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搜索文档
阿洛酮糖,又一企业拿下生产许可!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13 15:39
阿洛酮糖获批上市 - 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发布公告,批准D-阿洛酮糖等20种"三新食品",包括5种新食品原料、9种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6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 [1] - 微元合成成为全国首家获得阿洛酮糖新食品原料公告行政许可的企业,也是唯一一家通过生物发酵工艺获批的企业 [1] - 福洋生物于7月9日成功拿到阿洛酮糖生产许可证,全面启动国内市场布局 [2] 阿洛酮糖产品特性 - D-阿洛酮糖是一种六碳酮糖,少量天然存在于无花果、猕猴桃、小麦等食品中,能量系数约为1.67 kJ/g [4] - 甜度接近蔗糖的70%,却仅有其10%的热量 [6] - 推荐食用量≤20克/天,婴幼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人群不宜食用 [5] - 在美国被作为"一般认为安全的物质(GRAS)"管理,加拿大批准其为天然健康产品原料,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批准其为新食品原料 [5] - FDA规定D-阿洛酮糖在食品营养标签中无需计入"total sugars"或"added sugars",在卡路里统计时仅以0.4 kcal/g计算 [8] - 日本厚生劳动省允许D-阿洛酮糖使用,其能量为0 kcal/g [8] 阿洛酮糖生产工艺 - 微生物发酵法:以葡萄糖或蔗糖为原料,经大肠杆菌AS10发酵、提纯、结晶、干燥等工艺制成 [4] - 酶转化法:以果糖为原料,经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催化转化,再经脱色、分离、提纯、结晶、干燥等工艺制成 [4][10] - 福洋生物采用酶转化法生产工艺,符合国家卫健委公告要求 [10] 阿洛酮糖应用优势 - 口感接近蔗糖,应用场景多,是理想代糖 [8] - 口感柔和纯净、不良风味少、无后苦味,溶解度高,完美适配饮料、烘焙等食品工业化需求 [8] - 可发生焦糖化反应,能够赋予面包和饼干等烘焙产品优良感官 [8] - 具有抗氧化、调节肠道菌群、辅助降体脂、保护心血管等多种功能 [8] 福洋生物技术优势 - 多年前便自主设立阿洛酮糖科研课题,持续强化科研攻关 [7] - 对接合作国内知名专家,深化阿洛酮糖关键技术研究 [7] - 建立起阿洛酮糖产线,强化生产过程及下游应用领域研究 [7] - 已申请并获得授权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7] - 2023年牵头承担"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重点围绕构建阿洛酮糖高效酶转化体系以及产品生产过程优化 [7]
生物制造青年论坛,报告征集中!8月20-22日宁波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13 15:39
论坛概述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 同期设有"生物制造青年论坛"特色专场[2] - 青年论坛旨在发掘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制造领域的创新团队、技术及产品 促进科研与产业对接[2] - 论坛采用15分钟快速分享模式 聚焦科学问题、解决方案、成果转化可行性及未来方向[3] 论坛安排 - 时间定于8月20日 分两个场次(13:30-17:30和19:00-20:30) 席位仅限30个[6] - 同期设置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专场 公开征集100个合成生物/生物制造领域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创新项目[6] 组织机构 - 主办方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11] - 协办单位包括宁波酶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涵盖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基材料专委会等4家行业组织[12] - 学术顾问由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院长张先恩担任[12] 大会背景 - SynBioCon系列大会已连续三年(2022-2024)在宁波成功举办[14] - 2024年第三届大会由DT新材料主办 宁波酶赛生物协办 并获得上海宝山合成生物学转化研究院等机构支持[14] 产业服务 - 大会关联全球生物基与生物制造产业服务平台www.bio-basedlink.net[21]
谭天伟院士团队期待你的加入!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13 15:39
