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网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靶材价值链分析:原材料是靶材生产成本的主要来源
前瞻网· 2025-07-01 08:13
靶材行业成本结构 - 靶材原材料成本占比高 2024年阿石创和隆华科技靶材业务原材料成本占比超80% 欧莱新材为60.17% [1] - 人工成本占比低 各公司人工成本在3.5%至8%之间 制造费用占比5%-30% [1] - 阿石创2019-2024年直接材料成本占比稳定在85% 制造费用占比9%-16%且呈上升趋势 直接人工费用低于5% [2] 靶材行业价格形成机制 - 价格由供应端成本(材料/设备/技术/人力)、制造端溢价(研发/利润)和下游需求弹性共同决定 形成"价格-需求-价格"传导路径 [6] 靶材行业价值链分布 - 产业链上游为金属/非金属原材料供应商 中游生产金属/陶瓷/合金靶材 下游应用于半导体/平板显示/光伏领域 [9] - 上游高纯度金属提纯(如铟/钽)毛利率最高达85% 普通金属/合金毛利较低 [11] - 中游靶材制造毛利率15%-35% 2024年江丰电子/隆华科技等龙头毛利率超20% [11] - 下游应用领域毛利率持续下滑 2024年代表性企业相关业务毛利率不足15% [11]
猛砸1000亿,再造一个三峡!
前瞻网· 2025-07-01 02:02
三峡水运新通道项目概况 - 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三峡水运新通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该项目是三峡工程后长江干线上最大的综合性工程,集水利、航运、生态功能于一体 [3] - 项目包含三峡枢纽新通道工程和葛洲坝航运扩能工程两部分,总投资766亿元,总工期100个月(不含筹建期12个月)[3][7] - 三峡枢纽新通道工程将建设6680米双线连续五级船闸,设计通航船舶吨级为10000吨级 [3] - 葛洲坝航运扩能工程将拆除现有三号船闸,新建可通行10000吨巨轮的两线船闸 [5] 项目背景与紧迫性 - 三峡老船闸设计通过量1亿吨,但2011年(比预计早19年)货运量已突破1亿吨,2021年达到1.46亿吨,远超设计能力 [7][8] - 船舶待闸时间从2016年44小时增至2021年190小时,高峰时段待闸船舶超1000艘次,每年造成水运行业增加成本20-30亿元 [8][9] - 成渝地区港口吞吐量2016-2021年年均增速仅2%,远低于长江中下游港口(武汉港6%、九江港8.5%、江阴港20%)[12] - 重庆90%外贸物资依赖水运,水运对直接和间接GDP贡献一度超30%,三峡堵船严重制约成渝经济发展 [10][11] 项目延迟原因与地方利益博弈 - 翻坝物流产业(汽车转运)成为宜昌重要产业,每年提供数亿元收入,解决数千人就业,地方层面修建新通道动力不足 [13] - 400集装箱货轮翻坝转运成本超30万元,通过新船闸成本"几乎为零",但湖北优先支持翻坝产业园建设 [13] - 重庆被迫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中欧班列,成为中欧班列首个开行城市 [14] 项目建成后的经济影响 - 新船闸通过能力接近1.8亿吨,是现有船闸的近2倍,将极大缓解长江航运压力 [7] - 重庆汽车产业将直接受益,万吨级船舶可直达上海,降低物流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17] - 2024年重庆汽车产量254.01万辆(新能源汽车增长45.3万辆),新通道将助力其快速抵达全球市场 [18][21] - 武汉作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地位将巩固,汽车、钢铁、电子信息产业获得更廉价原材料及产品 [16] - 翻坝物流产业园转型为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高地,建成全国首艘纯电动清漂货运船,实现产业升级 [21]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供应链重构与双碳目标推动水运行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 [22] - 前瞻产业研究院提出"产业研究+大数据+技术洞察+招商资源前置"整体规划解决方案,助力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22]
Model Y首次完成全程无人驾驶!小米雷军点赞:特斯拉确实了不起,引领行业趋势【附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分析】
前瞻网· 2025-06-30 10:29
