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日报

搜索文档
“生态北疆”的“新城实践”
内蒙古日报· 2025-06-02 00:45
生态治理成果 - 新城区实施"三带一区"生态治理模式,落实生态修复用地9.8万亩,种草1.8万亩,完成4.12万亩国土绿化生态绿带改造项目,大青山前坡80%土地实现生态绿化 [7] - 大青山前坡从岩土裸露变为集灌木带、花带、景观带于一体的生态屏障,野生动物种类增加37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蒙古扁桃重现,野狍、黄羊等物种重返 [7][9] - 敕勒川草原通过"土壤改良+植被重构+智能灌溉"技术实现碳汇能力年增3.2万吨,成为智慧化生态修复典范 [9] 文旅产业布局 - 新城区构建"双带联动"全域生态旅游格局,整合大青山高山草原观光带与敕勒川生态草原观光带,形成复合型旅游带 [9] - 2025年开通"草原观光小火车"专线串联景观节点,圣水梁、黄花窝铺等通过生态路、呼和塔拉大街形成交通网络 [9][10] - 沿山生态旅游年接待游客近千万人次,创收约4.51亿元,恼包村吸引游客1600万人次 [13] 产业融合与创新 - 将生态建设与文化传承结合,发展"欢腾的敕勒川"环境歌舞演艺、马舞剧《千古马颂》、甲兰板村研学基地等文旅项目 [11] - 打造"一村一品"都市农业,如讨思浩设施农业、水磨莜麦、古路板花海景观,露营基地因生态特色受游客青睐 [13] - 通过敕勒川半程马拉松赛、麦跑儿童赛等体育赛事及2条"北疆漫游"生态旅游线路丰富业态 [13] 社会经济效益 - 生态建设带动村民增收,如冯林萍等村民直言环境改善带来直接收益 [13] - 形成"处处是风景,村村有产业"的全域绿色产业态势,提供更多就业和创业机会 [13] - 北疆文化大青山创作基地促进大学生与非遗传承人交流,实现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联动 [10]
培育“金种子” 守好“油瓶子”
内蒙古日报· 2025-06-01 09:51
科研项目启动 - "北亚油菜大豆科创中心"2025年度科研攻关项目在内蒙古室韦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启动 [2] - 科创中心作为国家高纬度早熟春油菜核心育种基地,将通过双单倍体等前沿技术突破高寒油料育种瓶颈 [2] - 去年培育的9个新品系实现了单产倍增和含油量提升6%-12%的重大突破 [2] - 今年播种了1万份双单倍体材料 [2] 技术创新与产业布局 - 公司依托院士团队构建生物育种技术矩阵,运用"定向育种+基因编辑"技术储备抗逆品种 [2] - 打造"7D微波技术+深加工"转化体系,开发油菜籽油、植物源甲基硒片等高附加值产品 [2] - 创新"农旅融合+品牌赋能"模式,建设油菜花海观光、健康食品体验基地 [2] 科研试验与基础设施 - 公司完成2092亩各组各油菜品种区域试验田的播种工作,采用人工播种和除草方式确保科研数据精准度 [4] - 计划建设占地面积23000余平方米的育种科研大楼,改善科研人员工作环境 [4] - 着力完善育种基地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计划修建20000立方米智能蓄水池和6台精准喷灌机 [6] - 500亩试验田已进入生长期,科研团队进行全天候生长监测 [6] 公司发展动态 - 公司将原有的270平方米房屋改造成设施齐全的科研人员宿舍,工程已于5月7日开工建设 [4] - 公司积极推动"北亚油谷"建设,构建油菜种业全产业链发展体系 [2]
粽香飘北疆 同心话传承——全区各地端午节主题活动丰富多彩
内蒙古日报· 2025-06-01 01:16
端午节文化活动 - 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举办"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端午"主题活动,包含文化知识介绍、有奖竞答、投壶射五毒挑战以及免费理发和医疗义诊服务 [1] - 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开展"粽"享北疆 情暖端午主题活动,宣讲端午节文化内涵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 - 兴安盟科右前旗举办第五届睦邻文化节,包含"粽情端午"比赛、邻里欢歌区23个节目表演以及农产飘香区10个特色摊位展示 [2] - 包头市东河区黄土渠社区开展"粽香剪纸话西口"主题剪纸活动,传承老包头"走西口"民俗文化 [2] -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举办"指尖生色 浓情五月天"艾草养生锤制作活动,各旗县区组织赛龙舟、渡阴山、美食节、非遗展等活动 [2] - 鄂尔多斯市残联开展"浓情端午 粽享快乐"文化助残主题活动,帮助残疾朋友了解康复救助、教育就业等政策 [3] - 乌海市举办"粽享安康·情韵乌海"旱地龙舟挑战赛,40支队伍8人一组参赛 [3] -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举办第16届芍药文化旅游节,景区种植千余亩芍药,5月末至6月底为最佳观赏期 [3] - 赤峰市林西县城南街道举办包粽子活动,2000余个"同心粽"由志愿者送至社区孤寡老人家中 [4] - 通辽市开鲁县举办"月践北疆 粽情端午"文明实践活动,包含包粽子比赛、文艺演出、互动游戏等 [4] - 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举办第二届"粽享端午 魅力北疆"老年人文化节,300余名老人参与民俗游戏和文艺展演 [4][5]
“指尖”连民心 “云端”解民忧巴彦淖尔依托网上“人大代表之家”为民办实事
内蒙古日报· 2025-06-01 01:16
巴彦淖尔市网上"人大代表之家"平台建设 - 巴彦淖尔市在全区率先开发推广网上"人大代表之家"微信小程序 将3657名自治区 市 县 乡镇人大代表全部纳入线上平台 实现代表履职全天候覆盖 [1] - 平台突破传统"人大代表之家"的空间与时间限制 构建"线上+线下"双轨履职模式 五原县建成1个县级"两代表一委员"之家 2个社区之家及12个联络小组 349名代表委员通过小程序与实体站点联动 [1] - 巴彦淖尔市将网上"人大代表之家"建设作为人大工作的重要抓手 实现7个旗县区 59个乡镇苏木 11个街道全覆盖 平台与实体"人大代表联络站"深度融合 [3] 平台运行成效 - 2024年以来 五原县"两代表一委员"之家累计收集意见205条 现场解答65条 领办民生实事17件 [2] - 平台运行以来 巴彦淖尔市各级人大代表累计收到群众反映问题12300多条 处理率达99.8% 推动解决民生实事2800余件 [2] - 在同联村 今年已有4件民生问题通过网上"人大代表之家"小程序得到解决 涵盖垃圾清理 停水停电 路灯维护等"关键小事" [2] 平台运行机制 - 平台建立"问题反映—分流交办—跟踪督办—结果反馈"的闭环机制 将群众诉求转化为可量化的履职成果 [2] - 形成"线上广泛收集民意 线下精准解决问题"的协同模式 推动代表履职从"被动等事"向"主动找事"转变 [3] - 代表委员通过小程序与实地调研结合 既"云端听民声" 又"田间察民情" 例如协调资金完成管道改造 惠及群众300余户 [3]
乌兰察布:同绘文明卷 共筑幸福城
内蒙古日报· 2025-06-01 01:16
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 乌兰察布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这是全市人民十年共同努力的结果 通过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 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1] - 全市607家市级以上文明单位(校园)对接1235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覆盖群众达35.8万户 自2022年以来累计开展"1+2"结对共建活动1.2万余场 服务群众60万余人次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800余件 [4] - 文明城市创建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度均超过98% [4] 创新工作机制 - 推出"1+2"结对共建活动 "1"代表一个市级以上文明单位 "2"代表两个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通过双向奔赴开展志愿服务和文明实践活动 [2] - 在察右前旗土贵乌拉镇纳令沟村 50多位村民通过手工编织技能培训 掌握了制作技能 