实验室与团队概况 - 绿色生物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由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和大北农集团共建,聚焦非粮生物质资源制备液体燃料及重要化学品,旨在降低化石能源依赖及减少碳排放 [1] - 实验室主任谭天伟为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导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00余人 [1] - 团队依托4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如国家能源生物炼制研发中心),并拥有秦皇岛环渤海生物产业研究院等工业化验证基地 [3][5] - 团队科研实力雄厚,包括院士1人、杰青6名、长江学者5名、教授30人及海外专家10人,具备生物与化学转化全链条研发能力 [5] 博士后招聘计划 - 招聘方向涵盖合成生物学、酶催化、发酵工程等,要求相关学科博士毕业不超过3年,年龄35岁以下,强调独立科研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6][7] - 薪酬分两档:"博学"青年学者年薪50万元并提供周转房,普通博士后年薪18-25万元,绩效优异者可获留校机会 [6] - 申请需提交个人简历、学术成果证明及未来研究计划,材料发送至指定邮箱并标注"202X年博士后申请+姓名" [7] 行业会议动态 - SynBioCon 2025大会将于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智造、绿色化工与新材料等五大方向,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趋势 [9] - 大会由DT新材料主办,获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等多家机构支持,旨在推动技术产业化与科技成果转化 [9][12] - 同期活动包括项目路演、青年论坛等,参会可通过官网或扫描二维码报名 [12][13]
华南理工林章凛等:耐酸高产赖氨酸大肠杆菌构建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11 15:57
核心观点 - 研究团队利用"立足点开关"技术构建耐酸模块,显著提升大肠杆菌在低pH环境下的赖氨酸生产效率,为工业发酵降低成本提供新方向 [1][5][8] 技术机制 - 耐酸系统由双质粒构成:酸触发模块含4个启动子表达触发RNA,耐酸模块含4种立足点开关控制耐酸基因表达 [1][3] - 耐酸基因分为4类功能组:质子消耗系统(5个基因)、蛋白质保护系统(5个伴侣蛋白)、细胞膜修饰/氧化还原系统(4个基因)、过氧化物清除系统(4个酶) [3] - 采用红色荧光蛋白筛选出最佳触发RNA-立足点开关组合,并通过启动子文库优化表达强度 [3] 实验成果 - 在pH4.5条件下经10轮筛选,从7.68×10^4种组合中鉴定出26种使菌株生长超野生型120%的模块 [5] - 最终9种模块经复验证有效,其中2种使工业菌株SCEcL3在pH5.5下维持与pH6.8相当的赖氨酸产量和转化率 [5] - 关键基因degP(周质伴侣)和sthA(转氢酶)被证实通过保护周质蛋白和平衡辅因子提升耐酸性 [6] 应用前景 - 该策略为中等酸性条件下工业菌株的稳健生产提供新思路,可能大幅降低生物发酵过程的pH调节成本 [8] 行业动态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聚焦AI+生物智造与四大应用领域,推动产业技术转化 [10]
天大元英进院士团队:开发兆级别人类基因组DNA合成和跨物种转移新技术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11 15:57
合成生物学技术突破 - 合成生物学使命为"合成生命和设计生命",2010年J Craig Venter研究所首次实现丝状支原体基因组的全化学合成并创造自我复制的人造生命细胞,证明生命可通过人工设计创造[1] - 高等生物基因组合成面临两大挑战:超过50%的复杂重复序列合成与组装困难,以及超大片段DNA跨物种转移技术瓶颈[1] SynNICE技术体系 - 天津大学元英进团队开发SynNICE技术,首次实现1 14Mb人类Y染色体AZFa区域(含69 38%高度重复序列)的精准合成组装,将DNA拆解为233个5 5kb片段分三步逐级拼接[3][5] - 创新性提出"酵母核载体"策略,通过NICE方法分离直径1微米的完整酵母细胞核,维持染色体高级结构并可冷冻保存6个月以上[5] - 实现合成基因组向小鼠早期胚胎的高效递送,首次观察到从头DNA甲基化建立模式,证实表观遗传修饰对调控基因转录的关键作用[3][5] 技术双重价值 - 揭示合成基因组在受体细胞中被识别和重塑的过程,为研究表观遗传修饰从头建立提供新手段[7] - 为染色体异常疾病治疗开辟新思路,未来有望发展染色体疾病创新治疗方案并推动临床转化[7][9] 专家评价与行业意义 - 该技术突破哺乳动物合成基因组学三大挑战:重复序列精准组装、跨物种递送效率、外源DNA表观重塑机制[13] - 酵母核载体系统具备可扩展性,可承载更大DNA片段,推动哺乳动物人工染色体合成发展[11] - 潜在应用包括降低猪器官移植免疫排斥强度,使异种器官功能维持时间从2-3年延长至数十年[8][9] 行业活动信息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智造及四大应用领域[14]
