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的那些事

搜索文档
炸裂!70 岁盖茨与 56 岁 Linus 首次同框,一张照片引爆技术圈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6-24 14:55
科技行业领袖聚会 - 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与Linux之父Linus Torvalds首次会面,引发技术圈广泛关注 [2][3] - 聚会由微软Azure首席技术官Mark Russinovich组织,参与者还包括操作系统专家David Cutler [4][8] - 此次聚会汇集了影响现代计算机发展的四位关键人物,虽未达成具体技术决策,但具有象征意义 [4] 比尔·盖茨 - 1955年出生,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主导开发Windows系统推动个人计算机普及 [5] - 1975年与保罗·艾伦共同创立微软,曾任CEO和首席软件设计师 [5] Linus Torvalds - 1969年出生,芬兰裔美国计算机科学家,Linux内核和Git版本控制系统创始人 [6] - 1991年在赫尔辛基大学就读期间开发Linux内核并开源,推动全球开源运动发展 [6] - 2005年因不满现有工具开发Git,现Linux已成为服务器和超级计算机核心系统 [6] Mark Russinovich - 1966年出生,微软Azure首席技术官,Windows系统内部专家 [8][9] - 著有《Windows Internals》系列书籍,创立Sysinternals工具套件 [9][10] - 1996年共同创立Sysinternals,2006年被微软收购后加入公司 [11] - 领导Azure平台技术创新,推动云服务高可靠性与安全性发展 [11] David Cutler - 1942年出生,被誉为"现代操作系统之父",主导开发三大操作系统 [13] - 开发DEC的VAX/VMS、微软Windows NT和Azure云系统 [13] - 1988年加入微软,耗时5年投入15亿美元带领200人团队完成Windows NT内核 [14] - 83岁仍以高级技术顾问身份在微软工作,专注Azure云平台架构 [15]
字节“开除” Seed 大模型负责人,因亲密关系踩红线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6-24 00:46
字节跳动廉政通报事件 - 字节跳动Seed大语言模型负责人乔木因未申报利益冲突及虚假陈述被辞退,涉事HRBP程某同时被辞退并扣罚全部年终奖 [1] - 涉事双方存在亲密关系且属于公司禁止的利益冲突场景(上下级关系/共同直属上级/HRBP关系)[1] - 乔木原为字节跳动核心高管,直接向CEO梁汝波汇报,负责豆包大模型团队 [1] 事件背景与调查过程 - 事件源于2025年3月乔木妻子罗某的实名举报,曝光婚内出轨及财产隐瞒证据 [1] - 调查初期两人均否认关系,利用HRBP与业务管理者的密切关系及高管话语权暂时隐瞒 [2] - 后续确凿证据导致谎言败露,公司内部系统已删除两人信息 [1] 公司处理方式 - 处理结果被低调置于廉政通报末条,内部飞书系统显示两人状态均为"已离职" [1] - 通报措辞显示处理是"总要给个交代"的结果,暗示事件发酵已久 [1]
马斯克 Robotaxi 今日上路:画饼 10 年终兑现!团队合影C位武汉理工校友引关注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6-23 08:43
特斯拉Robotaxi正式上路 - 特斯拉Robotaxi服务于6月22日在美国奥斯汀南部启动,首批车队由约10辆2025款Model Y SUV组成,在特定区域运营[1] - 服务时间为当地时间早上6点到晚上12点,恶劣天气可能暂停运营[34][35] - 车内未配备驾驶员,但有安全员坐在副驾驶位置[36] 核心团队曝光 - 特斯拉AI软件和芯片设计团队是内部从0开始自建,马斯克盛赞其为十年辛勤工作的顶峰[6] - 团队合照中多位华人工程师占据C位,包括关键技术负责人段鹏飞[7][10] - 段鹏飞本科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后获俄亥俄大学电子工程硕博学位,曾因工作强度离职但9个月后重返特斯拉[10][12][13] - 另一位华人工程师Patrick Cho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参与FSD 12.5研发[21][23][26] 技术路线与表现 - 采用纯视觉方案,成本仅为Waymo的七分之一[29] - 段鹏飞团队负责数据与感知,开发了Occupancy Network等关键神经网络[17][20][21] - Fleet Learning技术通过量产车共享数据实现协同学习和模型优化[19] - 试点车辆表现:转弯连贯,能正确处理慢车和会车,乘客可通过APP控制媒体播放和导航[40][41][42] 运营数据与行业影响 - 系统已完成112次行程,累计行驶499英里(约803公里)[47] - 验证了L2升维路线的可行性,基于量产车和车规级部件实现Robotaxi落地[49] - 标志着特斯拉与Waymo为代表的L4 Robotaxi正式开启同台竞争[50] 试点细节 - 运营区域避开了复杂十字路口以确保安全[31] - 目前仅限邀请注册,首批约20名特斯拉粉丝参与体验[38] - 网友体验反馈超现实,马斯克转发相关推文[45]
