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

搜索文档
河南援疆教育项目硕果累累 为哈密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河南日报· 2025-09-24 23:19
9月24日,在哈密市豫哈第四实验学校(哈密市第十八中学)建设现场,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推进施 工。目前,4栋教学楼主体已拔地而起。 这一总投资1.44亿元的河南援疆项目为九年一贯制学校,预计明年8月交付使用,届时将增设36个小学 班和18个初中班,满足2520名学生就近入学需求。 近年来,河南每年选派150余名"中原名师""中原名班主任""中原名校(园)长"赴哈密送培送教,豫哈 两地已结对共建34个名师工作室,并设立3个市级援疆教师名师工作室,有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河南省对口援助哈密以来,持续加强教育投入,全面助力哈密市教育软硬件升级,逐步培育形成"豫哈 实验学校"特色品牌。如今,这一特色品牌正以有形有感的实践,不断提升教育援疆的影响力,为哈密 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教育援疆"十大举措"迭代升级 近年来,河南持续实施"组团式"教育援疆,通过"支援一所学校、示范一个地区"模式,实施"青蓝工 程",深化"师带徒"机制,增强本地教师"造血"能力;推进"校长职级制""教师师管校聘""五育并举"等改 革,助力哈密市、十三师新星市教育实现质量、效率、动力变革。 2025年2月,哈密市党政代表团赴豫交流,双方 ...
河南用上新疆电只需0.007秒
河南日报· 2025-09-24 23:19
"最近连续降雨,要加强巡查,防止机构进水和凝露出现。"9月23日一早,国网河南直流公司中州换流站内就 忙碌起来。运维人员迅速到位,在风雨中用手持红外测温仪对关键设备测温,又返回室内打开机柜检查各项 数据,每个步骤都一丝不苟、紧张有序。 国网河南直流公司员工在中州换流站执行站内核心设备红外测温任务。受访单位供图 责任编辑: 王靖 "今年夏天全省用电负荷屡创新高,天中直流长期保持600万千瓦满限额安全稳定运行,成为保障电力供应 的'压舱石'。"孙亮说,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系统复杂、设备众多,中州换流站秉持"特高压无小事"的理念, 持续探索特高压设备的运行机理,在工作实践中实现诸多创新。 拥有多项"首个""首次"荣誉,中州换流站也成为重要的电力人才输出基地。"目前全站员工近百人,但建站时 的'元老'几乎没有了。"孙亮说,10多年来,中州换流站培养了超百名专业技术骨干,他们中许多人成为全国 多座新建换流站、多个省份直流专业的技术带头人、管理领军人,还有2人走出国门在国际能源项目建设中大 显身手。 天中直流的投运,不仅实现了全国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更成为连接新疆与内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化 民族团结的坚实纽带。目前,天 ...
人民日报神州看点 一方水土一方味丨这碗胡辣汤,料足鲜香
河南日报· 2025-09-24 23:12
说到河南传统地标食品,恐怕非胡辣汤莫属。 其中,河南周口市西华县逍遥胡辣汤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香辣浓郁的口感闻名遐迩。2021年,西华县逍遥 胡辣汤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这碗汤里有多少料 金秋周口,一派丰收景象。 在商水县,天华农业专业合作社今年种植的"周麦49"喜获丰收,籽粒饱、颜色正、品质好。 在沈丘县,林下沟渠旁,不时能看到放养的本地槐山羊漫步。槐山羊养殖基地的标准化养殖圈内,工作人员 正在投喂新鲜草料、清理圈舍。槐山羊因生长处多槐树而得名,肉质细嫩,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小麦粉、黄花菜、槐山羊肉……这些来自周口本地的优质食材,在逍遥镇被融合进一碗胡辣汤里。 胡辣汤里,还有来自五湖四海的胡椒、豆蔻等20多种香料。"汇聚东西南北香料,胡辣汤的味觉密码,或许就 隐藏于此。"逍遥镇高家胡辣汤第十四代传人高朋说。 高朋的父亲高群生用40多年时间,将街边小店打造成当地知名胡辣汤品牌"高群生",年销胡辣汤达1000万 碗。高群生生前常不顾路途遥远,到主料的原产地调查,只为让顾客吃得放心。 为何这么多人爱上这碗汤 2023年,国内一线城市迎来胡辣汤开店潮:当年9月,方中山胡辣汤在北京开 ...