实现足不出户就业增收 [2][3] - 各文明单位创新运用"讲、评、帮、乐、读"等形式 聚焦群众需求 精准开展志愿服务 [3] 精神文明建设 - 推出自治区级以上道德模范53个 培育"中国好人""内蒙古好人"等20多个 建立2000多人的先进典型动态管理库 [8] - 设置5个"榜样在身边"专题专栏 发布1200余篇先进事迹报道 张贴13000余张宣传海报 建设6个"榜样在身边"主题公园 [8] - 通过音乐剧《人民楷模都贵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传播道德模范事迹 [6][7] 全民参与机制 - 70余名市区两级领导干部包联12个街道 229个单位与564个小区结对共建 形成"四个一"工作法 [9] - 成立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队、关爱孤寡老人志愿服务队等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队 "有时间做志愿者 有困难找志愿者"蔚然成风 [9] - 全市群众通过点滴文明行为积累 如文明出行、礼貌让座等 争做城市文明代言人 [10]
多维宣传亮点纷呈 民族团结入脑入心我区深入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月”活动
内蒙古日报· 2025-05-31 02:21
民族政策宣传活动开展情况 - 内蒙古自治区将5月设为"民族政策宣传月",5月25日至31日为"民族法治宣传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主题开展活动 [1] -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等五部门联合部署工作,推动民族理论政策进机关、企业、社区、学校等十大领域,优化宣传方法 [1] - 赤峰市巴林右旗组建"星火石榴"宣讲分队,巴彦淖尔市成立"理论学习轻骑兵"宣讲团,阿拉善盟推出"驼背上的流动讲堂",通过定制化宣讲深入基层 [1] 创新宣传形式与互动平台 - 自治区民委联合多部门举办"光影北疆·同心筑梦"摄影大赛,鼓励群众讲述民族团结故事 [2] - 自治区翻译中心成立"译心·石榴籽"青年服务队,呼伦贝尔市民委开展主题诗歌征集,兴安盟创新宣讲模式引导群众参与 [2] - 通辽市、赤峰市等地在活动中设立非遗展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设置手工艺品展示和美食体验环节,内蒙古艺术剧院京剧团进校园推广传统文化 [2] 网络传播与长效机制建设 - 各地利用网络平台发布主题海报、长图、短视频,开展有奖答题活动,构建民族理论政策网络宣传矩阵 [3] - 自治区民委强调需总结有效经验,建立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深化"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等理念 [3]
巴彦淖尔市新能源产业逐绿向新
内蒙古日报· 2025-05-30 14:48
转自:草原云 雨后初晴,在位于巴彦淖尔市磴口县160万千瓦光储+生态治理项目区,一望无际的深蓝色光伏板覆盖 沙丘,在阳光下泛着粼粼光波。光伏阵列间,嫩绿的梭梭苗探出沙面,与支架构成立体防风网络,勾勒 出"板上发电、板下生绿"的生态新图景。 三盛公黄河水利工程枢纽工程。 中交(内蒙古)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产业经理李之明说:"通过考察,我充分了解了巴彦淖尔新能源产业 的迅猛发展态势。通过此次大会,我也结识了很多优秀的民营企业家。下一步,我们打算在巴彦淖尔投 资相关项目,为巴彦淖尔及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蒙能磴口县+生态治理项目。 5月30日,参加"民营企业进边疆·内蒙古行"新能源产业发展和装备制造推介活动的考察团在内蒙古防沙 治沙一体化工程重点项目现场目睹了此壮观景象。 考察团在蒙能60.5万千瓦/141万千瓦时电源侧储能电站。 当天,考察团依次考察了蒙能60.5万千瓦/141万千瓦时电源侧储能电站、蒙能磴口县+生态治理项目、 三盛公黄河水利工程枢纽工程、三一重能零碳产业园、龙腾光热储能科创园、远景巴彦淖尔大型风电叶 片制造基地、晶澳淖尔5GW光伏组件等项目,充分感受到内蒙古及巴彦淖尔市能源产业发展的新优 ...
