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河南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医疗保障再添“生命之翼” 全国首架C909医疗机在郑交付
河南日报· 2025-09-11 00:19
公司动态 - 中豫航空集团所属中国飞龙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在郑州接收全国首架C909医疗机 该机由中国商飞交付 标志着国产商用飞机系列化发展实现新拓展 [1] - 中国飞龙将投入该机于紧急救援、远程医疗和重症转运等任务 [1] - 中豫航空集团是河南省属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肩负河南航空经济发展主引擎、现代航空枢纽建设主平台、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主力军的职责使命 [1] - 中国飞龙是目前我国通航机队规模最大、作业范围最广、专业性最强的通用航空公司之一 [1] - 2024年1月 中豫航空集团所属河南航投集团对中国飞龙实现控股经营 今年5月 中国飞龙总部注册地迁移工作顺利完成并正式落户河南 [1] - 中国飞龙作为C909医疗机的首家用户 将依托自身丰富的应急救援经验和运行体系 探索建立覆盖全国的航空医疗救援网络 [2] - 公司将航空医疗服务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拓展 逐步形成"国内立足、区域覆盖、国际延伸"的发展模式 [2] - 中豫航空集团将以C9生命之翼航空医疗联盟成立为契机 与其他发起单位共享运行标准、共用培训体系、共建航线网络 [2] - 集团持续支持中国飞龙在航空医疗救援体系中发挥龙头企业优势 [2] 产品特性 - C909医疗机最大设计商载10吨 标准航程可达3700公里 具备在2438米以上高高原机场起降能力 [1] - 舱内布局可根据不同救援需求灵活改装 能够满足医疗救援队伍出行、边远地区医疗救助、伤病员转运等多场景应用 [1][3] - 该机交付将为完善国内空中医疗保障体系、提升应急响应能力提供新选择 [1] 行业合作 - C9生命之翼航空医疗联盟在郑州成立 由中国商飞公司、上海瑞金医院和中豫航空集团等单位联合发起 [2] - 联盟首批成员涵盖医疗机构、航空公司、制造企业、保险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40余家单位 [2] - 联盟旨在整合产业、医疗、科研与金融资源 通过打造固定翼航空医疗多主体协同平台 探索可复制、可持续航空医疗救援模式 [2] - 联盟致力于实现公益化与市场化的双向驱动 为中国航空医疗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2] 市场需求 - 中国航空医疗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跨区域救援、重症转运和远程医疗等任务对专业化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 [2]
关注第四十一个教师节丨封丘教师任明杰荣膺全国“最美教师”称号 扎根村小 把家安在学校
河南日报· 2025-09-11 00:19
9月10日,教师节当天,一个消息在大辛庄村传开了,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布2025年全国"最美教 师"名单,任明杰榜上有名。 许多年后,当任明杰老师头发花白,镜片变得更厚,走下站了半生的讲台,他将会回想起2014年的那个 夏天。当时,他以特岗教师身份跨专业、跨地区到一个贫困村的小学——封丘县潘店镇大辛庄小学任 教,校园地面没有硬化,10多平方米的宿舍又当卧室又当厨房。 "这学期任老师该带四年级了,教语文、道德与法治、体育。""还有三、四、五年级的美术呢。"今年秋 季新学期的第一天,大辛庄小学挤满家长,不光是送孩子上学,主要是见任老师一面。 此外,任明杰工作室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教学研修成果,并建立"主持人—编审组长—编辑成员"三级编 审体系,从初期个人运营发展为全员参与,形成区域性班主任专业发展的辐射效应。在2024年度全省近 200个名班主任工作室影响力排行榜中,任明杰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位列第六。 村民的喜悦里透着笃定——这位扎根村小11年的教师早已把家安在学校,妻子和两个孩子常年生活在校 园里,屋檐下晾晒的衣物、窗台上堆积的课本,都比任何承诺更能证明:任老师从未打算离开。 新学期的阳光照在智慧黑板上,校园早 ...
