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

搜索文档
会思考的城市长啥样? ——看鹤壁用AI与数据重塑城市未来
河南日报· 2025-09-10 01:41
城市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核心载体,正加速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化发展的双重进程。2023年,国家数据局等17 部门联合印发的《"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提出通过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动多维度城市数据融合创 新,为治理服务升级注入智慧动能。 作为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鹤壁市率先构建"可感知、能思考、有温度"的城市智能体:完善全域物联感知 网络、贯通数据共享脉络、夯实现代化数据底座,形成精细化治理闭环。 依托华为技术支撑,鹤壁统筹建设事件中心、智能中枢等核心平台,联动2.7万路感知设备、2.5万路视联设备 与5.33亿条政务数据,融合33种AI算法实现"五觉"协同感知,打造出"四联一体"的智能底座,全方位赋能城 市运行。 这座正在褪去钢筋水泥冷硬外衣的"会思考"的城市,正以数据生命体的崭新姿态,让安全触手可及、让服务 精准随行、让生活温暖如春。 智慧交通 "数字触角"重塑出行体验 9月1日傍晚6时,鹤壁市淇滨区兴鹤大街迎来晚高峰。川流不息的车流中,一根根智慧合杆静静矗立,杆体上 的雷达与摄像头犹如敏锐的"数字眼眸",实时捕捉道路动态。数据源源不断流向云端,红绿灯配时悄然调 整。曾经的"车看灯"通行模式,已彻底转向"灯看 ...
打造“幻乐之城” 中牟缘何有戏
河南日报· 2025-09-09 23:31
从美国自由女神像到埃及金字塔,从珠穆朗玛峰到故宫博物院……在郑州方特欢乐世界,可以在几分钟内飞 跃全球。 刚走出"飞越极限"场馆的李女士举着手机回放视频:"俯冲时心都提到嗓子眼儿,掠过珠穆朗玛峰时忍不住伸 手去摸一摸。"画面里布达拉宫与万里长城无缝衔接,座椅的倾斜角度精准复刻飞行的失重感,曲面大屏所带 来的视觉冲击让人直呼刺激。 今年暑期,中牟累计接待游客795.86万人次,同比增长6.8%。这个坐拥8大文旅项目的小城,在年轻人中悄然 走红。 从传统农业大县到打造"幻乐之城",中牟文旅缘何有戏? "好戏"上演 中牟是一座宝藏小城。 古时,孔子周游列国曾驻足于此,官渡之战的烽烟曾在此燃起。这里还是美男子潘安的故乡、箜篌制造的最 早地。 如今,这里上演着文旅产业发展的"一出好戏"。 在郑开大道约8公里范围内,布局了郑州绿博园、方特欢乐世界、方特水上乐园、方特梦幻王国、建业电影小 镇、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郑州海昌海洋公园等8大文旅项目,构成河南省主题乐园项目最集中的区域。 "2010年9月郑州绿博园开园,为中牟文旅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也让中牟人首次真切感受到文旅消费的力 量。"中牟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 ...
穿越三千年来洛阳看一场“古代阅兵”
河南日报· 2025-09-09 23:31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新型战机划破长空,"东 风"系列导弹运输车浩荡驶过——国之重器,彰显着科技实力和国防力量。 在洛阳博物馆,两柄古剑静静地述说着过往。一柄属于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一柄是战国时代的"繁阳之 金"。它们精湛的铸造工艺反映出当时的军事装备水平和冶炼技术,是研究春秋战国时期军事作战方式的重要 实物资料。 中国古兵器的智慧之光,更早地闪耀在夏商之时。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有一件青铜戈,据考古学家测 定,其年代距今3000多年。当时,青铜戈的出现堪称兵器革命,它不像剑以刺击为主,而是通过戈头与木柄 的组合,实现劈、啄、勾等多种攻击方式,攻防一体。 青铜戈。 令人称奇的是,这种结构体现出原始的"模块化"设计思维:戈头可更换,木柄可调整,以适应不同战斗场 景。这种思路与现代步枪根据不同任务更换配件、扩展功能的设计逻辑相契合。 从玉钺到仪仗指挥刀,读懂军事权威的表达 穿越三千年时光,在中原腹地的洛阳,夏商时期,青铜匠人已在炉火中锻造出最早的"高科技"兵器;隋唐时 期,漕运繁忙,大运河曾是维系军事后勤保障的动脉。 走进洛阳的博物馆,从一件件静默的瑰宝中, ...
