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广西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书香跨越山海
广西日报· 2025-09-15 02:02
核心观点 - 广西出版传媒集团依托区位优势 通过版权输出 国际合作 海外布局 平台搭建 文化交流等多元路径构建国际传播体系 持续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与广西故事 [1] - 出版行业成为中国—东盟民心相通的纽带 从书籍共读到区域知识共享系统构建 推动跨文化理解与友谊 [3] 国际合作与版权输出 - 漓江出版社主导"中国—东盟文学互译工程"实现关键突破 首期项目中缅当代文学互译出版项目第一辑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专项规划及第四届"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典型案例 [2] - 广西教育出版社开发东南亚国家语言辞书系列和学习图书系列 覆盖多东盟语种 《新编马来语—汉语口语》成为中马高校教材及外交礼品 [2] -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泌语医谈》多语种输出项目将健康领域经验传播至越南 [2] - 广西美术出版社实现壮族神话传说少儿绘本系列及《中国名画1000幅》版权输出至越南等国 [2] - 接力出版社通过少儿出版阅读论坛 图书版权交易会及联合创作项目深化与东盟国家合作 [2] 平台化与机制化建设 - 通过中国—东盟文化产业研究院与版权贸易服务平台协同发力 全方位助力中国—东盟文化产业发展 [2] - 2024年设立版权贸易服务平台越南工作室 马来西亚工作室及广西教育出版社老挝代表处(国内在老挝首家出版机构代表处) [2] - 版权贸易平台已吸引147家国内外出版机构入驻 上线图书3000多种 涵盖中文 英文及东盟小语种 [2] - 自2024年起连续两年举办中国—东盟图书文化周 采用"国内双会场+东盟国家联展"跨国联动模式 实现区域文化交流多点共振 [2] 文化交流活动 - 2025年世界读书日举办中越青年共读活动 两国青年共诵诗篇 互学语言 体验剪纸非遗 [1] - 书籍作为文明互鉴媒介以前所未有频率穿梭于广西与东盟各国之间 [1]
广西出台支持“人工智能+制造”政策措施
广西日报· 2025-09-15 02:02
在优化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方面,支持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建设高质量工业数据集,鼓励通过一 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等开放数据集,根据数据类型、规模、质量及开放共享等情况给予最高不超过 300万元奖励;鼓励企业创建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科技创 新平台,对获认定的国家级创新平台给予一次性奖励;支持各市加快培育人工智能特色产业集聚区,打 造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国家、自治区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对符合条件的集聚区和集群 给予资金支持。 此外,强化要素保障,加大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引育和培养,建立"人工智能+制造"服务商库,汇聚 优质服务资源,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场景落地。(郭亚琼) 为深入贯彻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全面落实自治区各项决策部署,日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 厅、自治区财政厅联合印发《广西支持"人工智能+制造"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壮大广西人工智能产 业,推动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根据《政策措施》,广西将加大力度支持智能产品产业化以及人工智能软件开发。支持智能运载工 具、智能移动终端等智能产品以及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等核心元器件和零部件 ...
