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

搜索文档
高盛:拼多多财报最新解读
高盛· 2025-05-28 05: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PDD Holdings的投资评级为买入 [1][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PDD在线营销收入增长健康,但因投资用户和商家致利润下滑,下调国内利润预期和目标价,仍维持买入评级,看好其广告技术能力、供应链优势和估值潜力 [1][2][20][2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市场指标:市值1539亿美元,企业价值999亿美元,3个月平均日交易量12亿美元 [7] - 财务预测:2025 - 2027财年,预计营收分别为4040.935亿、4175.051亿、4702.662亿元人民币,EBITDA分别为941.703亿、1366.775亿、1710.516亿元人民币,EPS分别为63.99、92.65、117.01元人民币 [7] - 比率与估值:2024 - 2027财年,P/E分别为11.0、11.6、8.0、6.3倍,P/B分别为4.3、2.7、2.0、1.6倍,FCF收益率分别为9.6%、9.5%、13.1%、17.2% [14] - 增长与利润率:2024 - 2027财年,总营收增长率分别为59.0%、2.6%、3.3%、12.6%,EBITDA增长率分别为78.9%、 - 20.9%、45.1%、25.1%,EPS增长率分别为78.4%、 - 22.6%、44.8%、26.3% [15] - 价格表现:截至2025年5月27日收盘,3个月、6个月、12个月绝对收益率分别为 - 13.2%、4.2%、 - 34.6%,相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益率分别为 - 14.1%、 - 2.5%、 - 46.9% [16] 业务分析 - 在线营销:一季度在线营销收入增长15%,预计2025年剩余时间维持低至中个位数增长,2025财年增长14% [20] - 生态系统投资:公司宣布未来三年投入100亿元人民币支持用户和商家,包括扩大优质商家支持计划、推出10亿元商家回馈计划和升级直接折扣计划 [20] - 国内利润:预计国内主平台EBIT今年下降20%,2025 - 2027财年国内GMV利润率分别为2.0%、2.1%、2.2% [2][20] - Temu业务:交易佣金收入增长低于预期,预计2025财年增长4%,2026财年下降9%,预计2025财年亏损收窄,2026财年实现盈利 [20][22] 估值分析 - SOTP估值:12个月基于SOTP的目标价为131美元,对2026财年拼多多国内核心利润采用12倍P/E估值,对多多买菜采用12倍P/E估值,对Temu(美国以外)采用15倍P/E估值,再减去10%的控股公司折扣 [32][63] 用户参与度 - 国内参与度:4月,前50大电商应用的使用时长同比增长3%,淘宝、京东、拼多多的使用时长同比增长率分别为 - 16%、 + 56%、 + 11% [33] - Temu参与度:4月,Temu全球MAU超过4.05亿,美国应用MAU环比下降27%,全球应用MAU环比持平,网站全球日访问量环比增长3% [37][47]
高盛:星环科技行_ TechNet China 2025-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软件强化基础模型
高盛· 2025-05-28 05: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未提及对报告研究的公司的投资评级,仅给出高盛全球投资研究股票评级分布,买入占49%,持有占34%,卖出占17% [1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企业倾向将更多支出分配给能产生准确结果和高投资回报率的人工智能模型和应用,对人工智能软件月活用户增长和付费率上升保持积极态度 [2] - 报告研究的公司从大数据软件拓展到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为企业客户提供基础模型解决方案,其基础模型具有高精度和安全性,还推出了集成基础模型解决方案 [1][4][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交流情况 - 5月22日在上海举办的TechNet Conference China 2025上与报告研究的公司董事长交流,讨论围绕数据库能力、人工智能基础模型产品、集成基础模型解决方案和公司客户群等方面 [1] 公司概况 - 报告研究的公司是本地企业级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软件公司,2024年基础数据软件收入占比55%,技术服务占22%,数据应用占20%;客户方面,金融企业收入占比40%,政府占29%,电信占9%,能源占7%,制造业占3%;公司自主研发了高精度人工智能模型“Transwarp Infinity Intelligence” [3] 关键要点 - 企业级高精度安全基础模型:报告研究的公司为客户提供企业级基础模型解决方案“Transwarp Infinity Intelligence”,基于大数据专业知识,该模型具备精确问答能力,依靠向量索引技术和自有向量数据库Hippo进行信息检索,还能帮助企业建立专有知识库以确保数据安全 [4][7] - 集成基础模型解决方案推出: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研究的公司基于自有Sophon LLMops平台推出集成DeepSeek基础模型解决方案(TxData - LM),集成了6710亿参数的DeepSeek人工智能模型,可用于模型训练、知识库集成以及人工智能应用/智能体开发,目标客户包括金融、制造、能源等行业企业和政府客户,助力企业进行人工智能部署 [8]
高盛:TechNet China 2025_ 半导体、人工智能服务器、智能手机、自动驾驶出租车及人工智能软件的关键要点
高盛· 2025-05-28 05: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买入评级公司:VeriSilicon(688521.SS)、AMEC(688012.SS)、SICC(688234.SS)、Lingyi(002600.SZ)、Huaqin(603296.SS)、Horizon Robotics(9660.HK)、EHang(EH)、Kingsoft Office(688111.SS) [3][9][11] - 中性评级公司:StarPower(603290.SS)、ASMPT(0522.HK)、Maxscend(300782.SZ)、Sunny Optical(2382.HK) [4][10][12] - 未覆盖公司:Innoscience(2557.HK)、JCET(600584.SS)、Jingsheng(300316.SZ)、Huafeng(688629.SS)、Lens Tech(300433.SZ)、ECARX(ECX)、iMotion(1274.HK)、Black Sesame(2533.HK)、Meitu(1357.HK)、Sensetime(0020.HK)、Beisen(9669.HK) [13][14][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行业讨论聚焦AI需求增长、半导体国产化、智能驾驶与Robotaxi商业化、AI应用拓展及边缘设备驱动替换需求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半导体 - 专家认为中国半导体技术研发持续进步,供应链将持续投资光刻系统开发并维持本地产能扩张 [2] - VeriSilicon管理层看好AI推理需求上升和AI设备采用增长,公司正扩展GPU IP/AI IP和Chiplet平台 [3] - StarPower管理层看好公司2025年营收增长,受SiC设备渗透率上升、国产化趋势及产品线扩展驱动 [4][8] - AMEC管理层看好中国半导体产能持续投资,公司通过产品扩展和迁移扩大目标市场并实现长期增长 [9] - ASMPT管理层预计AI和高计算芯片将推动TCB工具采用增加,需求将从低位逐步恢复 [10] - SICC管理层看好市场需求,因更多800V EV将推出及EV快充需求增加,AR眼镜需求也将带动SiC衬底需求 [11] - Maxscend管理层看好公司RF模块扩展、内部产能利用率提升及长期新业务机会 [12] - Innoscience管理层看好GaN需求从传统适配器向消费电子、EV和数据中心应用转移,公司计划扩大产能 [13] - JCET管理层看到国内客户需求自2024年开始恢复,2025年一季度加速增长,公司将增加资本支出并释放新产能 [14] - Jingsheng管理层看好SiC衬底需求,公司正增加8英寸产能并开发多种新半导体设备 [15] AI服务器、智能手机、PC供应链 - Sunny Optical管理层看好车载镜头出货量同比增长,相机模块向高端项目迁移 [17] - Lingyi管理层看好公司增长,因其在消费电子市场的成功经验和产品线美元含量提升 [18] - Huaqin管理层预计2025年营收将实现两位数增长 [19] - Huafeng管理层看好需求增长,公司计划在二季度提升产能并扩大客户群 [20] - Lens Tech管理层看好产品从智能手机组件向新兴市场扩展,预计盈利能力将通过利用率和规格提升改善 [21] Robotaxi、智能驾驶和eVTOL - Horizon Robotics管理层预计其最新HSD系统2025年开始量产,公司将继续推出更强大计算芯片 [22] - EHang管理层看好EH216 - S交付加速,公司将从观光市场逐步扩展到城市观光和空中出租服务市场 [23][24] - ECARX管理层看好中国智能驾驶趋势,公司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0% [25] - iMotion在前置一体化系统和域控制器方面取得增长,将引入基于Horizon Robotic J6系列芯片组的域控制器 [26] - Black Sesame管理层看好2025年,目标实现两位数营收增长 [27] AI软件 - Kingsoft Office管理层看好公司在AI、办公软件和云协作方面的综合能力,将扩大WPS 365企业客户渗透并为ToC客户提供AI功能 [28] - Meitu管理层看好AI生产力工具扩展,用户订阅数持续增长 [29] - Sensetime管理层看好中国生成式AI趋势,新推出的基础模型SenseNova V6具有升级功能和成本竞争力 [30] - Beisen管理层看好AI HR应用从今年开始增长,预计2026年实现加速货币化 [32]
高盛:快手财报最新解读
高盛· 2025-05-28 05: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12个月目标价为63港元/股 [1][1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快手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符合预期,维持此前对广告、电商业务和盈利能力的全年指引,其广告和GMV增长优于行业、二季度趋势改善以及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稳固地位,有望推动股价重新评级 [1] - 微调2025 - 2027年的营收预测,上调幅度为0.7% - 1.1%,主要反映直播业务和其他服务收入的增长;下调2025 - 2027年的净利润率预测,下调幅度为0.3 - 0.5个百分点,考虑到人工智能相关的研发和营销投资 [1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关键亮点 - 广告业务势头好于预期,一季度对广告放缓和竞争的担忧在一季度业绩公布后有所缓解,管理层预计二季度广告同比增长12%,下半年进一步加速,短剧和小游戏将成为未来1 - 2个季度广告反弹的重要驱动力 [2] - 电商业务仍具竞争力,目标是实现13 - 15%的同比GMV增长,反映了货架式电商的持续贡献和直播业务的稳定,快手不直接参与大幅降价,而是通过降低货币化率和推出人工智能嵌入式工具来支持商家,提高商家投资回报率 [3] - 上调Kling业务收入预期,2025年营收预期从6000万美元上调至1亿美元,反映付费用户的快速扩张,Kling 2.0具有竞争力,在全球用户中吸引力高,随着未来季度增加促销预算,有望成为全球货币化最高的视频生成应用之一 [4] 关键数据 - 市值为2079亿港元(265亿美元),企业价值为2165亿港元(276亿美元),3个月平均每日交易额为30亿港元(3.797亿美元) [8] - 预计2024 - 2027年的营收分别为1268.98亿元、1407.39亿元、1536.71亿元和1657.88亿元,EBITDA分别为271.30亿元、314.83亿元、361.16亿元和404.62亿元,EPS分别为4.02元、4.45元、5.16元和5.87元 [8] 比率与估值 - 预计2024 - 2027年的P/E分别为10.9倍、10.1倍、8.7倍和7.6倍,P/B分别为3.1倍、2.6倍、2.1倍和1.6倍,FCF收益率分别为13.8%、5.9%、12.8%和14.3% [13] 增长与利润率 - 预计2024 - 2027年的总营收增长率分别为11.8%、10.9%、9.2%和7.9%,EBITDA增长率分别为44.0%、16.0%、14.7%和12.0%,EPS增长率分别为73.9%、10.6%、16.1%和13.6% [14] 价格表现 - 截至2025年5月27日收盘,快手股价为48.75港元,较12个月目标价有29.2%的上涨空间,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绝对回报率分别为 - 9.0%、2.1%和 - 14.2%,相对恒生指数的回报率分别为 - 7.7%、 - 14.4%和 - 31.0% [1][15] 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 - 预计2024 - 2027年的总营收分别为1268.98亿元、1407.39亿元、1536.71亿元和1657.8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53.44亿元、165.02亿元、196.06亿元和224.22亿元 [17] - 预计2024 - 2027年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126.97亿元、86.50亿元、287.64亿元和564.11亿元,总负债分别为778.49亿元、684.37亿元、724.88亿元和759.20亿元 [17] - 预计2024 - 2027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别为371.95亿元、215.91亿元、349.95亿元和382.15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分别为 - 146.05亿元、 - 411.08亿元、 - 104.75亿元和 - 107.07亿元,融资活动现金流量分别为 - 60.96亿元、13.53亿元、 - 44.06亿元和1.39亿元 [17] Kling AI业务 - 2025年第一季度Kling AI收入超出预期,达到1.5亿元人民币,主要得益于付费用户的快速扩张,预计通过保持技术优势、改善用户体验和加强营销努力,进一步扩大付费用户群体,2025年货币化目标提高到1亿美元 [22] - 收入结构方面,2P/2C订阅收入占总营收的70%,2B API调用收入占30%;70%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30%来自国内市场 [23] - 月ARPU在20 - 30美元之间,呈稳定上升趋势,公司计划采用个性化定价策略,近期将推出更具成本效益的模型,以提高在海外市场的价格竞争力 [23] 广告业务 - 管理层预计2025年二季度广告同比增长12%,下半年加速至两位数增长,全年广告目标同比增长约14%,主要驱动力包括小游戏、小说、本地服务和货架式电商流量的货币化 [34] 电商业务 - 管理层预计2025年二季度GMV同比增长13 - 14%,全年整体货币化率保持在4%左右,其中佣金约1%,电商广告约3% [37] - 电商广告货币化率在过去两个季度有所下降,公司将继续支持商家,特别是中小企业,以帮助他们增加GMV,这可能会对电商广告增长产生一定压力,但管理层计划从下半年开始对货架式电商流量进行货币化,将这部分的货币化率提高到1 - 2% [38] - 外部广告方面,短剧预计在2025年保持高两位数的同比增长,下半年小游戏、小说和本地服务等领域将做出有意义的增量贡献,全年预计实现两位数的同比增长 [38] 盈利预测调整、估值和风险 - 微调2025 - 2027年的营收预测,上调幅度为0.7% - 1.1%,主要反映直播业务和其他服务收入的增长;下调2025 - 2027年的净利润率预测,下调幅度为0.3 - 0.5个百分点,考虑到人工智能相关的研发和营销投资 [19] - 基于2025 - 2026年平均12倍的P/E估值,将快手12个月目标价上调至63港元(此前为62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19]
高盛:中国4 月工业利润环比上升;5 月采购经理人指数预览
高盛· 2025-05-28 05: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4月中国工业利润和营收同比分别增长3.2%和2.6%,环比来看工业利润增长4.3%、营收下降0.5% [1][2] - 预计5月NBS制造业PMI从4月的49.0升至49.6、财新制造业PMI从50.4升至50.7、NBS非制造业PMI从50.4升至50.6,服务业PMI可能上升、建筑业PMI可能下降 [6][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工业利润情况 - 4月工业利润同比增长3.2%,高于3月的2.6%;环比经季节性调整后增长4.3%,3月为下降2.8%;12个月平均总利润率基本稳定,下游利润率继续优于上游 [6] - 4月下游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7.1%,3月为下降3.5%;上游行业利润同比下降26.1%,3月为增长21.5%;前四个月设备制造业对工业利润同比增长贡献3.6个百分点;仪器仪表和电气机械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2.0%和15.4% [6] 