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日报

搜索文档
部分高校率先完成本科招生工作
郑州日报· 2025-07-24 00:41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25年招生情况 - 普通类101专业组历史类录取最高612分最低578分超本科线107分物理类101专业组录取最高617分最低569分超本科线142分 [1] - 19个专业组共录取7000余名新生生源充足质量稳升优质生源占比同比显著提升 [1] - 招生方案完善学科体系重构完全学分制落地专业自由选择保障成为吸引优质生源核心密码 [1] 郑州大学2025年招生情况 - 普通本科批历史类录取最低608分超本科线137分位次4542物理类录取最低593分超本科线166分位次54059 [2] - 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学院历史类录取最低597分物理类592分惠灵顿学院历史类最低527分物理类最低553分 [2] 河南省高招录取进程 - 普通本科批含高校专项高水平运动队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持续至7月25日征集志愿信息7月26日公布 [1][2]
“万名大学生助企服务”专项计划启动
郑州日报· 2025-07-24 00:34
招用计划概述 - 组织企业面向社会招用1万名左右大学毕业生,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1] - 郑州拟招聘1850名大学生 [1] - 招用目标为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25届毕业生及2023届、2024届未稳定就业的毕业生 [1] 工作内容与报名方式 - 万名大学生将到企业适度承担政策宣传、政企联络、营商环境观察等工作 [1] - 采取线上报名方式,即日起报名,招满即止 [1] - 报名人员应仔细阅读公告及相关附件,全面了解岗位要求 [1] 待遇与合同条款 - 招用人员由企业按照"人岗相适"原则确定工资标准 [2] - 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享受招用企业同类岗位员工相应待遇 [2] - 服务时间计算为工龄,同时视为基层服务年限 [2] - 合同期限不低于1年 [2] 财政补贴政策 - 省财政对招用企业按每人每月2200元标准进行补贴 [2] - 补贴期限不超过12个月 [2] - 补贴方式为后补贴,专项计划实施期满后直接拨付至企业账户 [2]
发扬自我革命精神落实管党治党责任 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
郑州日报· 2025-07-23 00:56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该文档主要围绕党建工作展开,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的具体信息。因此,无法提取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建议提供包含公司经营、行业动态或经济数据的新闻内容以便进行分析。
八大“国字号”活动领衔2025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打造文化盛宴
郑州日报· 2025-07-23 00:56
黄河文化月活动概况 - 2025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系列活动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核心主题,深度融合"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城市品牌定位,通过"国字号"活动引领、文化遗产保护、群众参与互动三大板块打造文化盛宴 [1] - 活动自2021年起推出,是郑州市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已成为郑州的"文化名片" [1] - 2025年活动将集中呈现12项重点活动及十大群众文化项目,全方位展现郑州文化底蕴,助力打造黄河古都群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1] "国字号"活动矩阵 - 本届文化月共引入8项国家级重磅活动,数量与层级创历年新高 [2] - 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美声)、古筝、管乐(铜管)全国选拔赛于6月7日至14日在郑州举办,拉开活动序幕 [2] - 第十三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将吸引全国170支团队、5000余名4至16岁少年儿童参与,预计带动2万名观众及陪同人员汇聚郑州 [2] - "唱响黄河"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届全国声乐展演将汇集120余位全国知名歌唱家以"黄河"为主题献唱 [2] 文化传播创新 - 中华经典诗词论坛已连续举办两届,累计吸引4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诗词与传统文化等议题展开研讨,提出AI技术赋能传播等实践方案 [3] - "天地之中·'镜'界郑州"全国摄影展、全国网络文学采风创作活动、"秀我中国"创作者大会等活动将从影像、文学、新媒体等多元维度创新黄河文化传播载体 [3] - 2025微博文化之夜活动将联动敦煌、龙门、云冈、麦积山石窟等文化IP,探讨中华文明瑰宝的保护与出海路径 [5] 文化遗产保护 - "裴李岗时代与中华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聚焦新石器时代考古成果,揭示郑州在早期文明进程中的核心地位 [4] - 郑州商城与夏商文明暨郑州商城发现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将迎来国内外夏商文化研究学者50人,深化郑州商城作为商代早期都城核心地位的认识 [4] - 同步策划郑州商城遗址书院街贵族墓地等考古成果展,推动学术资源向公众教育转化 [4] 群众文化活动 - 十大群众文化活动涵盖舞蹈、合唱、戏曲、书画、太极拳等,覆盖城乡社区,搭建文化惠民桥梁 [6] - 山河艺术节·中国戏剧梅花奖精品展演计划推出102场中外文艺演出,组织36场公共活动,打造"郑州有戏"惠民文化品牌 [6] - 2027年第十一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终评及颁奖活动将落地郑州,本届文化月已启动前期预热 [6] 活动战略意义 - 活动通过国家级活动与在地文化资源的深度耦合,为郑州建设人文之城注入新动能 [7] - "学术研讨+大众参与""传统底蕴+现代表达"的双轨模式彰显中华文明探源的严肃性同时激发城市文化活力 [7] - 郑州正以黄河文化为纽带,加速构建"立足中原、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文化传播格局 [7]
保持警醒扛稳责任综合施策 守住底线守牢防线确保安全
郑州日报· 2025-07-22 01:04
防汛工作部署 - 会议于7月21日召开 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及河南考察重要讲话精神 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 动员全市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守住防汛安全底线 [1] - 要求深化认识保持警醒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 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 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好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和旱涝急转准备 [2] - 聚焦五个确保 以应急指挥应急避险应急救援万全准备筑牢防汛铜墙铁壁 坚决守住不发生群死群伤事故金标准 [2] 具体防汛措施 - 压实责任链条 加强工程巡查防守 做好滩区安全管控 确保黄河防汛安全 [2] - 落实防护任务 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整治 确保南水北调工程安全 [2] - 提升预报预警精准度与时效性 强化重点部位薄弱环节管控 保障排水系统高效运行 确保城市不发生异常内涝 [2] - 压实责任人责任 聚焦关键环节 加强巡查值守监测预警 确保不发生水库垮坝溃坝 [2] - 深化隐患排查明确风险区域 强化预警叫应机制 果断执行避险转移 确保不发生重大地质灾害群死群伤事故 [2] 组织保障机制 - 加强领导强化保障 以过硬作风确保安全度汛 强化值班值守严明工作纪律 层层压紧压实包保责任 健全协同联动机制 [3] - 备足备齐抢险物资 提前预置抢险人员力量 确保应急处置及时有力 [3] - 强化宣传引导凝聚各方合力 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防汛救灾良好氛围 [3] 会议形式与通报 - 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 各开发区区县市设分会场 [4] - 市气象局通报近期气象情况 [4]
全省规范整合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
郑州日报· 2025-07-22 00:57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 - 河南省整合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取消224个原有项目,规范整合为26个全国统一项目 [1] - 调整涉及7类项目价格,包括X线摄影成像、CT平扫、MR平扫、MR增强、PET/CT等,价格调控在国家医保局治理目标范围内 [1] - 新政策支持数字影像服务,放射检查项目价格包含5元数字影像处理和上传存储服务费,实体胶片不再打包计入检查价格 [2] 价格形成机制 - 价格调整考虑周边地区价格水平、地区人力成本、设备集采降价、基金使用情况等因素 [1] - 按照阶段性预期目标价和测算平移价确定政府指导价 [1] 政策执行要求 - 公立医疗机构可在患者自愿选择基础上提供数字胶片云储存服务,不再提供实体胶片 [2] - 如需额外提供实体胶片,按实际采购价格零差率销售 [2] - 无法提供数字影像服务的医疗机构,相关放射检查项目价格减收5元 [2] - 各级医疗机构需严格执行新价格政策,做好价格公示和政策解读 [2]
【风物郑州】厚重中原 工业基地焕发新活力
郑州日报· 2025-07-21 01:57
工业发展历史 - 中原区曾是郑州核心工业区,聚集国棉厂、电缆厂、二砂、郑煤机等老国企,支撑郑州工业辉煌 [1][3] - 1963年郑州三磨所研制中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1966年研制第一颗立方氮化硼,技术领先全国 [3] - 二砂厂是一五计划57个重点项目之一,磨料磨具产量占全国25%,多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3] - 1958年国棉四厂研制中国首台喷气织机,1957年纺织工业占郑州工业总产值36.22% [3] 产业转型与规划 - 中原区正构建"科技创新+都市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产业体系,聚焦装备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 [11] - 科技服务业瞄准节能环保、工业设计、数字经济,培育"小巨人""独角兽"企业 [11] - 计划2030年未来产业规模达400亿元,布局高端医疗器械、人形机器人等赛道 [11] - "一路四街"从工业区转型为活力商圈,商家一铺难求,人流量堪比春运 [9] 文化资源 - 分布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等遗址,庙沟、白寨等遗址对研究商周至新石器时代有重要意义 [4][5] - 历史遗存已建成生态文化公园,成为市民了解中原文化的窗口 [5] 行政区划演变 - 1955年设立建设区(后更名中原区),1960年成立中原人民公社,1961年确立现辖区范围 [7] - 1987年并入须水乡、沟赵乡等郊区,2005年完成撤乡建办,2011年实现全域城市化 [7][8]
