涨超过1% [1] 市场交易特征 - 相关股票在盘初交易时段出现集体拉升行情 [1]
港股稳定币概念股盘初拉升 联易融科技涨超10%
快讯· 2025-06-04 01:34
港股稳定币概念股表现 - 联易融科技股价上涨超过10% [1] - 连连数字股价上涨超过5% [1] - 中国光大控股股价上涨超过3% [1] - 众安在线股价上涨超过1% [1] 港股交易机制 - A股账户可直接进行T+0港股交易无需通过港股通 [1]
港股中国光大控股(00165.HK)涨超15%,早前投资稳定币巨头Circle。
快讯· 2025-06-03 02:14
公司股价表现 - 港股中国光大控股(00165HK)股价涨幅超过15% [1] 投资动态 - 公司早前投资了稳定币行业巨头Circle [1]
6月3日电,中国光大控股涨近14%,早前投资稳定币巨头Circle,该公司本月将赴美IPO。
快讯· 2025-06-03 02:11
公司股价表现 - 中国光大控股股价上涨近14% [1] 投资动态 - 公司早前投资稳定币巨头Circle [1] - Circle本月将赴美进行IPO [1]
中国光大控股(00165)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5 09:11
公司股权结构 - 光大集团间接持有光大控股49.74%的股份[1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光大嘉宝29.17%股权,为第一大股东[9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中飞租赁38.06%股权,为第一大股东[95] 公司业务规模与资产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管资产总规模约为1174亿港元,基金数量71只[16] - 自有资金投资业务规模约为319亿港元,公司承诺出资的种子资金约为335亿港元,占比约28.5%[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光大控股旗下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约1174亿港元,较去年年末下降约88亿港元[87] - 人民币基金约等值939亿港元,占比80%;非人民币基金约等值235亿港元,占比20%[8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一级市场基金总规模约等值865亿港元,二级市场业务资产管理规模约47亿港元[88][8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母基金团队管理9只母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约等值港币262亿元,旗下被投项目达98个,累计166个被投企业上市,报告期新增13家[91] - 光大嘉宝通过光大安石平台管理项目56个,在管基金规模约人民币221亿元(约等值港币240亿元),在管资产规模约人民币469亿元(约等值港币507亿元)[92] - 截至2024年12月底,自有资金投资业务持有50个投后在管项目,合计账面价值约合港币319亿元[93] - 2024年自有资金投资中,重要投资企业规模50亿港币,财务性投资71亿港币,基石性投资198亿港币,合计319亿港币;2023年对应规模分别为47亿、92亿、182亿、321亿港币[94] - 中飞租赁机队规模189架,自有159架,管理30架,报告期集团应占盈利较去年同期增加港币0.83亿元[9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光大养老拥有各类机构数量234个,形成以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经济圈为核心的布局[9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财务性投资规模为港币71亿元,前十大项目总账面价值为港币51亿元[9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的光大证券和光大银行两项基石性投资合计占集团净资产60.5%,占总资产26.5%[99] - 截至2024年12月底,公司持有9.56亿股光大证券A股,占股本总额20.73%,投资成本14.97亿港元,账面价值132亿港元,公允价值187亿港元,应占盈利同比降31.0%至6.08亿港元[100] - 截至2024年12月底,公司持有15.7亿股光大银行A股,占股本总额2.66%,投资成本14.07亿港元,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66亿港元,收入贡献同比跌9.5%至2.99亿港元[10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746.86亿港元(2023年:795.88亿港元),净资产326.50亿港元(2023年:341.06亿港元)[106] - 