41 岁程序员连续 4 年住车里,被质疑占用公共资源。网友一边倒:某些人别管太宽了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6-23 01:53
程序员在深圳湾公园车内居住事件 - 程序员张哥连续4年工作日住在车里周末回老家 这一生活方式引发关注[1] - 事件因被质疑占用公园公共资源而登上热搜[2][3] - 争议焦点在于是否构成公共资源占用 但文章认为在没有相关规定禁止前不应过度指责[4] 事件具体细节 - 张哥在深圳湾公园过夜并正常缴纳停车费 未占用额外车位[6] - 日常洗漱在健身房完成 仅早上在公园用水 对他人影响有限[7] - 深圳部分公园设有淋浴间 使用这些设施符合设立初衷[8] 公众舆论反应 - 多数网友认为张哥行为不构成公共资源占用[8] - 深圳湾公园有6-7个停车场共千余车位 工作日夜间使用率很低[9] - 反对观点认为若类似行为增多可能导致公共资源关闭 最终损害普通市民利益[8] 网友主要观点 - 车辆本就需一个车位 不会因居住而额外占用[9] - 公园车位在非节假日时段充足 不影响他人使用[9] - 部分网友认为不应过度干涉个人生活方式选择[9]
罗永浩:余承东粗暴挖人,一点策略都没有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6-22 14:02
罗永浩谈华为余承东对TNT系统的反应 - 罗永浩透露2018年有四家公司有意收购锤子科技 其中三家是因TNT系统而感兴趣 包括华为[1] - 华为余承东在深圳会面时对锤子150人团队半年开发的手机接大屏系统表现出极大兴趣 当场对比华为1000人团队三年开发的同类系统并训斥下属[1] - 华为提出派10人技术团队对接 表现出投资/收购意向 但实际目的是挖角核心研发和产品负责人[2] 科技巨头对TNT系统的真实态度 - 尽管TNT在2018年鸟巢发布会遭遇公众嘲讽 但至少有三家科技巨头因该技术提出收购意向[2] - 华为通过5小时技术细节拷问后 直接向锤子产品总监和研发总监开出个人offer 但遭拒绝[2] 行业技术竞争态势 - 2018年仅三星和华为具备手机接大屏系统技术 现已成为行业普遍功能[1] - 锤子科技以150人团队半年完成的TNT系统 在效率上远超华为1000人团队三年开发成果[1] (注:文档3为推荐阅读列表 无实质行业分析内容 故未提取关键点)
扛不住了?58 同城被爆大规模裁员,上午开会下午走人,赔偿 N+1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6-20 10:11
58同城大规模裁员 - 公司自6月起开展大规模裁员 涉及技术工程事业群和本地服务事业群等多个核心部门 裁员比例达20%-30% 部分业务线裁撤比例超60% [1] - 按公开数据估算 近3万名员工中或有近万人受影响 [1] - 公司承诺按"N+1"标准支付赔偿金 但裁员流程迅速 员工反映未提前预警 有员工上午参会下午即被约谈离职 [1] - 2023年5月公司曾曝出裁员比例30%-50% 涉及招聘、房产、汽车等核心业务线 当时回应称因市场环境变化进行人员优化 [1] 核心业务下滑原因 - 招聘领域BOSS直聘、拉勾网等垂直平台抢占市场份额 凭借精准匹配和良好用户体验 [2] - 房产领域贝壳找房通过真房源和VR看房技术改变行业规则 [2] - 二手车领域瓜子二手车等直卖平台压缩中间环节对公司造成冲击 [2] - 公司长期面临虚假信息泛滥问题 2019年以来因发布虚假招聘消息引发近百起诉讼 涉及事主超5000人 导致用户信任度降低 [2] 公司战略调整 - 创始人姚劲波年初内部信要求"砍掉不能实现盈利的业务" 强调"不好的业务要收缩 该关停并转的要关停并转" [2] - 互联网行业流量红利逐渐消退 公司面临严峻生存考验 [2]
惊爆!中国工程师携硬盘海外训练 AI,这波神操作引全球关注,外交部正式回应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6-20 03:46
数据跨境传输事件 - 中国工程师携带4箱硬盘共80TB数据飞往马来西亚用于AI训练 [1] - 外交部回应证实有国内公司存在此类跨境数据传输操作 [2] 法律合规性 - 根据《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规定 公司需向网信办申报并获批即属合法 [4] - 未提及是否违反美国法律 [4] 相关阅读推荐 - 微信拟更新聊天记录存储功能 涉及100GB以上数据管理 [5] - 特朗普手机"美国制造"宣传争议 中国同款价格差距达319美元 [5] - 山东高校禁用红米手机考试事件引发厂商与校方回应 [5]
重磅!微信将迎史诗级大更新!网友:我 100+ G 的聊天记录终于有救了…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6-19 08:09