平陆运河风物志㊹ | 施家大院觅风雅
广西日报· 2025-09-14 02:17
步入西院四进,恍若隔世。古红色的紫砂陶方阶砖地板,历经近百年人来人往,仍平整光洁、缝丝严密。立于"四水归堂"的天井中,面阔五间幽深高 敞,每进皆以回廊相连,游人的轻声交谈似能激荡时光回响,惊动檐下静悬的红灯笼;青砖白墙间,欧式双眉上月形拱门与拱窗线条流畅,窗缘雕刻的牡 丹、灵芝纹样栩栩如生;廊间净瓶式绿釉陶瓶栏杆,泛着翡翠般的莹润光泽;就连四角落水管都做成竹节造型,暗合文人高洁傲岸之意。整座建筑大气中藏 精巧,中西合璧间尽展雅韵。 "您脚下的砖、触摸的墙,甚至头顶每一根檩条,或许都经施献璇亲手验看。"横州市博物馆宣教部主任韦雄耀开玩笑地说。 施家大院的外墙上挂满红灯笼。周军 摄 9月11日,碧空如洗,云絮舒卷。阳光漫过横州市郁江,将暖意倾洒在施家大院的黛瓦高墙之上。一串串红灯笼自墙檐下垂落,宛如跳动的朱红音符, 为横州镇城司街东二巷的青冷平添了一抹喜庆又雅致的人间烟火气。 这座坐北朝南的院落,采用砖木硬山顶结构,由西侧四进三院与东侧四合院呈"Γ"组成,建筑面积约4800平方米,气势恢宏。大门之上,"施家大院"匾 额黑底鎏金,古朴沉稳中透着低调的奢华。大院又名"施恒益大院",2009年被列入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
广西公安首个AI智能执法办案系统运行
广西日报· 2025-09-14 02:17
柳州市鹿寨县公安局审讯室内,电脑屏幕实时弹出一行智能提示:"嫌疑人供述与已固定证据存在 矛盾,建议围绕疑点补充追问,完善证据链。"办案民警根据AI指引及时调整策略,通过层层举证、精 准追问,两小时成功破解案件僵局。近日的这一幕,标志着广西公安首个"AI智能+"执法办案系统成功 运行。 涉案信息人工分析耗时费力、多系统兼容性差影响工作效率、笔录文书制作效率低下,是民警在日 常办案中普遍面临的三大难点。在自治区公安厅支持下,鹿寨县公安局先试先行,开发了集线索研判、 审讯辅助、文书规范三大核心功能为一体的"鹿警智讯"系统,在案件侦办各环节提供精准支持,推动执 法工作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升级。 "过去分析涉案信息,需3名民警通宵奋战才能理出线索,有了'鹿警智讯'系统,10分钟就能生成专 业报告。"鹿寨县公安局办案民警杨智吉说。 审讯过程中,"鹿警智讯"化身专业化信息支撑平台,通过系统内置百万份讯问笔录和海量模板,全 面覆盖行政违法和刑事犯罪场景。当嫌疑人抵赖或避重就轻时,系统可实时分析案情、交叉比对同案笔 录,为民警提供精准讯问方向。 "随着系统持续优化升级,通过不断扩充数据库和算法模型,能根据各类案情进行综合分 ...
广西新启动一项新车购车补贴活动
广西日报· 2025-09-14 02:17
购车补贴活动时间与范围 - 广西新车购车补贴活动时间为2025年9月15日至2026年1月10日[1] - 活动名称为2025"AI尚广西·金秋消费季"新车购车补贴活动[1] 补贴金额标准 - 发票金额3万元至8万元(含)补贴2000元/辆[1] - 发票金额8万元至20万元(含)补贴3000元/辆[1] - 发票金额20万元以上补贴5000元/辆[1] 申请条件与限制 - 需在参与活动的汽车销售企业购买乘用车新车[1] - 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开票日期须在2025年9月5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1] - 新车行驶证发证日期须在2025年9月5日至2026年1月10日期间[1] - 每名消费者仅限申请1次1台车辆补贴[1] - 补贴车辆需为小型、微型载客汽车,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最多不超过9座[1] 申请方式与发放形式 - 消费者需在2026年1月10日前通过云闪付App提交申请[2] - 补贴将以红包形式发放至本人云闪付App账户[2] 政策叠加限制 - 该政策不与2025年国家汽车报废更新补贴叠加[1] - 不与广西汽车置换更新补贴叠加[1] - 不与其他省汽车补贴政策叠加[1]
让数据跨境流动更加便捷安全高效
广西日报· 2025-09-14 02:17
为数据跨境流动"拆墙铺路" 近年来,广西跨境电商发展迅猛,如何建立契合跨境电商特点的全流程数据跨境管理模式,成为行 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间的跨国合作愈发频繁深入,对数据跨境流动的需求日益增长。麦肯锡研 究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底,数据跨境流动对全球GDP的贡献价值将达到11万亿美元。 为提供清晰、稳定、便利的数据流动政策环境,帮助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拓展业务、提升竞争力,日 前,由自治区商务厅(自贸办)、自治区网信办、自治区数据局等部门共同制定的《中国(广西)自由 贸易试验区数据出境管理清单(负面清单)(2025版)》(简称负面清单)印发实施。 据悉,这是全国首个聚焦地理信息与气象数据服务、企业信用信息服务、直播跨境电商、海外音视 频制作与传播等4个行业领域的出境数据管理清单,将为广西加快推进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改革、助力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制度基础。 助力企业出海闯市场 今年6月,广西参与世界气象(北京)中心组织的线上天气预报联合会商,与越南国家水文气象预 报中心交换预报结论,共同应对台风"蝴蝶",通过跨境数据服务,提升了区域灾害联防能力。 "面向海外市场的电商直播活动,会产生大 ...