2024年12月31日,归属公司股东权益297.27亿港元(2023年:309.90亿港元),每股权益17.64港元(2023年:18.39港元)[10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现金及银行结余84.22亿港元(2023年:95.88亿港元)[10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计息负债301.23亿港元(2023年:323.97亿港元),银行融资额度214.15亿港元(2023年:326.94亿港元)[10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未动用银行融资额度80.30亿港元(2023年:140.90亿港元),未偿还银行贷款总额133.85亿港元(2023年:186.04亿港元)[10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已发行未偿还公司债券本金167.38亿港元(2023年:137.93亿港元),计息负债中人民币和港元分别占64%、36%[10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债务本金中约38%为浮息借款,62%为定息借款[108] - 截至2024年12月底,集团可动用现金储备17.86亿港元(2023年底为29.27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84亿港元,未提取银行授信额度约80亿港元[85] 公司业务运营成果 - 2024年设立光控辽宁基金7亿元、光控赣州国惠产业发展基金4亿元[23] - 光大可转债机会基金全年净收益率19.64%[23] - 2024年基金及自有资金投资层面合计退出金额逾38亿港元,退出回报倍数为1.54倍[23] - 2024年公司紧跟国家政策指引,成功设立光控辽宁基金和光控赣州国惠产业发展基金[67] - 2024年公司完成对小米产业基金等多个新质生产力项目的投资,二级市场团队获较好投资收益并获多项行业权威奖项[68] - 基金管理业务对13个项目累计出资约3.10亿港元,完全/部分退出项目73个,实现现金回流约31.23亿港元[87] 公司财务指标变化 - 2024年财务费用较上年减少逾3亿港元,杠杆率较上年底压降近3%[24] - 2024年通过精细化成本管控,压降经营成本逾9%[24] - 2020 - 2024年公司收入总额(港币亿元)分别为55.92、59.85、(44.84)、16.61、3.44[26] - 2020 - 2024年公司客户合约收入(港币亿元)分别为5.40、6.59、8.43、7.92、4.07[28] - 2020 - 2024年公司投资(亏损)/收益(港币亿元)分别为43.38、43.15、(58.86)、(0.54)、(4.89)[30] - 2020 - 2024年公司每股基本(亏损)/盈利分别为(1.13)、1.34、1.53、(4.42)、(1.14)[33] - 2020 - 2024年公司计息负债比率分别为92%、63.9%、68.4%、86.9%、95%[35] - 2020 - 2024年归属于公司股东之权益总额(港币亿元)分别为297.27、454.37、469.36、344.89、309.90[37] - 公司2024年总收入3.44亿港元,较2023年的16.61亿港元下降79%,减少13.17亿港元[78] - 2024年客户合约收入4.07亿港元,较2023年的7.92亿港元下降49%,减少3.85亿港元,其中表现费及咨询费收入下降91% [78][79] - 2024年投资亏损0.54亿港元,较2023年的4.89亿港元收窄89%,减少4.35亿港元,股息收入增加30% [78][80] - 2024年其他来源收入0.28亿港元,较2023年的11.02亿港元下降97% [78] - 2024年应占联营公司盈利减亏损0.04亿港元,较2023年的2.31亿港元下降98% [78] - 2024年基金管理业务亏损2.90亿港元,2023年为收入10.01亿港元,股息收入提升69% [81] - 2024年自有资金投资业务收入6.34亿港元,与2023年的6.60亿港元基本稳定 [81] - 2024年归属公司股东净亏损19.09亿港元,较2023年的19.23亿港元减亏1% [82] - 2024年每股股息合计0.10港元,较2023年的0.25港元下降60% [82]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16.91亿港元,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入11.06亿港元 [82] - 基金管理业务亏损7.23亿港元,投资项目未实现收益由去年盈利1.19亿港元转为亏损13.83亿港元,已实现收益由去年0.31亿港元增至2.34亿港元[83] - 自有资金投资业务盈利1.88亿港元,去年同期亏损1.89亿港元,重要投资企业盈利由去年亏损5.41亿港元转为盈利2.72亿港元[83] - 2024年计息负债比率92%,较2023年的95%下降3个百分点;净计息负债比率86.8%,较2023年的86.4%上升0.4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6.3%,较2023年的57.1%下降0.8个百分点;流动比率135.6%,较2023年的109.5%上升26.1个百分点[84] - 2024年经营成本8.24亿港元,同比下降9.2%[84] - 集团权益总额从去年底341亿港元降至报告期末327亿港元,计息负债由期初324亿港元降至期末301亿港元,减少超20亿港元[85] - 2024年12月31日受限银行结余为0.32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0.57亿港元下降43.86%[109] - 2024年12月31日投资物业账面价值为22.89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5.42亿港元下降49.59%[109] - 