特斯拉FSD技术突破 - 特斯拉完成全球首次"无驾驶员、无远程操控"的车辆自主交付 最高时速达115公里 [1] - 小米汽车创始人雷军公开点赞特斯拉FSD技术 称其"引领行业趋势"并配发三个大拇指表情 [1] 小米汽车市场表现与战略 - 小米第二款车型YU7发布3分钟内大定突破200000台 [2] - 雷军此前称Model Y为"史诗级神作" 并透露YU7制定了"离谱"的产品力目标 [2] - 公司通过投资近百家产业链企业构建智能汽车生态圈 覆盖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用芯片等领域 [7] - 投资策略从汽车后市场转向智能化技术攻坚 显著缩短新势力成长周期 [7]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 - 2023年产量达9587万辆 2024年突破12888万辆 连续十年全球第一 [5] - 完整产业链支撑行业发展:宁德时代/比亚迪占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50% 中游规模化生产 下游充电网络快速铺开 [2] - 政策重心从"量"转向"质" 2025年1-5月中国汽车全球份额达347% 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 [10] 自动驾驶技术竞争 - 特斯拉FSD技术领先迫使中国车企加速追赶 小米YU7将智能驾驶作为核心卖点 [10] - 比亚迪/蔚来等持续发力高阶辅助驾驶领域 试图打破特斯拉技术垄断 [10] 产业链投资布局 - 智能电动汽车领域投资蔚来/小鹏等16家企业 [8] - 电动化系统覆盖电池(赣锋锂电/蜂巢能源等)/电驱(奥易克斯/中驱电机等)/热管理(盈智热管理等) [8] - 智能驾驶领域布局解决方案(Momenta/纵目科技)/芯片(黑芝麻/聚芯微)/激光雷达(图达通/北醛光子) [8] 行业发展趋势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将带动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制造及充电设施建设 [10] - 前瞻产业研究院成立"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所" 提供产业链图谱/专项政策编制等服务 [10]
重磅!2025年中国及31省市包装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推进包装绿色化,防治过度包装”
前瞻网· 2025-06-30 06:31
政策历程 - 包装行业从"十一五"到"十四五"规划不断推进绿色包装发展 "十一五"提出发展绿色包装产业 "十二五"推动绿色、节能、环保的包装设计 "十三五"强调推动绿色包装持续发展及大力发展绿色包装材料 "十四五"规划明确到2025年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 [1] 国家层面政策 - 2025年4月《快递暂行条例(2025修订)》推进快递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 要求快递包装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 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研发绿色环保快递包装 [5] - 2024年11月《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加快物流绿色化转型 持续推进物流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 [5] - 2024年6月《政府采购领域"整顿市场秩序、建设法规体系、促进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修订商品包装采购需求标准 引导全社会使用绿色包装 [5] - 2023年12月《深入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快递绿色包装标准体系全面建立 同城快递使用可循环快递包装比例达到10% 快递包装基本实现绿色转型 [9][10] 政策解读 - 《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过度包装治理的通知》要求包装企业提供设计合理、用材节约、回收便利、经济适用的包装整体解决方案 自主研发低克重、高强度、功能化包装材料和生产设备 [11][12] - 包装企业应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推广绿色设计 减少材料用量和设计复杂程度 优化产品结构 加大单一材料、低克重高强度材料采用比重 [12] 地方政策 - 浙江省2024年《关于促进邮政快递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加大快递包装物和塑料污染治理力度 开展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试点 [14] - 四川省2024年《四川省深入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同城使用可循环包装的邮件快件包装比例达到9% 营业网点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应设尽设 [18] - 广东省202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底全省范围内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胶带 免胶带纸箱应用比例提高到20%以上 [18]