了不起的河洛文化丨河洛文化 森罗万象
河南日报· 2025-09-09 23:31
隋唐洛阳城定鼎门及天街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张怡熙摄 "在王朝时代,洛阳盆地有夏都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 址,史称'五都荟洛'。将眼光放大到整个河洛地区,古都名城更多,郑州商城遗址、郑州小双桥遗址、郑韩 故城遗址、虢国上阳城遗址等都创造了璀璨的文化。" 河洛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以"河图洛书"为标志,以夏商周文化为主干,以汉魏唐宋为内容,以古都洛 阳所凝聚的文化精华为核心,以"河洛郎"为特征,文化传承范围广泛,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延伸。有专家这样 概括河洛文化。 一 9月5日,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吴涛对记者说:河洛文化是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延续至今的河洛地区 文明发展的总和,森罗万象,我们不能一句话界定河洛文化是什么,但可以向读者介绍河洛文化主要有些什 么。 9月5日至6日,裴李岗时代与中华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召开。裴李岗文化作为新石器时代中原地区考古 学文化的典型代表,以肇始文明元素最多、分布范围最广、对周边地区影响最大著称,不仅孕育了丰富的物 质文化遗存,更见证了早期中国文化圈雏形的形成,展现出距今9000—7000年中国人类社会发展的灿烂画 卷。 河洛地区 ...
中原美谷 美妆产业如何从无到优?
河南日报· 2025-09-09 23:31
8月21日,杭州。第三届中国抗衰老化妆品学术论坛现场,参会人员正在热议《植物纳米囊泡生产技术指 南》。 与此同时,指南的诞生地——位于洛阳市瀍河区的中原美谷科创园,呈现出别样的活力:科研楼内,技术团 队在高倍显微镜前,专注于中原美谷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化妆品新原料"水苏糖";生产车间里,自动化设备 正有序铺展面膜布,工人们戴着口罩、穿着防护服,细致地检测每一道工序;园区展厅里,琳琅满目的化妆 品从包装到香型,映射着现代美妆产业新生态。 今年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再次强调"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出要破除要素壁垒、畅通 要素流动。 风正帆悬,中原美谷立足中部着力承担起国家"统一大市场"在美妆领域的示范使命——以创新为驱动,以产 业链为抓手,汇聚全国美妆要素资源,打造美妆行业新翘楚。 精准定位 从"科研在外"到"科研在此" "过去,很多高端化妆品配方都是长三角、珠三角'造'出来的;今天,我们要在中原'造',并且造出自己的标 准和话语权。"中原美谷科技产业公司负责人杨昌澎说道。 为破解美妆产业"高端技术无源头、应用落地慢"的难题,园区与河南省科学院共建"中原美谷技术研究院", 并与上海交通大学、江南大 ...
关注第四十一个教师节 耕耘育才 匠心筑梦
河南日报· 2025-09-09 23:31
核心提示 三尺讲台,四季耕耘。 扎根乡村,用爱心点亮留守儿童求学梦想;创新课堂,将科研前沿与课程思政融入化学教育;坚守特殊教 育,用耐心与专业为残障学生搭建成长桥梁;深耕职业教育,带领学生在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 教育领域不同,教学风格各异,但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平凡的教育岗位上,也能绽放不平凡的光彩——这便 是师者最美的模样。 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他们,感受那份炽热的初心与温暖的坚守。 9月9日,尉氏县两湖办事处建设路小学的学生手持自己制作的节日礼物与老师合影,向老师送上节日的问候 和祝福。李新义 摄 把好方向,育粮储信息英才 成才没有"标准答案",发现自己,相信自己,砥砺前行,终会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担的时代新人。 寄语 "沉甸甸的,是荣誉更是责任。"9月9日,接过2025年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的奖杯,河南工业大学信息科 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郭晓旻难掩自豪。 而比荣誉更让他骄傲的,是学生的成长——刚公布的2025年研究生推免公示名单中,他所带的班级成功推免4 人。"专业成绩年级前10名,7个是我们班的。" 育人过程中,学院着力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让思政教育融入专业学习每一 ...