SynBioCon 2025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8月宁波见!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11 15:57
生物制造行业发展趋势 - 生物制造已成为全球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关键领域 是我国继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后推进制造强国的重要抓手 [1] - 各地政府正通过"研发-转化-产业—集群"协同模式发展合成生物 发挥新质生产力作用 [1]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聚焦AI+生物智造赛道及四大应用领域(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美妆原料) [1] 大会核心内容 - 设置"1+4"主题:1个热门赛道(AI+生物智造)+4大应用领域 探讨革新技术与产品生命力 [1] - 目标包括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品规模化及人才挖掘 邀请国际企业、专家、资本等多方参与 [1] - 高层闭门研讨会将聚焦"十五五"生物制造发展趋势与增长点 30位行业领袖参与深度讨论 [9] 技术应用方向 - 绿色化工与新材料领域关注:大宗化学品生物制造路径开发(苹果酸、己二酸等有机酸)、化学法与生物法协同产业化案例 [13] - AI+生物智造领域重点:AI辅助发掘关键酶、合成生物大语言模型应用、工业发酵动态控制 [13] - 未来食品领域突破:高值蛋白/油脂生物合成、功能糖/乳铁蛋白制造技术、非粮生物质转化 [13] 产业活动亮点 - 设置100+融资项目路演 覆盖合成生物新产品/工艺/技术团队 [4][12] - 青年创新论坛将安排30+场报告 聚焦原始创新与价值创新 搭建高效对接平台 [12][13] - 科技成果展示专区公开征集100个从0到产业化的创新项目 促进科研院所与企业对接 [14] 行业生态构建 - 大会汇聚头部企业、顶尖高校、园区资本及产业上下游资源 [4] - 支持单位涵盖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上海未来产业专委会等权威机构 [2] - 往届会议已形成行业影响力 2024年第三届会议在宁波成功举办 [18]
报告领取!《“十五五”时期我国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思路》, 释放哪些新信号?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11 15:57
"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规划 - "十五五"是我国生物制造全面崛起的关键时期 目标包括先进生物制造产业及相关服务业增加值超4万亿元 生物制造渗透率达到8%以上 产业迈向中高端发展 [3] - 构建创新+产业+管理服务三大体系 加快发展"7+1"生物制造产业体系 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基化学品和材料、生物能源、生物发酵、生物工程食品、生物饲料、生物技术装备和生物服务 [4]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 - 大会聚焦"1+4"领域:AI+生物智造赛道 以及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和美妆原料四大应用领域 [14] - 邀请国际领先企业、产业化专家、政府、园区、资本等各方共探"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产品规模化 [14]
今年首个!又一重组蛋白企业要上市了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10 14:45
公司上市进展 - 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通过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并递交IPO注册申请,有望成为今年首个成功上市的重组蛋白企业[1] - 公司拿下第五套重启后的首家上会资格[2] 核心技术优势 - 专注植物源重组蛋白表达技术,基于水稻胚乳细胞生物反应器开发重组人血清白蛋白,1公斤稻米产出约10克血清白蛋白[4] - "稻米造血"技术突破使公司在资本市场具有较高知名度[7] - 水稻表达体系表达量高达15-20g/kg糙米,具有高产量、低成本、易规模化生产优势[12] 业务布局与产品管线 - 入局化妆品赛道多年,推出"叁的三次方"、"玛克医生"等护肤品牌,原料产品重组人纤连蛋白已应用于护肤品[8] - 主要营收来自药用辅料、科研试剂销售,尚无获批上市药品[10] - 核心产品HY1001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预计近期获批上市,有望降低国内对进口人血清白蛋白的依赖[11] - 