【干货】2025年预制菜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前瞻网· 2025-06-30 03:44
预制菜产业链全景梳理 - 预制菜生产企业主要分为自产自销和委托代工生产两大类 [1] - 上游企业包括食品原料来源和初加工企业(农作物种植、米面粮油蔬菜初加工、畜禽水产养殖屠宰、调味品制造)以及食品包装加工制造企业 [1] - 下游消费端口包括大型连锁商超、新兴电商平台、餐饮企业和便利店 [1] - 食品运输企业贯穿整个产业链 [1] 预制菜产业链主要参与者 - 成品生产主要参与者有味知香、春雪食品、谷言、龙大美食、广州酒家、千味央厨等 [2] - 上游食品原料和初加工行业参与者包括獐子岛、国联水产、泰森等 [2] - 上游食品包装加工制造企业有合兴包装、巨化集团、奥瑞金、嘉美包装等 [2] - 下游消费端包括盒马、沃尔玛、叮咚买菜、广州酒家、金陵饭店、全家、罗森等 [2] - 食品运输行业主要参与者为顺丰物流、京东物流、双汇集团、太古冷链物流等 [2] 预制菜产业链区域分布 - 截至2025年4月21日中国预制菜相关企业13971家 [6] - 山东省预制菜企业数量最多达2959家占比全国21.2% [6] - 河南省排名第二有1885家江苏和安徽企业数量均超1300家 [6] - 预制菜企业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地区因农业发达且交通便利 [6] - 山东省预制菜上市企业较多包括双塔食品、好当家、春雪食品等 [8] - 河南省代表性企业有千味央厨、三全食品、双汇发展等 [8] - 国内预制菜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华东、华中及华南地区 [8] 预制菜产业园区分布 - 中国规模以上预制菜产业园区共3个 [11] - 山东省有2个产业园:齐鲁预制食品科创产业园(201.56亩)和泰斗健康产业园(58.09亩) [13] - 湖南省有1个产业园:湖南湘菜预制菜食品科技产业园(约12亩) [13]
预见2025:《2025年中国口腔种植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等)
前瞻网· 2025-06-28 01:08
行业概况 - 口腔种植是通过外科手术将人工材料制成的种植体植入缺牙区的牙槽骨内,作为人工牙根,然后在种植体上端安装牙冠,修复缺失牙齿的一种方式 [1] - 口腔种植主要包括"植入种植体、等待骨结合、安装基台和戴牙冠"四个步骤 [1] 产业链剖析 - 产业链上游包括原材料与核心部件供应商、设备制造商以及软件开发商,原材料主要包括金属材料如钛及钛合金、陶瓷材料如氧化锆等 [4] - 产业链中游包括口腔种植细分产品生产商和器械经销商,生产产品如种植体、基台、修复配件等 [4] - 产业链下游包括口腔医疗机构和终端患者 [4] - 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主要有爱尔创、康拓医疗、国瓷材料等,设备制造商主要有美亚光电、爱迪特等 [5] - 中游种植体生产商主要有通策医疗、正海生物、康拓医疗等,器械经销商主要有国药控股、上海医药等 [5] - 下游医疗机构主要有瑞尔集团、牙博士口腔、美奥口腔等 [5] 行业发展历程 - 萌芽阶段(1980-2000年):我国第一款种植体出现在1991年,由原华西医科大学研发 [7] - 第一阶段(2000-2010年):以欧美品牌为代表的种植体系统为主,市场主要集中在公立院校 [7] - 第二阶段(2010-2019年):以韩系品牌为代表的植体系统为主,超过50个植体品牌进入我国市场 [7][10] - 第三阶段(2020年至今):中国进入以国产种植系统为核心的阶段,国产植体推动行业发展 [10] 行业政策方向 - 国家医保局发布《口腔种植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将口腔种植类价格项目整合为15项,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前落地 [13] - 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口腔医疗服务和保障管理工作的通知》,规范落实口腔修复、种植、正畸等耗材省级平台挂网采购 [13] - 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规定三级公立医院单颗种植牙医疗服务价格不应超过4500元 [13] 行业发展现状 - 种植体是口腔种植的核心变量,价格占比约40%,其次是诊疗及手术费用占比25% [15][16] - 2024年我国种植牙数量超过1000万颗,约为1002万颗 [18] - 集采政策推行后,单颗常规种植总费用控制在5000-7000元区间,整体价格下降约50%,2024年市场规模约为601亿元 [21] 行业竞争格局 - 登腾株式会社和奥齿泰种植体有限责任公司两家企业中标金额大于1500万元,位于第一梯队 [23] - 江苏创英、士卓曼、诺贝尔生物等企业位于第二梯队 [23] - CR2为45.78%,CR5达69.94%,市场集中度整体处于较高水平 [26]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人们对口腔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种植牙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28] - 集采政策的落地将加速国产种植体的渗透率提升,促使行业朝着国产替代方向发展 [28] - 种植牙技术不断创新,如3D打印、机器人辅助手术等技术的应用将使种植牙更加精准、高效 [28] - 2030年我国口腔种植行业市场规模或将达到277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约为29% [28]