全力以赴应对强降雨丨郑州严阵以待防汛保通
河南日报· 2025-09-10 23:38
9月10日,记者从郑州市气象台获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暖湿气流和低涡切变线共同影响,9月 10日夜里至11日郑州市有大范围降水过程,11日有暴雨、大暴雨,主要强降水时段在11日11时至12日2 时。 郑州交警全员上岗,加强桥梁隧道、易积水等重点部位警力部署,加强指挥疏导、分流;协同其他部 门,及时封闭积水过深隧道路段等,发布积水点及出行路况信息;拖车全员上路巡逻待命,及时拖移故 障车辆和事故车辆,引导转运受困群众,保障道路出行安全有序。 郑州市交通运输系统组织22支应急抢险队伍、836名值守人员,以及251台各类排水和抢险设备,全面强 化国省干线路网保障;巡游出租车LED顶灯循环发布安全提示,公交集团配齐应急队伍和防汛物资,地 铁279个关键点位部署约2800人防汛力量,交运集团及时发布班次信息,行政执法支队加大路面巡查和 源头监管,严查违法行为,保障公路水路安全畅通和物资运输有序。(记者 王冰珂 陈浩 康亚飞) 责任编辑: 秦臻 郑州市城市管理局、郑州市气象局经联合会商研判,于9月10日16时发布城市内涝预警。面对大范围暴 雨天气,郑州市各级各部门迅速响应,第一时间组织召开防汛会议,安排部署防范应对工 ...
豫见地标风物丨一条链串起红薯“七十二变”
河南日报· 2025-09-10 23:38
行业规模与地位 - 河南红薯常年种植面积约400万亩 居全国第3位 [5] - 许昌薯业种植面积逾40万亩 产业集群规模近50亿元 [5] - 拥有200多家日产淀粉和粉条1吨以上的企业 [5] 产业链发展模式 - 构建育繁种加销一体化的薯业全产业链 [10] - 培育10余家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10] - 辐射带动200多家中小型加工企业 [10] 产品创新与研发 - 开发冷冻烤蜜薯 芝士焗红薯 甘梅薯条等20多个品种 [11] - 成功攻克红薯鲜粉条保鲜技术 推出14个无明矾鲜粉品种 [14] - 创新研发59秒即食鲜粉 7个月销量突破3000吨 [14] 技术突破与科技投入 - 与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培育10多个专用型红薯品种 [12] - 投入上百万元研发经费 历经4年近千次实验 [14] - 实现红薯与桑叶 山药等中药材结合开发新品 [15] 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 - 产品进入北京上海市场 年销售额近3亿元 [10] - 通过国际食品标准认证 打入欧洲和中亚市场 [16] - 襄城红薯获国家地理标志 禹州粉条入选全国名特优农产品名录 [10] 产能与就业带动 - 标准化生产基地年产红薯淀粉3万吨 粉条粉丝1.5万吨 [10] - 带动500多位农民家门口就业 [10] - 全市逾11万户农户受益 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17] 产业融合与文旅拓展 - 建成国内首家粉条产业观光工场 年吸引5万名游客 [18] - 打造3000亩红薯公园 种植40余种有机红薯 [18] - 建立粉条文化博物馆和非遗传习所 [18]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将乡村富民产业链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体系 [18] - 打造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19] - 构建标准引领加品质认证加品牌赋能三维质量提升体系 [19]
全力以赴应对强降雨丨河南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有力有序有效防范应对强降雨
河南日报· 2025-09-10 23:38
9月10日,郑州市二七区城市管理局抢险人员开展汛期风险排查、积水抢排等工作。 记者 宋亚猛 摄 9月10日,记者从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我省于当日19时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防范应对本轮强降雨过 程。 省气象台当日15时发布暴雨黄色预警,预计11日8时至12日8时,我省多地将出现暴雨、大暴雨,最大降雨量 100毫米到150毫米,局部可达180毫米到200毫米。我省东部和南部局部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 天气。经会商研判,根据《河南省防汛应急预案》有关规定,省防指决定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9月10日 省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当前我省降雨已进入关键阶段,预计9月11日8时至12日8时,省内多地雨势将显著增强,伴随强对流天气。 据最新气象监测,本轮降雨范围将覆盖安阳南部、新乡、焦作、济源、三门峡东部、洛阳北部、郑州、开 封、商丘、平顶山、许昌、漯河、周口、南阳东部、驻马店西部及北部、信阳西部。 省防指要求,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本次强降雨过程防范工作,进一步加强值班值守,密切监测雨情水情汛 情变化,滚动会商研判,适时采取针对性应对措施。要聚焦水库、南水北调、高速公路、重要国省干道、铁 路沿线等重点部位,落 ...