职教出海,搭建中国—东盟友谊桥
广西日报· 2025-09-14 02:17
核心观点 - 广西职业教育出海项目通过技术输出和人才培养显著提升了东盟国家的农业产量和电商能力 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减贫事业 [1][2][3][4][5] 农业技术合作成果 - 中国—老挝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使火龙果试验田产量达到当地传统作物3倍以上 [1] - 项目引入70余个优良品种 培训当地农业人员超3000人次 示范推广面积超过3000公顷 [2] - 老挝农民坎大从普通农户成长为技术骨干 带动周边百余户农民通过种植火龙果改善生计 [1][2] 职业教育体系输出 - 建成17个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 共建共享316项国际标准 [5] - 开发标准化课程体系 如《新能源汽车维护技术》泰语课程标准成为泰国职业院校通用教材 [4] - 形成"技术+实战+文化"融合培养模式 累计招收学历生549人 开展技能培训31791人次 [3][5] 电商与AI技术应用 - 泰国学员通过AI实时翻译技术打破语言壁垒 单场直播观看量突破10万+ 创收超6万元 [3] - 广西国商院在6国建设10个国际化"国商品牌" 帮助超400家企业拓展市场 [4] - 跨境电商项目成功将泰国榴莲干等商品推向全球市场 [3] 国际合作网络建设 - 采用"校校企企 四方协同"模式 形成"1中心3分院"布局打造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品牌 [4] - 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论坛推动达成100余项合作 中外入库专家达776人 [5] - 构建多层次国际合作网络 包括丝路茶学院 中泰智造现代工匠学院等特色项目 [4][5]
防城港“十四五”期间GDP平均增速达8.1%
广西日报· 2025-09-13 01:51
经济表现 - 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752亿元提升至2024年1168亿元 前4年平均增速达8.1% [1] -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7.3万元提升至2024年近11万元 多年保持广西第一 [1] - 外贸进出口总额从"十三五"末709.6亿元增至2024年1282.1亿元 上半年同比增长41.4%居全国外贸50强城市之首 [2] 工业体系 - 构建以钢铁、有色金属、能源、食品医药、新材料为核心的现代化临港工业体系 [1] - 防城港经开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连续九年排全区第一 2023年成为广西首个产值超两千亿元产业园 [1] - 钢铁全行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成为广西第二个拥有单个千亿级产业的设区市 [2] 能源产业 - 红沙核电3号4号机组投入商运 获全国质量标杆称号和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 [2] - 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首批机组并网发电 实现广西海上风电零突破 [2] 交通基建 - 全国首条直达中越边境城市高速铁路防东铁路开通运营 [2] - 万吨级以上泊位达59个 港口吞吐量2025年预计超2亿吨 [2] - 高速公路将实现全市一类口岸均通达 [2] 金融发展 - 贷款增速、绿色信贷占比、小微贷款增速均居全区第一 [3] - 外汇收支便利化规模连续4年全区首位 [3] 医疗产业 - 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实现从无到有发展 多次举办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 [3] - 国家级食品安全与营养创新平台投入运营 [3] - 中越跨境医疗救治机制"1369生命直通车"累计救治转移患者6万余例 [3] 教育发展 - 教育暖心工程投入近5000万元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自治区级评估通过率位居广西前列 [3] - 防城港职业技术学院从2022年百人规模发展到2024年万人规模 [3] - 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防城港校区、防城港现代食药品职业学院正在建设中 [3]
桂林持续雕琢世界级旅游城市
广西日报· 2025-09-13 01:50