英伟达市值重回全球第一!黄仁勋:未来数十亿机器人与亿辆自动驾驶车将由英伟达技术提供动力【附自动驾驶行业市场分析】
前瞻网· 2025-06-27 04:06
英伟达市值与业务发展 - 英伟达股价创历史新高达到154.31美元,市值跃升至3.76万亿美元,重登全球市值第一宝座 [2] - AI芯片强劲需求和公司在AI领域持续深耕是主要推动力 [2] - 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指出机器人技术是公司最具发展前景的市场,预测自动驾驶汽车将成为首个主要商业应用领域 [2] - 公司目标是为数十亿机器人、数亿自动驾驶汽车和数十万机器人工厂提供技术支持 [2] 全球机器人行业现状 - 2023年全球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超660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速11.27% [2] - 服务机器人市场占比最大,超过50% [4] - 行业竞争激烈,涵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多个领域 [4] 机器人领域领先企业 - ABB提供全面的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应用于制造、汽车、电子等行业 [7] - KUKA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物流、电子、金属加工等领域 [7] - FANUC高性能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材料搬运、焊接等领域 [7] - YASKAWA的MOTOMAN系列工业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和食品行业 [7] - MITSUBISHI提供高效的工业机器人,适用于自动化生产、装配、搬运等多个制造业领域 [7] 英伟达机器人业务进展 - 自动驾驶汽车与机器人业务部门季度销售额5.67亿美元,占总销售1%,同比增长72% [7] - 业务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增长势头强劲,有望成为新增长引擎 [7] 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进展 - 特斯拉Robotaxi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正式启动,首批投入10辆Model Y,收费4.2美元/次,运营首日完成112次行程 [8] - 自动驾驶行业融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传感器技术等多学科尖端成果 [8] - 科技巨头和传统车企纷纷投入巨资研发自动驾驶技术 [8] 中国车企自动驾驶布局 - 吉利、长城、长安、东风、一汽红旗、上汽、奇瑞已实现L3级别智能驾驶布局 [11] - 吉利、长城、东风已进入L4/L5级别智能驾驶领域 [11] - 预计2025年中国主要车企均将布局L4/L5级别智能驾驶 [11] 自动驾驶技术未来展望 - 5G、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将极大提升自动驾驶系统性能和稳定性 [12] - 未来自动驾驶技术将在感知、决策、执行等关键领域实现更多突破 [12]
【行业深度】洞察2025:中国运动服行业竞争格局(附市场集中度、企业竞争力评价等)
前瞻网· 2025-06-27 03:19
中国运动服行业竞争梯队 - 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市场需求旺盛,企业积极布局,竞争激烈[1] - 安踏体育处于第一梯队,2024年服饰业务营收达393.85亿元[1] - 李宁、特步国际、361度处于第二梯队[1] - 探路者、棒杰股份、嘉麟杰等处于第三梯队[1] 中国运动服市场企业竞争力分析 - 安踏体育为行业领导者,2024年服饰业务营收393.85亿元,增速12.31%[3] - 棒杰股份、健盛集团、361度营收增速超17%,为行业挑战者[3] - 安踏体育和三夫户外毛利率超65%,李宁和探路者毛利率近50%,特步国际和361度毛利率约41%,嘉麟杰等毛利率在20%-23%[5] - 国际品牌耐克、阿迪达斯市场份额较高,但安踏市场份额从2019年15.3%增至2024年23.0%,李宁份额也有所提升[9] - 国内品牌市场份额扩大,国际品牌份额下降[9] - 2025年CNPP十大品牌包括李宁、安踏、FILA、阿迪达斯、361°、特步、迪卡侬、耐克、Lululemon、PUMA[10] 