微信聊天记录备份功能优化 - 微信正在小范围测试聊天记录备份功能优化 支持通过手机微信将聊天记录备份到外部存储设备如U盘、移动硬盘等 并可创建及管理多份备份文件 支持自动备份[1] - 当前仅支持备份到电脑 优化后将扩展至外部存储设备 功能更新在持续扩大测试范围[1] - 备份路径为"微信设置-通用-聊天记录与迁移-备份与恢复" 灰度测试用户可见"备份到电脑、U盘等多种存储设备"和"支持自动备份"选项[1] 备份功能细节 - 备份范围可选择全部聊天或指定聊天 也可选择指定时间段[2] - 支持开启自动备份 电量不足20%时暂停备份以节省手机电量[2] 用户反馈 - 部分网友对功能优化表示欢迎[3] - 部分网友期待微信推出更多新功能[4]
JPEG 活了 30 多年还没被淘汰!后浪一波接一波,它凭啥仍是“网图扛把子”?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6-18 10:59
JPEG的历史与优势 - JPEG在1995年首次出现在Netscape浏览器中,迅速取代GIF成为主流图像格式,其压缩失真更优雅,能更好保留原始图像形态[1] - JPEG的核心优势在于"失真可控"和作为由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制定的公开标准[2] - 相比GIF由CompuServe员工单独开发,JPEG由联合图像专家小组数十家机构协作完成,是正式标准而非事实标准[6][7] JPEG的技术原理 - JPEG采用离散余弦变换(DCT)技术进行有损压缩,通过剔除细节降低画质但保留核心特征,支持4种压缩模式:顺序DCT、渐进DCT、顺序无损和分层模式[14][16][17][18] - 在质量降至50%时,文件大小可缩减至原始尺寸的1/5(13.7MB→2.6MB),在5%质量下仍可保持可识别图像(419KB)[13][20] - 复杂纹理区域压缩效果优于纯色区域,PNG更适合文字等需要无损压缩的场景[20] 行业竞争与专利纠纷 - 1994年Unisys对GIF收取专利费促使JPEG普及,并催生PNG格式[21] - Forgent Networks通过收购获得疑似JPEG相关专利,在2007年前通过诉讼获利超1亿美元,包括与PC行业800万美元和解[22][23] - JPEG 2000等后续格式未能取代JPEG,仅在专业领域应用[24] 当前行业格局 - 现代替代格式如WebP、AVIF、HEIC虽技术更优,但存在兼容性问题:HEIC封闭于苹果生态,AVIF在Windows 10兼容性差,WebP桌面支持不足[29][30][31] - JPEG-XL因谷歌突然取消Chrome支持而夭折,PNG虽兼容性好但文件过大[29][32] - 视频编码领域AV1已成标准,但图像编码仍无明确继任者,JPEG凭借30年先发优势保持主流地位[28][32]
大翻车!特朗普手机吹 “美国造” 卖 499 刀,1 小时后被扒中国同款 180 刀!网友:割韭菜实锤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6-18 04:05
特朗普集团推出Trump Mobile及T1手机 - 特朗普集团宣布推出自有品牌手机T1及移动服务Trump Mobile,被视为商业版图向科技领域的扩展 [1] - Trump Mobile被宣传为"全美国服务",包括美国境内的呼叫中心、丰富的套餐服务和新款智能手机T1 [4] - 业务主要分为手机套餐和智能手机两部分,但这两者对消费者来说都不具吸引力 [6] Trump Mobile套餐服务 - 主打套餐为"47套餐",每月收费47.45美元,包含无限通话、短信和流量,前20GB为高速流量 [7][8][10] - 套餐提供向100多个国家的免费国际通话,方便经常给美军基地打电话的家庭 [11] - 增值服务包括设备保护、道路救援服务以及远程医疗和处方服务,但这些服务由第三方提供且可能产生额外费用 [11][12] - 用户可以使用公司提供的SIM卡接入网络,但目前不清楚是否支持eSIM,苹果用户可能无法使用该网络 [13][14] T1手机规格与定价 - T1手机被描述为"在美国设计和制造"的设备,采用金色外壳,配备6.8英寸打孔AMOLED显示屏 [16] - 手机运行Android 15系统,内置256GB存储空间,12GB运行内存,5000毫安时电池 [17] - 后置5000万像素主摄,但景深和微距镜头仅为2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1600万像素 [17] - 计划在8月推出,售价499美元,预购需支付100美元定金,而同款手机在亚马逊上的售价约为180美元 [18] T1手机的真实情况 - T1与T-Mobile的REVVL 7 Pro 5G极为相似,后者由中国企业立讯精密旗下的闻泰科技制造 [20][22] - T1可能是REVVL 7 Pro 5G的换壳版本,零售价通常为250美元,促销时低至169美元 [20][22] - 尽管宣称"美国制造",但制造手机的所有零部件都需要进口,美国国内没有AMOLED显示屏制造商 [16][24] - 芯片信息被刻意忽略,因为不是美国制造的零部件,屏幕和相机模块同样依赖进口 [24] 美国制造的挑战 - 在美国组装智能手机面临巨额资金投入和供应链合作伙伴多年规划的挑战 [25] - 即便在美国组装T1,也得先从海外采购零部件,生产成本将会非常高昂 [28] - 以不到500美元的售价,每部手机几乎无利可图,必然在某些方面偷工减料 [28] - 零部件进口将面临政府施加的关税,除非达成特殊协议,否则以500美元售价想盈利几乎不可能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