工业营收情况 - 4月工业营收同比增长2.6%,低于3月的4.4%;环比经季节性调整后下降0.5%,3月为增长0.3% [6] 5月PMI预测情况 - 预计NBS制造业PMI从4月的49.0升至49.6,新兴产业PMI经季节性调整后5月显著上升,但股票研究团队渠道调研显示5月订单趋势与4月基本稳定,5月钢铁生产等高频指标略低于去年水平 [6][7] - 预计财新制造业PMI因中美日内瓦贸易谈判后出口订单改善从4月的50.4升至50.7 [7] - 预计NBS非制造业PMI从4月的50.4升至50.6,服务业PMI可能因五一假期旅游数据良好而上升,建筑业PMI可能因中国北方和中部炎热天气影响施工活动而下降 [7]
高盛:小米财报最新解读
高盛· 2025-05-28 05: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小米公司的评级为买入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强劲超预期,AIoT和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表现出色,上调2025 - 2027年营收和调整后净利润预测,目标价升至65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1][19] 各部分总结 财务数据与估值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110亿元,同比增长47%,调整后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65% [1] - 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分别为4786.6亿元、6102.84亿元、7260.44亿元,上调1%;调整后净利润预测上调5 - 6% [19] - 基于SOTP估值法,12个月目标价升至65港元,较当前股价有26.1%的上涨空间 [1] 智能手机业务 - 2025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机营收506亿元,同比增长9%,出货量4180万部,同比增长3%,ASP达1211元,同比增长6% [29] - 中国市场是主要增长动力,市场份额升至19%,排名第一;海外市场营收下降15% [29] - 高端手机出货占比提升,小米15 Ultra首月销量增长90%;线下渠道市场份额增长3.2个百分点 [29] AIoT业务 - 2025年第一季度AIoT营收323亿元,同比增长59%,平台连接设备、多设备用户、米家APP和AI助理MAU均有增长 [35] - 智能大家电营收增长114%,空调、冰箱和洗衣机出货量大幅增长,ASP提升约20% [43] - 平板电脑出货量增长56%,全球和中国市场均排第三,营收增长73%,ASP增长约10% [48] - 可穿戴设备营收增长56.5%,手环和TWS耳机出货量排名靠前;智能电视和笔记本电脑营收下降20% [60] - 毛利率达25.2%,创历史新高,预计2027年大型家电、平板电脑和可穿戴设备销售贡献将达50% [60][61] 互联网服务业务 - 2025年第一季度互联网服务营收91亿元,同比增长13%,GPM为76.9%,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 [69] - 广告收入增长20%,游戏收入持平;全球MAU增长9%至7190万,中国MAU增长13%至1810万 [69] 智能电动汽车业务 - 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7.6万辆,累计交付25.8万辆,维持2025年交付40.5万辆的预测 [85] - 毛利率提升至23.2%,预计2025年为23.6%,且二至四季度将继续提升 [85] - SU7 Ultra截至5月26日获2.3万订单,预计2025 - 2027年年交付2万辆;YU7受关注程度是SU7的3倍 [85] 6.18购物节情况 - 购物节销售提前启动,电商平台促销力度加大,iPhone市场份额因促销和清库存而提升 [92] - 小米产品折扣率约16%(不考虑补贴),考虑补贴后可达29%,低于去年同期 [99] - 预计6.18购物节GMV增长将放缓,关注5月31日累计GMV数据 [99]
高盛:美国消费者信心远超预期;通胀预期下降