2024年12月31日无存货及股票抵押,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2.30亿港元及14.75亿港元[109] - 2024年12月31日存放于主要经纪的交易证券为12.38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4.17亿港元下降12.63%[109] - 2024年12月31日存放于主要经纪的应收账款为1.114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0.164亿港元增长579.27%[109] 公司荣誉与合作 - 2024年公司MSCI ESG评级跃升至A级,实现三连提升[24] - 2024年公司入选香港大学创业引擎基金首批意向合作伙伴并获投资承诺,成唯一获选央企基金管理人[46] - 2024年公司整体及旗下专业基金获多个行业权威奖项及荣誉,跨境资产管理及投资能力获行业高度认可[59] - 2024年公司加强在港社会责任工作统筹谋划,MSCI ESG评级从BBB跃升至A级,实现三年三连胜[71] 宏观经济环境 - 2024年全球GDP增速为3.2%,与2023年持平,中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5%的增长目标,四季度增长5.4%[75] - 2024年日元兑美元贬值11.46%,欧元兑美元贬值6.2%,英镑兑美元贬值1.74%,人民币兑美元小幅贬值2.92%,人民币汇率指数全年升值4.2%[76] - 2024年A股重要指数全部上涨,沪指全年上涨12.67%,创业板指涨幅13.23%,科创50指数全年上涨16.07%,港股扭转连跌走势,恒生指数全年上涨17.67%,恒生科技指数全年上涨18.70%[76] - 2024年中国私募市场新增基金募集数量3981只,基金规模1.44万亿元,处于近年最低水平[77] - 2024年中国私募投资案例数共8408起,剔除极值案例后披露金额为6036亿元,同比降幅约10%[77] 公司战略与管理 - 2024年公司明确跨境投资及资产管理战略定位,制定战略优化措施和负面发展清单[70] - 2024年公司以主责主业为核心,经营质效改善,战略切入人工智能与半导体等前沿领域,深化精益管理[74] - 公司将加强募投管退各环节管理,聚焦主责主业,探索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基金产品[103][104][105] - 2024年公司通过置换存量贷款等方式优化债务结构,压降杠杆,降低融资成本,同时强化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69] 公司治理结构 - 报告日期,董事会有九名董事,由四名执行董事及五名非执行董事(含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31] - 潘剑云于2025年3月27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34] - 王云于2025年3月27日辞任非执行董事[134] - 董事会每年检讨董事会的架构、人数及组成,认为目前构成及组合比例合理[132] - 新董事任命由提名委员会商议,董事会全体成员决定,董事至少每三年轮流告退并可膺选连任[133] - 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占董事会不少于三分之一,截至2024年12月31日,董事会及各专责委员会有独立性权重[142] - 公司为每位董事会成员购买董事及高级人员责任保险,并每年检讨保险保额及保障范围[144] - 提名委员会负责物色及提名董事候选人,评估董事会所需经验等组合及监督继任,每年检讨并报告董事会多元化事宜[136] - 董事会每年对任职超九年的独立非执行董事进行检讨评估,其续任须经股东大会独立决议通过[139] - 董事会授权提名委员会每年检讨确保获得独立观点和意见机制的实施及成效[140] - 公司设有多项机制确保董事会获独立观点和意见,包括提名委员会注重董事组合均衡等,董事会认为机制实施有效[143] - 非执行董事(包括独立非执行董事)委任为固定任期,至少每三年轮值告退一次[139] - 全体董事(包括独立非执行董事)有机会提出事项列入董事会定期会议议程,有争议议题在会议讨论[143] - 董事会负责给予管理层指引和有效监控,职责包括确定长期战略、审批业务计划和财务预算等[145] - 董事会授权管理层执行策略方针,负责日常运营并定期汇报,还订立《董事会职权范围书》及《授权纲要》并定期检讨[
中国光大控股(00165)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7 10:2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额为6548605千港元,2023年为6047280千港元[3] - 2024年客户合约收入为407124千港元,2023年为792028千港元[3] - 2024年投资亏损净额为53793千港元,2023年为489491千港元[3] - 2024年利息收入为556038千港元,2023年为659676千港元[3] - 2024年股息收入为1291392千港元,2023年为991866千港元[3] - 2024年经营活动亏损为801068千港元,2023年为234054千港元[3] - 2024年除税前亏损为2177925千港元,2023年为1685890千港元[3] - 2024年本年亏损为1864659千港元,2023年为1762269千港元[3] - 