新河南 “豫”开放——写在第十五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举办之际
河南日报· 2025-09-24 23:12
外资企业纷纷加码。全球知名食品企业巴西BRF公司落户西华县,郑州太古可口可乐、益海嘉里等外资 企业纷纷增资扩产。1—8月,全省新设外资企业285家、同比增长5.6%。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建设河南省RCEP示范区,为企业提供原产地证书签发、商事证明等"一站式"涉外 综合服务;全面实施外国人过境免签政策,入境外籍旅客同比增长99.5%;新增离境退税商店6家…… 一系列举措刷新着河南的开放形象,提升着河南的开放气质。 9月24日,雨后初霁,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焕然一新。9月26日,为期3天的第十五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 易洽谈会(以下简称"河南投洽会")将在此拉开帷幕。 作为河南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经贸活动,河南投洽会经历14届的沉淀与积累,已 成为中原大地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搭建起全球投资者与河南双向奔赴的桥梁。 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河南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聚焦"两高 四着力",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加快融入世界。尤其最近一个月,河南代表团先后访问波兰、卢森堡、马 来西亚,密集开展经贸交流,勾勒出一幅欣欣向荣的开放图景。 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上,河南以第十五届河南投 ...
全省全面推进农业强省建设现场会在新乡召开
河南日报· 2025-09-24 10:32
9月24日,全省全面推进农业强省建设现场会在新乡市召开,省委书记刘宁出席并讲话,强调要深入贯 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和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动员全省上下 扎扎实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坚 实支撑。省长王凯主持。 刘宁强调,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 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充分体现了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亲 临河南考察,对我省提出了着力建设农业强省的重大要求,为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 把握精神实质,提升政治站位,强化攻坚克难、奋勇争先意识,持续在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 项上下功夫,走好符合河南实际、具有河南特色的农业强省之路,为我省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 力。 张巍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李酌解读《河南省加快建设农业 强省规划(2025—2035年)》。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新乡市、洛阳市和商丘市睢阳区、信阳 市光山县发言。 会前,与会人员深入新乡市部分农业数字化管理 ...
城市礼物如何讲好河南故事
河南日报· 2025-09-23 23:56
在河南的机场、高铁站、文博场馆等交通枢纽和文旅场所,精心打造的城市礼物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不 仅是文旅加速融合、产业升级的体现,也是建设城市品牌、重塑城市印象的深刻实践。 2024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规模超19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显示出文化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 在此背景下,城市礼物早已超越旅游商品本身,转向对地方文化的创新表达。 中国自古便是礼仪之邦,"礼"是传情达意的媒介。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 当"礼"与"城"相遇,一件城市礼物,承载着一座城的记忆,也书写着新的城市故事。如何让一份城市礼物, 讲好新时代的河南故事?记者近日进行了走访。 郑州礼物生态系列品牌"功夫郑州"衍生文创"功夫江壶"。 赴一座城市旅游,你会选择带什么礼物回家? 如果因此而犯难,"一城一品"的特色城市礼物,正成为一种理想答案。 洛阳礼物"小唐马"盲盒。 一件礼物,叩开城市之门 9月19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的平顶山礼物馆内,临上飞机前,来自新疆的游客小凡精心挑选了店内的汝瓷文 创"吉祥三圣",作为此次河南之行的纪念。 "汝瓷清丽典雅,彰显着汝州乃至河南的人文气质,这款城市礼物卖得格外好。"平顶山礼 ...
山河相聚 再见有期——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在郑州落幕
河南日报· 2025-09-23 23:56
闭幕式上的节目展演。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记者 王铮 摄 跨越山河相聚河南,为了心中那份技能照亮前程的梦想;胸挂奖牌自信走来,共同见证这份属于优秀技能人 才的荣光。 9月23日晚,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闭幕式在郑州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闭幕式围绕"逐梦同行技行 人生""强国同行技创未来""世界同行技无国界"等3个篇章进行了现场表演。 来自全国各行业的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世赛冠军、大赛合作伙伴代表等作为嘉 宾,为本届大赛获得金、银、铜牌的348名选手颁奖。现场还公布了参赛团最佳选手奖、西部技能之星和大赛 突出贡献奖、优秀组织奖获奖名单。 9月23日晚,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闭幕式在郑州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 本届大赛,来自河南的选手参加了全部106个项目的比赛。选手们各显神通,展现出了精湛的技艺和良好的职 业素养——在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项目赛场,他们精准编程,让机械臂灵活地完成各项复杂任务;在新能源 汽车智能化技术项目区域,他们沉着应对各种技术挑战;在烘焙项目赛场,香气四溢,他们将美食制作升华 为艺术创作。 大赛见证突破,拼搏成就梦想。每一位奋斗者,终将成就自我。 闭幕式上,最引人注目 ...