会思考的城市长啥样?——看鹤壁用AI与数据重塑城市未来
河南日报· 2025-09-09 23:31
城市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核心载体,正加速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化发展的双重进程。2023年,国家数据局等17 部门联合印发的《"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提出通过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动多维度城市数据融合创 新,为治理服务升级注入智慧动能。 作为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鹤壁市率先构建"可感知、能思考、有温度"的城市智能体:完善全域物联感知 网络、贯通数据共享脉络、夯实现代化数据底座,形成精细化治理闭环。 依托华为技术支撑,鹤壁统筹建设事件中心、智能中枢等核心平台,联动2.7万路感知设备、2.5万路视联设备 与5.33亿条政务数据,融合33种AI算法实现"五觉"协同感知,打造出"四联一体"的智能底座,全方位赋能城 市运行。 这座正在褪去钢筋水泥冷硬外衣的"会思考"的城市,正以数据生命体的崭新姿态,让安全触手可及、让服务 精准随行、让生活温暖如春。 智慧交通 "数字触角"重塑出行体验 9月1日傍晚6时,鹤壁市淇滨区兴鹤大街迎来晚高峰。川流不息的车流中,一根根智慧合杆静静矗立,杆体上 的雷达与摄像头犹如敏锐的"数字眼眸",实时捕捉道路动态。数据源源不断流向云端,红绿灯配时悄然调 整。曾经的"车看灯"通行模式,已彻底转向"灯看 ...
“两山”理念在河南丨诗中淇奥 碧波悠长——“诗中风光今又现”之鹤壁篇
河南日报· 2025-09-09 23:31
核心提示 《诗经》、唐诗、宋词中描绘的绿水青山、茂林修竹,不仅留存于泛黄的书页之中,也穿越悠悠岁月, 与当下的生活渐次重合。通过一代代人的接续努力,生态治理让千年诗意与现代绿色发展理念在中原山 水间交相辉映,绘出一幅幅充满文化意蕴的生态画卷。 今天起,河南日报推出"诗中风光今又现"系列主题报道,记者将循着古典诗词的线索,以古今对比的视 角,记录中原大地上生态修复与绿色发展的鲜活故事,生动呈现河南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 路的实践成果与壮阔图景。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诗经·卫风·淇奥》 为美丽淇河划定制度红线。鹤壁始终将淇河生态保护置于重要位置,以立法保护为先导,在全省率先为 独立河流立法,颁布施行《鹤壁市淇河保护条例》,设立专职保护管理机构,严格落实河长制,将淇河 保护纳入法治化、常态化轨道。 鹤壁市幸福河湖(淇滨段)淇河视频监控中心犹如一座"智能中枢",电子屏幕上,实时切换着不同河段 的画面——水流态势、水质水文监测、生态物种抓拍,一切尽在掌握。 "系统就像是给淇河安上了一双'智慧的眼睛',不分昼夜,持续在岗。"鹤壁市水利发展中心综合科科长 李路说,视频监控中心已成为淇河智慧治理体系中的核 ...
我省将迎大范围强降水 预计今夜至明天淮河以北多地有暴雨或大暴雨
河南日报· 2025-09-09 23:31
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暖湿气流与低涡切变线影响,省气象台预计,9月10日夜里至11日我省将迎 来大范围强降水,淮河以北多地有暴雨或大暴雨,部分县(市、区)累计降水量达100毫米至140毫米, 个别点位超180毫米,需高度警惕。 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齐伊玲介绍,10日夜里,全省大部以小雨为主,中西部、西南部部分区域有中雨, 局部大雨或暴雨;11日,淮河以北雨势增强,安阳东部、鹤壁、濮阳南部、济源、焦作、新乡及黄淮之 间部分区域将有暴雨或大暴雨。 降雨过程中伴有短时强降水、7级至9级大风,局地风力10级至12级,短时降雨强度大,易引发积水。 从累计降水量看,黄淮之间及济源、焦作、新乡等区域50毫米至80毫米,部分区域100毫米至140毫米, 个别点位超180毫米;其他区域15毫米至40毫米。 此次降水后,12日黄河以南有小雨,东部、南部部分区域有中雨;13日至14日为降水间歇期;15日至21 日我省仍多降水,需持续防范。 气象部门提醒,此次降水持续时间长、雨量大、小时雨强突出,需防范山洪、地质灾害、城市积涝等, 同时关注强对流天气对交通、工程的影响,加强秋作物田间管理。 省农业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胡莉婷表示:"前期 ...
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之二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奋力建设农业强省
河南日报· 2025-09-09 23:31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9月9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 布会第二场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河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关情况及取得的 重大成就。 发布会上,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巍峰表示,"十四五"以来,我省深入实施乡 村振兴战略、奋力建设农业强省,推动"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目标任务总体完成,实 现了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开创新局面提供了坚实支撑。 粮食安全根基更加稳固,乡村产业体系更加完善 "十四五"以来,我省坚持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向科技、管护、防控、市 场要粮,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推行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协同,累计新建和 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167万亩,粮食总产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晓文介绍,在调动农民和地方粮食生产积极性方 面,我省全面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稻谷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产粮大县奖补政 策,全面实施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政策。 今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