2024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港币1.133元,2023年为港币1.141元[3] - 2024年全面收益总额为993422千港元,2023年为2759988千港元[4] - 2024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为52,137,635千港元,2023年为56,220,941千港元[5]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为22,548,370千港元,2023年为23,366,981千港元[5]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为16,623,000千港元,2023年为21,333,342千港元[5] - 2024年12月31日净流动资产为5,925,370千港元,2023年为2,033,639千港元[5] - 2024年12月31日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58,063,005千港元,2023年为58,254,580千港元[5] - 2024年12月31日非流动负债为25,412,934千港元,2023年为24,148,794千港元[6] - 2024年12月31日净资产为32,650,071千港元,2023年为34,105,786千港元[6] - 2024年12月31日股本为9,618,097千港元,与2023年持平[6] - 2024年12月31日储备为20,108,567千港元,2023年为21,371,624千港元[6] - 2024年12月31日归属于本公司股东权益为29,726,664千港元,2023年为30,989,721千港元[6] - 2023年1月1日公司权益合计为37,877,101千港元,2024年12月31日为32,650,071千港元[8] - 2023年已付股息505,576千港元,2024年为252,788千港元[8] - 2023年发行永续中期票据2,184,880千港元,赎回优先永续资本证券2,347,097千港元[8] - 2023年公司亏损1,762,269千港元,2024年亏损1,864,659千港元[8] - 2023年其他全面收益为 - 997,719千港元,2024年为871,237千港元[8]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为1,691,434千港元,2023年为3,176,928千港元[9] - 2024年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及投资物业支出14,763千港元,2023年为4,618千港元[9] - 2024年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及投资物业所得款项52,269千港元,2023年为291千港元[9] - 2024年联营公司投资无支出,2023年为2,042千港元[9] - 2024年合营公司减资所得款项144,850千港元,2023年无[9] - 2024年发行附属公司股份予非控股股东所得款项为2759千港元,2023年无此项目[10] - 2024年赎回非控股股东股份金额为109,049千港元,2023年为376,660千港元[10] - 2024年银行贷款所得款项为21,613,350千港元,2023年为19,986,431千港元[10] - 2024年发行中期票据所得款项为9,363,230千港元,2023年为4,374,600千港元[10] - 2024年偿还银行贷款金额为26,782,331千港元,2023年为22,276,922千港元[10] - 2024年偿还中期票据及债券金额为6,042,625千港元,2023年为2,422,404千港元[10] - 2024年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净额为3,612,077千港元,2023年为3,112,705千港元[10]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额为814,184千港元,2023年净增加额为1,768,221千港元[10] - 2024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结余为8,390,018千港元,2023年末为9,531,117千港元[10] - 2024年客户合约收入为407,124千港元,2023年为792,028千港元[18] - 2024年投资亏损净额为53,793千港元,2023年为489,491千港元[18] - 2024年其他来源收入为28,052千港元,2023年为1,102,323千港元[18] - 2024年管理费用收入为148,795千港元,2023年为182,189千港元[18] - 2024年投资物业租金收入为212,998千港元,2023年为213,733千港元[18] - 2024年咨询费及表现费收入为35,062千港元,2023年为376,838千港元[18] - 2024年存货销售为10,269千港元,2023年为19,268千港元[18] - 2024年股息收入为992,160千港元,2023年为661,210千港元[18] - 2024年香港利得税4012千港元,海外税项298033千港元,2023年分别为27008千港元和166461千港元[20] - 2024年股东应占盈利为175995000港元,2023年为1352296000港元[21] - 2024年已公布支付股息84263千港元,拟派末期股息84262千港元,2023年分别为252788千港元和168525千港元[22] - 