百年煤城何以当上转型优等生
河南日报· 2025-09-10 23:38
城市转型成效 - 焦作市从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 获得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评优秀等次 [1] - 煤炭工业占规上工业比重从81.7%大幅下降至5.2% 彻底告别对煤炭的依赖 [2][4] 工业体系重构 - 构建"3+13+N"重点产业链群和"一转带三化"现代化产业体系 [2] - 拥有37个工业门类 六氟磷酸锂等21种产品产销量全球第一 手机摄像头马达等13种产品全国第一 [4] - 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8.1% 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连续3年居全省第一方阵 [4] 重大项目投资 - 实施"三十工程" 每年推进30个重大工业 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 [3] - 瑞庆年产30万台第五代混合发动机项目投产 带动年产值从5.6亿元增至40亿元 [3] 物流枢纽建设 - 演马庄矿转型为中原(豫北)大宗物资综合物流枢纽 依托铁路专线网络和仓储系统 [2] 绿色制造体系 - 实现绿色工厂 绿色园区 绿色产品 绿色供应链"四绿"全覆盖 [4] - 成功创建国家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4] 文旅融合发展 - 构建"一核引领 两极支撑 三带协同"全域旅游格局 实施"文旅+百业"融合发展战略 [4] - 2024年上半年接待游客4588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322.5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7%和5.7% [5] - 云台山为龙头串联核心资源 形成跨区域旅游线路 工业遗址改造为打卡景点 [5] 民生改善成果 - 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万元 位居全省前列 [6] - 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 智慧停车等民生项目 打通多条断头路和瓶颈路 [6]
“两山”理念在河南丨溱洧二水流淌诗情绿意——“诗中风光今又现”之新郑篇
河南日报· 2025-09-10 23:38
在中国众多的河流中,有两条颇为浪漫的河流——溱水、洧水。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两千多年前,《诗经·郑风·溱洧》用简约生动的文辞,将溱 洧河畔碧波荡漾、欢乐祥和的场景精准定格。 "溱与洧,方涣涣兮。" ——《诗经·郑风·溱洧》 西距郑风苑数公里,洧水公园水波潋滟、景色怡人。 洧水又名双洎河,是新郑的母亲河。总投资5.68亿元、占地1200余亩的洧水公园(双洎河综合治理示范 段)已建成开园5年,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引人打卡游乐。 "俺家也成了观景房喽!"家住凤台苑小区的朱先生看着洧水公园的景致,笑呵呵地说。 "好环境带来好心情,洧水河畔人气高着呢!"闲暇时间,新郑市民王俊甫和戏迷朋友总聚于洧水公园兴 济亭下练唱。 新郑,郑韩故城,《诗经·郑风》发源地。承载悠长文脉、秀美风光,溱洧二水从《诗经》中流淌而 来。 9月7日,白露。位于新郑市区东部郑韩故城城墙旁、溱水之滨的郑风苑,蒹葭苍苍,荷叶田田,绿树婆 娑,亭榭映水,尽是一派清新自然、典雅静美的景象。 每逢周末,新郑市民武丽霞总约上几个闺蜜到郑风苑转上一转。"这可是咱老百姓家门口的乐园和氧 吧。《诗经》里写的,在这里都具象化了。"她调出手 ...