高盛· 2025-05-28 05: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5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增幅超预期,劳动力差异下降,短期通胀预期指标下降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关键数据 - 5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8.0,高于高盛预期的88.0和市场预测中值87.1,4月数据向下修正至85.7 [2] 主要观点 - 5月咨商会消费者信心指数从4月向下修正后的水平上涨12.3点至98.0,远超市场共识预期;预期指数在4月降至2011年10月以来最低水平后上涨17.4点至72.8;现状指数上涨4.8点至135.9 [2] - 劳动力差异(称工作充足的受访者百分比与称工作难找的受访者百分比之差)下降0.5点至13.2,前者升至31.8%,后者升至18.6% [2] - 调查的未来12个月通胀预期指标下降0.5个百分点至6.5% [2] - 咨商会指出约一半的回复是在5月12日之后收集的,当时美中宣布暂停4月实施的报复性关税90天,消费者信心反弹在5月12日美中贸易协议前已显现,之后势头增强 [2]
高盛:禾赛科技-025 年第一季度业绩回顾:净利润超预期,提升行业激光雷达产量;买入
高盛· 2025-05-28 05: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禾赛科技(Hesai Group)维持“买入”评级 [1][3][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禾赛科技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营收符合预期,净利润超预期,主要得益于较高的毛利率和较低的运营费用;中国汽车市场激光雷达(LiDAR)的采用速度快于预期,上调2025E/26E汽车激光雷达销量预测;考虑到国内市场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激光雷达采用速度快于预期,上调2025E - 27E非GAAP净利润预测和12个月目标价;禾赛科技作为领先的激光雷达解决方案提供商,有望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NEV)市场导航辅助驾驶(NOA)加速采用和低成本产品推出,进入下一代ATX产品收获阶段,实现营收加速增长和强劲的利润复合年增长率(CAGR),当前估值具有吸引力 [1][2][3][3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Q25财报情况 - 营收5.25亿人民币,与预期基本一致;净利润90亿人民币,高于预期,主要因毛利率达41.7%(同比+3.0pp,环比+2.7pp),运营费用同比-9%且低于预期;2Q25营收指引为6.8 - 7.2亿人民币,同比+53%,环比+33% [1] 激光雷达行业情况 - 中国汽车市场激光雷达采用速度快于预期,因高端车型(如理想、小米)将其作为标准配置,大众市场车型(如零跑)在低价区间配备;上调2025E/26E汽车激光雷达销量至350万/600万单位,意味着激光雷达在新能源汽车中的渗透率将从20%/26%提升至25%/35% [2][8] 各车企激光雷达配置情况 - 理想为2025款L系列改款车型标配激光雷达;小米为7月正式推出的YU7标配激光雷达;HIMA为2025款AITO M9改款车型配备4个激光雷达,即将推出的MAXETRO S800也将配备;吉利为星耀8 PHEV全规格版本配备激光雷达;零跑为B10高配版本配备激光雷达;广汽丰田为BZ3X高配版本配备激光雷达 [9][10][11] 会议要点 - **业务更新**:2Q25营收指引6.8 - 7.2亿人民币,总出货量超30万单位,ATX占比50% - 60%,毛利率约40%,GAAP盈亏平衡;2025全年营收30 - 35亿人民币,总出货量120 - 150万单位,毛利率约40%,GAAP净利润2 - 3.5亿人民币 [32] - **ADAS业务**:已与全球23家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在120多款车型上获得ADAS设计订单;国内与奇瑞iCAR、长城汽车欧拉、极氪和吉利签订设计订单;全球与一家日本顶级一级供应商获得新的概念验证(POC)项目;ATX激光雷达已与12家OEM获得设计订单,2Q25预计出货15 - 18万单位 [32] - **机器人业务**:2025年第一季度机器人激光雷达总销量5万单位,JT系列贡献约4.5万单位;未来12个月,预计JT激光雷达总出货量30万单位 [32] - **AT系列产品及定价**:2025年主要有3款AT系列产品,ATX激光雷达定价约200美元,预计贡献大部分销量;ATP激光雷达平均销售价格(ASP)同比下降低两位数至350美元,预计低六位数出货量;AT1440激光雷达定价约500美元,今年出货量相对较小 [33] - **毛利率**:2025年第一季度毛利率41.7%,高于预期,主要因服务收入增加;未来预计毛利率相对稳定在40%左右 [33] - **关税影响**:预计2025年美国市场收入占比10%,其中50%(即总收入的5%)采用买方完税交货(BDP)条款;自美国提高关税以来,未看到主要客户取消订单,部分客户在5月12日美国关税降低后提前下单 [33] - **资本支出和产能**:预计2025年总资本支出3000 - 5000万美元;自2025年第一季度开始建设新生产线,第三季度开始大规模生产,年底总产能达200万单位;计划建设更多生产线,可能今年开始建设,需4 - 5个月搭建;5月在东南亚签署新工厂租赁合同,预计2026年底/2027年初开始生产 [33] - **运营费用和盈利能力**:2024年GAAP层面运营费用14亿人民币,预计2025年节省约1亿人民币;预计2025年GAAP净利润2 - 3.5亿人民币 [33] 投资分析 - **投资论点**:禾赛科技是领先的激光雷达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应用于ADAS、自动驾驶和机器人领域,2023年全球营收市场份额37%;有望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NOA加速采用和低成本产品推出,进入ATX产品收获阶段,实现营收和利润增长;当前估值具有吸引力,2026E市盈率20倍,低于全球智能电动汽车供应商平均的30倍 [35] - **目标价格**:12个月目标价23.3美元,基于30倍P/E倍数应用于禾赛科技2026E非GAAP每股收益(EPS),并以13%的股权成本(CoE)折现至2025E [36]
高盛:万兴科技-TechNet China 2025_ 原生人工智能应用与人工智能代理推动未来增长
高盛· 2025-05-28 05: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未提及该公司投资评级,但截至2025年4月1日,高盛全球投资研究对3016只股票有投资评级,全球范围内买入、持有、卖出评级占比分别为49%、34%、17% [1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管理层对产品用户粘性持积极态度,娱乐应用带来新用户和收入,还计划基于用户接受度升级软件产品的AI算法 [1] - 公司对AI原生应用和用户付费意愿的积极看法,与高盛对AI软件用户群体扩大的观点一致,在生成式AI趋势和宏观环境不确定下,高盛更青睐收入可见性高的软件公司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万兴科技是多媒体、数据恢复和PDF解决方案软件提供商,正拥抱AI技术,将其用于娱乐和生产旗舰产品,还在研发音视频算法以升级AI软件功能和产品,并与外部基础模型合作 [3] 关键要点 - 用户粘性和付费意愿方面,公司用户主要是专业用户,粘性高,续约率呈上升趋势,付费意愿强,娱乐产品收入和用户基数增长快,公司也在拓展新用户 [7] - AI原生应用和AI代理前景方面,用户对SelfyzAI等AI原生应用兴趣浓厚,公司计划加强娱乐产品认知度,已在Filmora应用AI代理原型并持续开发以达商用标准 [8] 高盛因子分析 - 高盛因子分析通过将股票关键属性与市场和行业同行对比,提供投资背景,关键属性包括增长、财务回报、估值倍数和综合指标,各指标有相应计算方式和数据选取标准 [12][13] 并购排名 - 高盛用并购框架评估股票,考虑定性和定量因素,将公司并购排名分为1 - 3级,1级被收购概率30% - 50%,2级为15% - 30%,3级为0% - 15%,1、2级会将并购因素纳入目标价计算 [14] 量子数据库 - 量子是高盛专有数据库,可提供详细财务报表历史、预测和比率,用于单公司深入分析或不同行业和市场公司比较 [15] 评级及相关定义 - 分析师推荐股票为买入或卖出列入投资名单,未列入的活跃评级股票为中性,各地区有区域确信名单,总回报潜力是当前股价与目标价差异,覆盖股票需有目标价 [24][25][26] - 未评级、早期生物科技、评级暂停、覆盖暂停、未覆盖有不同适用情况 [27]
高盛:美国关税影响追踪-在等待中国推动之际,高频趋势在过渡期间相对平稳