中国运动服行业市场集中度 - 2019-2024年CR3从58.3%降至53.1%,CR10从82.6%降至82.5%,CR20从91.7%升至94.5%[12] - 市场集中度相对稳定,头部企业占据较大份额,中等规模企业重要性提升[12] 中国运动服行业市场区域竞争格局 - 截至2025年5月25日,行业存续/在业企业4543家[16] - 辽宁省集聚1726家运动服装制造企业,广东省685家,福建省449家,三省合计占比62.2%[16] 中国运动服行业竞争状态总结 - 供应商议价能力适中,购买者议价能力因品牌众多而存在,但知名品牌可降低议价能力[18] - 新进入者面临较大挑战,但市场需求增长提供机会[18] - 替代品威胁有限,因运动服具有专业性能和功能特点[18] - 行业竞争激烈,头部品牌占据较大份额,中小品牌通过差异化策略生存[18]
【最全】2025年水下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全方位对比(附业务布局汇总、业绩对比、业务规划等)
前瞻网· 2025-06-26 08:43
中国水下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汇总 -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包括芯动联科(688582 SH)、申昊科技(300853 SZ)、星网宇达(002829 SZ)、天海防务(300008 SZ)、亚星锚链(601890 SH)、巨力索具(002342 SZ)等 [1][2] - 上市公司按产业链环节分类,包括单片机、电池、传感器、研发与整机制造等 [3][4] - 2024年营业收入最高的公司是比亚迪,达7771.02亿元,上市时间最早的是杉杉股份(1996年) [4] 上市公司基本信息对比 - 注册资本最多的是兖矿能源(16380万元),成立时间最早的是杉杉股份(1992年) [8][10][11] - 招投标信息最多的是海油发展(40921条) [10] - 专利信息最多的是巨力索具(发明专利736条),员工总数最多也是巨力索具(2469人) [14] 上市公司业绩对比 - 单片机环节营收最高的是中国重工(554.36亿元) [5] - 推进器环节营收最高的是潍柴动力(2156.91亿元) [6] - 电池环节营收最高的是比亚迪(7771.02亿元) [6] - 温度传感器环节营收最高的是康斯特(5.75亿元) [7] 业务布局情况 - 重点布局区域集中在长三角地区(芯动联科、申昊科技等)、环渤海地区(星网宇达等)和珠三角地区 [16][18] - 芯动联科专注于高端传感器研发,产品用于水下机器人导航和姿态控制 [18] - 申昊科技业务涵盖水下检测、作业和救援 [18] - 星网宇达以水下无人系统为核心产品 [18] 业务发展规划 - 芯动联科计划开发车规级大轴芯片并拓展水下机器人市场份额 [19] - 申昊科技将加大深海资源开发领域投入 [19] - 星网宇达推进"惯性技术+卫星通信+AI"融合 [19] - 天海防务将参与国家深海战略项目 [19]
2025年中国低空物流行业细分市场分析:2024年全国无人机物流行业市场规模达300亿元
前瞻网· 2025-06-26 04:19
无人机物流行业概况 - 无人机物流主要针对小件或偏远地区配送,可飞跃障碍物提升效率,尤其适用于交通欠发达地区 [1] - 2024年全国无人机物流市场规模达300亿元,较2020年16.8亿元实现爆发式增长 [5] - 行业应用场景多元化发展,在时效性、可达性和低碳化方面优势显著,未来有望成为物流网络核心节点 [10] 快递业务发展现状 - 202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1750.84亿件,同比增长32.6% [3] - 2025年1-3月快递业务量451.40亿件,电商平台结构调整和新电商崛起推动轻小件增长 [3] 头部企业布局动态 顺丰控股 - 拥有PW.Orca、方舟列、魔鬼鱼等无人机产品,构建"枢纽+网格+末端"三级物流体系 [9] - 截至2024年11月累计开通600多条航线,飞行110多万架次,运输620余万件货物 [9] - 2025年3月订购100架ES1000大型无人机,启动安徽、深圳等地货运试点 [9] 美团 - 2024年完成超20万无人机订单,同比增长100%,新增用户超8万 [9] - 第四代FP400V4无人机获民航局全境运营许可,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等53条航线 [9] - 累计完成45万单配送,配备智能空管平台和自主飞行系统 [9] 京东集团 - 推出JDX20"京鹊"多旋翼无人机,形成"3+10+N"场景网络 [9] - 以陕西为主要试点,拓展至9个省份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9] - 无人机具备机内自检、自动称重、安全检测三位一体功能 [9] 迅蚁科技 - 全球首家获民航局城市物流商业运行许可的企业 [9] - TR9S无人机亮相香港监管沙盒,累计飞行超100万公里 [9] - 牵头发布3项行业标准,在全国30多个城市开辟常态化航线 [9] 技术发展趋势 - 企业持续升级无人机技术,包括提升电池续航、优化避障系统、应用AI算法等 [6] - 5G、AI、新能源技术融合推动行业向高效普惠方向发展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