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江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武汉乡村窑烤面包正飘香
长江日报· 2025-08-22 02:12
公司业务模式 - 公司主营柴窑面包和咖啡产品 结合茶园体验形成创新业态组合[1][4][6] - 产品定价区间为23-38元 包括薄荷牛肉辣椒恰巴塔 麻辣黑椒香肠贝果 火龙果软欧等多款面包[2] - 采用传统柴窑烤制技术 窑膛温度达300℃-500℃ 使用2000元/吨的荔枝木作为燃料[4][5] 运营表现 - 单日最高售出1500余杯茶饮和数百份面包[1] - 开业四个多月来业绩表现不俗 工作日仍保持稳定客流[5] - 研发团队由5名80后和90后员工组成 均为跨界转型人员[4] 市场定位 - 目标客群为年轻都市群体 提供乡村慢生活体验和微度假服务[4][5][6] - 利用柴窑面包在市区不能烧制的政策限制 打造稀缺性产品[4] - 通过咖啡+土窑面包+采茶体验的创新组合 差异化竞争避免同质化[5][6] 设施规模 - 咖啡馆占地面积500平方米 位于600亩茶田旁边[2][4] - 建有直径3米的传统柴窑 采用极简白房设计风格[2][4]
市民建议给热门打卡地“微整形”让武汉更出片
长江日报· 2025-08-22 00:57
"黄鹤楼红墙、巴公房子……武汉的网红打卡地越来越多了。"多位市民在长江日报城市留言板上留言说,"十五五"期间将 会有更多外地游客来武汉游览网红打卡地,建议对这些网红打卡地"微整形",让武汉更出片,让外地游客把最美武汉的照片带 回家。 张女士说:"当然,公共设施肯定有存在的必要性,毕竟出行安全是首位的。我只是想能否有更好的方案实现美观和安全 兼顾。" 程良也认为,可以从"城市颜值"角度对热门打卡地进行"微整形",让"更出片的武汉"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游玩。 编辑:胡之澜 游客在黄鹤楼红墙前拍照留念。 "武汉对黄鹤楼附近打卡地的'微整形'很成功。"摄影师程良说,"地铁5号线司门口黄鹤楼站外的红墙成为外地游客的热门 拍照地。我的很多外地朋友看到了黄鹤楼红墙照片,来武汉后都会前去打卡。" "能不能借鉴黄鹤楼红墙经验,对武汉一些知名打卡地进行'微整形',让它们更好地出片?"市民张女士说,巴公房子前的 红绿灯和怡和洋行住宅旧址门前的路灯杆影响拍照效果,她的外地朋友拍照后要用修图软件去除。有没有可能挪走路灯杆,让 这两处更出片呢? ...
光谷建成12家知识产权保护站
长江日报· 2025-08-22 00:56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建设进展 - 武汉已建成61家基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 实现全域覆盖 成为科技创新生态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1] - 光谷建成12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 构建覆盖产业链的创新服务体系 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1] 生物医药领域知识产权成果 - 光谷生物城医疗器械园工作站推动30余家企业构建专利壁垒 园区企业2024年获73件发明专利授权 并斩获中部六省高价值专利大赛一等奖 [2] - 工作站通过"培训+诊断+维权"三维服务模式 为光谷生物医药产业跻身全国第一方阵筑牢根基 [2] 多领域知识产权服务网络 - 2021-2023年建成6家细分领域工作站 覆盖数字经济 法律服务 互联网等领域 [2] - 智权工作站配备6人专业团队 含执业律师与专利代理师 2024年开展10余场全市性培训 为800余家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 [2] - 公共法律服务团工作站2024年调解纠纷150余件 出具800多份维权公证书 其"公证+区块链"技术方案被纳入省级研讨案例 [3] 数字经济产业知识产权成果 - 软件新城产业园工作站推动企业斩获80多件发明专利 引入鸿蒙生态创新中心 实现"技术保护—产业集聚"良性循环 [3] - 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工作站2024年开展40场培训覆盖3万人次 促成全省首单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3] 知识产权保护量化成效 - 光谷2024年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0件 稳居全国高新区前列 [3] - 工作站体系强化了光电子信息等传统优势产业的专利布局 加速了数字经济等新业态的规范发展 [3] 前沿领域知识产权布局 - 2024年10月新设量子技术研究院工作站 聚焦量子精密测量等尖端领域 建立专利导航机制助力科研团队构建先发专利壁垒 [5] - 同步设立跨境电商工作站 针对国际贸易知识产权问题提供海外维权指引与预警服务 [5] 服务能级提升计划 - 新获批的绿色技术交易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科技园和光谷创新企业协会工作站 将聚焦法律宣传培训 维权援助和海外维权服务 [5] - 工作站体系持续提升服务能级 强化光谷"创新策源地"功能 为武汉建设科技创新高地提供核心支撑 [6]
城市规划师“重塑”沉湖湿地
长江日报· 2025-08-22 00:56