了不起的古建筑丨开封铁塔:我国现存最早最高琉璃砖塔
河南日报· 2025-09-23 23:56
古都开封的标志是什么? 不同时代的人,选择可能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选择俗称"铁塔"的祐国寺塔的人一定不少。 铁塔不仅是目前中国最高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北宋琉璃砖塔,还是可见到的为数不多的北宋 京城标志性建筑,已经成为开封百折不挠的精神象征。 9月17日,记者和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馆员王广建一起,冒着细雨,赶赴开封东北隅,实地感受铁塔的 魅力。 一夷山之上建宝塔 进入开封铁塔景区,看过"天下第一塔"石碑,透过深秋层层的深绿与金黄,远远就望见高耸入云的铁塔,突 然间想起了元人冯子振的诗句:文焰逼人高万丈,倒提铁笔向空题。 祐国寺塔是北宋开始全部使用釉面建材和构件装饰砖塔的实物史据,标志着中国当时琉璃技术的辉煌成就。 琉璃砖塔始建于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但是塔落成的时间,文献上没有记载。 开封市文物保护管理二所工程师王晶分析说:在铁塔的砖上发现有北宋治平四年、熙宁的年号,根据当时财 力和建造水平推测,可能落成于熙宁初年,大约建造了20年左右。塔建成后,虽经过金、明、清多次修葺, 但现在基本上仍是宋代风格。 沧海桑田,塔基和第一层的部分塔体已被地面掩埋,目前露出地面以上部分塔的高度为55 ...
一场目标万亿的“双向奔赴” 郑州造车 洛阳供芯
河南日报· 2025-09-23 23:56
产业规模与产量 - 2024年河南省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达68.1万辆 同比增幅超117% [1] - 2024年上半年河南新能源汽车产量33.31万辆 跻身全国前十 [1] - 郑州与洛阳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已达千亿级 正向万亿级目标迈进 [1] - 郑州聚集7家整车企业 年产能突破260万辆 产业规模站上2000亿元台阶 [4] 双城协同分工模式 - 郑州聚焦整车制造与集成 洛阳专攻电池及关键零部件配套 [4][5] - 洛阳LYC轴承公司每15秒生产一套轮毂轴承 每日为郑州比亚迪供应近万套产品 [2] - 宁德时代洛阳基地一期全面投产 累计产值突破100亿元 [12] - 宇通过去五年在洛阳采购额达15亿元 未来五年采购额有望翻倍至30亿元 [10] 技术合作与创新突破 - 氢沄公司为宇通提供氢燃料电池系统 已搭载近200辆氢燃料重卡 [7] - 凯迈机电缓速器产品打破进口垄断 成功进入宇通供应链 [7] - 宇通与河南科技大学联合攻关燃料电池控制技术 与中国船舶725所合作突破双极板技术 [10] - 洛阳拥有40余家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 覆盖动力电池、精密轴承及高端材料领域 [4] 产业集群建设进展 - 郑州在航空港区、经开区打造"4+N"零部件产业园 形成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4] - 洛阳形成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雏形 涵盖电池材料、关键零部件及氢能技术 [4][7] - 郑洛协同推动"研发在郑、制造在洛、应用在圈"的产业链分工模式 [11][13] 发展挑战与应对策略 - 郑州整车本地配套率不足60% 存在供需错位和行政壁垒问题 [5][11] - 需建立跨区域利益协调机制 完善税收、土地及人才流动政策 [13][18] - 建议搭建多式联运体系降低物流成本 建设"一小时产业圈"提升协同效率 [16][13] - 需加强电池续航、智能驾驶等关键技术联合攻关 避免同质化竞争 [11][18]
以赛赋能 以会兴业 以节聚气——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主会场侧记
河南日报· 2025-09-23 23:56
秋分时节,硕果盈枝。9月23日,灵宝市焦村镇,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主会场活动隆重启幕。锣 鼓声、欢笑声如潮水般涌起,汇聚成一片喜庆的海洋。 今年河南的主会场活动跳出传统节庆模式,创新融合"一赛"(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一会"("豫 农优品+美豫名品"展销会)"一节"(中国农民丰收节)三大主题,联动上演、彼此赋能,打造出一场可 看、可玩、可体验、可共鸣的丰收嘉年华。 赛出乡村振兴新活力 23日晚7时,焦村镇体育公园篮球场内灯火通明,河南"村BA"总决赛开幕式火热启动,看台上座无虚 席,掌声与呐喊声不绝于耳。 电商直播间首次嵌入丰收大集,主播们热情洋溢,面向全国网友推介河南好物。线上订单接连不断,为 线下展销装上"数字翅膀"。 展会不仅是产品的舞台,更是智慧对接、商机勃发的平台。 智能农机展区内,最新款的植保无人机、智能灌溉系统、东方红拖拉机等"硬核装备"吸引了大批农人驻 足咨询。 焦村镇桃树种植户孙大哥对一架植保无人机产生浓厚兴趣:"这机器打药效果咋样?一亩地多久能完 成?"展台负责人卫岩磊耐心讲解,并与他约定会后实地试飞。 焦村镇曾获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全国群众体育活动先进单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