“民营企业进边疆·内蒙古行”边疆绿色农畜产品销全国推介活动举办
内蒙古日报· 2025-05-30 03:27
内蒙古农牧业资源 - 内蒙古拥有奶业、玉米、肉羊3个千亿级产业和肉牛、马铃薯等9个百亿级产业 [3] - 创建了草原肉羊、科尔沁肉牛、河套向日葵、大兴安岭大豆、阴山马铃薯、西部绒山羊、中西部奶业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3] - 正着力打造玉米、奶业、肉牛、肉羊、羊绒、马铃薯、草业七大重点产业链 [3] 内蒙古农牧业产量 - 2024年内蒙古粮食生产实现"二十一连丰"、畜牧业生产实现"十九连稳" [5] - 全国1/5的羊肉、1/6的牛奶、1/10的牛肉、2/5的羊绒、1/6的人工饲草、2/3的向日葵、1/8的大豆、1/9的玉米、1/10的杂粮杂豆来自内蒙古 [5] 推介活动与投资机会 - 内蒙古自治区内外90余家民营企业代表参加"民营企业进边疆·内蒙古行"活动 [1] - 自治区农牧厅、巴彦淖尔市、通辽市、赤峰市、乌兰察布市分别向民营企业家展示形象和资源 [5] - 全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表示将鼓励会员企业投资内蒙古现代农牧业 [7] 活动目的 - 搭建绿色农畜产品销售交流平台,助力优质产品走向全国 [7] - 为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7]
实习直通就业 毕业无缝上岗——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构建全链条实习就业体系
内蒙古日报· 2025-05-30 03:12
产教融合模式 -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虚实结合的数字孪生生产线精准复制企业自动化工业场景,学生可操作机床、机器人及加工零件,实现与企业需求无缝衔接 [2] - 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并嵌入企业实战项目,提升学生就业适应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2] - 与海康威视共建智能物联网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将能源工业网络安全工程师等实习岗位前置到实训教学中 [10] 校企合作实践 - 企业导师如内蒙古杰尔电讯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孙树林入校授课近10年,联合制定课程标准并讲授典型工程案例 [7] - 校企联合开发课程,组建混编"双师型"师资队伍,将岗位技能培训与行业认证嵌入课程 [10] - 开展"海康威视星火计划订单班",年均200名学生赴企业实习,实习就业转化率超60% [11] 人才培养成果 - 构建"实习岗位前置、技能培训嵌入、职业发展贯通"的全链条实习就业体系,学生毕业后可进入内蒙古八大产业园区智慧安防、机器人等领域就业 [10][11] - 电子与自动化系2023届毕业生刘轩赫通过实习留任海康机器人北京分公司,担任项目调试技术员 [11] - 实现"实习直通就业,毕业无缝上岗"的良性循环,筑牢实习就业"蓄水池" [11] 产业聚焦方向 - 学院聚焦内蒙古绿色算力、能源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深化产教融合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10] - 实训场景覆盖智能制造、智能物联网、无人机等领域,与龙头企业合作打造实践中心 [5][8][10]
赛罕海关助力辖区婴幼儿配方奶粉首次出口香港
内蒙古日报· 2025-05-29 16:00
公司动态 - 内蒙古金泽伊利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3.1吨婴幼儿配方奶粉首次出口中国香港 [1] - 公司总经理表示香港对婴配奶粉检测标准严格且准入流程复杂,对首次出口存在担忧 [3] - 赛罕海关提供"一品一策"精准帮扶,帮助企业应对配方注册、检测标准和包装标签方面的要求 [3] - 海关搭建"5+2"预约查检机制,对出口乳制品实施优先查检、优先出证、优先放行 [3] - 多项便利化举措使通关时间压缩近20% [3] 行业政策与支持 - 赛罕海关主动对接企业需求,提供政策指导和技术支持,帮助企业规避贸易风险 [3] - 海关畅通属地查检"乳品绿色通道",优化监管服务 [3] - 赛罕海关表示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搭建关企沟通桥梁,助力企业"走出去" [3] 市场拓展 - 此次出口标志着呼和浩特市生产的婴配奶粉首次进入香港市场 [1] - 企业迫切希望打开香港市场,海关支持为其抢占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