2024年批准及支付上一年度末期股息168525千港元,2023年为252788千港元[24] - 2024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按股东应占亏损1909019000港元及加权平均股数1685253712股计算,2023年股东应占亏损为1922639000港元,加权平均股数相同[24] - 2024年联营公司投资账面净值17017451千港元,2023年为17709713千港元[25] - 2024年中国内地上市股份市值20221961千港元,2023年为17512550千港元;2024年香港上市股份市值1017470千港元,2023年为1028806千港元[25] - 2024年集团对光大嘉宝投资账面净值为1262039000港元,2023年为1786636000港元[25] - 2024年合营公司投资账面价值净额为7.29803亿港元,2023年为9.32964亿港元[32] - 2024年指定为通过其他全面收益反映公平价值的香港以外地区上市股票证券为65.72616亿港元,2023年为50.32899亿港元[34] - 2024年通过损益反映公平价值的非流动资产为22.032489亿港元,2023年为26.496579亿港元[35] - 2024年通过损益反映公平价值的流动资产为5.218394亿港元,2023年为4.315462亿港元[3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上市及非上市股票证券公允价值为168.68亿港元,2023年为193.47亿港元[36] - 2024年初未确认金额为7129000港元,年末为7110000港元;2023年初为2.27亿港元,年末为7129000港元[36] - 2024年有抵押定期客户借款为11.79亿港元,无抵押为29.84亿港元;2023年有抵押为12.06亿港元,无抵押为28.31亿港元[36] - 2024年定期客户借款减值准备为11.03亿港元,2023年为9.66亿港元[36][38] - 2024年存货中发展中物业为1.32亿港元,竣工物业为13.41亿港元;2023年发展中物业为1.35亿港元,竣工物业为13.94亿港元[39] - 2024年应收账款为4.92亿港元,2023年为8.32亿港元[40] - 2024年按金、预付款及其他为16.14亿港元,2023年为17.31亿港元[40] - 2024年应收账款、按金、预付款及其他减值准备为6.78亿港元,2023年为5.17亿港元[40][41] - 2024年应收账款、按金、预付款及其他账面价值为19.29亿港元,2023年为15.46亿港元[40] - 2024年应收客户垫款利息为港币8.37959亿元,2023年为港币6.08593亿元[42] - 2024年12月31日应收客户垫款减值拨备或应收利息约为港币2.67911亿元,2023年为港币1.22348亿元[42] - 2024年应收账款、按金及其他的减值准备总计为港币6.77724亿元,2023年为港币5.17284亿元[43] - 2024年应付账款、已收按金及预提费用为港币25.74238亿元,2023年为港币29.62495亿元[44] - 2024年银行贷款一年以内到期为港币93.00158亿元,2023年为港币109.95928亿元[45] - 2024年银行贷款一年至两年到期为港币1.2029亿元,2023年为港币57.0104亿元[45] - 2024年银行贷款两年至五年到期为港币36.04161亿元,2023年为港币14.80539亿元[45] - 2024年应付债券为港币167.37985亿元,2023年为港币137.935亿元[47] - 2024年若干投资物业抵押账面价值约为港币22.89亿元,2023年为港币45.42亿元[48] - 2024年和2023年已发行及已缴足普通股数目均为1685254千股,金额均为港币96.18097亿元[49] - 2024年12月31日,银行贷款负债总额为1.3384553亿港元,其他金融负债为6879.342万港元,交易证券为378.368万港元,应付债券为1.6737985亿港元,租赁负债为38.522万港元 [52] - 2023年12月31日,银行贷款负债总额为1.8603608亿港元,其他金融负债为7241.282万港元,交易证券为237.5万港元,应付债券为1.37935亿港元,租赁负债为23.866万港元 [52] - 2024年客户合约收入4.07亿港元,同比下降49%[77] - 2024年投资亏损0.54亿港元,较去年收窄89%[77] - 2024年收入总额3.44亿港元,同比下降79%[77] - 2024年集团客户合约收入为4.0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85亿港元[80] - 2024年集团实现管理费收入1.4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0.33亿港元[80] - 2024年集团表现费及咨询费收入为0.3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42亿港元[80] - 2024年集团投资亏损为0.54亿港元,去年同期为4.89亿港元,减亏4.35亿港元[80] - 2024年集团股息收入为12.9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99亿港元[80] - 2024年集团已实现投资收益由去年同期亏损0.13亿港元转为正收益1.52亿港元[80] - 2024年集团其他来源收入为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