新闻发布厅丨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之三 “六新”铸就工业硬核担当
河南日报· 2025-09-10 23:38
制造业发展成果 - 工业经济总量稳居中西部省份第一位 过去四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6.1% 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年均增速16.7% 高于全国6.1个百分点 [2] - 规上工业41个行业大类实现全覆盖 郑南商超硬材料集群和洛阳现代农机装备集群成功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9个集群被认定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2] - 累计建设省实验室27家 省级产业研究院55家 制造业创新中心19家 中试基地61家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四有覆盖率提升至77.76% [3] - 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应用场景覆盖率达87.2% 建设省级智能车间和工厂1685个 累计培育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1210家 绿色工业园区74个 [3] 新兴产业能级提升 - 2024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24.8% 较十三五末提高2.4个百分点 [4] - 手机产量1.3亿部居全国第二位 超聚变人工智能服务器累计出货5万台且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 软件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 [4] - 新能源整车产量从2021年6.6万辆增长至2024年68.1万辆 年均增速近1.2倍 [4] - 人造金刚石产量全球第一 铝基板带材料规模全国第一 建成全球最大尼龙66盐生产基地 [4] 未来产业布局突破 - 聚焦6大方向建设20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落地河南 柔性传感器和智能轴承等关键零部件取得突破 [5] - 4个大模型通过中央网信办备案 建成中原量子谷一期核心启动区 发布国内首款实用化多场景自适应抗量子密码芯片 [5] - 陶瓷基板和5G用电子级玻璃纤维填补国内空白 碳化硅粉体和金刚石散热材料实现产业化 [5] - 氢能电堆等关键零部件实现国产化 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累计纯氢运行里程超6400万公里 [5] - 商业卫星装备制造及应用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 通用航空总部落地郑州 [5] - 建成年产3万吨生物合成氨基酸项目 建成全球首条纳米酶中试生产线 [5]
河南劳动力之变:从卖力气到凭本事——“技能照亮前程 豫见精彩未来”系列观察之一
河南日报· 2025-09-10 23:38
河南技能人才发展现状 - 技能人才总量达1960多万人 占全省从业人员4828万人的40.8% [2] - 高技能人才总量达690多万人 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5.09% [2] - 2021-2025年7月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810多万人次 新增技能人才1060多万人 新增高技能人才470多万人 [2] 技能提升对就业的影响 - 电工技能培训使就业者实现本地就业且工资显著提升 [1] - 面点制作技能培训使创业者开设手工馍店 日销馒头超2000个并实现门店扩张 [1] - 耐火材料专业技能学习使大学毕业生获得产品质量诊断能力并提升职场竞争力 [2] 政策支持体系 - 政府将技能人才培养置于优先位置 推进"技能河南"建设 [3] - 人社部门创新培训模式与评价机制 缓解企业招工难与劳动者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 [3] - 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 构建多层次技能人才发展格局 [3][4] 战略意义与发展阶段 - 技能人才培养是河南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型的重要举措 [3] - 技能人才规模全国第二 支撑制造业强省建设基础坚实 [4] - 发展重点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4]
“两山”理念在河南丨诗中淇奥 碧波悠长 ——“诗中风光今又现”之鹤壁篇
河南日报· 2025-09-10 01:41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诗经·卫风·淇奥》 今天起,河南日报推出"诗中风光今又现"系列主题报道,记者将循着古典诗词的线索,以古今对比的视 角,记录中原大地上生态修复与绿色发展的鲜活故事,生动呈现河南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 路的实践成果与壮阔图景。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两千多年前,《诗经·卫风·淇奥》以清丽婉转的诗句,勾勒出淇河两岸绿意葱 茏、生机盎然的景象。作为一条从《诗经》中流淌而来的文化之河,淇河承载着千年文脉,源远流长。 9月6日,在鹤壁市淇河国家湿地公园,游客们放缓脚步,倚栏拍照。垂柳、碧水、青草与水鸟相映成 趣,构成一幅灵动的生态画卷,处处洋溢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诗意。 近年来,淇河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2021年更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提名案例。自《诗经》以 降,无数文人墨客留下描绘淇河两岸自然风光与风土人情的诗词,为其赢得"中国诗河"的美誉。 这样的成绩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鹤壁自上而下多年来的精心呵护。 在淇河淇县段,王东成像往常一样,一边巡视岸边,一边清理垃圾。今年65岁的他,已在巡河岗位上坚 守了整整10年。"村民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很多人主动参与到了河道治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