核心观点 -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总体规划所团队通过26天攻坚完成七万余字的《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报批文本修订 并推动武汉实现从"增量扩张"到"存量提质"的关键转变 [2] - 团队通过127天"沉湖行动"创新实践 将产业策划、招商推介、空间设计、运营管理融为一体 推动沉湖国际重要湿地小镇建设 探索"全生命周期"实施路径 [3][4] - 城市规划行业正从传统"绘图员"角色向"城市运营者"和"人民规划师"转型 强调规划需结合产业、生态保护与人民需求 [5][6] 规划项目成果 - 《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于2月10日获国务院批复 明确城市功能定位及2035年发展路径 [2] - 沉湖国际小镇建设加速推进 设计之都永久会址、湿地展创空间和如意巷等标志性建筑将于11月武汉设计双年展亮相 [4] - 团队承担省市重大规划任务 包括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武汉都市圈空间发展规划等 [2] 团队工作模式 - 采用"规划+策划"模式 明确"四大项目+六个一"工作框架 推动政府、企业、社区多方协同 [3] - 前后方高效协同制图与文本 26天熬夜攻坚完成20多个国家层面单位的意见修订 [2] - 邀请国际大师隈研吾交流公共设施建筑设计经验 提升项目国际化水平 [4] 行业转型方向 - 规划师需从"空间生产者"转向"城市运营者" 需懂产业、招商与协调 提供全程服务 [4][6]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规划需兼顾"大气魄"与"小烟火"的平衡 [5][6] - 学习赋能成为提升队伍素质根本路径 需结合党的创新理论与超大城市实践 [6]
武汉“十五五”规划建言 “一老一小”最受关注
长江日报· 2025-08-22 00:56
增加“一老一小”服务供给 - 鼓励幼儿园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并增加0至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 为双职工家庭提供便利[2] - 建议每个街道配建托育站+老年食堂+日间照料中心“三合一”设施 政府减免场地租金[2] - 加快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 不具备条件的小区安装上下楼辅助设备[2]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更新升级 - 增加中心城区人口密集区域绿道和非机动车道 为社区建设口袋公园[3] - 完善地铁无障碍设施 配备轮椅渡板确保轮椅使用者安全出行[3] - 推广老旧小区停车楼建设 解决“停车难”问题[3] 丰富文化体育生活 - 利用空置厂房和街角空间打造市民文化空间 举办汉剧楚剧等本土文化活动[4] - 结合航空文化基因与“两江四岸”旅游资源 发展航空文旅产业[4] - 开放中小学运动场供市民使用 提高场地利用率[4] 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 优化地铁与公交接驳效率 增设微循环巴士线路并推广“潮汐车道”[5] - 构建大件垃圾收运体系 实现集中回收清理和循环利用[5] - 出台公共场所娱乐行为管理制度 引导市民合理开展活动[5]
武汉“造梦工厂”半年吸引400个剧组
长江日报· 2025-08-22 00:30
微短剧产业基地发展 - 长江微短剧基地是湖北首个微短剧产业基地 占地8800平方米 拥有63个实景影棚及专业拍摄设备[2] - 基地通过多场景集成模式使剧组制作成本下降30% 制作周期缩短35% 5-7天即可完成一部短剧拍摄[2][3][4] - 开业半年接待超400个全国剧组 单日最高七八个剧组同时拍摄 配备4.3万件道具和MOCO自动机械臂等高科技设备[2][3] 数字音乐产业生态 - 海葵数字音乐产业园已入驻400多名从业者 预计年营收达5亿元 曾推出《白月光与朱砂痣》等热门作品[6] - 园区正打造音乐街区 整合创作表演消费功能 通过线上平台挖掘音乐人并投资成立个人工作室[6] - 合作音乐人包括王靖雯 海来阿木等 形成从创作到职业化的完整孵化体系[6] 数字内容产业扩张 - 抖音集团在武汉新落户18家数字内容企业 其中8家企业营收总额突破140亿元[7] - 国家网络游戏属地管理试点落地 31款游戏获版号 包括腾讯《暗区突围》等4款产品[7] - 小游戏产业孵化基地吸引近20家企业入驻 已形成研发发行运营完整产业链[7] 文化产业集群效应 - 微短剧基地联动文旅资源 将黄鹤楼等景点纳入协拍联盟 推动线上传播线下体验模式[4] - 基地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器材租赁 美术制景 审查备案 并配套餐饮住宿交通支持[4] - 产业聚集为留汉大学生创造创业就业机会 形成全产业链平台覆盖内容生产与文化出海[4][5]
德国普旭全球最大单笔投资项目投产,武汉工厂产品已出口亚太地区
长江日报· 2025-08-21 08:43
公司投资与产能 - 普旭武汉工厂是普旭集团全球第八家制造工厂及德国以外最大单笔投资项目 占地面积70亩 建设生产基地 销售中心和研发中心 于2023年7月投产 [2] - 工厂搭建全自动化双工位测试平台 可同时检测两台设备 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以满足市场需求 [2] - 集团2023年签约蔡甸 当年注册公司并实现销售额过亿元 国产化后快速响应国内客户需求并提供定制化服务 [4] 产品与技术应用 - 真空设备应用于食品包装 半导体工业 锂电池生产 太阳能工业 化工和冶金等领域 [4] - 半导体制造中真空设备以分子级抽速创造洁净环境 并精确控制气压以实现制造过程精确控制 [4] - 产品价格较进口更具市场竞争力 武汉工厂产品已出口亚太地区 海外销售占比持续攀升 [4] 供应链与本地化战略 - 公司正构建本地供应链生态圈 积极培育扶持本地优质供应商 [7] - 计划将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本地采购比例提升至60%以上 [7]
扛牢使命,以新时代武汉之“重”支撑支点建设!