高盛· 2025-05-28 05: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C.H. Robinson Worldwide Inc.评级为中性,目标价96.52美元;Expeditors Int'l of Washington评级为卖出,目标价113.69美元;FedEx Corp.、J.B. Hunt Transport Services Inc.、Union Pacific Corp.和United Parcel Service Inc.评级为买入,目标价分别为218.81美元、139.03美元、222.87美元和96.97美元 [8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数据面相对平静,从中国贸易大幅减少到90天暂停期宣布后可能出现的活动激增的过渡阶段尚未到来,可能会先出现“真空期” [1] - 关税的存在以及90天暂停期后的情况使整体贸易不确定性居高不下,影响通胀、消费者支出和全球货运流量 [2] - 2025年有两种发展情况,一是中国在90天关税暂停前出现提前采购激增,二是客户因不确定性而保持活动/订单放缓 [9] - 短期内预计出现第一种情况,但预测运输业的货运量和收益仍有困难,30%的关税仍可能影响需求,电商还需应对免税额取消的问题,二季度的“真空期”可能仍存在 [10][11] - 可能出现三种情景,一是中国大量提前采购,二季度末/三季度初库存增加,若下半年消费者支出下降,货运需求可能大幅下降;二是提前采购不如预期强劲;若第二种情景出现,下半年可能出现两种子情景,经济不衰退或关税问题缓解,零售商库存短缺,订单激增,运输业受益;经济衰退,订单不振,运输业业绩不佳 [12][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关键观察 - 截至5月22日当周,中国货运流量呈负面趋势,中国到美国的船只数量环比下降18%,同比下降31%,标准箱数量变化与船只数量基本一致;洛杉矶港预计未来两周船只数量增加7%,标准箱数量增加48%,但下周船只数量可能下降29%;最近一周铁路联运量同比下降1%;中国港口吞吐量同比增长7% [5] - 集装箱费率环比上涨13.5%,可能预示中国货运量即将增加 [6] 高频周度数据 - 5月16 - 22日,从中国到美国的满载集装箱船数量同比平均下降31%,较前一周的-4.9%有所下降,环比下降18% [15] - 若消费者需求在可能的提前采购后没有提升货运量,2025年下半年的波动和“真空期”可能对所有运输企业产生负面影响 [16] - 短期内,货运代理EXPD和CHRW可能受益于市场波动和中国90天暂停期带来的提前采购激增,但海运费率同比比较仍有挑战;包裹运输企业UPS和FDX(均为买入评级)凭借快速物流、航空货运和全球布局,可能受益于美国货物需求激增;若进口主要集中在西海岸,西海岸多式联运企业UNP和JBHT可能受益,但下半年货运量可能因提前采购而低于季节性水平 [16] - 5月16 - 22日,从中国到美国的标准箱数量同比平均下降23%,较前一周的+13.6%有所下降 [23] - 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除中国)到美国的满载船只和标准箱增长情况显示,亚洲其他地区也开始下降,但幅度不同 [31] - 上周中国主要港口周吞吐量环比增长2%,此前一周环比下降6%,同比增长7%,高于前一周的3% [36] - 从中国/东亚到美国西海岸的海运集装箱费率环比上涨13.5%,同比下降43% [40] - 最近一周计划进入洛杉矶港的标准箱数量同比增长56%,前一周同比下降14%;1周后预测同比下降30%,2周后预测同比下降7%,但环比大幅增长 [43] - 上周WorldACD亚太到北美每周货运趋势的重量和费率两周环比分别下降5%和4%,前一周分别下降13%和4%;中国大陆和香港到美国的货运量环比反弹19% [45] - 第20周西海岸(UNP/BNSF)的多式联运量平均下降1%,第19周增长4% [50] - 西海岸卡车现货费率(不含燃料)环比上涨5.7%,同比上涨2.2%;卡车装载可用性指数环比上涨45%,同比下降15.5% [52] - 供应链拥堵跟踪指数维持在2,环比下降1% [55] 滞后月度数据 - 4月,洛杉矶港、长滩港和奥克兰港三大港口的货运量同比增长9.5%,环比3月增长10%,低于典型季节性的12%,可能表明4月提前采购较少 [58] - 三大港口同比数据与彭博社报道的中国、亚洲和亚洲其他地区(除中国)到美国的标准箱月度同比增长数据有很强的相关性,预示5月数据较弱 [60] - 4月,物流经理指数上游(B2B)库存扩张速度从3月的58.9降至57.6,下游(B2C)库存扩张速度从3月的66.7降至54 [64] - 3月,零售商(除汽车)、制造商和批发商的库存销售比分别为1.14、1.45和1.30,2月分别为1.13、1.45和1.30 [70] - 4月,物流经理指数库存成本指数从3月的70.6升至75.6,反映库存成本和存储成本上升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