9月12日,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奋进突破新闻发布会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发布会现场,一 组组亮眼数据、一项项扎实成果,清晰勾勒出桂林以创新驱动为笔、以文旅融合为墨,在世界级旅游城 市建设征程上的坚实足迹。 "科创桂林"建设的澎湃动能成为发布会焦点。现场披露,桂林已成立全区首个市级人工智能工作专 班,落地广西首个全国产化商用大模型"桂林版昇腾 DeepSeek","AI桂林"文旅大模型的建成更让科技 与山水碰撞出奇妙火花。 27项"AI伴游"等"人工智能+文旅"产品、50个人工智能开放场景,让在场记者真切感受到智能科技 正深度融入桂林的肌理。与浙江大学共建的"一联盟一中心一基金一体系"新型科创模式,更让创新平台 建设驶入快车道。 文旅融合的提质增效同样令人瞩目。发布会上,"桂林经典"品牌矩阵的扩展让人印象深刻,灵渠景 区入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单,广西首个"人工智能+文旅"示范基地的建成,为传统山水注入了现 代活力。上半年8421万人次的接待量、1036亿元的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1%、12.2%,印证着 桂林文旅的旺盛生命力。入境旅游的快速复苏更显成色,67.45万人次的入境过夜游客、2.63亿 ...
乘势而上,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广西日报· 2025-09-13 01:50
核心观点 - 广西民营经济在中央政策支持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成为地区经济重要支柱 贡献50%税收 60%地区生产总值 70%进出口总额 80%以上城镇就业 并通过营商环境优化 人工智能赋能 区位优势转化三大支点加速发展[1] 经济贡献与规模 - 民营经济贡献广西50%税收 60%地区生产总值 70%进出口总额 80%以上城镇就业[1] - 截至7月底实有民营经营主体439.4万户 同比增长4.47% 占全区经营主体95.7%[3] - 1-7月民营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 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6.9%[2] - 上半年规上民营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19.7%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增长29.6%[2] 营商环境优化 - 政务服务改革成效显著 1-7月提供253项增值服务 实现3152项事项"免申即享"[2] - 北海市行政许可事项平均办结时限从23.8天压缩至3.5天 项目审批从230多天提速至6个工作日内[3] - 人工智能"珠小贝"实现1110个事项"自助办""刷脸办" "一码集成"提供24小时智慧服务[3] - 公平竞争审查排查文件3512件 修订废止66件 审查效率提升40% 查办行政性垄断案件14起[3] 人工智能赋能 - 科大讯飞支持超130种语种 东盟语言识别准确率超95% 参与建设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4] - 科创农业自主研发甘蔗收割机 获授权发明专利9项 实用新型专利21项 第四代产品通过国家鉴定[5] - 民营企业获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全区76% 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占全区企业89%[5] - 食品 汽车零部件 新材料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ITO靶材等产品突破"卡脖子"技术[5] 区位优势与对外开放 - 1-7月有进出口实绩民营企业4515家 增长11.6% 进出口3108亿元 占全区68.5% 增长13%[7] - 柳州国轩1-8月总营收近50亿元 海外出口超20亿元 东盟出口占比40%[7] - 建成锂离子电池出口海事监管一体化通关模式 出口东盟物流时间缩短3-7天 运输成本下降20%[7] - 天山电子在灵山新基地投资约3亿元建设智能化工厂 抢抓东盟市场机遇[8] 开放合作保障机制 - 中国—东盟/RCEP标准云平台升级3.0版 服务外贸企业超25万次[9] -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办理报关单 舱单和运输工具申报应用率达100%[9] - 粤港澳大湾区认证促进中心广西分中心揭牌运营[9] - 柳州 防城港获批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地方分中心[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