产品管线涵盖7种在研药物,适应症包括低白蛋白血症、儿童感染性腹泻、AATD肺气肿等[11] 产能与供应链建设 - 2023年建成10吨OsrHSA原液及制剂cGMP智能化生产线[12] - 启动年产120吨OsrHSA原液生产线建设,总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12] - 中国西部基因工程水稻种植面积达3700亩,2025年将建成全自动化稻谷烘干车间及仓储系统[1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39.97万元、2426.41万元、2521.61万元[9]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4亿元、-1.87亿元、-1.51亿元,累计未弥补亏损达8.51亿元[9] - 2024年资产负债率(合并报表)43.37%,较2022年上升24.56个百分点[10]
谭天伟院士:我国如何发展新一代生物制造科技创新与关键技术?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10 14:45
生物制造的定义与重要性 - 生物制造以工业生物技术为核心 利用酶 微生物细胞结合化学工程技术进行目标产品加工 包括生物基材料 化学品和生物能源等 [3] - 世界经合组织评价生物制造是工业可持续发展最有希望的技术之一 [3] - 生物制造将替代传统化工和植物提取的生产方式 以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 促进制造业双碳目标实现 [3] 生物制造的全球发展态势 - 世界主要经济体均已明确生物制造产业的战略目标 [4] - 中国凭借完善的工业基础和庞大的消费市场在发展生物制造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4] 中国生物制造的发展方向 - 需要发展新一代生物制造科技创新产品与关键技术 [5] - 加快开发重要生物化学品与材料 减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5] -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保障产业支撑能力 攻克重点战略产品的关键核心技术 [6]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 - 大会聚焦AI+生物智造赛道以及绿色化工与新材料 未来食品 未来农业和美妆原料四大应用领域 [8] - 邀请行业领先企业 产业化专家 政府 资本等多方共探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 [8] - 致力于促进产品规模化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8]
SynBioCon 2025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8月宁波见!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10 14:45
生物制造行业发展趋势 - 生物制造已成为全球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关键领域,是我国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1] - 各地政府正通过"研发-转化-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模式推动合成生物产业,发挥新质生产力作用[1]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智造及四大应用领域(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美妆原料)[1] 大会核心内容架构 - 采用"1+4"模式:1个热门赛道(AI+生物智造)+4大应用领域[1] - 设置30+场专题报告,覆盖生物基化学品/精细化学品/一碳生物制造/生物基材料等技术方向[13] - 包含100+融资项目路演,重点展示从0到产业化的100个创新成果[4][14] 技术应用方向 - 绿色化工领域:开发生物基苹果酸/己二酸等平台化学品,探索化学法与生物法协同路径[13] - AI应用场景:包括酶发掘/大语言模型构建/工业发酵控制/菌株基因型分析等[13] - 未来食品方向:涉及新质蛋白/功能糖/乳铁蛋白等食品配料的生物合成技术[13] - 美妆原料突破:聚焦虾青素/类胡萝卜素等功效成分的绿色制造工艺[13] 产业生态建设 - 设置生物制造青年论坛,发掘30+个科研团队创新成果,搭建人才对接平台[12][13] - 组织第3期产业高层闭门研讨会,邀请30位头部企业高管探讨"十五五"发展趋势[9] - 往届大会已形成产学研联动机制,2024年第三届大会获得宝山合成生物学研究院等机构支持[18] 活动组织形式 - 首日开展审核制闭门研讨会,后续两天设置全体大会+4大分论坛[9][13] - 设置科技成果展示墙,公开征集100个阶段性创新成果进行现场对接[14] - 由DT新材料主办,获得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上海未来产业专委会等机构支持[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