【走马都市圈③】郑开走大道
郑州日报· 2025-07-21 01:47
郑开同城化发展 - 2006年全长39.2公里的郑开大道建成通车标志着郑州和开封同城化进程的开始 [1] - 2024年11月16日河南省首个省级新区中牟新区挂牌成为郑开同城化发展先行区 [1] - 中牟新区定位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文化旅游创意融合区、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1] - 郑开城际铁路延长线2025年3月15日开通实现57.14公里线路公交化运营高峰日开行列车达106列 [4] - 两地已形成10余条干线贯通包括郑汴物流通道、开港大道等并实现连霍高速、郑民高速小客车免费通行 [6] - 郑开同城化战略始于2005年涵盖金融、交通、电信、产业、生态、资源共享六大领域 [9] 产业协同发展 - 郑开汽车产业带集聚10多家知名车企和数百家零部件企业覆盖全省90%以上车型 [11] - 2024年河南省整车产量突破140万辆郑开汽车产业带是重要支撑 [11] - 郑州都市圈规划明确打造郑开汽车产业带目标为300万辆整车生产基地 [13] - 开封武秀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目标实现10亿产能并构建百亿生态圈 [13] - 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预计2024年产量增至50万辆带动周边配套企业产值增长 [13] - 开封精细化工开发区通过氢气管道向郑州燃料电池企业供应原料实现产业互补 [14] 文旅融合发展 - 郑开旅游年票累计销售近14万张实现两地景区互通 [17] - 郑开大道沿线聚集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建业电影小镇等8大主题乐园 [19] - "中牟看戏、开封游园"的旅游线路2024年已吸引超百万名游客 [15] - 两地联合开发文化IP推动区域联动营销和文旅文创融合发展 [19] 政务服务协同 - 郑开同城服务专窗实现125项高频政务服务"双城通办"和66项便民应用线上融合 [21] - "汴捷办"与"郑好办"App系统直联实现医保查询、景区预约等功能服务超10万人次 [23] - 两地建立电子证照共享平台归集200余类电子证照累计减免纸质材料超2000份 [23]
立足资源禀赋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探索走出走好老城区现代化新路子
郑州日报· 2025-07-21 00:50
城市更新与产业融合 - 中原区将聚焦"两高四着力"战略 依托资源禀赋实施城市更新 推动老城区现代化转型[1] - 重点推进纺织工业遗址保护开发 通过建筑保护 文化挖掘 商业运营三位一体模式打造城市特色标识[1] - 五大文创园区(芝麻街1958双创园 保利久街 华山121文化创意园 磨街文创园 二砂文化创意园)将强化场景招商 推动文旅文创产业集聚发展[1] 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 中央文化区将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通过博物馆展陈优化提升文化供给质量[1] - 创新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方式 深度挖掘棉纺织工业历史等人文地理资源[1][2] - 打造精品文旅线路 目标使文旅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助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2] 新质生产力培育 - 以重点产业园区为载体 通过盘活存量资产与培育增量业务相结合 推进产城融合发展[2] - 因地制宜发展文创 文旅等新业态 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2] - 通过业态布局优化与产业导入 探索文化产业园区特色化发展路径[1][2]
全面通深度融强机制求突破 奋力打造高效能治理标杆城市
郑州日报· 2025-07-21 00:50
7月20日,全市党建引领网格化高效能治理工作推进会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 市工作会议上和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部署 要求,总结上半年工作,安排部署下阶段重点任务。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安伟主持会议并讲话。 安伟强调,要站位更高标准要求,奋力打造高效能治理标杆城市。要"全面通",用足用好网格化治 理平台这一载体,进一步厘清融合方向、目标、思路,推动各类治理资源、便民业务、数据信息全面打 通、协同一体。要"深度融",聚焦重点领域治理,加快推动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多平台归一",及时回应 群众关切,合力解决急难愁盼;聚焦城市全域泛在感知体系建设,发挥组织优势,强化数智赋能,打造 及时预警、智能防控的"韧性城市",实现全面融入、有机联动。要"强机制",健全完善上下协同、左右 联动、齐抓共管的多模态治理体系,推动"平急重"各类城市运行状态迅速切换、无缝衔接,形成纵向到 底、横向到边的现代化治理体系。要"求突破",抓好热点问题、突出矛盾的靶向施治、有力化解,加强 对高频事项、"三跨"事项的研究,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先行应用场景,形成更强的示范性、引领性、标志 性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