长江日报· 2025-08-21 01:04
城市发展定位 - 武汉在中部地区经济中心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 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5] - 锚定3万亿元经济总量目标任务 全面巩固中部经济中心地位 [5] - 发挥区域协调发展主引擎作用 带动城圈群带协同发展 [5] 产业创新战略 - 构建具有武汉特色和优势的965现代化产业集群 [5]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打造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5] - 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5] 物流枢纽建设 - 武汉成为全国第二个获批建设五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 [4] - 发挥五型国家物流枢纽优势 加快建成国际物流枢纽中心 [5] - 建设国际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 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 [5] 转型发展方向 - 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发展 加快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 [1] - 系统提升开放枢纽功能 [1] - 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 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 [1]
集聚20余家总部企业,武汉后官湖总部区营收规模突破80亿元
长江日报· 2025-08-21 00:48
8月19日,武汉经开区后官湖畔的科大讯飞华中总部基地正加紧内部装修,即将交付。两栋总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写字楼预计年底 迎来首批600名员工入驻。 武汉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正全力打造规划面积约9平方公里的后官湖总部区,布局总部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环大学创新经济 带、东合金融服务区、商务休闲区五大功能板块,推动区域能级提升。 武汉经开区后官湖总部区雏形初显。 截至目前,该区域已集聚东风公司、奕派科技、中国城乡、中国建科华中总部等20余家总部企业,落地科大讯飞、湖北建投、大半岛 田园综合体等20余个重点项目,总营收及产业规模突破80亿元,总部经济集聚态势初步形成。 在产城融合示范区,郭徐岭片区正升级为创新驱动、生态宜居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和智慧生活社区。环大学创新经济带聚焦智能制造、 元宇宙、新材料及文化创意等前沿领域,加快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 东合金融服务区依托东风资管、东风财务、工商银行等机构,推动形成多层次、全链条金融服务集群。商务休闲区依托后官湖、三角 湖生态资源,持续完善绿色生态体系,实现生态与发展的良性互动。 据悉,武汉经开区还在加快推进三角湖片区与大半岛片区联通工程、大半岛片区与车城大道连通工程、后 ...
声光电视讯头部企业,来汉投运3月营收超亿元
长江日报· 2025-08-21 00:42
20日上午,在位于武昌区武汉滨江数创走廊上的武汉数创大厦33层,广东保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保伦电子")华中总部展 厅内人流如织。在汉投运3个月以来,这里已接待了3000余名意向客户,目前企业营收已超亿元。 成立于2008年的保伦电子,专注于声光电视讯系统集成设备的研发与制造,在国内行业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5月11日,保伦电子将 华中总部及研发中心落户武汉数创大厦。 20日,记者走进企业视听展厅,一阵模拟流水声的环绕音效从前方与两侧的线阵音响传来,随着天花板上多盏黄色追光灯由近及远依 次点亮,光线节奏与声音节拍同步变化,仿佛置身于长江奔腾的历史长河之中。 . . . . . . . . . . : . . 0, 0, 0, 0 . e 1 200 60 18 Box . . . : t 1 80 10 16 - 11 - 2 - 2 - . . . . . t . . . ... . . . . . . e . 19 e . DE . . . . . . . 6 下面 6 . .. .. . . . g . 0 t a program . . . " : : ... . 6 15 15 . . · . ...